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6273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美术水彩画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什么叫水彩画?

它的概念的内含和外延是什么?

画顾名词义即用水调彩作画,可分广意和狭意两种。

广意的水彩画是指用水调彩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形式。

如果以此为定义,那么水彩画会由于自身外的广泛性而把多种不同手段画成的作品都包括进来,如中国古代的壁画和以后的彩墨画、水粉画,西方的某些湿壁画、蛋彩画作品,甚至史前文化中的岩洞画等。

西方将我们所说的水粉画称作不透明水彩画,而我们所说的水彩画则被称作透明水彩画。

狭意的水彩画是用水调特制的颜料。

(大多为透明和半透明的),在特制的纸上进行描绘的一个画种。

这种意义上的水彩画,是近代从欧洲发展起来,其历史不过三、四百年左右,传入中国只有百余年之久。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水彩画已形成一整套完整而又独特的技法,它以其轻快、透明的色彩效果,淋漓酣畅的技法特点而有别于与它同时发展起来的油画及其它画种,并以其特有的审美价值而独立存在,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章我们所学的正是这种意义上的水彩画。

b、水彩画的特点

水彩画的特点,即其与水粉画、油画等其它色彩画相比较,其特殊的、突出的不同之处。

水彩画用水作为调色的媒介,通过“水”和“色”的相互作用,使画面具有清淡、透明、轻快、流畅和润泽等特点,能获得特殊韵味的效果。

关于水彩画的特点,曾有不同的描述

(1)

“清淡、透明、清新、明快”;

(2)“空灵、明净、流畅、洒脱”;

(3)“善于表现朦胧美”;

(4)“水和色交接的谐趣”。

这些都从不同方面阐述了水彩画的特点,且都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将油画艺术比作交响乐,那么水彩艺术则好比是轻音乐;

将油画艺术比作文学作品中的大本小说,那么水彩艺术则好比抒情诗歌。

19世纪美国著名水彩画家和理论家拉斯金曾对水彩画做过这样的描述:

“水彩在画家的处理下,水滴和它明快性质所形成的幻想与造化,溅泼的痕迹,凝结的色块,以及斑斑的粒状虽然对于画面的表现没有什么意义,但由它偶然产生的梦境似的造化,清新的趣味,明丽的色调与松柔的感觉,是其它材料所没有的”。

这完全阐明了水彩画的特点。

实践证明不少成功的水彩之作,都是有着随意性,并且产生了偶然的效果,所以水彩画的过程即“寓画于乐”。

另外,水彩画与油画和水粉画等相比,其工具轻便,携带方便。

中外有不少画家外出写生或搜集创作素材,喜欢用水彩画这种形式去表现。

加上水彩画材料价廉,所以世界上不少国家和我们国家的中、小学、中等师范学校及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学专业、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和国画专业等,都把它既作为色彩基础课,同时又作为专业课。

当然,由于工具、材料等因素,水彩画与油画等其它色彩画相比较,也有其局限性,如画幅不宜很大,颜色衔接困难,不宜多遍修改,要求下笔前做到胸有成竹,这些也是水彩画的难度之所在。

c、水彩画的起源与发展

1.水彩画的起源

水彩艺术起源于欧洲,这个观点已被美术史学家们所公认。

古埃及时代就有人以水为媒剂调合颜料在草纸上作画,中世纪的欧洲人也曾使用类似的方法,绘制祭祀的手抄经本里的插图。

14世纪欧洲已开始用水墨单彩的形式来起壁画稿,佛罗伦萨教堂里的壁画就是见证。

(图1)美术史学家们认为这是水彩画的初级阶段,还不能算是完全的水彩画,因为它不能完全体现水彩画中“水”和“彩”的特点。

15世纪之前,欧洲的画家们已经使用水和胶调合透明、半透明的颜料在羊皮纸上作画。

那时的色彩颜料种类不多,画家们用水彩颜料也多以单色为主,当时的水彩和素描是不分家的。

文艺复兴时代,有些画家开始尝试用多种水彩颜色作画。

由于当时的画家正热衷于油彩绘制架上油画及宏大人物场景的壁画,只是在素描或画稿中才偶而使用水彩,颜色也很单调,主要是为素描画高涂一点明暗调子,作为一种素描技法的补充。

这是因为16世纪的欧洲,虽说商业资产阶级已经崭露头角,但整个社会的经济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世俗的需要决定艺术商品市场的繁荣,这样,水彩画的发展就缺少了有力的支柱。

另外,水彩画又受技法所限制,无法适应当时巨幅画作的特定要求,所以,到了17世纪甚至18世纪初,水彩画在欧洲的发展还是相当有限的。

尽管如此,在15世纪未至16世纪初,水彩画已经脱颖而出,并逐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一史实,是应当肯定并给以一定评价的。

2.尼德兰诸画家的水彩画

这些水彩画家,包括著名的沙维利(1576—1639),亚维甘蒲(1585—1634),奥斯达特(1610—1685),埃沃汀根(1621—1675)等,他们现存的作品有《冰上高尔夫》、《在室内玩棋的农民》、《山路》等。

一时期的水彩画,继承前人之开端,向独立发展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在运用色彩方面也有所突破,但从水彩技法的角度看,还未臻完善,也由于以伦勃朗为代表的众多油画巨匠的作品的夺目光辉,它们几乎完全为历史所湮没,以至后人对荷兰这一时期的水彩画作几乎一无所知。

十七世界的荷兰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可谓奇峰突起,对后来的欧洲绘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就水彩画的发展来说,他们的水彩画对继之而来的英国水彩画的兴起,其意义是应予肯定的。

3.英国水彩画的兴起

水彩画取得长足发展,始于十八世纪的英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使它在以后的两个世纪里逐步上升,为欧洲主要的资本主义强国。

工业革命、军事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英国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和发展的根基。

英国较早的水彩画,主要是在地形景物测绘方面的实际应用,以适应科学研究、航海、军事需要为目的地讠志学的发展。

有关机构都雇用了专职画工从事地形图的绘制工作。

这种地形图是以素描加水彩的形式,将某地的环境、地貌精确地描绘下来。

最初的地形图毫无艺术性可言,但随着画工们不断改进、完善他们的地形图,多种多样的水彩颜画也随之带进了画面。

这种地形图也因为在绘制过程中,渐渐地被注入了画家的感情而各具特色,因而,除了作为工具而应用外,这些图画也同时兼备了具有相当欣赏价值的美丽风景画了。

十八世纪英国的水彩画坛,其始可分为写实与浪漫两大派。

写实派的代表当推桑德比,而浪漫派则以柯岑斯(1752—1797)开其端倪。

前者对景物以如实描写为本,且着重英国本土的风光。

而后者则以想像力纳入他们理想的构图中。

而他们的作品,亦多仿照十七世纪的理想画面。

柯岑斯始受其父老柯岑斯的画风影响,后在旅游欧洲大陆时眼界开大,与瑞士的水彩画家接触并受到阿尔卑斯山的雄伟风景和意大利风光的熏陶,使其具有独特诗意的创作风格得到了发展。

在他的作品中,阳光和天空的描绘极富浪漫的戏剧性效果,他的阿尔卑斯山的风景画充满动人的神秘气氛,他善于在小小的画幅里,表现出崇山峻岭的万千气概。

他喜欢用蓝绿、蓝灰的沉着色调,在迷离的山川水色中自然地流露出一种莫名的伤感。

小柯岑斯名噪一时,其后的泰纳和格尔丁均深受其技巧之感染。

4.水彩画的繁荣时代

从十八世纪中叶起,英国水彩画日益趋于完美的境地;

到了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的水彩画在世界画坛上放出了异彩。

英国水彩画之兴盛,自有其内在因素。

一是英伦三岛气候湿润,经常笼罩在雨雾弥蒙之中,大自然的光线及色调变化迅速而微妙丰富。

水彩是表现这种自然景色最具长处的恰当而轻便的工具。

尤其是十八世纪末叶,英国有了专门制造水彩画纸及颜料的工厂,工具材料的改造使画家们如虎添翼;

再者,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崭新面貌,激发了画家们的爱国热情,他们试图以水彩画创造出一种表现英国风景的艺术形式以抒发自己对时代的感受,画家们以当时英国的铁路、火车、工厂和桥梁工业化的产物作为主题。

他们勇于突破前人因袭这古典主义构图、优美典雅的背景、古典神话的主题三者合一的虚假的成规及矫饰的画风,从而直接走上研究和表现自然之路。

他们历尽艰辛,契而不舍地探索,使英国的水彩画从形式到内容都开创了新的面目。

这一时期的英国水彩画坛名家辈出,他们在前辈水彩画家的成果的基础上,创造了多样的新的水彩技法,大大地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力,并使之日臻完善和成熟。

因为不满于皇家画院对水彩画的歧视,水彩画家们于1804年成立了水彩画会。

华里(1778—1842)是创始者之一,他是一位敏捷的画家,根据一定的形式作画,清新趋时,以应市场需求,但其作品缺乏一定的深度。

其后,觉斯(1783—1859)和荣特(1784—1849)等人的加入,使水彩画会逐渐成为一个有实力的艺术群体。

觉斯擅长以水彩画法捕捉自然界倏忽间的变幻,笔法强劲,色彩丰富透明。

荣特则善以朴素平凡的乡野景色表现宁静的诗意的美。

他的画被认为是能充分显示英国水彩多次重迭画法的特色的作品。

科特曼(1782—1842)生时并无盛名,死后则被认为是天才。

他的画有独创性,把对象简化成图案式,以抽象观念观察事物的趋势,当时被认为违犯常规,但无可否认他有杰出的艺术技巧和灵感,简明概括,富有表现力,如其作品《玛尔坑》(图3)等。

尽管水彩画在那时已经很受公众欢迎,但对于保守的皇家画院来说,水彩画只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品而已;

官方的皇家画院从没有为水彩画举办过任何专门的公开展览,而在综合的展览会大厅中,水彩画在夺目的巨幅油画的映衬下,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以至往往被看惯了大油画的观赏者所忽略。

因此,为了争得自己应有地位的水彩画家们,除了组织水彩画会与之对抗之外,一些有志的水彩画家在受到排斥和压抑的逆境中,举起了要使水彩画在展览会中与油画分庭抗礼的大旗。

格尔丁和泰纳等人,向油画展开了挑战。

他们在画面效果上向油画看齐,力求水彩画画得像油画一样厚重、丰富而有深度。

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巨幅而低调的水彩画大量涌现。

在技法上,他们主要是采用反复层层叠加的办法,对景物进行细致深入的描绘,用这样的办法画出来的水彩画,色彩和谐而丰富,并且呈现出一种浑厚、深沉的画面效果;

但与此同时,却使水彩画出现灰暗污浊的弊病,失去了颜色透明,运笔酣畅的特点,而这点正是水彩画较之油画的最大优点。

水彩画家们很快醒悟到自己走了弯路,于是不断探求和改进,使水彩画

达到既能发挥轻盈明快之所长,又兼得浑厚而丰富的生动效果。

经过画家群体的共同努力,他们终于在英国画坛上,将水彩画推向能与油画相抗衡的殿堂,成为当时世界艺坛上一枝独放异彩之花。

与此同时,英国也就产生了一批才华洋溢,声名昭著的水彩画家。

主要有:

格尔丁(1775—1802)其水彩画多描写古代建筑和广阔的原野,起伏的田畴以展示无限的空间。

他与泰纳等画家共同开创英国水彩画的新路,可惜未能尽展才华而年青早殁,只活了27岁。

他的水彩画直接影响着同辈画家如泰纳以及后来者。

在这个意义上,他是十八世纪的素描染色水彩和十九世纪以色彩为主表现对象的水彩画之间的桥梁。

泰纳(1775—1851),自幼喜爱绘画,1789年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翌年,以他的第一幅水彩画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1802年,年仅27岁的泰纳,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正式院士。

泰纳是一个勤勉而多产的画家,一生中作过许多水彩、素描、油画。

年轻时起,便蜚声世界画坛。

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位画家康斯太勃,对英国美术的发展,特别是对英国风景画独立风格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来法国的印象派绘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被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画家。

泰纳一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水彩画作品,最初以传统的地形景物画法画风景,后受十七世纪荷兰风景画和古典派风景画的影响。

尔后,游历欧洲,并且画风渐变,一反意大利风景画的矫饰之风,面对大自然,画出质朴的作品来,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他的作品,摆脱了过去色彩受素描限制的束缚,致力于用色彩表达光的效果。

康斯太勃说他是以“有色的光流”作画。

他中期以后的作品,抛弃了前期作品中那种四平八稳,记录详尽的画法,到了晚期则更强调绘画性和写意。

从《着火的房子》、《日出》两幅水彩中,可以看出他以极其洗练的笔法进行写意的高超技巧。

他画水彩,非常注意恰到好处地利用在绘制过程中画面上出现的美妙的偶然性效果。

另外他的水彩写生方法亦很值一提,他到户外写生,常常只打铅笔稿,然后回到工作室,依自己的视觉记忆进行着色加工,并且往往是多幅画同时并时。

据说他乘船游戈威尼斯大运河时,曾于一天画出八十幅画稿,并且把色彩记在心里,回国后再把画稿完成的。

《战舰》、《达德利堡与河上贷船》和《廷尼湖风景》等都是他的杰作。

(图4)

康斯太勃(1776—1837)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家。

他的成就主要在油画方面,亦擅水彩。

其水彩画多是速写,以大胆轻快的笔触纵横挥洒,把郊外获得的新鲜印象迅速记录下来。

康斯太勃的影响甚至超出了风景画的领域。

意大利现代著名美术史论家文杜里(1885—1961)对他给以很高评价,把他与哥雅相提并论,认为十九世纪绘画的艺术趣味,是从他们开始的。

他崇尚自然,是一个朴素的、积极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家,认为要在自己的画里表达的“就是光线、露水、微风、花开、清新的空气”。

他对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如德拉克洛瓦等都有很大影响。

一些美术史论家甚至认为,欧洲印象派绘画的兴起,应塑源于他和泰纳。

邦宁顿(1802—1828)很有才华的水彩画家,可惜仅活26岁。

他练就一手熟练的水彩技巧,特别擅长表现建筑物。

他的水彩画色彩明亮,笔法流畅,画法趋时。

他大部分时间居留在法国,据说英、法的追随者都甚多,后人认为他是沟通英法绘画的少数英国画家之一。

其代表作有《崖下》(图5)和《威尼斯风景》等。

在十九世纪以前,英国水彩画的主流是风景画,十九世纪叶开始,在当时英国画坛的现实主义运动及拉斐尔前派的推动下,水彩画题材开拓到人物画、风俗画和历史画。

新的题材促使画家们摆脱了水彩画的流行画法和观念。

技法高超,形象逼真的肖像画及表现众多人物及浩繁场面的风俗画、历史画大量涌现。

但在拉斐尔前派画法的影响下,一些水彩画家又把绘画带回到中世纪的描写方法,精雕细琢,以惊人的耐力,把水彩画像精嵌细工般填写,其代表人物有罗蒂(1828—1882)和琼斯(1833—1898)等人。

【篇二:

水彩教案】

第一部分概述(4学时)

教学内容:

色环、色立体;

色彩的视知觉训练;

色彩的心理;

配色练习。

教学要求:

1、了解色环、色立体;

色彩的视知觉训练。

2、了解色彩的心理心理。

3、掌握配色练习重点:

配色练习

难点:

配色练习第一部分概述(4学时)

水彩画,源自西方,成熟于英国,传播在欧洲。

十六世纪以来,一些描绘优美动人的风景画,在英国广为流传。

欧洲工业革命以后,出于对喧嚣的城市文明的反感,歌颂大自然、赞美乡村生活和田园风光的水彩画受到人们的欢迎。

许多画家也都在创作草图和绘画中广泛地使用水彩。

十九世纪末,水彩画对印象派产生很大的影响。

自印象派和印象派之后直至二十世纪的许多绘画流派的大师们,也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的水彩画作品。

二十世纪以来,欧洲、美洲、亚洲举办的水彩画大型展览层出不穷。

水彩在中国一经传入便很快的被国人所接受和欢迎。

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无论是少儿习画,还是专业培训;

无论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还是在高等美术院校,水彩画教育蔚然成风。

经历了几代画家们的努力、探索,创造出绚丽的中国水彩画艺术,贯通古今,融会西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水彩艺术家们始终用手中的画笔在歌颂着祖国的伟大,山川的秀丽;

歌颂着生活的美好,劳动的光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水彩画重新崛起。

特别是最近十年,随着全国美展和全国性水彩画的大型展览的举办,水彩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提高与繁荣,同油画、中国画、版画、雕塑并驾齐驱。

色彩的来源

光是一切物体的颜色的唯一来源。

光刺激人的视网膜时形成色觉。

通常见到的物体颜色是指物体的反射颜色,没有光就没有颜色。

色彩的基本原理

红、黄、蓝称为色彩三原色。

两种原色相调和称为间色。

两种间色相调和称为复色。

物体本身的颜色称为固有色。

光源的色彩称光源色。

周围环境的色彩称为环境色。

三者同时存在,互相影响。

色彩三属性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明度:

指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

指色彩的强弱程度

色彩冷暖感、对比与协调

橙、红、黄为暖色,绿、蓝、紫为冷色。

处于相对位置的色彩,互为补色(或对比色)。

相邻色彩因含有较多共同因素,故为调和色。

色彩的轻重感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

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棉花,羊毛

等。

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

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色彩的软硬感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

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但白色反而软感略改。

明度高、纯底低的色彩有软感,中纯度的色也呈柔感,因为它们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狐狸、猫、狗等好多动物的皮毛,还有毛呢,绒织物等。

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们明度又低则硬感更明显。

色相与色彩的软、硬感几乎无关。

色彩的华丽、质朴感色彩的三要素对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纯度关系最大。

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比色彩感觉华丽、辉煌。

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

无论何种色彩,如果带上光泽,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色彩的热烈与沉静感其影响最明显的是色相,红、橙、黄等鲜艳而明亮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蓝绿、蓝紫等色使人感到沉着、平静。

绿和紫为中性色,没有这种感觉。

纯度的关系也很大,高纯度色兴奋感,低纯度色沉静感。

最后是明度,暖色系中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呈兴奋感,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呈沉静感。

色调——调子:

调子在素描中是指明暗层次变化,在色彩中指各种色的明暗层次变化。

层次分的越多,调子越丰富。

色阶:

明度与纯度共同的层次变化关系称为色阶。

由于明度和纯度在色彩变化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两者的共同变化在色彩关系中有极大的普遍性。

色调:

在一定范围内几种色彩所造成的总的色彩效果成为色调,是色彩整体的总概念。

色调的形成时色相、明度、纯度、色性与色块面积等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用,便形成某种色调。

明暗素描——调子素描,红调子,蓝调子,,,,

9

8

7

6

5

4

32

1

【篇三:

宝鸡文理学院美术系

第二章水彩画基本知识

水彩静物

水彩风景

水彩人物

水彩画教研室

(1)(12)(26)(37)(47)制作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第一章水彩画概述

以理论讲述为主,并辅于图片和多媒体教学。

一水彩画的概念

水彩画用水调彩作画,可分广意和狭意两种。

二水彩画的特点

水彩画的特点,即其与水粉画、油画等其它色彩画相比较,其特殊的、突出的不同之处。

关于水彩画的特点,曾有不同的描述

(1)“清淡、透明、清新、明快”;

(4)“水和色交融的谐趣”。

三水彩画的起源与发展

(一)水彩画的起源

古埃及时代就有人以水为媒介剂调合颜料在草纸上作画,中世纪的欧洲人也曾使用类似的方法,绘制祭祀的手抄经本里的插图。

美术史学家们认为这是水彩画的初级阶段,还不能算是完全的水彩画,因为它不能完全体现水彩画中“水”和“彩”的特点。

15世纪之前,欧洲的画家们已经使用水和胶调合透明、半透明的颜料在羊皮纸上作画。

由于当时的画家正热衷于油彩绘制架上油画及宏大人物场景的壁画,只是在素描或画稿中才偶而使用水彩,颜色也很单调,主要是为素描画稿涂一点明暗调子,作为一种素描技法的补充。

另外,水彩画又受技法所限制,无法适应当时巨幅画作的特定要求,所以,到了17世纪甚至18世纪初,水彩画在欧洲的发展还是相当受限的。

德国美术大师丢勒(1471—1528)利用水墨技巧发展为比较完整的水彩画,被公认为欧洲第一个作水彩画的画家。

作品有《大草坪》、《阿尔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