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1600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小学语文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小学语文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小学语文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小学语文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小学语文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Word下载.doc

《在小学语文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小学语文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Word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小学语文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Word下载.doc

分水乡双凤小学

联系电话:

13875260896

学校意见:

(签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俗话说“人无徳不立,业无德不兴”,这句话就点明了“德”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者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后,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德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外,还要善于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内容,选好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讲究德育时分寸的适度,在备课时设计好德育教育的环节。

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目标导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样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教育:

一、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德育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学也是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深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确立课文的德育目标,是进行德育渗透重要一步。

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因此,学期的开始就要大体了解教材的内容,确定这学期的德育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以目标为中心进行教学。

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也要深钻教材,从不同角度挖掘德育内容,确定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达到的德育目的,然后融入到教学环节中。

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的时候,我是抓住“承诺”展开教学的,小鸟答应树要唱歌给他听,第二年回来的时候见不到树了,然后千辛万苦的去寻找好朋友树,让学生知道“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诚信是立人之本。

在教学《长城》时,利用数据和图片让学生感受长城宏伟壮观的气势,从而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深深地感受到长城是由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血汗建成的。

只有在上课前确定本课的目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重点的进行教学,否则一节课下来自己都不知道要教什么,所以上课前要确定好目标,上课才能有的放矢,理清上课的思路。

二、在教学作者背景中渗透德育教育

每篇文章的时代、作者背景都是不同的,让学生课前预习寻找关于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为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作者的高尚品格,从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有助于进行道德教育,比如在进行《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读课文,根本不能通过小瓜苗、飞蛾的事例来联想到珍爱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不能对生命有一个很好的认识。

当我在介绍作者的背景的时候学生们都震惊了,作者杏林子,她12岁的时候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

小学毕业后便因病辍学的杏林子,数十年来坚持自修,以致成为台湾文坛上的著名作家。

残而不废的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笔耕不辍,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曾当选为第八届“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

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

听了这些学生们都深有感触,感到自己应该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教师的讲解是不能达到这个效果的,学生说的这些都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他们都拿自己和张海迪、杏林子作比较,觉得自己太优越了,所以要努力学习,在今后的成就上也要超越他们,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通过介绍作者背景很好的感染学生,从而达到德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解读课文时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编排者选的这些课文都是有原因的,从各个角度进行选材,达到各种育人的目的。

而教师就是在分析这些课文的过程中,根据其内容和特点,掌握适当时机,灵活地进行德育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1、从学习古诗中渗透德育

诗歌自古就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诗文化,古诗语言简练精辟,每一首诗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

通过读诗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积累古诗,来沐浴学生的心灵。

2、反复诵读,悟出情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指的是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材中有些意境优美、情感浓郁的文章特别适合用多读的方法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只有把课文读通、读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

读的方式很多种在把课文读熟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内容,更加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通过分析词句领会内涵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中重点的字词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比如在《万年牢》一文中,从“闷、洗、擦、削、串”等一系列的动作中体会做糖葫芦过程的复杂,从而了解父亲是一位对工作认真,一丝不苟的人。

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

教师要很好的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进一步延伸。

比如在语文实践性作业设置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农民种花生、起花生以及花生生长过程中除草、打药的调查报告,简单的一个作业,由学生向家长咨询,然后自己做这个调查报告,让学生了解种花生的整个过程,从而了解到父母的辛苦,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德育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

在小学教育中应该重视德育,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上才更加有竞争力,更能适应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