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87688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docx

13人物描写一组优秀教案

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监”,会写15个生字。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2.激发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引入: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2.走进作者:

徐光耀:

河北雄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

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50年出版长篇小说《平原烈火》。

1958年,创作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小兵张嘎》。

新时期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数明和莺花》、《望日莲》和中篇小说《冷暖灾星》,另有剧本拍摄成影片的共三部:

《新兵马强》《望日莲》

《乡亲们哪》。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

《摔跤》主要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情景。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搂:

米字横短竖稍长、下边撇和捺舒展,女字撇短点要长、有力,横平直要长。

鞭:

三部分都要写窄,“革”上边不是“艹”、两竖下边封闭,末笔捺在撇下部交叉。

扳:

扌的竖要长,反字首撇要短、下撇要直长,又字居中起笔、撇稍轻捺要长。

腕:

月字细窄,夗字要紧凑、横撇稍长、点在里边,右边是横折钩、不是扁框。

四、品读释疑

1.《摔跤》中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2.“要不——摔跤。

小嘎子主动提出和小胖墩儿摔跤,可见他对自己的摔跤技术很有信心。

3.“是吗?

”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1)“是……还是……”从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小胖墩对“一叉一搂”和“随便摔”都很有把握获胜,哪种方法无所谓。

(2)从小胖墩儿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是个忠厚、老实、沉稳的孩子。

4.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小嘎子不选择“一叉一搂”,可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

小嘎子清楚两人在体形上的差距,认识到“单凭力气”无法胜过小胖墩儿。

于是选择了“随便摔”。

表现了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5.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1)“公鸡鹐架”指公鸡打架时,彼此试着用尖嘴啄对方的架势。

文中指小嘎子和胖墩儿已做好摔跤准备,就像两只即将争斗在一起的公鸡一样。

(2)从这句动作描写中,你能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很霸气,谁也不服谁,对自己都很有信心。

6.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1)“精神抖擞”指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

“冷绊子”俗语,指乘人不备时,暗中耍弄手段陷害别人的行为。

这里指小嘎子想趁胖墩儿不备,绊倒对方。

(2)从这句话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嘎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说“仿佛占了上风”?

从“欺负”“猴儿似的”“总想”“下冷绊子”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因为小嘎子在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很占了上风”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实际上这也是他摔跤失败的原因之一。

7.阅读方法解密:

抓动词理解人物特点

方法:

恰当运用动词,能够准确生动地描写人物行为,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特点。

阅读时抓住关键动词仔细揣摩,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特点。

运用:

如“蹦来跳去”“推拉拽顶”“勾”等动词的巧妙运用,不但写出了摔跤的动作,而且把嘎子活泼、机敏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8.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这句话写了什么?

可以看出小胖墩儿有什么特点?

这句写了小胖墩儿摔跤时的动作、神态,可以看出胖墩儿经验老到、沉着细心,他在以静制动,等候时机。

9.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仰面朝天”写出了嘎子摔倒时的样子,表明他被摔得很惨。

(2)小嘎子聪明、机灵、富有心机,为什么还会失败呢?

因为他沉不住气,求胜心切,让胖墩儿有机可乘

10.拓展:

如果再进行第二次摔跤,结果会怎么样呢?

我想嘎子一定吸取教训,不再急躁,会稳中求胜。

11.讨论交流:

《摔跤》中作者是怎样刻画嘎子这个人物形象的?

《摔跤》中作者是通过嘎子摔跤时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摔跤》主要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现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3.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

其中,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

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

六、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作者:

老舍

2.走进作者:

老舍:

(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语言大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

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默读课文,感受祥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

主要描写了祥子的外貌和他成为一个出色的车夫的梦想。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剃:

弓字扁宽、居中,中间一竖从上横处起笔、要长,左撇在横竖交叉处起笔。

疤:

外边是疒、左边的点和提居中,巴字上框要扁、中间有一短竖、弯横要长。

四、品读释疑

1.《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2.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

这句话写祥子身板长得结实。

3.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句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起解释说明的作用,说明祥子虽然很大很高,肢体还在长,但是年龄不大,还有孩子气。

4.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

这句话是对祥子的什么描写?

表现了他什么心态?

心理描写,表现了他自信、坚强、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

5.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出号”加引号,意思是祥子的脚并不怎么大。

(2)你怎么看待祥子的笑?

祥子认为自己的穿着打扮,自己的身体素质都完全能胜任出色的车夫,以后的日子就会有着落了,想到这里,他不由自主地笑了。

6.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祥子脸上的精神?

从“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脸上永远红扑扑的”可以看出祥子脸上的精神。

7.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作者用这个比喻句,表达了祥子的什么精神?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祥子的坚定性格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8.讨论交流: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作者是怎样刻画祥子这个人物形象的?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作者是通过对祥子的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描写了祥子的外貌和他成为一个出色的车夫的梦想,表现了祥子乐观坚定的精神。

3.课堂小结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也是老舍小说创作的巅峰。

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讲述了老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的控诉及底层劳动者深切的同情。

六、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两茎灯草》作者:

吴敬梓

2.走近作者:

吴敬梓:

(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多音字“监”,会写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感受严监生鲜活的人物形象。

(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

4.激发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

《两茎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灯草,他才咽气的故事。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监:

两竖左边的要短,右边三笔都要小,皿字框要扁、框内有两竖、下横最长。

喉:

亻撇短竖要长,右边没有一短竖,右上边是横折和长横、不要写成工字。

咙:

龙字横稍短、竖撇靠左、要长,竖弯钩的竖在横下、稍长,弯横要短、稍重。

四、品读释疑

1.《两茎灯草》中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2.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再不回头”是指严监生的病很重,没有好的可能了。

3.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一声不倒一声”就是一声连一声的意思。

(2)从哪里可以看出严监生病得很厉害?

一是,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二是,医家都不下药了;

三是,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四是,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

4.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1)“莫不”是难道的意思。

(2)把“把头摇了两三摇。

”换成“摇了摇”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换了以后不能表达出此时严监生的焦急心情。

5.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1)二侄子猜测严监生两个指头的意思,但是没有猜出来。

(2)从“两眼睁得滴溜圆”“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严监生比刚才更加焦急。

6.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

“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1)“哥子”是男孩子的意思。

(2)怎么理解奶妈和严监生的交流?

奶妈从常人的思维去猜测严监生的心思,但是没有猜透。

7.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

“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赵氏明白了严监生的意思,挑掉一茎,严监生方才断气。

(2)从严监生病危不能说话之时,还伸着两个指头,你能体会到什么?

从这个简单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严监生人都将死,仍恐费了灯油,是多么吝啬。

10.拓展:

如果严监生能说话,他会说什么?

示例:

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在燃着,该费多少油呀,这哪是在烧油,分明燃烧的都是银子,这样白白糟蹋银子,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

11.讨论交流:

《两茎灯草》中作者是怎样刻画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的?

《两茎灯草》中作者是通过严监生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12.默读课文。

说一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的。

(课后第1题)

小嘎子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从“欺负”“猴儿似的”“总想”“下冷绊子”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

胖墩儿经验老到、沉着稳重,从“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可以看出。

祥子憨厚、朴实,从“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可以看出。

严监生吝啬、爱财胜过爱生命,从“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可以看出。

13.举例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课后第2题)

《摔跤》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如“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嘎子与胖墩儿的好斗、各不相让。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如“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是外貌描写,从穿着的角度写出了祥子为拉车所做的准备,表现了祥子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态度。

《两茎灯草》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如“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是神态和动作描写,形象刻画了严监生焦急的样子,表现了他吝啬、爱财胜过爱生命的特点。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两茎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灯草,他才咽气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3.写作方法:

抓外貌进行描写

(1)《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抓住祥子的外貌进行描写,刻画了祥子的特点。

如何进行外貌描写呢?

首先,要准确地描写人物外貌。

其次,要精心选择人物外貌特征,集中笔墨描写。

最后,人物的外貌描写要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出人物的深度。

(2)举例:

白皙的鹅蛋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黑眼睛,柳叶眉下那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挺挺的鼻儿舒舒服服地坐在脸中央,粉粉的小嘴儿就在那鼻儿下。

她有一头乌黑柔软的长发,扎成马尾辫时一甩一甩的,可精神了。

点评:

这段文字抓住人物外貌进行描写,形象鲜明。

(3)练一练:

在你认识的人当中,谁的外貌最有特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写一写。

4.课堂小结

本课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虽然区区几百多字,但语言精炼传神,刻画了一个活生生的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

七、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八、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