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600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doc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doc

知识梳理与复习复习四(第四单元)

知识要点一·字词积累

1.给加粗的字注音。

请帖()心弦()看护妇()深恶痛绝()

纤细()烙印()卡脖子()参差不齐()

调换()酣睡()畜牧业()刚劲有力()

哄笑()分外()超负荷()薄荷()

坍塌()慷慨()缝隙()热腾腾()

废墟()流淌()浇灌()刨根问底()

呼啸()干涸()湿润()沉默寡言()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ùn()职派qiǎn()niān()轻怕重

精yì()求精línxún()()chuòqì()()

dàhǎn()()sǒnglì()()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4.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B.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寂静)

C.他以医疗为事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好了还要更好)

D.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轻视)

知识要点二:

语言运用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5月10日,大约100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6.下面的词语从词性上看,分类正确的选项是()

①管理②治理③昨天④推测⑤汉语⑥创新⑦清楚⑧宽阔⑨减少⑩懒惰

A.①②⑤/③⑥⑦⑧/④⑨/⑩

B.③⑤/①②④⑥⑨/⑦⑧⑩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⑩

D.①②⑤⑥⑨/③⑦⑧/④⑩

7.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B.他的吝啬是出了名的,已经到了不毛之地。

C.现在经济不景气,我劝你安心工作,不要见异思迁了。

D.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

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

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

B.风度,往往与一个人的自知度呈“正相关”。

对一个个体生命而言,没有恒久不变的“一派天真”,也没有与之俱来的“沉静内敛”。

C.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

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D.相反,混迹于嘈杂的闹市,挣扎在喧哗的名利场,会得到什么?

不过名利富贵罢了,这就一定好么?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保护健康。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视了自己拥有了什么。

D.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默默的付出。

10.下列句子的类型属于议论性语句的一项是()

A.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B.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

C.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D.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

11.下列填入横线的语句中,与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困顿,哪能明白风和日丽的美好;____。

A.要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就要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

B.只有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才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C.未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哪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D.未经历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哪能体会挫折磨难的考验

知识要点三:

文学常识

1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英国作家、电影编剧

B.《纪念白求恩》——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

C.《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D.《诫子书》——诸葛亮——政治家、军事家

13.古文默写填空。

_____________(题目)

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要点四:

课文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

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

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

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

炉子上,

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

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

我抽着烟,想帮他挑。

但他说不用我帮忙。

看他挑得那么认

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

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

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

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

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

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14.文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描写了屋内的环境,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15.“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试分析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抽着烟,想帮他挑。

但他说不用我帮忙。

”“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

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我提醒自

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

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

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17.“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一句中的“那一课”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什么“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段揭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年与时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与日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复何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四

1—2略

3.

(1)品德高尚的人

(2)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3)达到远大目标(4)懈怠(5)修养性情

(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4.B5.C6.B7.B8.D9.C10.C11.C12.A

13.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将复何及

14.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

15.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颗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地盖”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16.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17.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一课。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18.战胜每一次小困难,才能最终解决大困难。

19.略

20.

(1)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2)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4)又怎么来得及。

21.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都是一个“静”字:

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22.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