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131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50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30分)

(一)课内知识(12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莫听穿林打叶声,。

,谁怕!

(苏轼《定风波》)

(3),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舞榭歌台,。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6),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照《声声慢》)

2.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负:

使……承担

B.自分死已久矣。

分:

分别

C.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出:

赴外就职

D.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寿:

献礼

(2)下列句子与划线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设九宾于廷

C.子卿尚复谁为乎

D.见犯乃死,重负国

(3)下列各组加点字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舍相如广成传杖汉节牧羊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时天下承平久矣剑斩虞常已

D.虽蒙斧钺汤镬臣请完璧归赵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勾践世家(节选)

吴王将伐齐。

子胥谏曰:

“未可。

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

此人不死,必为国患。

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

愿王释齐先越。

”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

让子胥。

子胥曰:

“王毋喜!

”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

子胥言曰:

“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

”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

“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

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

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

”与逢同共谋,谗之王。

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

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

“伍员果欺寡人!

”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

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今若反以谗诛我。

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

”报使者曰:

“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

“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

”勾践不忍,欲许之。

范蠡曰:

“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

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

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君忘会稽之厄乎?

”勾践曰:

“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

”范蠡乃鼓进兵,曰:

“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吴使者泣而去。

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

“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

”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

3.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子胥。

子胥曰:

“王毋喜!

”让:

责备。

B.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

反:

回来。

C.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

用:

因为

D.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君:

君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吴国伍员和越国范蠡忠言直谏的一项是()

A.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

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B.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C.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

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君忘会稽之厄乎?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王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B.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杀。

C.四年后,越国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吴王向越国求和以图保命。

D.范蠡劝谏越王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

终灭吴。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今若反以谗诛我。

(3分)

(2)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3分)

(3)古代诗词阅读(6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

辛弃疾

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②,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易安体:

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

②旧盟:

指“鸥盟”,即言“隐居者与鸥为伴侣也”。

(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此时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青旗”二句,点出了酒店,交代了作者的去处,既与下阕“午醉醒时”相呼应,同时又点出作者闲居生活感到百无聊赖。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表达出自己欲积极进取的态度。

(2)下阕表达了什么情感?

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4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9分)

8.下列选项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湘云以黛玉为知心,以冷节遗芳自喻。

黛玉认为是“惺惺惜惺惺”。

黛玉正在沉吟,又有探春、湘云等人过来看她。

大家由宝钗的近况谈到地和人,探春说:

“大凡地和人总是名自有缘分的”,“总有一个定数”。

黛玉归房,看看已是林鸟归西,夕阳西坠,父母若在,南边的景致,唯我独尊。

感叹今日寄人篱下。

B.一群流浪的埃及人到巴黎来卖艺,后来他们偷走了居第尔的小天使一般可爱的女儿,还将丑陋的卡西莫多放在她床上。

她受不了这巨大的刺激,第二天头发就全白了,第三天就消失了,后来到“老鼠洞”隐居。

C.当爱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所救,在教堂度过一晚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眼前出现的卡西莫多的脸,这位吉普赛姑娘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D.北静王生日,贾赦贾政带着宝玉和贾琏去拜寿。

宝玉得到王爷的格外垂青,单独赐饭,还送了一块按照自己那块玉的式样制作的玉。

回家与贾母闲话,说他的玉夜里发了红光,凤姐便说这是喜信。

宝玉不明白这话从何说起,因为他不知道今天家长们已经议定了他与宝钗的婚事。

E.李纨和紫鹃一直守着黛玉,到了晚间,又喂了她几匙梨汁,黛玉心里好像清爽了一些。

等到探春过来的时候,她的手已经凉了。

众人正在端水给她擦身子,听到她直声叫道:

“宝玉,宝玉,你好……”,便浑身冷汗,不再作声了。

而这时正是宝玉娶宝钗的时辰。

第二天,贾母王夫人听说,不禁大哭一场。

9.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

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

“你跪下,我要审你。

”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

“你瞧宝丫头疯了!

审问我什么?

”请问宝钗为什么要审问黛玉?

结果怎样?

(2)卡西莫多因为挟持爱斯梅拉达而被送上法庭。

“然而这时,却出现了一种超出法律规定的情况,就是一个聋子审问一个聋子。

”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2)文化经典阅读(5分)

10.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回答问题。

(5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子张》第23章)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

“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

”(《子张》第24章)

(1)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

子贡用“□□”比喻意在说明自己远远比不上孔子,他认为孔子的道德犹如“□□”,是不能超越的。

如果有人想诋毁孔子,就显其“□□□”。

(2)这两段选文中子贡面对叔孙武叔的评价,表现出怎样的态度?

请作简要的分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11分)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

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

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大师在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

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意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

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

执教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

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了艺术团体“春柳社”。

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

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

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

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间的20多首诗词编成书卷。

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

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

“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丏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

“做一样,像一样。

”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B.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李叔同终于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诗词创作中可以看出来。

C.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

他严谨但并不拘泥,对此,作者的评价是“做一样,像一样”。

D.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主张。

E.李叔同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12.文中说李叔同“做一样,像一样”。

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个特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13.文末说:

“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4、语言文字运用(5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5分)

近日,关于图书是否适合刊登广告的话题引发热烈讨论。

事件起因于刚刚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的儿子马友友》一书,该书封底赫然印有国内一家知名企业“梦洁家纺”的标识及宣传语,这不仅开创了我国内地图书从未刊登过商业性广告的先例,也打破了人们对于图书出版的传统印象。

此次广告是由中国出版协会积极促成的,目的是为出版单位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此后还将有l0本带有企业广告的图书陆续上市,内容涉及财经、文艺、人物传记等领域。

(《中国艺术报》,2012年4月20日)

对于图书刊登广告,你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4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

英国大文豪箫伯纳说:

“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材料2:

一位辞职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安全顾问组成员说,由于美国与俄罗斯工程师之间缺乏交流,国际空间站可能会发生严重事故。

社会生活中,人际交流间,不管是物质的交流,还是精神的交流,经常都能达到1+1>2的效果。

请以“交流”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莆田一中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四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内知识(12分)

2.

(1)B

(2)C例句:

宾语前置;A.状语后置;B.状语后置;C.宾语前置句D.被动句

(3)D.名作动;使动。

A.名作动B.意动C.名词作状语

(二)课外文言文

3.(2分)D(统治)

4.(2分)B

5.(2分)B(太宰嚭等人进谗言,王始不从。

6.(6分)

(1)(3分)你当初想要分半个吴国给我,我没有接受,如今你反而听信谗言诛杀我。

(2)(3分)君王已经把政事委托给管事的我了。

(吴国)使者赶快离开,不然就将获罪!

(三)诗词

1.D作者用了“鸥盟”的典故。

所谓鸥盟。

即是言“隐居者与鸥为伴侣也”。

如黄庭坚诗: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辛弃疾在离职,初到带湖卜筑时,就曾写过一首《水调歌头》,题为“盟鸥”,其中写道: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意在表明自己决心归隐,永与鸥鹭为伴。

2.表面写闲适生活,字里行间流露了来到南方处处被人怀疑猜忌的政治遭遇。

(1分)下阕开头,写酒家周围的环境。

作者酒醉之后,一觉醒来只见窗外松竹环绕,气度萧洒脱俗,十分幽雅。

(1分)“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旧盟都在②,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意为我同你们本是很熟悉的伴侣,你们现在要来不来,莫不是存在别的念头,同我隔膜了?

表现自己到处被人怀疑、猜忌,在退休在野也是如此。

(2分)

鉴赏: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作者被劾罢官,次年在江西上饶地区的带湖卜筑闲居,直至光宗绍熙三年(1192)再度起用为止,其间长达十年。

这首词正是此期间所作。

词的上片下阕都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得明白如话而又清新幽默。

上阕写博山道中的外景。

博山在江西广丰县西南,南临溪流远望如庐山之香炉峰,足风其景秀美。

上阕头三句,写得颇有季节特点,特别是“骤雨一霎儿价”,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夏日阵雨的特点。

阵雨过后,斜阳复出,山水林木经过了一番滋润,愈加显得清新秀美。

“风景怎生图画”一句,以虚代实,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青旗”二句,点出了酒店,交代了作者的去处,既与下阕“午醉醒时”相呼应,同时又点出作者闲居生活感到百无聊赖。

从词的意境上说,这二句把画面推向了更深一层,别有一番风致。

七、八二句是抒情,说只想在山色水光中度过这个清闲的夏天。

句中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

下阕开头,写酒家周围的环境。

“午醉”一句,同上阕“青旗”相呼应,“松窗竹户”当为酒家的景致。

作者酒醉之后,在这里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只见窗外松竹环绕,气度萧洒脱俗,十分幽雅。

这首词的上下阕在时间上有个跳跃,由“午醉”加以过渡,从而增强了上下两阕的紧密联系。

“野鸟”二句,语出贾谊《鵩鸟赋》:

“鵩鸟”止于座隅,貌甚闲暇。

同时,又是运用传统的动中取静的写法。

唯其动而愈见静。

如王维的《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写。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全篇皆动,却是静境。

辛弃疾正是运用了这种手法,把酒家的环境写得十分幽静,但正是通过这“静”来反衬出他心中的不平静。

紧接着由“野鸟”带出白鸥,由景入情,写得十分自然。

在这里,作者用了“鸥盟”的典故。

所谓鸥盟。

即是言“隐居者与鸥为伴侣也”。

如黄庭坚诗: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辛弃疾在离职,初到带湖卜筑时,就曾写过一首《水调歌头》,题为“盟鸥”,其中写道: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意在表明自己决心归隐,永与鸥鹭为伴。

“却怪”二句极显诙谐,旧友白鸥怎么啦?

觑着我欲下不下,若即若离。

因而最后三句接着问,莫非是新来变了旧约?

《列子。

黄帝》说海上有人与鸥鸟相狎熟,一日其父命他取来玩玩,明日至海上,“鸥鸟舞而不下”。

这三句向白鸥提问,显得十分幽默,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襟怀,流露出他孤独寂寞的况味。

此外,这三句笔势奇矫,语极新异,令人玩味不已。

作者隐居带湖,主要是由于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多少带有一点无可奈何。

这种浪迹江湖的生活,并非是他所追求的。

因此,他在表现一种超脱的闲适之情时,仍然不时地流露出自己内心的不平静来。

从整首词来看,有些句子显得悠闲自得,实质上是作者深感百无聊赖而自作宽解罢了。

一种希冀用世的心绪,还是时隐时现的表露出来。

在这首词的小序中,作者标明“效李易安体”,而李易安即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的大宗,这说明,作者虽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在“龙腾虎掷”之外,又不乏有深婉悱恻的情调。

他的这首“效李易安体”之作,着重是学易安“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金粟词话》)的特色。

其中诙谐幽默的成份,则纯属自己的个性。

这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位伟大作家“博取”的例证。

5、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二)文化经典

填空题:

宫墙,日月,不知量

简答题:

子贡认为叔孙武叔对孔子不了解,讽刺其浅薄无知的评价;子贡对孔子给予高度评价,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6、现代文阅读

11.D、E解析:

A项,根据文意看不出前后之间的因果关系,且李叔同是“风流儒雅”的少年公子,A项表述与原文有别。

B项,对李叔同出家原因的阐述在文中缺少根据,并且“这种思想”在他出家前创作的诗词中也可以表现出来。

C项,“做一样,像一样”不是作者的评价,是夏丏尊先生的评价。

(4分)

12.答案:

①音乐方面,他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提倡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②在近现代美术史上,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且在教课中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③在戏剧的发展史上,他组织成立了“春柳社”,扮演过茶花女,因演技高超而受到日本戏剧家的高度评价;④在文坛上,他创作的诗词题材博大,内容深广,超越世人;⑤在做教师时,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题目问的是“做一样,像一样”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作答时,首先要理解“像一样”的意思,即指在这一领域有成就,然后要从文本中去筛选相关信息,注意在组织答案时要使用概括性的语言。

)(3分)

13.答案:

李叔同多才多艺,文艺的园地几乎被他走遍了,而且他在很多艺术领域都卓有建树,最后他又远离了这一切,出家为僧,将生命最大化地归于平淡,因此说他是“绚丽至极归于平淡”。

这句话是对李叔同的整体评价,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解析: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结合文本看,李叔同先生在音乐、美术、戏剧、诗词、教育等领域均有瞩目表现,成就斐然,从中可概括出“绚丽至极”的内容。

文章中提到了先生的出家,平淡当指此。

回答作用时,应结合该句在文中的位置进行思考。

)(3分)

四、时评

示例一:

图书刊登广告是冲破出版传统的尝试,但要注意保持图书的高雅格调。

首先,此举可以拓宽出版业的盈利渠道,不失为一条“自救”之路。

其次,图书毕竟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并非每本书都适合刊登广告,也不是什么样的广告都能登上书页。

所以,要让广告和图书的内容相得益彰,不能为了广告而破坏图书的整体效果。

示例二:

图书刊登广告无可厚非。

电影、电视、杂志,甚至公交车上都可以刊载广告,图书为何不可?

更何况在图书微利的时代,此举也可看作是出版界在“微利局面”下的“自救”行为和新的营销方式。

另外,出版社拿到了广告费,再与作者分成,双方都增加了收益,同时还可降低图书的定价,减轻读者的经济负担,应该算得上双赢的好事情。

示例三:

图书刊登广告不合适。

图书除了是商品外,还是文化产品,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刊登广告会破坏图书的整体美感,玷污图书的神圣感。

所以图书刊登广告是一种“自残”行为,是对文化净土的破坏。

另外,读者也没有义务为广告买单。

如此一来,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反感,反而连累图书的销量,对出版商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之举。

(只要看法源于材料,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2分,能从两个或三个方面展开阐述4分,语言简明连贯l分。

以上示例仅提供思路和答题要点。

(4)作文(40分)略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吴王要讨伐齐国。

伍子胥劝阻说:

“不行。

我听说勾践吃饭不上两样好菜,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

这个人不死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根。

吴国有了越国,是心腹大患;齐国对于吴国,只是像疥癣一样的小病。

希望大王放弃出兵齐国,先去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