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3084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Word下载.docx

3.5.9叠合板9

3.6框架结构设计11

3.6.1一般规定11

3.6.2接缝计算11

3.6.3叠合梁12

3.6.4预制柱13

3.6.5接缝和节点14

3.7剪力墙结构设计16

3.7.1一般规定16

3.7.2连接构造17

3.7.3接缝计算22

3.8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22

3.8.1一般规定22

3.8.2接缝计算22

3.8.3连接构造22

一、总则

1.0.1为指导和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工作,根据相关法规(本要点所称法规系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以下简称JGJ1-2014)编制本要点。

1.0.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除应符合本要点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建质[2013]87号)的要求。

1.0.3本要点适用于民用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8度抗震设计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技术审查。

1.0.4本要点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包括: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以及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1.0.5当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结构装配方案和预制构件连接类型等超过JGJ1-2014的规定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

1.0.6本要点列入了JGJ1-2014中的强制性条文。

其它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本要点从略。

本要点列入的工程建设标准一般性条文原则上是与结构安全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有关的条文。

本要点所列审查内容是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基本要求,并不是工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全面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和法规的有关规定。

1.0.7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结构专业设计图纸包括结构施工图和预制构件制作详图。

本要点内容仅涉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结构施工图除应满足计算和构造要求外,其设计内容和深度还应满足预制构件制作详图编制和安装施工的要求。

当提交审查的施工图为结构施工图和预制构件制作详图合一时,可根据本要点对属于结构施工图的内容进行技术审查。

1.0.8当采用经鉴定合格的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计算程序进行结构计算、分析时,可不对本要点中与计算公式有关的条文再进行审查。

1.0.9除本要点内容外,审查尚应包括现行有关地方法规规定的内容。

1.0.10本要点发布后,如有新版相关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应以新版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为准。

二、建筑专业审查要点

序号

审查项目

审查内容

2.1

法规

项目中采用装配式建造的建筑工程的总建设规模应符合相关法规规定的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2.2

材料

4.3.1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3夹心外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中A级的要求。

2.3

立面、外墙

5.3.4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及门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宜采用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相结合的做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当板缝空腔需设置导水管排水时,板缝内侧应增设气密条密封构造。

2.4

接缝

10.3.7外挂墙板间接缝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2接缝宽度应满足主体结构的层间位移、密封材料的变形能力、施工误差、温差引起变形等要求,且不应小于15mm。

三、结构专业审查要点

3.1

强制性条文

6.1.3装配整体式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6.1.3确定。

表6.1.3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高度(m)

≤24

>24

框架

大跨度框架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

剪力墙结构

≤60

>60

且≤60

剪力墙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70

>70

且≤70

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现浇框

支框架

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

其他区域剪力墙

注:

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

11.1.4预制结构构件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时,应在构件生产前进行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试验,每种规格的连接接头试件数量不应少于3个。

3.2

采用装配式建造的建筑工程的预制率和(或)装配率应符合相关法规规定的要求。

3.3

设计文件

编制要求

3.3.1

结构设计

说明

除住建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设计总说明的要求外,尚应补充以下内容:

1、预制构件种类、制作和安装施工说明,包括对材料、质量检验、运输、堆放、存储和安装施工要求等;

2、预制构件制作详图的深化设计要求,包括预制构件制作、运输、存储、吊装和安装定位、连接施工等阶段的复核计算要求和预设连接件、预埋件、临时固定支撑等的设计要求。

3.3.2

结构施工图

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增加如下设计内容:

1、预制构件的平面布置图,包括预制构件编号、节点索引、明细表等内容;

2、预制构件模板图;

3、预制构件配筋图;

4、预制构件连接构造大样图;

5、建筑、机电设备、精装修等专业在预制构件上的预留洞口、预埋管线、预埋件和连接件等的设计综合图;

6、预制构件制作、安装施工的质量验收要求;

7、连接节点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要求。

3.4

4.1.2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4.1.3普通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

4.2.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的规定。

4.2.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的规定。

编者注: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尚应符合《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35-2015的规定。

3.5

基本规定

3.5.1

适用高度

6.1.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表6.1.1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结构中竖向构件全部为现浇且楼盖采用叠合梁板时,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规定采用。

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50%时,

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

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80%时,最大适用高度应取表6.1.1中括号内的数值。

表6.1.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m)

(0.2g)

8度

(0.3g)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60

50

40

30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

浇剪力墙结构

130

120

100

80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130(120)

110(100)

90(80)

70(60)

装配整体式部分

框支剪力墙结构

40(30)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的部分。

6.1.2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6.1.2的数值。

表6.1.2高层装配整体或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6度、7度

4

3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6

5

8.1.3抗震设计时,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不宜釆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当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2房屋适用高度应比本规程表6.1.1规定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适当降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和8度时宜分别降低20m。

1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2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是指,在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0%的剪力墙结构。

3.5.2

现浇混凝土要求

6.1.8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2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

3框架结构首层柱宜采用现浇混凝土,顶层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

6.1.9带转换层的装配整体式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时,底部框支层不宜超过2层,且框支层及相邻上一层应采用现浇结构;

2部分框支剪力墙以外的结构中,转换梁、转换柱宜现浇。

6.6.1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

3.5.3

计算规定

6.1.11抗震设计时,构件及节点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应按表6.1.11采用;

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应取1.0。

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应取为1.0。

表6.1.11构件及节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结构构件类别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斜截面承

载力计算

受冲切承

载力计算、接缝受剪

承载力计算

受弯

构件

偏心受压柱

偏心受拉构件

各类构

件及框

架节点

轴压比小于0.15

轴压比不小于0.15

γRE

0.75

0.8

0.85

6.5.1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接缝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接缝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持久设计状况:

γ0Vjd≤Vu(6.5.1-1)

2地震设计状况:

≤/γRE(6.5.1-2)

在梁、柱端部箍筋加密区及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尚应符合下式要求:

ηj≤(6.5.1-3)

式中: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1,安全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1.0;

Vjd——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

VjdE——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

Vu——持久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剪力墙底部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uE——地震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剪力墙底部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mua——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ηj——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抗震等级为一、二级取1.2,抗震等级为三、四级取1.1。

6.5.7应对连接件、焊缝、螺栓或铆钉等紧固件在不同设计状况下的承载力进行验算。

3.5.4

接缝材料

要求

6.1.12预制构件节点及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多层剪力墙结构中墙板水平接缝用坐浆材料的强度等级值应大于被连接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

3.5.5

耐久性

6.1.13预埋件和连接件等外露金属件应按不同环境类别进行封闭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要求。

3.5.6

位移限值

6.3.3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u与层高h之比的限值宜按表6.3.3采用。

表6.3.3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

△u/h限值

1/550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1/800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1/1000

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1/1200

3.5.7

连接规定

6.4.4用于固定连接件的预埋件与预埋吊件、临时支撑用预埋件不宜兼用;

当兼用时,应同时满足各种设计工况要求。

预制构件中预埋件的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等有关规定。

6.5.3纵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头应满足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中I级接头的性能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预制剪力墙中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预制柱中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3套筒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

6.5.4纵向钢筋采用浆锚搭接连接时,对预留孔成孔工艺、孔道形状和长度、构造要求、灌浆料和被连接钢筋,应进行力学性能以及适用性的试验验证。

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不宜采用浆锚搭接连接,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构件的纵向钢筋不应采用浆锚搭接连接。

6.5.5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2预制梁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预制梁端面应设置键槽(图6.5.5)且宜设置粗糙面。

键槽的尺寸和数量应按本规程第7.2.2条的规定计算确定。

3预制剪力墙的顶部和底部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侧面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也可设置键槽。

4预制柱的底部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键槽应均匀布置。

柱顶应设置粗糙面。

5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预制板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预制梁端、预制柱端、预制墙端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

(a)键槽贯通截面(b)键槽不贯通截面

图6.5.5梁端键槽构造示意

1—键槽;

2—梁端面

3.5.8

楼梯

6.4.3预制板式楼梯的梯段板底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

板面宜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

当楼梯两端均不能滑动时,板面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

6.5.8预制楼梯与支承构件之间宜采用简支连接。

采用简支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楼梯宜一端设置固定铰,另一端设置滑动铰,其转动及滑动变形能力应满足结构层间位移的要求,且预制楼梯端部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应符合表6.5.8的规定;

2预制楼梯设置滑动铰的端部应采取防止滑落的构造措施。

表6.5.8预制楼梯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

最小搁置长度(mm)

75

3.5.9

叠合板

6.6.2叠合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2当叠合板的预制板采用空心板时,板端空腔应封堵;

6.6.4叠合板支座处的纵向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6.6.4a);

(a)板端支座(b)板侧支座

图6.6.4叠合板端及板侧支座构造示意

1—支承梁或墙;

2—预制板;

3—纵向受力钢筋;

4—附加钢筋;

5—支座中心线

2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内的板底分布钢筋伸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时,应符合本条第1款的要求;

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宜在紧邻预制板顶面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内的同向分布钢筋面积,间距不宜大于600mm,在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图6.6.4b)。

6.6.5单向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宜配置附加钢筋(图6.6.5),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直径);

2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中该方向钢筋面积,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图6.6.5单向叠合板板侧分离式拼缝构造示意

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3—后浇层内钢筋;

4—附加钢筋

6.6.6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上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

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当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在后浇带中弯折锚固时(图6.6.6),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叠合板厚度不应小于10d,且不应小于120mm(d为弯折钢筋直径的较大值);

2)接缝处预制板侧伸出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

两侧钢筋在接缝处重叠的长度不应小于10d,钢筋弯折角度不应大于30°

,弯折处沿接缝方向应配置不少于2根通长构造钢筋,且直径不应小于该方向预制板内钢筋直径。

图6.6.6双向叠合板整体式拼缝构造示意

1—通长构造钢筋;

2—纵向受力钢筋;

3—预制板;

4—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5—后浇层内钢筋

6.6.7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应满足下列要求:

1桁架钢筋应沿主要受力方向布置;

2桁架钢筋距板边不应大于300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

3桁架钢筋弦杆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腹杆钢筋直径不应小于4mm;

4桁架钢筋弦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6.6.10阳台板、空调板宜采用叠合构件或预制构件。

预制构件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叠合构件的负弯矩钢筋应在相邻叠合板的后浇混凝土中可靠锚固,叠合构件中预制板底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板底为构造配筋时,其钢筋锚固应符合本规程第6.6.4条第1款的规定;

2当板底为计算要求配筋时,钢筋应满足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3.6

框架结构

设计

3.6.1

一般规定

7.1.2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柱的纵向钢筋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2当房屋高度大于12m或层数超过3层时,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

7.1.3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预制柱水平接缝处不宜出现拉力。

3.6.2

接缝计算

7.2.2叠合梁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持久设计状况

Vu=0.07fcAc1+0.10fcAk+1.65Asd

(7.2.2-1)

2地震设计状况

VuE=0.04fcAc1+0.06fcAk+1.65Asd

(7.2.2-2)

Ac1——叠合梁端截面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截面面积;

fc——预制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y——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k——各键槽的根部截面面积(图7.2.2)之和,按后浇键槽根部截面和预制键槽根部截面分别计算,并取二者的较小值;

Asd——垂直穿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