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749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docx

第三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

第三单元采摘节

——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综合算式、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加减法与除法的混合运算;带小括号的混合预算。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先乘后加的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混合预算,包括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四则运算的顺序、步骤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载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五、教学措施及注意问题:

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理解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3、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数学学具等

七、课时安排:

10课时

课题:

加(减)乘混合运算

共2课时本设计第1分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

理解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法

引导启发法、讲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和杨洋参加采摘节(课件:

国际果蔬博览会)

图中有那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

“还剩几只篮子?

(1)自己算一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

生:

18×3=54(只)60-54=6(只)

(请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师:

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

试试看。

学生试做,然后交流。

师:

算式中,先算什么?

为什么?

(3)小结:

(课件展示)(分步与综合)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同位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

这两种做法的数量关系式相同的,都是先求一共分了多少只篮子,再求还剩下多少只篮子。

不同的是,第一种是两个算式,第二种是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4)综合算式里有什么运算?

要先算什么?

(5)书写格式指导:

用递等式表示(板书计算过程)

2、解决“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1)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

分步:

26×2=52(人)52+48=100(人)

师:

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综合一:

26×2+48=100(人)

师:

算式中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问什么先算26×2?

师:

计算过程写得对吗?

综合二:

48+26×2=100(人)

师:

先算什么?

为什么26×2在后面也要先算?

(3)小结:

仔细观察这个算式,里面包含了什么运算?

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中,先算什么?

3、引导归纳。

观察算式,有那些运算?

计算时顺序?

小结: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比加减法高级,称为高级运算。

所以,……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能力。

1、自主练习第一题。

说说计算顺序。

反馈,捕捉“错误资源”

2、数学门诊。

(投影)错误资源分析。

3、第三题。

自主解决,汇报交流。

4、游戏:

算24点。

三张扑克牌,列综合算式,求出24

四、课堂评价小结。

你掌握什么新知识?

给自己一个评价。

五、教后反思

 

课题:

加(减)乘混合运算

共2课时本设计第2分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2、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

理解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法

引导启发法、讲解、练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作业:

必做:

选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回顾:

38+25×4,计算,说说顺序

二、练习:

1、自主练习第二题。

(三道题)

(1)自己算一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

2、合并算式。

67-25=425×5=25

_________________

3、自主练习第四题辨对错。

(1)独立解决。

(2)同位汇报交流。

4、自主练习第五题。

(1)自己做。

(2)交流。

5、聪明小屋。

 

课题:

加(减)除混合运算

共3课时本设计第1分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

理解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法

引导启发法、讲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板书设计:

加(减)除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杨洋一家采摘葡萄(课件:

窗2)

图中有那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

“妈妈比杨洋多摘了多少箱葡萄?

(1)自己算一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

生:

35÷5=7(箱)12-7=5(箱)

(请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师:

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

试试看。

学生试做,然后交流。

12-35÷5=5(箱)

师:

算式中,先算什么?

为什么?

(3)小结:

(课件展示)(分步与综合)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同位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

这两种做法的数量关系式相同的,都是先杨洋摘了多少箱葡萄,再求妈妈比杨洋多摘多少箱。

不同的是,第一种是两个算式,第二种是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4)综合算式里有什么运算?

要先算什么?

(5)书写格式指导:

用递等式表示(板书计算过程)

2、解决“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箱葡萄?

(1)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

分步:

45÷5=9(箱)12+9=21(箱)

师:

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综合一:

45÷5+12=21(箱)

师:

算式中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问什么先算26×2?

师:

计算过程写得对吗?

综合二:

12+45÷5=21(箱)

师:

先算什么?

为什么45÷5在后面也要先算?

(3)小结:

仔细观察这个算式,里面包含了什么运算?

在含有除法和加法的算式中,先算什么?

3、引导归纳。

观察算式,有那些运算?

计算时顺序?

小结:

除法运算比加减法高级,称为高级运算。

所以,……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能力。

1、自主练习第一题。

说说计算顺序。

反馈,捕捉“错误资源”

2、数学门诊。

(投影)错误资源分析。

四、课堂评价小结。

你掌握什么新知识?

给自己一个评价。

五、课后反思

 

课题:

加(减)除混合运算

共3课时本设计第2分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综合算式,掌握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2、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

理解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法

引导启发法、讲解、练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作业设计:

必做:

选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回顾:

17+96÷8,计算,说说顺序

二、练习:

1、自主练习第二题。

(三道题)

(1)自己算一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

2、合并算式。

67-25=4242÷3=14

_________________

3、自主练习第四题辨对错。

(1)独立解决。

(2)同位汇报交流。

4、自主练习第三题。

(1)自己做。

(2)交流。

5、自主练习第五题。

自己尝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6、自主练习第六题。

算一算。

三、课堂评价小结。

给自己一个评价

 

课题:

加(减)除混合运算

共3课时本设计第3分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综合算式,掌握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

理解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法

引导启发法、讲解、练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作业设计:

必做:

选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回顾:

17+36÷4,计算,说说顺序

二、练习:

(过关竞赛)(分三组竞赛)

1、自主练习第8题。

(每组三道题)

(1)自己算一算。

(2)每正确一道题记1分。

2、合并算式。

67+71=138142÷2=71

_________________

按正确人数计分

3、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第7题)

(1)独立解决。

(2)小组间交换批改,计分。

4、互相出一道题(每个小组给其它两个小组各出一道解决问题的题。

(规定时间出完,记分,完成题目计分)

5、自主练习第五题。

(按完成的时间和正确率计分)

自己尝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6、自主练习第六题。

算一算。

按人计分。

三、课堂评价小结。

1、评出优胜小组,表扬。

2、给自己一个评价

3、教师评价小结

 

课题: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共3课时本设计第1分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先减后乘(带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减后乘(带小括号)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

理解掌握先减后乘(带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法

引导启发法、讲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板书设计:

先减后乘(带小括号)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和杨洋参加采摘节(课件:

窗3摘苹果)

图中有那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

“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1)自己算一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

生:

60-38=22(个)22×3=66(个)

(请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师:

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

试试看。

学生试做,然后交流。

60-38×3

可能存在几种情况:

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每种情况的正误。

师:

算式中,先算什么?

为什么?

(3)小结:

(课件展示)(小括号)

读、意义

小结:

综合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能力。

1、自主练习第一题。

(第一行三道)说说计算顺序。

反馈,捕捉“错误资源”

2、数学门诊。

(投影)错误资源分析。

3、第2题。

自主解决,汇报交流。

重点交流综合算式里面的小括号。

4、第四题。

自己做,小组内讨论批改。

四、课堂评价小结。

你掌握什么新知识?

给自己一个评价。

五、教学反思

 

课题: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共3课时本设计第2分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先加后除(带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加后除(带小括号)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

理解掌握(带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法

引导启发法、讲解、知识迁移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板书设计:

先加后除(带小括号)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学习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你会想一下运算顺序。

(课件:

窗3图2)

师:

图中有那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解决:

“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

(1)自己算一算。

(2)小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

生:

(分式)43+21=64(个)64÷8=8(盒)

生:

(综合算式)(43+21)÷8

=64÷8

=8(盒)

(请学生讲讲怎样想的)

师:

算式中,先算什么?

为什么?

(3)小结:

(课件展示)(分步与综合)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同位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

这两种做法的数量关系式相同的,都是先求一共分了多少只篮子,再求还剩下多少只篮子。

不同的是,第一种是两个算式,第二种是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4)综合算式里有什么运算?

要先算什么?

2、尝试练习:

84÷(8-4)56÷(5+3)

3、小结:

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能力。

1、自主练习第一题。

(第二行三道)说说计算顺序。

反馈,捕捉“错误资源”

2、数学门诊。

(投影)错误资源分析。

3、第六题。

自主解决,汇报交流。

四、课堂评价小结。

你掌握什么新知识?

给自己一个评价。

五、教学反思

 

课题: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共3课时本设计第3分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综合算式,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难点

利用带括号综合算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法

引导启发法、讲解、练习、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作业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和杨洋参加采摘节,学习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今天练习,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果。

二、练习:

1、自主练习第8题。

(三道题)

(1)先说一说计算顺序。

(2)自己算一算。

2、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第6题)

(1)(课件)集体理解题意。

(2)独立解决。

(3)小组间交换批改。

3、投机取巧。

(第十题)不计算,比大小。

方法:

逐一出示,想办法。

4、第九题。

(1)自己做。

(2)集体交流。

三、课堂评价小结。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疑问?

给自己一个评价。

课题:

我学会了吗?

共1课时本设计第1分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按照顺序正确计算。

2、查检自己学习掌握情况,补缺查漏。

3、在对比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法

引导启发法、练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作业设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这个单元学习什么知识?

(共同复习顺序)

二、我学会了吗?

1、第一题。

看谁算得快。

(分两组:

四道题组和六道题组)(全对一颗星)

(1)自己算一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

2、(课件)第二题。

(独立解决后汇报交流。

(1)先算总人数,再计算需要几条船。

(2)分别算男女生需要的船数,再算一共需要几条船

师:

分析,哪种算法更好?

为什么?

3、第三题。

算一算,比一比。

计算完后,谈谈有什么发现?

给同学提建议。

小结:

仔细、准确,顺序正确。

三、小测试。

《基》

四、课堂评价小结。

课题:

混合运算

共1课时本设计第1分课时

课型:

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按照顺序正确计算。

2、在辨析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省和思辨,从而自觉意识到要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3、在对比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理解掌握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教、学法

引导启发法、回顾整理、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作业设计:

必做:

选做:

教学过程

一、    思考交流,梳理知识。

1、情境再现,计算回顾。

三个信息窗内容共同呈现,学生在本子上完成计算。

2、自主整理。

(1)每个算式有那些运算?

计算时的顺序怎样的?

(2)小结:

运算顺序。

二、巩固练习,强化方法。

1、基本练习:

38+25×468-12×3

84÷7-725+96÷8

9×(260+40)(16+26)÷2

学生完成后汇报运算顺序,报出计算结果。

引导:

要又对又快地完成一道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

交流后揭示:

老师向你们推荐这样的四步曲:

一看(看清运算符号)、二想(想清运算顺序)、三算(细心计算)、四查(认真检查)。

按照这样的四步曲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混合运算。

(板书:

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2、辨析练习:

引导反思:

根据以上的四步曲,观察、分析我们以前作业中的错误,从中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吗?

反思小结1:

计算混合运算首先运算顺序不能错。

反思小结2:

运算顺序对了,可也不能算错了,计算要步步为营。

反思小结3:

列综合算式要注意,要想改变运算顺序一定要有特别通行证——“小括号”来帮忙。

师:

你们反思很到位,希望你们能用这些错误提醒自己,告诫自己,使自己计算更准确!

3、对比练习:

(1)填<、>、=号。

提出要求:

不计算请你比较出各题的大小。

480-180÷60   ○(480-180)÷60

98+2×30      ○(98+2)×30

960÷4×20     ○  960÷(4×20)

157-69+31      ○  157-(69+31)

独立作业后全班交流,要求说出自己判断大小的想法。

引导:

观察每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揭示:

每组题目数据相同,运算符号相同,但由于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它们计算的结果并不相同。

提问:

关于第4题老师还有话想说,如果我想用等于号表示,那么前面的题目怎样改就行了?

(生答:

157-69-31)依据是什么?

(2)解决问题。

1、.132页书,看了5天后还剩72页没看。

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食堂原来有6袋面粉,又买来27袋。

如果平均每周吃9袋,这些面粉可以吃多少周?

三、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觉得哪些地方你又加深了印象?

今后计算混合运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第二级运算是第一级运算的高级运算,第一级运算是第二级运算的低级运算。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称为混合运算。

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也叫四则混合运算。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规定的计算先后次序,称为运算顺序。

数学上规定的四则运算顺序如下:

(1)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级运算,应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进行运算。

(2)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既含有第一级运算又含有第二级运算,那么,应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

(3)如果要改变上面所说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

小括号,又称圆括号,记作( )。

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计算时,应该先把括号里面的式子按照前面所说的顺序进行计算,再把所得的结果和括号外面的数按照同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课堂评价小结。

你掌握什么新知识?

给自己一个评价。

课题:

单元检测共2课时本设计第1分课时

教学目标

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认真工整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检测题。

检测要求

1、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2、书写要认真工整,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3、学生用签字笔或者钢笔答卷。

教学过程

检测。

课题:

试卷讲评共2课时本设计第2分课时

教学目标

1、对试卷进行综合性评价。

2、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基础知识的补救工作。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对学生的答卷进行综合性评价。

二、对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

三、学生改错。

附试卷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