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法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文档2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4815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劳动法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文档2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劳动法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文档2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劳动法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文档2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劳动法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文档2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劳动法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文档2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劳动法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文档2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劳动法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文档2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劳动法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文档2篇Word文档格式.docx

《新劳动法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文档2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劳动法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文档2篇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劳动法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文档2篇Word文档格式.docx

篇章1:

工伤期间是有工资发放的,下面小泰为大家搜集的一篇“20xx年新劳动法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实践中工伤期间的工资发放标准视不同情况来定:

1、工伤不是很严重,只有几天。

如果工伤是这种情况,工伤医疗费用需要医院开证明,然后拿到企业的相关部门报销,同意后100%的报销。

同时,这期间的伙食费是以该企业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补偿。

当然这期间的请假不能计入旷工。

2、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

这种情况,相关的法律规定的很明确,企业应该严格执行。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按月发放,严格上讲,应该是在工伤前12月的平均工资。

3、超过12个月的停工留薪期。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法律快车小泰提醒,如果企业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发送,个人应首先找公司协商,如果公司给出的不能令自己满意,或者低于规定的标准,应及时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附:

停工留薪期一般是多长时间?

一、停工留薪期限一般是多久?

(1)《工伤保险条例》没有明确规定停工留薪期限的长短,通常认为应结合工伤职工的伤情以及医院出具的意见来确定,一般不会超过12个月。

(2)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二、停工留薪期内的待遇具体是什么?

(1)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3)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4)一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待遇。

三、受伤到评定伤残等级时间相隔特别长的,如何认定停工留薪期限?

(1)《工伤保险条例》第33条第二款规定,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

即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其原工资福利待遇应当从发生工伤之日起到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止。

(2)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有约定停工留薪期限的,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约定。

(3)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按因工死亡处理享受全部的工亡待遇。

篇章2:

2020-2021年劳动法工伤赔偿标准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劳动法是怎样规定工伤赔偿的呢,下面小泰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2019—20xx年劳动法工伤的赔偿标准,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工伤赔偿标准法律依据

(一)20xx年前

1、行政法规:

工伤保险条例。

2、规章:

各省、直辖市实施工伤保险办法;

各省农民工工伤保险实施暂行办法。

(二)20xx年后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丧葬补助金:

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

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标准为:

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20xx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20xx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

(一)项、第

(二)项规定的待遇。

二、工伤赔偿计算

(一)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标准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一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27个月

2、二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25个月

3、三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23个月

4、四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21个月

按月享受伤残津贴(按月支付)

1、一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

90%

2、二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

85%

3、三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

80%

4、四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

75%

(注:

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二)五级、六级伤残待遇标准

1、五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18个月

2、六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16个月

伤残津贴

1、五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

70%

2、六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

60%

难以安排工作的工伤职工由用人单位按照月发给伤残津贴,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三)七级至十级伤残待遇标准

1、七级伤残=本人工资×

13个月

2、八级伤残=本人工资×

11个月

3、九级伤残=本人工资×

9个月

4、十级伤残=本人工资×

7个月

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如《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33条。

(四)工亡待遇标准

1、丧葬补助金=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6个月

2、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3、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

配偶=工伤职工生前本人工资×

40%,其他亲属=工伤职工生前本人工资×

30%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五)因工外出时发生事故或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待遇标准

1、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

2、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

3、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

4、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三、工伤赔偿项目

工伤索赔的赔偿项目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造成一般伤害(未达到残疾)的赔偿

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

2、造成伤残的赔偿

医疗费、伤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伤期间的工资、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3、造成死亡的赔偿

丧葬补助金、一次性伤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

4、职工下落不明的情况

职工外出或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赔偿项目,要分不同情况而定。

职工没有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有:

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生活有困难的);

职工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获得的赔偿项目有:

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