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2758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20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诊断学实验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3)作为病情的观察指标

6.白细胞测定

●参考值:

成人4。

0~10。

109/L;

新生儿15。

0~20。

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高)

生理性增高:

见于妊娠期、分娩时、新生儿;

剧烈运动、淋浴;

严寒、高温;

午后高于清晨;

饮食后高于饮食前等;

病理性增高:

急性感染如肺炎、扁桃体炎、急性阑尾炎。

严重组织损伤、大量细胞破坏。

如术后12~76h,WBC常>

10。

109/L;

急性心肌梗死后1~2d,常见WBC明显增高;

急性溶血亦见WBC增多,增多成分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急性大出血:

如脾脏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WBC迅速增多常达20。

109/L。

这可能是应激状态、或内出血一过性缺氧。

急性中毒:

如安眠药、滴滴畏中毒,WBC可高达20×

109/L以上,代谢性酸中毒。

如糖尿病、酮体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WBC增多,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急、慢性白血病、肝癌、胃癌等肿瘤细胞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素,并能吸引骨髓储备池WBC释放。

(白细胞减少)

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低至2。

病毒感染。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恶性网状细胞病(恶组);

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

脾功能亢进破坏过多、脾素抑制骨髓生成;

慢性理化损伤;

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

服氯霉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7.白细胞分类计数与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游走、吞噬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致敏反应0.5~5%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释放组织胺、肝素0~1%

●单核细胞(monocyte):

吞噬、清除死亡细胞及异物3~8%

●淋巴细胞(lymphocyte):

参与体液、细胞免疫20~40%

●中性粒细胞生理特性:

渗出性、变形性、趋化性、吞噬性

8.核左移:

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杆状核分叶核/分叶核细胞核左移:

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均称为核左移

9.核右移:

正常人周围血中性粒细胞以三叶核者为主,若五叶者超过5%时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

一过性地出现核右移是正常现象。

如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则表示预后不良

10.中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见于妊娠期、分娩时、新生儿期;

剧烈运动、热水浴;

饮食后高于饮食前等

急性感染;

严重组织损伤;

急性大出血;

急性中毒;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某些血液病;

脾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病

11.淋巴细胞Lymphocyte

病理性增多见于:

病毒性感染;

某些慢性感染;

各类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

接触放射线;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移植术后、AIDS

12.单核细胞Monocyte

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

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

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活动性肺结核及粟粒性结核;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13.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增高见于: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慢性嗜酸性白血病及淋巴瘤

14.血小板计数platelet

●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生成;

在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值100~300×

109/L

血小板增多>

400×

见于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脾切除等。

血小板减少<

100×

见于血小板减少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X射线照射。

15.血红蛋白测定

●方法: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原理:

除Hbs外,多种血红蛋白(Hb)均可被高铁氢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再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氧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

16.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

●定义:

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病因:

多种因素,以感染、恶性肿瘤最多见。

多种类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型最常见

●特点:

白细胞计数增高;

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毒性颗粒;

核左移;

NAP积分明显增高。

17.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 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的速率。

●参考值:

魏氏法:

成人男性0~15㎜/1小时末

       成年女性0~20㎜/1小时末

18.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参数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MCV=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数。

红细胞数参考值:

80-94fl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值。

参考值:

男性42-49%;

女性37-48%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指平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量。

MCH=血红蛋白(g/l)

红细胞百万数/µ

l。

26-32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参考值:

310-350g/LMCHC=血红蛋白(g/L)/红细胞比容(%)×

100g/L

●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

RDW=S.D./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

11.5-14.5%

19.棒状小体:

为白细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

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在细胞中,就可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20.贫血Anemia:

是一种症状,是指人体单位体积循环血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参考值——即称为贫血

21.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缺陷、造血物质缺乏或失利用

●红细胞破坏增多:

1)红细胞内在异常:

膜缺陷、酶缺陷、珠蛋白链生成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2)红细胞外在异常:

免疫性、机械性、化学与物理、感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红细胞丢失过多:

急性、慢性失血

22.贫血发病病因分类

分类

MC(80-100fl)

MCH(27-34pg)

MCH(32-36%)

病因

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27-34

32-36

再障、急性失血、溶贫、白血病等

大细胞性

>

100

34

32-36

巨幼贫

单纯小细胞

<

80

27

慢性感染、炎症、肝病、尿毒症、恶性肿瘤等

小细胞低色素

32

IDA、珠蛋白生成障碍、铁粒幼

23.贫血的检验诊断

●血红蛋白含量Hb

轻度:

成年男性<

120g/L;

成年女性<

110g/L;

中度:

90g/L;

重度:

60g/L

●红细胞计数:

RBC(男)4.0~5.5×

1012/L;

(女)3.5~5.0×

(新生儿)6.0~7.0×

1012/L

●红细胞比积:

HCT成年男性:

41~53%;

成年女性:

36~46%

●周围血涂片检查:

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检查;

可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呈多染色性、红细胞发育成熟、中央淡染区、异型红细胞。

24.中性粒细胞类白细胞病与慢性白血病的比较

类白血病反应

慢性白血病

明确的病因

有原发病

临床表现

原发病症状明显

消瘦、乏力、低热、盗汗、脾明显肿大

白细胞数及

分类计数

中度增高,多<

100×

109,以分叶和杆状粒为主,原粒少见

显著增高,常>

100,可见各发育阶段粒系细胞与骨髓象似

EO和BA

不增多

常增高

中毒性改变

明显

不明显

RBC和PLT

无明显变化

早期轻到中度贫血,PLT可增高,晚期均减少

骨髓象

一般无明显变化

极度增生,粒系细胞常占90%以上,晚幼和中幼粒为主,早幼+原粒不超过0。

1

NAP

积分显著增高

积分显著减低,甚至为0

Ph’染色体

可见于90%以上病例

25.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

●是由于体内用来制造Hb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而引起的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此为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以育龄期妇女和婴幼儿尤为多见

●血象:

实验室检查

1)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Hb含量、红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

3)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或呈环状

4)血涂片中多见椭圆形、靶形红细胞

5)MCV、MCH均降低

6)网织红细胞未治疗前:

1-2%;

铁剂治疗后7-10天可达“高峰”

●骨髓象:

1)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2)红系增生明显,粒:

红降低或倒置

3)各阶段的红细胞都较正常为小

4)中幼与晚幼红细胞显得特别小

5)铁染色细胞外铁消失

6)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无改变

●血液化学检查

1)血清铁的含量明显减少

2)血清铁蛋白的含量明显减少

3)运铁蛋白饱和度(%)明显减少

●骨髓细胞外铁检查:

在酸性环境中,加入20%亚铁氢化钾,而产生的普鲁士蓝反应。

此为敏感的可靠的诊断方法,凡是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均减少

26.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

●是指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

DNA生物合成受累引起细胞核分裂障碍,致骨髓红细胞系发生巨型改变。

我国以叶酸缺乏为多见。

●病因和发病机理:

叶酸、维生素B12在细胞核DNA合成过程中都是重要的辅酶,如缺乏则导致细胞核DNA合成受抑,细胞向G2期转变障碍,而阻滞在S期,而RNA合成量正常,主要分布于细胞浆内。

因此出现细胞体积增大,胞浆成熟,胞核幼稚的“老浆幼核”现象

1)大红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MCV、MCH通常增高

3)红细胞呈大卵圆形、形状不规则

4)可见有核红细胞、巨幼红细胞

5)红细胞内出现Howell-Jolly小体

6)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都减低

7)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达6-8叶

1)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红比例1:

3)巨幼红细胞的出现为特点:

染色质排列疏松细致呈“幼核老浆”象

4)粒系巨型变以晚幼粒、杆状核明显

27.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

●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明显减少。

其特点是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明显减少。

临床上常出现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

1)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2)三系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一

3)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

4)白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8.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

●指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骨髓有代偿机制,溶血程度超过骨髓增生,产生溶血性贫血。

●表现为三大特征:

贫血、黄疸、脾肿大

●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2)酸溶血试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是检查温反应性抗体(不完全抗体)敏感的方式,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试验。

29.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合成不足;

地中海性、海洋性

●异常血红蛋白病:

珠蛋白一级氨基酸构成异常;

碱基突变、基因缺失、重组、融合

30.骨髓象检查是

用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法来观察骨髓中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借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的判断等都具有重大价值。

●适应症

1)确诊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2)协助诊断部分血液系统疾病

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

4)患者多次检查外周血异常;

有不明原因的肝脾淋巴结肿大

●禁忌症

1)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

2)晚期妊娠的孕妇作骨髓穿刺术应慎重

3)局部皮肤有弥漫化脓性炎症或局部骨髓炎

●标本的采集

骨髓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部位:

胸骨、棘突、髂骨等处

方法:

多用穿刺法吸取

●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

1)穿刺必须严格无菌

2)吸取骨髓液的动作要缓慢:

首次吸取量为0.1-0.2ml

3)多部位穿刺:

可提高某些疾病诊断率

●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

1)抽取时病人有短暂的疼感

2)骨髓液中可见到淡黄色骨髓小粒或油滴

3)涂片检查有骨髓特有的细胞

4)含大量幼稚细胞,杆状核多于分叶核

●干抽

1)概念:

是指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位置不当而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

2)原因:

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骨髓极度增生;

骨髓增生减低;

肿瘤骨髓浸润

●骨髓涂片和染色注意事项

1)载玻片要洁净;

推端要光滑

2)推玻片与载玻片呈约30度角

3)骨髓抽取后要立即进行细胞计数和涂片

4)涂片一般不用抗凝剂

5)涂片时要保留片尾和边缘

6)涂片制成后,快速摇动或扇干,不可火烤

7)骨髓涂片固定和染色比血片时间略长

8)推制骨髓片应8-10张以上,且全部送检

9)染色太浅-干燥后重染,若太深-干燥后-滴数滴甲醇-稍停片刻-冲洗

●低倍镜检查

1)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是否满意

2)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3)注意巨核细胞的数量:

正常人1.5cm×

3cm的范围内可见巨核细胞7-35个

4)观察骨髓片边缘和尾部:

体积较大细胞或特殊的病理细胞

31.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有核细胞:

成熟红细胞常见原因

增生极度活跃1:

1Leukemia

增生明显活跃1:

10Leukemia增贫

增生活跃1:

20正常骨髓各种贫血

增生减低1:

50Aplasticanemia

增生明显减低1:

200Severeaplasticanemia

32.粒、红比值增高:

●粒系明显增多时(粒细胞白血病、化脓性感染)

●红系严重减少时(纯红再障)

粒、红比值减低:

●红系增多时(各种增生性贫血)

●粒系减少时(粒细胞缺乏症)

33.血细胞生成发育规律

●细胞大小及外形

1)大小:

由大逐渐变小(巨核细胞相反)

2)外形:

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形(红细胞始终呈圆形)

●细胞核

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相反)

2)核形:

由圆变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成熟红细胞无核)

3)核位置:

居中或偏位

4)核染色质:

由细致疏松变粗糙密集,着色由浅变深

5)核膜:

由不明显到明显

6)核仁:

从有到无

●细胞浆

1)量:

由少到多

2)颜色:

由深蓝变浅、变为红色(成熟红细胞)

3)颗粒:

从无到有,从非特异性到特异性

●胞核与胞浆之比一般由大变小

 

34.Peroxidase(POX)Staining

●结果:

POX存在于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系中。

1)POX(+)细胞:

原粒细胞II型;

早幼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幼稚和成熟单核细胞

2)POX(-)细胞:

原粒细胞I型;

嗜碱性粒细胞;

原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幼红细胞;

巨核细胞

1)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AML原粒细胞阴性或弱阳,阳性反应物为细颗粒或均匀红色.

✧急单白血病细胞多阳性反应,呈均匀红色或细颗粒状

✧ALL细胞常阳性,呈粗颗粒状或块状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呈阳性反应

✧急性红白血病中幼红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2)MDS与其他红细胞系统疾病相鉴别

3)其他:

腺癌细胞强阳性;

Gaucher细胞(+);

Nieman-Pick(-)

35.铁染色

●原理

1)细胞外铁(幼红细胞之外的铁):

储存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的铁为体内储存铁

2)细胞内铁:

幼红细胞内的铁。

正常幼红细胞的胞核周围可见1-5个细小铁颗粒。

含铁颗粒的幼红细胞称为铁粒幼细胞。

环形铁粒幼细胞:

如含>

10个粗大铁粒并环绕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2/3

细胞外铁:

1+--2+;

细胞内铁:

20%--90%

●临床意义

1)IDA与非缺铁性贫血之间的鉴别

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环形铁粒幼细胞>

15%

3)血色病的诊断

36.NAP

●临床意义:

1)CML(NAP)与Leukemoidreaction之间的鉴别诊断

2)病毒性感染(NAP)与细菌性感染鉴别诊断

3)非感染性发热(恶组NAP)与感染性发热的鉴别

4)恶组(NAP)与恶性淋巴瘤、CLL的鉴别

5)PNH(NAP)、MDS(NAP)与AA的鉴别

37.骨髓特征

●对取材、涂片、染色的评价:

采用“良好”“尚可”“不佳”三级标准

●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和粒红比值

●分别叙述各系细胞的情况

●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是从全片评估

●是否见到特殊的病理细胞和寄生虫

38.正常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

活跃,粒/红比例为2~4:

●粒细胞系:

占全部有核细胞的50%~60%左右,其中原粒细胞<

2%,早幼粒细胞<

4%,分叶核<

杆状核,嗜碱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

5%

●红细胞系:

幼红细胞占有核细胞20%,其中原红细胞<

1%,早幼红细胞<

3%,中、晚幼红细胞各10%。

●巨核细胞系:

在一张骨髓片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主要是颗粒性和产生血小板性巨核细胞,血小板散在或成簇

●淋巴细胞系:

占20%,小儿可占40%。

主要是成熟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及其他细胞:

单核细胞一般<

5%,浆细胞一般<

2%。

其他细胞可少量。

●无异常细胞及寄生虫

39.正常骨髓象应具备的条件

●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各系各阶段细胞所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大致在正常参考范围

●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异常

●无特殊病理细胞及血液寄生虫

40.几种常见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41.急性肾小球肾炎应作哪些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蛋白尿,有时有蛋白管型

2)内生肌酐清除率:

80ml/min

3)血清尿酸:

0。

4~0。

7mmol/L

4)血浆肌酐:

177~354mol/L

5)尿浓缩稀释试验:

尿量,比重

42.慢性肾小球肾炎应作哪些实验室检查

蛋白尿;

2)血浆尿素:

6。

5mmol/L;

3)血浆肌酐:

110mol/L

4)内生肌酐清除率:

5)血清尿酸:

6)尿浓缩稀释试验:

尿量,比重,晚期尿比重固定

7)酚红排泌试验:

2h55%,15min25%

43.慢性肾功能不全应作哪些实验室检查

蛋白尿,红、白细胞管型等;

7.14~14.28mmol/L代偿期

14.28~21.4mmol/L失代偿期

21.4mmol/L尿毒症期;

442mol/L

早期11~20ml/min,

晚期6~10ml/min

异常

44.如何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

鉴别要点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非炎症

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

外观

淡黄,浆液性

不定,可为血性、浓性、乳靡性等

透明度

透明或浑浊

多浑浊

比重

低于1。

018

高于1。

凝固

不自凝

能自凝

粘蛋白定性

阴性

阳性

蛋白定量

25

30

葡萄糖定量

与血糖相近

常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

常<

106/L

常>

500×

细胞分类

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为主

根据不同病因,分别以中粒或淋巴为主

细菌学检查

可找到病原菌

积液/血清总蛋白

5

积液/血清LDH比值

6

LDH

200IU

45.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由脑室系统内脉络丛产生,经脑内静脉系统而入体循环。

●适应症:

1)有脑膜刺激症状

2)疑有颅内出血

3)疑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