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5376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文档格式.doc

100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为了妥善解决好这一对矛盾,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又考虑儿童的思维特征,因此,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这单元的内容。

这些方式有图片、有表格、有实践活动、有游戏等。

使学生一打开书,就喜欢看、喜欢做、喜欢想。

如第38页,通过让学生填满那张百数图,并给十位、个位是3的数涂上不同颜色,找出表中一些有趣的排列等活动,使学生不但清楚知道100以内各数的排列顺序,而且深化了对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激发了探索规律的好奇心。

又如第37页第8题、第44页第8题设计的猜数游戏,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体会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内容的安排。

本单元教材由“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等4个小节组成。

各小节的安排如下表:

 

课题

内 

数数、数的组成

主题图

草原牧羊图。

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例1

数100以内各数,从整体上感受100,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

例2

突破数数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例3

100以内数的组成:

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读数、写数

例4

读写两位数,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意义。

例5

练习读写两位数(整十数)、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例6

读写100,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知道个位、十位、百位的排列顺序,总结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则。

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例7

完成百数图的填空,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

加深对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

例8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会用关系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9

比大小活动。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例10

用数学的内容: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和加减法的含义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

为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为学生提供如下服务。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如,数数活动中的花生(或其他类似的替代品)、小棒和小木块;

读数、写数活动中的计数器(可指导学生应用废弃的材料自制,制法见本书“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栏目)等。

(2)制订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如,数的组成的教学,可让同桌的两人合作进行。

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人说组成。

又如,读数、写数的教学,应设计好每个学生都参与读数、写数的活动。

(3)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概念。

如,“比大小”的教学,通过应用实物──计数器──抽象的数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引导学生概括出比大小的基本方法。

为后面学习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打下坚实的基础。

(4)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学生活动时使用的各种素材(物品、图片等),应教育学生适时地进行整理和收检。

如果是一次性使用的学具,可让学生课后统一放入垃圾箱内;

如果是多次操作的学具,应让学生整理、收检好;

如果是阶段性、有使用价值的学具,老师可将这些学具收藏好,留着给下一轮的学生使用。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懂得基本原理可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记忆和迁移。

100以内数的认识,尽管还处在认数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的核心就是“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位值制。

这是引领本单元内容的两个概念。

其他的概念如计数单位“一”、“十”、“百”、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比较大小等都是由这两个概念来确定它们的含义的。

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数位意义的教学,使学生理解:

(1)一个一个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十位进一;

一十一十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百位进一,由此引出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

(2)每个数的大小是由本身的数字和它所在数中的位置决定的,掌握数位的这个基本内涵,并能根据位值的意义正确读数和写数。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本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体现在:

(1)结合现实素材,感受100以内各数,并能进行估计。

(2)体会100以内各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会用100以内各数表达具体的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本册教材为让学生建立数感已提供了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第31页的牧羊图、数数、数的组成、读、写数中的操作活动、第36页练习九中的“百球图”、第37页“生活中的数”、第38页的百数表格图等。

教师除用足用好这部分教材外,还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

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

举实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制订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带领学生做抢“100”的游戏等等。

4.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这是因为,一方面读数和写数的过程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重要的概念;

另一方面它又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百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应抓好这个重点内容的教学。

教学时,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例4、例5、例6提供的教学程序,让学生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说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用算珠表示──数的读、写这样一个过程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关于难点

(1)的教学,教师除以教材中安排的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从八十八数到一百)为突破口外,还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同桌的两生轮流数数的方法来突破这个教学的难点。

关于难点

(2)的教学,可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用小棒摆数,用标有计数单位的计数器表示数、并根据计数器读数和写数等一系列活动来理解数位的意义。

使学生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知道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至于难点(3)的教学,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提示,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第二天再到班上来交流。

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本单元的每节课教学中,除应关注学生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相关概念的获得,还应同时关注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态度等方面是否得到健康的发展。

6.本单元可用8课时进行教学。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数数 

数的组成

(第31~33页)

1.教科书第31页牧羊图。

编写意图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

(2)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计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可将图中情境制成动态课件(或动态挂图):

绿色的草原上,小精灵聪聪和三位小朋友在玩耍,这时跑来了两群羊(从不同方向跑来,每群10只),小精灵问:

“来了多少只羊?

”小朋友数了数,一共20只。

继而又来了8群羊,每群10只。

小精灵又问:

“估一估,现在有多少只羊?

(2)让每个学生随着小精灵的问题思考、估测、表达、交流。

学生的回答也许比画面上的答案多得多,可问学生你是怎样估出来的。

(3)教师参与学生一起估测,说出自己估的方法,并告诉学生,为了验证自己估得对不对,应一只一只来数,下面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顺理成章引入例1的教学。

2.例1。

(1)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物体,如教材中的花生、小棒、方木块,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会数100以内的数。

(2)使学生体会数数的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

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数。

教材中的两幅图展示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数的过程,如,有一个一个数的,有十个十个数的。

(4)在数数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带来的喜悦。

(1)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数数用的素材。

除教材提供的3种素材外,还可就地取材,选取一些容易找到又能在活动中体现数学本质的物品。

较理想的素材还是塑料小棒。

因为它:

①容易买到,且价格低廉,色彩丰富;

②操作方便,容易看出数数的全过程;

③容易使学生从“一根一根”地数和“十根十根”地数数活动中抽象出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2)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

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将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数数,另一个评判,然后交换进行。

合作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和提示。

学生数数时,可能出现口中数的数与实物的实际数量不相符的情况,教师应及时指导。

(3)展示数数的过程。

请使用小棒数数的学生向全班学生展示数数的过程(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也可做成课件展示)。

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①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

②再十根十根地数,数到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通过让学生自己数数和观看同伴数数两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整十数的顺序。

为了突破学生数数难点,每数到“几十九”时,教师可提问:

“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

(4)引导学生概括: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①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得出:

10个一是十。

②将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得出10个十是一百。

3.例2及下面的“做一做”。

(1)设计突破难点的活动。

学生数数中的难点是,不清楚整十数的顺序。

体现在当数到几十九时,不清楚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几十。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学生的数数活动:

①利用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②脱离实物,抽象数数,从八十九数到一百。

(2)例2下面的“做一做”是为突破难点和例3的教学做准备的数数活动,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小棒数数,突破难点,对于数数不困难的学生则可抽象数数。

(1)让学生拿出三十五根小棒。

检查学生拿对了没有。

(2)接着让学生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当数到三十九时,问:

“下一个数是多少?

”如还有学生不清楚下一个数是四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在3捆的基础上添上1捆是几捆,弄清39的后面一个整十数应是四十。

(3)以上过程可继续下去,当学生数出四十二根小棒后,可接着数到五十一根。

(4)脱离小棒,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学形式可多样,如让学生对着数、互相倾听、启发、评判。

两人活动时,还可随便从一个数开始,接着往下数。

又如,采用师生对口令的形式。

生:

“八十八”。

师:

“八十九”。

“九十”。

“九十一”……

(5)“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时,着重检查两个环节:

①56根小棒拿对了没有;

②当学生数到五十九时,下一个数是否是六十。

4.例3及“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摆放35根小棒的过程,使学生领会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的理解。

(1)让学生摆出35根小棒,然后提问:

“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35根?

”(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5个单根)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并轻声述说:

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3)教师摆出表示一个任意两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的小棒,让学生先观察,再同桌互相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还可让同桌的两人进行如下活动:

(4)让学生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时,除完成填空,还应口头说一说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几十几。

如左边一题,让学生说4个十和6个一组成46,右边一题让学生说2个十和4个一是24。

读数写数(第34~35页)

1.例4。

(1)教材由用铅笔表示数过渡到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来表示数,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个珠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用几个珠表示。

(2)使学生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

(3)使学生会利用计数器正确读数、写数。

(1)课前每两人合作自制一个计数器,并在上面标出计数单位个、十和百。

(2)让学生两人一组摆出24根小棒(代替教材中的铅笔)。

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

4根呢?

(3)接着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

边拨边叙述:

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

(4)请学生在计数器的相应位置上写出24,并读出来。

然后提问:

“2在哪个数位上?

4在哪个数位上?

(5)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

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例5。

写一写,读一读。

(1)例5的编写分两层:

先让学生尝试读写一个任意的两位数(个位上非零的),再让学生读写一个任意的整十数。

教学整十数的写法时,应使学生明白,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

(2)通过让学生在留有空白的横线上写数和读数,使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写法和读法,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同时体验自己能独立写数带来的小小的成功感。

(1)请学生在例4学习的基础上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

然后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

“6在哪个数位上?

它表示什么?

7呢?

(2)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

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例6。

(1)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2)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是: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会正确写出和读出100。

知道读数和写数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这与说数位的顺序正好相反。

教法

(一):

(1)让学生利用自制计数器拨珠。

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

“再拨上一颗是几颗?

”、“10个一是多少?

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

“这9颗珠表示多少?

”“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

”“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怎样读写?

(3)让学生翻开课本,尝试写出100,并轻声读一读。

(4)教师用课件展示(或在黑板上)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

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5)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的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

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然后在书上填空。

(6)让学生再回头看例5、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

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

“读数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

”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教法

(二):

(1)教师出示10捆小棒,请学生数后将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然后提问:

“10个十是多少?

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

(2)请学生用珠子代替一小捆(10根)小棒,十个十个地数,数出100来。

并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

(3)让学生尝试读写100。

接下来的过程与教法

(一)同。

4.第35页“做一做”。

(1)第1题重点练习读数。

可让同桌的两人进行。

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数位表和数字卡片0~9共10张,然后按教材提供的方式练习读数。

每读完一个数,可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

(2)第2题重点练习写数。

让学生独立在横线空白处写数,一方面提高写数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一定要用0占位。

5.关于练习七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第2题。

估一估,数一数。

该题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利用百球图感受100有多少。

培养学生估数的意识。

(2)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知道利用图中球的色彩或用方格图的格数,十个十个地数,能很快数出球的个数。

(3)进一步理解相邻两计数单位(十、百)间的十进关系,理解10个十是一百。

(2)第8题。

这是一个猜数游戏。

也是一道开放题。

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能对所猜的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推算。

如,知道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的最小数是16,依次写下去,符合这个条件的数还有27,38,49。

(3)生活中的数。

教科书第37页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数”,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从小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抱负;

同时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

教学时,可让学生再举一些例子,使他们知道用百以内的数来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第38~40页)

1.例7。

按照数的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准备。

(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探究百数图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1)教师可将例7做成课件,让学生先整体观察这张未填满的百数图。

想一想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

(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

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

(2)让学生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

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

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也可师生间互问互答,形式可多样。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

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

可让学生4人一组,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2.例8及“做一做”。

(1)先让学生利用实物(鸡蛋)的多少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再利用计数器比较所表示数的大小,接着在“做一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

(2)以上过程体现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1)将例8中的图示做成课件:

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鸡下蛋多?

在班上交流学生的不同比法。

如,有的是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最后一行中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有的是根据数的顺序来比的,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有的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比大小的,28是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6个一组成,所以28>26。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

“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能不能找到一个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

”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让学生四人一组,用自制的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9和45,然后想一想:

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

哪个数小?

再同法完成右图中比较32和30的大小的教学。

(4)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

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