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2721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③托尔斯泰一生都被自己的特权地位所折磨

④陀思妥耶夫斯基则被苦难和对受苦人的怜悯折磨得精神失常

⑤他想放弃自己的一切做个庄稼汉

⑥因而苦难和同情成为他的作品的基本主题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⑤②④⑥① 

C.④⑥①③⑤② 

D.④⑤②③⑥①

5.下列诗句,与右图漫画内容和意境最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B.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C.古人长抱济人心,道上载松直到今。

D.一间茅屋负青山,老松半间我半间。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因言曰:

“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昆莫之父,匈奴西边小国也。

匈奴攻杀其父,而昆莫生,弃于野。

乌衔肉飞其上,狼往乳之。

单于怪以为神,而收长之。

及壮,使将兵,数有功,单于复以其父之民予昆莫,令长守于西域。

昆莫收养其民,攻旁小邑,控弦数万,习攻战。

单于死,昆莫乃率其众远徙,中立,不肯朝会匈奴。

匈奴遣奇兵击,不胜,以为神而远之,因羁属之,不大攻。

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

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旁国。

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

知蛮夷贪,乃斥曰:

“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

”昆莫起拜赐,其他如故。

骞谕使指曰:

“乌孙能东居浑邪地,则汉遣翁主为昆莫夫人。

”乌孙国分,王老,而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不欲移徙,王不能专制。

骞不得其要领。

昆莫有十余子,其中子曰大禄,强,善将众,将众别居万余骑。

大禄兄为太子,太子有子曰岑娶,而太子蚤死。

临死谓其父昆莫曰:

“必以岑娶为太子,无令他人代之。

”昆莫哀而许之,卒以岑娶为太子。

大禄怒其不得代太子也,乃收其诸昆弟,将其众畔。

谋攻岑娶及昆莫。

昆莫老,常恐大禄杀岑娶,予岑娶万余骑别居,而昆莫有万余骑自备,国众分为三,而其大总取羁属昆莫,昆莫亦以此不敢专约于骞。

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田及诸旁国。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选自《史记·

大宛列传》,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乌衔肉飞其上,狼往乳之 

乳:

喂奶

B.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 

赂:

赠送

C.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 

赍:

携带

D.素服属匈奴日久矣 

素:

白色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单于:

匈奴部落联盟的首领,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军事家。

B.蛮夷:

《礼记·

王制》说“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后来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

C.持节:

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

D.翁主:

汉朝诸侯王嫁女,均亲自主婚,因此诸侯王的女儿称为“翁主”或“王主”,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4分)

(2)大禄怒其不得代太子也,乃收其诸昆弟,将其众畔。

9.根据文本,简要概括张骞为了和乌孙国结约采取的措施。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2题。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10.“人家尽枕河”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效果?

(3分)

11.概括诗中姑苏的特点。

12.这首诗写离别十分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老当益壮, 

(王勃《滕王阁序》)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3)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4)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6)若夫乘天地之正, 

,(庄子《逍遥游》)

(7)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诗经·

小雅》)

(8)见贤思齐焉,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带轮子的书房

高玉宝

①已经想不起来是怎样的春季,树木照例要返青、抽芽。

春风中的味道奇特,火车从远处开过来,缓慢而坚定。

那是一个小站,远离村镇,像一个图钉按在四面荒野的地上。

土黄色的站舍,小候车室门前有两棵高大的雪松,上面栖着斑鸠和麻雀。

它们已经习惯了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人迹罕至的小站成为鸟类的庇所。

小站的夜晚非常漫长,野兔在雪地里留下足迹,野狗其后,某种不为人所知的野物亦然。

它们的世界惊心动魄,神秘而冰凉。

穿过铁路,对面是一段不算短的土丘,丘上独零零地长着几棵刺槐和板栗。

春天来了,槐花开过,雪花一样的花瓣引来一些野蜂,当然,也许板栗树米粒状的花蕊对蜜蜂也有着诱惑。

沙土地的土丘上春风浩荡,我仰躺在树下,阳光从树枝上漏下来,有时会有一只鹰在高远的天上盘旋。

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一天,我决定要“搞”些书来读。

于是去往五里外的镇子里,中学旁边有家小书店,店主是个女人,据说曾经上过高中。

她长得清瘦,头发很长,说不上好看,也说不上不好看。

总之,是个女人。

她一边做着裁缝,一边卖书。

书架后面是她的厨房,有天中午,我看到她在书架后面炒菜,终于明白崭新的书本怎么会散发出一股香油的味道。

记得,她的门上刷着蓝漆,门分两扇,上面镶了玻璃,玻璃后面拉了门帘。

我推门进去,她总是低着头在缝纫机上做活。

她抬起头来,冲我笑笑,并不理我,手下的活也并不停。

我从书架上自己找书,坐在她对面,在“嘀嘀嘀哒哒”的机器声中翻看她刚进的新书。

那时我舍得花钱买书,书也读得太快,并不清楚自己是否读得懂。

后来,渐渐明白,得到一本好书,是一段不小的机缘。

例如《德语课》是非常偶然的机会买到的,现在,我仍然会时不时的翻看。

作者对命运的解读,对时代的记录,对战争的反思,都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是海底的冰山,让人着迷。

③刚从学校分配到小站时,我们还是三班半轮休,大概十天左右可以休一次班。

小站一天停靠一次小慢车,将城市与乡村连在一起。

有时休班我会坐上小慢车去往城里,目的是买书,中午会和同学坐在一起喝点啤酒,聊点别的什么,聊天内容与读书写作没有半点关系。

火车就要进站时,我背着书包跑进火车站,有时也错过时间,只好在同学那里住下……当年就是这个样子。

④除了上班,多数时间是躺在床上看书,几乎什么书都看,书就堆在与同事共用的桌子上,后来买的书越来越多,我从养路工区要了一个破木箱,用报纸将里面糊起来,用来装书。

那是我最初的书箱,后来搬了几次家,书箱不知去向,书却留了下来,炒菜遗留下来的香油味道已经不在,二十多年留存下来的是时间的味道,已经无法描述。

⑤这个小站后来撤消了,那两棵雪松还在,它们坚守在那里,见证了时间。

我被分配到大站去,一段时间——具体说来有六年的时间,每天清晨,我背着包出门,包里装着当天的饭食,还会有一本书,一个半小时的通勤时间,我大概可以读六十几页书,这是我每天重要的读书时间,我曾在文章《奔跑的阅读》里写道:

火车是一个容易诞生陌生感的地方,读书使这种陌生感急剧增大,同车人的面孔神秘而遥远……那段时间,我将自己定义为“旅行者”。

⑥如今,在火车上,会途经那座废弃的小站,透过车窗,我曾工作过十年的小站显得既虚幻又真实。

后来,我将这段经历写进了我的小说。

我感谢那些年的经历,这些年来,我经历了蒸汽机时代、内燃机时代、电力机车时代和动车高铁时代。

我工作短短的二十几年,身边的事物发生了巨变,我由乡村走进城市,我的书长着圆圆的轮子,它们不离不弃地跟着我,一次一次又安静地躺在书房里,字句安稳,酝酿深邃——蓄意被我“发现”另一层的内涵。

随便翻开一本,在扉页上,肯定有我当年写下的题记:

某年某月购于某处……有的字迹已经模糊,有的,仿佛就在昨日。

(有删改)

14.第①段对小站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5.第⑥段中说“我感谢那些年的经历”,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写了哪些具体的经历。

(6分)

16.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作者对命运的解读,对时代的记录,对战争的反思,都是不显山不露水的,是海底的冰山,让人着迷。

(2分)

(2)透过车窗,我曾工作过十年的小站显得既虚幻又真实。

17.结合全文内容,探究题目“带轮子的书房”的意蕴。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真水无香

朱良志

①乾隆年间的一个冬天,“西泠八家”之一的蒋仁与友人在西湖边的燕天堂相聚,他们吟诗,饮酒,不知不觉喝到了黄昏。

走出庭院,当时正是一场快雪之后,雪后初霁,一抹夕阳余晖照着白色的世界,显得格外澄明通透。

蒋仁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伴着酒意,裹着雪情,援石奏刀,刻下一枚印章:

“真水无香”。

②西湖在中国艺术家的心目中,可以说是绚烂绮丽的代名词,那是一个香世界:

十里荷花,香气氤氲,荡着小舟穿行其中,沐浴着一片香雾,就连小船也染上荷花香气。

月光下的西湖弄影,更令人难忘,一叶小舟,泛泛中流,手弄澄明,目对岸上迷离的景色,耳听丝竹之声,月影天光与游船灯火相融合,如同进入一片香梦中。

③然而此时蒋仁和朋友们所见的西湖,则是另外一个世界。

雪覆盖了一切,荷花淡淡的湖面不知踪迹何处,周围的绿树丛林也顿改颜色,没有了姹紫嫣红,没有了繁弦急管,没有了湖光潋滟,没有了山岚轻起,一切都在空茫中。

④在蒋仁乃至中国很多艺术家看来,在两个不同的西湖中,绚烂的西湖其实是虚幻的,只是一种表面的真实。

并不是说雪后西湖比荷风四面美,而是他们看到,停留在物质上的迷恋,是表相的;

更不是说声色的世界不存在,而是强调对世界的执着是没有意义的;

人随物转,就会被世界“沾滞”——如同一只被蜜粘住的蝴蝶,飞不了了,感官所带来的快乐究竟是短暂的,不能给人以深层的心灵安慰。

⑤真水无香,反映的是中国艺术家对真实意义世界的追求。

中国美学的大巧若拙、以丑为美、从幻境入门、叩寂寞求音等,都与这一观念妙然相通。

中国艺术家力求创造一个无香的世界,一个寂寞的天地(无声),一片大白若黑的境界(无色)等等,都是为了寻找真实的意义世界,寻找生命的安顿之所。

⑥金农在一幅墨梅花图上题句云:

“损之又损玉精神。

”他从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中概括出的“损”道,的确是攸关中国艺术的大问题。

两宋以来的中国艺术从总体情况上看,真可以是说以“损”道来进行艺术创造的。

用今天的话说,“损”道就是“做减法”,荡去一切形式上的束缚,从“香”的世界逃离开去,逃到无香的天国。

这个无香的天国,就是艺术家所说的充满着“天趣”的真实世界,它是法尔自然的,在中国艺术家看来,这样的世界才是决定生命意义的根本,才是安顿人心的灵囿。

⑦明代园林艺术家计成说: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八个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纲领。

它与“真水无香”所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

艺术是人的创造,却要规避人工的痕迹。

“人工”是与“天趣”相对的范畴,人工痕迹露,天然趣味亏。

人工反映的是人类理性的秩序,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容易受到技巧的控制,难以摆脱既成的法度的限制,还会受到人的情感欲望等的影响,等等,艺术家在如此状态中的创造,是一种不自由的创造,只能破坏人的内在生命平衡。

所以,中国艺术强调由人工返归天然,即从人工秩序中逃遁,归复于自然的秩序。

“无香”的“真水”所反映的秩序,就是一种自然的秩序。

18.根据文章前五段,概括两个西湖的不同之处。

19.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论述层次。

20.结合全文,阐释“真水无香”的含义。

七、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

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时间的路。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高二语文 

Ⅱ(附加题)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

“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

”楚王曰:

“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

杂事第一》)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23.刘向是 

(朝代)人,他编订的《 

》是中国古代国别体史书。

24.根据材料,概括楚庄王“有忧色”的原因。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阿Q正传》中,阿Q与人家打架吃亏时,心里就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这是他的精神胜利法。

B.《三国演义》中,蜀汉首先被魏所灭;

接着魏六路攻吴,吴国灭亡;

其后魏国政权旁落司马氏手中,司马炎逼曹奂让位,魏国灭亡;

最后,三国归晋。

C.《茶馆》以戊戌变法失败、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为背景,通过对“德泰茶馆”兴衰变迁的描述,展示了长达五十年风云变幻的历史。

D.《红楼梦》中,贾元春进宫为妃,后来早死宫中;

贾迎春在贾府败落之际,嫁给被称为“中山狼”的孙绍祖,后被其凌虐而亡;

贾探春和亲远嫁他乡;

贾惜春出家为尼。

E.《边城》中,善良淳朴的船家女翠翠爱上了大佬天保,二佬傩送为了成全哥哥,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天保觉得对傩送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远走他乡。

26.简答题(10分) 

(1)请写出下面《红楼梦》中的院落的主人。

(5分)

①怡红院—— 

②蘅芜苑——

③稻香村—— 

④潇湘馆——

⑤秋爽斋——

(2)请简述《三国演义》中 

“败走麦城”的故事情节。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①近日,央视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获得无数好评,就连一向挑剔的豆瓣网友也给出了高达9.0的评分。

为什么并不罕见的文博综艺节目,能获得如此高的热度?

原因只有一个,《国家宝藏》用了全新的方式,来讲述那些历久弥新的“老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邀请了王凯、雷佳音等27位当红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的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而9大博物馆馆长坐镇对文物进行讲解点评,更让节目凸显了话题性和专业性。

②《国家宝藏》在表达方式上的成功,对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播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据统计,199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70%的老字号企业现在勉强维持现状;

20%的老字号企业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

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并且有所收益的仅占10%。

几乎没人不知道“肯德基”,却越来越少人听说过“瑞蚨祥”。

③传统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拥有辉煌的历史,但过去的发展模式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

文化遗产想要在新时代立足,在公众中间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唯有创新表达方式一途可取。

听上去,创新与传统似乎是一对反义词。

但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创新。

不仅是《国家宝藏》节目,故宫富有新意的文创产品也获得了许多游客的好评;

一些老字号也在推陈出新,稻香村在中秋节期间推出了芝士口味月饼,五芳斋也在端午节期间推出了鳗鱼、牛腩、南美对虾等新口味的粽子;

月盛斋、天福号、王致和、吴裕泰等老品牌纷纷入驻天猫超市,让人们在国外也能尝到“老味道”;

而《中国诗词大会》创新的节目表现形式也使得优秀古诗文再次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这些传统文化、传统品牌的新型表达模式,证明着对传承传统的重要价值。

27.文博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28.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简要分析。

29.请概括“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创新”的原因。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3分)B(蛰伏:

动物冬眠或人蛰居;

折服:

使人屈服或佩服。

生机勃勃: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欣欣向荣:

指草木生长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兴旺。

分辨:

辨别。

分辩:

为消除误会、指责而进行辩白)

2.(3分)D(D项是举例子)

3.(3分)A(根据音韵,排除C,D;

B项为杜甫《九日》中的诗句,而且彭城无江)

4.(3分)B(从前文“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看,后文先说托尔斯泰,后说陀思妥耶夫斯基;

③排在首句,⑤和②照应了③中的“特权地位”;

⑥和①紧承④中的“苦难”、“怜悯”;

①排在最后,和后文紧密相连)

5.(3分)D

6.(3分)D(素:

向来)

7.(3分)A(A项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不是具体某一位匈奴首领的名字)

8.

(1)(4分)已经联合乌孙,从它往西的大夏这类的国家,都可以招来作为属国。

评分建议:

“既”1分;

“连”1分;

“属”1分;

“外臣”1分。

“既”译成“……以后”亦可;

“外臣”译成“藩属”亦可。

(2)(4分)大禄为自己没能取代太子而愤怒,于是聚集了他的各位兄弟,率领他们的部众叛乱。

评分建议:

第一个“其”指自己1分;

“昆弟”1分;

“畔”1分;

语句通顺1分。

9.(4分)①厚币赠送乌孙;

②面斥昆莫;

③许婚;

④分遣副使。

每点1分,照抄原文语句,该点不给分。

【参考译文】天子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诸国的事情。

(张骞)于是说:

“我在匈奴时,听说乌孙国王叫昆莫,昆莫的父亲,是匈奴西边一个小国的君王。

匈奴人攻打乌孙把昆莫的父亲杀了,而昆莫出生后就被扔在旷野里。

乌鸦衔着肉在他的上空盘旋,母狼去给他喂奶。

单于感到奇怪,以为他是神,就收养了他,让他长大。

等他成年后,就让他领兵打仗,屡次立功,单于就把他父亲的老部下给了他,命令他长期驻守在西域。

昆莫收拢供养他的百姓,攻打附近的小部落,逐渐有了几万名能拉弓打仗的兵士,又训练他们攻伐争战的本领。

单于死后,昆莫就率领他的民众远远地迁移,在各国之间保持中立,不肯去朝拜匈奴。

匈奴派遣突击队攻打昆莫,没有取胜,认为昆莫是神人而远离了他,对他采取约束控制的办法,而不对他发动重大攻击。

如今单于刚被汉朝打败,而原来浑邪王控制的地方空无人烟。

蛮夷的习俗是贪图汉朝的财物,现在如果真能趁这个时机用丰厚的财物赠送乌孙,招引他再往东迁移,居住到原来浑邪王控制的地方,同汉朝结为兄弟,根据情势看,昆莫应该是能够接受的,如果他接受了这个安排,那么这就是砍断了匈奴的右臂。

已经联合乌孙,从它往西的大夏这类的国家,都可以招来作为属国。

”汉武帝认为张骞说得对,任命他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几万只牛羊,携带钱财布帛,价值几千万;

还配备了好多个持符节的副使,如果道路能通,就派遣他们到旁边的国家去。

张骞到了乌孙以后,乌孙王昆莫如同对待匈奴单于的礼节一样接见汉朝使者,张骞觉得受到了莫大的耻辱。

他知道蛮夷之人贪爱汉朝的财物,于是斥责:

“天子赠送礼物,如果国王不拜谢,就把礼物退回来。

”昆莫起身拜谢,接受了礼物,其他做法还是照他们的原样。

张骞向昆莫说明了他出使的旨意,说:

“如果乌孙能向东迁移到浑邪王的旧地去,那么汉朝将送一位诸侯的女儿嫁给昆莫做妻子。

”这时乌孙国已经分裂,国王年老,又远离汉朝,不知道它的大小,原先归属匈奴已经很久了,而且又离匈奴近,大臣们都怕匈奴,不想迁移,国王不能独自决定。

张骞因而没能得到乌孙王的明确态度。

昆莫有十多个儿子,其中有个儿子叫大禄,强悍,善长领兵,他率领一万多骑兵居住在另外的地方。

大禄的哥哥是太子,太子有个儿子叫岑娶,太子死得早。

他临死时,对父亲昆莫说:

“一定要让岑娶做太子,不要让别人代替他。

”昆莫可怜儿子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最终把岑娶立为太子。

大禄为自己没能取代太子而愤怒,于是聚集了他的各位兄弟,率领他们的部众叛乱。

他准备攻打岑娶和昆莫。

昆莫年老了,常常害怕大禄杀害岑娶,就分给岑娶一万多骑兵,让他居住到别的地方去。

而昆莫自己还有一万多骑兵用以自卫。

这样乌孙国的势力就一分为三了,各部在总的名义上都归属于昆莫,因此昆莫也不敢独自作主与张骞结约。

张骞于是就分派副使分别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田及旁边的几个国家。

乌孙国派出向导和翻译送张骞回国,张骞和乌孙国派出的使者共几十人,带来几十匹马,回复和答谢汉天子,顺便让他们察看汉朝情况,知道汉朝的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