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6277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四第二单元基础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图甲比较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

B.图乙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图丙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

D.图丁探究铁生锈时是否需要O2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

B.氧气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航天燃料

C.钛的合金与人体“相容性”好,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室可用作干燥剂

3.下列生活经验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提倡节能减排

B.利用干冰汽化时吸热降温,常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人造云雾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防止中毒

D.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是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且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结构不同

B

稀盐酸、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酸根离子

C

氧气与液氧化化学性质相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D

酸、碱、盐溶液都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

A.A

B.B

C.C

D.D

5.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三种不同的碳单质

②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③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⑤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⑥天然气被称为“清洁燃料”,其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⑦分馏是煤炭综合利用的常用方法,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⑧生铁和钢都属于铁碳合金,它们机械性能差异大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6.下列图示中物质的用途与相应的性质不相符的是()

A.

金属的导热性

B.

燃气的可燃性

C.

氧气的氧化性

D.

干冰的升华

7.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B.盐酸与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有H+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距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金属钠和钾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干冰升华

C.蜡烛燃烧

D.冰雪融化

9.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活性炭用于净水﹣吸附性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能与水反应

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硬度大

D.硫酸用于金属除锈﹣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1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氮气和二氧化碳

使用燃着的木条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

铁粉与木炭

用磁铁吸引

观察颜色

C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二氧化锰

品尝味道

D

氧气和二氧化碳

使用带火星的木条

通入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质的是()

A.钢

B.液氧

C.金刚石

D.C70

12.下列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与其性质不对应的是()

A.医疗急救一氧气可供给呼吸

B.作导线一铜的导电性优良

C.裁玻璃刀一金刚石硬度大

D.灭火器灭火一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墨很软,可用作电池电极

B.氢气的密度很小,可用于还原金属氧化物

C.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氨肥

14.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

B.研磨胆矾

C.酒精挥发

D.石墨变金刚石

15.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石英砂、活性炭和小石子等自制的简易净水器能制得纯水

B.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紫罗兰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

C.用6B铅笔芯、电池、小灯泡和导线,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D.用两杯等体积的水比较报纸与保鲜膜的透气性

16.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B.水与双氧水

C.冰与干冰

D.金刚石与石墨

1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总结的规律正确的是

A.酒精、天然气和石油是化石燃料

B.用过的铁锅洗净擦干可以防止生锈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18.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9.下列各组连线关系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0.Ⅰ.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填字母)。

若用该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如何证明气体已经集满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制取氧气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

Ⅱ.根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的配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目的:

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置5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密度为1.07g/cm3).

(2)实验步骤:

①计算:

配置5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所需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所需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②量取:

用量筒分别量取所需的浓硫酸和水。

③___________(写操作名称):

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溶液冷却到室温。

④装瓶:

将所配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3)用上述配置的稀硫酸98g与足量的锌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请详细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图片和意义的表述中,找到对应关系,将正确选项填入空格。

(1)____

(2)_____(3)_____(4)_____(5)_____(6)_____。

22.明明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有关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选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请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用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必须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请写出A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制法):

                      .

(2)接下来,将装置B与A连接,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再将装置C与A连接,观察到的现象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

A节约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减少使用塑料袋      

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24.化学基础与常识

(1)以下四幅图片描述的是二氧化碳的用途,其中图片C反应的用途是利用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和_____的性质。

(2)下列结构示意图所示元素在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是_____(填序号)

(3)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由

 、

 、

 、

 等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有_____种。

25.⑴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①自然界的水常遭到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____;(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②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

③电解水的装置如下图所示,管A、管B中的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_,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

⑵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①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性

__

__

②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

CO2+2M===CO(NH2)2+H2O,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③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

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____,石油主要含有____元素。

⑶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①按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排序为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在空气中______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③用铝和一种化合物的溶液来证明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你认为该化合物可以是_______(填化学式)。

26.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种物质的分子类似足球状,这种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________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碳元素的物质,常温下可以检验硬水软水;

(3)过多的CO2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人类应该大力控制CO2的排放,倡导低碳生活,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b.洗碗时不间断地放水冲洗  

c.使用节能电器      d.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工具

27.制取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始终无法集满,可能的原因是:

①_____;②_____.

三、实验题

28.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图。

请回答:

(1)A装置可用于氧气的发生装置,请写出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B、F组合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①制取CO2气体时,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下列操作先后依次为:

_____。

A安装整套装置

B加入石灰石

C加入稀盐酸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检查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

(3)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实验室把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H2SO4)在常温下混合,在制得硫化氢气体(H2S)的同时,还生成硫酸亚铁(FeSO4)。

①写出制取硫化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如果要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和_____。

四、综合题

29.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是因为组成世界的物质丰富多样,不断变化所致。

(1)请解释下列物质多样性的原因:

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

_____;

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

_____;

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_____;

④如图中的物质属于_____(填“同种”或“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_____。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变化:

①通电分解水:

_____;

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____。

30.请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图①中的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图②的实验中,在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中装入50mL水后,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_mL。

(3)图③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

若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浓NaOH溶液增重4.4g(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生成的CO2),则通入该装置的CO气体质量肯定________2.8g(填写“>”、“<”或“=”),其理由是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三、实验题

1、

四、综合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