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1863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7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移动互联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建设覆盖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落实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教学手段的信息化。

2.1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过去的十多年来,国内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软硬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各地教育信息化水平还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期盼,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有待整合和集成;

基础设施有待普及和提高;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尚需进一步丰富,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

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2.1.1基础网络设施的现状

目前多数地区的的网络架构不足以支撑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的日常运行,网络线路方面还需要与运营商合作改建和优化,如果不能形成包含主要管理部门学校的高速专用网络,会极大制约区域教育基础信息整合的作用与效果。

2.1.2基础数据的现状

目前各地市、校各级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用户分布广泛,由于基础数据不统一、各系统彼此独立,信息相对封闭,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系统之间缺乏协调,导致信息相对封闭,基本上处于“信息孤岛”状态。

学校使用的各类管理系统,使用过程中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市、校均未实现数据贯通等原因,无法形成综合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只能从各个业务系统中查看单一的业务数据,借助EXCEL表等工具的导入导出才能做出需要的报表。

为了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数据,需要在专门用于上报的软件中重复录入数据,令相关管理教师觉得很繁琐。

无法直接从各级各类教育信息系统中采集数据并加以综合利用;

各级教育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也不能进一步提炼时提供给决策部门。

例如,由于各学校之间的校务管理系统各不相同,每个学校有着不同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导致每年新生入学率、学籍调查等数据的采用困难重重,时效性极差,更谈不上对数据的有效分析和挖掘。

2.1.3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现状

目前,各地少部分信息化应用较好的学校化校园管理平台。

校务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管理等应用系统大多从不同的企业购买,所涉及的平台在标准、易用性、安全性等各方面的各自不同,无法满足数据采集、数据互换、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需求。

各系统之间彼此隔离,一套系统就有一个登陆账号,教师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2.1.4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

各地电化教育部门均采购了大量数字化教学资源,但由于缺少一定的推介与培训,教师对这些资源知之甚少,总体使用效率不够理想。

教师个人拥有的部分优质资源大多以文件形式存在于个人电脑中。

资源传播方式主要有电子邮件、QQ或文件共享等。

由于共享性比较差,资源制作方面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教育资源体系。

部分学校购买买过一些商品资源库,使用效果不太理想。

原因如下:

1)专业性不强,不能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需要。

2)资源库目录结构不合理,没有和大纲、知识点、教材目录关联,教师很难快速搜索到有效的教学资源,用起来很不方便。

3)批量采购的资源与个性化需求存在差异,一体化封闭的资源包,难以满足教师对资源二次加工利用的需求。

4)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无法实现,教师资源贡献积极性不高。

5)教育资源分散,局限于小范围,标准不统一,建设各自为阵,教学资源重复建设。

2.1.5网络校本教研情况

各种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但受制于形式和场地,能够受益的教师数量偏少,能直接得到名师指点和帮助的一线教师数量不多,名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经验难以共享给其他的教师,不利于全体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

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名校的教师非常有限,家长不惜缴纳巨款择校费用抢占优质师资。

团队教研的协同工作受地域限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特别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难度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可能性小,自我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

而调研发现,各学校尚未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尚未采用网络化的手段辅助跨校的教研互动交流。

2.1.6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研究进行了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学生在校时间较长,缺乏自主利用数字资源的时间。

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导致学习资源不足或过度。

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协作不够。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过分依赖聘请家教或到校外上补习班。

2.1.7学校之间的沟通

学校沟通的主要渠道是每学期一到两次的学生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短信通知(“家校通”系统)和家长签字。

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希望和学校形成良性的互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手段,使得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得不够广泛、深入。

2.2项目建设思路

智慧教育综合应用服务体系旨在构建市级的教育资源整合与教育数字服务的平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利用服务平台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并实现全局的监督;

全市学校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独立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降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和IT专业管理人员的投入;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便捷、低成本地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创新的教育服务,体现教育公平,实质性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定位于开放的、可扩展的、可持续提供信息化服务、可长期运营的信息化平台,有志于教育行业的社会团体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教育服务,并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合理的回报。

在技术上,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将利用云计算模式,在为更广泛的用户提供云提供的同时,有效节约教育信息化硬件资金与人力投入,减少重复浪费。

教育资源云服务模式具有超前性与引领性,试点成功将对我省、我国云计算起到示范作用。

2.2.1云基础设施

云基础设施为云服务平台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和其他基本的计算资源,基础设施采用集约化地管理,方便业务应用灵活部署和管理,保证更强的业务连续性,促进节能减排和搭建绿色数据中心。

基础设施作为SaaS模式的支撑平台间接向最终用户服务。

云基础设施的建设包含云计算机中心机房建设、网络系统建设、网络安全系统建设、云主机系统建设、云存储系统建设,以及数据的容灾、备份系统建设。

2.2.2云服务支撑平台

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面向的用户数量多、使用频率高,为了支撑互联网环境下的大规模应用,满足教育服务应用软件的不断扩充,需要构建云服务支撑平台,为上层云化应用提供弹性部署环境,同时承担全局的数据集成与整合、用户的统一身份管理与统一认证、基于虚拟社区的交互与协同环境支撑、大规模的内容管理与服务、上层应用的接口服务和管理支撑,以及提供云服务平台的运营监控、资源池管理等运维支撑。

云服务支撑平台为多层面的参建方构建和部署第三方应用提供支持。

云服务支撑平台为移动智能终端访问公共服务提供支持。

2.2.3云应用平台

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面向各类用户提供以下三类应用:

1)教育服务体系: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覆盖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社会教育、富有本地特色的优质系列教育资源体系。

教育资源中心:

通过制作、征集、购买三种途径汇聚各类教学资源,支持各类教学资源的传递、整合和分享,多方共建共享;

关注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需要,提供给他们所需的各类教育资源和服务,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内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

教师教研空间:

采取电子备课、互动教学、网络教研活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特级教师工作室等方式,重点推动教师教研空间建设。

学生学习空间:

在初、高中学利用网络空间探索的学习方式与模式,提倡探究性网络学习方法。

2)教育管理系统:

面向市教育行政部门建设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使教育行政部门能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教育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全局的监管,全面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3)数字化校园平台:

为全市学校提供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各学校申请后即可获得独立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并基于该环境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2.4云服务门户

云服务门户市面向不同用户提供的统一服务窗口,门户是各类信息化服务的载体,门户为各类注册用户提供不同的应用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云服务门户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各类智能移动终端的访问,在时空上延展了资源有效应用、教研活动开张展、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等应用。

2.2.5信息标准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信息编码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用户规范、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全市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

2.2.6运维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系统监控与故障处理流程、资源调度流程、系统巡检流程、客户服务流程等一系列运维管理与服务的流程化作业规范体系。

2.3项目总体目标

1)基础数据整合,统一身份认证;

2)积极推进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加快无线网络的普及;

3)建设市、校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两级教育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各类教育数据汇总分析。

实现多级协同办公;

4)建设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

5)建设教育资源中心,提升优质资源利用价值,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6)建设校本、区域两级研修平台,创新教研模式,提高师资业务水平;

7)建设社区化的学习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8)建设家校互通平台,实现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同步,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促进未成年健康成长;

9)利用社区化、移动化、服务化的技术手段,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移动教学、移动学习应用。

2.4项目建设愿景

按政府支持、教育需求和市场规律相结合,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建立统一的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和管理体系。

实现全市教育管理部门和师生按照设定的不同权限单点实名登录服务门户平台,为全市教育行政的规范化、精准化管理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

以云服务的形式,满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对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管理、培训、指导与服务的公共体系,从不同渠道吸收接纳有益的教育资源。

设立网络化“行政管理”功能,创建全市共享的数字化校园普适化管理平台。

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

经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进入相关的管理平台,根据管理权限了解学校管理的状况、教师发展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情况。

例如:

教育局领导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相关学籍管理系统,了解招人状况,招生计划的落实情况,各学校的计划内招生、计划外招生以及择校的基本情况,对于更好地规划本市招生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再如:

学校管理者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学业质量检测管理系统,了解市教研部门调研测试的相关数据,了解本校学生在学业质量检测后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

对于教师而言:

教师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业务发展档案,对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数字化有效管理,并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将会为职称评定等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分享教育资源中心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共享到平台,参与到全市动态教学资源的建设中。

教学资源的形式市多样的,主要有:

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件、课堂教学视频(还可以市添加标签的视频)、微视频、教学素材、课堂反馈检测题等。

实现上与国家资源、省资源对接,横与兄弟省市资源的共建共享,下整合各学校资源和公众资源。

对于学生而言:

基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和招生考试服务系统,做到动态更新、实时监控,有助于相关部门和领导层的准确分析、科学评论和有效调控。

根据“基于课标、基于问题、基于评论”原则来设计学生互动学习平台,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可能,从知识点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辅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系统推送相应的课外拓展资源。

对于学生家长而言:

学生家长通过身份认证登录后,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在校表现及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表现,为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

同时倡导我们的指导更专业,我们的服务更优质,给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提供更好和更专业的选择。

3.项目建设内容

3.1云服务支撑平台

3.1.1认证中心

基于智慧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具有政府公信力的市级教育行业用户认证中心。

该中心一者承担了智慧教育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各类应用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二者为其它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用户认证服务。

基于认证中心开放的接口,应用系统在实现单点登录的同时,可获取公共服务平台重开放的用户身份信息、群组关系信息,并实现开放信息的订阅,以及使用公共服务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传播渠道。

认证中心为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的集成接口应足够简单,通过简单的代码整合即可完成认证的集成,而不影响原有系统的运行。

认证中心应支持移动智能终端的接入认证服务。

认证中心应支持海量用户并发认证请求(10-15万在线用户),应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认证中心应提供一套完整的基于WEB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监管工具,可以监控认证中心的服务运行状态,查询历史事件和认证会话,设置认证服务的策略,控制认证服务,并具有自我监控机制,发现异常后自动修复或自动告警。

认证中心应提供安全审计管理,通过账号审计能帮助管理员发现异常的账号,通过认证审计功能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认证行为和授权行为,通过对应用访问日志的审计发现系统的认证集成风险,通过对系统运行日志的审计发现系统潜在异常风险。

3.1.2用户中心

用户中心实现对教育行业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1)用户身份数据同步

实名制下用户中心内的用户身份与各级教育组织机构的人员真实身份一一对应,人员真实身份角色的变化也应该实时同步反映到用户中心。

而公共服务平台在整合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师个人业务发展档案系统等人员信息后,已经形成动态变化的用户身份信息外部权威数据源。

用户中心需提供用户身份数据同步功能,实施了外部权威数据源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同步身份数据的功能,能够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与外部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层面的集成,实现身份管理业务与公共服务平台校园业务的集成。

同步功能需支持按规则自动生成用户的初始口令。

同步功能支持学生入学、学籍异动、升学、毕业的过程触发用户的注册、变更、转化、注销的过程,实现用户身份的全生命周期。

2)用户注册与角色绑定

用户中心支持用户的自主注册,并通过特定的机制实现用户身份与现实中的真实身份和角色进行绑定。

绑定的过程需根据业务场景设计业务逻辑,在安全、准确的前提下,尽量操作流程简单。

3)用户身份数据维护

用户中心应提供组织机构、角色、用户及权限等数据的维护功能。

可手工操作密码重置、身份冻结、身份解冻,手工处理休眠账号、孤儿账号、恶意认证账号、密码暴力猜解账号等。

可批量维护、导入、导出用户身份信息,支持对导入的数据进行校验和审核。

4)用户角色管理

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及不同管理政策,划分出不同权限的角色、角色组,进行基于策略的用户分类管理。

5)用户行为跟踪

采集用户访问系统的操作行为,跟踪用户操作功能、使用时间跨度、使用时间段、使用频度、使用资源类型的等信息,并进行智能分析,以实现平台的系统功能改进、内容只能推送、服务质量评估等智能化的应用。

6)用户积分管理

建立用户积分系统,用户可以使用积分以实现特定资源的使用、特定应用功能的使用等,用户也可以通过资源贡献、资源传播、资源评价、活动参与等各类贡献行为获取积分。

用户积分系统支持管理用户按照规则批量划拨用户积分,也可以根据异常情况处理特定用户的积分数据。

提供用户积分数据的台帐管理与审计。

用户个人也可以查询积分明细数据。

7)用户积分交易

系统应制定积分交易规则,并支持规则的制定申请、审批流程。

系统应提供积分交易接口,为上层应用提供积分注入、积分消费的功能调用,在核定的积分规则基础上实现积分的交易行为。

今后,系统可支持用户的积分购买行为,结合计费支付服务,实现有偿化的服务规则和服务流程。

3.1.3数据集成

本次建设的智慧教育平台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原有应用系统的功能,并实现业务数据的集成。

数据集成平台将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抽取、加载、转换、映射,完成从源到目标的实时数据交换。

通过数据的双向传递,消除“消除孤岛”,实现多系统的数据实时共享。

数据集成平台应提供一套完整的基于WEB的集成监控工具,能够实现运行状态监视、数据检查、异常处理、警告通知等数据集成的监控及处理。

3.1.4消息中心

为上层的应用提供统一的消息交互服务,为各种协作过程中的消息提供基础支撑。

上层的应用通过消息中心提供的接口实现消息的传播,由消息中心集中处理消息传播的通道、消息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权限机制。

面向用户个人实现各类消息的汇聚,并以站内消息、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推送到用户终端上。

3.1.5即时通讯

以运行于计算机桌面的即时通讯软件,以及手机作为消息载体,实现人与人之间、应用与人之间的即时消息传递。

即时通讯工具的用户好友列表和分组信息与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好友、群组实现同步。

平台用户之间可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实现聊天、会议室、文件传输等交互功能。

3.1.6电子邮件

为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提供统一的邮件服务。

邮件系统支持多域名的定义,即教育行政管理单位、每个学校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域名。

邮件系统需提供较强的垃圾邮件过滤功能,安全、稳定。

3.1.7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基于真实的社交网络关系,实现服务提供者、使用者之间的在线交互和协同。

社交网络这种“非接触型”社交行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社交,并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可以形成更内聚的群体或社区,提升信息交换的匹配程度,促进信息向价值的转化。

本系统利用社交网络的虚拟社区特征,聚合相同目标或兴趣的人群,是对社区化教研教学互动的一种创新。

基于虚拟社区基础服务,可构建行政办公机构群、教科研团队群、班级群、家长群,通过人与人的交互行为,促进资源共享、教研协作、互助学习、竞赛学习等多种协同交流。

虚拟社区面向个人提供动态、私信、即时通讯、关注、粉丝、留言、评论等个休关系服务和基本消息服务,提供日程、通讯录、收藏、个人资料、心情、记事等基础应用,开辟一个集学习、工作、生活于一体的个人空间。

虚拟社区面向各类群组提供工作区管理、成员管理、公告、讨论、投票、日程、通讯录、记事、图档、资源库等通用服务。

3.1.8内容管理

提供内容发布的基础服务,支撑新闻、通知公告等内容的采编、审批和发布流程。

提供对公共服务平台中信息发布和传播环节的内容审计功能,提供非法内容的自动过滤和屏蔽,同时支持管理人员人工干预。

所有的文章、文档及多媒体资源通过用户及组管理、数据加密、数字版权管理和内容修改审计等来进行控制、保护和跟踪,实现全局的权限管控。

存储并管理用户或应用产生的文档及多媒体资源,自动根据文档内容进行元数据提取。

还可以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索引、摘要、自动分类、聚类、关联等操作。

将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解释和表示,从而获得高层的概念或模型。

3.1.9搜索引擎

平台提供搜索引擎,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不同的搜索:

1)非结构化数字资源的搜索

可针对不同数据源的文档进行搜索,这些数据源包括各种文件服务器、内容管理平台、网站、应用系统等。

支持对文档的元数据、关键字搜索,同时也支持对文档的全文检索,对绝大多数格式的文档支持全文检索。

为应用或用户提供全站内容的搜索服务,搜索的内容只能在相关用户的权限范围内。

2)第三方提供的搜索引擎集成

与数字图书馆等第三方提供的搜索引擎进行集成,并将多个搜索结果进行合并展示。

3)面向互联网的内容搜索集成

通过爬虫技术,面向互联网资源进行搜索。

支持互联网资源搜索结果与本地搜索结果的合并展示。

3.1.10流媒体服务

直播课堂、观摩课、课件在线点播等应用均需要流媒体服务的支撑。

流媒体服务需提供流媒体格式转换、流媒体权限控制、PeerToPeer(对等网络技术)、多类型终端的播放客户端等技术的支持。

3.1.11应用管理

提供在线服务产品的发布管理,应用的业务调度管理,以及对应用开放的接口进行管理。

3.1.12数据服务

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的存取服务,使各应用之间的数据能够共享,同时公共服务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必需的公共基础数据。

3.1.13计费支付服务

提供对种类应用使用的情况、各类资源的访问情况的统计数据,计算出所产生的费用。

包括:

在线服务产品定价、服务产品营销计费、订单管理、服务供应商结算等。

提供支付的接口,使用户可以购买应用提供的服务、虚拟物品或积分等。

3.1.14移动服务平台

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