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2879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8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MATLAB在一阶动态电路特性分析报告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x

图形功能强大;

程序的兼容性好;

源代码开放;

形形色色的工具箱。

二.RC串联电路及RL并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R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在图1.1所示的RC电路中,开关S打向2前,电容C充电,

当开关S打向2后,电压

图1.1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此时可知RC电路零输入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电阻上的电压为

电阻和电容上所消耗的功率为

MATLAB程序如下:

>

U0=2;

R=2;

C=0.5;

U1=3;

R1=3;

C1=0.5;

%输入给定参数

t=[0:

0.05:

5];

I=U0/R*exp(-t/(R*C));

I1=U0/R1*exp(-t/(R1*C1));

%计算电容和电阻电流值

Uc=U0*exp(-t/(R*C));

Ur=U0*exp(-t/(R*C));

Uc1=U1*exp(-t/(R1*C1));

Ur1=U1*exp(-t/(R1*C1));

%计算电容和电阻电压值

Pc=U0*U0/R*exp(-2*t/(R*C));

Pr=U0*U0/R*exp(-2*t/(R*C));

Pc1=U1*U1/R1*exp(-2*t/(R1*C1));

Pr1=U1*U1/R1*exp(-2*t/(R1*C1));

%计算电容和电阻功率值”

figure

subplot(5,1,1);

plot(t,Uc,t,Uc1)

title('

Uc(t)的波形'

subplot(5,1,2);

plot(t,Ur,t,Ur1)

Ur(t)的波形'

subplot(5,1,3);

plot(t,I,t,I1)

I(t)的波形'

subplot(5,1,4);

plot(t,Pc,t,Pc1)

Pc(t)的波形'

subplot(5,1,5);

plot(t,Pr,t,Pr1)

Pr(t)的波形'

运行结果如图1.2所示

图1.2RC串联电路零输入响应特性曲线

2.RC并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在图2.1所示的RL电路中,开关S动作之前,电压和电流已恒定不变,电感中有电流

在t=0时开关由1打到2,具有初始电流

的电感L和电阻R相连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图2.1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此时可知RL电路零输入时电路中的电压为

电感上的电流为

电阻和电感上所消耗的功率为

由此可画出其响应特性曲线。

L=0.5;

L1=0.5;

t=[0:

1.5];

I=U0/R*exp(-t*(R/L));

I1=U0/R1*exp(-t*(R1/L1));

Ir=U0/R*exp(-t*(R/L));

Ir1=U0/R1*exp(-t*(R1/L1));

Ur=U0*exp(-t*(R/L));

;

Ur1=U1*exp(-t*(R1/L1));

PL=U0*U0/R*exp(-2*t*(R/L));

Pr=U0*U0/R*exp(-2*t*(R/L));

PL1=U1*U1/R1*exp(-2*t*(R1/L1));

Pr1=U1*U1/R1*exp(-2*t*(R1/L1));

plot(t,Ir,t,Ir1)

Ir(t)的波形'

plot(t,PL,t,PL1)

PL(t)的波形'

 

运行结果如图2.2所示

图2.2RL并联电路零输入响应特性曲线

三.RC串联及RL并联电路的直流激励的零状态响应

1.RC串联电路的直流激励的零状态响应

在图3.1所示的RC串联电路中,开关S闭合前电路处于零初始状态,即

在t=0时刻,开关S闭合,电路接入直流电压源

根据KVL,有

图3.1RC电路零状态响应

此时可知RC电路零状态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电容上的电压为

10];

I1=U0/R*exp(-t/(R*C));

I2=U1/R1*exp(-t/(R1*C1));

%电容和电阻电流值

Uc1=U0*(1-exp(-t/(R*C)));

Uc2=U1*(1-exp(-t/(R1*C1)));

Ur1=U0*exp(-t/(R*C));

Ur2=U1*exp(-t/(R1*C1));

%电容和电阻电压值

Pc1=U0^2/R*(exp(-t/(R*C))-exp(-2*t/(R*C)));

Pc2=U1^2/R1*(exp(-t/(R1*C1))-exp(-2*t/(R1*C1)));

Pr1=U0^2/R*exp(-2*t/(R*C));

Pr2=U1^2/R1*exp(-2*t/(R1*C1));

%电容和电阻功率

plot(t,I1,t,I2)

plot(t,Uc1,t,Uc2)

plot(t,Ur1,t,Ur2)

plot(t,Pc1,t,Pc2)

plot(t,Pr1,t,Pr2)

运行结果如图3.2所示

图3.2RC串联电路直流激励的零状态响应特性曲线

2.RL并联电路的直流激励的零状态响应

在图4.1所示的RL电路中,直流电流源的电流为

,在开关打开前电感中的电流为零。

开关打开后

,电路的响应为零状态响应。

注意到换路

串联的等效电路扔为

,则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初始条件为

图4.1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此时可知RL电路零状态时电路中的电压为

,电阻上的电流为

【3】。

L1=U0/R*(1-exp(-t*R/L));

Ir1=U0/R*exp(-t*(R/L));

IL2=U1/R1*(1-exp(-t*R1/L1));

Ir2=U1/R1*exp(-t*(R1/L1));

U01=U0*exp(-t*(R/L));

U02=U1*exp(-t*(R1/L1));

Pc1=U0^2/R*(exp(-t*(R/L))-exp(-2*t*(R/L)));

Pc2=U1^2/R1*(exp(-t*(R1/L1))-exp(-2*t*(R1/L1)));

Pr1=U0^2/R*exp(-2*t*(R/L));

Pr2=U1^2/R1*exp(-2*t*(R1/L1));

plot(t,IL1,t,IL2)

IL(t)的波形'

plot(t,Ir1,t,Ir2)

plot(t,U01,t,U02)

U0(t)的波形'

运行结果如图4.2所示

图4.2RL并联电路直流激励的零状态响应特性曲线

四.RC串联及RL并联电路的直流激励的全响应

1.RC串联电路的直流激励的全响应

在图5.1所示的RC串联电路为已充电的电容经过电阻接到直流电压源

设电容原有电压

,开关S闭合后,根据KVL有

图5.1R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

此时可知RC电路全响应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Us=3;

U1=2.5;

Us1=3;

%输入给定参数

0.1:

I1=(Us-U0)/R*exp(-t/(R*C));

I2=(Us1-U1)/R1*exp(-t/(R1*C1));

Uc1=U0*exp(-t/(R*C))+Us*(1-exp(-t/(R*C)));

Uc2=U1*exp(-t/(R1*C1))+Us1*(1-exp(-t/(R1*C1)));

Ur1=Us*exp(-t/(R*C))-U0*exp(-t/(R*C));

Ur2=Us1*exp(-t/(R1*C1))-U1*exp(-t/(R1*C1));

subplot(3,1,1);

subplot(3,1,2);

subplot(3,1,3);

运行结果如图5.2所示

图5.2RC串联电路的直流激励的全响应的特性曲线

2.RL并联电路的直流激励的全响应

在图6.1所示的RL并联电路为已充电的电感与电阻并联接到直流电压源

设电感原有电流

,开关S闭合后,

不相等,电路的响应为全响应。

线1为上图上线,中图和下图下线。

图6.1RL并联电路全响应

此时可知RL电路全响应时电路中的电压为

I0=2;

Is=3;

I1=2.5;

Is1=3;

0.01:

IL1=I0*exp(-t*R/L)+Is*(1-exp(-t*R/L));

IL2=I1*exp(-t*R1/L1)+Is1*(1-exp(-t*R1/L1));

Ir1=Is*exp(-t*R/L)-I0*exp(-t*R/L);

Ir2=Is1*exp(-t*R1/L1)-I1*exp(-t*R1/L1);

%电感和电阻电流值

U1=(Is-I0)*R*exp(-t*R/L);

U2=(Is1-I1)*R1*exp(-t*R1/L1);

%电感和电阻电压值

plot(t,U1,t,U2)

U(t)的波形’)

运行结果如图6.2所示

图6.2RL并联电路的直流激励的全响应的特性曲线

3.全响应波形分解

全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即

全响应=暂态分量+稳态分量,

【4】。

U0=2.5;

Us=3.5;

I0=2;

C=1;

IL=I0*exp(-t*R/L)+Is*(1-exp(-t*R/L));

IL1=I0*exp(-t*R/L);

IL2=Is*(1-exp(-t*R/L));

IL3=Is;

IL4=(I0-Is)*exp(-t*R/L);

%计算电感和电阻电流值

Uc=U0*exp(-t/(R*C))+Us*(1-exp(-t/(R*C)));

Uc1=U0*exp(-t/(R*C));

Uc2=Us*(1-exp(-t/(R*C)));

Uc3=Us;

Uc4=(U0-Us)*exp(-t/(R*C));

%计算电感和电阻电压值

subplot(4,1,1);

plot(t,IL,t,IL1,t,IL2)

subplot(4,1,2);

plot(t,Uc,t,Uc1,t,Uc2)

subplot(4,1,3);

plot(t,IL,t,IL3,t,IL4)

subplot(4,1,4);

plot(t,Uc,t,Uc3,t,Uc4)

运行结果如图7.1所示

图7.1全响应波形分解

五.RC串联电路及RL并联电路的正弦激励的零状态响应

1.RC串联电路的正弦激励的零状态响应

外施激励为正弦电压源

,根据KVL,

,方程的通解为

,由非齐次方程的特解和对应的齐次方程的通解两个分量组成,不难求得

,其中

再代入初始值,可求得

从而

【5】。

图6.1即为RC串联的正弦激励的零状态响应波形。

Usm=2;

w=pi;

h=atan(w*C*R);

z=sqrt((w*R*C)^2+1);

Us=Usm*cos(w*t+pi/2);

Uc=Usm/z*cos(w*t+pi/2-h)-Usm/z*cos(pi/2-h)*exp(-t/(R*C));

Uc1=-Usm/z*cos(pi/2-h)*exp(-t/(R*C));

Uc2=Usm/z*cos(w*t+pi/2-h);

Ur=1/(R*C)*Usm/z*cos(pi/2-h)*exp(-t/(R*C))-Usm*sin(h)*sin(w*t+pi/2-h);

Ur1=1/(R*C)*Usm/z*cos(pi/2-h)*exp(-t/(R*C));

Ur2=-Usm*sin(h)*sin(w*t+pi/2-h);

I=Ur/R;

I1=Ur1/R;

I2=Ur2/R;

figure

subplot(2,1,1);

subplot(2,1,2);

plot(t,Ur,t,Ur1,t,Ur2)

plot(t,I,t,I1,t,I2)

plot(t,Us)

Us(t)的波形'

运行结果如图7.2所示

图7.2RC串联的正弦激励的零状态响应波形

2.RL并联电路的正弦激励的零状态响应

图6.2即为RL并联的正弦激励的零状态响应波形。

Ism=2;

h=atan(w*L/R);

z=sqrt((w*L)^2+R^2);

Is=Ism*cos(w*t+pi/2);

IL=Ism*R/z*cos(w*t+pi/2-h)-Ism*R/z*cos(pi/2-h)*exp(-t*R/L);

IL1=Ism*R/z*cos(w*t+pi/2-h);

IL2=-Ism*R/z*cos(pi/2-h)*exp(-t*R/L);

Ir=R*Ism/z*cos(pi/2-h)*exp(-t*R/L)-w*L*Ism/z*sin(w*t+pi/2-h);

Ir1=R*Ism/z*cos(pi/2-h)*exp(-t*R/L);

Ir2=-w*L*Ism/z*sin(w*t+pi/2-h);

U=Ir*R;

U1=Ir1*R;

U2=Ir2*R;

plot(t,IL,t,IL1,t,IL2)

plot(t,Ir,t,Ir1,t,Ir2)

plot(t,U,t,U1,t,U2)

U(t)的波形'

plot(t,Is)

Is(t)的波形'

运行结果如图7.3所示

图7.3RL并联的正弦激励的零状态响应波形

3.零状态响应分解为暂态分量与稳态分量之和

因为

,从中可以看出前一个分量是一个稳态分量,不随时间增长而衰减,后一个分量是一个随时间增长而衰减的暂态分量。

同理,根据

的表达式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前一个分量是稳态分量,后一个分量是暂态分量。

Usm=3;

Ism=2;

h1=atan(w*R*C);

h2=atan(w*L/R);

z1=sqrt((w*R*C)^2+1);

z2=sqrt((w*L)^2+R^2);

Uc=Usm/z1*cos(w*t+pi/2-h1)-Usm/z1*cos(pi/2-h1)*exp(-t/(R*C));

Uc1=-Usm/z1*cos(pi/2-h1)*exp(-t/(R*C));

Uc2=Usm/z1*cos(w*t+pi/2-h1);

IL=Ism*R/z2*cos(w*t+pi/2-h2)-Ism*R/z2*cos(pi/2-h2)*exp(-t*R/L);

IL1=Ism*R/z2*cos(w*t+pi/2-h2);

IL2=-Ism*R/z2*cos(pi/2-h2)*exp(-t*R/L);

Uc(t)的正弦零状态响应=暂态分量+稳态分量'

IL(t)的正弦零状态响应=暂态分量+稳态分量'

运行结果如图7.4所示

图7.4

分解为暂态分量和稳态分量的波形图

六.结论

通过本次课程我了解了MATLAB这个软件,熟悉了MATLAB在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本次实验应用MATLAB将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状态通过仿真图像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

七.课程体会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学会了很多,例如会强迫自己动手,整合思路,查找资料,为己所用。

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是基础,真正应用软件做设计的时候才能知道自己的局限性。

所以就应该学会利用资料,首先就是互联网,然后是图书馆。

由于本次课设的时间限制,最合理的资料应该是互联网,快速,方便。

搜集到资料以后不能照抄,应该仔细阅读,读懂,然后根据自己的要求改变参数。

总之,只有知道怎么自己学习,才能知道怎么自己动手。

我将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这次的设计及仿真结合起来,加深了对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解。

通过这次的反复利用,加深了理解和印象,实在是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卫国.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第二版)[M].:

高等教育,2006.

[2]怀琛,吴大正,高西全.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Z].:

电子工业,2005

[3]泉,阙大顺,郭志强.数字信号处理原理与实现[Z].:

电子工业,2009

[4]梁虹.信号与系统分析及MATLAB实现[Z].:

电子工业,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