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5289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XLS 页数:99 大小:1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除法口算题表格文件下载.xls

a:

33:

{i:

0;s:

15261: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学科@#@数学@#@学段:

@#@第一学段@#@年级@#@四年级@#@相关领域@#@数学@#@教材@#@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3年秋季@#@教学设计个人信息@#@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刘大民@#@西二道河中心小学@#@13810775410@#@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

@#@”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教师应该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注重把理论为重的学习经历改为实践为重,把传授为重的学习经历改为发现为重,把教师主导的学习经历改为学生主导。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北京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六单元《除法》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被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以及一个因数是两位数,另一个因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又是学生在五年级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小学计算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本课教学内容之前,例1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例3到例6还将学习两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原理和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基本相同,只是试商难度加大。

@#@因此,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关键引导学生掌握“四舍五入”试商法以及调商的规律,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情境之中,如社会大课堂租车、分组、植树等,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技能是发展数学能力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前提,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理解、掌握运算知识,然后再在课堂中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本课内容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倾听、阅读、表述、讨论、交流、讲解、练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探索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算理。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展示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注重算理的交流和反思,体会除法运算的本质、沟通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计算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了前测。

@#@练习了一位数除法。

@#@发现优等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原理,能够比较清晰地说出笔算过程。

@#@中等生不熟练,后进生全忘了。

@#@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整十的任务在第1课时已经完成,后进生经过练习基本掌握了竖式除法的基本方法,知道从高位除起,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次除完,所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学生的能力结构分析:

@#@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学生已比较熟练掌握了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了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

@#@因此,本节课内容很适合放手让学生探索。

@#@由于我们学生活泼开朗,爱表达,会欣赏别人作品,课堂生成会精彩纷呈。

@#@@#@教学方式:

@#@情景激趣、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交流、观察、推算、验证。

@#@@#@教学手段:

@#@课件演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技术准备:

@#@ppt演示文稿、实物投影@#@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分享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格式。

@#@@#@2.会用竖式的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3.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主动参与学习、交流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进行试商和商的定位;@#@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商的位置及试商的方法。

@#@@#@问题框架(可选项)@#@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教学过程(文字描述)@#@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熟悉的社会大课堂活动中提取数学问题,@#@环节二:

@#@尝试探究学习新知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环节三: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算法;@#@@#@环节四:

@#@课堂小结拓展知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

@#@@#@师:

@#@社会大课堂是同学们喜爱参加的实践活动(同时课件展示:

@#@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的图片),其实在组织社会大课堂的过程就蕴含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租车问题。

@#@(出示例2)@#@2.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1.观看PPT,回忆参加大课堂的情景@#@2.读题并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的数学信息。

@#@@#@预设:

@#@@#@1、说出数学信息和问题(略)@#@2、限乘50人的意思是最多乘坐50人@#@从学生熟悉的社会大课堂活动中提取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培养审题能力。

@#@@#@演示文稿@#@3@#@分@#@环节二:

@#@@#@尝试探究@#@学习新知@#@一.独立思考,尝试探究@#@师:

@#@究竟需要租多少辆客车呢?

@#@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一,@#@你是怎么解决的,把思考过程记录下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二.小组交流@#@1.按要求完成任务一,再在小组交流。

@#@@#@2.巡视,选样,收集典型作品,包括错误的作品@#@三、全班分享,交流@#@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些作品,它们都是用除法解决的,这是为什么?

@#@@#@生汇报,随机点播@#@1.通过课件理解除数两位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的道理。

@#@@#@2.理解商中“1”占十位的道理,算式中“64”“50”“148”表示的含义。

@#@@#@3.点拨算理@#@4.对比评价对错两种笔算的不同之处,进一步理解算理@#@5.为什么商12,横式约等于13呢?

@#@@#@6、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这样计算?

@#@你是怎样想的?

@#@然后归纳概括: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计算时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1.认真读题、审题@#@独立探究,完成任务@#@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3.全班分享,交流@#@生:

@#@这道题求648里面有几个50,所以用除法解决@#@分享作品@#@预设1:

@#@估算@#@

(1)648÷@#@50≈13(辆)@#@650@#@

(2)租租20辆车可乘1000人。

@#@需租10多辆@#@预设2:

@#@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问题的解答方法。

@#@@#@

(1)如果先租10辆车可乘500人。

@#@还剩148人,再租2辆车,还剩下48人,还需再租1辆车,一共需租13辆车。

@#@@#@

(2)我可以简化:

@#@如果先租10辆车可乘500人。

@#@还剩148人,还需再租3辆车,一共需租13辆车。

@#@@#@(3)500÷@#@50=10(辆)@#@148÷@#@50=2(辆)……48(人)@#@10+2+1=13(辆)@#@预设3:

@#@根据除法的意义@#@笔算竖式@#@648÷@#@50@#@思考,回答:

@#@除数是两位数,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

@#@被除数的前两位是64,64个十除以50商是1个十,1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面,64减50得14,14表示14个十,8落下来。

@#@148除以50商2,148减100得48.@#@预设4:

@#@错例@#@5.生:

@#@因为48人还需租1辆车。

@#@13并不是648÷@#@50得准确值。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计算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概括,使学生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实物投影@#@实物投影@#@25分@#@环节三: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二。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商应写在什么位置以及为什么。

@#@@#@960÷@#@80=72÷@#@20=@#@272÷@#@30=392÷@#@40=@#@1.认真阅读题目,独立完成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讨论交流,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巩固练习,商的书写位置。

@#@除尽和有余数的除法。

@#@@#@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演示文稿@#@10分@#@环节四:

@#@@#@课堂小结@#@拓展知识@#@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问题吗?

@#@@#@回忆课堂学习的过程,畅谈感受。

@#@@#@提出不懂的问题@#@梳理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板书设计@#@例2一共648人,每辆车限乘50人,一共需要多少辆?

@#@@#@648÷@#@50≈13(辆@#@答:

@#@一共需要13辆。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

@#@@#@

(一)课堂观察法:

@#@@#@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的程度、思维是否清晰及灵活运用知识的程度进行观察评价。

@#@@#@

(二)练习检测法: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960÷@#@80=72÷@#@20=272÷@#@30=392÷@#@40=@#@评价量规:

@#@@#@1.课堂观察法:

@#@@#@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项目@#@评价量规@#@A@#@B@#@C@#@D@#@自评@#@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浓厚@#@较浓厚@#@一般@#@弱@#@本节课独立思考的习惯@#@强@#@较强@#@中@#@弱@#@自信心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多@#@较多@#@一般@#@少@#@理解别人的思路,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好@#@较好@#@一般@#@弱@#@在知识、方法等方面获得收获的程度@#@高@#@较高@#@一般@#@低@#@同伴互评@#@本节课发言的次数@#@多@#@较多@#@一般@#@少@#@本节课发言的质量@#@好@#@较好@#@一般@#@差@#@本节课课堂练习的正确性@#@高@#@较高@#@一般@#@低@#@师评@#@尝试探索 @#@好@#@较好@#@一般@#@弱@#@多维思考@#@强@#@较强@#@中@#@弱@#@有理有据的表达 @#@好@#@较好@#@一般@#@弱@#@合作分享@#@好@#@较好@#@一般@#@弱@#@评价说明@#@在评价等级下,相应的栏只选一项,打P@#@评价等级@#@优秀@#@良好@#@达标@#@待达标@#@评价标准@#@正确计算4个题目@#@流利表述计算过程,理解竖式的意义@#@正确计算4个题目@#@能够比较正确表述计算过程@#@正确计算3个题目,能够说出计算方法。

@#@@#@2个题目及以下不会准确找商@#@预期效果(人)@#@3@#@6@#@2@#@0@#@百分比(总人数11)@#@27.3%@#@54.5%@#@18.2%@#@0@#@2.练习检测法: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

@#@把计算数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正是促进数学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

@#@教材为学生学习除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时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创设社会大课堂租车的现实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量化角度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回作为重要环节。

@#@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则强调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

@#@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笔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提升学生对数学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深度参与。

@#@@#@一是从尝试探索、多维思考、有理有据的表达、合作分享四个维度形成多元评价,促学生深度参与。

@#@二是运用表达器,反馈多少学生会,多少学生不会,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

@#@同时为后续练什么提供依据。

@#@三是重难点的地方随机发言、不用举手想法就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然生成,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我的观点是……”“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我补充一下……”“我还有一种解法”“我有不同的意见”等各种见解,通过发言的策略既体现公平又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五是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学生的想法、观点偏离教学目标时,巧妙地把学生的交流方向引到即时的教学目标上来,但学生交流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时,引导学生梳理、辨析、讨论,甚至可以想办法引起学生争论……真正引在重点上,导在疑难处,点在困惑时,学生自主的、自在的、有深度的学习真正发生。

@#@@#@学习单@#@任务一@#@你是怎样解决的?

@#@把思考过程记录下来。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任务二@#@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960÷@#@80=72÷@#@20=272÷@#@30=392÷@#@40=@#@9@#@";i:

1;s:

1276:

"《数控机床与编程》学生工作任务单@#@任务五@#@槽、孔加工@#@学时@#@姓名@#@学号@#@班级@#@日期@#@同组人@#@任务描述:

@#@@#@编制图示零件的加工程序。

@#@图1毛坯Φ35X80的棒料,图,2毛坯Φ85X80的棒料。

@#@@#@图1@#@图2@#@步骤一:

@#@资讯@#@1、编写图示程序。

@#@@#@2、写出任务中图1、图2的工艺分析。

@#@@#@步骤二:

@#@决策与计划@#@全班分为工作小组,各组成员配合完成数控车床孔槽的加工。

@#@@#@步骤三:

@#@实施@#@步骤四:

@#@检查@#@1、小组成员自查和互查,进行补充完善;@#@@#@2、推荐小组将结果进行展示解说;@#@@#@3、检查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确定任务是否完成。

@#@@#@步骤五:

@#@评估@#@1、小组互评和自评,教师综合评价。

@#@@#@2、各小组将方案进行对比、交流,找出最优方案,总结收获与不足。

@#@@#@3、请根据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4、教师对小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并点评。

@#@@#@评分标准:

@#@@#@考评项目@#@得分@#@职业素养及团队合作20@#@劳动纪律、积极主动、协作精神、贡献大小等方面。

@#@@#@工单考评80@#@综合评价@#@";i:

2;s:

3232:

"《数的认识》练习题@#@一、填空题@#@1、5060086540读作(),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2、二百零四亿零六十万零二十写作()。

@#@@#@3、5009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4、960074000用“亿”作单位写作();@#@用“亿”作单位再保留两位小数()。

@#@@#@5、把3/7、3/8和4/7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是()。

@#@@#@6、0,1,54,208,4500都是()数,也都是()数。

@#@@#@7、分数的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8、0.045里面有45个()。

@#@@#@9、把0.58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10、6/13的分数单位是(),它里面有()个这样的单位。

@#@@#@11、24和8,()是()的约数,()是()的倍数。

@#@@#@12、在1、2、3、9、24、41和51中,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是(),()是奇数但不是质数,()是偶数但不是合数。

@#@@#@13、a=2×@#@2×@#@5,b=2×@#@3×@#@3,a、b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任何自然数至少有两个约数。

@#@()@#@2、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3、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4、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因为21÷@#@7=3,所以21是倍数,7是约数。

@#@()@#@6、质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7、所有的小数都小于整数。

@#@()@#@8、0表示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

@#@()@#@9、0.475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0.48。

@#@()@#@10、比3小的整数只有两个。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1.26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A、26B、10C、126@#@2、一个数由三个6和三个0组成,如果这个数只读出两个零,那么这个数是()。

@#@A、606060B、660006C、600606D、660600@#@3、3.3时是()。

@#@A、3小时30分B、3小时18分C、3小时3分@#@4、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大()。

@#@@#@A、899B、900C、100@#@5、一个数,它的最高位是是十亿位,这个数是()位数。

@#@@#@A、八B、九C、十D、十一@#@6、下面各组数,一定不能成为互质数的一组是()@#@A、质数与合数B、奇数与偶数C、质数与质数D、偶数与偶数@#@7、下面各组数中,第一个数能整除第二个数的是()@#@A、0.2和0.24B、35和5C、5和25@#@8、如果用a表示自然数,那么偶数可以表示为()@#@A、a+2B、2a、C、a-1D、2a-1@#@";i:

3;s:

4527: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一106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孕伏铺垫@#@

(1)的分数单位是( @#@ @#@)@#@

(2)里有( @#@ @#@)个 @#@@#@(3)是4个()@#@(3)3个是( @#@ @#@)@#@(3)1里面有()个是,即使()@#@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师:

@#@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

@#@为什么喜欢,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吗?

@#@今天,正赶上小红过生日,妈妈给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

@#@小红把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

@#@爸爸、妈妈各吃了多少个蛋糕?

@#@@#@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总结出问题一:

@#@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问题二:

@#@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个蛋糕?

@#@问题三:

@#@妈妈比爸爸少吃了多少个蛋糕?

@#@问题四:

@#@还剩下几分之几?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解决所提出的四个问题。

@#@@#@2、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解决问题一:

@#@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板书: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加法?

@#@师说明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相同。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教师说明分数单位相同,分数才能相加。

@#@板书:

@#@+==强调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明确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法@#@解决问题二:

@#@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个蛋糕?

@#@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计算过程。

@#@@#@学生发现问题三:

@#@妈妈比爸爸少吃了多少个蛋糕?

@#@与问题二的列式相同。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减法?

@#@@#@问题四:

@#@还剩下几分之几?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1--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减法?

@#@师说明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相同.@#@4、出示课题@#@师:

@#@观察这两个算式算法有什么共同点?

@#@(分母相同)这叫同分母分数,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

@#@(出示课题),完成做一做及两道习题。

@#@@#@5、归纳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课件出示: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1、计算,看谁做得有对又快。

@#@@#@2、判断题,抢答。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1--@#@===(个)===(个)=-=-==(个)@#@+-@#@===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吃蛋糕”这个生活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并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从中解决一些困惑,提高课堂效率。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法则,并灵活熟练地运用法则。

@#@@#@但在教学中,我讲课的声音过小,激情不够,语言过于平淡,在讲解问题二、问题三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时,有知识性的错误,不是因为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时要用减法,而是要用减法的含义来解决的,但是这里讲减法的含义过于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应该利用做一做的题,来单独讲解减法的含义。

@#@@#@";i:

4;s:

2832:

"《小数的意义

(二)》同步练习1@#@一、填空。

@#@@#@1、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

@#@@#@2、小数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3、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整数)一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4、在6.47这个数中,6在()位上,表示()个();@#@4在()位上,表示()个(),7在()位上,表示()个()。

@#@@#@5、0.6里面有()个0.1;@#@0.23里面有()个0.1和()个0.01组成;@#@0.85里面有()个0.01;@#@0.64里面有()个;@#@100个0.01是()。

@#@@#@6、3个和5个用小数表示是();@#@2个1、7个0.1和3个0.01用小数表示是();@#@72个用小数表示是();@#@0.79用分数表示是()。

@#@@#@7、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

@#@@#@8、50里面有()个0.01。

@#@@#@9、0.606里有()个;@#@38个用分数表示是(),写成小数是()。

@#@@#@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1、0.006读作(),60.56读作()。

@#@@#@2、六点零四二写作(),零点零零零八五写作()。

@#@@#@3、有一个数十位上和百分位上都是6,个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4、一个数由3个一、7个百分之一和9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是()。

@#@@#@5、小红在读一个小数时,没有看到小数点,结果读成了七万零四,原来的小数只读出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

@#@@#@6、小淘气读数时把小数点的位置读错了,结果读成了三万八千点二,原来的小数只读出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

@#@@#@7、用2、0、5、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两位小数,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8、用0、2、3、8这几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大于8的三位小数,要求每个数字在每个数中只能出现一次,符合条件的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参考答案@#@一、填空。

@#@@#@1、计数单位@#@2、、、……@#@3、整数十@#@4、个6一十分40.1百分50.01@#@5、62385641@#@6、0.352.730.072@#@7、0.1@#@8、5000@#@9、6060.38@#@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1、零点零零六六十点五六@#@2、6.0420.00085@#@3、60.06@#@4、3.079@#@5、70000.04@#@6、3800.02@#@7、5.200.25@#@8、8.3208.023@#@";i:

5;s:

13172: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1、0.52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1.263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6个0.1是();@#@7个0.01是();@#@8个0.001是()。

@#@@#@4、40.37是由()个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5、45.25是由45个(),2个()和5个()组成的。

@#@@#@6、小数点左边的第一位是()位,它的计算单位是(),第二位是()位。

@#@它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位,它的计算单位是(),第二位是()位。

@#@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位在小数点()边第()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7、由7个1,5个0.1和9个0.01组成的小数是()。

@#@@#@8、0.8里面有()个0.1;@#@0.08里面有()个0.01;@#@0.85是85个();@#@0.037里面有37个();@#@95个0.01是()。

@#@把5改写成计数单位是0.001的数是()。

@#@@#@8、一个小数,它的个位上是6,十分位上7,百分位上是8,其它数位上是0,这个小数是()。

@#@@#@9、最小的整数是()位,最大的小数是()位;@#@没有最()的整数,也没有最()的小数。

@#@@#@10、0.276读作()。

@#@@#@13.208读作()@#@零点零二三写作()@#@三点零七五写作()@#@11、在1.056中“5”在()位上,表示5个();@#@“6”在()位上,表示6个()。

@#@@#@12、0.09是把整数“1”平均公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

@#@@#@13、10个0.01是(),@#@10个0.001是(),@#@0.1里有()个0.01,有()个0.001.@#@14、用0、0、4、6和小数点组成符合下面要求的小数。

@#@@#@整数部分是0的三位小数()。

@#@@#@只读一个“零”的两位小数()。

@#@@#@一个“零”都不读的一位小数()。

@#@@#@两个“零”都读的三位小数()。

@#@@#@15、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5.7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16\、一个三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后是4.8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17、把下面各数按照大小顺序填在括号里。

@#@@#@

(1)0.3040.430.340.403@#@()>()>()>()@#@

(2)37.541.838.439.5@#@()<()<()<()@#@(3)0.9050.0590.950.590.095@#@()<()<()<()<()@#@18、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个。

@#@@#@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个。

@#@@#@19、把下面各数精确到十分位。

@#@@#@2.9816.1599.618@#@20、把下面各数精确到百分位。

@#@@#@7.2564.2229.9989@#@21、把下面各数精确到个位。

@#@@#@3.8219.9671.049@#@22、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根据需要用()法保留小数数位。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2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46750090064209500@#@24、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4567290000001000000000@#@78060800098756000@#@25、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近似值是10.0,这个小数可能是()。

@#@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1、千分位的计算单位是();@#@0.143里共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6个一,3个十分之一和5个百分之一组成的小数是()。

@#@@#@3、用0、0、3、5这四个数字的小数点组成小数。

@#@@#@

(1)组成最小的小数()。

@#@@#@

(2)组成最大的小数()。

@#@@#@(3)组成最小的两位小数()。

@#@@#@(4)组成最大的两位小数()。

@#@@#@(5)组成只读一个0的两位小数()。

@#@@#@(6)组成一个0都不读的小数()。

@#@@#@4、0.016是由()个千分之一组成的。

@#@@#@5、百分之一可以用()位小数表示,千分之一可以用()位小数表示。

@#@@#@6、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小数的()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的()部分。

@#@@#@7、9角3分写成小数是()元,写成分数是()元。

@#@@#@8、语文课本厚约6毫米,写成分数是()厘米,写成小数是()厘米。

@#@@#@9、要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缩小()。

@#@要把一个小数扩大100倍,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即可。

@#@@#@10、□里最大可以填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1)8.42>□.5,□里可以填的数有(),最大能填()。

@#@@#@

(2)3.25<□.3,□里可以填的数有()。

@#@@#@(3)4.3□≈4.3,□里可以填的数有(),最大能填()。

@#@@#@(4)20.9□≈21.0,□里可以填的数有()。

@#@@#@11、把下面各数按要求排列起来。

@#@@#@

(1)0.80.7090.0950.0890.79@#@()<()<()<()<()@#@

(2)0.4440.4044.4044.44.004@#@()>()>()>()>()@#@1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米”或“元”作单位的两位小数。

@#@@#@8分米4厘米=()米4厘米=()米@#@1米3分米=()米13厘米=()米@#@15元8分=()元9角6分=()元@#@23角=()元36分=()元@#@8元9角=()9元6分=()元@#@13、2.8是()个0.12.8是()0.01.@#@14、一个数的的十位和十分位上都是3,其它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15、4个1,8个0.01和2个0.001组成的数是()。

@#@@#@16、化简下面的小数。

@#@@#@0.0600.90060.30@#@80.0302.802.030@#@70.01.9000.0050@#@17、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0.048.430.2@#@4.0300103.05@#@18、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位。

@#@@#@19、一个三位小数,个位上的数字是6,百分位上的数字是3其它数位是0,这个小数写作()。

@#@@#@20、0.6与0.60的大小(),()不同。

@#@@#@21、按要求改写下面各数,再保留两位小数。

@#@@#@543260=()万≈()万@#@249600000=()亿≈()亿@#@5890300=()亿≈()亿@#@999575420=()亿≈()亿@#@22、小数的最大计数单位是(),整数的最小计数单位是(),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23、小数的()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不变。

@#@@#@24、把983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保留整数是()。

@#@@#@25、在0.08、0.008、0.080这三个数中,计数单位相同而数值不等的是()和()。

@#@数值相等而计数单位不同的是()和()。

@#@@#@26、10个0.1是(),10个0.001是()。

@#@@#@0.1里面有()个0.01,有()个0.00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3)@#@一、我会填。

@#@@#@1、一个小数由()、()和()三部分组成。

@#@@#@2、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第四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第三位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2.05读作(),2表示(),5表示()。

@#@@#@4、3个1,5个0.1和1个0.01写成小数是()。

@#@@#@5、8.02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256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6、大于8而小于9的一位小数有()个。

@#@@#@7、把168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把995000000元改写成以“亿元”为单位的数是(),保留一位小数是()。

@#@@#@8、在○里填上“>”、“<”或“=”。

@#@@#@0.18○0.1796.8公顷○6公顷8平方米@#@0.50○0.5108厘米○10.1分米@#@0.1○0.09994.954○4.96@#@9、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7.2=8.06=0.02=@#@10=1.05=10.6=@#@10、5.0□≈5.0,□里可以填()@#@6.9□≈7.0,□可以填()@#@二、我来当法官。

@#@@#@1、小数都比1大。

@#@()@#@2、小林身高是11.4米。

@#@()          @#@3、0.14读作:

@#@零点十四。

@#@()@#@4、0.1是1的十分之一。

@#@()@#@5、把6写成两位小数是0.06。

@#@()          @#@6、小数点的未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10个十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

@#@()@#@8、所有的小数都比整数小。

@#@()@#@9、小数和整数一样,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让的进率都是10.()@#@10、大于0.4且小于0.6的小数只有0.5.()@#@11、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百分位。

@#@()@#@12、小数的数位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13、小于1的最大两位小数是0.90.()@#@14、2.8元和2.80元相等。

@#@()@#@15、0.3和0.30相等,所以计数单位也相同。

@#@()。

@#@@#@三、我会选。

@#@@#@1、下列各数中,去掉0后大小不变的是()@#@A、400B、4.04C、4.400@#@2、0.5和0.6之间有()小数。

@#@@#@A、0个B、1个C、无数个@#@3、与6最接近的是()@#@A、5.899B、6.01C、6.1@#@4、在3.2,3.02,3.202中最小的是()@#@A、3.02B、3.2C、3.202@#@5、在2.09、2.009、2.090这三个数中,计数单位相同而大小不相等的是()。

@#@@#@A、2.09和2.009B、2.09和2.090@#@C、2.009和2.090@#@四、单位换算。

@#@(8分)@#@2.1元=()元()分@#@3.08千米=()米@#@8米6厘米=()厘米@#@0.4平方米=()平方厘米@#@2吨20千克=()吨@#@0.5公顷=()平方米@#@1时30分=()时@#@260平方米=()公顷@#@五、按要求写数。

@#@@#@保留整数@#@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到千分位@#@3.5672@#@10.0921@#@9.9985@#@六、按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分)@#@1、0.760.0670.7060.0760.670.60()<@#@()<@#@()<@#@()<@#@()<@#@()@#@2、几个同学在一次短跑比赛中的成绩如下:

@#@小明8.40秒,小军8.37秒,小东8.04秒,小强8.34秒,请把他们的成绩按名次高低排列起来。

@#@@#@@#@@#@七、解决问题。

@#@(24分)@#@1、用0、3、4、9写数。

@#@@#@

(1)写出一个0都不读的小数。

@#@()@#@

(2)写出只读一个0的小数。

@#@()@#@(3)写出一个最大的小数和一个最小的小数。

@#@(最大的:

@#@)(最小的:

@#@)@#@2、小马虎读一个数时,把小数点读丢了,结果读成了二千零八。

@#@原来的小数一个零也不读,原来的小数是()。

@#@@#@";i:

6;s:

6102:

"《小小养殖场》教学设计@#@执教者:

@#@王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30-31。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意义,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能在具体情景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通过猜数游戏,初步感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些概念的含义,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它们在程度上的区别。

@#@@#@【教学难点】能正确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观感知@#@1.谈话导入@#@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水果吗?

@#@@#@生:

@#@喜欢。

@#@@#@师:

@#@请看,老师带来了哪些水果?

@#@@#@生:

@#@苹果、橙子、草莓。

@#@@#@2.复习旧知,类推迁移@#@师:

@#@哪种水果最多?

@#@哪种水果最少?

@#@@#@生:

@#@苹果最多,草莓最少。

@#@@#@师:

@#@我们就可以说“苹果比草莓”怎么样?

@#@@#@生:

@#@苹果比草莓多。

@#@@#@师:

@#@苹果比草莓多多少呢?

@#@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生:

@#@(集体跟着老师比划,感知多得多)@#@师:

@#@那么,苹果和橙子比较,可以说“苹果比橙子”怎么样?

@#@@#@生:

@#@苹果比橙子多。

@#@@#@师:

@#@多多少呢?

@#@用手比划一下。

@#@@#@生:

@#@(集体跟着老师比划,感知少一些)@#@3.直观比较,初步感知@#@师:

@#@苹果比草莓、橙子都多,多得一样多吗?

@#@(板书:

@#@多)@#@生:

@#@不一样。

@#@@#@师:

@#@苹果比谁多得更多?

@#@@#@生:

@#@苹果比草莓多得更多。

@#@@#@师:

@#@但是,苹果比橙子多一点点,多得没有那么多。

@#@@#@师:

@#@在数学上,我们把多得更多叫做“多得多”,把多一点点叫做“多一些”。

@#@@#@(板书:

@#@多得多,多一些)@#@师:

@#@反过来比较,你还会填吗?

@#@(课件出示)@#@生:

@#@(预设)草莓比苹果少得多,橙子比苹果少一些。

@#@@#@师:

@#@孩子们的词语真丰富,说得太精彩了。

@#@(板书:

@#@少得多,少一些)@#@师:

@#@比多有两种情况,多得多、多一些;@#@比少也有两种情况,少得多、少一些。

@#@@#@(教师小结,板书:

@#@少)@#@二、揭示课题,探究新知@#@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师:

@#@孩子们,你们表现太精彩了。

@#@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你们去小小养殖场参观一下吧。

@#@请看,养殖场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板书:

@#@小小养殖场)@#@生:

@#@有鸡、鸭、鹅、小羊、小兔。

@#@@#@师:

@#@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

@#@(预设)鸡有100只,鸭有92只,鹅有22只。

@#@@#@(教师板书:

@#@鸡100只鸭92只鹅22只)@#@师:

@#@如果用这样的条形图来表示鸡鸭鹅的只数,那么蓝色的条形图表示什么呢?

@#@@#@生:

@#@表示鸡的只数。

@#@@#@师:

@#@为什么呢?

@#@@#@生:

@#@因为鸡最多,用最长的来表示。

@#@@#@师:

@#@粉丝的条形图表示什么?

@#@@#@生:

@#@表示鹅的只数。

@#@因为鹅最少,用最短的表示。

@#@@#@师:

@#@绿色的条形图表示鸭的只数,和蓝色的相差不大。

@#@@#@师:

@#@(引导学生看条形图,鸡比鸭多这么多,鸡比鹅多这么多。

@#@)@#@2.自主探究,深入理解@#@师:

@#@比较鸡和鹅的多少,可以怎么说?

@#@和你的同桌说说。

@#@@#@生:

@#@(预设)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师:

@#@鸡比鹅多得多,为什么用多得多?

@#@说说你的想法。

@#@@#@生:

@#@(指名个别学生发言,3-5人,看学生的理解情况)@#@师:

@#@鹅比鸡为什么用少得多呢?

@#@@#@生:

@#@(指名个别学生发言,2-3人,看学生的理解情况)@#@师:

@#@同学们真机灵,说得很棒!

@#@@#@师:

@#@除了可以比较鸡和鹅,还可以比较谁和谁?

@#@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

@#@(预设)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

@#@@#@鸭比鹅多得多,鹅比鸭少得多。

@#@@#@3.深入探究,深入内化@#@师:

@#@孩子们真会合作学习。

@#@我们来看看小小养殖场里面,还有哪些小动物的只数不知道?

@#@@#@生:

@#@绵羊和兔子。

@#@@#@师:

@#@兔子的只数在18、26、90、97中,有一个数是兔子的只数,请你来当养殖场的老板,把兔子的只数写在课堂作业本上,别给其他人看见。

@#@@#@生:

@#@(在本子上写一个数)@#@师:

@#@谁到前面来,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你写的是多少?

@#@@#@(请3个写得不一样的学生轮流上来)@#@4.理解“差不多”@#@师:

@#@看来不同的老板,兔子的只数不一样。

@#@我们再来猜猜羊的只数,一起来把淘气的话读一读“羊的只数与鹅差不多”。

@#@@#@生:

@#@羊有26只。

@#@@#@师:

@#@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觉得羊有26只?

@#@@#@生:

@#@差不多就是相差不大,很接近。

@#@@#@师:

@#@鹅有22只,这三个数中哪个数和22很接近?

@#@@#@生:

@#@(预设)26与22差不多。

@#@@#@师:

@#@孩子们真能干,羊的只数很快就猜出来了。

@#@@#@三、运用新知,巩固提升@#@1.课本第31页,第1题。

@#@@#@师:

@#@老师来考考你们,请看运动中的数学问题。

@#@@#@2.课本第31页第2题。

@#@@#@师:

@#@一起来猜一猜年龄。

@#@@#@3.这罐松果大约有多少个?

@#@@#@4.说一说生活中,哪里能用上这些词语?

@#@@#@四、课堂小结,谈谈收获@#@1.谈谈收获@#@师: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猜数游戏@#@师:

@#@孩子们的收获真不少,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数游戏,放松一下吧。

@#@@#@【板书设计】@#@小小养殖场@#@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5@#@";i:

7;s:

2688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数学课题组陈文丰石小红@#@1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

@#@经历、体验和探索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过程性目标的三个层次。

@#@数学教学过程更应该是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尽管如此,我们以往的研究仍停留在零碎、杂乱、毫无章法的阶段,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

@#@为了更系统的、更有效地研究如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我们确立“动手操作,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时代发展需要。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耳、动口,提高感知效果,为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操作活动,一方面是手与眼的协调活动,对数学材料的动态感知过程,另一方面是手与脑的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隐性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

@#@操作时,儿童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部思维活动和谐的结合在一起,帮助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运用课堂操作实践,将凝结于数学知识及其体系中的活动过程展开,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从感知到内化,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在探索中付出与前人发现这些结论时所曾付出的大体相同的智力代价,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并用,协同作战,在操作活动中去品尝“学习劳动的成功”,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使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之目的。

@#@@#@3、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数化过程,数学离不开生活。

@#@根据这一现代数学教学理念,本次研究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扩大数学教学时空,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制作和应用学具,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创设善于研究、乐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研究氛围,培养一支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师队伍,实现我校“科研兴校”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导航者。

@#@课堂中,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保持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

(二)实践性原则: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努力使数学教学生活化。

@#@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生活是数学的唯一源泉,在实践中探索、构建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并能应用于实践中。

@#@@#@(三)创新性原则:

@#@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保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发现、创新的机会,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探索,同时,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以保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能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的研究策略,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培养名师结合起来,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先后举行了多次镇级研讨活动和城东五乡镇教科研协作会,为实验教师提供互动展示交流的平台,发挥了课题实验活动在全镇内的示范辐射作用,并在活动中促进课题的理论提升。

@#@还组织了常规性的研讨课许多节,进行多次的不定期的研讨交流活动,努力将课题的思想、课程的理念融入课堂。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2006年10——12月,成立了课题组,收集了相关资料,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方向,制定了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2007年1——12月,拟定了研究的具体内容和计划,选择一~六年级为研究对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举办了学生学具制作作品展,并将教师们优秀的教学设计和论文进行了编辑结集,还邀请专家来校进行了指导。

@#@在此阶段课题组各成员对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了解到实验对象的状况,从而合理地安排了操作教程,通过实验得出课题的规律,并与实验前的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

@#@2008年1——9月,针对前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调整课题组成员研究方案,从而使课题研究的活动更具体,成果更丰富,收集积累课题资料,全面总结课题研究工作,为此课题成功申报为市级课题作好理论准备和实践储备。

@#@@#@七、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实施两年来,通过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已基本上从过去只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转变到了对探究过程的重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能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既能让学生掌握结论,又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来,从而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探究上来,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促进了他们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出了一套“动手操作、发展思维”的教学流程基本操作模式。

@#@@#@我们初步探索出“动手操作”课的基本操作模式为:

@#@呈现问题(在“问”中体验)→引发猜想(在“猜”中体验)→操作探究(在“做”中体验)→交流评价(在“议”中体验)。

@#@@#@“呈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或设计情境引入,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究的心理体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学启于思,思源于问”。

@#@如石小红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出示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和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问:

@#@你能看出哪块地的面积大?

@#@哪块地的面积小?

@#@(其实两块地的面积一样大),学生意见不统一,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认识到:

@#@可以把两块地的面积算出来比一比,长方形的面积用长乘以宽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呢?

@#@这就给学生呈现了一个问题,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究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会带领学生主动去关心问题、探究问题,积极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中。

@#@@#@“引发猜想”为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在兴趣的驱使下,他们都会积极地根据问题进行自己的猜想、假设。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的指导不是要对儿童的猜想进行评判,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猜想背后的思想。

@#@如问“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机会,通过相互交流来完善猜想,为下一步的实验探索引入一个确定的方向。

@#@儿童的猜想设定,可能会有一些错误,有时这种错误非常顽固。

@#@这时教师决不能用简单的指正方式直接告知其错误所在。

@#@要让学生在亲身的操作、证明、交流、质疑中用真实的事实来纠正自己的认知错误。

@#@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

@#@教师把出示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斜边的长分别标上数据,问:

@#@猜一猜,你觉得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有的学生猜底乘以高;@#@有的学生猜底乘以斜边。

@#@学生不是乱猜的,他们都是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后做出的判断。

@#@我们教师不能对儿童的任何一个猜想作出好坏与否的评判,这会引起其他学生因此而失去信心,进而限制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

@#@@#@“操作探究”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操作是学生自行完成的,教师的介入是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进行适时、机智的提问,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对操作过程的体验。

@#@比如,“你是怎样想的?

@#@”、“你怎样做给我看看”、“是这样的吗?

@#@”等等。

@#@当出现问题时,教师还是用提问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当发现有价值的思路时,教师仍用提问启发和鼓励学生去深入探究。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大部分学生知道沿着高把长方形剪开,然后通过平移转化成长方形。

@#@对这些学生教师就要有意识引导他们观察:

@#@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你有什么发现?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两者的面积、底和长、高和宽这些问题的关键上来,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探究,把操作和思维有效结合。

@#@也有部分学生沿着对角线剪,或按照斜边的斜度剪,但剪拼后还是平行四边形,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就要引导他们认识到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这样才能对解决问题有帮助。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操作失败同样会带来重要的收获,要关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体验。

@#@@#@“交流评价”是为了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分享,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学生当自己受到他人发言的启发时懂得加以说明。

@#@但当学生讨论出现值得关注的想法或思路偏离时,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来,将这些想法和问题列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将讨论引向深入。

@#@当学生的语言不明确时,教师要对其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操作过后,教师组织反馈,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的回答不会一下子就很完整、很完美,这时就需要学生间的补充,教师的适当参与,从而达成共识: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动手操作”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关系密切,水乳交融。

@#@呈现问题可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究的心理体验;@#@引发猜想可启迪想象,培养创造力;@#@操作探究可培养不畏挫折,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学生会体验到数学思考、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交流评价让学生体验同伴间的交往,体验集体的智慧,促进自己的反思等。

@#@@#@2、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通过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学习,我们真正确立了与新课程相对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对教师而言,“动手操作、发展思维”意味着上课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大家一起互动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提高教师素质,真正做到教师角色的转变:

@#@即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如石小红老师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在小组内把课前准备的实物通过看一看、分一分、玩一玩、搭一搭等一系列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看、去分、去玩,找到这些立体图行的特征,大家很主动,接受得非常快,而且牢固,最后还搭出了很多自己喜欢的图形。

@#@这种形式与内容的转变,调动了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耳、动口,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并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还要善于学习,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地变革。

@#@教师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于是我们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操作更积极也更有效了。

@#@如杨良仁老师在教学退位减法“45-9”时,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以借助小棒明确算理: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作十。

@#@即15-9=6,30+6=36。

@#@正当大部分学生已掌握这种算法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

@#@“老师能不能这样做?

@#@5根减9根不够减,我可以先从一捆中减去9根,将剩下的1根和刚才多余的35根合在一起也是36根。

@#@”他的做法实际上是:

@#@10-9=1,35+1=36。

@#@教师抓住机会表扬了他,提出算法的多样化。

@#@然后,再出了一道“34-8”的题目,让他当老师演示。

@#@同学们一下更活跃了,摆得更有劲。

@#@通过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从表象到内化,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创新思维能力。

@#@@#@3、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波利亚说: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的。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具有挑战、探索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不要把学生每一步操作步骤都设计好,不要把学生当作操作工,被动地执行教师的命令。

@#@例如,曹鲜花老师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首先出示两道复习题:

@#@1、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想一想:

@#@你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

@#@在学生思考问题的基础上,问:

@#@“今天同学们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动手用割、补、拼的方法来指导梯形的面积公式,你们会吗?

@#@学生通过动手,大胆实践,探索出多样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者”。

@#@这样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操作,思维空间被打开,想象力被激活,创造个性得到发展。

@#@@#@4、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探索,而教师在一旁加以指导和点拨。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确意图,确定思维的方向,再展开积极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的习惯。

@#@@#@例如:

@#@徐青老师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的时候,先设计“悬念”,把学生引到“商不变”的情景中来。

@#@先出两道商是“5”的口算题请学生口算,再请学生自己动手编几题商是“5”的口算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效参与到研究中来。

@#@在编题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交出了正确的答卷,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研究的欲望。

@#@接着,请同学们讨论:

@#@“怎样编题,商总是‘5’,你有什么诀窍吗?

@#@”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探究其中的奥秘。

@#@小组讨论的方式,更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希望获取成功的动机。

@#@通过讨论,学生发现商都是“5”的算式间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情况,从而揭示了这一性质。

@#@这样教,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从自己动手编题到自己动脑探索,从数之间的变化中得出“商不变”的规律,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条性质,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进行合作,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

@#@这对一名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其激励作用是无比巨大的,而“爱思、多思、会思”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一生收益。

@#@@#@5、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操作学具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并能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动作中发现、探索、领悟、抽象、概括,获得直观的知识,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如石慧芳老师在教学“圆环的面积”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先画出圆环,再各自剪出“圆环”,并想一想怎么求“圆环的面积”,再让学生与学习小组中的同学讨论“圆环面积”的求法,最后让他们自己归纳出“圆环面积”的求法:

@#@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圆环面积。

@#@这节课的内容基本上是学生自己解决的。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由于研究的的材料是他们自己提供的、选择的,再通过画圆环,剪圆环,最后再求圆环的面积,学生就没有一个觉得困难了。

@#@这节数学课中变以往一人演示,众人观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人人动手实验的主动探索式的学习,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树立起学习信心。

@#@同时,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对于将要形成的抽象的概念已经积累了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头脑中已形成了一定的表象,操作之后,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把操作过程整理、复述,通过口头语言训练进行表象加工,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6、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虽然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绝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仅属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

@#@“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

@#@人的思维,从整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作基础。

@#@在数学课中,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例如彭何香老师在教学《欣赏与设计》、《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观察几幅图,想想这些图形是什么,是怎么组成的?

@#@用在什么地方?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幅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自由自在地表达想法。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但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再如,朱菊凤老师在教学“认识2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在课桌上摆小棒,表示数量2,观察时,学生都能正确地摆出来,教师都给予肯定。

@#@随后,教师又循循善诱地进行点拨:

@#@能不能摆出其它形式的2呢?

@#@”学生们一听,一只只小手都积极的行动起来。

@#@于是,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结果竟然摆出了十几种:

@#@“=、>@#@、<@#@、T、+、ⅴ……”在这一操作中,使学生理解了2的含义,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从学具操作中,创新思维促进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得到充分发挥。

@#@@#@7、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育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

@#@@#@教师们在丰富的实验探索过程中,磨炼了教学基本功,增强了教学科研能力,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

@#@涌现了一批乐于奉献、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骨干教师,在课题汇报活动、城东教科研三届一次教研活动中,课题组成员朱菊凤、徐青等老师上的公开课充分展现了我们的课题特色,受到了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课题组石小红、朱菊凤老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

@#@@#@以往的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更多的着眼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忽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不太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伴生于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变化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将“知识的习得”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思想,也就是注重学生的“习”,即“实践活动”,“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总结”的学习方式得到广泛的运用,大大丰富了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手段。

@#@@#@两年来,课题组成员有十余篇课题研究论文在全县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县级教研刊物上发表,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教师研究学习的氛围日渐浓厚,涌现出了一批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科研队伍,使我校在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7、课题组成员成果@#@课题组成员个人成果一览:

@#@@#@姓名@#@获奖或发表论文@#@主办单位级别@#@彭何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与思维发展》@#@全县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一等奖@#@杨良仁@#@《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之探究》@#@全县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石小红@#@《加强动手操作,拓展思维能力》@#@全县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曹鲜花@#@《小学数学优化操作活动的思考》@#@全县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朱菊凤@#@《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全县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宿松教研》2008·@#@2@#@石慧芳@#@《要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全县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做”教学》@#@《宿松教研》2007·@#@2@#@徐青@#@《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与学生思维的发展》@#@《宿松教育科研》2008·@#@1@#@《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宿松教研》2008·@#@1@#@八、课题研究的反思@#@1、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思维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它并不是全部,并不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唯一做法,于是,怎样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学生的操作与思维的切入点衔接不够恰当,如何把直观操作形成的表象有效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达到由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还有待解决。

@#@@#@3、该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使参与实验师生收获颇多。

@#@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有趣,效果也是显著的。

@#@因此,我们所选课题可操作性强,符合实际。

@#@但小学教师理论水平有@#@限,在结题时把实践上升到理论分析时感到很困难,有“做得不少总结不出”的尴尬,希望今后在这方面能得到资深专家的引领。

@#@@#@4、本课题的教学研究,经过全校实验老师研究实践,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可操作的模式,但教学时诸多弊病是难以消除的。

@#@如学校教具、学具和许多教学设备的缺少对我们的教学实验是受限制的。

@#@在目前教学条件下,教师必须调控好班纪,恰当地利用好现有的教具、学具和教学设备,并将其与新课标的要求、校本研修有机结合,使课题研究活动继续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继续丰硕。

@#@@#@我们将继续在市级同类课题研究,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多的收获。

@#@@#@";i:

8;s:

10367: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江西省瑞金市金都小学:

@#@刘志香@#@教学内容:

@#@@#@课本P48~50页,例1,练习十一第1、2题@#@一、教材分析@#@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一块重要基石,它在整个计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将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阶段学习。

@#@第一阶段,安排在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四册的第二单元: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求商的一般方法;@#@第二阶段,安排在本册书的第四单元: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即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思路:

@#@首先在教学例1之前,我组织学生复习7、8、9的乘法口诀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练习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主题中收集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引出算式56÷@#@849÷@#@736÷@#@9并引导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用口诀求商的经验,参与计算56÷@#@849÷@#@736÷@#@9,并说一说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而我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中,我以接受挑战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练习兴趣,特别是小兔摘蘑菇这一环节,给小朋友发小兔奖品几乎穿插了整堂课。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口算卡片、写好除法算式的小兔头像卡片@#@教学方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主要采用迁移规律,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电脑、CAI课件、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以开火车形式)@#@1、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

@#@@#@()八五十六三()二十七六()五十四@#@七()六十三二()十八()七二十八@#@2、计算下面各题。

@#@@#@24÷@#@615÷@#@324÷@#@49÷@#@38÷@#@4@#@(挑选一两个点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对说得好的学生给予小兔头像作为奖品)@#@【设计意图】:

@#@复习乘法的相关口诀,为学习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运算,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二、合作探究@#@1、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打算怎么打扮自己的教室呢?

@#@(学生畅所欲言)明明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也在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能说说明明他们准备怎样打扮自己的教室?

@#@(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整幅图,多让学生表达。

@#@)@#@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第二组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第三组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

@#@)@#@根据学生所说的信息,课件依次出示。

@#@@#@

(2)、提出问题@#@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课件出示@#@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几颗?

@#@@#@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3)解决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活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因为要解决问题才有了计算,计算是伴随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2、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

(1)要解决“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除法)为什么用除法?

@#@@#@

(2)、根据学生所说,板书:

@#@56÷@#@8@#@(3)你是怎么计算的?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想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4)图中,一个小朋友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要是挂7行呢?

@#@你能够解决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5)解决另外两个问题:

@#@做了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几颗?

@#@@#@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汇报并板书:

@#@49÷@#@7=7想:

@#@口诀七七四十九。

@#@36÷@#@9=4想:

@#@口诀四九三十六。

@#@@#@【设计意图】:

@#@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3、揭示课题@#@我们刚才帮明明他们解决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现在你们观察一下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的除数分别是什么呢?

@#@(7、8、9)那这些除数是7、8、9的除法算式,我们是怎么求它的商呢?

@#@(用7、8、9的乘法口诀)顺势板书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三、巩固练习@#@刚才你们帮明明解决了数学问题,现在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第一个挑战:

@#@@#@课件出示书本第49页做一做。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

@#@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通过三组有联系的算式,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比较牢固的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恭喜你们顺利通过第一个挑战,再一起来看看第二个挑战:

@#@@#@课件出示第50页第1题。

@#@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

@#@@#@【设计意图】:

@#@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你们真是好样的,老师要奖励你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兔摘蘑菇游戏好吗?

@#@@#@在黑板上贴好写有数字7、8、9的蘑菇,叫前面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奖品(写好除法算式的)小兔头像的同学到黑板前来摘蘑菇。

@#@@#@现在游戏做完了,还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课件出示小猪吹泡泡@#@在泡泡上写好算式()÷@#@()=7()÷@#@()=8()÷@#@()=9@#@你能说一说这道题目怎样填吗?

@#@@#@设计意图:

@#@以接受挑战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提高了学生练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五、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56÷@#@8=756÷@#@7=8@#@想:

@#@口诀七八五十六想:

@#@口诀七八五十六@#@49÷@#@7=736÷@#@9=4@#@想:

@#@口诀七七四十九想:

@#@口诀四九三十六。

@#@@#@教学反思: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而开展的。

@#@首先,我注重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活”起来。

@#@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

@#@好奇心强,易冲动,因此在学习新课前先进行开火车的口算练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习的欲望。

@#@@#@然后,创设情境,注意培养学生提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新知识时,我充分让学生亲身去经历,通过观察、独立分析,找出情境中的隐含条件,从而尝试把问题解决。

@#@从而培养、发展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六一”节为老师布置教室这样一数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的数学条件进行分析理解,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用已有知识去解决。

@#@在理解的过程我又注重让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口头表达,用“把什么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把什么平均分,每份是几,可以分成几份?

@#@”这样的句式去理解除法的意义,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

@#@@#@最后,我在习题的设计中体现出了层次性、思考性、目的性。

@#@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能用7—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到达要求。

@#@因此在学习完例题后,通过尝试运用----摘蘑菇----提高练习这一系列的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既学得轻松,又充满自信。

@#@@#@此外,本人在教学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体系还掌握的不够完整,教材不够熟练,讲课也不够精炼,甚至有些练习课上重难点不突出或把握不准,可以说真的是在从零甚至是从负做起,需要提高和学习的方面很多很多,我总在不停的反思自己,希望自己会很快的进步,也希望能够得到各位教师们的批评指正。

@#@@#@";i:

9;s:

3648: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复习@#@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

(2)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对知道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

@#@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用数学的眼光看校园图片,引入复习@#@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小组交流、梳理知识@#@

(1)小组交流导学单知识整理部分。

@#@@#@

(2)展示整理成果,形成知识网络。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三、创设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复习应用所学知识。

@#@@#@1、屏幕呈现:

@#@一个圆柱体木料,底面直径20厘米,高30厘米。

@#@@#@

(1)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已学圆柱、圆锥的知识,提出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更有创意?

@#@@#@

(2)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

@#@@#@(预设问题:

@#@)@#@①木料的侧面积是多少?

@#@表面积是多少?

@#@@#@②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③把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它的体积是多少?

@#@@#@④……@#@2、“刷”出表面积有关的知识。

@#@@#@3、“切”出新的表面,求增加的表面积。

@#@@#@4、“削”出圆锥,讨论圆柱与对应圆锥的关系。

@#@@#@@#@四、层次练习,巩固提升。

@#@@#@1、判断@#@2、选择@#@五、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出示学校图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

@#@〕@#@①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②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

@#@@#@③如果给水池贴瓷砖,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自觉整理和交流,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分析、综合、概括知识的能力,在小组交流中,培养合作、质疑、辩论的能力。

@#@@#@通过观察、思考,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刷”,刷出了与表面积有关的符合实际的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横切、纵切两种不同的切法探究,加上课件的演示,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将圆柱削成一个最大圆锥,让同学们讨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便于进一步理解两者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挖”出容积,将容积和体积加以联系和区别,木桶的内外都涂上油漆,与前面的涂漆问题加以联系和区分,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和复习@#@侧面积:

@#@@#@表面积:

@#@@#@体积:

@#@体积:

@#@@#@";i:

10;s:

381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教学设计@#@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李书容@#@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学会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树立转化意识。

@#@@#@3、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口算的算理、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开火车口算@#@2+36-25+47-43+49-4@#@2、我会填@#@8个十是(),5个十是()。

@#@@#@60里面有()个十。

@#@@#@90里面有()个十。

@#@@#@3、我发现@#@10、20、()、40、50、()、()、()、90@#@

(1)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

(2)这些数都叫()。

@#@@#@一、自主学习。

@#@@#@1、读书。

@#@@#@分小组自学例题1,4人为一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人读一遍例题。

@#@@#@2、理解题意@#@

(1)找一找数学信息和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

@#@@#@(3)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探索计算方法@#@

(1)找到书上介绍的计算方法并用——勾下来,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

(2)还有什么计算方法?

@#@先自己思考,并把你的想法记在书上,再和同学说一说。

@#@@#@二、汇报交流。

@#@@#@1、教师出示例题一的情境图。

@#@@#@师: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

@#@学生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2.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40+20=30@#@3、讨论算法@#@

(1)交流汇报:

@#@你们有哪些方法?

@#@@#@a.数的方法:

@#@10、20、30。

@#@@#@b.摆小棒:

@#@先摆四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6捆小棒,所以40+20=60@#@c.数的组成:

@#@40和20组成60。

@#@@#@d.用计数器的方法:

@#@在十位上拨4个珠子,再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也就是60;@#@@#@e..计算的方法:

@#@因为4+2=3,所以40+20=60。

@#@@#@……@#@3、组织评议。

@#@@#@a、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b、小结计算方法。

@#@@#@4.学习例题2@#@

(1)小组合作学习。

@#@@#@

(2)汇报交流@#@(3)小结:

@#@我们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也就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变成几加几,几减几,但是要记得添上0。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堂活动1题。

@#@@#@请孩子们根据图独立完成算式。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指算式说,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练习七第一题。

@#@@#@

(1)学生独立完成。

@#@@#@

(2)对比说说上下两题的相同与不同。

@#@@#@3、口算。

@#@@#@用比赛的形式@#@(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理解算理的不同。

@#@)@#@4、送信。

@#@(连线)@#@5、我会解决问题。

@#@@#@练习七5、6、7题@#@6、拓展练习@#@

(1)把10、20、30、40、50这五个数分别填在每个图的小方格里,使横、竖三个数的和相等。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

@#@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40+20=60-10=@#@方法:

@#@数数的方法40、50、60@#@摆小棒@#@计数器@#@……@#@";i:

11;s:

6423:

"《2、5的倍数特征》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团体操表演》信息窗1的《2、5的倍数特征》。

@#@我的说课共分三大部分:

@#@一、教材分析;@#@二、教法与学法;@#@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

@#@@#@本单元知识是整数认识的又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及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2、5的倍数的特征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教材选取了具有现实性的生活素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对知识的学习,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了认知难度。

@#@@#@2、教学目标:

@#@@#@

(1)让学生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和积极合作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难点:

@#@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时体现观察、猜测、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

@#@@#@二、教法与学法@#@1、自主探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教学具使学生“动“起来,在同学间互助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2、教学过程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强调教师应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将观察、猜测、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渗入,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这些数学思想的科学性。

@#@@#@三、教学具:

@#@百数表、多媒体课件、学号卡@#@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激趣,启迪猜想@#@同学们你们随便说一个数,老师就能说出它是不是5的倍数。

@#@同学们说数教师说出答案并验证。

@#@此时,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2、5的倍数特征)@#@设计思路及意图:

@#@本环节我通过直接说出某数是不是5的倍数这一活动,使学生感到惊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1、在百数表上圈出5的倍数。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设计意图:

@#@利用百数表及课件演示使抽象的2、5倍数特征的知识变的形象具体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

@#@@#@2、学生观察这些数并猜测归纳他们具备什么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并举例验证。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体验探究的快乐。

@#@@#@3、按步骤分组探究2的倍数特征。

@#@(百数表中用圆圈圈出、猜测归纳特征、进行验证)并展示探究成果。

@#@@#@设计意图:

@#@本环节除了让学生总结出2的倍数特征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观察、猜测、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指出2的倍数有自己的名字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设计意图:

@#@本节课先讲5的倍数再涉及2的倍数特征,便于自然地引入奇数偶数的知识。

@#@@#@(三)开展游戏深化知识@#@1、小游戏让学号是偶数的举左手,学号是奇数的举右手,同学们有没有举两次手的,说明是偶数的不是奇数,是奇数的不是偶数。

@#@可以将自然数分为两类奇数、偶数。

@#@@#@2、让学号是2的倍数的举左手,学号是5的倍数的举右手,有没有同学举着两只手,让学生分析这些数具备什么特征。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是0。

@#@)@#@设计意图:

@#@两个小游戏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将自然数的分类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自然地引入深化了认识。

@#@@#@(四)趣味练习,拓展思维@#@

(1)给这些数字小朋友找个家。

@#@(用三个小房子)@#@11、24、660、120、35、320、42、165、31、20@#@上面的数是2的倍的是(),5的倍数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是()。

@#@@#@

(2)我是小法官。

@#@@#@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的倍数全是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1。

@#@()@#@设计意图:

@#@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体现了趣味性和层次性。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每一位学生都会得到发展。

@#@趣味性练习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既巩固了新知识,又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小结(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利用课堂小结,理顺本节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使教学环节更完整、学生思路更清晰,从而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i:

12;s:

5511:

"学生情况分析@#@

(一)全班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分析@#@六(4)班、六(6)班本学期共有82位学生。

@#@在上学期的共同努力下,两个班数学在全校来比较,虽进步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方面,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如计算方面,好多学生计算错误,以至考不高,优生不多,差生不少,学生的作业习惯不好,上学期有3、4位学生作业经常没有按时做,到期末还有几位学生习惯不好。

@#@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本学期将利用课余时间,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同时辅导好优生,使本班更多学生争取达到优秀。

@#@@#@

(二)学生非智力因素情况分析(学习动机、习惯、兴趣等)@#@1、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都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而不是为了掌握知识。

@#@@#@2、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主动,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家长不够重视、配合;@#@由于孩子成绩不理想,部分家长对孩子失去学习信心。

@#@@#@(三)学困生产生原因分析@#@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作业敷衍了事。

@#@@#@2、学习态度较端正,但受思维的局限,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3、学习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一)自身素质提高措施@#@1、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参加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阅读有关教科研的文章及教育报刊杂志,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提高。

@#@@#@2、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40分钟,让课堂事半功倍。

@#@@#@3、要求学生能预习教材,上课能更好接受新知。

@#@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组织好一对一帮教学习,抓好后百分之二十学生的学习。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4、加强课堂练习时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加强单元检测,及时让学生及教师自己反馈教学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5、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利用积分卡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开展“优秀作业本评比”、“每周学习表现良好学生”评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6、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措施。

@#@上好每一堂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思想为核心。

@#@抓基础,稳基础,精讲精练,逐步提高。

@#@@#@

(二)课堂教学措施@#@1、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

@#@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转变学困生方法及措施@#@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抓学困生“闪光点”、“传情报”、“送喜报”,以激励他们进步。

@#@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

@#@要做到“三心”:

@#@诚心、爱心、耐心。

@#@@#@2、热爱学生,以情感人,以理教人,使他们懂得学习目的,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3、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因材施教,了解学生个性,不加重学习负担。

@#@进行课外辅导、小组辅导、个别辅导结合,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举办“学习我来帮”活动,加强学生间学习合作、交流与帮助;@#@在班级里实行“一帮一”或“多帮一”活动;@#@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5、定期做好家长交流,及时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并作好记录。

@#@@#@";i:

13;s:

11650:

"@#@教学内容:

@#@相反意义的量@#@教学目标:

@#@ @#@1.结合温度,海拔等角度认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知道正负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1.认识相反意义的量。

@#@@#@2.了解海平面的作用。

@#@@#@3.海平面以上的高度方向为上,海平面以下的高度为下。

@#@@#@小结:

@#@ 以上两个高度可以看作是两个相反方向的量。

@#@@#@二.探究阶段@#@1.读出海口与哈尔滨冬季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小结:

@#@ 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练习:

@#@@#@1.看书了解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与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也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举例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收入支出)(运进运出)(上升下降)(向左向右)@#@三.尝试练习@#@ 用相反意义的量填空@#@1.小明骑车向东行200米,后来( )行200米,@#@正好回到原来的出发地点。

@#@@#@2.把一只车轮逆时针转10圈,再( )转10圈。

@#@@#@3.小王先向正北走80米,接着向正西走20米,然后向@#@正南走80米,最后向( )走( )米,@#@正好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教学内容:

@#@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

@#@@#@ 1.知道正、负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 2.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 3.0在正负数中的特定含义。

@#@@#@教学过程:

@#@ @#@一.探究阶段@#@师:

@#@为了方便简洁地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行区分,人们规定在零上温度前添上“+”号,而在零下温度前添上“—”号。

@#@@#@1.例:

@#@@#@这天海口的最低气温是零上12℃,就记作+12℃;@#@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5℃,就记作-25℃。

@#@这样表示很方便@#@2.正数前面的“+”号可以省略不写,如:

@#@+2,+10,可以写作2,10。

@#@@#@练习@#@1)省略“+”填空@#@+18℃表示( ),+7℃表示( )。

@#@@#@2)用正负数填空@#@零上21℃记作( ),零下14℃记作( )。

@#@@#@3.看气温表上的零度,想一想零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小结: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应用练习@#@填空(用正负数表示以下各数)@#@1.金茂大厦高出地面340.1米,记作( )米。

@#@@#@2.静安寺下沉式广场低于地面8米,记作( )米。

@#@@#@3.如果温度上升6℃,记作( ),那么温度上升-6℃,表示( )。

@#@@#@三.实践阶段@#@1)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2)用正负数表示相对位置。

@#@(课本P10c)@#@3)小明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相西走30米,就记作( );@#@如果他向正南走10米,记作+10米,那么向正南走—10米,表示( )。

@#@@#@教学内容:

@#@正数和负数练习课@#@教学目标:

@#@ @#@1.会识别正负数。

@#@@#@2.会用正负数表示温度,海拔高度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读出下面各数@#@ +17, -7.5, 0, +1, 0.05, 6.7, -13@#@二.填空@#@1.用海拔0米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如果以海平面以上为正,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记作海拔( )米;@#@@#@比海平面高1864米的黄山第一高峰莲花峰的高度应记作海拔( )米。

@#@@#@2.如果将小巧家月收入5500元记作+5500元,@#@那么她家这个月水、电、天然气的支出250元应记作( )元;@#@@#@小巧买文具的支出25.5元应记作( )元。

@#@@#@3.如果把小熊向前跳3米记作+3米,@#@那么小熊向后跳3米应记作( )米;@#@@#@它站在原地不动应记作( )米;@#@@#@它向前跳5米应记作( )米;@#@@#@它向后跳2米应记作( )米。

@#@@#@教学内容:

@#@数轴@#@教学目标:

@#@@#@1.认识数轴,知道数轴与数射线之间的关系。

@#@@#@2.会画数轴。

@#@@#@教学重点:

@#@数轴的三要素。

@#@@#@教学过程:

@#@@#@一、探究数射线与数轴之间的关系:

@#@@#@1.复习:

@#@数射线的概念:

@#@@#@数射线——①什么是射线。

@#@@#@②在射线上标上刻度。

@#@@#@01234@#@@#@2.认识数轴:

@#@@#@@#@-3-2-10123@#@①观察数射线与数轴两幅图有什么区别?

@#@@#@从数射线上的“0”点出发,向相反方向(左)延长,它就会变成一条@#@“数轴”。

@#@@#@②谁能说说数轴的定义,并说说有哪些要素?

@#@(小组讨论列表)@#@定义@#@三要素@#@规定了的直线叫数轴。

@#@@#@二、数轴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0”。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那么,向左方向为负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必须一样长短)并标出……,-3,-2,-3,1,2,3……各点。

@#@(所标的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分数、小数、)@#@@#@-3-2-10123@#@三、归纳小结:

@#@@#@1.口述什么是数轴。

@#@@#@2.口述“数轴三要素”及必要性。

@#@@#@3.口述画数轴的步骤。

@#@@#@四、拓展练习:

@#@@#@1.画数轴:

@#@根据条件画数轴。

@#@@#@A点(-3)B点(-1)C点

(2)D点(4)@#@2.判断题:

@#@@#@①@#@-3-2-10123@#@②@#@-3-2-1123@#@③@#@-3-2-10123@#@教学内容:

@#@3数轴@#@教学目标:

@#@@#@1.知道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及原点的含义。

@#@@#@2.理解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

@#@@#@3.会原点“0”的位置的选择。

@#@@#@教学重点:

@#@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进一步认识数轴:

@#@@#@1.出示数轴:

@#@@#@-5-4-3-2-1012345@#@2.提问:

@#@@#@1)在原点右边表示的是什么数?

@#@@#@2)在原点左边表示的是什么数?

@#@@#@3)原点“0”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4)单位的长度指的是什么?

@#@@#@二、探究练习:

@#@@#@1.填空:

@#@@#@@#@-5-4-3-2-1012345@#@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边,离开原点()个单位长度。

@#@@#@表示-5的点在原点的()边,离开原点()个单位长度。

@#@@#@2.在数轴上找出表示-4,+3,-1,+5,-5的点,并分别用字母A、B、C、D、E表示。

@#@@#@-5-4-3-2-1012345@#@3.写出下面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BCEAD@#@0+1@#@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E表示()@#@3.集体讨论:

@#@@#@1)数轴与它所放的位置有关系吗?

@#@(与放的位置无关)@#@2)原点的位置有可选性吗?

@#@(举例)(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注意:

@#@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三、拓展练习:

@#@@#@选择题:

@#@@#@1)@#@ABCD@#@0+1@#@数轴上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A-1B+2C-5D+5@#@2)数轴上,若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并且这两点距离原点都是20,则这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A+10和-10B+20和-20C+5和-5D无法确定@#@3)数轴上,若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并且这两点距离是20,则这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四、小结:

@#@@#@教学内容:

@#@数轴@#@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联系生活里的实际问题利用数轴表示两个量的大小。

@#@@#@教学难点:

@#@负数与负数比大小。

@#@@#@教学过程:

@#@@#@一、正数和正数比大小:

@#@@#@@#@0@#@1.画出数轴:

@#@@#@并标出1;@#@3;@#@1.5;@#@4;@#@这些数的位置。

@#@@#@2.根据上图,完成下列填空。

@#@(用大于、小于符号连接)@#@1.5○13○1.51○4○31○4@#@3.完成题2后观察图片能发现点什么?

@#@可以得出一条什么结论。

@#@@#@正数和正数比大小:

@#@这个数离原点越远,这个数就越大。

@#@@#@二、正数和零、负数和零的比大小:

@#@@#@1.在上面图上添上-1.5;@#@-2;@#@-4。

@#@@#@2.根据图意,完成下列填空。

@#@(用大于、小于符号连接)@#@3○0-1.5○04○0-4○0@#@3.完成题2后观察图片能发现点什么?

@#@可以得出一条什么结论。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

@#@@#@三、正数和负数比大小:

@#@@#@1.根据图意,完成下列填空。

@#@(用大于、小于符号连接)@#@1○-23○-4-1.5○1.5○-2@#@2.完成题1后观察图片能发现点什么?

@#@可以得出一条什么结论。

@#@@#@正数都大于负数@#@四、负数和负数比大小:

@#@@#@1.观察图1,根据图意,完成下列填空。

@#@(用大于、小于符号连接)@#@-1.5○-2-2○-4@#@2.完成题1后观察图片能发现点什么?

@#@可以得出一条什么结论。

@#@@#@这个数离原点越远,这个数就越小。

@#@@#@五、归纳小结:

@#@正数都大于零,一个正数离原点越远,这个数就越大。

@#@@#@负数都小于零,一个负数离原点越远,这个数就越小。

@#@@#@正数大于负数。

@#@@#@注意: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0>-3<2”的写法。

@#@@#@六、@#@判断题:

@#@@#@1.所有的负数都小于0。

@#@………………………………………()@#@2.-12比-10小。

@#@………………………………………………()@#@3.-64>62。

@#@……………………………………………………()@#@正数和负数的综合练习@#@一、用正负数表示下面的数量@#@收入3000元记作( ),@#@支出1500元记作( )。

@#@@#@电梯上升20米记作( ),@#@升降机下降10米记作( )。

@#@@#@二、填空@#@1)小张借给小李-28元,表示( )借给( )@#@28元。

@#@@#@2)小王的数学成绩比小丁高-8分,表示( )比@#@( )高8分。

@#@@#@3)从银行取出-580元,表示( )银行580元。

@#@@#@4)某商店去年盈余-1.2万元,表示( )1.2万元。

@#@@#@三、填表@#@1)@#@-17@#@-9@#@-4@#@0@#@8@#@+12@#@相反数@#@2)甲粮库某日粮食进出登记情况如下:

@#@@#@大米@#@面粉@#@土豆@#@花生@#@+30吨@#@+45吨@#@0@#@+20吨@#@-120吨@#@-10吨@#@-3吨@#@-14@#@表格反映,这天大米运进30吨,运出120吨。

@#@请照样子说出这天@#@面粉( );@#@@#@黄豆( );@#@@#@花生( )。

@#@@#@";i:

14;s:

2459:

"4月6日四(4)班第()次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1、把“1”平均分成1000份,取其中的19份是(),其中的1份是(),计数单位是()。

@#@@#@2、0.4里面有()个0.1,0.025里面有()个0.001。

@#@@#@3、34.0103读作( @#@ @#@ @#@ @#@ @#@ @#@ @#@ @#@ @#@ @#@ @#@ @#@ @#@ @#@ @#@ @#@ @#@),五十点五零写作( @#@ @#@ @#@ @#@ @#@ @#@ @#@ @#@ @#@ @#@ @#@ @#@)。

@#@@#@4、一个数由5个十和10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 @#@ @#@ @#@ @#@ @#@ @#@ @#@ @#@ @#@ @#@),读作()。

@#@@#@5、6.09的6在()位上,表示()个(),9在()位上,表示()个()。

@#@@#@6、在数位顺序表中,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它们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7、6个10,3个1,5个0.1和2个0.01组成的数写作(),读作()。

@#@@#@8、10个0.1是(),10个0.01是(),()个0.001是0.1。

@#@@#@9、在小数的()添上0或者去掉0,()不变。

@#@@#@10、大于7而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

@#@@#@

(二)选择题@#@1、30.080化简后是( @#@ @#@)@#@A.3.8 @#@ @#@ @#@ @#@B.30.8 @#@ @#@ @#@C.30.08@#@2、2.030中去掉()上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A.—十分位B.千分位C.十分位和千分位@#@3、大于1.5而小于1.6的小数有()@#@A.1个B.10个C无数个@#@4、比较大小:

@#@3.105()3.15@#@A、>  B、<  C、=@#@5、30个0.01和3个0.1相比较()@#@A、30个0.01大B、3个0.1大C、它们大小相等@#@6、把0.5改写成大小不变,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是()。

@#@@#@A、0.05B、0.50C、0.500@#@7、5.384中的“8”在()@#@A、十位上B、百位上C、百分位上@#@三、把下面各数改写成3位小数@#@12=3.02=60.8=0.4=@#@四、化简下面各数@#@1.030=30.600=13.900=@#@";i:

15;s:

3281:

"4.1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专项测试题@#@1.下图中,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2.在下面的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3.下列图形中,经过折叠可围成棱柱的是()@#@@#@4.下图是()的展开图。

@#@@#@A棱柱B棱锥@#@C圆柱C圆锥@#@5.下面四个图形中,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的是()@#@@#@6.小丽制作了一个对面图案均相同的正方体礼品盒(如下左图所示),则这个正方体礼品盒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7.如图所示是体的展开图.@#@考@#@应@#@静@#@冷@#@着@#@沉@#@8.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图中“冷”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字是      @#@9.下列图形中可能折叠成正方体的有   个@#@A@#@B@#@10.如图,点分别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左、右两侧面的中心,一蚂蚁从点沿其表面爬到点的最短路程是 @#@1@#@快@#@乐@#@11.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图中“2”在正方体的前面,则这个正方体的后面是 @#@12.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得到一个平面图形,要剪开_____条棱.@#@13.画一个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4.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若a表示前面,b表示右面,e表示下面,试判定另三个面c、d、f在正方体中的位置。

@#@@#@15.如图所示,用A,B表示正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用字母C表示A的对面,请在下面的正方体展开图中填写相应字母.@#@@#@16.如图所示,是正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请把-10,8,10,-8,-2,2分别填入六个不同的正方形中,使得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都互为相反数.(填写出一种方案即可)@#@参考答案@#@1.D;@#@2.B;@#@3.B;@#@4.C;@#@5.A;@#@6.A;@#@7.六棱锥;@#@8.应;@#@9.1;@#@10.4;@#@11.0;@#@12.7;@#@@#@13.答案不唯一,如:

@#@@#@14.c表示上面,d在左面,f在后面.@#@15.如图所示.@#@16.答案不唯一,如:

@#@如图所示.@#@备用题@#@1.如图中每个小四边形皆为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是()C@#@@#@2.如图所示,不能通过折叠围成一个无盖盒子的是()C@#@3.如图,下列图形经过折叠后都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吗?

@#@请在横线上写“是”或“不是”。

@#@@#@@#@答案:

@#@不是,是,是;@#@@#@4.如图所示,这些图形是哪些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答案:

@#@

(1)立方体

(2)长方体(3)圆锥(4)三棱柱(5)圆柱@#@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每个面都标注了字母.@#@

(1)如果面A在多面体的底部,上面是哪一个面?

@#@@#@

(2)如果F在前面,从左看是面B,上面是哪一面?

@#@@#@(3)从右面看到面C,面D在后面,上面是哪一面?

@#@@#@解:

@#@

(1)面F.

(2)面E.(3)面F.@#@3@#@2@#@1@#@4@#@5@#@F@#@O@#@D11@#@C@#@E11@#@A@#@(乙)@#@B@#@B@#@D@#@E@#@C@#@A@#@";i:

16;s:

2680:

"@#@5.4角的比较练@#@一、填空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1.若OC是∠AOB的平分线,则

(1)∠AOC=______;@#@@#@

(2)∠AOC=______;@#@(3)∠AOB=2_______.@#@2.平角=_____直角,周角=______平角=_____直角,135°@#@角=______平角.@#@3.如图,

(1)∠AOC=_____+_____=_____-______;@#@@#@

(2)∠AO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90°@#@,∠DOE=90°@#@,@#@则图中相等的角有___对(小于直角的角)分别是______.@#@二、选择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条相交直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叫做角@#@D.角是从同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6.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OC是一条射线,则∠AOC与∠BOC的关系是()@#@A.∠AOC一定大于∠BOC;@#@B.∠AOC一定小于∠BOC@#@C.∠AOC一定等于∠BOC;@#@D.∠AOC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BOC@#@7.已知∠AOB=3∠BOC,若∠BOC=30°@#@,则∠AOC等于()@#@A.120°@#@B.120°@#@或60°@#@C.30°@#@D.30°@#@或90°@#@@#@8.和的顶点和一边都重合,另一边都在公共边的同侧,且,那么的另一半落在的()@#@A.另一边上B.内部;@#@C.外部D.以上结论都不对@#@三、解答题:

@#@(共20分)@#@9.(6分)已知一条射线OA,如果从点O再引两条射线OB和OC,使∠AOB=60°@#@,∠BOC=20°@#@,求∠AOC的度数.@#@10.(6分)如图,如果∠1=65°@#@15′,∠2=78°@#@30′,求∠3是多少度?

@#@@#@11.(8分)如图,∠AOD=∠BOC=90°@#@,∠COD=42°@#@,求∠AOC、∠AOB的度数.@#@参考答案@#@一、1.

(1)∠BOC

(2)∠AOB(3)∠AOC或∠BOC@#@2.1,@#@3.

(1)∠AOB;@#@∠BOC;@#@∠AOD;@#@∠COD@#@

(2)∠AOC;@#@∠BOC;@#@∠AOD;@#@∠BOD@#@4.2∠COD=∠BOE和∠AOD=∠COE@#@二、5.C6.D7.B8.C@#@三、9.解:

@#@当OC在∠AOB的内部时,如答图

(1),此时∠AOC=∠AOB-∠BOC=60°@#@-20°@#@=40°@#@.@#@当OC在∠AOB的外部时,如图

(2),此时∠AOC=∠AOB+∠BOC=60°@#@+20°@#@=80°@#@,@#@∴∠AOC等于40°@#@或80°@#@.@#@@#@10.解:

@#@∠3=180°@#@-∠1-∠2=180°@#@-65°@#@15′-78°@#@30′=36°@#@15′@#@11.解:

@#@∠AOC=∠AOD+∠DOC=90°@#@+42°@#@=132°@#@@#@∠AOB=360°@#@-∠AOD-∠BOC-∠COD=360°@#@-90°@#@-90°@#@-42°@#@=138°@#@@#@2@#@2@#@";i:

17;s:

4183:

"数学基础模块 下册@#@7.1.3向量的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向量的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理解相反向量.@#@2.通过教学,养成学生规范的作图习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向量减法的定义.@#@【教学方法】@#@这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由实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由向量加法得到向量减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数形结合,对比教学,使问题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较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导@#@入@#@在某地的一条大河中,水流速度为v1,摆渡船需要以v2的实际航速到达河对岸,那么摆渡船自身应以怎样的航行速度行驶呢?

@#@@#@教师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学生思考.@#@从实际生活经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向量的应用价值.@#@新@#@课@#@新@#@课@#@新@#@课@#@1.向量减法法则@#@已知向量a,b,作=a,=b,则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得b+=a,我们把向量叫做向量a与b的差,记作a-b,即@#@a@#@b@#@O@#@A@#@B@#@a-b@#@=a-b=-.@#@两个向量的差是减向量的终点到被减向量的终点的向量.@#@a@#@当两个向量同向时@#@b@#@a-b@#@C@#@B@#@A@#@a-b=-=.@#@当两个向量反向时@#@b@#@a@#@a-b@#@C@#@B@#@A@#@a-b=-=.@#@2.相反向量@#@与向量a等长且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记作-a.@#@a@#@-a@#@思考:

@#@向量减法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吗?

@#@@#@a@#@b@#@a-b@#@a+(-b)@#@O@#@A@#@B@#@-b@#@C@#@a@#@b@#@D@#@C@#@B@#@A@#@例1已知□ABCD,=a,=b,试用向量a和b分别表示向量和.@#@解连接AC,DB,由向量求和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有=+=a+b;@#@@#@由减法定义,得=-=a-b.@#@b@#@a@#@c@#@d@#@A@#@O@#@a-b@#@b@#@a@#@c@#@d@#@c-d@#@B@#@例2已知向量a,b,c与d,求作向量a-b,c-d.@#@解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a,=b,作向量,则a-b=-=.@#@作=c,=d,作向量,则c-d=-=.@#@练习@#@1.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b.@#@a@#@b@#@

(1)

(2)@#@a@#@b@#@a@#@b@#@(3)@#@2.D@#@C@#@B@#@A@#@o@#@如图是平行四边形,化简:

@#@@#@

(1)-;@#@@#@

(2)-;@#@@#@(3)-.@#@3.已知□ABCD,=a,=b,试用向量a和b分别表示以下向量@#@

(1),;@#@

(2),.@#@教师引导学生由向量加法得到向量减法.@#@学生比较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与向量减法的作图法则的不同,总结规律.@#@师生合作完成@#@师生合作完成.@#@教师作图,引导学生完成证明:

@#@@#@a-b=a+(-b)@#@教师给出问题.@#@学生根据向量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完成解答.@#@教师给出问题.@#@学生作图解答.@#@教师结合学生解答情况纠错总结.@#@学生练习巩固.@#@在向量加法的基础上引入减法定义和作图法则,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减法运算的掌握.@#@@#@比较学习,印象深刻.@#@有向量加法的基础,学生解决这类习题应该更轻松,所以建议由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来完成.但向量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又有不同,在加法知识先入为主的思维障碍下,有些学生加减法会混淆,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来区分两者,加深印象.@#@@#@平行四边形是向量运算中经常遇到的图形,此题作为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练习中作图与化简两类题型都要练到,使学生对减法法则认识更加深刻.@#@小@#@结@#@1.向量的减法法则.@#@2.相反向量.@#@师生合作.@#@梳理总结也可针对学生薄弱或易错处进行强调和总结.@#@作@#@业@#@教材P39,习题第1,2题.@#@巩固.@#@57@#@";i:

18;s:

3195:

"@#@8、9的组成@#@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拼摆中去感受并掌握8、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会有序地操作、有序地思考。

@#@@#@三、教学难点:

@#@有序地掌握8、9的组成。

@#@@#@四、教学具准备@#@计数器,珠子20个、杯子2个、学生自备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这节课我带来了好多同学们最喜欢的五角星,并将全部奖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想知道有几个吗?

@#@让我告诉你:

@#@比9个少,比7个多。

@#@”学生猜中后,故意先出示7个红五星,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了?

@#@7个再添上1个是几个啦?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8和9的组成(教师随手板书:

@#@8和9的组成)。

@#@@#@

(二)探究新知@#@1.师把8个珠子分抓在两手掌中,让学生猜猜左右手各有几个?

@#@猜中后亮出双手再来。

@#@@#@2.师:

@#@我们也一起来玩一玩,好吗?

@#@同学2人一组用学具玩这“猜数”游戏。

@#@@#@游戏要求:

@#@同桌进行游戏(手中不能放空),猜中后,猜的同学及时记录下猜中的结果,然后交换再来。

@#@就这样,并适时把猜中的结果记录下来。

@#@@#@3.汇报结果。

@#@@#@我们来看黑板,验证一下,他们说的对吗?

@#@@#@@#@提问:

@#@他们说全了吗?

@#@真好,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有序的思考问题。

@#@@#@提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

@#@ (渗透函数思想)@#@预设:

@#@蓝色的珠子从7到1越来越少,紫色的珠子从1到7越来越多;@#@@#@每组珠子的数量都是8。

@#@@#@小结:

@#@你们真善于观察,那8的组成一共有几组呀?

@#@@#@4.记忆组成提问:

@#@8的组成这么多,用全记住吗?

@#@@#@预设:

@#@看到8就能想到8@#@∧∧@#@1771@#@看到8就能想到8@#@∧∧@#@2662(擦掉)…@#@看到8@#@∧@#@44呢?

@#@为什么?

@#@@#@小结:

@#@只要记住这4组,8的组成就能都记住了。

@#@@#@5.9的组成。

@#@(方法同8的组成)@#@

(1)师:

@#@请同学拿出9个珠子,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同桌合作,一个分,一个记录)师巡视,并提示学生:

@#@探究出4种方法后,不用操作,想出另外4种方法。

@#@@#@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9@#@1@#@8@#@9@#@9@#@9@#@9@#@9@#@9@#@9@#@6@#@3@#@7@#@2@#@8@#@1@#@4@#@5@#@5@#@6@#@3@#@7@#@2@#@4@#@(三)拓展训练@#@1.填一填。

@#@@#@2.找朋友:

@#@把8张数字卡片发给8个学生,让他们面对面站好,要求他们找到朋友以后手中的数字卡片组成8。

@#@@#@3.圈一圈。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 2015年10月23日@#@-4-@#@";i:

19;s:

13886:

"@#@一、计算@#@2+2=2+3=4+5=3+3=3+4=@#@5+5=7+2=5+2=6+3=8+2=@#@9-2-4=6-4-1=10-4-2=9-2-1=7-2-1=9-7-2=1+2+2=8-5-3=@#@8-5-1=4-2-2=@#@二、填空@#@4+()=96+()=9()+7=7@#@4+()=61+()=56-()=3@#@()+4=63+()=8@#@三、比大小@#@1+1O1-11+2O3-21+3O4-3@#@1+4O8-41+7O4+41+5O1+6@#@6-1O1+77-2O1+8@#@-22-@#@四、应用题列算式@#@7@#@8@#@找规律填数@#@草地上有3只小狗,又跑来5只小狗,现在有几只小狗?

@#@@#@□○□=□@#@一、计算@#@4+4=7+3=3+6=2+6=4+4=@#@9-1=9-4=8-5=6-2=8-3=@#@2+3+5=8-6-2=2+1+5=5+4+1=8-2-5=4+1+1=8-1-6=5+2+1=4-1-3=10-4-5=@#@二、填空题@#@()+3=10()-2=1()+4=9@#@()-2=0()-5=1()-4=3@#@()-4=1()-8=2@#@三、比大小@#@1+1O1-11+2O5-21+3O8-31+4O7-41+7O4+41-5O1+6@#@6-1O1+77-2O1+8@#@四、应用题列算式@#@小河里有4条鱼,游走了1条,还剩几条?

@#@@#@时间:

@#@家长签字:

@#@家长评价:

@#@@#@一、计算@#@7-2=7-5=8-4=7-4=7-3=@#@8-7-1=8-3-1=7-1-1=10-2-8=9-8-1=3+4+1=8-5-2=2+3+1=3+4+3=2+5+3=@#@二、填空题@#@()+0=9()-6=3()+6=10@#@()+9=9()+6=9()+2=10@#@()+8=9()+3=4@#@第三题比大小@#@9-8O1+91+9O9+11+6O2+24-1O5-1@#@2+1O2-12+2O2-22+3O6-34-1O2+4@#@第四题应用题列算式@#@公路上有10辆汽车,开走了3辆,还有几辆?

@#@@#@时间:

@#@家长签字:

@#@家长评价:

@#@@#@一、计算@#@4-1-1=6-1-2=9-3-4=2+4+2=2+7+1=6+3+1=7-3-4=6-1-1=1+3+3=5+1+4=9-1-2=1+6+2=5-2-3=5+2+2=2+2+5=@#@二、填空题@#@()+8=85-()=5()+6=6@#@8-()=1()+0=8()+2=4@#@5-()=55+()=8@#@三、比大小@#@5-2O2+52+6O3+32+7O6+1@#@2+6O9-73+2O0+83+4O5-4@#@5+4O3+57+1O9-1@#@四、应用题列算式@#@桌子上有9个苹果,被小朋友吃掉了5个,还有几个?

@#@@#@时间:

@#@家长签字:

@#@家长评价:

@#@@#@深圳格瑞特希望学校一年级

(2)班数学家庭作业(5)@#@一、计算@#@9-3-2=10-5-1=10-5-4=10-4-1=1+1+7=9-1-6=7-4-2=9-1-7=4+2+2=7-2-3=7-1-4=10-1-8=10-4-4=10-8-1=9-6-3=@#@二、填空题@#@()+8=85-()=5()+6=6@#@8-()=1()+0=8()+2=4@#@5-()=55+()=8@#@三、比大小@#@9-3O3+38-3O7+38-2O3+1@#@6+1O10-27-2O6-49-2O10-9@#@5+5O5+29-4O8+1@#@第四题应用题列算式@#@天上有5架飞机,又飞来两架,现有有几架飞机?

@#@@#@时间:

@#@家长签字:

@#@家长评价:

@#@@#@深圳格瑞特希望学校一年级

(2)班数学家庭作业(6)@#@一、计算@#@4+1+4=7-4-3=5-1-2=2+2+2=9-5-1=10-1-4=3+2+1=9-4-3=10-2-4=2+2+1=4+5+1=9-2-3=1+1+4=9-2-7=6-1-4=@#@二、填空题@#@5-()=4()+2=6()-4=0@#@()+5=85-()=0()-2=1@#@9-()=23+()=9@#@三、比大小@#@2-1O4+62+7O9-53+3O4+2@#@10-4O1+25-3O0+810-7O2+4@#@6-5O4+45-1O1+9@#@四、应用题列算式@#@小朋友有6本书,妈妈又送给她2本,现在她有几本书?

@#@@#@时间:

@#@家长签字:

@#@家长评价:

@#@@#@深圳格瑞特希望学校一年级

(2)班数学家庭作业(7)@#@一、计算@#@1+1+8=5-1-1=3-2-1=10-6-3=8-1-1=10-5-2=8-4-1=9-2-5=3+2+4=9-2-6=10-7-1=10-1-7=2+6+1=2+2+3=7-3-4=@#@二、填空题@#@3-()=1()+6=9()-5=3@#@6-()=45-()=33+()=4@#@4+()=77+()=10@#@三、比大小@#@8-4O6+03-3O1+510-5O1+1@#@8+1O4-19-3O3+62+6O9-7@#@3+2O3+45+4O10-1@#@四、应用题列算式@#@树上有10只小松鼠,跑走了2只,还剩几只小松鼠?

@#@@#@时间:

@#@家长签字:

@#@家长评价:

@#@@#@深圳格瑞特希望学校一年级

(2)班数学家庭作业(8)@#@一、计算@#@1+1+5=5-4-1=4+3+3=3+2+5=5-3-2=9-5-3=1+5+3=6-2-1=3+3+3=4-3-1=@#@二、填空题@#@7-()=66-()=35-()=2@#@6+()=96+()=84+()=5@#@8-()=2()+7=8@#@三、比大小@#@3+5O7+19-3O8-35-4O8-2@#@0+8O3+16+1O7+310-2O7-2@#@6-4O9-210-9O9-4@#@四、应用题列算式@#@小朋友有4支铅笔,丢了3支,还有几支铅笔?

@#@@#@时间:

@#@家长签字:

@#@家长评价:

@#@@#@深圳格瑞特希望学校一年级

(2)班数学家庭作业(9)@#@一、计算@#@3+2-3=10-4+4=5+5-8=2+8-9=@#@10-8+5=4+3-3=8+2-1=2+5-3=@#@二、填空题@#@7-()=66-()=35-()=2@#@6+()=96+()=84+()=5@#@8-()=2()+7=8@#@三、比大小@#@3+5O7+19-3O8-35-4O8-2@#@0+8O3+16+1O7+310-2O7-2@#@6-4O9-210-9O9-4@#@四、应用题列算式@#@草地上有5朵花,又开了2朵,现在是几朵?

@#@@#@时间:

@#@家长签字:

@#@家长评价:

@#@@#@深圳格瑞特希望学校一年级

(2)班数学家庭作业(10)@#@一、计算@#@2+4-4=9-2+1=5-1+1=2+6-2=@#@4-1+2=8-2+4=1+8-7=6-6+7=@#@二、填空题@#@5+()=9()-0=8()-3=0@#@4-()=27-()=35-()=2@#@4+()=48+()=8@#@三、比大小@#@5+5O5+28+1O2-14+6O2+7@#@9-5O3+34-2O10-41+2O5-2@#@0+8O10-76-5O2+4@#@四、应用题列算式@#@山上有7棵树,又载上3棵,现在有几棵树?

@#@@#@时间:

@#@家长签字:

@#@家长评价:

@#@@#@深圳格瑞特希望学校一年级

(2)班数学家庭作业(11)@#@一、计算@#@1+6-7=7-7+4=8-8+9=6+1-6=@#@2+6-3=1+9-3=10-6+3=5+3-2=@#@二、填空题@#@5+()=9()-0=8()-3=0@#@4-()=27-()=35-()=2@#@4+()=48+()=8@#@三、比大小@#@4+4O5-11+9O6+08-4O3-3@#@1+5O10-51+1O9-38+1O4-1@#@3+6O9-73+2O5+4@#@四、应用题列算式@#@班级里有7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现在有几个小朋友?

@#@@#@时间:

@#@家长签字:

@#@家长评价:

@#@@#@深圳格瑞特希望学校一年级

(2)班数学家庭作业(12)@#@一、计算@#@4+4-1=6-5+1=2+5-1=4-4+1=@#@6-5+6=5-3+5=8-8+3=9-8+2=@#@二、填空题@#@()+4=6()+2=6()-4=3@#@1+()=21+()=9()-0=6@#@()-4=4()+3=5@#@三、比大小@#@3+6O7+13+4O3+59-3O3+1@#@8-3O5-48-2O0+86+1O7+3@#@10-2O7-26-4O9-2@#@四、应用题列算式@#@操场上有10个小朋友在玩皮球,走了5个,还剩几个小朋友?

@#@@#@时间:

@#@家长签字:

@#@家长评价:

@#@@#@第一题加减法@#@3+5-3=5-1+6=5-4+5=8-5+4=@#@10-10+6=9-7+7=9+1-10=7-7+1=@#@第二题填空题@#@()+5=59+()=10()+4=10()-9=0@#@5+()=6()+0=8()-2=3()+3=9@#@第三题比大小@#@10-9O5+28+1O2-12+7O4+69-5O3+3@#@5+5O9-44-2O1+25-3O0+810-4O10-7@#@第四题应用题列算式@#@墙上有6幅画,老师又贴上去3张,现在有几张画?

@#@@#@第一题加减法@#@2+7-1=3-1+6=9-6+3=7-7+7=@#@4-3+5=3+4-5=6+2-3=6+3-3=@#@第二题填空题@#@()-6=24-()=25+()=73+()=10@#@5-()=54+()=83+()=98+()=8@#@第三题比大小@#@2+4O6-54+4O5-11+9O6+03-3O8-4@#@10-5O1+51+1O8+19-3O4-13+6O1+4@#@第四题应用题列算式@#@小朋友有6个玩具,送给同学3个,还剩几个玩具?

@#@@#@第一题加减法@#@5+5-5=8+1-3=2+8-2=1+1-1=@#@2+8-5=7-3+4=10-8+8=10-7+5=@#@第二题填空题@#@7-()=57-()=63+()=104+()=8@#@5+()=6()+0=8()-2=3()+3=9@#@第三题比大小@#@1+5O1+6  1+7O1+81+9O2+12+2O2+3@#@3+3O2+72+8O3+12+4O4+42+5O4+3@#@第四题应用题列算式@#@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4只,还有几只?

@#@@#@第一题加减法@#@4+6-2=6+1-3=7+1-7=4+2-6=@#@7-2+1=1+2-2=9-4+2=4-2+5=@#@第二题填空题@#@1+()=9()-0=6()-4=4()+3=5@#@()+4=6()+2=6()-4=31+()=2@#@第三题比大小@#@2+6O3+4  3+2O7-23+7O6-23+6O7-5@#@3+5O4+14+2O7-14+5O7-47-6O6-4@#@第四题应用题列算式@#@小朋友有3个奖状,老师又奖励给他2个,现在他有几个奖状?

@#@@#@第一题加减法@#@3+7-4=4+5-1=6-1+4=3+6-6=@#@5+1-5=4-2+2=7-6+3=3+2-1=@#@第二题填空题@#@()+0=9()-6=3()+6=10()+9=9@#@()+6=9()+2=10()+8=9()+3=4@#@第三题比大小@#@4+6O7-36-1O10-66-5O10-87-7O5-2@#@6-3O5-16-6O5-33+7O6-22+8O6-4@#@第四题应用题列算式@#@草地上有8只小兔子,跑掉了1只,还剩几只?

@#@@#@第一题加减法@#@7+3-5=3+3-6=9-8+7=8+1-6=@#@9-3+3=8-8+1=6+4-5=1+4-5=@#@第二题填空题@#@()+7=9()-6=1()+7=10()+4=9@#@()-2=8()+3=10()+5=9()-3=4@#@第三题比大小@#@4+5O7-28-1O10-56+4O10-27-6O5-2@#@6-3O5-26-6O5-13+7O6+22+2O6-4@#@第四题应用题列算式@#@小明有9个苹果,送给妈妈2个,还剩几个?

@#@@#@第一题加减法@#@6+2-6=2+2-2=3+3-1=6-3+1=@#@3+3-4=6+4-9=4+5-8=5-3+8=@#@第二题填空题@#@()+5=10()-2=5()+4=6()-3=0@#@()-5=2()+4=9()-4=3()-8=2@#@第三题比大小@#@1+1O3-11+2O1+51+3O5-32+4O6-4@#@1+7O4+48-5O1+66-1O1+77-5O1+8@#@第四题应用题列算式@#@妈妈有10元钱,到超市花掉了2元,还剩几元?

@#@@#@第一题加减法@#@4-2+7=10-10+8=7+3-8=9-7+4=@#@7-5+1=6-3+4=9-7+2=3+7-9=@#@第二题填空题@#@()-7=24-()=15+()=93+()=10@#@6-()=64+()=83+()=68+()=8@#@第三题比大小@#@4+3O8-28-5O10-56+4O10-57-7O5-5@#@8-3O5-16-6O6-23+7O6+43+2O8-4@#@第四题应用题列算式@#@小朋友有8块糖,吃掉了2块,还剩几块?

@#@@#@第一题加减法@#@2-2+8=9-9+2=6-4+4=9-3+1=@#@3+3-2=6+4-9=4+6-8=7-3+8=@#@第二题填空题@#@()-8=24-()=27+()=84+()=10@#@8-()=85+()=85+()=67+()=7@#@第三题比大小@#@5+3O9-26-5O10-66+1O7-57-6O5-4@#@8-2O5-26-1O7-24+3O6+23+5O8-1@#@第四题应用题列算式@#@衣架上有7顶小帽子,卖出了3顶,还剩几顶?

@#@@#@第一题加减法@#@6+3-2=7+1-5=9-2+1=7+1-6=@#@9-3+2=7-7+2=5+4-5=6+4-5=@#@第二题填空题@#@()+0=5()-4=3()+6=10()+8=8@#@()+4=9()+3=10()+2=9()+1=4@#@第三题比大小@#@9-8O1+91+6O6+11+6O2+24-1O5-1@#@2+1O2-03+2O4-26+3O5+34-2O5+4@#@第四题应用题列算式@#@衣柜里有3件衣服,又挂进去6件,现在有几件衣服?

@#@@#@第一题加减法@#@7+3-1=5+1-2=8-3+2=6+1-6=@#@5-3+2=8-7+3=7+2-5=9-4-5=@#@第二题填空题@#@()+1=7()-3=5()+4=10()+7=8@#@()+6=10()+3=9()+3=8()+2=8@#@第三题比大小@#@8-8O1+11+5O5+11+2O5+24-2O3-1@#@8+1O2-03+0O4-26+2O5+28-2O5+4@#@第四题应用题列算式@#@花瓶里有8朵花,又插进去2朵,现在有几朵花?

@#@@#@第一题加减法@#@5+2-2=9+1-6=8-2+3=7+1-6=@#@6-3+2=10-7+3=6+2-5=9-2-5=@#@第二题填空题@#@()+2=7()-3=6()+8=10()+1=8@#@()+5=9()+2=9()+3=7()-2=8@#@第三题比大小@#@9-2O2+37+2O6+15+2O5-24-1O8+1@#@7-1O9-50+6O4-22+2O6+27-2O5+3@#@第四题应用题列算式@#@桌子上有6杯水,被喝掉了2杯,";i:

20;s:

12476:

"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一一)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9710693837634148641183785851671571047694461191068816101287899104108771797496971179512788791371481491038373821687495779352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二二)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38998313917827147159281573514885630810644971499518261110138778553461064410308779352941178715976731699610736921186393149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三三)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65412997133849185127741597614785118957877931581379814916915716811989751157683117159941781398813811912895168149849293949596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四四)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989983848568695657587778796566878889747547484938398659677629976528778869488676395459386472685101333867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五五)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08102132823161081017719391410318810831173531018103101647461331011021947831310110101019564710511114415382551011101881045461086106101337233101661091413410111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六六)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388101021115286413313317731097251031519912106916101881557986811105513346351013104618104104133181020201710768381010124141059367109881610374541051002010783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七七)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9187849797827985666583759649282986686577199887958889374810574884857487865977574876866592863949197871059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八八)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5973986917869679289104795683866989858865569010784122174586719681488929105137449994957677935982666738959384129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九九)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8998767562710885966945255957895357465967774469484979443274658678465846668967241027785832652997587471775888499634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十十)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829248846151055794765249695769435984796768641948107579365876105798726928647934497519774849197973938382285286666731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十十一一)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82482636945873673244226523423982662772563894673463792733283791854782822472782545894748772654910782710274355229619471265523364546629775423527517823827915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十十二二)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634732396331623425108410542356227277293463074518126279645558381858274587343576396397576261058101251710408767823852487521075792837876865896953782882795493672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十十三三)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9238115168951246513539159479918915475177577711276113157126481686814896123991145829168189158610153671429839156149158871675619948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十十四四)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3714912874124157891391171067883931471789413995169129968517896748610517712314718814918412388391171597567113566716866112169145189168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十十五五)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57137496712516715812107617785103968516778138111134413945817966127861481597798158134841621361686610211679651241381194715612612815739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十十六六)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931361751310154389416101191410618161016216487171710214241211215041108171556131241211516168151314111711588017727312465114104111171014631132112132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十十七七)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851711120110431610543510713171090111171191840181234114127101090125141182016221539811413465123171211131200261952112141110107112311431119941254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十十八八)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6119135101210103153655519111981912622731702618131338622341614181117098607116313130018103710101412221711101131115141100115101096126171322810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十十九九)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7310311919580171959382539813107619314253731614521714161404161331119151823125141441351111216127252761051874514513126181261082121017111110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二二十十)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5117421519511486152184191026872171131441111351201912112417471118136061195101186911141211331915801813161618923331518111877313251215111231531815112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二二十十一一)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71816362145631317636716601915119717123211140130122801518801186241917127313431710115141312422145135317117117223181231510011812510361917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二二十十二二)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2114111831614321451911501919130124171122121216461017163153017612121001140118171411190191817053191912109111343315217618213115300191214110710731211810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二二十十三三)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9411261024116094102131631716430591231917172161151117611117108415161121188301031161151110121025711511151215111181113543314514241138462171510210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二二十十四四)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02741212219513311215111861331511621231751981621071918161396121431815514121716123099191181712312731418166562198154141316141511653711711519219812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二二十十五五)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90118191411318642161554414106715231312101141010617111410184210045115510315135144116295608013101621661340053197155186184115011191390801541101614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二二十十六六)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422120917101450171725014087191916115016134163729087124125659718419106116143111514212141017146101717163611142510811818226612211941911951559243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二二十十七七)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06016812510521521214417121212217101010941521515121103153114141215274186110115011191661311418150241813103261193121117161312131711312218413111512312162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二二十十八八)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4101168815211471110610717371231217516031641141839101512101433161801832244181191961171143531311141211127103141311286151414214216217153213431817161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二二十十九九)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8010191861231063111732110111621410210056511013101761236106143521951711512191821176187102173152521818111131019129543621221616313812131341404103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三三十十)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12911918131180181121271165531141910110211511715231510117987119112310353115191818146314123070227101513130104125122251219181721121721131181159594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三三十十一一)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7501811214234871301716413278036118316111061235316661050302186429101411171156511716011217151411812277181015101941915141105881858111211615162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三三十十二二)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3111110151211643212111033106531221611411212121673110155725316317411214121811107621611816116551807118518127726841613017040723142319983011132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三三十十三三)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4416116024114163553216121005121320619011616311331126106181017521111319290166941955213340542161231740161425218101048219171321614113195151231533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三三十十四四)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0101614314514845475151210711173174881204315314101301212171615415101931523351410861012618815141918821517317411116314314181030195123106019311712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三三十十五五)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161421522103107571154731965102511101423211796191941516571170510116282110921735124231851102101161632287111541524101993101510152121173181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三三十十六六)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71612110706659310918131817217241502131017151714769910103513612001733101151411021371191600877417201111701151430311514195216312160161611214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三三十十七七)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962131091710191051212712101784903121137117141201811171761412115241410109161118719112211815216517211761925110418671172153154121191892188641311183210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三三十十八八)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911711181251160196012311521614121265121233131019374018125141181221719131805107571165154121171411536121616101718441914611658231011115147031363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三三十十九九)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144031272101919185144131016131313710705132106251218319144153247121321512498101413907512311410261316311951181811100611017124016612132612216616142020以以内内加加减减法法练练习习题题(四四十十)日期:

@#@时间:

@#@做对了题(共50题)413511915141218413216141825215116241210531101941161412645211121141931131531781291581081815148159126174154123124147512127112112113456101591181291833";i:

21;s:

1284:

"一年级下数学口算记录@#@年月日题数:

@#@正确数:

@#@用时:

@#@分秒@#@9+7=@#@6+5=@#@10-7=@#@13-5=@#@9+5=@#@3+9=@#@10-4=@#@20-1=@#@20-1=@#@14-8=@#@6+8=@#@8+9=@#@7+4=@#@7+4=@#@20-11=@#@9+5=@#@7+7=@#@12-8=@#@17-9=@#@5+6=@#@20-3=@#@12-9=@#@8+5=@#@7+7=@#@10-2=@#@4+9=@#@8+3=@#@13-8=@#@13-7=@#@3+9=@#@9+2=@#@14-6=@#@16-9=@#@20-9=@#@6+6=@#@4+7=@#@8+6=@#@7+7=@#@5+9=@#@8+7=@#@14-9=@#@20-18=@#@5+6=@#@20-11=@#@18-9=@#@12-8=@#@10-8=@#@8+5=@#@20-14=@#@6+8=@#@6+6=@#@9+7=@#@6+6=@#@8+8=@#@10-6=@#@15-8=@#@15-6=@#@11-7=@#@6+7=@#@9+3=@#@9+8=@#@20-1=@#@9+4=@#@9+4=@#@20-8=@#@12-3=@#@9+2=@#@16-9=@#@9+3=@#@14-9=@#@10-7=@#@10-6=@#@9+6=@#@20-13=@#@10-6=@#@7+5=@#@7+8=@#@20-2=@#@10-7=@#@3+8=@#@20-5=@#@12-6=@#@3+8=@#@14-9=@#@8+7=@#@7+7=@#@5+7=@#@14-9=@#@10-1=@#@16-9=@#@20-13=@#@4+7=@#@13-5=@#@20-19=@#@9+7=@#@7+8=@#@12-8=@#@6+6=@#@10-2=@#@15-7=@#@";i:

22;s:

1326:

"2020以以内内退退位位减减法法口口诀诀表表班级:

@#@姓名:

@#@11119=29=211118=38=311117=47=411116=56=511115=65=611114=74=711113=83=811112=92=912129=39=312128=48=412127=57=512126=66=612125=75=712124=84=812123=93=913139=49=413138=58=513137=67=613136=76=713135=85=813134=94=914149=59=514148=68=614147=77=714146=86=814145=95=915159=69=615158=78=715157=87=815156=96=916169=79=716168=88=816167=97=917179=89=817178=98=918189=99=92020以以内内退退位位减减法法口口诀诀表表班级:

@#@姓名:

@#@11119=29=211118=38=311117=47=411116=56=511115=65=611114=74=711113=83=811112=92=912129=39=312128=48=412127=57=512126=66=612125=75=712124=84=812123=93=913139=49=413138=58=513137=67=613136=76=713135=85=813134=94=914149=59=514148=68=614147=77=714146=86=814145=95=915159=69=615158=78=715157=87=815156=96=916169=79=716168=88=816167=97=917179=89=817178=98=918189=99=92020以以内内退退位位减减法法口口诀诀表表班级:

@#@姓名:

@#@11119=29=211118=38=311117=47=411116=56=511115=65=611114=74=711113=83=811112=92=912129=39=312128=48=412127=57=512126=66=612125=75=712124=84=812123=93=913139=49=413138=58=513137=67=613136=76=713135=85=813134=94=914149=59=514148=68=614147=77=714146=86=814145=95=915159=69=615158=78=715157=87=815156=96=916169=79=716168=88=816167=97=917179=89=817178=98=918189=99=9";i:

23;s:

1909:

"45-35=29+20=72+7=87-72=48+21=69-29=21+55=62+26=1+35=31-20=71+25=75+24=@#@96-25=23+41=20+55=24+43=43+1=64+6=@#@57-44=78-55=97-7=50+23=83-22=1+18=@#@25+54=44+25=46-25=100-50=47-6=5+91=@#@66+34=76-65=61-55=15+74=29+60=75-14=@#@60+6=2+61=50+20=10+32=29+71=12+17=@#@86-36=62+32=57-33=68+20=92-52=78-15=@#@94-33=47-26=11+87=50+16=41-11=86-73=@#@91-73=76+4=99-38=97-34=44+5=100-56=@#@49-37=43+53=4+20=59-54=69+31=8+6=@#@45+40=4-1=55-54=87-34=49+40=84+1=@#@79-37=68-3=25+45=3+67=84-50=79-68=@#@84-71=54+46=13+84=17+42=80-66=52-11=@#@13-4=39+55=80-70=33-9=16+71=74-33=@#@33+25=58-8=94-81=94-44=93-62=12+7=@#@51-11=64-11=31+27=52+16=76-14=65-50=@#@99-71=53-4=90-30=88-10=51-3=23-10=@#@43+23=65+12=99-14=21+35=62+3=43+41=@#@4+76=42+7=63-22=20+33=20+53=2+55=@#@56+14=92-40=78-6=44-31=81+1=13+76=@#@9+21=57+3=19+10=98-86=52+28=16-14=@#@";i:

24;s:

3012:

"20-1=@#@30-2=@#@36-8=@#@37-8=@#@30-6=@#@21-3=@#@21-6=@#@40-8=@#@21-9=@#@40-7=@#@31-8=@#@42-7=20-3=@#@20-5=@#@20-7=@#@21-2=@#@21-4=@#@21-7=@#@22-3=@#@22-5=@#@22-7=@#@41-4=@#@41-8=@#@33-7=@#@33-4=@#@22-8=@#@23-4=@#@23-6=@#@23-9=@#@24-5=@#@24-7=@#@32-6=@#@34-8=@#@24-8=@#@33-6=@#@42-6=@#@24-9=@#@25-6=@#@25-9=@#@26-7=@#@27-8=@#@28-9=@#@20-2=@#@20-6=@#@30-4=@#@30-8=@#@20-9=@#@21-5=@#@31-3=@#@40-6=@#@31-6=@#@35-8=@#@30-1=@#@30-3=@#@30-5=@#@30-9=@#@31-2=@#@31-5=@#@31-9=@#@32-3=@#@32-4=@#@32-5=@#@22-4=@#@41-6=@#@23-7=@#@34-7=@#@26-9=@#@32-7=@#@24-6=@#@25-7=@#@42-8=@#@26-8=@#@32-8=@#@32-9=@#@33-5=@#@33-9=@#@34-5=@#@34-6=@#@34-9=@#@35-6=@#@35-7=@#@35-9=@#@36-7=@#@36-9=@#@37-9=@#@38-9=@#@20-4=@#@40-4=@#@21-8=@#@20-8=@#@30-7=@#@40-2=@#@31-4=@#@31-7=@#@40-1=@#@40-3=@#@40-5=@#@40-9=@#@41-2=@#@22-6=@#@33-8=@#@41-3=@#@41-5=@#@41-7=@#@23-8=@#@41-9=@#@42-3=@#@22-9=@#@23-5=@#@25-8=@#@27-9=@#@42-4=@#@42-5=@#@42-7=@#@42-9=@#@43-4=@#@43-5=@#@43-7=@#@61-8=@#@53-5=@#@62-5=@#@53-8=@#@43-9=@#@44-5=@#@44-7=@#@45-6=@#@45-8=@#@53-7=@#@61-4=@#@46-7=@#@46-9=@#@47-8=@#@48-9=@#@54-8=@#@60-6=@#@63-6=@#@63-5=@#@50-1=@#@50-3=@#@50-5=@#@50-7=@#@55-8=@#@62-8=@#@50-9=@#@51-2=@#@51-5=@#@64-8=@#@51-7=@#@51-9=@#@52-3=@#@52-7=@#@43-6=@#@44-8=@#@52-8=@#@52-9=@#@53-4=@#@53-6=@#@45-9=@#@53-9=@#@54-5=@#@46-8=@#@61-7=@#@60-8=@#@54-6=@#@54-7=@#@50-2=@#@61-3=@#@54-9=@#@55-6=@#@50-6=@#@61-6=@#@55-7=@#@55-9=@#@56-7=@#@56-9=@#@57-9=@#@58-9=@#@51-4=@#@63-8=@#@52-4=@#@65-7=@#@63-7=@#@52-6=@#@64-6=@#@57-8=@#@60-1=@#@50-8=@#@66-8=@#@60-2=@#@51-6=@#@80-9=@#@60-3=@#@60-4=@#@51-8=@#@60-5=@#@60-9=@#@61-2=@#@61-5=@#@61-9=@#@43-8=@#@44-6=@#@44-9=@#@45-7=@#@60-7=@#@56-8=@#@62-3=@#@62-4=@#@62-6=@#@47-9=@#@50-4=@#@62-7=@#@51-3=@#@65-8=@#@62-9=@#@63-4=@#@63-9=@#@64-5=@#@64-7=@#@52-5=@#@64-9=@#@65-6=@#@65-9=@#@66-7=@#@66-9=@#@67-8=@#@68-9=@#@70-1=@#@70-3=@#@80-2=@#@70-5=@#@70-8=@#@90-2=@#@70-9=@#@71-2=@#@76-9=@#@71-3=@#@71-4=@#@82-4=@#@83-7=@#@84-6=@#@71-6=@#@71-7=@#@82-6=@#@71-8=@#@71-9=@#@72-3=@#@85-8=@#@72-4=@#@87-9=@#@72-5=@#@72-8=@#@90-4=@#@91-5=@#@94-8=@#@92-7=@#@91-8=@#@72-9=@#@73-4=@#@73-6=@#@90-3=@#@73-7=@#@73-8=@#@90-6=@#@73-9=@#@74-6=@#@74-9=@#@75-6=@#@75-8=@#@67-9=@#@83-8=@#@92-8=@#@75-9=@#@76-7=@#@70-6=@#@75-7=@#@76-8=@#@77-8=@#@82-8=@#@84-7=@#@77-9=@#@78-9=@#@70-4=@#@83-6=@#@96-8=@#@95-7=@#@93-8=@#@96-7=@#@95-8=@#@94-6=@#@93-7=@#@80-1=@#@80-3=@#@80-4=@#@73-5=@#@92-5=@#@80-5=@#@71-5=@#@80-6=@#@90-8=@#@74-7=@#@80-7=@#@80-8=@#@91-4=@#@74-8=@#@80-9=@#@81-2=@#@81-5=@#@74-5=@#@81-3=@#@90-7=@#@81-4=@#@81-6=@#@81-7=@#@91-3=@#@81-8=@#@83-5=@#@81-9=@#@82-3=@#@82-5=@#@82-7=@#@82-9=@#@83-4=@#@83-9=@#@84-5=@#@84-8=@#@72-6=@#@91-7=@#@84-9=@#@85-6=@#@85-7=@#@72-7=@#@92-4=@#@94-7=@#@93-6=@#@85-9=@#@86-7=@#@70-7=@#@93-5=@#@86-8=@#@70-2=@#@86-9=@#@87-8=@#@88-9=@#@97-9=@#@90-1=@#@90-5=@#@90-9=@#@91-2=@#@91-6=@#@91-9=@#@92-3=@#@92-6=@#@92-9=@#@93-4=@#@93-9=@#@94-5=@#@94-9=@#@";i:

25;s:

9046: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动物餐厅》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部分的知识,它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1、十位上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2、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3、两位数与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分析:

@#@我们一年七班有32名学生,学前基础参差不齐,现已接受半个学期的入学教育。

@#@由于我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整体看班级学生有学习数学的愿望,并且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乐于探索、创新、与人合作。

@#@@#@设计理念:

@#@整个的设计思路以动物餐厅里举行的端盘子比赛为主线,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电脑、课件创设这个情境,让学生充当小猴和小狗的啦啦队员,让学生的情感与小动物联系在一起,关心它们的比赛结果,进而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另外教学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电脑课件配以演示、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感受物体的个数有多有少。

@#@@#@2、使学生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意识,感受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

@#@远程教育资源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创设情境@#@1、(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森林里木头做的标有动物餐厅字样的大门,门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开业大吉)@#@同学们,前几天森林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有一家动物餐厅开业了,你们看。

@#@@#@2、动物餐厅什么样?

@#@@#@现在你想推开动物餐厅的大门到里边去看一看吗?

@#@@#@3、那你得回答出我的三道问题,闯过三关才行,谁愿意做勇敢的闯关者?

@#@@#@4、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

@#@@#@第一关:

@#@请看题。

@#@48里面有(  )个十,(  )个一。

@#@@#@第二关:

@#@填上适当的符号>、< 。

@#@@#@    10〇7     15〇18@#@第三关:

@#@请数出58后面的5个数。

@#@@#@5、祝贺同学们,你们闯关成功了,现在你可以进入到动物餐厅里去了。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为新知的教学做一个良好辅垫。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情感有所体验。

@#@使学生进入情境。

@#@使学生亲身融入活动中去,关注小动物的比赛结果,即关注知识的学习。

@#@@#@二、构建模型@#@

(一)21与18的大小比较@#@1、(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动物餐厅)动物餐厅什么样?

@#@@#@2、今天动物餐厅的小猴和小狗要参加一次端盘子比赛,你愿意做谁的拉拉队员?

@#@请两个拉拉队员分别坐到两边。

@#@@#@3、第一回合比赛开始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课件依次演示)@#@  第一个出场的是小猴(伴音:

@#@我拿了21个盘子)@#@下一个出场的是小狗(伴音:

@#@我拿了18个盘子)@#@4、它们两个谁拿的多?

@#@(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你利用手中的学具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请各位拉拉队员前后桌为一组进行讨论。

@#@@#@5、小组汇报:

@#@谁愿意站起来跟全班同学说一说。

@#@@#@学生A:

@#@我是用数数的方法,21在18的后面,所以21比18大。

@#@@#@学生B:

@#@21里有2个十,18里有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多,所以21比18大。

@#@@#@学生C:

@#@我用捆小棒方法比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21根小棒能捆成2捆零1根,18根小棒能捆成1捆零8根,2捆比1捆多,所以21比18大。

@#@@#@学生D:

@#@我用格尺比,21厘米比18厘米长,所以21比18大。

@#@@#@6、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

@#@小猴和小狗手中的盘子从无到有,一个一个同时落下。

@#@小狗落到18个后不再落下,而小猴还依次落下3个,从而直观看出21比18多3个。

@#@@#@7、总结出学生们的答案,小猴拿的多,怎样才能表示出小猴拿的多呢?

@#@  (21>18)@#@8、第一回合比赛结束了,谁取得胜利了?

@#@@#@(小猴)奖给小猴一面小红旗。

@#@@#@

(二)32、34的大小比较@#@1、刚才的比赛小狗输了,可它不服气,要求再比一场。

@#@看第二回合的比赛又开始了。

@#@@#@2、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

@#@小猴、小狗分别出场。

@#@伴音分别出现32、34。

@#@@#@ 3、这个回合它们谁拿的多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4、学生发表见解。

@#@@#@学生A:

@#@34在32的后面,所以34比32大。

@#@@#@学生B:

@#@十位上都是3,一样大,看个位,4比2大,所以34比32大。

@#@@#@让学生利用计数器,边演示边说。

@#@@#@5、怎样才能表示34比32多呢?

@#@32和34中间应用一个什么号连接呢?

@#@请手势表示。

@#@ @#@6、第二回合的比赛谁取得了胜利?

@#@ (小狗)@#@(三)100与99的大小比较@#@1、现在比赛已经变成1比1平了,就看最后一个回合的胜负了。

@#@这回小猴和小狗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把仓库里的盘子全都搬出来了,累得气喘吁吁的。

@#@@#@2、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

@#@小猴和小狗把所有的盘子都放在了地上。

@#@(伴音分别为,小猴:

@#@我拿了100个盘子。

@#@小狗:

@#@我拿了99个盘子)@#@3、这个回合的比赛谁能赢呢?

@#@@#@4、请学生发言阐述观点。

@#@@#@(四)颁奖@#@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课件演示:

@#@让我们用掌声祝贺小猴登上冠军的宝座,让我们也同样向小狗表示祝贺。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让学生自己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比较方法,广开言路,鼓励发现两位数大小比较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的学生。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电脑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演示数的大小比较。

@#@更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新知。

@#@@#@三、实际应用@#@1、抢答游戏@#@填上>、<、=@#@78〇76      62〇62     54〇45@#@69〇70      82〇86     39〇63@#@2、写数游戏@#@

(1)老师在卡片写一个数字“15”要求学生写一个数字要比15大。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32和34的大小,只要有道理就行。

@#@@#@

(2)老师在卡片上写一个数字“72”,要求学生写一个数字要比72小。

@#@@#@3、找朋友:

@#@为小猴和小熊分别找到大于60和小于60的朋友,连上线。

@#@@#@设计意图: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更易于学生融入创设的情境中去与小动物同呼吸共命运,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更加投入。

@#@习题设计增强知识应用的趣味性,也可增加练习内容。

@#@培养学生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有意识让学生总结所学新知。

@#@@#@四、置疑@#@五、结课。

@#@这节课通过到动物餐厅一游,你都知道了什么?

@#@@#@总评:

@#@@#@本节课学生上得轻松、快乐,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这源于教者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

@#@@#@我运用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组织形式实现了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集中教学形式向个别化教学转变。

@#@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完成。

@#@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通过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只是作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在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从单纯的传授为主转变为以设计教学为主,从权威的灌输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主要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学生也从传统教学中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觉主动地探索,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

@#@这种转变为教育从传统教育走向创新教育提供形式上的支持。

@#@因为它在根本上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移,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主动探索和建构。

@#@教育资源的共享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通过“协作对话”进行学习。

@#@使学习成为一种多维互动的过程,有利于创造思维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以上教学内容的巧妙设计,便是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i:

26;s:

12656: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学科:

@#@数学@#@2、课时:

@#@1课时@#@二、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1000以内数的认识”@#@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

@#@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知道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部分,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首先,第67页的主题图的教学是让学生感受体育馆的人数很多,原来学习的100以内的数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体验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第68页的例1是让学生通过直观回顾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例1中小精灵的一句“怎样数更大的数?

@#@”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数,感受到按群计数比较方便,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数是数出来的。

@#@例1后面小精灵又说了一句:

@#@“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这一句的意图是在这一个环节要给学生一个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知道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

@#@例2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学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

@#@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教学;@#@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计数器图片、作业题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体育馆正在开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体育馆主题图:

@#@@#@师:

@#@体育馆大约可以坐多少人?

@#@@#@师:

@#@我们看现场观众是怎么说的。

@#@@#@师:

@#@我们猜的这些数以前学过吗?

@#@比我们以前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要怎么样呢?

@#@有谁知道比“百”更大的单位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0大的多的数:

@#@1000以内数的认识@#@(二、)探索新知@#@  板书课题:

@#@1000以内数的认识。

@#@(学生齐读)@#@1、学习例1@#@?

@#@

(1)课件出示:

@#@一小堆小正方体(10个)@#@师: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数数,老师这儿有一些小正方体,我们一起来数出它们的个数。

@#@(学生数,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出示小正方体)@#@师:

@#@我们是几个几个数的?

@#@数出了几个?

@#@(在黑板上贴出1个正方体和10个正方体的图片)@#@师:

@#@10里面有几个一?

@#@也就是10个一是()@#@板书:

@#@10个一是十(全班齐读)@#@

(2)课件出示:

@#@100个小正方体@#@师:

@#@这儿有比较多的小正方体,要知道有几个,还是一个一个地数吗?

@#@谁有办法数出他们的个数?

@#@怎么数可以做到又对又快呢?

@#@@#@生:

@#@一十一十地数@#@师:

@#@我们一块来数一下,好吗?

@#@(课件出示小正方体,学生数)我们数到了几?

@#@(黑板上贴出100个正方体的图片)@#@师:

@#@“十”和“百”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

@#@10个十是一百.(全班齐读)@#@师: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如果有更多的正方体我们又怎么数呢,会数吗?

@#@一起来试试。

@#@@#@(3)课件出示1000个小正方体(10个100的小正方体)@#@师:

@#@我们一起来数(课件出示小正方体,学生数)我们数到了几?

@#@(黑板上贴出1000个正方体的图片)@#@师:

@#@那百和千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

@#@10个一百是一千.(全班齐读)@#@(4)小结:

@#@@#@师:

@#@通过刚才的数数,你们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数更大的数时还可以一百一百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2、数数游戏,突破难点。

@#@@#@师:

@#@同学们真能干,有这么多的发现。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数数游戏好吗?

@#@@#@课件出示课本第68页的“做一做”@#@1.从二百三十六数到二百四十二。

@#@@#@2.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

@#@@#@3.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

@#@@#@

(1)师生合作完成第1题。

@#@@#@出示计数器,(教师演示)让学生说说从右往左数每一档所表示的数位名称。

@#@@#@学生数数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子。

@#@@#@师:

@#@当数到239时再往后数一个计数器上的珠子有什么变化呢?

@#@@#@生: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板书:

@#@239→240@#@师:

@#@那359后面一个是?

@#@689后面一个是?

@#@270前面一个是?

@#@@#@

(2)指导学生完第2题。

@#@@#@师:

@#@男生和女生进行比赛,各数一个数,看谁数得好。

@#@@#@师:

@#@如果在计数器上拨出199,接着往后数一个,计数器上的珠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抽生在计数器上边演示边说: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板书:

@#@199→200@#@师:

@#@那399后面一个是?

@#@499后面一个是?

@#@800前面一个是?

@#@@#@(3)指导学生完第3题,认识计数单位“千”@#@师:

@#@你们太厉害了,接下来这道题有点难,你们有信心吗?

@#@@#@师拍手学生一齐数数@#@师:

@#@当数到999再往后数一个是?

@#@在计数器上怎么拨呢?

@#@@#@抽生在计数器上边演示边说: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

@#@@#@师:

@#@百位的前一位是哪一位?

@#@(千位)那和“百”相邻的计数单位除了“十”还有谁?

@#@@#@师:

@#@从右往左数的第几位是千位?

@#@所以1000是四位数。

@#@看着计数器你觉得一千该怎么写呢?

@#@请拿起手写空。

@#@教师板书:

@#@999→1000@#@(4)感知1000的大小。

@#@@#@师:

@#@那1000倒底有多大呢?

@#@@#@课件出示数量是1000的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

@#@例举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具体感知1000的大小。

@#@@#@师:

@#@对于1000你们还有其它的认识吗?

@#@@#@2、教学例2读数、写数、数的组成@#@

(1)(课件出示:

@#@表示126的计数器)@#@师:

@#@同学们会数数了,那么你们会读数,写数吗?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多少?

@#@@#@师: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

@#@那么也就是说126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

@#@怎么写呢?

@#@@#@学生在题单上写一写。

@#@@#@

(2)(课件出示:

@#@表示304的计数器)@#@师:

@#@这个计数只有写法没有珠子,请在题单上画出珠子(学生活动)@#@师;@#@304十位上的0不写行不行?

@#@为什么?

@#@十位上的0直接读作零。

@#@@#@师:

@#@这个数怎么读呢?

@#@谁来说说它的组成。

@#@@#@师:

@#@能说一个像304这样十位上有0的数吗?

@#@(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课件出示:

@#@表示580的计数器)@#@师:

@#@下面这个数,也没有珠子请画出它的珠子。

@#@@#@师:

@#@580个位上的0能不能不写?

@#@为什么?

@#@个位上的0不读出来。

@#@@#@谁来读一读,说一说它的组成?

@#@@#@师:

@#@能说一个像680这样个位上有0的数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4)对比强调0的读法@#@师:

@#@比较下面两组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304580@#@301270@#@709460@#@403210@#@(三、)巩固练习@#@师:

@#@同学们都会读数、写数了,小精灵遇到难题了,我们帮帮他们,好吗?

@#@@#@

(1)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读出下面各数,再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广场上有330只鸽子。

@#@天空中有580个气球。

@#@(学生读数并说组成。

@#@)@#@

(2)“做一做”第2题:

@#@写出下面各数。

@#@@#@有八百六十八人跑马拉松。

@#@这片树林有九百五十棵树。

@#@@#@____________?

@#@?

@#@?

@#@?

@#@?

@#@?

@#@?

@#@____________@#@(学生写数,对照答案自批自改。

@#@)@#@师:

@#@868中的8在什么位上?

@#@表示什么意义?

@#@@#@生:

@#@8在百位上,表示8个百;@#@8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

@#@@#@师:

@#@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四、)综合练习,逐渐延伸。

@#@@#@1.根据下图读出人民币的钱数。

@#@(图略)@#@2.填空:

@#@@#@

(1)599的前一个数是(),后一个数是()。

@#@@#@

(2)940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3)9个十和4个百组成的数()。

@#@@#@(4)一个三位数,百位和个位上的数是8,2在十位上,这个数是()。

@#@@#@3.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书?

@#@(图略)@#@(五、)拓展练习。

@#@@#@

(1)按一定的规律填一填。

@#@@#@————————800———————@#@

(2)用0、2、5这三个数,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它们分别是:

@#@@#@————————————————————@#@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六、)全课总结,不断升华@#@师: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如果数比1000还大、还多的数,怎么数?

@#@怎么读数、写数?

@#@我们以后再学习。

@#@@#@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239→24010个一是?

@#@?

@#@?

@#@?

@#@?

@#@十304580@#@?

@#@199→20010个十是?

@#@?

@#@?

@#@?

@#@一百301270@#@999→1000?

@#@10个一百是?

@#@?

@#@一千709460@#@403210@#@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

@#@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怎么样把学生原有的认知规律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设计教学。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

@#@1、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图片,数1000个小正方体,例举生活中的数据等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在现实背景下充分感受与体验,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

@#@2、给学生提供充足学习空间和探究时间。

@#@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建立1000的数感上,让学生自己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以及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

@#@在数学游戏中,通过形象操作来突破本课的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数拐弯处的数,我通过让学生演示计数器的变化过程,不但让学生学会了数拐弯处的数,还让学生明白了“十进制”,一举两得,效果非常好。

@#@整个过程是:

@#@老师引导,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学生在操作和探索中自主建构,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使学生有主动的体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走进生活,应用新知,开放练习。

@#@让学生关注生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数学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使他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品尝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六、教师个人介绍@#@省份:

@#@四川省学校:

@#@广汉市雒城四小姓名:

@#@阳义红@#@职称:

@#@小学一级教师@#@";i:

27;s:

7887:

"@#@2016年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答卷时间:

@#@8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我最棒。

@#@(第6题10分,其它小题各2分,共20分)@#@

(1) @#@( @#@)+45=55+(),这里运用了加法( @#@ @#@ @#@ @#@ @#@ @#@ @#@ @#@),用字母表示是( @#@ @#@ @#@ @#@ @#@)。

@#@@#@

(2)交换两个( @#@ @#@ @#@ @#@ @#@)的位置,( @#@ @#@ @#@ @#@ @#@)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乘法分配律可用字母表示为( @#@ @#@ @#@ @#@ @#@ @#@ @#@ @#@ @#@ @#@ @#@ @#@ @#@ @#@)。

@#@@#@(4)45×@#@(20×@#@39)=(45×@#@20)×@#@3这是应用了( @#@ @#@ @#@ @#@ @#@ @#@ @#@ @#@ @#@)律。

@#@@#@(5)用简便方法计算376+592+24,要先算( @#@ @#@ @#@ @#@ @#@ @#@ @#@ @#@),这样计算是根据( @#@ @#@ @#@ @#@ @#@ @#@ @#@ @#@ @#@ @#@ @#@)律。

@#@@#@(6)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36-279-21=436-(279○____)34×@#@125×@#@8=34×@#@(___○____)@#@120÷@#@5÷@#@4=120÷@#@(___○____)49×@#@38+50×@#@38+38=(49+___+___)×@#@___@#@a+(30+8)=(+)+30@#@二、大法官判对错。

@#@(对的画“√”,错的画“×@#@”)(5分)@#@

(1)215-67+33=215-(67+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02×@#@47=100×@#@47+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等式84×@#@25=80×@#@25﹢4×@#@25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 @#@ @#@ @#@ @#@ @#@ @#@ @#@ @#@ @#@ @#@ @#@( @#@ @#@ @#@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 @#@ @#@ @#@ @#@)@#@(5)125×@#@4×@#@25×@#@8的简便算法是(125×@#@8)×@#@(4×@#@25)。

@#@ @#@ @#@ @#@ @#@ @#@ @#@ @#@ @#@ @#@ @#@( @#@ @#@ @#@ @#@) @#@@#@三、择优录取。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53×@#@24+53×@#@36=53×@#@(24+36)运用了( @#@ @#@ @#@)。

@#@@#@A.乘法交换律 @#@ @#@ @#@ @#@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

(2)792×@#@99=792×@#@100○792×@#@1,○里应该填( @#@ @#@ @#@)@#@ @#@ @#@ @#@ @#@ @#@A.﹢ @#@ @#@ @#@ @#@B.- @#@ @#@ @#@C.×@#@@#@(3)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乘法( @#@ @#@ @#@ @#@)。

@#@@#@A.交换律 @#@ @#@ @#@B.结合律 @#@ @#@ @#@ @#@C.分配律@#@(4)49×@#@25×@#@4=49×@#@(25×@#@4)这是根据( @#@ @#@ @#@)。

@#@@#@A. @#@乘法交换律 @#@ @#@ @#@B.乘法分配律 @#@ @#@ @#@C.乘法结合律@#@(5)986-297的简便算法是( @#@ @#@ @#@)。

@#@@#@A.986-300-3 @#@ @#@ @#@ @#@ @#@ @#@B.986-300+3 @#@C. @#@986-(300+3)@#@四、用线段连一连。

@#@(10分)@#@326×@#@50×@#@8 @#@ @#@ @#@ @#@ @#@ @#@ @#@ @#@ @#@ @#@ @#@ @#@ @#@ @#@ @#@ @#@109×@#@(498+2)@#@498×@#@109+2×@#@109 @#@ @#@ @#@ @#@ @#@ @#@ @#@ @#@ @#@ @#@ @#@72×@#@36@#@220×@#@18 @#@ @#@ @#@ @#@ @#@ @#@ @#@ @#@ @#@ @#@ @#@ @#@ @#@ @#@ @#@ @#@ @#@ @#@ @#@200×@#@18+20×@#@18 @#@@#@42+99+68+1 @#@ @#@ @#@ @#@ @#@ @#@ @#@ @#@ @#@ @#@ @#@ @#@ @#@ @#@ @#@(42+68)+(99+1)@#@72×@#@9×@#@4 @#@ @#@ @#@ @#@ @#@ @#@ @#@ @#@ @#@ @#@ @#@ @#@ @#@ @#@ @#@ @#@ @#@326×@#@(50×@#@8)@#@五、我是神算手。

@#@(34分)@#@1.直接写出得数。

@#@(10分)@#@98×@#@0= @#@ @#@ @#@ @#@ @#@ @#@ @#@ @#@ @#@2400÷@#@25= @#@ @#@ @#@ @#@ @#@ @#@35×@#@20= @#@ @#@ @#@ @#@ @#@180-79-21= @#@ @#@ @#@ @#@@#@25×@#@13×@#@4= @#@ @#@ @#@ @#@ @#@200÷@#@5÷@#@4= @#@ @#@ @#@ @#@ @#@5÷@#@5×@#@5= @#@ @#@ @#@ @#@ @#@125×@#@3×@#@8= @#@ @#@ @#@ @#@ @#@@#@0÷@#@150÷@#@200= @#@ @#@ @#@ @#@56-56÷@#@56=@#@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每题3分,共24分)@#@214×@#@27-14×@#@27 @#@ @#@ @#@ @#@ @#@ @#@478-163-137 @#@ @#@ @#@ @#@ @#@ @#@ @#@5000÷@#@125÷@#@8@#@99×@#@34 @#@ @#@ @#@ @#@ @#@ @#@ @#@ @#@ @#@ @#@ @#@ @#@ @#@ @#@44×@#@25 @#@ @#@ @#@ @#@ @#@ @#@ @#@ @#@ @#@ @#@ @#@ @#@125×@#@15×@#@8 @#@@#@136×@#@101-136 @#@ @#@ @#@ @#@ @#@ @#@ @#@ @#@591+482+118 @#@ @#@ @#@ @#@ @#@ @#@ @#@@#@六、列式计算。

@#@(每题3分,共6分)@#@1.125与79的积加上125与21的积,和是多少?

@#@@#@2.777与560的差,再除以7,商是多少?

@#@@#@ @#@@#@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每题4分,共20分)@#@1.一本漫画书有188页,林林第一天看了57页,第二天看了43页,还剩下多少页没看完?

@#@@#@ @#@@#@ @#@2、一件上衣173元,一条裤子127元,买39套这样的上衣和裤子需要多少钱?

@#@@#@ @#@ @#@@#@3、下表中5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 @#@ @#@ @#@@#@姓名@#@小芳@#@小红@#@小明@#@小东@#@小莉@#@体重(千克)@#@23@#@32@#@28@#@30@#@27@#@4、学校买来5盒羽毛球,每盒12个,共用240元,平均每个羽毛球多少元钱?

@#@ @#@ @#@ @#@@#@5、月月3分钟跳绳522下,莉莉3分钟跳了504下,平均每分钟月月比莉莉多跳多少下?

@#@ @#@@#@";i:

28;s:

5336:

"五年级数学(下)期中检测试卷@#@一.填空(28分)@#@1.里面有()个,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2.9.8升=()毫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填入合适的计量单位。

@#@@#@一间房子大约占地100(),一瓶墨水约有50()@#@一个仓库可容纳货物100(),一大瓶可乐2.25()@#@4.2.4的倒数是(),72立方分米的()是24立方分米,()的是6千克。

@#@@#@5.根据图意写出算式()。

@#@@#@6.一瓶水连瓶重千克,喝了一半水后,连瓶重千克,瓶子重()。

@#@@#@7.一种商品原价120元,打六折后便宜了()元。

@#@@#@8.一桶油,用去千克,还剩8千克,这桶油重()千克,用去的是剩下的。

@#@@#@9.汽车行驶8千米用千克汽油,平均1千米用汽油()千克,平均1千克汽油可行驶()千米。

@#@@#@10.要做10节长方体管道,每节长4分米,宽3分米,高分米,共要用铁皮()平方米。

@#@@#@11.故事书150本,科技书本数是故事书的,文艺书本数是科技书的,求文艺书本数列式为()或()。

@#@@#@12一个表面积为54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立方厘米。

@#@@#@13.8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共有()种拼法,其中表面积最大是()平方厘米,最小是()平方厘米。

@#@@#@14.一个长方体纸盒,它的棱长之和是48厘米,其中长是宽的3倍,高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体纸盒体积是()立方分米。

@#@@#@15.一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为20立方厘米,16立方厘米和5立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选择(12分)@#@1.把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那么()。

@#@@#@A.第一段长B.第二段长C.一样长D.无法确定@#@2.下面两个数的积在和之间的是()。

@#@@#@A.×@#@2B.×@#@C.×@#@D.×@#@@#@3.下面图形()可以折起来成为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

@#@@#@@#@@#@ABCD@#@4.a=b(a,b都不为0),那么a()b.@#@A.大于B.小于C.等于@#@5.在,2,,这四个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A.B.C.D.2@#@6.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厘米,b厘米,h厘米,如果高减少2厘米,新的长方体体积比原来减少()立方厘米。

@#@@#@A.2B.2abC.2abhD.ab(h-2)@#@三.计算(29分)@#@1.口算(5分)@#@+=—=100×@#@=—=24×@#@=@#@72—=×@#@1=×@#@=+=×@#@=@#@2.解方程(6分)@#@1—X=+—X=X÷@#@=@#@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1—(+)—+—@#@————98×@#@@#@四.操作题(6分)@#@1.请画出下面长方体展开图,并标出棱的长度。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3分)@#@@#@2cm@#@2cm@#@3cm@#@2.由若干个棱长为10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如下图。

@#@(3分)@#@

(1)求该图形露在外面的面积。

@#@(地面不算)@#@

(2)如果从图形中拿走一块,该立体图形仍保持稳定且表面积不变,拿走的是哪一块?

@#@请在图中用“Δ”表示出来。

@#@@#@@#@五.应用题(25分)@#@1.粮店上午卖出吨大米,下午又购进4吨大米,现在有7吨大米,粮店原有大米多少吨?

@#@(用两种方法解答)(4分)@#@2.五

(1)班的学生用一条4米的绳子捆扎收集的废书本,已经用去了它的,还剩下多少米?

@#@(先画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关系,再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5分)@#@3.某展览厅里8根同样粗的长方体柱子,每根柱子底面周长3.5米,高12米,要用油漆刷这些柱面,平均每平方米要用油漆85克,刷这些柱面大约共用油漆多少千克?

@#@(得数保留整数)(4分)@#@4.王师傅计划全年加工1080个零件,实际上半年完成计划的,下半年完成计划的,实际超额多少个?

@#@(用两种方法解答)(4分)@#@5.一个正方体容器的棱长是2分米,先向容器中倒入7升水,再把一块石头放入水中(完全浸没),有水溢出,取出石头后量得水深15厘米,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分)@#@6.一块26厘米长的长方形铁皮,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一个无盖的铁盒,这个铁盒的容积是792立方厘米。

@#@原来这块铁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分)@#@";i:

29;s:

4922:

"@#@2017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1@#@一、口算:

@#@(20题,每题0.5分,共10分)@#@16÷@#@4=@#@20÷@#@5=@#@36÷@#@9=@#@35÷@#@5=@#@7×@#@8=@#@27÷@#@9=@#@35+55=@#@86–35=@#@48÷@#@8=@#@54÷@#@6=@#@7×@#@3=@#@5÷@#@5=@#@64+9=@#@17–9=@#@83–73=@#@42÷@#@7=@#@6×@#@2=@#@32÷@#@8=@#@21+3=@#@16÷@#@2=@#@二、脱式计算:

@#@(每题3分,共9分。

@#@)@#@72÷@#@(52–44)7×@#@8–155+9×@#@6@#@三、填空:

@#@(共34分)(其中第7小题占8分,其余每空占1分)@#@1、15÷@#@3=()口诀:

@#@(),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表示有()个东西,每()个一份,分成()。

@#@表示()里面有()个()。

@#@@#@2、请在○里填上“+”、“–”、“×@#@”或“÷@#@”。

@#@@#@8○2=69○3=36○6=36@#@35○7=56○4=1018○2=9@#@3、请在□里填上适合的数:

@#@@#@4×@#@□=28□×@#@6=4256÷@#@□=7@#@49÷@#@□=772÷@#@□=95×@#@□=20@#@4、有21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可以摆()个。

@#@@#@5、56÷@#@7和56÷@#@8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6、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里。

@#@@#@4×@#@512÷@#@28×@#@172÷@#@842÷@#@6@#@()>@#@()>@#@()>@#@()>@#@()@#@7、给“<@#@、>@#@、=”找家。

@#@(每小题2分,共8分)@#@32+9〇6×@#@715-3〇12÷@#@4@#@72÷@#@9+75〇8+9×@#@97÷@#@1+7〇16-16÷@#@8@#@四、我会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4分)@#@

(1)、32÷@#@8=4读作32除以8等于4。

@#@()@#@

(2)、拉抽屉属于旋转现象。

@#@()@#@(3)、把28支铅笔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4支。

@#@()@#@(4)、计算7×@#@8和56÷@#@7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五、选一选。

@#@(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6分)@#@1、下面图形()通过平移可以和重合。

@#@@#@A、  B、  C、@#@2、45+14÷@#@7,先算()。

@#@@#@A、加法B、减法C、除法@#@3、把20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个,列式正确的是()。

@#@@#@A、4×@#@5=20B、20÷@#@5=4C、20÷@#@4=5@#@六、我知道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是平移画Δ),哪些是旋转(是旋转画Ο)@#@七、把下面每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每题3分,共6分)@#@

(1)6×@#@6=36 @#@ @#@ @#@ @#@ @#@ @#@

(2)63-33=30 @#@ @#@ @#@ @#@ @#@ @#@ @#@ @#@ @#@@#@36÷@#@9=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5=6 @#@@#@ @#@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八、列式计算(12)@#@1、35+19里面有几个6?

@#@2、除数是72-64,被除数是56,商是多少?

@#@@#@3、一个数减去15,再乘以2,结果是60,这个数是多少?

@#@@#@九、解决问题:

@#@(共27分)@#@1、一本故事书有75页,小刚已经看了33页。

@#@如果剩下的每天看7页,要几天看完?

@#@(4分)@#@2、一件衣服要钉9粒纽扣,7件衣服要钉多少粒纽扣?

@#@现在有45粒纽扣可以钉几件衣服?

@#@(6分)@#@爸爸、妈妈和我都拔了9个萝卜@#@3、小兔一家人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4分)@#@我拔了6个萝卜,@#@@#@4、饲养小组养兔共有7个笼子,每个笼子装4只,后来又买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十、下面是明明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每人选择了一张水果卡片如下:

@#@(9分)@#@1.数一数,完成下面的统计表@#@2.喜欢吃(  )的人数最少,有(  )人。

@#@@#@3、喜欢吃(  )的人数与(  )的人数同样多。

@#@@#@4、明明的班级一共有(  )人。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  @#@";i:

30;s:

10448: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一、填空(共20分,其中第1题、第2题各2分,其它每空1分)@#@1、3吨=()吨()千克70分=()小时。

@#@@#@2、()∶()==80%=()÷@#@40@#@3、()吨是30吨的,50米比40米多()%。

@#@@#@4、六

(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

(1)班学生的出勤率是( @#@ @#@)。

@#@@#@5、0.8:

@#@0.2的比值是(),最简整数比是()@#@6、某班学生人数在40人到50人之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这个班有男生()人,女生()人。

@#@@#@7、从甲城到乙城,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要行6小时,货车的速度与客车的速度的最简比是( @#@ @#@ @#@ @#@ @#@ @#@ @#@ @#@)。

@#@@#@8、王师傅的月工资为2000元。

@#@按照国家的新税法规定,超过1600元的部分应缴5%个人所得税。

@#@王师傅每月实际工资收入是()元。

@#@@#@9、小红小时行千米,她每小时行( @#@ @#@ @#@ @#@ @#@ @#@)千米,行1千米要用( @#@ @#@ @#@ @#@)小时。

@#@@#@10、用一根长12.56米的绳子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直径是(),面积是( @#@)。

@#@@#@11、在一块长10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 @#@ @#@ @#@)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

@#@@#@12、请你根据图形对称轴的条数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图形名称。

@#@圆、()、()、长方形。

@#@@#@二、判断(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7米的与8米的一样长。

@#@…………………………………………( @#@ @#@ @#@ @#@ @#@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 @#@ @#@ @#@ @#@ @#@)@#@3、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完全相同。

@#@……( @#@ @#@ @#@ @#@ @#@)@#@4、5千克盐溶解在100千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5%。

@#@……………( @#@ @#@ @#@ @#@ @#@ @#@)@#@5、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1.1。

@#@…………………( @#@ @#@ @#@)@#@ @#@ @#@ @#@ @#@@#@三、选择(5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若a是非零自然数,下列算式中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A.a×@#@B.a÷@#@C.a÷@#@D.÷@#@a@#@2、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两段相比( @#@ @#@)。

@#@@#@A.第一段长 @#@ @#@ @#@ @#@B.第二段长 @#@ @#@ @#@ @#@C.一样长 @#@ @#@D.无法确定@#@3、林场去年种植了10000棵树苗,年底抽查了其中的1000棵,死亡率是2%。

@#@你预计一下,林场种植的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 @#@ @#@ @#@ @#@ @#@ @#@)。

@#@@#@A.20% @#@ @#@ @#@ @#@ @#@ @#@ @#@ @#@ @#@B.80% @#@ @#@ @#@ @#@ @#@ @#@C.2% @#@ @#@D.98%@#@4、一个饲养场,养鸭1200只,养的鸡比鸭多,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

@#@正确的列式是()@#@A.1200×@#@B.1200+1200×@#@C.1200-1200×@#@D.1200÷@#@@#@5、要剪一个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的圆形纸片,至少需要面积是()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π取3.14)。

@#@@#@A.12.56B.14C.16D.20@#@四、计算题(共35分)@#@1、直接写出得数5分@#@÷@#@3=×@#@15=2-=1+2%=@#@÷@#@=5÷@#@=×@#@75%=×@#@4×@#@=@#@+×@#@=×@#@99+99×@#@=@#@2、解方程9分@#@X-X=X÷@#@=15×@#@40%X-=@#@3、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2分@#@×@#@-÷@#@1-÷@#@-@#@(+×@#@)÷@#@÷@#@[(+)×@#@2]@#@4、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计算6分@#@1、一个数的20%是100,这个数的是多少?

@#@2、一个数的比20少4,这个数是多少?

@#@@#@五、作图(4分)@#@在右图中描出下面各点,并依次连接起来:

@#@@#@A(1,0)、B(3,1)、C(1,4)、@#@D(4,2)、E(7,4).@#@六、应用题(共31分)@#@1、只列式不计算(8分):

@#@@#@①王庄煤矿去年产煤250万吨,今年比去年增产25万吨。

@#@增产百分之几?

@#@@#@②一本故事书原价20元,现在每本按原价打九折出售。

@#@现价多少元?

@#@@#@③修补一批图书,已经修补了30本,是未修补本数的25%。

@#@这批图书一共多少本?

@#@@#@④小华爸爸在银行里存入5000元,存定期两年,年利率是2.70%,到期时可以实际得到利息多少元?

@#@(免收利息税)@#@2、完整解答下面的题目(共23分,其中第⑤题3分,其它每题4分):

@#@@#@①红光肥皂厂12月份已经生产肥皂45000箱,还有没有生产。

@#@12月份计划生产肥皂多少箱?

@#@@#@②某修路队计划修一条长1200米的路。

@#@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5%,第二周修了全长的。

@#@第一周比第二周少修多少米?

@#@@#@③学校里有篮球、足球、排球共180个,已知篮球、足球、排球的比是5:

@#@4:

@#@3三种球各有多少只?

@#@@#@④鸡兔同笼,有25个头,80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⑤六年级学生报名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参加的同学是六年级总人数的,后来@#@有20人参加,这时参加的同学与未参加的人数的比是3∶4。

@#@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⑥六

(1)班共有40人,下面是他们一些最喜欢的饮料的统计图,请问每种饮@#@料各有多少人喜欢?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答案@#@一、填空(共20分,其中第1题、第2题各2分,其它每空1分)@#@1、35007/62、455050@#@3、10254、96%@#@5、44:

@#@16、2024@#@7、6:

@#@58、20@#@9、15/88/1510、4米12.56平方米@#@11、1012、正方形等边三角形@#@二、判断(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3、×@#@4、×@#@5、√@#@三、选择(5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B2、A3、D4、A5、C@#@四、计算题(共35分)@#@1、直接写出得数5分@#@2/791又4/71.025/415/2141/399@#@2、解方程9分@#@

(1)X=1/10

(2)X=5/4(3)X=25/12@#@3、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2分@#@

(1)5/4

(2)1(3)14/15(4)4/11@#@4、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计算6分@#@1、122、128/5@#@五、作图(4分)略@#@六、应用题(共31分)@#@1、只列式不计算(8分):

@#@@#@1、25÷@#@2502、20×@#@90%3、30÷@#@25%+304、5000×@#@2×@#@2.7%@#@2、完整解答下面的题目(共23分,其中第⑤题3分,其它每题4分):

@#@@#@1、75000箱2、220米3、篮球75只足球60只排球30只@#@4、鸡10只兔15只5、210人@#@6、橙汁12人可乐8人矿泉水4人牛奶16人@#@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命题意图@#@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是:

@#@@#@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整张试卷难易度适中。

@#@做到基本题占80%,综合题及能力题共占20%,三种题分布在各种题型中。

@#@试卷既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察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注意考察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知识的覆盖面广、基本涵盖了整册数学知识,重点侧重于分数(百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

@#@试卷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学习习惯。

@#@@#@";i:

31;s:

5919: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姓名:

@#@总分:

@#@@#@一、填空。

@#@(23分)@#@l.1206503200读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2、2小时15分=()小时4.2公顷=()平方米@#@3、篮球个数是足球的125%,篮球比足球多( @#@ @#@)%。

@#@ @#@ @#@@#@4、6÷@#@15==( @#@ @#@ @#@)% @#@=24÷@#@( @#@ @#@ @#@ @#@ @#@)=____(填小数)。

@#@ @#@@#@5、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

@#@这个圆锥的高是( @#@)厘米。

@#@@#@6、把2∶1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 @#@@#@7、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3 @#@:

@#@ @#@2 @#@,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 @#@)度。

@#@@#@8、 @#@12的因数中可以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

@#@( @#@ @#@ @#@ @#@ @#@ @#@ @#@ @#@ @#@ @#@ @#@ @#@ @#@ @#@)。

@#@@#@9、甲乙的比为5:

@#@4,甲数比乙数多()%,乙数又比甲数少()%。

@#@@#@10、比a的3倍多1.8的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 @#@ @#@ @#@ @#@),当a=2.4时,这个式子的值是( @#@ @#@ @#@ @#@ @#@)。

@#@ @#@@#@11、把一根米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的()。

@#@@#@12、因为甲×@#@=乙×@#@,所以甲∶乙=()。

@#@。

@#@@#@二、判断(6分)@#@1、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也扩大3倍。

@#@()@#@2、在比例里,如果两个内项的乘积是1,那么,组成比例外项的两个数一定互为倒数。

@#@()@#@3、小王加工99个零件,合格99个,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99%。

@#@( @#@ @#@)。

@#@@#@4、从学校走到电影院,甲用了10分钟,乙用了12分钟。

@#@甲和乙每分钟所走的速度的最简整数比是5∶6。

@#@()@#@5、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6、生产的90个零件中,有10个是废品,合格率是90%。

@#@()@#@三、选择。

@#@(5分)@#@1、某班女生人数的等于男生人数的,那么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A.小于B.大于C.等于@#@2、某产品降价前售价是150元,降价后售价是120元,降低了()。

@#@@#@A.20% B.25% C.80% D.75%]@#@3、两根2米长的铁丝,第一根截去它的,第二根截去米。

@#@余下部分(  )。

@#@@#@A、长度相等B、第一根长C、第二根长@#@4、下列各项中,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B、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C、4x=5yD、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5、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城到乙城的距离是2厘米,甲城到乙城的实际距离是()。

@#@A.0.4千米 B.4千米C.40千米 D.400千米@#@四、计算(26分)@#@1、直接写得数。

@#@(4分)@#@199+49= 10-0.01= 5+1.4+1.6= 2.5×@#@40=@#@×@#@=24÷@#@=+=÷@#@2÷@#@=@#@2、简便计算(8分)@#@×@#@+×@#@17.15-(3.5-2.85)×@#@10178×@#@35.1+7.8×@#@650-7@#@@#@3解方程。

@#@(8分)@#@=χ-χ=240:

@#@χ=:

@#@=@#@@#@3、列式计算(6分)@#@

(1)0.6与2.25的积去除3.2与l.85的差,商是多少?

@#@@#@

(2)一个数的比30的25%多1.5,求这个数。

@#@@#@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4分)@#@根据要求操作并填空.(每个方格为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1)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画一个与梯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3)把平行四边形按2:

@#@1的比例画出放大后的图形.@#@(4)放大后的面积与原来的面积的比是()@#@六、解决问题(36分)@#@1、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这时距甲地多少千米?

@#@@#@2、叔叔2008年3月1日把2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为5.22%,到期时应交5%的利息所得税,取款时,叔叔一共可取回多少元?

@#@@#@3、一套衣服共计600元,裤子是上衣的,上衣和裤子各多少钱?

@#@@#@4、建筑工人用的一种圆锥体工具,是用钢材铸造的,它的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这个工具重多少千克?

@#@@#@5、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12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

@#@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6、农场收割小麦,前3天收割了165公顷。

@#@照这样计算,再继续收割了8天,一共可以收割多少公顷?

@#@(用比例解)@#@7、 @#@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 @#@,长、宽、高的比是 @#@3∶2 @#@∶1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8、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200 @#@m,宽150 @#@m,按1∶50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长,宽各画多少厘米?

@#@@#@9、一间房屋,如果用边长6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100块,如果改用边长5分米的方准需要多少块?

@#@@#@";i:

32;s:

12526:

"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49=70=76=37=55=29=26=50=04=41=09=47=75=79=68=89=75=22=17=43=62=51=62=16=06=53=07=08=75=45=27=86=20=44=85=24=14=78=18=25=13=22=34=57=63=75=13=61=81=63=56=16=40=61=38=15=95=45=62=47=26=61=94=33=86=81=95=15=61=62=67=45=04=79=59=48=79=29=95=46=13=40=87=50=81=56=34=47=79=26=11=05=32=87=76=58=第1页79=36=65=17=47=79=86=65=72=07=51=10=19=53=04=94=32=70=76=24=94=79=45=63=44=08=22=74=76=86=29=85=65=92=36=06=34=46=43=25=56=17=39=67=91=62=62=86=75=52=44=53=69=69=02=87=53=27=77=45=42=63=93=35=90=15=33=78=48=70=50=72=16=06=25=53=93=57=49=34=58=16=93=79=14=16=53=90=83=40=20=66=94=54=66=09=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2页64=47=34=48=65=87=87=64=28=73=72=78=98=31=83=95=04=16=90=57=57=13=07=81=59=11=33=98=43=23=01=71=46=54=95=57=64=23=57=93=59=09=49=94=37=52=20=23=72=32=79=60=73=28=41=62=23=00=39=49=13=25=35=62=40=61=37=71=62=20=43=27=89=45=78=38=07=24=71=01=58=36=97=90=32=96=98=89=00=52=77=75=54=31=48=90=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3页01=32=88=23=86=37=96=24=79=94=88=61=97=37=39=49=86=50=11=65=57=70=76=89=58=26=29=08=30=58=98=35=77=86=59=19=76=54=47=03=68=91=89=18=18=84=18=81=29=56=29=05=23=64=12=83=24=28=09=91=90=26=01=56=52=39=65=33=33=37=47=37=24=14=01=55=05=18=71=91=63=44=88=25=58=45=40=44=73=20=85=64=72=61=81=36=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4页18=63=51=63=98=49=06=90=31=41=57=88=88=20=10=29=58=65=51=11=42=59=82=01=71=01=47=13=47=49=01=61=36=43=54=98=39=45=34=95=70=60=15=38=35=31=61=61=59=71=42=00=88=66=75=53=55=40=78=82=33=76=35=48=46=90=51=72=48=07=42=79=99=72=73=38=76=88=08=23=24=21=04=79=25=99=78=45=68=39=93=25=82=24=62=57=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5页02=81=82=00=07=29=82=87=49=16=20=77=52=19=85=68=18=47=06=72=56=18=63=18=48=42=92=00=56=29=82=88=73=38=95=24=08=19=72=37=94=01=24=85=93=11=61=33=48=71=92=32=59=01=67=14=55=28=13=63=87=30=95=56=34=40=17=02=94=39=32=72=46=87=32=71=65=51=50=22=75=48=72=31=12=93=52=18=04=10=06=34=83=14=94=42=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6页33=26=72=95=22=47=34=39=23=77=65=36=56=67=99=34=43=34=71=74=25=11=91=35=70=55=81=49=29=37=50=09=87=26=47=41=79=75=19=75=22=89=43=62=72=17=16=51=53=75=42=06=45=08=86=85=88=27=24=44=78=13=19=14=22=25=57=13=85=34=61=75=63=40=71=81=61=16=15=62=14=38=47=45=61=86=30=26=81=33=15=67=02=95=45=62=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7页79=79=87=04=29=48=46=87=22=95=50=40=56=79=93=81=26=47=05=76=34=11=58=87=36=47=26=79=79=17=65=51=39=86=10=07=53=32=67=19=70=94=24=45=74=76=63=79=08=76=25=44=86=74=85=36=32=29=06=92=46=56=97=34=17=25=67=62=74=39=86=62=52=69=23=75=69=53=87=77=42=02=45=27=63=90=26=42=15=35=78=50=32=33=72=70=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8页06=93=35=16=57=53=34=93=92=49=79=16=16=83=24=14=40=90=66=66=82=20=09=54=47=65=69=64=87=48=64=72=37=87=78=73=31=04=85=98=16=95=57=07=93=90=81=13=11=43=77=59=23=98=71=95=82=01=57=54=23=59=69=64=09=93=94=20=58=49=23=52=32=73=56=72=28=60=62=39=23=41=49=00=25=40=26=13=61=62=71=43=76=37=27=20=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9页45=07=38=89=24=38=01=97=21=71=90=36=96=00=45=32=52=89=75=48=24=77=90=31=32=86=00=01=37=23=24=88=16=96=61=94=37=86=68=97=50=49=65=76=18=11=89=70=26=30=00=58=58=08=35=59=38=98=19=86=54=68=37=76=91=03=18=18=11=89=81=84=56=23=32=29=64=05=83=09=28=12=91=28=26=52=56=90=39=56=33=47=39=65=37=37=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10页14=05=71=24=18=55=91=88=48=71=25=44=45=73=18=58=20=44=64=81=14=85=36=61=63=98=95=18=49=63=90=57=77=06=88=41=20=58=34=88=65=29=11=82=11=51=01=59=01=47=46=71=49=13=61=54=83=01=98=43=45=70=55=39=60=95=38=61=44=15=61=31=71=88=54=59=66=00=53=78=69=75=82=40=76=46=57=33=90=48=72=42=66=51=79=07=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11页72=76=34=99=88=38=23=04=93=08=79=21=99=68=79=25=39=45=25=62=78=93=57=24=81=07=33=02=29=00=87=20=93=82=77=16=19=18=25=52=47=68=72=63=28=06=18=18=42=56=76=48=29=00=88=95=38=82=24=38=19=94=26=08=01=37=85=61=84=24=33=11=71=59=53=48=01=32=14=13=16=67=63=28=30=34=90=87=40=56=02=32=48=17=72=39=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12页87=65=30=46=51=71=22=72=59=50=31=48=93=04=68=12=10=18=34=94=18=06=42=14=26=22=23=33=47=95=39=65=09=34=36=77=67=43=52=56=34=34=74=91=47=71=35=11=55=29=05=70=37=49=09=47=88=50=41=26=75=22=73=79=89=75=62=16=81=43=51=17=75=45=98=53=08=06=85=24=57=86=44=27=13=22=58=78=25=14=13=61=82=57=75=34=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13页40=61=47=63=16=81=62=47=54=15=45=38=86=81=70=61=33=26=67=45=61=15=62=95=79=29=88=79=48=04=87=50=78=46=40=95=79=26=46=56=47=81=76=58=42=05=87=11=47=79=58=36=17=79=51=10=19=65=07=86=32=70=91=53=94=19=45=63=81=24=79=76=76=86=64=08=74=44=36=06=91=85=92=29=56=17=39=46=25=34=62=86=37=67=62=39=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14页69=69=18=52=53=75=77=45=25=87=27=02=90=15=20=63=35=42=50=72=36=78=70=33=93=57=49=06=53=16=93=79=88=34=16=49=83=40=65=16=90=14=66=09=01=66=54=20=65=87=49=47=48=64=72=78=98=64=73=87=04=16=60=31=95=98=07=81=61=57=13=90=43=23=66=11=98=59=95=57=82=71=54=01=59=09=90=23=93=64=20=23=79=94=52=49=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15页73=28=26=32=60=72=39=49=35=62=00=41=40=61=54=25=62=13=43=27=18=71=20=37=07=24=56=45=38=89=97=90=83=01=36=71=00=52=26=96=89=32=48=90=33=75=31=77=86=37=14=32=23=01=88=61=91=24=94=96=86=50=45=37=49=97=76=89=64=65=70=11=243=153=63=204=497=183=567=819=90=102=124=92=155=488=20=455=213=57=639=648=11=405=279=84=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16页364=567=01=426=284=46=648=355=61=306=204=27-3=217=147=45=186=244=18-2=728=164=38=357=279=213=459=364=71=183=153=70-25=497=567=53=819=102=16+36=124=155=76=488=455=88=213=639=72=648=497=99=186=105=08=93=205=28-14=217=287=86=306=364=72-68=408=427=03=637=648=100-27=63=147=84=168=155=90-44=205=729=05=273=204=28+17=497=213=28=164=153=52-16=426=147=56=84=255=81-36=568=243=37=93=497=43=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17页36=62-8=55=09=08=80-34=72-8=38+29=44=7+46=75-37=70-25=53+17=53-27=44=19+26=61-27=639=90-26=62=61=84-27=80-17=71+19=15=57+23=63=15=37=14=41=27=41=59=87=61=83=47=29=85=79=69=79=24=59=32=16=84=86=83=13=23=41=68=78=71=43=56=57=82=89=32=95=63=72=77=66=58=31=58=96=29=56=87=00=84=58=75=33=79=40=21=56=39=71=17=48=74=38=53=32=99=07=28=29=45=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18页25=99=39=71=48=27=23=94=69=69=92=69=58=33=47=12=77=99=07=29=555520=20=81=00=02=20=77=85=87=16=82=18=47=15=19=68=52=63=18=89=72=18=06=56=29=74=42=00=48=95=24=44=88=38=82=94=01=66=19=37=08=61=33=25=85=11=24=65=51=73=87=71=46=258=344=73=95=55=27=443=567=98=82=265=73=156=456=36=39=34=93=629=488=97=49=18=77=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19页648=307=34=708=169=56=228=203=88=45=33=69=254=208=59=306=38=7+18=819=103=94=173=56=85857=7=256=65=76=67=48=93938=8=387=148=56=29=239=45+44=104=248=56=648=223=65+37=328=324=77=56=33=78=255=496=83=59=92=76+10=639=427=86=172=53=240=249=328=63=37=59=662828102=41=93=107=566=707059=59=125=183=46=236=55=89+21=168=102=79=729=24=49=355=1238=27=326=23=99=84=664=38=48=188=63=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20页369=246=46=98=87=99=648=426=92=278=425=76+10=357=153=47=217=487=240=637=244=80=497=198=24=824=568=43=53=77=26=5675=639=32=46=568=28=306=213=96=488=87=45=306=155=56=92=28=37=55=306=77=369=109=32=648=168=28=64=99=71=427=497=68=38=210=62=364=366=75=56-6=36=21=93=455=88=405=568=23=546=126=63=97-1388=25=364=324=93=88=43-84=27=426=287=46=87=59=29=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21页306=637=85=56=162=31=364=819=87=93=48=33=488+7=189=99=274=(49+7)7=35=101081=81=51=79=54=328=36=384=355=44=366=92=39=728=488+7=29=78=46=41=279=546+33=61=93=173=4282=306=66=426=246=11=328=364=14=27=87=43+15=81=1111408=408=45=273=83=88+17=147=273+6=86=98=09=77-13=648=5675673=3=98567=306=36-25=728=499+7=92+4=205=99=7+48=91=432=63+3=648=486=35-28=384=637=39-6=228=43=61=728=843=28-5=222230=30=183=639=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22页126=124+18=77-6=2733=86=22=306=1648=77-22=255=59=546=74=84+48=70-52=568=46466=6=486=06=255+36=54+4=52=236=366=96=284=4+99=213=363644164=83=899=30+57=91=36364=4=63=66=3663=65-23=39=6488=728=25=996=33+27=49=386=95=64=4276=57=45=74=217=27=147+25=59=24=369=36=35=155+8=61=67=155=497=57=168+3063=94=24=357=25=101081=81=64=75=57=186=71=549=23=567=328=273=204=497=87=88=96=5745=427=189=182=488=213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23页46=357=5699=33=56887=243=87=408=55=4854=123=39+6=648=62=6183=273=55=279=38=8879=324=55=49=48=43=55=459=63639=9=82=89=58=48=426=161612=12=328=22=82=22=88=43438=8=81=33=93=65=293646410=10=99=92=38=67=21763638=8=48485=5=53=84=69=637252517=17=273+6=59=56=72=99=78=5675673=3=97=34=75=32=82=499+7=305=89=78=96=34=432=71=99=81=77=58=637=408=97=83=28=998=843=567=95=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24页82=93729=65+37=42=35+1=()6=30105366=124+18=()8=4835+3=99=82819=1648=96=36+11=59=246243=84+48=105=36+12=()4=204=2051=427=255+36=328=56+19=66282828213=6842=153=77+8=707059=59=664=49=284=147=79+20=89+21=44=66=899=648=38+9=7+18=46=68=3663=63=46+5=85857=7=51=73=996=99=37+9=93938=8=53=76=4276=728=29+6=45+44=54=52=75758=8=91=57+11=242463=63=73=427=147+25=77=37+31=48485=5=66=357=155+8=89+21=819=65+37=78=242463=63=89898=8=57=84=6842=26=42=12+20=729=164=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二二年年级级口口算算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年年月月日日分分秒秒对对题题第25页75758=8=41=305=168+30366=819=89898=8=108=47=77+8=819=405=12+20=36=328=546+33=243=77=77+8=96=81=1515459=459=427=488=65+37=27=49=1111408=408=213=58=78=93=67=77=48=122=48=62=648=89+21=549=305=47=65=53=57=497=217=58=26=18=99=48=33=98=32=06=08=67=78=76=91=88=25=87=63=89=34=51=93=17=79=29=39=71=02=46=48=12=39=01=82=50=37=90=75=39=52=12=79=65=73=15=06=06=23=二二年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