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2464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思想

控制变量法

原理

△s=aT2

a——纸带

M——小车+砝码的质量

mg——钩码或沙和沙桶的总重力

注意:

为令F合=G钩码,需

s&

v——纸带

M——小车的质量

mg——钩码或沙和沙桶的总重力

器材

补充

数据

处理

逐差法

作图法

①保持m不变,作a-F合图

②保持F合不变,作a-1/m图

(图线均为__)

公式法

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与质量的关系”实

验装置图。

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桶,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

小车的质量为m1,小桶(及砝码)的质量为m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m2应远大于m1

D.在用图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

图像

(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像,可能是图中的图线。

(选填“甲”、“乙”、“丙”)

(3)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中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已标出,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

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m/s2。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1.

(1)D(3分)

(2)丙(2分)(3)0.48或0.49(3分)

2.

某探究学习小组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

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

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

实验时,保持轨道水平,通过调整砝码盘里砝码的质量让小车做匀速运动,实现平衡摩擦力。

(1)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填“是”或“否”)

(2)实验需要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板的宽度l,如图所示,l=mm。

(3)实验获得以下测量数据:

小车、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平衡

摩擦力时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m0,挡光板的宽度l,光电门1和光电门

2的中心距离x;

某次实验过程中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

t2。

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

该实验需验证的表达式是。

(4)若利用该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砝码盘里砝码的质量重复实验,探究合外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下列图象用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坐标,可以表示该实验结果的是。

(5)若用该实验装置,通过多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探究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控制力传感器的读数F不变

B.需要控制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变

C.需要控制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变,因此需要改变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力传感器的读数F也会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

(1)否(2分)

(2)5.50(2分)(3)

(2分)

(4)B(2分)(5)C(2分)

综合测试八34题

(1)

综合测试九34题

(1)

强化训练213题

(1)

三.实验类型二:

竖直放置

实验装置

实验名称

验证机械能守恒

实验器材补充

实验目的

验证:

待测物理量

注意事项

1无需测量重物

①无需测量重物

②纸带上第个点记为起

点O(选纸带的依据:

头两点间

距为

②选取纸带上点迹较清楚的部分来收集数据。

1.在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某学生进行了如下操作,正确的操作请打上“√”,错误的操作请打上“×

”,并

更正,更正后请做合理的排序。

√,更正

×

,更正选取纸带上点迹较清楚的部分。

,更正(不用测重锤的质量)

,更正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

A.断开电源,取下纸带,更换纸带

B.从打出的纸带上任意取出连续A、B、C、D、E五点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然后将纸带固定在重锤上

D.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住,让手

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

E.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边的铁架台上,并连接电池

F.接通电源,同时由静止释放纸带

G.通过分析A分别到B、C、D运动过程,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以上操作合理的顺序是ECDFABG。

2.见第十一周五综合测物理4月20日第34题Ⅰ

3.强化训练1113题II

4.限时训练434题

四.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原理:

为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需要测量和弹簧的,弹力可借助来代替,伸长量可利用进行测量.

实验步骤:

1.将实验弹簧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量出弹簧的原长L0;

2.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m1的钩码,量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1,记录m1和L1,并求出弹簧的伸长量x1(即),一并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

钩码质量m/kg

弹力F/N

弹簧长度L/cm

弹簧伸长x/cm

3.改变钩码的质量,测出,并求出每次弹簧的伸长量x2(即)、x3(即)、x4(即),x5(即).

4.若以弹力为纵坐标,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则图象应为,反映弹力和弹簧的伸长量成的关系;

若以弹力为纵坐标,以弹簧长度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则图象应为,反映了弹力与弹簧长度成关系。

如若B图不过原点,则可能是什么原因:

如图象为C图所示,则可能是什么原因:

1.强化训练713题II

2.综合测试六34题

(1)

五.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另一个力产生(即:

使橡皮条在),按其用求出的合力与另一个单独的力比较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

实验器材:

在需要的实验器材下打勾:

实验器材

方木板

橡皮筋(带细绳套)

白纸

图钉

刻度尺

三角板

弹簧秤

量角器

需要与否

1.在桌面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木板上铺一张白纸,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

2.把两条细绳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3.记下O点的位置及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描下力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作出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合力F.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F′和F,可以看出它们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相等的.

6.改变两个力的大小或方向,重做几次.

作图分析某同学的实验记录如右图(a)所示.并用右图(b)的线段为标度,

作出力F1、F2、F′的图示,请用作图的方法求出F1、F2的合力F.

1.被测力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前要注意检查弹簧秤是否需要;

3.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且弹簧秤与被拉的细绳套要求在一直线上,且与板面平行,拉动时弹簧与外壳要避免摩擦;

4.读数时应;

5.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的位置;

6.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际测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认为F和F′符合即可。

误差分析:

以下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做法是(BDF)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E.用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量程

F.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细绳的夹角不能过大或过小

1.强化训练913题

2.强化训练1713题I

六.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两球发生碰撞后,都做,由于高度,两小球在落地前的运动时间,小球飞出的水平速度等于,所以只要满足公式,就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实验器(斜槽、重锤线)、两个半径相等而质量的小球、白纸、复写纸、、、天平和砝码、圆规。

实验步骤:

1.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末端点;

2.选择质量的小球作为入射球,落地后在地板上合适的位置铺上白纸并在相应的位置铺上复写纸;

3.用小铅锤把斜槽末端即入射球的重心投影到白纸上O点;

4.不放被碰小球时,让入射小球10次都从斜槽由开始滚下落在复写纸上,用找出落点的平均位置P点(如右图所示);

5.把入射球放在槽口末端露出一半,调节支柱螺柱,使被碰小球与入射球,然后让入射球在滚下与被碰小球碰10次,用圆规找出入射球和被碰小球的平均位置M、N;

6.用天平测出两个球的质量记入设计好的表格,游标卡尺测出入射球和被碰小球的半径r,在O′N上取OO′=,即为被碰小球抛出点投影,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记入表内.

7.改变,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再做一次。

1.强化练习1413题I

2.高考冲刺234题I

第二部分:

电学实验专题复习

一.基本仪器的使用

螺旋

测微器

读数方法:

d=固定刻度(mm)+格数×

0.01mm

(1)格数要估读1位,结果以为单位,小数点后有位(游标卡尺估读);

(2)半毫米线是否露出

1.读数为:

读数为:

对比:

游标卡尺读数为:

电流表

电压表

读数有效位:

分度值以“1”结尾,估读到下一位;

非“1”结尾,结果和分度值位数相同。

2.读数为:

(1):

用小螺丝刀轻旋表头正下方中央处的调零螺丝,使指针指。

(2)选档选量程:

根据被测物理量选择电压/电流/欧姆档,根据及其数量级选量程。

a)测电流——串联b)测电压——并联c)测电阻

**:

将红、黑表笔,调节,使指针指,

**将被测电阻与所在电路,将红黑表笔接被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

(3)读数:

**电阻测量值=指针示数

倍率

(4)将选择开关扳到或。

注意:

A)偏角小

Rx大

换大倍率B)每换一次倍率,

C)测电流、电压,指针尽可能;

测电阻,指针在

3.某同学用多用电表测定一只电阻的阻值,多用电表电阻挡有3种倍率,分别是×

100Ω、×

10Ω、×

1Ω。

该同学选择×

10Ω倍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测量时,发现指针转过角度太小。

①为了准确地进行测量,请你从以下给出的操作步骤中,选择必要的步骤,并排出合理顺序:

A.旋转选择开关至欧姆挡“×

lΩ”

B.旋转选择开关至欧姆挡“×

100Ω”

C.旋转选择开关至“OFF”,并拔出两表笔

D.将两表笔分别连接到Rx的两端,读出阻值后,断开两

表笔

E.将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对准刻度盘

上欧姆挡的零刻度,断开两表笔

②按正确步骤测量时,指针指在图示位置,Rx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Ω。

③无论用多用电表进行何种测量(限于直流),电流都应该从_____表笔经______插孔流入电表。

二.仪器选择、电路选择

设计思路

依据或注意事项

一定实验仪器

电流表.电压表量程选择:

不超过量程,指针偏转达到满偏的1/3以上

滑动变阻器:

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阻值较小的。

二定电流表接法

A.“大内偏大,小外偏小”

B.

,算大电阻;

反之,算小电阻

(比值法判断:

RV/Rx<

Rx/RA,大电阻,反之,算小电阻)

三定变阻器接法

必须用分压式的情况:

A.要求U或I从0开始连续调节;

B.要求多测几组数据;

C.R用电器>

R变阻器

D.用限流接法时,达不到实验仪器、电表或电路的要求

(没有特别说明,或R用电器<

R变阻器用限流接法)

三.实物连接问题

基本方法: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分析各元件连接方式,明确电表量程;

3.先从电源正极开始,到开关,再到滑动变阻器等,按顺序以单线连接方式将主电路中要串联的元件依次串联起来;

其次将要并联的元件再并联到电路中去;

连接完毕,应进行检查,检查电路应按照连线的方法和顺序。

(注意:

连线只能连在元件接线柱上,且光滑不交叉,也不能在元件上穿过。

巩固练习1.某同学要测一约为5Ω的未知电阻,为此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电键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

A.电压表0~3V,内阻约10kΩ

B.电压表0~15V,内阻约50kΩ

C.电流表0~0.6A,内阻约0.05Ω

D.电流表0~3A,内阻约0.01Ω

E.滑动变阻器,0~10Ω

F.滑动变阻器,0~100Ω

(1)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压表应选,电流表应选,滑动变阻器应选.

(2)实验中他的实物接线如下图所示,请指出该学生实物接线中的错误有哪些?

a.;

b.;

c.;

d..

2.如下图所示为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所需器材的实物图,器材规格如下:

(1)待测电阻Rx(约100Ω);

(2)直流毫安表(量程0~50mA,内阻约50Ω);

(3)直流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5kΩ);

(4)直流电源(输出电压6V,内阻不计);

(5)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5Ω,允许最大电流1A);

(6)开关1个,导线若干条.

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在下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在上边的实物图上连线.

四.基本电学实验

实验一: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5Ω)的电阻率,已知电流表内阻为1Ω,量程0.6A,电压表内阻为几千欧,量程为3V,电源E=9V,滑动变阻值铭牌为“20Ω,0.5A”,试画出电路图并连实物图

接法:

电路图

变阻器

已测得金属丝长度为l,直径为d;

金属丝两端电压为U、通过的电流为I。

请用以上实验数据表示金属丝的电阻率:

ρ=

1.强化练习813题

2.强化练习1213题

3.强化练习1513题

4.高考冲刺234题II

实验二:

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

一只小灯泡,标有“3V,1W”字样,用下列给出的器材: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Ω);

电源(电动势为6V,内阻为1Ω);

电流表(0~0.6A,0~3A)(两个量程对应的内阻均大于0.5Ω);

电压表(0~3V,0~15V)(两个量程对应的内阻均大于15kΩ).要求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及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灯丝的电阻.

(1)将实验电路图画在图甲所示的方框中;

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A,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V。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成所需的电路.

(3)某同学实验中测得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作出伏安特性曲线。

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20

0.60

1.00

1.40

1.80

2.20

2.70

I/A

0.08

0.15

0.19

0.22

0.25

0.28

0.30

(4)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00V时灯丝的电阻R=Ω。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综合测试八34题

(2)

2.限时训练四34题

(2)

3.综合测试十34题

(2)

4.强化练习2013题

(2)

5.高考冲刺134题II

实验三: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

A.一节干电池

B.电流表(量程0.6A)

C.电压表(量程3V)

D.电键S和若干导线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Ω,允许最大电流1A)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300Ω,允许最大电流0.5A)

G.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1000Ω,允许最大电流0.1A)

(1)①按如下图(a)所示电路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滑动变阻器应选(填写代号).

②为使测量尽可能精确,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下图(b)所示的实物图连接成实验电路(已连接了部分线),要求变阻器的滑动触头滑至最右端时,其使用电阻值最大.

(2)实验步骤

①按实验要求连接好电路.电键,把变阻器的滑动触头滑至一端,使接入电路的阻值。

②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的指针有明显偏转,读取和的示数.用同样方法测量多组数据。

③电键,整理好器材.

④数据处理.

(3)将实验测得的数据标在如右图(c)所示的坐标图中,请作出U-I图线,由此求得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E=V,内电阻r=Ω。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综合测试七

2.强化练习813题

3.综合测试九34题II

4.强化练习1613题

实验四:

多用表

1

(1)多用表调到欧姆档时,其内部等效电路下列哪个是正确的(  )

(2)关于多用表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多用表用于测电压时,要将红表棒接高电势点

B.多用表测电压时,应将多用表串联接入电路

C.多用表测电阻时,要调节倍率,使测量指示值尽可能大

D.多用表测电阻时,如将红黑表棒接错将导致测量错误

1.

(1)(C)(3分),

(2)(A)(3分)

2.多用电表是实验室和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测量仪器。

使用多用电表测某

段导体的电阻。

(1)主要的操作过程分以下三个步骤,请填写第②步操作。

①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多用电表的“+”、“-”插孔;

选择电阻档“×

10”;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把红、黑表笔分别与导体的两端相接,读取导体的电阻。

(2)采用上述的操作步骤后,多用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则该段导体的电阻测量值为

2.

(1)将红、黑表笔短接,调整调零旋钮调零。

(2)80

1.强化训练234题

(2)

2.强化训练1013题

第三部分:

热学实验专题复习

一.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使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纯油酸薄膜的方法估测分子的直径.油酸分子都是直立在水面上的,单分子油膜的即等于油酸分子的.根据配制的酒精油酸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的体积V,测出这滴溶液形成薄膜的面积S,即可算出油酸的厚度d=,即油酸分子的直径。

实验器材:

油酸酒精溶液、浅水盘、痱子粉(或石膏粉)、、玻璃板、注射器(或滴管)、彩笔(水性)、

1.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一定容积的油酸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的滴数,求出一滴油酸溶液中所含纯油酸的体积V;

2.向浅盘里倒入约2cm深的水,并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3.小心地将一滴油酸溶液滴到水面上,让它在水面上自由地扩展为油酸膜;

4.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或有机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用彩笔画在玻璃板上;

5.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6.根据公式d=V/S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d;

7.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多测几次油酸薄膜的厚度,并求平均值,即为油酸分子的大小.

数据处理:

公式d=V/S中的V是的体积,S是滴入水中后形成的油膜面积。

V的计算方法是:

设n滴酒精溶液是1mL,则1滴的纯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为(mL),若配制溶液的比例是1/M,则1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V=(mL);

S的大小用数坐标纸上对应的格数来计算,以边长为1cm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格数时,大于半格的;

小于半格的。

巩固练习:

1.下面图反映“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的4个步骤,将它们按操作先后顺序排列应是(用字母表示).

2.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依据是()

A.将油膜看成单分子油膜B.不考虑各油分子间的间隙

C.考虑了各油分子间的间隙D.将油膜分子看成圆形

3.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油酸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误多记了10滴

1.强化训练1413题

2.高考冲刺334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