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2076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3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3页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3页
亲,该文档总共1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共44套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常用温度计的种类:

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温度计,分别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

(提示:

常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处于液态,才能正常使用。

根据用途不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不同。

参考值:

实验室用的温度计:

-20℃~110C;

寒暑表:

-20℃~50℃;

体温计:

35℃~42℃)

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表

①特殊结构:

缩口

教师讲述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回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

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

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上端用力向下甩(不是体温计的普通温度计不能甩)。

②液体—水银量程:

35℃~42℃分度值:

0.1℃

3.摄氏温标

【过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

T=273+t

4、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

(3)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的底部。

(4)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书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三)重难点精讲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0℃和100℃的规定:

在一个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是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课认真研读了教科书及教学用书,将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成四个层次:

一是比较水的冷与热;

二是观察温度计,认识其结构及原理;

三是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四是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14.5测量电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

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

(2).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3).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知道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通过观察和学习,会用电压表进行测量和读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探究活动的乐趣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

探究计划的制定与实验的实施,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讨论。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一)导入新课

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

抽水机的作用是:

保持一定的水压,形成持续的水流。

思考:

灯泡中的电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的作用:

保持一定的电压,使电路中不断有电流通过。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量电压。

1.电压:

(1)电压概述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

1)电压是促使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

(2)电压单位

思考电压的基本单位;

常用单位;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基本单位:

伏特(伏):

V

2)、常用单位:

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3)、关系:

1kV=1000V1V=1000mV1mV=1000μV

(3)、常见电压值:

看课件,我们知道:

1)一节干电池电压:

1.5伏。

2)家庭电路的电压:

220伏。

3)对人体安全的电压:

不高于36伏。

2.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表概述

学生分组活动、观察、思考

1)、作用:

测量电压的大小(高低)。

2)、符号:

3)、“+”“—”接线柱的识别与接法

4)、结构:

(1)接线柱;

(2)刻度盘;

(3)指针;

(4)调零旋钮。

(2).观察电压表,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练习读数

学生认真观察电压表,然后练习

如接“-”和“3”两接线柱,电压表使用的量程是3v,每大格表示1v,每小格表示0.1v.

如果用“-”和“15”两接线柱,每大格表示5v,每小格表示0.5v。

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学生分组活动、观察、思考、讨论)

(1)、电压表的作用?

(2)、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含义?

(3)、引导学生观察演示电压表:

“-”是公用接线柱,“3”或“15”是“+”接线柱.当使用“-”和“3”接线柱时,从表盘的下排刻线读数,量程是多大?

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当使用“-”和“15”接线柱时,从表盘的上排刻度读数,量程是多大?

(4)、利用投影进行电压表的读数练习

(5)、(学生阅读课本P68页电压表的说明书)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①、校零:

检查电压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

偏差,进行较正

②、并联:

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标有“3”

或“15”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③、使被测电压不超出电压表量程:

在已知电路中电压

大小时,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

若不能判断,则先试用大量

程,然后进行选择。

(6)电压规律

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

利用课件演示

实验得出:

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UAD=UAB+UCD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AB=UCD=UAD=UBC

实验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电压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一、电压

⒈电源→电压→电流

⒉单位:

V、kV、mV

⒊常见电压值

二、电压表

⒈量程

⒉符号

⒊使用规则

三、电压表测电压

⒈串联电路电压特点:

U=U1+U2+……+Un

⒉并联电路电压特点:

U=U1=U2=U3=……=Un

本节要求通过学习电压的有关知识,即探究电压。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是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订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5.1电阻和变阻器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人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电阻的概念、变阻器的使用及其作用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原理

(一)导入新课

将相同长度和相同粗细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同一电路,闭合开关后,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思考

为什么同一电路中接入不同材料金属丝,灯泡的亮度会有变化呢?

灯丝的电流发生变化又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同学们大胆猜想,引入新课——电阻和变阻器

1.电阻

【点拨】

(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

(2)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

欧姆,简称:

欧(Ω)。

常用单位:

兆欧(MΩ),千欧(kΩ)。

1kΩ=103Q1MΩ=103Ω

1Ω的含义:

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Ω

(3)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如调节收音机和电视机音量大小的电位器,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改变灯的亮度。

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结合课件,让同学们阅读信息窗中常见用电器的电阻阻值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a.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b.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粗细有关

c.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形状有关

d.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e.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

由于导体电阻的大小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研究电阻和其中一个因素的相互关系时,使用控制变量法,即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观察研究电阻与这个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为此,在温度一定下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a、b、c是三根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导线,与d的材料不同。

它们的长短、粗细如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给予指导。

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线圈,再接入原电路中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给接入电路中的螺旋状的线圈加热,观察电流表指针有什么变化.

交流与合作

导体越细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一般大多数的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得出结论

(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2)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少数导体如碳例外)

(2).讨论交流:

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任20℃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并说为什么不用铁做导线?

点拨:

几种材料中银的电阻最小,除镍铬合金外,铁的电阻最大,铜的电阻和银差不多,但铜比银便宜,所不用铁做导线,而常用铝或铜.

3.变阻器

(1)变阻器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

出示台灯调节台灯的亮度变化。

演示2:

出示收音机调节收音机的音量的变化。

1)实验完毕请学生思考看到什么现象?

听到什么现象?

总结:

调节旋钮时,台灯和收音机的亮度和音量发生了变化。

2)提出问题:

刚才我给同学们演示的是两个非常简单的物理现象,针对这两个现象请同学们思考台灯和收音机是采用什么方法使其亮度和音量发生变化的?

(学生思考)

为了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去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演示实验出示自制的“直线式变阻器”,移动导线夹改变灯泡的亮度。

3)提出问题:

“直线式变阻器”中电流的路径;

思考它是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的?

学生讨论、分析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合金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从而改变电流的。

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很容易解释刚开始提出的问题,刚开始我们看到的台灯和收音机其实就是通过改变与灯串联的电阻的大小从而使其亮度发生变化的。

我们就把能够很方便的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叫变阻器,

(2)滑动变阻器

1)结构示意图:

(如图)

2)铭牌:

滑片上标出的数字“50Ω2A”,其中50Ω表示最大阻值,2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3)元件符号:

(如图)

4)原理: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5)作用:

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6)连接、使用方法:

.想一想:

在如图所示电路图中把变阻器接入M,N中,共有几种接法?

哪些接法能起到改变电阻作用?

不能改变电阻接法的实质是什么?

点拨:

共有6种接法,其中接AC,AD,BC,BD能起到改变电阻作用,而接AB相当于接定值电阻,接CD相当于接电阻很小的金属棒。

上述六种接法中,只有前四种为正确接法,能起到改变电阻作用,正确接法为金属棒和合金线各一个接线柱接入。

后两种接法都不能改变电阻。

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

②.议一议: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前要注意什么?

为什么?

如何操作?

闭合开关前,滑片应处于最大阻值位置,使电流最小,操作把滑片远离下接线柱即可。

小结:

滑动变阻器使用注意事项:

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要改变电流的电路中;

闭合开关前,滑片应处于最大阻值位置(远离下接线柱);

正确接法:

“一上一下”接法;

下接线柱至P为接入电阻。

变阻器的使用及其作用;

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想或设想?

2、你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

一.电阻

(1).定义:

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

(2).单位欧姆,简称:

欧(Ω)

(3)符号:

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材料;

长度;

横截面和温度

三.变阻器

(1)定义:

阻值可以改变的电阻器叫变阻器。

(2)种类:

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是常见的两种变阻器。

(3)滑动变阻器:

①结构示意图

②铭牌

③元件符号

④原理:

靠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⑤作用:

⑥连接、使用方法

精心组织教材,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教学设计中的重点环节。

通过一个个适时的问题学生课前预习、课内自学思考、动手操作都更加主动积极。

讨论与评估,进行交流总结知识过程中采用以强带弱、以点带面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到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帮助同伴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养成同伴互助的品质。

15.2科学探究:

欧姆定律

(1)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同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3)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1)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

(2)尝试用图像法分析、论证实验数据。

(1)启发学生对生活现象多观察,多思考;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养成共同合作探究的协作意识。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难点是设计实验方案;

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

【思考】人们使用电流产生各种效应,如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等,这些都和电流的大小有关。

那么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在电路中如何调控电流的大小呢?

1.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

【教师点拨】我们知道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每秒中流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表示电流的大小。

所以每秒钟流过的电荷量越多,电流就越大,那么如何使每秒钟流过的电荷越多呢?

如果电源两端的电压越大,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就越快,每秒钟流过的电荷就越多,电流就越大;

如果导体的电阻越大,那么流过的电流就越小。

(1)猜想: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关

【教师】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控制变量法

(2)探究方法

保持R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保持U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实验器材

电源,几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

(4)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

(5)实验过程

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使电阻成整数倍的变化如5Ω,10Ω,15Ω,调节变阻器,控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即电阻两端电压不变,观察电流表示数。

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的变化,如2V,4V,6V等,由电压表读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值从电流表上读出导体两端的电流值。

(6)表格设计

表格一

R=

U/V

I/A

表格二

U=

R/Ω

10Ω

15Ω

(7)分析与论证

由实验数据知R一定时

=

=常熟

②U一定时,I1R1=I2R2=常数

图像

(8)结论: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在测量过程中,电路闭合时间不能太长,读取数据后要断开电路,以防通电时间太长,电阻发热给测量带来误差。

2、欧姆定律

(1)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知道:

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这个规律。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

它的公式是:

I=

(3)说明:

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

②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

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③由公式I=U/R可知R=U/I

它表示某段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这段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

这个比值R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U、I无关,R=U/I不能理解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这也是物理与数学不同之处。

3.、欧姆定律的应用

计算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大小

解电学题的基本过程:

(1)画出电路图,不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先分析电路中各个电阻的连接方式

【教师启发】判断电路的连接方法,可以用去表法,即将电压表视为开路,电流表视为导线。

(2)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3)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欧姆定律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科学探究:

1.保持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保持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

内容:

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

3.欧姆定律的应用

求电阻R=

求电压U=IR

本节要求通过探究欧姆定律,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订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5.3“伏安法”测电阻

(1)能说出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导体电阻的道理.

(2)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通过测电阻的实验养成动手动脑的实验操作习惯.

(1)有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

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领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初步形成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培养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