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6205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理论习题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调查研究

16、1848年,由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著作是(B)

A.《共产主义原理》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D、法国哲学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E)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文艺学E.科学社会主义

2、标志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确立的19世纪的三大工人运动是(CDE)

A.巴黎公社B.法国大革命

C.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起义

D.1838年英国爆发的延续十年的宪章运动

E.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BD)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启蒙思想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E.美国实用主义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有(BC)。

A.亚当·

斯密B.黑格尔C.费尔巴哈D.洛克D.笛卡儿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AC)

斯密B.马尔萨斯C.大卫·

李嘉图

D.威廉·

配第E.西斯蒙

6、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

圣西门B.沙尔·

傅立叶C.罗伯特·

欧文

D.托马斯·

莫尔E.托马斯·

康帕内拉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剩余价值论

D.唯物史观E.阶级斗争理论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CDE)

A.李大钊的理论B.陈独秀的理论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9、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E.国际性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D)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

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唯理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5.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6.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D)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D、理在事先

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D)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8.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

A、绝对观念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D、水、火等“原初”物质

9.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D)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11.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

A、是否坚持唯心论B、是否坚持辩证法

C、是否坚持唯物论D、是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2.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D)

A、世界是物质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3、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是(D)

A、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B、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无法驳斥唯心主义狡猾的诡辩D、不懂得科学的实践观点

1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D)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

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D、可感知性

1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A)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18、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这是对运动的(C)

A、唯心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19、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20、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A)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B、否认运动的存在

C、设想无运动的物质D、否认静止的存在

2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2、时间和空间(D)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3、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D)

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D、劳动

2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D)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25、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种观点(A)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观点是

(D)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7、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B)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28、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存在性B、运动性

C、物质性D、可知性

29、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

A、社会实践B、主观努力

C、客观规律D、先进的物质手段

3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D)

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

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31、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C)

A、形而上学B、机械唯物论

C、唯心主义D、二元论

32、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C)

A、可变性B、无限性

C、不可逆性D、连续性

33、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这种观点属于(C)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D、历史唯心主义

34、“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B)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5、“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D)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36、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B)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C、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D、人工思维最终会超过人类思维

3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B)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38、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是一种(C)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39、能够证明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是(D)

A、电磁场理论B、原子结构学说

C、牛顿力学理论D、相对论

40、古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

时间(D)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

4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B)

A、时间的连续性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D、时间的重复性

4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

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这

是(B)

A、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D)

A、人可以改变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44、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A)

A、相互联系构成运动B、运动和发展引起质变

C、发展引起运动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

46、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

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

这说明

(B)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4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B)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4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9.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50.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B)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51.质和事物的存在是(C)

A、相互对立的B、相互包含的C、直接同一的D、相互转化的

52.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D)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

5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D)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54.量变的复杂性是指(B)

A、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B、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D、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

55.量变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D)

A、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C、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D、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56.量变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B)

A、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B、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C、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D、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57.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C)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

5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这是一种(B)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59.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D)

A、事物的积极方面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60.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C)

A、既保留又继承B、彻底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D、矛盾的调和

6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C)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62、否定之否定规律(A)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63、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D)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4.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B)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

65.循环论的错误在于(C)

A、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过程的特殊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趋势的前进性

D、只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没有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6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6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68.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B)

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6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D)

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D、斗争性和同一性

70.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

它的理论

依据是(D)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7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问题

72.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

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D)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73.对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的人只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看不到取得的巨大成就;

有的人只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看不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这两种看问题的方法都是(C)

A、重点论B、均衡论C、一点论D、两点论

74.“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

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D)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D、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7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76.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7.“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是一种(A)

A、形而上学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

78.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79.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

这是一

种(B)

A、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80.“或然率”是指(B)

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CDE)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

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E)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

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BCE)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BDCE)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

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DE)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静止是指(ADE)

A、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B、绝对不动C、排斥运动

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8.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ACD)

A、劳动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B、在社会中不存在精神的现象和活动

C、物质资料的产生是社会历史的前提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E、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

9.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ACD)

A、反映客观世界B、创造物质世界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D、创造理论体系E、为自然界创造秩序

10.意识的本质是(BC )

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机能C、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系统E、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11.物体的相对静止是(ABDE)

A、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B、生命的根本条件C、物质存在与否的根本条件

D、正确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E、正确理解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