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2940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生物汇编专题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Word文件下载.docx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5.(2014·

广东卷,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6.(2014·

北京卷,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使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7.(2015·

课标卷Ⅰ,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_______。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

B组两年模拟精选(2016~2015年)

山东临沂期中检测)下列有关种群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适应环境个体较多的种群进化较快

B.小种群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

C.种群内个体间差异越大,进化越快

D.个体的死亡对小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影响大

2.(2016·

陕西西安质检)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

,AA和aa的频率均为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⑤D.④⑤

3.(2016·

陕西省宝鸡市九校联考)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只有生殖隔离才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4.(2016·

福建福州模拟)华南沿海发现了电白牡蛎,与分布在辽宁的长牡蛎相比,电白牡蛎无闭壳肌痕,而长牡蛎的闭壳肌痕很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与环境作用无关

B.电白牡蛎与长牡蛎由于因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存在生殖隔离

C.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有一定的差别

D.电白牡蛎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牡蛎的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5.(2016·

山东临沂期中检测)下列与同源染色体联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三倍体西瓜植株一般不能形成正常种子

B.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一般不可育

D.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猫叫综合征的孩子

6.(2016·

江西师大附中等期末)草甘磷是一些除草剂的活性成分,使用时需要加入少量的洗衣粉作为表面活性剂。

一种特定的基因对草甘磷具有抗性,如果这个基因能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农作物中,就能使农作物即使被撒到除草剂也能存活。

为了检测转入农作物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某同学随机选取了对草甘磷敏感的植株(A、D)、对草甘磷天然具有抗性的植株(B、E)和转入抗草甘磷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F),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植株的生长情况如下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组叶面定时喷洒一定浓度的草甘磷溶液,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处理

B.实验结果表明转入植株C、F的草甘磷抗性基因已成功表达

C.自然种群中存在对草甘磷天然具有抗性植株(E)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

D.长期使用草甘磷,将导致农作物中抗草甘磷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7.(2015·

中原名校摸底考试)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正确的说法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

C.生物多样性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不会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

8.(2015·

山东德州模拟)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90%,X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  )

A.1% 5%B.0.5% 5%

C.10% 10%D.5% 0.5%

9.(2015·

广东珠海统考)从起源上看,狗是人类在1万多年前,将捕到的狼长期驯化培育得到的。

2013年1月,瑞典进化遗传学家ErikAxelsson和同事将狗的DNA与狼的DNA进行了对比,发现狗体内消化淀粉的基因比狼体内的相同基因活跃28倍。

有关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与人类以及人类的饮食共同进化

B.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的消化淀粉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C.在狗的驯化过程中,消化淀粉的基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该现象说明了狗与狼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10.(2015·

浙江温州十校联考)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下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正确的是(  )

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

D.曲线乙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11.(2015·

河南实验中学模拟)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某一亮氨酸被另一氨基酸替换。

下图是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替换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1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2.(2015·

山东临沂模拟)有些动物在不同季节中数量差异很大:

春季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如此周期性的变化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

为抗药性个体)。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生物进化的方向

B.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

C.用农药防治害虫时,其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是因抗药性害虫繁殖能力增强

D.害虫的敏感性基因频率逐年升高,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变化

13.(2015·

山西临汾一中等四校联考)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

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最终达到c

B.①②③④⑤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b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

14.(2015·

北京朝阳区第一次综合练习)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不发生进化

C.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

D.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5.(2016·

山东枣庄模拟)某地大白菜农田蜗牛危害严重,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R控制虫害,但几年后效果不明显,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害虫,如图是几年中蜗牛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若用其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出现,则蜗牛抗药性变异产生于杀虫剂R使用________(填“前”或“后”)。

若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蜗牛从A点到B点发生了进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

(3)蜗牛还能被一些鸟类捕食。

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有条纹(显性)

无条纹(隐性)

合计

存活个体数

178

211

389

空壳数

332

279

611

510

490

1000

在这1000只蜗牛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

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32%,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由表中数据可推断,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________(填“有条纹”或“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会增大。

16.(2016·

湖南湘潭质检)在蜗牛的天敌中,飞鸟最为可怕。

它们拥有敏锐的视力、飞快的速度和锋利的爪子,蜗牛只要离开树荫和草丛的庇护,就很容易被飞鸟发现。

已知蜗牛外壳有条纹(B)对无条纹(b)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1)在一个人工养殖的自由交配的蜗牛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蜗牛大约占64%,则一年后基因B的频率为________,基因型为Bb的个体概率为________。

(2)在自然界中两种蜗牛被其天敌捕食的情况如图。

由图可推测,________蜗牛更容易被其天敌捕食。

预计若干年后,无条纹的基因频率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此变化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根据此变化可知蜗牛将发生进化还是形成新物种?

________________。

17.(2015·

吉林一模)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游泳能力较弱。

若开始时,w和W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

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为W为0.2,w为0.8。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

(2)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_______,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决定的。

(3)海龟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15·

上海金山区一模)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

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见下图);

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

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

(1)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________________。

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______特性。

(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

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

(3)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导致生殖隔离。

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

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

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A组

1.A [由题意可知F区和T区的豹没有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

T区和F区由于人类活动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两地区豹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在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时,引入T区雌豹后,种群数量增加明显,表明其遗传衰退现象得到遏制,故其遗传多样性增加,A正确;

B项强调的是后代性别比例,引入的T区豹会引起后代个体存活率产生差异,没有迹象表明其子代不同性别生存状况有差异,所以后代的性别比例并不会受影响,B错误;

由于没有生殖隔离,两个区的豹仍属于同一物种,所以并未影响物种丰富度,C错误;

由于T区豹的引入增加了F区豹基因多样性,所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D错误。

]

2.D [本题考查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应用能力。

难度较大。

当p=0时,种群只有hh,当p=1时,种群只有HH,当0<

1时,种群可以是只含有纯合体,也可能纯合体杂合体都有,A正确;

只有当p=b时,F1Hh基因型频率为

,此时亲代才可能只含杂合体,B正确;

图示曲线信息表明p=a时,Hh=hh即2×

(1-a)=(1-a)2,则3a=1即H为1/3,h为2/3,显性纯合体在F1中为1/9,C正确;

p=c时,HH=Hh即c2=2×

(1-c),求得c=

,则HH=

,Hh=2×

×

,hh=

,则F1自交子代纯合体比例为1-杂合子=1-

,D错误。

3.C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之种群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和运算能力。

难度较小。

根据题意可知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在理想情况下合并为一个种群,可以认为原先两个种群的大小相同,再根据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可知合并后的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根据哈温定律可知下一代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所以C正确。

4.B [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变异在前选择在后,A错误;

细菌是否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B正确;

病菌的耐药性与免疫球蛋白是否存在无关,C错误;

耐药菌的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是否接种疫苗无关,D错误。

5.C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

根据题干可知,口器与花炬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6.C [病毒感染兔后,无抗性或抗性弱的兔会很快死亡,抗性强的会存活一段时间或者一直存活,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有选择作用,A正确;

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会很快死亡,同时强毒性病毒失去了宿主,繁衍机会大大减少,不利于维持它们的寄生关系,B正确;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一方面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升高,中毒性病毒具有更多的宿主,另一方面是因为强毒性病毒失去宿主繁衍机会少所致,C错误;

病毒对兔的感染主要由蚊子在中间传播,蚊子在兔与病毒的共同进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正确。

7.解析 

(1)由题干可知种群中只有Aa一种基因型个体,因此种群中A∶a比例是1∶1,产生的配子中A配子∶a配子=1∶1,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基因型AA为

、Aa为2×

、aa基因型为

A基因频率为AA基因型频率+

的Aa基因型频率=

(2)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由于后代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AA基因型个体死亡。

且Aa和aa两种基因型比例为2∶1,这时种群中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1/3、a2/3,依据遗传平衡定律,求得后代AA为1/9、Aa为4/9、aa为4/9,其中AA个体死亡,Aa和aa的比例为1∶1。

答案 

(1)1∶1 1∶2∶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1∶1

B组

1.A [适应环境个体数越多,其变异程度越小,基因频率改变的程度越小,故种群进化较慢。

2.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题干可知,基因型为Aa的豌豆种群在连续自交4代过程中,只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变化,因此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3.D [地理隔离也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错误;

自然选择只能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但不能导致突变,B错误;

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的进化,对进化的速度和方向均产生影响,C错误;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4.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A错误;

电白牡蛎与长牡蛎存在生殖隔离是由于进化过程中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的,B错误;

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C正确;

电白牡蛎出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错误。

5.D [猫叫综合征与染色体缺失有关,与同源染色体联会无关。

6.D [为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对照组应喷洒“等量的蒸馏水”;

该实验并未证明C体内是否成功表达抗性基因;

自然种群中存在对草甘磷具抗性的植株,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故A、B、C所述均不正确。

7.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A正确。

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则先有单细胞生物,后有多细胞生物,早期地球与现代地球相比,没有大气层或大气层很薄,氧气是在自养型生物出现以后才逐渐生成和增多的,则生物先进行无氧呼吸;

B错误。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错误。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

D错误。

8.B [雌雄果蝇数相等,雌蝇的配子XB和Xb的比例是0.9和0.1,雄蝇的配子XB和Xb的比例也是0.9和0.1,由于雄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含有X配子和Y配子各占0.5,所以在雄蝇配子中,XB、Xb、Y比例分别为0.45、0.05、0.5,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因此XbXb频率为:

0.1×

0.05=0.005=0.5%,XbY频率为0.1×

0.5=0.05=5%。

9.B [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解题关键。

狼为肉食性动物,经人类长期驯化得到的狗为杂食性动物,由于人类食物以淀粉类为主,导致人喂给狗的食物也以淀粉类食物为主。

经长期的选择过程,不适应这种饮食结构的被淘汰,逐渐适应的被保留下来。

可见,在驯化过程中,发生的是定向的选择而不是定向的变异。

10.D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不一定形成新物种,A错误;

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如杂合子自交,基因型频率变化,但是基因频率不变化,B错误;

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变化的环境对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的选择作用,C错误;

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aa个体的生存能力低,AA、Aa生存能力高,A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较慢,因此乙曲线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D正确。

11.C [由题意可知,亮氨酸替换为另一氨基酸,氨基酸数目没变,是由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A正确;

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2%+20%×

=12%,B正确;

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4%+32%×

=20%,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1%+15%×

=8.5%,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C错误;

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12.D [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A错误;

出现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图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形成新物种,B错误;

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其抗药基因的频率增加,是环境对害虫进行了选择作用的结果,C错误;

由图可知,不抗药基因的个体耐寒冷,具有抗药基因的个体不耐寒冷,这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不同,D正确。

13.A [a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要经过地理隔离,如无子西瓜的形成,A错误;

①②③④⑤⑥代表变异的方向,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

b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正确;

由题意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50%,则原来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25%,可设其分别为25只、50只、25只,则一年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0只、60只、20只,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所以此时a的基因频率为

,D正确。

14.C [基因突变不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只能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故A错误;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周围的环境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对生物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