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3971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任务四掌握审计方法文档格式.docx

(一)按照取证的先后顺序划分

按取证的先后顺序划分,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1、顺查法

顺查法又称正查法,指审计的取证顺序是按照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顺序进行审查的方法。

顺查法的工作程序:

(1)检查原始凭证中的交易与事项是否真实、合法性,审查记账凭证各要素登记是否符合规定,会计科目运用、借贷方向和金额计算是否正确,核对证证是否相符。

(2)核对过账是否正确。

以记账凭证或记账凭证汇总表核对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视其是否一致,核对账账、账实是否相符。

(3)审查和分析财务报表各项目是否正确、完整,核对账表、表表是否相符。

 

优点:

审计比较全面系统,质量可靠,易于查对

缺点:

不易于及时抓住重点,工作量大,不利于提高审计效率。

顺查法一般是用于规模小、业务量少的被审计单位。

2、逆查法

逆查法是指审计取证的顺序是按照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相反顺序进行审查的方法。

逆查法的工作程序:

(1)分析检查财务报表,从中发现异常变动和问题线索,确定审计重点。

(2)按照确定的重点和可以项目,追溯至相关的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通过账账、账实的检查核对,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检查的记账凭证。

(3)核对记账凭证直至原始凭证,查明被审计事项是否存在问题及问题原因。

易于抓住重点,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审查不够详尽,容易遗漏问题。

逆查法一般是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内部控制较好的被审计单位。

【知识链接】

逆查法检查的内容

第一,检查会计报表有关项目的对应关系,并与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有关数字相核对,从中分析有关不正常情况和可疑之处。

第二,检查总分类账及有关资料,着重从明细分类账中检查性质特殊、容易隐藏问题的账项,或金额数字大、内容不清晰的账项,以及对应关系复杂、异常的账项,从中发现线索或疑点。

第三,检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从凭证所列会计事项中,对情况复杂、对应关系不清、附件不全的记账凭证和内容不全、有涂改伪造迹象的或有疑点的原始凭证进行分析检查,查找业务发生的原始依据,证实经济业务是否合法、正确、完整。

(二)按照取证的范围或数量划分

按照取证的范围或数量划分,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1、详查法

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的某类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全部内容全面详细审查,并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详查法不同于全部审计。

全部审计是审计的一种类别,是按审计范围大小的不同对审计进行的具体分类,它相对于局部审计而言。

全部审计不一定采用详查法。

能够收集较全面的审计证据,审计质量较高。

审计工作量大、费时费力。

详查法一般适用于规模小、业务量较少的被审计单位及经济案件审计中。

2、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中选择其中一部分进行审查的方法。

抽查法与审计抽样是一对密切相关的概念,但两者不能完全等同。

审计抽样在使用中有严格的程序和方法。

广义的抽查法可用来了解情况,确定重点,获取证据,但在使用中无严格要求。

抽查法不同于局部审计。

局部审计作为审计类别的一种,是按审计范围大小不同对审计进行的分类。

局部审计不一定采用抽查法。

节约审计成本与实践,提高审计效率。

如果抽取的测试项目不具备代表性,会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抽查法仅适用于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会计基础较好的被审计单位。

二、职业判断与实务操作

针对上述任务引力分析如下:

这是一个运用调节法来进行判定是否账实相符的一个案例,我们运用调节法的公式进行审查:

被查日存量=盘点日存量+被查日至盘点日发出量-被查日至盘点日收入量=2800+34500-35000=2300(公斤),经过上述调节计算2011年12月31日的实存量为2300公斤,与账面记录的甲材料2000公斤不一致。

审计人员应要求有关人员说明原因,并进行查账核实,应进一步查明责任人员,并追究责任。

子任务二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王丽对胜利公司2011年度的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实施审计。

胜利公司是生产某种化工产品,其产品主要通过公司的销售部及分销商进行销售。

2008至2010年期间,胜利公司的销售情况一直增长缓慢。

2010年12月末,胜利公司从它的竞争对手A公司那里挖来一个新的销售总监L,L将其原来在A公司的客户带到了胜利公司,使得胜利公司2011年1月份的销售量增加了25%。

并且胜利公司在2011年全年一直保持着向这些客户的销售。

胜利公司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712万元,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203万元。

胜利公司201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能够被合理预期,注册会计师决定对2011年度的销主营业务收入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请分析:

注册会计师应实施哪些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方法。

审计程序一般包括:

(一)检查记录或文件

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

记录或文件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以及其他文件。

检查记录或文件的目的是对财务报表所包含或应包含的信息进行验证。

例如,被审计单位通常对每一笔销售交易都保留一份顾客订单、一张发货单和一份销售发票副本。

这些凭证对于注册会计师验证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销售交易的正确性是必要的证据。

检查记录或文件可提供可靠程度不同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取决于记录或文件的来源和性质。

外部记录或文件通常被认为比内部记录或文件可靠,因为外部凭证经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出具,又经被审计单位认可,表明交易双方对凭证上记录的信息和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另外,某些外部凭证编制过程非常谨慎,通常由律师或其他有资格的专家进行复核,因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如土地使用权证、保险单、契约和合同等文件。

(二)检查有形资产

检查有形资产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

检查有形资产程序主要适用于存货和现金,也适用于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固定资产等。

检查有形资产可为其存在性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但不一定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认定提供可靠的审计证据。

检查存货项目前,可先对客户实施的存货盘点进行观察。

【请思考】

如何区分检查有形资产与检查记录或文件?

(三)观察

观察是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它适用于对财产物资的验证、内部控制的了解测试和经营管理活动的考察。

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并且在相关人员已知被观察时,相关人员从事活动或执行程序可能与日常的做法不同,从而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对真实情况的了解。

因此,注册会计师有必要获取其他类型的佐证证据。

(四)询问

询问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知情人员对询问的答复可能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尚未获悉的信息或佐证证据,也可能提供与已获悉信息存在重大差异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询问结果考虑修改审计程序或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

尽管询问可以获得大量的证据(口头证据)询问本身不足以发现认定层次存在的重大错报,也不足以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五)函证

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例如对应收账款余额或银行存款的函证。

函证强调从第三方直接获得有关信息,所以函证获取的证据可靠性较高。

因此,函证是受到高度重视并经常被使用的一种重要程序。

1、函证适用范围

函证适用于应收账款、银行存款、银行借款、各种往来款项、各种项目的金融投资、保证、抵押或质押、或有事项、重大或异常交易等。

2、函证方式

函证方式分为肯定式函证和否定式函证。

肯定式函证也称积极式函证,是指无论函证的内容与被函证人的记录是否一致,都要予以回复的函证方式。

否定式函证也称消极式函证,是指只有在函证的内容与被函证人的记录不一致时,才予以回复的函证方式。

函证是通过向询证方寄送询证函的方式进行的。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前者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较为可靠,但审计成本较高,后者因不可知因素的存在,所获取的审计证据较前者来说不可靠,但成本相对较低。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重要的应收账项不应以审计成本的高低作为减少审计程序的理由。

函证方式的选择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将其优缺点互补。

例如,按照重要性原则,对于大余额账项采用肯定式函证,对于小余额账项则采用否定式函证。

(六)重新计算

重新计算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重新计算通常包括计算销售发票和存货的总金额,加总日记账和明细账,检查折旧费用和预付费用的计算,检查应纳税额的计算等。

(七)重新执行

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重新执行只能用于控制测试。

(八)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1、分析程序的目的

分析程序运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其目的包括:

(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分析程序就是服务于这一目的。

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是审计准则的强制要求。

(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不是必须实施的程序。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此时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做最终把握,评价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风险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考虑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以便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

分析程序用于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的总体复核也是审计准则的强制要求。

2、分析程序的六大步骤

(1)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

(2)确定期望值;

(3)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4)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5)调查异常数据关系;

(6)评估分析程序的结果。

3、分析程序可使用的方法

分析程序常用的具体方法有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法和回归分析法等。

(1)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或非财务数据间的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或幅度,以掌握有关数据的变动趋势或发现异常变动。

如将本期数据与上期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多个会计期间的数据进行比较。

这种方法适用于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稳定状态下的财务数据的分析。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将同一报表内部或不同报表间相关联的项目联系在一起,经过计算得出其比率后,对其比率数值进行分析,用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

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赊销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之间的比率,这一比率变小,可能说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变慢,需要计提更多的坏账准备,也可能说明本期赊销收入与期末余额存在错报。

这种方法最适用于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的关系稳定并可直接预测情况的分析。

(3)合理性测试法

合理性测试法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彼此相关联的项目或造成某种变化的各种变量,测试某项目的合理性。

例如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的营业收入进行分析时,可考虑将产品销售量与被审计单位的生产能力及其利用情况、仓储条件联系起来对比分析,考虑将营业收入与成本、运费、水电费、办公经费、广告费、销售费用等进行配比分析,考虑将营业收入与增值说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营业收入的合理性。

(4)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回归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并利用其进行分析。

例如营业收入与广告费用之间通常是正向关系,可以建立两者之间的回归模型,并根据模型估计某一年度营业收入的预期值,然后与账面数进行比较,判断有无异常。

回归分析法预测值精确,但选择适当关系时将耗费较多时间,审计成本高。

【请注意】

分析程序由于需要计算金额、比率或分析趋势,以评价财务信息,因而不适用于内部控制的了解与测试。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根据需要单独或综合运用上述审计程序,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针对任务引例分析如下:

注册会计师对主营业务收入执行的实质性分析程序如下:

(1)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账户余额或交易

由于客户的增多,胜利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2011年度比2010年度增加了25%,注册会计师已经通过向客户函证的方式证实了这一增加。

(2)确定期望值

2011年销售收入预期值:

1712×

125%=2140万元

差异额:

2203-2140=63万元

(3)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注册会计师确定的销售收入可接受的差异额为20万元。

由于实际差异超过了设定的可接受差异额,注册会计师决定做进一步调查。

(4)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

注册会计师询问了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及会计部经理,会计部经理做如下解释:

在2011年10月初公司与一个大型分销商签订了代理合同,此外,销售总监L也在11月份争取了两个新的大客户,因此2011年第4季度的销售比以往有所增加,使全年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加超出25%,是正常的。

(5)调查异常数据关系

针对上述解释,注册会计师检查了销售部门的月度总结报告,发现销售部门确实在10月份采取了行动并取得了管理层所说的客户。

然后注册会计师对新增客户在2011年度的销售记录进行了检查——新增客户在2011年使胜利公司的销售额增加了48万元。

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胜利公司2011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差异额将低于注册会计师设定的可接受的差异额,因此注册会计师决定不再进行进一步调查。

审计结论:

对于主营业务收入,超过注册会计师设定的可接受的差异额的差异已经得到解释和证实,因此,主营业务收入未出现重大错报。

其他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可按不同的标志划分,除上述方法外,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中,还采用调节法、鉴定法。

1、调节法。

主要应用于证实财产物资帐实是否相符,证实相关数据是否趋于一致。

在实际工作中,调节法通常应用于存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余额的审查。

调节法公式:

被查日存量=盘点日存量+被查日至盘点日发出量-被查日至盘点日收入量

2、鉴定法。

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技术鉴别等手段来确定实物资产的性能、质量和书面资料真伪的一种方法。

【知识连接】

注册会计师审计方法的演进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方法也在不断变化。

注册会计师为实现审计目标,不断调整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做出审计调整。

1、账项基础审计(20世纪50年代以前)

账目基础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以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和账簿记录为基础,直接从会计资料的审查入手收集有关审计证据,从而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审计目标:

查错防弊。

审计方法:

运用详细审计方法,对大量的凭证、账目、财务报表等进行逐项审查。

这种取证方式可以直接取得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审计证据,审计质量较高。

在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账目基础审计已无法兼顾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两方面的要求。

2、制度基础审计(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

制度基础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从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入手,当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执行有效时,通常表明财务报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注册会计师认为内部控制值得信赖,只需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抽取少量样本便可以得出审计结论。

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强调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

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发表审计意见。

运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需要大量采用抽样审计方法。

抽查测试中工作量的大小、样本容量的确定以及抽样方法的选择等,是以内部控制系统的强弱以及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为基础的。

根据内部控制的测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深度,这种取证模式较好地适应了审计环境和审计目标的变化,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审计取证的盲目性,降低了审计风险。

由于不同被审计单位的差异,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整体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

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与实质性测试所需要的检查工作之间缺乏量化关系;

被审计单位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如果其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有意不予执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难以保障;

没有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仅以控制测试为基础,很难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低水平。

3、风险导向审计(20世纪80年代至今)

风险基础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对审计全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将风险控制方法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风险基础审计强调识别和评估审计风险,将风险评估与传统审计方法相结合。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审计各环节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实质性测试。

最初的风险模型表现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

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单位的内部控制及时预防、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固有风险评估的主观性较强,导致固有风险的评估不被重视,审计起点又回到了了解与测试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又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随着21世纪国内外一系列审计失败事件的爆发,注册会计师对传统审计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新的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模型。

即: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和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审计抽样的随意性,有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在保证审计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审计的效率。

项目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