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393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绥化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而名人明星则通过自拍假装自己是普通人,拉近与粉丝的距离。

(选自方可成《从镜子、肖像到自拍》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不能证明“塑造自我意识”或“催生自我意识分裂”的一项是

A.在玻璃镜子被发明之前,古人很难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样。

B.人们通过肖像画赤裸裸地传递着这样的信息:

我很重要,请看着我。

C.自拍使每个人都成了自己的狗仔队,近距离曝光着自己的生活细节。

D.普通人通过自拍假装成明星,明星则通过自拍假装成普通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镜子的发明有可能催生了个人主义思潮的萌芽,让人们开始更多地面对自我,更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身份。

B.莫蒂默认为,镜子的出现也和艺术史上肖像画的热潮有着紧密的联系,镜子的出现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

C.镜子、肖像画和自拍,是通过技术媒介来塑造自我意识的。

自拍是镜子和肖像画的结合体。

D.为了收获最多的点赞,大多数发布在社交媒体的自拍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挑选和美化,而不是经常看上去的那样随意、即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拍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也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

但是镜子和肖像画却不一定具有催生自我意识分裂的作用。

B.在西欧,镜子的出现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

尤其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非常乐于邀请画家为自己绘制肖像,这些肖像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C.人们用前置摄像头对准自己的时候,此时的自拍功能更接近镜子;

当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等待点赞时,此时的自拍功能就类似于几百年前的上流社会人士公开展示自己的肖像画,期待得到别人的重视和欣赏。

D.人们可以通过自拍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更多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表演。

这说明了自拍一方面能助长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也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项与“塑造自我意识”或“催生自我意识分裂”无关。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B项“镜子的出现也和艺术史上肖像画的热潮有着紧密联系”是作者的观点,不是莫蒂默的观点。

3.试题分析:

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D项,“这说明了白拍一方面能助长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也催生了白我意识的分裂。

”和原文不符,原文是说“与其说……不如说……”

2.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童书比不上外国童书?

这个固有印象可能已经被打破了。

北京时间4月4日,曹文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获得了2016年的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语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我讲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但同时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故事。

”作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他获奖后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文学、儿童文学的信心。

“这次得奖的意义还在于帮我论证了自己多年来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判断,即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儿童文学。

30年前就看好曹文轩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张秋林十分兴奋,“当时我就觉得他会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领军式人物。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曹文轩的获奖是一种文化自觉,会整体提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信心。

出版行业另外一位资深人士则向本报记者表示,被认为是中国童书市场“黄金时代”的过去十年,用“野蛮生长”来形容更恰当,但曹文轩的获奖一下提升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关注度和创作水准。

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卢俊说,中国儿童文学市场确实很火,但这个市场应该用更好的商业理念、价值观去规范、定义。

不过,无论怎样,曹文轩的获奖,对于中国童书发展都有巨大的积极影响,曹文轩获奖之后才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摘自2016年4月6日“一财网”,有改动)

材料二:

北京时间4月4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

儿童文学的“诺奖”桂冠,首次花落中国。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儿童文学读者群,近年来的童书阅读热,更凸显了儿童文学市场的“饥饿”。

不少人认为,曹文轩的获奖,确立了中国儿童文学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一份自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认为,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雨果奖一样,曹文轩此次获奖,也许能缓解中国儿童文学渴望被世界认可的焦虑。

这是一次提振信心、扩大视野、走向世界的良机。

尽管对中国儿童文学充满自信,但曹文轩仍有忧虑,“童书市场的整体质量并不令人满意。

利益这条狗,撵得我们不停地往前跑,往金山银山跑,以金钱来衡量并炫耀它的价值,忘记了儿童文学对孩子所承担的巨大责任。

这个局面需要得到调整,需要我们的作家能够退回来,退到文学,退到艺术”。

“我国儿童数量多、需求大,作家资源相对紧缺。

”张克文指出,我国目前有3亿多未成年人,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也形成了巨大的利益诱惑。

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全国580余家出版社,有520多家都在出版童书,但却像一盘散沙,个头不大、实力不强、专业性也不够。

激烈的竞争,还催生出急功近利的氛围,导致童书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

“一方面,留给作家创作的时间、编辑打磨的空间都变得比较紧迫,缺乏时间与耐心去打磨精品;

另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作品资源被各家激烈争夺,有的作品形成了庞大的系列、过多的版本,也造成了孩子的选择困难。

”陈晖说。

“市场上很多工作室攒出来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学生中很有市场,但质量堪忧。

”刘国辉曾跟曹文轩去一个县城推广文学阅读,当地语文老师告诉他们,一些过于强调娱乐性、胡编乱造的书,孩子们难以分辨、难免喜欢,但对于成长没有起到好的作用。

儿童文学健康发展,离不开作家的自律,更需要发挥、利用市场的自我调节。

(摘自2016年4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毫无疑问,中国儿童文学有高原和高峰,但也有低谷和沙漠。

从1996年到2016年,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儿童图书出版、儿童阅读推广,发生了巨变。

但我们与世界上的儿童文学强国、童书出版强国相比,依然还有差距。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前副主席、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前主任海飞认为,目前中国儿童文学的两大软肋是“格局”与“想象力”。

“我们的作品缺乏令人震撼的文学大格局,缺乏令人震撼的文学力量。

”海飞说:

“国内儿童文学界始终有现实主义文学与幻想文学长长短短之争,其实我个人认为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中国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西游记》,西方畅销全球震撼世界的《哈利•波特》,毫无疑问是文学想象力之王。

(摘自2016年4月6日《河北日报》)

材料四:

随着童书市场的继续繁荣,投入到童书市场的人才、资本将持续增加,童书市场将进入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动荡期,或者说将进入一个剧烈的变化期。

对于目前在童书市场厮杀的大部分参与者来说,一个残酷的时代即将来临。

“黄金”是大家的“黄金”,“白银”却不是谁都能捡到的“白银”。

“强者”凭借着已占有的出版资源、渠道资源、专业人才资源及品牌优势,将会愈来愈强,童书市场很有可能会进入“大鳄“时代,原本很弱小的出版社可能会更加窘迫,非专业的想来捞一票,更大的可能是铩羽而归。

无论是几百家出版社对几十个实力作家的争夺,还是对境外童书版权的哄抢,都显示出,目前国内童书市场对于出版资源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但僧多粥少的局面暂时很难改变,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类似浙少社对各社的“掐尖”、众多出版社与书商提钱坐等“凯迪克睢”揭晓、莫言获奖即身价几何倍增等等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不太可能出现某一元素为王的现象,成功的出版商必然是综合竞争的胜利者。

但显然,中国的童书市场并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

“黄金十年”应该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一个作家、一个选题甚至是一本书,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出版社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渠道是“黄金十年“的一个败笔。

但未来几年,童书市场的最大变化,很有可能出现在渠道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渠道为王”的时代。

掌握、利用好新的渠道,整合好各种渠道资源,一些出版商很有可能就会一飞冲天。

(摘自2016年3月12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有改动)

【注】凯迫克大奖是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传递的重要信息有相同之处,都报道了曹文轩获奖消息,都介绍了曹文轩获奖的意义。

B.材料二着重阐述中国儿童文学在创作、出版、市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表达了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忧虑和绝望。

C.材料三中,海飞认为我们与世界儿童文学强国相比依然有差距,呼吁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文学大格局和文学想象力。

D.材料四写到中国的童书市场并不成熟,预言未来几年的童书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渠道为王”的时代,一些掌握渠道资源的出版商会一飞冲天。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曹文轩获得了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语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也打破了人们心中的中国童书比不上外国童书的固有印象。

B.曹文轩获奖后毫不掩饰他对中国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的信心,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儿童文学。

C.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儿童文学读者群,但童书市场竞争激烈,作家资源相对紧缺,导致童书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

D.即将到来的残酷的白金时代,“强者“将更强,而原本很弱小的或非专业的出版社可能会更加窘迫,甚至会铩羽而归。

E.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童书市场的状况,有对曹文轩获奖市场效应的估计,还有对童书市场的担忧及展望。

(3)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构建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强国的看法。

(2)CE

(3)①利用曹文轩获奖的契机,扩大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引导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②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题材和内容的选择.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③作家要少一些功利之心,静下心来搞好创作.让作品回归文学和艺术,增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④出版社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确保作品质量.争取多出精品.⑤重视儿童文学的发展.鼓励更多的优秀作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⑥进一步规范童书市场,既要尊重市场规律,又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无序竞争,引导童书市场良性发展.

本题主要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

B项,“忧虑和绝望”错,原文只是表达忧虑,没有绝望的意思;

C项,“海飞认为我们与世界儿童文学强国相比依然有差距”错,原文没有说是海飞的观点;

D项,“会一飞冲天”错,原文是“很有可能就会一飞冲天”。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及手法分析。

A项,“打破了人们心中的中国童书比不上外国童书的固有印象”错。

材料一说“这个固有印象可能已经被打破了”;

B项,“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儿童文学”错,材料一说“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儿童文学”是曹文轩“多年来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判断”;

D项,表述欠准确,材料四说“非专业的想来捞一票,更大的可能是铩羽而归”。

4.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探究题。

既有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也有拓展的内容。

对我国构建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强国的看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利用曹文轩获奖的契机,引导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

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题材和内容的选择;

作家要少一些功利之心;

出版社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等。

点睛:

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文本的内容、观点,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

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

如作家要少一些功利之心,静下心来搞好创作。

让作品回归文学和艺术,增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

3.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

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

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

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

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

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仕周,历魏县、南乐二令。

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

乾德三年,知制诰。

六年,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

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

赵普曰:

“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

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

”即命祐知潞州。

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

湖湘平,移知潭州。

召还,摄判吏部铨。

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

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

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

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

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

月余卒,年六十四。

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

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

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宋史•王祐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B.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C.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D.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拜、封”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迁、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罢、除、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判”则表高位兼低职。

B.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文中“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太祖被推举而称帝。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项是

A.王祐很有才华,文章写得很好。

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帝对他的文章也很嘉许。

B.王祐有政治才能,很受皇帝重用。

太祖征讨太原时,因运粮车辆堵塞道路而欲治罪转运使,赵普劝说太祖原谅他,并举荐王祐去治理,果然形势很好。

C.王祐敢于直言,劝谏皇帝。

在为符彦卿一事申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王祐不依附权贵,有政治远见。

卢多逊多次劝他依附自己,但王祐没有听从;

王祐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劝说卢多逊,结果事情的发展果然与宇文融相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②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

(1)C

(2)A

(3)B

(4)①王祐因此被贬为沁州司户参军,于是他写信给同乡朋友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文辞气概优异卓越,有很多人称颂他.

②六军刚刚到达,而转运使因为获罪传闻出去,敌人必定说我们储备不充分,有用来窥探我们的依据了,这不是声威远播(威慑远方敌人)的办法.

【解析】试题分析: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年号。

本题考查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除”是授予官职一类。

是除去旧职任新职。

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5.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

B项“赵普劝说太祖原谅他,并举荐王祐去治理”错,文中表述为“赵普曰:

‘……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

’即命祐知潞州。

”由此可见,王祐去治理并不是赵普举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注意关键词:

(1)人名保留,“坐是”译为因此,“见”译为表明,“贻”译为送、给;

(2)“闻”译为传闻出去,“窥”译为窥探,“非威远之道也”(判断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县人。

年少时专心研究词学,性格洒脱有英气。

后晋天福年间,通过书信见到桑维翰,桑维翰称赞他词藻华丽,王祐因此闻名京城。

邺帅杜重威征召他担任观察支使。

后汉初年,杜重威移师镇守睢阳,反复无常内心不安,王祐曾经劝说他,让他不要反叛后汉,杜重威没有听从。

王祐因此被贬为沁州司户参军,于是他写信赠送给同乡好友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辞采卓越过人,有很多人称颂他。

太祖接受禅让(以“受禅”之名夺权),任命他为监察御史,从魏县调任掌管光州,升任为殿中侍御史。

乾德三年,承命草拟诏令。

乾德六年,转为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伐太原,已经渡过黄河。

各州的军粮聚集在上党城中,车辆堵塞道路,皇上听到这件事,将要按照拖延滞留加罪转运使。

赵普说:

“六军刚刚到达,而转运使因为获罪传出去,敌人一定认为我们储备不充分,有理由前来来窥探我们了,这不是声威远播(威慑远方敌人)的办法。

让能够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的人,前去此州就足够了。

”立即命令王祐为潞州知州。

王祐到潞州后,军粮不缺乏了,道路也没有堵塞。

军队回来,召王祐回朝。

适逢符彦卿镇守大名,治理很不当,太祖用王祐代替他,让他观察彦卿动静。

王祐用全家来担保符彦卿没有罪,并且说:

“五代的国君,大多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所以他们在位的年数不长,希望陛下引以为戒。

符彦卿因此获得免罪,所以世人说王祐有暗中帮助别人的美德。

接着因为朝廷用兵岭表,王祐改任襄州知州。

湖湘平定,王祐调任为潭州知州。

后被召回朝廷,代理判吏部铨。

当时左司员外郎侯陟从扬州回来,像从前一样任判铨,王祐任判门下省,侯陟选用的官员,王祐多有驳回纠正。

卢多逊与侯陟友好,侯陟因此控告王祐,卢多逊平素憎恶王祐不依附自己,就让王祐出朝任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王祐改为河中府知府。

入朝任左司员外郎,任中书舍人,充任史馆修撰。

不久,任开封府知府,因为有病请求告老。

太宗认为王祐的文章和高洁的节操都著名,特地任命他为兵部侍郎。

王祐一个多月后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当初,王祐掌管诰命,恰逢卢多逊担任学士,暗中排挤赵普,卢多逊多次规劝王祐依附自己,王祐不听从。

一天,王祐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劝说卢多逊,卢多逊更加不高兴。

等到赵普再次进入朝廷,卢多逊果然身败,与宇文融的事很相似,有见识的人都佩服王祐的先见之明。

王祐主持贡举,经常选拔提升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毕士安、柴成务都是他录用的人。

后来与他的儿子王旦一同进入朝廷任知制诰,居于中书省。

4.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明年,令入阁预机务。

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

“汝非肤所擢状元乎?

”时顿首。

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

贤雅重时,退必咨之。

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

“彭公,真君子也。

”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

贤以语时。

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

“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

”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

“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

“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

”因力直之。

且曰:

“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

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是冬,无雪。

疏言:

“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

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