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588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孟津城新区道路名称释义Word下载.docx

”孔传曰:

“仪,有容仪。

备乐九奏而致凤皇,则余鸟兽不待九而率舞。

编号5:

承明路(原规划路名:

光武路)

北起岭南路,南至负图大道;

取自于北魏孝文帝年号。

承明含有祈福社会清明之意。

编号6:

太和路(原规划路名:

兴工路)

北起桂花大道,南至瀍河大道;

春正月乙酉朔,诏曰:

“朕夙承宝业,惧不堪荷,而天贶具臻,地瑞并应,风和气晼,天人交协。

岂朕冲昧所能致哉?

实赖神祗七庙降福之助。

今三正告初,祗感交切,宜因阳始,协典革元,其改今号为太和元年。

”这里取天下太平,社会和谐之意。

编号7:

永平路(原规划路名:

西霞路)

北起黄河大道,南至瀍河大道;

永平,东汉明帝刘庄年号。

永平年间曾有建洛阳白马寺、班超出使西域等历史事件。

刘庄是东汉第二代皇帝,性格刚毅果敢,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他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同时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

永平十六年,命窦固征伐北匈奴。

其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

次年,复置西域都护。

明帝之世,吏治比较清明,境内安定。

明帝以及随后的章帝在位期间,史称“明章之治”。

编号8:

安泰路(原规划路名:

安泰路)

西起西霞路,东至朝阳大道;

因“安泰小区”在此而得名,安泰,取“国泰民安”寓意;

又有祝福人民生活平安康泰之意。

编号9:

孝文路(原规划路名:

学苑路)

北起延津路,南至洛孟吉快速路;

纪念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

编号10:

班超路(原规划路名:

军营路)

西起学苑路,东至体育路;

纪念汉代定远侯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班超年轻时因家贫,随兄长班固到洛阳,在朝廷从事文书工作,后闻匈奴犯边,愤然投笔从戎。

曾出使西域31年,屡建奇功,重新恢复丝绸之路,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为定远侯。

后来,班超因病还洛,死后葬在北邙山,今朝阳镇煤窑新村东南,张阳村北有班超墓。

编号11:

贾谊路(原规划路名:

体育路)

北起延津路,南至汉魏大道;

纪念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孟津人(今平乐镇新庄村人)。

18岁即有才名,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23岁时为长沙王太傅;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贾谊曾几次上疏陈治安之道,建议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

并力主抗击匈奴的攻掠。

他还提出“变化因时”的观点,认为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法令。

这些观点对当时和整个汉代的政治有很大影响。

贾谊又是著名的散文家。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他的政论文章分析深透,文笔犀利、流畅。

著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

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编号12:

太傅路(原规划路名:

东体路)

北起桂花大道,南至汉魏大道;

纪念孟津县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两个太傅(汉代贾谊,明末清初王铎)。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

位列三公,正一品位,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是古代朝廷统治国家的高级代言人。

编号13:

建武路(原规划路名:

延津路)

西起西霞路,东至马步路;

取自于光武帝刘秀的年号。

刘秀在位期间,共使用两个年号,分别是建武、建武中元。

建武元年,东汉定都洛阳。

刘秀在位期间,政治措施皆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关心民间疾苦,释放奴婢,减轻租税徭役兴修水利,精简官吏,社会发展,经济繁荣。

史称“光武中兴”。

编号14:

元康路(原规划路名:

公辽路)

北起延津路,南至桂花大道;

取自于汉宣帝刘询年号。

“元”出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元”的含义是:

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创始化生的动力,这种强劲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是统贯于整个天道运行过程之中的。

“康”取宽阔、丰盛之意。

编号15:

太熙路(原规划路名:

安康路)

北起延津路,南至安泰路;

取自于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年号。

太熙寓意天下太平光明,兴盛、和乐、吉祥。

编号16:

经源路(原规划路名:

东安路)

纪念六经之首《周易》发源地。

六经即六部儒家经典,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藉:

《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周易》是一部渊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

《易》源于河图洛书。

相传上古时期,黄河的支流图河中出现一匹龙马,伏羲氏降伏龙马,依照龙马身上的漩涡,作先天八卦。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编号17:

河津路(原规划路名:

花园路)

源自于孟津历史文化元素。

孟津又称阴津、河津,津是渡口的意思。

《尚书.解孔氏》称:

“孟地置津,故谓孟津”。

《论语》称:

“武王伐纣,八百诸侯盟此,故谓盟津”。

黄河沿孟津北邙山脚下穿越而过,西起红崖山,东至扣马村,全长59公里,古津众多。

古孟津黄河段的渡口有孟津、平阴津、冶坂津、委粟津、硖石津、小平津、富平津。

这些渡口是战争中调遣兵将、运输辎重的水上通道,也是攻守洛阳、进军四方的主要河津。

孟津古渡,历来为洛阳外围军事要地,是古都洛阳的北大门、天然屏障。

东汉时将孟津列为环卫洛阳的八关之一。

编号18:

伏羲路(原规划路名:

马步路)

纪念人文始祖伏羲。

龙马负图寺原名羲皇庙(羲皇即伏羲​氏),位于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

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

上古时期,孟津东部有一条图河与黄河相接,龙马负图出于此河,伏羲氏依龙马背上的图,画出了伏羲八卦图。

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

龙马负图寺遂成为“河图之源”,伏羲氏则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

二区:

为商住区,西起龙马路,东至洛孟吉快速通道,北起汉魏大道,南至瀍河大道,道路命名多以山川、古地名文化元素命名,突出孟津文化特色。

编号19:

紫岩路(原规划路名:

光明路)

西起龙马路,东至向阳路;

取自于紫岩山文化元素。

白鹤镇境内黄河岸边有座紫岩山(白马山),紫岩山上有千年古刹,名曰紫岩寺。

相传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严光隐居之所。

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高士(隐士),严少年时就很有才气,与刘秀是同窗好友。

刘后来登基做了皇帝,回忆起少年时期的往事,想起严子陵,便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紫岩山。

北宋诗人梅尧臣《咏严子陵》:

不顾万乘主,不屈千户侯,手澄百金鱼,身被一羊裘。

借问此何耳,心远忘九州。

青山束寒滩,溅浪惊素鸥。

以之为朋亲,安慕乘华輈。

老氏轻璧马,庄生恶牺牛。

终为蕴石玉,敻古辉岩陬。

明朝徐渭《严先生词》:

碧水映何深,高踪那可寻。

不知天子贵,自识故人心。

山霭消春雪,江风洒暮林。

如闻流水引,谁听伯牙琴。

编号20:

崝嵘路(原规划路名:

中州路)

取自于崝嵘山文化元素。

崝嵘山为邙山支脉,位于今河南省孟津县老城村南。

明清书法家王铎的《崝嵘山磵南华轩》、《崝嵘山房与诸亲友登其峰》等两首诗,均提到“崝嵘山”。

崇祯元年(1628年),王铎在孟津城外崝嵘山北麓营建林苑别墅“拟山园”。

王铎还有“崝嵘山”的别称,他在49岁时曾用过“崝嵘王铎”印章一枚。

仕清后,亦用“崝嵘云房”印章。

编号21:

翠薇路(原规划路名:

长兴路)

北起汉魏大道,南至瀍河大道;

取自于翠薇山历史文化元素。

《清.嘉庆孟津县志》载:

翠薇山在“县东二十八里小寨村南,圆峰,高、耸、挺,特妍,秀山之产多薇,春夏间俨如翠茵挂壁。

”宋朝司马光宋人司马光在《咏邙山》中写道:

“山静间云夹树飞,樵人相遇总忘机。

息柯且说山中事,共指长河落日辉。

编号22:

鹿山路(原规划路名:

友谊路)

北起光明路,南至瀍河大道;

取自于孟津最高峰黄鹿山文化元素。

黄鹿山又名鹿山,海拔486米,为孟津境内邙山最高峰。

她位处小浪底核心景区南岸,擎立苍茫一隅,凌然碧波之上。

西与平逢山为依,东与柏崖山相顾。

三面烟波,四围青山,山环水抱,层峦叠翠。

因唐王李世民东巡洛阳逐鹿至此而得名。

置身峰巅,南可望厚重崇邙,跌宕起伏,逶迤东去;

北可瞰大河排山,碧波千岛,奔来眼底。

举目四望,远山含黛,近水生烟,天光云影,画图天成。

一年之内,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间,朝夕之见有异。

更兼沙鸥翔集,金鳞畅游,山上鸣禽,水上飞舟,晴日云蒸霞蔚,雨过彩虹横生,使得此山别来灵气,成为小浪底景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编号23:

伯乐路(原规划路名:

伯乐路)

北起汉魏大道,南至永兴路;

取自于“伯乐识马”文化元素。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孙阳的人,有鉴别千里马的特殊技能,凡是经他相中的马,必定是千里良驹。

后来人们用伯乐比喻善于发现、识别、使用人才的人。

孟津县境内北邙山中有岭,名曰太极岭,岭下有湖,名曰伯乐洼(后改名伯乐村),为今朝阳镇所辖,传说此地为伯乐隐居之地。

编号24:

文公路(原规划路名:

永兴路)

西起友谊路,东北至光明路;

纪念唐朝思想家,文学家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文学上倡导古文运动,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祖籍孟津,文公村是韩愈执教处。

清代《孟津县志·

流寓》载:

韩愈“……其先为孟津人,擢进士第。

……汴军乱,愈从丧之至洛,还寓孟津。

”韩愈在诗中曾写道“我家本瀍穀,有地介皋巩。

编号25:

凤山路(原规划路名:

向阳路)

北起光明路,南至永兴路;

取自孟津东部高峰凤凰山文化元素。

凤凰山位于孟津平乐镇境内,北枕大河,南望伊洛,钟灵毓秀,与翠云峰并称邙山的两大主峰。

凤凰山得名于《诗经·

大雅·

卷阿》中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凤凰是一种吉祥之鸟,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鸟、凰鸟飞来。

凤山欲雨是孟津八大景之一,山雨欲来之时,山顶雨雾缭绕,风卷云飞,朦胧迷离,气象万千。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赞美诗篇。

唐代洛阳诗人刘禹锡留有“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的名句。

清代苏昉也写有“碧山丹嶂凤凰台,风送云飞欲雨来。

半幅烟岚谁绘得,珠帘暮卷一声雷”的诗句。

三区:

为工业区,西起瀍河大道,东至龙马路,北起通兴路,南至汉魏大道,道路命名多以风景、古渡文化元素命名,寓意工业区兴旺发达。

编号26:

通兴路(原规划路名:

通兴路)

西起瀍河大道,东至黄河大道;

通:

沟通,接通之意。

东汉·

许慎《说文》:

通,达也。

《易经》:

推而行之谓之通;

往来不穷谓之通。

兴:

旺盛,蓬勃发展之意。

《说文》:

兴,起也。

这里的寓意为:

通达,旺盛,蓬勃发展。

编号27:

翠竹路(原规划路名:

保障路)

北起通兴路,南至黄河大道;

取自于古孟津八景“石坂新篁”文化元素。

“石坂”就是石坡、斜坡的意思。

“篁”指竹林,泛指竹子。

黄河小浪底南岸河清村西有一条幽谷,蜿蜒曲折,谷底有“响水潭”,潭旁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表面十分平整光滑,犹如一面明镜,呈斜坡状直伸入潭底。

沟内密密麻麻长满了竹林,翠竹前后蔓延,许多新竹竟在石坂上的石罅裂缝中生长起来。

左倾右倚,刚中有柔,俯仰掺倚,娇不胜风。

谷中飞泉潺潺,茵草如毯,山光水色组成一幅春色绝妙之境。

清代嘉庆间孟津知县赵擢彤到此咏诗道:

“过雨土膏润,新篁茁石坂。

叶叶复枝枝,荫此苔与藓。

缅怀辋川人,日上琴丝缓。

编号28:

金涧路(原规划路名:

和平路)

西起瀍河大道,东至龙湾路;

取自于金河涧“钓金龟”的故事。

金河涧系黄河支流孟津河流经白鹤镇长秋至西霞院境内的一段。

《钓金龟》又名《孟津河》、《张义得宝》,是一出流行很广的老旦戏。

故事梗概为:

宋代河南孟津老妇康氏有两个儿子,长子张宣,次子张义。

张宣进京赴试,康氏依靠次子张义在孟津河钓鱼,苦度生活。

一日张义钓得孟津河的宝贝金龟,又听说兄长中了进士,当了祥符县令。

这两桩喜事使得母子欣喜万分。

当张义详细讯问邻居时,才知哥哥张宣瞒着母亲,把嫂子王氏接走。

母亲康氏痛恨张宣、王氏负义,派张义携拐杖赴祥符去质问兄嫂。

张义到祥符县后,未见到下乡查案的哥哥张宣,嫂子王氏暗中下药将张义毒死。

康氏久等张义不归,亲往祥符,知张义身死,悲愤难忍,拦住去河南放粮路过祥符县的包拯喊冤。

包拯查明案情,判决王氏“狗头铡”刑,张宣被解职回家奉母。

《钓金龟》这部传统戏,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戏词文雅质朴,饱含风趣幽默,宣扬了孝道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成为各个剧种演出的保留剧目,备受戏剧观众的喜爱。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喜欢看京剧《钓金龟》。

编号29:

金墉路(原规划路名:

瀍西路)

取自金墉城文化元素。

金墉城俗称李密城,在今洛阳市东孟津县平乐镇金村一带。

魏明帝曹丕于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在东汉洛阳城(汉魏洛阳故城)基础上修建而城。

历经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朝代。

《水经注》记载:

“谷水又东迳金墉城北,魏明帝于洛阳城西北筑之,谓之金墉城。

”北魏孝文帝迁洛之初,宫阙未就之时,曾住城中;

隋朝末年,金庸城成为军事要地。

瓦岗军李密在此称帝,作为瓦岗军的指挥中心。

编号30:

金鳞路(原规划路名:

龙湾路)

北起通兴路,南至瀍河大道;

取自在孟津留下诗篇的唐代诗人李白咏孟津鲤鱼诗。

孟津黄河鲤鱼,又名神鱼、金鳞鱼、点额鱼、文鲤。

红须红鳍红额,金鳞赤尾,肉质细嫩鲜美,素有“诸鱼之长”、“鱼中之王”、“吉祥鱼”的美称。

3000多年前,《诗经》中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之说。

盛唐诗人李白曾在《赠崔侍郎》诗中写道: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编号31:

兴业路(原规划路名:

繁荣路)

北起桂花大道,南至缠河大道,为孟津县“东扩南移,建设新区”新型城镇布局之要道,两侧为新兴城区和工业区,寓意工业区兴旺发达。

编号32:

龙泉路(原规划路名:

九泉路)

来源于九泉水库文化元素。

九泉水库位于孟津县城关镇九泉村,因水库中有九个泉眼而得名。

相传九泉水库地下水旺盛,九眼地下泉泉水喷涌,浪花翻涌,飞珠溅玉,状如神龙盘旋。

水声自浪花中隐隐透出,声如佩环,清脆悦耳;

如抚瑶琴,音韵绵绵。

巍巍乎,意在高山,汤汤乎,意在流水,令观者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编号33:

富平路(原规划路名:

文兴路)

取自于黄河古渡富平津。

富平津,是孟津黄河七大古渡之一,地点在今河南孟津东北。

西晋泰始年间,政治家、军事家杜预因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为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桥。

编号34:

夏园路(原规划路名:

下院路)

西起繁荣路,东至龙湾路;

因该道路附近有孟津县城关镇下院村而得名。

改下院为夏园取盛夏百草繁茂,树木葱翠之意,寓意孟津县城新区建设繁荣茂盛,兴旺发达。

四区:

为老城区,西起龙马路,东至西霞路,北起通兴路,南至会盟大道,新规划道路以古地名、名胜文化元素命名,突出孟津文化底蕴。

编号35:

梓泽路(原规划路名:

合欢路)

北起通兴路,南至平乐路;

取材于晋名园金谷园文化元素。

梓是一种落叶乔木;

泽,是水积聚的地方,大泽,湖泽。

梓泽就是周围遍布着梓树的湖泽,也是晋石崇别墅金谷园的别称。

地点在今孟津县横水镇的会瀍、文公、铁楼、谢沟村,包括今孟津县常袋乡、麻屯镇西部一带。

《水经注·

缠水》云:

“缠水出河南毂城县北山,水出其北梓泽中,别墅因地取名,石崇常在此宴客赋诗。

”《晋书·

列传·

石崇》载“崇有别墅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

编号36:

华林路(原规划路名:

青年路)

西起龙马路,东至小浪底大道;

取自三国魏都洛阳皇家园林名,原地在今孟津平乐镇翟泉村。

华林园初名芳林园。

三国魏明帝时,皇家在皇城内大造园林。

据孙盛《魏春秋载》:

“景初元年,明帝愈宠宫殿,雕饰观阁,于太行毂城之山,取白石英及紫石英及五色文石,起景阳山于芳林园,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

”后因齐王曹芳即皇帝位,避帝名讳,改名为华林园。

编号37:

丹霞路(原规划路名:

岭军路)

北起桂花大道,南至会盟大道;

取材于孟津十大景“柿林飞丹”文化元素。

明清时期,北邙山上到处都是柿树,白鹤镇西部的柿林村附近,柿树尤为密集。

深秋初冬之际,邙山北麓翠色深沉,满山柿叶飞丹,爽染丹霞,柿果累累如无数红灯,悬挂老枝丹叶之间,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清代王宏猷曾写诗:

“点染惟应配橘奴,离离垂实几千株。

可人偏是经霜叶,绘出枫林二月图。

”清代苏昉也曾留下:

“霜落乌椑翠叶红,秋林无复辨丹枫。

断霞流水寒山外,人在吴江脱照中”的佳句。

编号38:

尚书路(原规划路名:

学子路)

北起锦绣路,东至小浪底大道,南至平乐路;

取自于尚书文化元素。

尚书既是古代书名,又是古代官名。

在这里含义有二:

其一,纪念孟津三尚书(明刑部尚书乔允升,清兵部尚书李际期,清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王铎);

其二取崇尚读书之意。

编号39:

翰林路(原规划路名:

幸福路)

北起黄河大道,南至朝阳路;

为纪念孟津历史上出现的三个翰林。

翰林是古代官名,指翰林学士。

在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着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翰林院。

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是传统社会中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

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

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孟津历史上有三人入翰林院,明末清初王铎、清王无咎,清张輶。

编号40:

仁义路(原规划路名:

朝阳路)

西起河清路,东至西霞路;

源自于仁义街。

孟津老县城(今会盟镇老城)有仁义街。

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

其本意为仁爱与正义。

早在《礼记·

曲礼上》: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而孟子更是推重此概念;

此后汉儒董仲舒继承其说,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

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而且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

编号41:

凌烟路(原规划路名:

贸易路)

北起朝阳路,南至桂花大道;

取自于东汉明帝为纪念功臣画像于云台,以及唐太宗为表彰功臣画像于凌烟阁的典故。

史载汉明帝“永平三年,明帝思中兴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

”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之,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

绘制凌烟阁功臣肖像,是论功行赏的一种赏赐方式。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唐李贺《南园十九首》诗: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