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4395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理学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习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B.是肝糖元储备的主要形式

C.是机体葡萄糖摄入不足时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D.是糖无氧酵解的主要来源

E.是机体缺氧时的主要供能形式

28.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物质

B.ATP

C.脂肪酸

D.磷酸肌酸

E.葡萄糖

29.正常情况下也通过糖酵解供能的是:

A.脑

B.肝脏

D.成熟红细胞

E.以上都不是

30.正常情况下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是:

A.ATP

B.脂肪

C.葡萄糖

D.蛋白质

E.磷酸肌酸

31.在体内氧化所释放的能量,每克脂肪约为每克糖的:

A.0.5倍

B.1倍

C.1.5倍

D.2倍

E.2.5倍32.蛋白质物理热价大于生物热价的原因:

A.蛋白质在体内消化吸收不完全

B.氨基酸在体内转化为糖C.氨基酸在体内合成组织蛋白

D.蛋白质在体内没有完全氧化

E.大量蛋白质以氨基酸形式从尿中排出

33.某糖尿病患者的呼吸商可能接近以下哪个数据:

A.0.82B.0.71C.1.00D.0.85E.0.92

34.正常成年男子的基础代谢率约为:

A.60KJ/m

2•h

B.160KJ/m2•h

C.260KJ/m

D.360KJ/m

E.460KJ/m

35.下列哪些情况下呼吸商最小:

A.机体将糖转化为脂肪时

B.机体能源主要是糖类时

C.肌肉剧烈活动时

D.代谢性碱中毒时

E.肺过度通气时

36.下列哪些情况下呼吸商较大:

A.机体将脂肪转化为糖时

B.肺通气不足时

C.代谢性碱中毒时

D.肌肉剧烈活动时

37.肌肉活动时,耗氧量最多可达到安静时的:

A.0~10倍

B.10~20倍

C.20~30倍

D.30~40倍

E.40~50倍

38.肌肉收缩时的直接能源是:

A.磷酸肌酸

B.酮体

C.葡萄糖

D.脂肪酸

E.ATP

39.能量代谢最稳定的环境是:

A.0℃~10℃

B.10℃~20℃

C.20℃~30℃

D.30℃~40℃

E.40℃~50℃

40.体内不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是:

A.渗透能

B.势能

C.电能

D.热能

E.机械能41.寒冷环境中,皮肤温度变化最小的部位是:

A.上肢

B.手足

C.下肢

D.躯干

E.头部

42.在寒冷环境中,下列哪项反应不会出现:

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C.出现寒战

D.组织代谢提高,产热量增加

E.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

43.关于热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在机体热能是最低级的能量形式

B.机体不能利用热能作功

C.机体不能将热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D.热能对机体没有用处

E.热能由体表散发出去

44.下列哪项与间接测热法无关:

A.尿氮量

B.蛋白质的热价

C.蛋白质的氧热价

D.糖的氧热价

E.脂肪的氧热价45.关于呼吸商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一般情况下,呼吸商常变动在0.71~1.00之间

B.一般正常人摄取食物时,呼吸商在0.85左右

C.某种情况下,正常人呼吸商可超过1.00

D.某种情况下,正常人呼吸商可低于0.71

E.肺过度通气时,呼吸商降低46.关于能量代谢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影响最大B.脑组织代谢水平很高C.蛋白质为机体主要供能物质D.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主要来自糖的有氧氧化

E.安静状态下,脑组织的耗氧量为肌肉组织的20倍

47.下列哪些情况基础代谢率最低:

A.安静时B.基础条件下C.清醒后未进食前D.平卧时E.熟睡时48.基础代谢率的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相差多少是不属于病态:

A.±

0%~20%B.±

10%~15%C.±

20%~25%

D.±

20%~30%

E.±

30%

49.关于基础代谢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在基础条件下测定

B.通常是以KJ/m2•h表示

C.机体最低的代谢水平

D.临床多用相对值表示

E.与体重不成比例关系

50.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体温的生理波动:

A.昼夜节律

B.性别差异

C.年龄差异

D.情绪变化

E.身高体重差异

B型题

A.食物的氧热价

B.呼吸商

C.非蛋白呼吸商

D.食物的物理热价

E.食物的生物热价

51.1g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

52.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氧气所产生的热量,称为:

53.一定时间内机体氧化脂肪和糖,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耗氧量的比值,称为:

54.1g食物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

A.17.2KJ/g

B.18.0KJ/g

C.23.4KJ/g

D.37.7KJ/g

E.39.8KJ/g

55.糖的生物热价:

56.糖的物理热价:

57.蛋白质的物理热价:

58.蛋白质的生物热价:

59.脂肪的生物热价:

A.0.71

B.0.80

C.0.85

D.0.90

E.1.00

60.糖的呼吸商:

61.蛋白质的呼吸商:

62.一般混合食物的呼吸商:

63.长期病理性饥饿情况下,呼吸商接近于: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D.发汗

E.肺呼吸

64.受风速影响最大的散热方式:

65.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的散热方式:

66.冰帽降温的主要机理是增加:

67.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主要散热方式:

B.内脏

C.皮肤

D.肌肉

E.神经系统

68.在寒冷环境中,什么部位血管明显收缩,使机体散热减少?

69.安静时的主要散热部位:

70.运动时的主要产热部位:

71.运动时的主要散热部位: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不感蒸发

E.发汗72.体热以热射线的形式传给外界较冷物体,称为:

73.通过气体或液体来交换热量,称为:

74.通过呼吸道呼出水分是:

75.机体深部的热量传到体表主要是通过:

76.穿棉衣抵御寒风主要是通过降低:

77.皮肤涂油脂保暖主要是降低:

A.大脑皮层运动区B.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C.下丘脑D.脑干网状结构

E.中脑78.精神性发汗中枢可能位于:

79.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80.热敏和冷敏神经元较多的部位:

X型题

81.下列物质哪些可作为机体的能源?

A.水B.糖

C.脂肪

E.维生素

82.测定基础代谢率时,受试者应:

A.禁食24小时

B.精神安定

C.静卧

D.室温20~25℃

E.清醒状态

83.下列有关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氧化时释放的能量较蛋白质多

B.机体所需能量全部由糖类提供

C.脂肪也可参与供能

D.糖以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形式作为能源储备

E.脂肪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比等质量葡萄糖多

84.下列有助于间接测热法测定机体产热量的有:

A.食物的热价

B.食物的氧热价

C.呼吸商

D.单位时间内耗氧量

E.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的产量

85.下列哪些属于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对体温的调节:

A.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

B.皮肤血管收缩,散热量减少

C.出现寒战D.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产热量

E.甲状腺分泌量下降86.有关女子基础体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础体温随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波动而波动

B.基础体温随体内孕激素及代谢产物的变化而变化

C.基础体温在排卵前较低D.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1℃左右E.基础体温的降低可作为判断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87.生理性基础体温调节包括:

A.改变皮肤血流量B.发汗C.寒战D.蜷曲身体E.甲状腺分泌增多88.关于体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体温是恒定的,任何时候都是37℃

B.女子体温低于男子C.儿童体温高于成人D.老人体温有下降倾向E.新生儿体温易波动89.参与体温调节的中枢递质有: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5-羟色胺

D.多巴胺

E.甲状腺素

90.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皮肤温度:

A.发汗

B.皮肤血流量

C.环境温度

D.精神紧张

E.增加衣着

四、问答题

91.简述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92.间接测热法的原理是什么?

93.什么是非蛋白呼吸商,测定非蛋白呼吸商有何生理意义?

94.测定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量的方法有几种?

每种方法的测定原理是什么?

95.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96.机体在安静和在肌肉活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哪些?

机体通过什么形式增加产热量?

97.皮肤的散热方式有哪几种?

98.发汗的过程是如何调节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99.体温是如何维持相对恒定的?

100.正常体温有哪些生理性波动?

101.人在剧烈运动时,如何维持体温平衡?

102.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在体温调节中起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

1.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等。

2.1g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单位为kJ(或kcal)。

3.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食物的氧热价。

4.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CO2/O2)。

5.由糖和脂肪氧化时产生的CO2量和消耗O2量的比值。

6.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一般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个小时。

)即使

在安静状态,也会出现能量代谢率增加的现象,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称为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7.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8.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9.体温:

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

10.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质的散热形式。

11.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12.通过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

13.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失体热的一种形式。

14.指体液的水分从皮肤和黏膜(主要是呼吸道黏膜)表面不断渗出而被汽化的形式。

肤的水分蒸发又叫不显汗。

15.由汗腺分泌的汗液在皮肤表面形成汗滴而被蒸发带走体热的散热形式,称为可感蒸发(发

汗)。

16.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或寒战等生理调节反应,维

持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是体温调节的基础。

17.机体在低温或高温环境下,逐渐产生适应性变化,使机体最大调节能力增强的现象称为

温度习服,包括热习服和冷习服。

18.食物,热量

19.定比,热量

20.尿氮量,0.16

21.平均核心温度,腋窝,口腔,直肠

22.肝脏,骨骼肌

23.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24.减小,上移

25.C26.D27.C28.B29.D30.C31.D32.D

33.B34.B35.D36.D37.B38.E39.C40.D

41.E42.B43.D44.C45.E46.C47.E48.B

49.C50.E51.E52.A53.C54.D55.A56.A

57.C58.B59.E60.E61.B62.C63.B64.B

65.D66.C67.A68.C69.C70.D71.C72.A

73.C74.D75.B76.C77.B78.A79.C80.B

81.BCD82.BCDE83.CDE84.ABCDE85.ABCD

86.BCDE87.ABCE88.CDE89.BCD90.ABCDE

91.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50%~70%)、脂肪(30%~40%)和蛋白质(少量)。

生理情况下,体内的糖和脂肪供能,特殊情况下(长期饥饿或体力极度消耗时)靠蛋白质供

能。

机体能量的去路:

营养物质所释放的能量中,热能不能被利用,但对维持体温非常重要,

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可被机体利用来完成各种生理机能活动,如合成、生长、肌肉收缩、

腺体分泌、神经传导、主动转运等。

营养物质在体内转化时,50%以上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

剩余的化学能则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

所以,机体所消耗的能量最终等于机体产生的

热能和所作的外功。

92.间接测热法的原理就是根据定比定律,即反应物与反应物之间、反应物与产物之间存在

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人体内营养物质氧化供能的反应与一般化学反应中的定比定律是一致

的,,查出一定时间内人体氧化分解糖、脂肪、蛋白质各有多少,并测出耗氧量,从而计算

出一定时间内机体氧化三大物质的量,再根据有关数据计算该段时间内机体所释放的总热

量。

93.非蛋白呼吸商(NPRQ):

将整体总的CO2生成量与蛋白质分解的CO2生成量之差(由糖和脂

肪氧化时产生的CO2量)除以总耗O2量与蛋白质分解的耗O2之差(由糖和脂肪氧化时消耗O2量)。

根据非蛋白呼吸商的大小,可推算机体糖和脂肪氧化的百分比,并可直接计算氧化某一种物

质的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的产量。

94.测定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量的方法有闭合式测定法、开放式测定法和双标记水法三种。

①闭合式测定法通常使用代谢率测定器。

该装置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容器中充满氧气,受

试者通过通气管和呼吸口瓣将氧气吸入,其呼出气则通过吸收剂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后,又进入容器。

通过记录装置便可查处在一段时间内受试者的耗氧量,另外通过测定吸收

剂在试验前后的重量差,便可计算出受试者的二氧化碳产量。

②开放式测定法是在机体呼吸

空气的条件下,采集受试者一段时间内的呼出气,测定呼出气量并分析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

碳的容积百分比,将其与空气比较,就可计算出受试者该时间内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量。

双标记水法是给受试者一定量的氘和

18氧标记的水2H2O、H2

18O,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10天)

间断采集尿液,测定2H代谢率和

18O代谢率。

由于2H参与体内的水代谢;

18O除参与水代谢外

还参与CO2代谢,故可通过2H代谢率之差求得机体CO2产生量。

由受试者实际摄入

18O代谢率和

的食物促成推算呼吸商,便可求得总的耗氧量,进而求得每日总能量的消耗。

95.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⑴肌肉活动:

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活动加强,对能量代谢的

影响最为显著。

即使轻微的劳动或运动,都将提高代谢率,剧烈运动时期耗氧量可增加10~

20倍。

⑵精神活动:

当精神活动处于紧张状态(烦恼、愤怒、恐惧或强烈情绪激动)时热

量可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不随意肌张力增加,以及某些内分泌激素(肾上腺素等)释放

增加引起。

⑶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左右开始)

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各种食物中蛋白质的特殊动

力作用最大。

⑷环境温度:

人处于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最稳定,温度

高于30℃或低于20℃代谢率都将增加(体温每升高1℃,代谢率将增加13%左右)。

96.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肝(安静状态)和骨骼肌(运动状态),产热量的多少受基础代谢、

肌肉的收缩活动、内分泌激素等因素的影响。

形式有寒战产热和非寒战产热两种:

①寒战是

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的表现,其节律为9~11次/分;

寒战特点为屈肌和伸肌同

时收缩。

②非寒战产热又称代谢产热,以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量为最大。

产热的调节:

当机

体处于寒冷状态下,由于散热量增加,机体通过提高代谢率来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

寒冷刺

激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甲状腺激素和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来提高代谢率。

通过甲状腺

激素提高代谢率需较长时间。

寒冷刺激可通过肌紧张和寒战来提高产热量。

寒战是寒冷条件

下最有效的产热方式,可提高代谢率4~5倍。

97.①辐射散热,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质的散热形式;

②传导散热,

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③对流散热,通过气体流动

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

④蒸发散热,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失体热的一种形

式。

98.发汗过程主要受神经调节的控制,是反射性活动,主要发汗中枢在下丘脑,支配小汗腺

的神经属于交感神经,但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促进汗腺分泌汗液,下丘脑发汗中

枢兴奋,汗液分泌增加,此外,当血液温度升高,下丘脑热敏神经元兴奋加强,使发汗中枢

兴奋,汗液分泌增加。

人在炎热环境中或在剧烈运动时,发汗量增加,劳动强度越大,发汗

量越大,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发汗量越大。

在同样温度下,湿度大时,发汗量增多。

体液因素对汗腺分泌也有影响,肾上腺素可加强乙酰胆碱对汗腺的刺激作用。

99.人体温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是通过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两种过程来

实现的。

①自主性体温调节:

在体温调节机构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寒

战等生理调节反应,在正常情况下使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这种调节不受意识的

控制,这是体温调节的基础。

这一调节系统的组成十分复杂,包括产热器管和散热器管、温

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其调节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负反馈的过程。

②行为性体温调节:

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保温和降温所采取的措施。

这种调节对维持人的

体温是非常重要的,是对自主性体温调节的必要补充。

100.体温的生理性波动有:

⑴体温的昼夜周期性变化:

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

时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体温的这种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

⑵性别

的影响:

女性体温比男性体温略高0.3℃。

女性体温还随月经周期而变动,月经期至排卵这

段时间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体温回升至月经前水平。

⑶年龄的影响:

新生儿代谢旺盛,体温高于正常人。

老年人代谢降低,体温偏低。

新生儿,

特别是早产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因其体温调节机构发育尚未完善,调节能力差,体温易

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⑷肌肉活动的影响:

肌肉剧烈活动时,体温可上升1~2℃。

此外,情

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及进食等均可影响体温。

101.人在剧烈运动时,由于肌肉工作强度大大加强、产热量大大增加,可达安静时的几倍

或十几倍,体温便倾向于升高,为了维持人体的热平衡和体温的相对稳定,在体温调节中枢

的作用下,增加散热过程,一方面使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从而增加辐射、传导、

对流散热,另一方面发汗中枢兴奋,使汗液分泌大量增加,汗液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另外

随着呼吸加深加快,也使不感蒸发增加。

102.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整合机构中的主要部位,其中存在热敏神经元

和冷敏神经元。

它们的作用是:

①感受局部脑组织的温度变化;

②接受下丘脑以外的中枢

部位和皮肤、粘膜等处传来的温度变化;

③直接对致热物质或5-HT和NE等物质其反应;

④可能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