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87673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礼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礼记》.docx

《《礼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礼记》.docx

《礼记》

幻灯片1

《礼记》

幻灯片2

《礼记》简介

●内容: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

记录战国秦汉间儒家言论,特别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性质:

儒家经典之一

●(早期《论》;晚期《孟》《礼》)

● 作者:

非一时一人之作。

大率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及后学及汉代学者所记。

●价值:

内容复杂,糟粕颇多,但资料宝贵。

●   

幻灯片3

作为《三礼》之一的礼记

●“三礼”指《周礼》、《仪礼》和《礼记》三部汇集我国传统礼乐文化的典籍,涉及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

东汉郑玄曾经分别给这三书作注,故有“三礼”之名。

●在三礼之中,《仪礼》大约在汉代就被列为儒家经典。

唐代开始加上了《周礼》和《礼记》,设三礼为经,列入“九经”。

幻灯片4

《周礼》

●《周礼》主要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是根据儒家的理想治国方案加以增减汇编而成的。

●共有六篇,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官”象征着天地四方六合,体现了中国“以人法天”传统的思想。

幻灯片5

《仪礼》

●《仪礼》,又称《礼》、《礼经》、《士礼》。

《仪礼》大致形成于西周末春秋初,相传由孔子编定为十七篇。

其所记载的礼仪内容依次为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是维系调谐人与人之间交往活动的一整套礼仪制度,涉及人生婚丧嫁娶与贵族间社会交往或外交活动的礼仪,系统而完备。

幻灯片6

《禮記•曲礼》: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幻灯片7

《礼记》的分类

●梁启超将《礼记》的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通论礼仪及学术者,有《礼运》、《乐记》、《大学》、《中庸》、《儒行》等篇;

●专门解释《仪礼》者,有《冠义》、《昏义》、《射义》、《燕义》、《聘义》等篇;

●阐述和考辨古代制度礼节者,有《王制》、《曲礼》、《玉藻》、《月令》、《丧服大记》等篇;

●杂记孔子及其弟子、时人的言行杂事者:

有《孔子闲居》、《孔子燕居》、《檀弓》等;

专记名言名句者:

《曲礼》、《少仪》、《儒行》等。

7

幻灯片8

高小方《古代汉语》总结《礼记》现实意义

●(《礼记·檀弓》文学之美)

●现实意义:

●《礼记·学记》记载古代学校制度和教学方法。

● 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乐记》我国第一部美学专著。

●《王制》记爵禄,朝聘,养老诸制。

●《月令》物候学,记四时气候与相应措施。

(竺可桢《物候学》)

●《礼运》记大同、小康之说。

●《坊记》记孔子论政。

●《表记》记孔子论修养。

●《儒行》记儒者衣食、起居和品德。

●《中庸》记中庸学说及治学方法。

●《大学》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

●《曲礼》杂记儒者日常行为准则

幻灯片9

版本及流传

●《礼记》原有两种本子,均为汉代人辑录:

●一是戴德的《大戴礼记》,将刘向所收集的一百三十一篇综合简化,原存八十五篇,到唐代只传三十九篇。

●二是戴德之侄戴圣《小戴礼记》删减《大戴礼记》,并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共得四十九篇。

即现在通行本。

故通常称《礼记》者为《小戴礼记》。

幻灯片10

●东汉末年郑玄注解《小戴礼记》,唐孔颖达作疏。

即《礼记注疏》,为最通行本。

●其它重要版本:

●元代陈澔《礼记集说》;

●清代朱彬《礼记训纂》;

●清孙希旦《礼记集解》

●在宋代,理学家从《礼记》中抽出《大学》和《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幻灯片11

礼运大同篇

●鄭玄:

“名《禮運》者,以其記五帝、三王相變易,陰陰轉旋之道”。

●實際上則反映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歷史觀點,

 

幻灯片12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

仲尼之嘆,蓋嘆魯也。

●与:

破读去声,参与;

●蜡(zha去声):

古代国君年终的大祭祀;

●宾:

陪祭者;

●張永言謂當讀為“賓事畢”。

賓,儐也,孔子執儐相事。

儐為導引賓客或以禮迎賓(的人)。

按,王肅《孔子家語·禮運》:

“孔子為魯司寇,與於蜡,既,賓事畢,乃出遊於觀之上。

”正作如此讀。

●遊:

“游”的异体字;

●观:

破读去声,宫门前两边的望楼;又名阙。

●喟然,感歎、歎息貌。

●盖:

表推断的副词。

大概。

幻灯片13

●《尔雅释宫》:

“观谓之阙”,孙炎曰:

“宫门双阙,旧章宣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

 

汉代的阙

幻灯片14

蜡/蠟/臘/腊/字

●音qū之“蜡”、音zhà之“蜡”以及音là之“蜡”為同形字。

●蜡:

1zhà年终祭名。

周曰蜡,秦曰臘,《礼记·郊特牲》: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

”《禮記·雜記下》:

“子貢觀於蜡。

”鄭玄注:

“蜡也者,索也。

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祭也。

●2.qù蜡,蠅也。

《說文·虫部》:

“蠅?

也。

段注:

“蠅生子爲蛆。

蛆者俗字,?

者正字,蜡者古字。

已成爲蛆,乳生之曰?

,曰蜡。

”《周禮·秋官·蜡氏》:

“蜡氏掌除骴……若有死於道路者,則令埋而置楬(同“揭”)焉,書其日月焉,縣其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

”孫詒讓正義:

“蜡,骨肉腐臭,蠅蟲所蜡也。

《月令》曰:

‘掩骼埋骴’,此官之職也。

幻灯片15

 

●蠟:

《廣韻·盍韻》:

“蠟,蜜蠟。

”音là。

本義是動植礦物所產生的油質,如蜂蠟、白蠟、石蠟等。

後簡化作“蜡“

幻灯片16

幻灯片17

幻灯片18

臘、腊

●《辞源》:

●周时臘与蜡各为一祭,臘祭祖先,蜡祭百神、秦汉改为臘。

……汉臘行于农历十二月,故后世以十二月为臘月。

●有引申为岁末。

●又腊肉与臘肉:

●腊肉:

干肉。

臘肉:

冬季腌制的肉类。

●臘八粥。

●漢字簡化後,“臘”字作“腊”。

●“蠟梅”今作“腊梅”,本當做“蜡梅”。

蓋發生了理據重構,蠟梅色似蜜蠟,故叫蠟梅。

但蠟梅開在冬末,故又重構為“臘梅”。

幻灯片19

幻灯片20

叹-嘆-歎

●二字本非異體,後用法漸趨一致

 

幻灯片21

言偃在側曰:

“君子何嘆?

”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言偃:

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

●何叹:

宾语前置

●大道,指原始共产社会的那些准则。

●行,實行。

●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用爲時間分句。

●三代,指夏商周。

英:

禹汤文武。

●未之逮:

之,代词,否定句中作动词的前宾语;

●逮(dài)《說文·辵部》:

“唐逮,及也。

从辵隶聲。

”本義追上,趕上。

“唐逮”為古語。

●焉:

兼詞,於此。

幻灯片22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天下为(阳平)公:

成为公共的;

●与:

本義依《說文》是黨與,實當為“舉起”。

●很多學者認為“與”的本義是舉起,“舉”為“與”加手形(隸變作_)之分化字。

《說文》所釋並非本義。

●依王引之《经义述闻》這裡通“舉”,推舉。

●其它义也有相通时:

1)比如舉動、舉止。

《國語·周語下》:

“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

”俞樾《群經平議·周語一》:

“與,古通作舉。

少曲舉焉,謂無委曲之舉動也。

幻灯片23

●2)記錄、登記。

《韓非子·內儲說下》:

“鄭桓公將欲襲鄶,先問鄶之豪傑良臣辯智果敢之士,盡與其姓名。

”俞樾《諸子平議·韓非子》:

“與,當作舉……爲悉記録其姓名矣。

●講,《說文·言部》:

“和解也。

从言冓聲。

”《戰國策·齊策二》:

“秦攻趙,趙令樓緩以五城求講於秦,而與之伐齊。

”高誘注:

“講,和。

”引申爲講說、商議、演習,又引申爲講求,注重。

《論語·述而》: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此處正用此義。

講信,講求信用。

●脩–修通假段注:

“脩,脯也。

按此統言之。

析言之則薄析曰脯。

捶而施薑桂曰段脩……經傳多假脩爲修治字。

”调整人际关系使之大道和睦。

幻灯片24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亲: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人;

●有所终:

《禮記·文王世子》:

“文王九十七乃終。

”《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

“送其終也。

”李善注:

“終謂終沒也。

”(為死者辦理喪事)有所終,等於說有善終。

所:

代词。

●长,破读上声;等於說有使成長的各種條件、措施。

幻灯片25

.

●老、壮、幼:

形容词用如名词;

●矜,通“鳏”;

●分,(名词)破读去声,职分、职务;

●归:

出嫁,这里指夫家。

《說文·止部》:

“女嫁也。

”《易·漸》:

“女歸,吉。

”孔穎達疏:

“女人……以夫爲家,故謂嫁曰歸也。

 

幻灯片26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货:

《說文·貝部》:

“財也。

从貝化聲。

”本義指財物,金錢珠玉布帛的總稱。

●恶:

(如字);去声;阴平,疑问代词。

●藏:

《說文新附·艸部》:

“匿也。

●弃:

说文:

捐也。

又手部曰:

捐,棄也。

即扔。

●身:

自身。

幻灯片27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是故:

慣用詞組,由代詞“是”和連詞“故”組成,“是”起指代上文的作用,“故”在句子或語段間起連接作用。

●謀,《說文·言部》:

“慮難曰謀。

从言某聲。

”本義是謀慮、謀劃。

此處指奸詐之心。

●闭:

《說文·門部》:

“闔門也

●興《說文·舁部》:

“起也。

從舁,從同,同力也。

●亂,指犯上作亂,造反;賊:

害人。

作:

兴起也。

●而,連詞。

用在主語、謂語之間以強調主語,含有“竟然”、“卻”之意。

幻灯片28

●外户:

解一:

王注“外,用如動詞。

外戶,從外面把門扇合上。

閉,用門閂插門。

●解二:

鄭玄注“外戶而不閉”為“禦風氣而已”,內戶為內室之門,外戶即住宅外門,常指臨街之門、大門,不用解釋為動詞。

……外戶不閉”謂室無貯藏或太平安定。

如《呂氏春秋·慎大覽》:

“故周明堂外戶不閉,示天下不藏也。

”即太平安定,雖外戶而不閉,僅“禦風氣而已”,也即夜不閉戶之意。

●解三:

方位名词用如动词,处在……外;“外户”为出门;

幻灯片29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隱,《說文·踏部》:

“蔽也。

●货、力:

名詞用如动词,捡财物、出力气;4为,破读去声;

●大人世及:

天子诸侯的权位父子相传、兄弟相及;

●大人指天子诸侯,父子相传叫“世”,兄弟相传为“及”。

●“世及”为介词“以”前置宾语,

●城:

内城/郭:

外城/沟:

壕沟/池:

护城河

幻灯片30

●紀,纲纪。

准则。

《說文·糸部》:

“絲別也。

从糸,己聲。

”本義是絲縷的頭緒。

《墨子·尚同上》:

“譬若絲縷之有紀,罔罟之有綱。

”引申為事物的端緒。

又引申為治理。

《詩·大雅·棫樸》:

“勉勉我王,綱紀四方。

”鄭玄箋:

“以罔罟喻爲政,張之爲綱,理之爲紀。

”再引申為綱領、法度。

●以正君臣……:

(承上省)以〔礼义〕正君臣;

●正,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動用法,即“使……正常”。

●篤,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即“使……純厚”。

《說文·馬部》:

“馬行頓遟。

从馬,竹聲。

”本義是馬行箸實而遲緩。

引申有堅實義。

●里,《說文·里部》:

“居也。

从田,从土。

”本義是供人居住的鄉村宅院。

這裏指有關耕種和居住的制度。

幻灯片31

●以賢勇知:

把有勇有謀者當作賢人。

賢,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以……為賢。

●知—智古今字(zhì),聰明、智慧。

當時盜賊並起,所以需要智勇的人。

●“以功為己”:

原注:

“立功作事,只是為了自己,不為他人(依孔穎達說)。

”不妥。

解二:

王彥坤謂“以功為己”與“以賢勇知”句法同。

“賢勇知”是“把有勇有謀的當作賢人,賢,用如動詞,意動用法”,則此“功”也當是名詞用如意動,“功為己”即是說“把為己者當作功臣”

幻灯片32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用是:

因此,由此;

●用,介詞,由於,因為。

王引之《經傳釋詞》:

“用、以、爲,皆一聲之轉,故‘何以’謂之‘何用’,‘何爲’亦謂之‘何用’。

”清黃宗羲《亡兒阿壽壙志》:

“兒之所以夭者,用早慧也。

”“用”與下句“由”義同,也使用了“變文同義”的修辭方法。

●“謀用是作”中的“是”和“兵由此起”的“此”字,都代表上文“今大道既隱……以功為己”這段的情況。

兵,本義是兵器,這裡指戰亂。

幻灯片33

●選,选┏(如字)(动词)

● ┗(xuan去声)(名词)杰出的人物

●這裡是“成為其選”的意思。

指選拔出來的傑出人物。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因此成了三代諸王中的傑出人物。

幻灯片34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衆以為殃,是謂小康。

●以〔礼〕著其义;以禮来彰显他们符合禮儀道德規範的事。

●著,形容词用如使动;《禮記·樂記》:

“好惡著則賢不肖别矣。

”引申為顯露。

“著其义” 和“著有过”两处

●考:

《說文·老部》:

“老也。

引申为成全。

《禮記·禮運》:

“禮義以爲器,故事行有考也。

”鄭玄注:

“考,成也;器利則事成。

●刑:

法则,这里名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刑仁,以合於仁的行為為法則。

●講,講求、提倡。

見上文注。

讓,不爭。

幻灯片35

●示:

与“视”同源;《康熙字典》又與視通。

《詩·小雅》視民不恌。

《箋》以目視物,以物示人,同作視字。

《禮·曲禮》幼子常視毋誑。

《疏》示視古字通。

《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

《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

●一为看,

●由,动词,使用。

此:

指礼。

●执,后作“势”;在执者:

在职位上的人;

●去:

本義是离开。

引申指罷免,黜退。

意念被動句,被罷免。

●众以为殃:

以统治者不用礼为祸害。

●小康:

小安

幻灯片36

教学相長(学记)

●郑玄:

“名曰《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

 

●教(去声),教导;

●长:

1.破读;2,用如使动,

●使(对方)有长进、发展;

幻灯片37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强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

“學(xiào)學半。

”其此之謂乎?

幻灯片38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

假设性让步连词,即使;

●嘉肴:

亦作“嘉殽”;元代以后又作“佳肴”,此泛指鱼与肉。

●肴:

《说文》段注:

“啖也。

折俎謂之肴,見左傳,國語。

豆實謂之肴,見毛傳。

凡非榖而食曰肴,見鄭箋。

皆可啖者也。

按許當云啖肉也。

謂熟饋可啖之肉。

今本有奪字。

从肉爻聲。

胡茅切。

二部。

按今經傳皆作殽,非古經之舊也。

●旨:

味美;旨为会意字。

甲骨文字形。

上象“匕”( bǐ)即匙形,下面是口,以匙入口,表示味道好。

”“口”隶变为“日”。

《说文》:

“从甘,匕声。

本义:

味美)

幻灯片39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至:

(鸟飞从高下至地)到顶了→最好的;

●(象形。

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

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

尾上首下。

本义:

到来,到达),引申为最好的。

 

幻灯片40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强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然后:

复合虚词,“然”本为代词,义为“如此”“这样”。

“然后”即“如此而后”。

做连词。

连接分句,表两事情时间或条件的承接。

●困:

没搞懂的地方;

●自反:

反求之于己。

●自强:

(如字)(形容词)

●(上声)(动词)①勉强②督促,

●③(副词)竭力、极力;

幻灯片41

《兌命》曰:

“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兑(yuè)命,

●今本《尚書·説命》:

殷高宗任命傅説(yuè)做宰相的文件;

●学(xiào)学(xué)半;教占了学习的一半;

●学(xiào),教导,后作“斅”;

● 其:

语气副词,大概,委婉语气;

●其此之谓乎:

之(助词)帮助构成前宾语;

幻灯片42

博學(中庸)

郑玄《目录》曰:

“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庸,用也。

孔子之孙子思极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

此于《别录》属通论。

朱熹: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庸,平常也。

幻灯片43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强。

幻灯片44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状语:

博(广泛地)学,审(详细地)问,慎(慎重地)思,明(明确地)辨之,

●笃行;笃(从马,竹声)古音信息, 上古汉语中,知组→端组;(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

●朱子章句集注:

●此诚之之目也。

学、问、思、辨,所以择善而为知,学而知也。

笃行,所以固执而为仁,利而行也。

程子曰:

“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幻灯片45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强。

●一、百、十、千,数词用如动词,选动词很重要,成语“人一己百”;

● 能之:

“能”字直接带宾语;

●虽(假设性让步连词):

即使。

幻灯片46

朱子章句集注:

●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

此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明者择善之功,强者固执之效。

吕氏曰:

“君子所以学者,为能变化气质而已。

德胜气质,则愚者可进于明,柔者可进于强。

不能胜之,则虽有志于学,亦愚不能明,柔不能立而已矣。

盖均善而无恶者,性也,人所同也;昏明强弱之禀不齐者,才也,人所异也。

诚之者所以反其同而变其异也。

夫以不美之质,求变而美,非百倍其功,不足以致之。

今以卤莽灭裂之学,或作或辍,以变其不美之质,及不能变,则曰天质不美,非学所能变。

是果于自弃,其为不仁甚矣!

幻灯片47

誠意(大學)

●正义曰:

案郑《目录》云:

“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

此於《别录》属《通论》。

”此《大学》之篇,论学成之事,能治其国,章明其德於天下,却本明德所由,先从诚意为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幻灯片48

“诚意”

●儒家思想:

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正,用如使动,使心无杂念、思想纯正)。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幻灯片49

●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

此之謂自謙。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见君子而後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此謂誠於中,形於外。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故君子必誠其意。

幻灯片50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

此之謂自謙。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诚其意:

诚,用如动词,使动用法,“使诚实”。

意:

意念,念头。

●如(喻词)

●恶(wù)恶(è)臭(xiù)

●臭,嗅【动词】。

嗅也用作嗅的结果:

气味

●嗅→(中性)气味: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此之谓自谦(qiè),通“慊”,满足;

●慎其独,(广义的非支式)对于自己的独处是谨慎的;

幻灯片51

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见君子而後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 閒:

①jian1,后作“间”,古今字

●②jian4,后作“间”,古今字

●③xian2,后作闲,古今字。

●如 辟:

①僻②譬③避④闢 )

●厭:

①ya,后作壓【如,壓胜,壓胜钱——汉代就有的一种颈部装饰用,起先主要用于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

●②yan4声:

吃饱,后作“饜”;

●③yan3,后作“掩”,厭然:

闭藏貌,躲躲藏藏。

●掩,古字“揜”

幻灯片52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

此謂誠於中,形於外。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诚于中,形于外;诚、形,名词用如动词,有实实在在的念头存在;表现;十:

许多;

●其:

a.(jī)(名词)后作“箕”;(句末语气词)“夜如何其?

夜未央。

●b.(qí)(代词)他的、他们的、自己的;特指指示代词)那种合适的:

各得其所;

●    (语气副词)大概:

“其此之谓乎?

”劝勉,还是:

“吾其还也” 该是多么:

“其严乎!

●    (时间副词)将;

●c.(qǐ)通“岂”。

幻灯片53

曾子曰: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十:

甚言其多。

●严:

严肃可谓。

幻灯片54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故君子必誠其意。

●润,(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光采、光辉;

●心广体胖(pán),与胖pàng为同形字,体态安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