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4177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徐州市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实验步骤:

①向容积为500mL的三颈烧瓶加入90.0mL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稍过量),调节溶液的pH为9-10后,加入3.0mL苯甲醇、75.0mL二氯甲烷,不断搅拌。

②充分反应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水相3次,并将有机相合并。

③向所得有机相中加入无水硫酸镁,过滤,得到有机混合物。

④蒸馏有机混合物,得到2.08g苯甲醛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搅拌器的作用是______。

(2)苯甲醇与Na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步骤①中,投料时,次氯酸钠不能过量太多,原因是____;

步骤③中加入无水硫酸镁,若省略该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

(4)步骤②中,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___(填序号),该操作中分离出有机相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

(5)步骤④中,蒸馏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左右。

(6)本实验中,苯甲醛的产率为__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现有a、b、c、d四种金属,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极上有气泡;

把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盐酸溶液中,d极发生还原反应;

把a、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子流动方向为a→导线→c。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b﹥d﹥c﹥aB.b﹥a﹥c﹥d

C.a﹥b﹥c﹥dD.d﹥c﹥a﹥b

4.CH4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多种产物,其中不能生成的是()

A.CH3ClB.CCl4C.HClD.H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乙醛为原料可制取酚醛树脂B.聚乙炔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C.丁基有3种同分异构体D.植物油的硬化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6.胡椒醛衍生物在香料、农药、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A为香草醛,以A为原料合成5-三氟甲基胡椒醛(E)的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1)反应①的类型是。

(2)写出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满足下列条件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

②不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含苯环,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以A和2-氯丙烷为原料,可合成香草醛缩丙二醇(

),写出合成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

合成流程图示例如下:

7.叠氮酸钠(NaN3)是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剂,Fe2O3是主氧化剂,NaHCO3作冷却剂。

当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安全气囊迅速打开,从而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已知Ka(HN3)=1.8×

10-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HCO3的冷却原理是它发生分解,消耗体系的热量

B.Fe2O3和Na反应的氧化产物是Na2O2

C.等物质的量的NaN3和HN3混合溶液显碱性

D.若有6.5gNaN3分解产生N2,则转移0.9mol电子

8.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常温下,c(H+)/c(OH−)=1×

10−12的溶液:

K+、AlO2−、CO32−、Na+

B.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

K+、NH4+、Cl−、I−

C.加入Al能放出大量H2的溶液中:

NH4+、Na+、NO3−、SO42−

D.常温下,pH=7的溶液:

Cu2+、Fe3+、NO3−、SO42−

9.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②(NH4)2SO3③Al2O3④Al(OH)3⑤Al⑥NaHSO4⑦AlCl3⑧Na2SiO3

A.①②③④⑤⑦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⑧

10.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gCO2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5NA

B.1L0.1mol·

L-1Na2SiO3溶液中含有的SiO32-数目为0.1NA

C.0.1molH2O2分解产生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2.8g聚乙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0.1NA

11.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①微粒半径:

K+>

Al3+>

S2->

Cl-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

HF>

HCl>

H2S>

PH3>

SiH4

③离子的还原性:

Cl->

Br->

I-

④氧化性:

Cl2>

S>

Se>

Te

⑤酸性:

H2SO4>

H3PO4>

H2CO3>

HClO4

⑥非金属性:

O>

N>

P>

Si

⑦金属性:

Be<

Mg<

Ca<

K

A.只有①B.①③⑤C.②④⑤⑥⑦D.②④⑥

【答案】B

12.(15分)

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易溶于水及乙醇,熔点234.5℃,100℃以上开始升华),有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

茶叶中含咖啡因约1%~5%、单宁酸(Ka约为10−6,易溶于水及乙醇)约3%~10%,还含有色素、纤维素等。

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2上升至球形冷凝管,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1中,与茶叶末接触,进行萃取。

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3顶端时,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现对茶叶末的连续萃取。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需将茶叶研细,放入滤纸套筒1中,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圆底烧瓶中加入95%乙醇为溶剂,加热前还要加几粒______________。

(2)提取过程不可选用明火直接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与常规的萃取相比,采用索氏提取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3)提取液需经“蒸馏浓缩”除去大部分溶剂。

与水相比,乙醇作为萃取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蒸馏浓缩”需选用的仪器除了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接收管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直形冷凝管B.球形冷凝管C.接收瓶D.烧杯

(4)浓缩液加生石灰的作用是中和_______和吸收_______。

(5)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分离提纯咖啡因。

将粉状物放入蒸发皿中并小火加热,咖啡因在扎有小孔的滤纸上凝结,该分离提纯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二、综合分析题

13.B.[实验化学]

乙酰苯胺具有退热镇痛作用,是较早使用的解热镇痛药,有“退热冰”之称。

其制备原理如下:

①苯胺易被氧化;

②乙酰苯胺、苯胺和醋酸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溶解度(20℃)

乙酰苯胺

114.3℃

305℃

0.46

苯胺

-6℃

184.4℃

3.4

醋酸

16.6℃

118℃

易溶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mL苯胺、7.5mL冰醋酸及少许锌粉,依照如图装置组装仪器。

步骤2:

控制温度计示数约105℃,小火加热回流1h。

步骤3:

趁热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冷却后抽滤,洗涤,得到粗产品。

(1)步骤1中加入锌粉的作用是________。

(2)步骤2中控制温度计示数约105℃的原因是________。

(3)步骤3中趁热将混合物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趁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抽滤装置所包含的仪器除减压系统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4)步骤3得到的粗产品需进一步提纯,该提纯方法是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W的单质化合生成气体B,常温下0.1mol/L的B溶液的pH=1,则B是一元强酸,则X是H元素,W是Cl元素;

气体A和气体B相遇产生白烟,则B是NH3,X和Y的单质化合生成气体A,A分子中的电子数与氖原子相同,所以Y是N元素;

X与Z可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C,Z可能是O、F、Na中的任一种,C可能是H2O2、HF、NaH中的一种。

【详解】综上所述可知可知:

X是H元素,Y是N元素,W是Cl元素;

Z可能为O、F、Na中的任一种。

A.若C为NaH,则含有离子键,化合物C可能为离子化合物,A正确;

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无论Z是O、F、Na中的任何一种元素,N3-的半径比O2-、F-和Na+的半径都大,B错误;

C.Y是N元素,尽管N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但由于N2分子中有N≡N的存在,键能大,键长短,断裂时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所以N2并不活泼,C错误;

D.高氯酸HClO4的酸性比HNO3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知识。

根据已知信息推断元素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突破口是气体A和气体B相遇产生白烟,可知气体为NH3、HCl,再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及分子特点推测元素种类。

2.C

(1).球形冷凝管

(2).使物质充分混合(3).

+NaClO→

+NaCl+H2O(4).防止苯甲醛被氧化为苯甲酸,使产品的纯度降低(5).产品中混有水,纯度降低(6).③(7).打开分液漏斗颈部的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再打开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当有机层恰好全部放出时,迅速关闭活塞(8).178.1℃(9).67.9%

(1)根据图示结合常见的仪器的形状解答;

搅拌器可以使物质充分混合,反应更充分;

(2)根据实验目的,苯甲醇与NaClO反应生成苯甲醛;

(3)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除了能够氧化苯甲醇,也能将苯甲醛氧化;

步骤③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除去少量的水;

(4)步骤②中萃取后要进行分液,结合实验的基本操作分析解答;

(5)步骤④是将苯甲醛蒸馏出来;

(6)首先计算3.0mL苯甲醇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理论上生成苯甲醛的质量,最后计算苯甲醛的产率。

【详解】

(1)根据图示,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搅拌器可以使物质充分混合,反应更充分,故答案为:

球形冷凝管;

使物质充分混合;

(2)根据题意,苯甲醇与NaClO反应,苯甲醇被氧化生成苯甲醛,次氯酸钠本身被还原为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H2O,故答案为:

+NaCl+H2O;

(3)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除了能够氧化苯甲醇,也能将苯甲醛氧化,因此步骤①中,投料时,次氯酸钠不能过量太多;

步骤③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除去少量的水,提高产品的纯度,若省略该操作,产品中混有水,纯度降低,故答案为:

防止苯甲醛被氧化为苯甲酸,使产品的纯度降低;

产品中混有水,纯度降低;

(4)步骤②中,充分反应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水相3次,萃取应该选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③,分液中分离出有机相的具体操作方法为打开分液漏斗颈部的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再打开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当有机层恰好全部放出时,迅速关闭活塞,故答案为:

③;

打开分液漏斗颈部的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再打开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当有机层恰好全部放出时,迅速关闭活塞;

(5)根据相关有机物的数据可知,步骤④是将苯甲醛蒸馏出来,蒸馏温度应控制在178.1℃左右,故答案为:

178.1℃;

(6)根据

+NaCl+H2O可知,1mol苯甲醇理论上生成1mol苯甲醛,则3.0mL苯甲醇的质量为1.04g/cm3×

3.0cm3=3.12g,物质的量为

,则理论上生成苯甲醛的质量为

×

106g/mol=3.06g,苯甲醛的产率=

100%=67.9%,故答案为:

67.9%。

3.B

B

【详解】①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极上有气泡,说明a为该原电池的正极、b为负极,金属活泼性:

b>

a;

②把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盐酸溶液中,d极发生还原反应,则说明c为原电池的负极,d为正极,金属活泼性:

c>

d;

③把a、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子流动方向为a→导线→c,说明a为原电池的负极,c为正极,金属活泼性:

a>

c;

根据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b﹥a﹥c﹥d,

答案选B。

4.D

D

试题分析:

CH4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取代反应,生成多种产物,CH3Cl、CH2Cl2CHCl3、CCl4、HCl,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甲烷的性质。

5.B

【详解】A.是用苯酚和甲醛合成酚醛树脂的,故A错误;

B.聚乙炔中间是单双键交替,因为乙炔中三键的一个键断开,形成-CH=CH-结构,无数个这种结构相连得到聚乙炔,

所以中间有双键,故B正确;

C.丁基有4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2-,CH3CH2CH(CH3)-,(CH3)3C-,(CH3)2CH-CH2-,故C错误;

D.油脂的硬化是指含有不饱和碳碳键的油脂与H2发生了加成反应,生成饱和度较高的油脂,故D错误。

故选B。

6.A

(1)取代反应

(2)醛基、羟基、醚键

(3)

(4)

(5)

(1)分析流程知反应①是碘原子取代了苯环的一个氢原子,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2)根据A的结构简式知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醛基、羟基、醚键。

(3)根据题给信息知,反应③发生的是类似题给信息的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A的分子式为C8H8O3,其同分异构体①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可知含有羧基;

②不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无酚羟基;

③含苯环,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说明有5种氢原子。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结构简式为

(5)要得到目标物香草醛缩丙二醇(

),由此进行逆向推断,首先要得到1,2—丙二醇和香草醛,而这两种物质的反应类似于信息中的反应。

再由1,2—丙二醇反推得到上一步物质为1,2—二溴丙烷,再反推得上一步物质为CH3CH=CH2,继续推得原料为2-氯丙烷。

成路线见答案。

考查有机合成和有机推断,涉及反应类型的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7.A

【详解】A.NaHCO3分解产生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分解吸收热量,从而使环境温度降低,因而它可以起到冷却作用,A正确;

B.Fe2O3和Na反应产生FeO和Na2O,所以氧化产物是Na2O,B错误;

C.根据Ka(HN3)=1.8×

10-5可知HN3是弱酸,NaN3的水解平衡常数Kh=

<

1.8×

10-5,说明等物质的量的NaN3和HN3混合,酸的电离作用大于盐的水解作用,所以溶液显酸性,C错误;

D.NaN3受到撞击,发生分解反应,产生N2和金属Na,反应方程式为2NaN3

3N2+2Na,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

每有2molNaN3反应,产生3molN2,反应转移2mol电子,则6.5gNaN3反应,即有0.1mol该物质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D错误;

8.A

【详解】A.c(H+)/c(OH−)=1×

10−12,表示溶液呈碱性,离子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中含有Fe3+,Fe3+和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加入Al能放出大量H2的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若呈酸性,NO3-存在时不会产生氢气,若呈碱性,NH4+会和OH-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故C错误;

D.Cu2+、Fe3+溶液中,会发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常温时pH

7,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A。

【点睛】离子间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方能大量共存。

9.C

10.无

11.C

①中微粒半径应为S2->

Al3+;

③中离子还原性应为S2->

I->

Cl-;

⑤中非金属性Cl>

C,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应为:

HClO4>

H2CO3;

①③⑤错,故选B。

12.无

13.(12分)

(1)防止苯胺被氧化,同时起着沸石的作用(2分)

(2)温度过高,未反应的乙酸蒸出,降低反应物的利用率(2分);

温度过低,又不能除去反应生成的水(2分)

(3)若让反应混合物冷却,则固体

(12分)

(3)若让反应混合物冷却,则固体析出沾在瓶壁上不易处理(2分)

吸滤瓶(1分)布氏漏斗(1分)

(4)重结晶(2分)

(1)锌粉起抗氧化剂作用,防苯胺氧化,另外混合液加热,加固体还起到防爆沸作用。

(2)乙酸有挥发性,不易温度太高,另外考虑到水的沸点为100℃,太低不易水份蒸发除去。

(3)“趁热”很明显是防冷却,而一旦冷却就会有固体析出。

(4)混合溶液中固体溶质得到的方法是重结晶。

如果使用冷却结晶应该也可以。

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及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实验的评价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