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3440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

哪个同学能帮我找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

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

扬州·

贴对了吗?

生:

对。

评价:

真厉害!

师板书:

扬州、黄鹤楼。

为什么贴在这儿呢?

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

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

  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

  故人是什么意思?

从哪明白的?

注释(老朋友)在这指谁?

(孟浩然)再读读这两句诗。

  2.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

想去看看吗?

边看边想有哪些优美的词语能够描绘这美丽的景色。

播放江南春图配乐。

你们的眼前是一个怎样的烟花三月?

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哪个同学更厉害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

指名说,教师相机导读:

  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

杨柳如烟,可诗人却没有情绪去欣赏,那是因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杨柳依依,可诗人仍然没有情绪去欣赏,那是因为——

  ·

·

  3.孟浩然的船走了。

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

指名说:

船。

几只?

一只。

师:

对!

孤帆就是孤孤单单的一只船。

板书:

诗人称这只孤孤单单的船为?

孤帆。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

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

江上就应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课件点击:

江上千帆。

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

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

点击课件去掉千帆。

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

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

谁来再读读,指名读。

你的眼里有孤帆了。

谁再来读?

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读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觉?

你再试试。

很好,范读,再来一遍。

齐读。

  4.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

师板画。

李白还在看什么啊?

江水。

哪个诗句告诉我们?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齐读一读。

唯见是什么意思?

只看见。

对,只能看见江水了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

舍不得。

这又是怎样的情啊?

依依惜别、难分难舍。

是啊,怎样才能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

自己读看看。

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

一二组读。

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

三四组读。

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

男同学站起来吧。

让我们一齐送孟浩然。

这是豪壮的相送。

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

这是柔情的相送。

男女赛读。

  导读:

我的眼前是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

  ⑴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成了帆影。

李白没有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⑵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消失在蓝天碧水的尽头,李白还不肯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

  ⑶帆船消失了,只剩下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想起昨日种种,他踮起脚来,又在望啊望啊!

心中再次默念——

  5.此时李白的心中在想些什么呢?

让我们一齐再来感受那分别得画面。

边看边想。

播放课件。

  帆尽了可情未尽啊!

此时,李白必须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拿起你手中的笔用几句话写出李白的情绪。

  出示:

故人的船已渐渐远去,李白不禁想:

————

  指名说:

  

(1)孟浩然啊孟浩然我多么期望你不要走。

我们能够一齐在这天下名楼饮酒作诗,吟诗作画。

那是多么惬意啊!

  

(2)孟浩然啊孟浩然虽然我不能和你一齐去扬州但我的心早已随你去了。

我们的友谊就像这滚滚长江东水。

情深意长永不停息。

  (3)孟浩然啊孟浩然没有你相伴我怎样能开心呢?

和你在一齐的时光是那么完美又那么的短暂。

你道出了李白淡淡的忧愁。

  这深深地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

老师情不自禁想吟诵。

师范读。

你们也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生配合读。

老师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

  八、拓展

  1.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

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

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齐读一读。

轻一些再来一遍。

帆去远,心相随啊!

多么的情深意长啊!

我们再来读一读。

我来读你们接。

  2.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

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必须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

你必须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你必须会再次深情吟诵——

  3.短短的四十分钟过去了。

我们也要说再见了。

离别之际把这首动听的歌曲送给大家。

让我们一齐在音乐中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真情,体会友谊给我们带来的温暖与感动。

  九、作业:

  收集送别诗句。

抄一抄,背一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二):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理解诗歌的资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课前熟读古诗;

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

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理解诗歌。

  师——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课前加导入:

  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

  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

明白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

你了解李白吗?

(课件李白素描图出现)

  3、(过渡)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

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

(出示课题)

  二、解诗题,知作者

  1、师:

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少了哪个字呀?

(陵)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生字之一。

此刻你们观察下,有什么要给大家提个醒的?

(“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观察细致,请大家举起小手和老师一齐把课题补充完整。

  2、从题目中,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读题后所得:

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谊故事等)

  3、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

是啊,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

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明白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生试着说题目意思)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此刻的流行歌曲一样多。

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就是这么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来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候必须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吧。

  2、学习生字(我们先和刚才还未认识的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

个别读——所有生字词语都来了,全班齐读)

  3、请一个同学来读这首诗,老师给你加点伴奏,期望你能读出韵味。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4、想象得真好!

正像大家说的,这首诗描述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和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景。

有谁明白哪几句诗描述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诗描述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学生读诗句,交流:

前两句描述了孟浩然告别的情景,后两句描述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四、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我们在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方位,明白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哪个同学能帮我贴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

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

“扬州”·

为什么这么贴?

  “故人”是什么意思?

(老朋友)在这指谁?

(孟浩然)从哪明白的?

(注释)真好,结合注释是弄清古诗意思的好办法。

烟花给你们什么感觉?

(漂亮,绽放……)为什么用烟花形容三月呢?

还能够说什么样的三月?

百花盛开的三月,争齐斗艳的三月,阳光明媚的三月,鸟语花香的三月……

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此刻又逢三月,这个季节去扬州,李白仿佛看见了扬州怎样的一番景象?

也是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

老师请大家欣赏下这时的江南一带的美景。

(播放课件)此时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

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取得恰当。

李白对友人的这次出游自然十分羡慕。

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有一个读书的好方法就是展开想象,请想象刚才说的画面并带自己的感觉读读这两句诗。

  2.孟浩然的船走了。

诗中哪儿告诉我们?

孤帆就是?

孤孤单单的一只船。

江上就应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课件点击:

江上千帆)。

(点击课件一支孤帆。

  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

谁来读读,指名读。

  3.“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

不尽的是什么?

  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

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4.送上祝福的话。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

(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

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

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能否用上我们积累过的送别诗来送送孟浩然?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能不识君。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就像老师上课开始时介绍过的,送别诗已经成为当时一种风俗,有许多诗人都在送别他的亲人和朋友时,寄情于诗表达出自己的深情厚义。

请看(出示送别诗)古诗的学习还需要平时的积累,期望大家课下能多积累、多背诵送别诗。

  6、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

哪句诗告诉我们?

  加上第三句诗,谁来?

  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

  8.师:

是啊!

人虽分,情永在,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目送朋友远去的情景,抒发了朋友之间怎样的感情?

(板书:

依依惜别)一年后,李白对自己的朋友,对当时送别孟浩然的情景仍旧念念不忘。

这深深地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

  五、小结

  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从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佳诗中,我们感受着古人那浓浓的情意,其实这样的深情谁没有遇到过呢?

谁没有这样的亲人朋友呢?

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诗人王维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六、作业

  课下,背诵默写这首诗,能够搜集送别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还能够把这首古诗改编成一篇小故事,好吗?

下课。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图片——扬州城图片

  依依惜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三):

  小学语文教案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能透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资料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课前情感创设:

播放《烟花三月》歌曲。

  一、导入新课

  1、这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

《黄鹤楼送别》

  (齐读课题)

  2、谁来把题目扩充得具体一些?

(学生在说的时候适当提醒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前往扬州而饯行)

  这么一扩充不就成了文章的主要资料了吗?

教师适当板书:

(李白、孟浩然)谁再来说一说。

  3、过渡:

暮春三月,长江边柳如烟,花似锦,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好朋友孟浩然饯行,老朋友乘舟渐行渐远,应对着一江浩荡的春水,李白情绪异常激动,随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出示诗)

  4、谁来读——你读——你在读——我们一齐读

  5、同学们你读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依依惜别)

  6、是啊,一首诗就是一段情,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

这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用心感知这依依惜别之情。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语、句子,再把你找到的词句好好读一读,细细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二、学文悟情

  

(一)(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1)你读出了什么?

那些字词触动了你的心弦?

“藏”了什么?

(不忍,不愿,不舍)带着你的感触在读这句话。

  

(2)看着这段话,还有谁也想说说?

(引读:

一会儿......一会儿.......)他们在干嘛?

  (3)是啊!

江边的景色的确很美,文中有好多词句描述了这美景,谁找出来读读?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这就是“烟花三月”,也叫“暮春三月”的美景)

  (4)这么美的景色,要是平日,李白与孟浩然会在黄鹤楼上干什么?

  饮酒、吟诗、聊天、赏景......多么潇洒,多么惬意。

  (5)而这天呢?

这些景还能入他们的心吗?

(他们是借欣赏美景来隐藏内心的伤感。

  (6)李白,你在想?

你呢?

孟浩然,你呢?

(这份情很深,这份情很浓)

  (7)指导朗读:

这真是“眼前有景无心赏,惜别之情心中藏”!

你读。

  谁也不愿提起“分别”,谁也不想表现出“伤感”,都把这份情默默地藏在心底?

谁还想读?

  

(二)过渡:

但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感情,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出示最后,李白……)——指名读

  

(1)从李白的言行中,你读出了什么?

(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敬仰之情

  A(“您”)生活中我们总对什么人尊称您?

  李白一口气用了六个“您”,足见李白对孟浩然十分的(敬仰),请你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段话。

  B你从哪里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

(“孟夫子”)

  夫子——古代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你的知识真渊博,请你读一读这段话。

  C还从哪儿读出尊敬?

(“兄长和老师”)

  (出示补充资料,指名读)这段文字让你明白?

孟浩然就是他的——兄长,就是他的——老师

  D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敬仰他的什么呢?

(人品和诗篇)

  E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孟浩然的诗篇?

(誉满天下)

  F什么叫誉满天下?

你能帮他找个近义词吗?

  G是啊,说到孟浩然你必须会想到一首诗——《春晓》,从几岁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人人都能吟诵,谁来背一背?

(指名背),孟浩然些的诗还有许多,你明白?

  H他一生写了260多首诗。

诗圣杜甫这样评价:

(出示)清诗句句尽堪传(读),意思是说孟浩然的诗清新优美,每一句都值得千古流传。

这就叫——齐读。

因此,李白说——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2)李白不仅仅敬仰他的诗篇,还敬仰他的人品。

李白这样赞美孟浩然(出示《赠孟浩然》,)

  a看看,上面的注释,能读懂李白敬仰孟浩然什么样的人品吗?

  b就是这样一个风流潇洒,不羡权贵的孟浩然怎能不让李白深深的敬仰呢?

吾爱——读

  c其实,我们大家明白,李白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风流潇洒,不羡权贵,因此李白和孟浩然不仅仅是朋友,用王勃诗里的一个词他们更是心灵相通,志同道合的——知己。

  d指导有感情朗读:

假如你就是李白,自己十分敬仰的兄长、老师,知己即将离去,你会怎样说?

——谁来读?

  (3)从李白的言行中还读到了什么?

(不舍之情)

  A是啊,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和我们交通便利的现代大不一样,这天我们分别了,也许明天就能再见,而在交通极其落后的古代,这一别也许——永远也见不了。

  B同学们这杯中盛的难道仅仅是满满的酒吗?

李白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不仅仅融在真挚的话语中,也浸在了醇醇的酒中。

  (3)那孟浩然呢?

  A从他的言行中你又看明白了什么呢?

他想告诉李白什么?

  B指导朗读:

孟浩然真不愧是一位兄长和老师!

谁来做孟浩然来安慰一下李白。

  C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

同桌分主角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

  指名读,男女生读。

  (三)知已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师范读(岸边杨柳依依,教师出示视频。

  

(1)你感受到了——(指几名学生说)

  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伫立在江边——引读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

  

(2)同学们,此刻你就是岸边的李白,应对着浩荡的江水,你的情绪也会像这江水一样波澜起伏,你回想起哪些完美的画面,又有哪些话要对你的好友倾诉呢?

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书上。

  学生交流

  (3)此时的江水成了什么?

(李白的祝福,李白的牵挂就伴着这滚滚的长江水一齐送友人直到扬州。

  (4)一切景语皆情语你怎样理解“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5)所有的景物都带上了依依惜别之情。

我们再读这小节。

  (四)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再次出示这首诗,齐读)

  1、学到这儿,这首古诗的意思懂了吗?

谁能结合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2、“孤帆”是什么意思?

  老师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长江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要道,而扬州又是繁华的都市。

此时,长江上来来往往的帆船就应许多,但李白为何说长江上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一只小船呢?

  3、引导有感情朗读:

“过尽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

”一个“孤”字就像这首诗的眼睛,向我们传达诗人对好友的一片深情,谁要读

  4、李白将一切对好朋友孟浩然的不舍、牵挂、祝福.......都吟在了这首诗中。

  5、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楼空,但黄鹤楼却见证了一场千古送别,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同学们,假如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应对滔滔的江水,飞翔的沙鸥,你必须会情不自禁想起两个人——(指板书),你必须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指板书),你必须会再次深情地吟诵道——(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生活就是这样,这天聚,明天散,为此,许多诗人都把这感人肺腑的情境凝结成一句句诗文,你明白——我罗列了几句,我们一齐读。

  2、让我们记住这一句句的经典。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一、缓解学生紧张气氛烘托课堂氛围

  同学们,与往常相比,我们的教师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班长闫兴回答说:

“这天我们这节课来了几位听课老师,那作为班长,我们以何种方式来欢迎听课老师呢?

班长闫兴带领大家鼓起掌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上完体育课和做了课间操,同学们累吗?

这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送别》(师唱)有的同学随同老师一齐唱,唱完之后,同学交流感受,有的同学说出与亲人分别时悲哀、难受……进而导入新课,这天老师与大家来共同学习一首送别诗,并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解诗题、说诗人

  1、解诗题:

  透过思考,能说出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送别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

  2、说诗人:

  生预习,明白本诗的作者是李白,学生介绍诗人李白:

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有《早发白帝城》、《赠汪伦》。

老师补充:

黄鹤楼坐落在这天的湖北省武汉市,黄鹤楼是天下名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