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778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docx

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

越来越好越飞越高越下越大越跑越快

木字旁:

桃、树、林、机、桥

两点水:

冷、净、凉

开心开开心心上下上上下下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春风拂面春暖花开五颜六色百花盛开

二、字

一扇门窗一个故事一个城市一座城市一片草地

3、反义词(括号里是学写过的字)

一条路一里路一只鹅一群鹅一根木

4、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把话写完整、写通顺。

朝阳市第四医院三年发展规划

[2015-2017]

为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决策,抢抓机遇,实现医院建设和事业发展新跨越,更好地为全市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医院2015—2017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创建一流新型三级传染病医院的奋斗目标,巩固传染病防治的基础地位,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深化内部管理,突出功能定位,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扩大医院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功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实现医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传染病防治为基础,多学科协调发展,构建一流新型三级传染病医院。

2、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不同人群医疗需求为导向,构建诚信医院。

3、坚持改革创新,以实施科技强院,人才兴院,管理现代化为目标,构建实力医院。

4、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完善医疗服务环节为抓手,创造“绿、静、美、安”的就医环境,构建平安医院。

三、主要目标及任务

 

一、总体发展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规模、效益和质量,抓住国家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快速度,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医、教、研、管理工作为主体,深化改革、发展特色、强化管理,全面提高医、教、研综合水平。

经过全院职工三年的努力,培养出一支业务精、技术硬的职工队伍,形成几个具有相当实力和影响力的专科,培育起有医院特色的医院文化,把我院建设成为地区一流的三级综合医院。

 

二、实现医院三年工作规划和奋斗目标的基本思路是:

  以学科建设为先导,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竞争能力为根本,以完善制度建设为保障。

突出质量、保证安全、加强服务、细化管理。

打造品牌,稳定员工队伍,突出骨干人员作用,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提升自主创收能力,逐步缩小员工薪酬与市其他医院平均水平的差距,力争2008年创收突破7000万。

三、2006-2008年经济指标明细:

根据年创收增长率10,业务支出增长率20测算医院未来三年各项经济指标:

2006年~2008年预计收入、支出

万元

年份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收入预计

6000

6600

7260

上级拨入预计

810

810

810

支出预计

其中:

固定费用项目

收支结余

6800

3080

10

7860

3650

-450

9372

4300

-1302

2006年~2008年预计收入、支出二级明细

万元

年份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业务收入

其中:

医疗收入

药品收入

6000

3400

2600

6600

3700

2900

7260

4100

3160

业务支出

其中:

医疗支出

药品支出

6800

3800

3000

7860

4412

3447

9372

5261

4110

2006年~2008年预计支出三级明细

万元

年份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医疗支出

其中:

公用支出

人员支出

3800

1846

1954

4412

2392

2020

5261

3085

2176

药品支出

其中:

公用支出

人员支出

3000

2896

104

3230

3121

109

3972

3852

120

四、今后三年整体工作规划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医院要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宏观管理规划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

把握医疗卫生结构布局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创新机制,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加强医院内部机构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步伐,抓好管理队伍,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现代化。

到2008年自主创收力争达到7000万,员工的平均收入与市兄弟医院同步增长。

(二)学科建设规划

加快学科建设,提升整体水平。

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把握重点学科、提升优势学科、创造特色学科。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重点,带动其它学科的发展和医院学科群的形成。

目前,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医院内科发展相对比较均衡,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内科等专业基础扎实,梯队合理,在我市具有较强竞争实力;外科发展相对薄弱,但普外、骨外、泌尿外、肿瘤外科已经显示出跨越发展的趋势;医技科室的发展已经显示良好的态势,检验科、影像中心、药剂科已经成为在省内较有影响的科室。

因此,医院未来三年专科建设,应该把握“以提高社会效益促进品牌建设,以提升经济效益强化竞争能力”这一原则。

在稳步提升内科各专业科室业务能力的同时,加大对外科的投入,力争实现外科的跨越发展,同时兼顾医技科室,抓住机遇,申报领先学科。

发挥学科群体优势,搞好技术创新,培育潜能科室。

以现有重点科室为龙头,带动各学科建设,鼓励有发展的学科申报重点学科,力争建设2-3个市级重点学科;1-2个学科达到内蒙先进水平。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培育学科间的交叉与联合,形成跨学科强强联合的群体,发展新型学科。

新建综合“ICU”病房和肿瘤综合治疗病房,主动抢占市场;争建泌尿外科中心和P3实验室;与国内知名医院联合建立肾病中心;加强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承担新药临床研究的水平和竞争力。

按《医疗卫生学科建设规范》,制定2006-2008年具体学科建设规划为:

1、神经内科:

目前,我院部分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已经基本达到《规范》的要求,人员素质突出,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2006年,要进一步加大人员培养力度,重点攻克神经系统的介入治疗,积极争取科研立项,撰写科研论文,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争取成为我市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专业科室。

重点项目:

(1)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

(2)癫痫的病因诊断

(3)TCD的检查

(4)呼吸肌麻痹的抢救

(5)昏迷的抢救

(6)肌电图检查

(7)肌肉组织活检

(8)颅内高压对症治疗及病因检查

(9)24小时动态脑电图监测

(10)脑脊液免疫学检查

(11)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12)脑疝的抢救

(13)脑血管病人的诊治

(14)抗癫痫药物学要浓度监测

(15)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16)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17)神经组织活检

(18)危重病人的监护

(19)诱发电位检查

(20)全脑血管造影在神经系统的应用

2、心血管内科:

我院心血管内科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我市享有较高声誉,人员梯队合理,业务开展全面,具备较强竞争实力。

2006年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业务管理,加大人员培养力度,扩大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和射频消融术的业务量,积极创收,扩大知名度。

重点项目:

(1)二尖瓣气囊扩张术

(2)风湿性心脏病诊治

(3)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治

(4)冠心病PTCA

(5)冠状动脉造影术

(6)核素心肌显像

(7)急性心梗的诊治

(8)急性心梗合并症的诊治

(9)静脉临时起搏

(10)埋藏式永久起搏

(11)顽固性心律失常的诊治

(12)顽固性心衰诊治

(13)先心病的封堵术

(14)心源性休克的抢救

(15)心脏亚极量负荷试验

(16)心脏骤停的抢救

(17)血液动力学监测

(18)右心导管监测及造影

(19)左心导管监测及造影

(20)顽固性心律失常的诊治

3、泌尿外科:

重点项目:

(1)肾部分切除术

(2)膀胱损伤修补术

(3)膀胱阴道直肠瘘修补术

(4)附睾切除术

(5)膀胱后淋巴清扫术

(6)交通性鞘膜积液高位结扎术

(7)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8)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9)逆行性尿路造影

(10)尿道狭窄修补术

(11)全膀胱切除术

(12)肾活组织检查

(13)肾切除术

(14)肾上腺癌根治术

(15)肾上腺皮质肿瘤切除术

(16)肾上腺切除术

(17)肾上腺髓质肿瘤切除术

(18)输尿管膀胱切开取石术

(19)输尿管肿物切除术

(20)体外震波碎石疗法

(21)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更组成型术

(22)输尿管膀异位开口的诊治

(23)肾移植术

(24)肾癌根治术

(25)腹腔镜肾切除术

以上科室的整体医疗水平要达到如下要求:

(1)单病种治愈好转率≧90

(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3)床位使用率≧90

(4)住院病历甲级书写率≧90

(三)人力资源规划

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大实施人才战略的力度。

培养2—3名省级本学科领域具有领先水平、有一定知名度的医学专家;培养选拔3—4名在本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名左右35岁以下的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

加大临床研究生培养力度,提高医、教、研队伍整体水平。

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实施灵活的用人机制。

根据医院专科发展需要,积极与国内知名医疗机构寻求合作,进一步利用好同济医院人力资源,加快优秀人才的多方式引进与使用,实现借脑发展。

逐步减少辅助岗位国有身份员工数量,招聘临时用工人员,进一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四)医院文化建设规划

  严格管理,强化医院内涵建设。

强化质量管理,注入人文关怀,突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道德观。

加大医疗、医技、护理工作管理力度,加强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坚持依法行医,确保医疗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大力支持和鼓励各学科开展新技术,拓展服务空间。

努力培育和建设自己的特色专科、特色项目,开发诊疗新技术,不断填补国内、省内、市内、空白。

积极开展交叉学科之间的协作,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诊疗水平,扩大医院的知名度。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注入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整体的、持续的、个性化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在整体护理上,实行垂直管理,量化评估。

  大力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工作“零差错”,服务“零投诉”的目标。

在医院形成“人性化服务、亲情化关怀、温馨化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年内,力争医疗质量管理各项指标达到如下要求:

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3、危重病人急诊抢救成功率≧80

4、危重病人病房抢救成功率≧85

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6、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7、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8、麻醉死亡率≦0.02

9、门诊处方合格率≧95

10、住院病历甲级率≧90,无丙级病历文秘114版权所有

11、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12、院内感染率≦10

13、二级以上医疗事故发生≦2起/年

(五)教学培训规划

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提升医、教、研整体水平。

继续深入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员工整体水平,逐步开展医学继续教育研究,启动一批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应用性医学培训研究项目,全面提高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实施人员素质教育,建立素质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学习型组织,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讲学,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讨论,创造宽松的适合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

加大科技人员培养力度,制定中短期培训计划,有计划地选派学术骨干到国内先进医疗单位进修学习,力争每个学科要有1-2名承担省、市级课题的学术骨干。

(六)后勤管理规划

逐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继续以管理规范化,服务形象化,质量品牌化为重点,与时俱进地进行制度建设,达到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继续盘活人与物的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进行后勤社会化探索,调整现有总务后勤组织结构,结合医院发展实际情况,实施公司化物业管理目标。

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抓好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为医院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加强院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患者就医环境,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水平需求。

加速病房改造,力争三年内规划建设2万平米综合病房楼,同时进行现有病房楼的功能改造,实现由普通病房向高标准病房的提升;建立功能完整的体检中心,达到日接待200人左右体检的能力;修建设施完善的营养中心,一方面解决员工就餐,另一方面通过严细的管理,科学的食谱,为患者提供与医疗过程相适应的营养配餐,实现辅助康复的作用。

进一步改善院容院貌,争取三年内把我院建设成一个以人为本、设计合理、整齐优美、空间和谐的花园式医院。

――――――――――――――――――――――――――――――――――――――

莒县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总体规划

(2009~2015)

   

   为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决策,抢抓机遇,实现医院建设和事业发展新跨越,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全县卫生事业发展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医院2009—201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医院发展现状

   莒县中医医院于1984年12月建院,1991年扩建迁址在县委、县政府和卫生局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现已发展成为莒县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急救、康复、科研、教学技术中心。

   

(一)医院发展背景

   医院占地5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310张,年门诊量15余万人次,年住院病人1.4万余人次。

病床使用率98%,年平均住院日8.5天。

现有职工504人,其中,中、高级职称237人。

设有41个临床、医技、职能科室和桃园分院、武装部分院、东都分院、华泰分院、机关卫生所、残联门诊部六处社区医疗服务分院。

成立了脑血管病、不孕不育、骨伤骨病、糖尿病、肝病、颈腰椎病和医学影像7个县级研究所。

医院能够运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诊治各种常见、多发、疑难复杂病症。

能够开展胸外、颅脑外科、泌尿、腹部、骨伤、断指(肢)再植、肛肠、妇产、眼、耳鼻喉、口腔等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治疗、抢救和手术。

治疗中风、心血管病、肝病、风湿病、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有独特优势和疗效。

开展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激光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腹腔镜微创手术、脑梗塞病人尿激酶溶栓治疗术、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颅内肿瘤切除术、膀胱肿瘤切除术、食道癌切除术、肺叶切除术等技术项目,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医院拥有万元以上大型设备直线加速器、X-刀、C型臂X光机、16排全身螺旋CT、数字胃肠机、DR、大型彩色B超、腹腔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颈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乳化仪、人工肾、心电工作站、电脑牵引床、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等120余台(件)。

资产总额14897万元,固定资产总值8135多万元。

有一批居国内、省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用于临床,有120余项科技成果分别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近几年,在国家及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30多部。

   现有专科12个,其中市级重点专科4个:

骨伤科、针灸科、肿瘤科、心内科,针灸科已发展床位60余张,拥有三个专业组,因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效果明显,社会效益显著而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中医特色专科有肝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不孕不育科、男性科、皮肤科、名老中医专家门诊等科室。

   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婴医院,山东省重点建设中医医院、山东省示范中医医院。

是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山东省高等中医专科学校、山东省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曲阜中医药学校、日照卫校及临沂卫校临床教学医院。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建院以来,医院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许多环节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长期以来对中医药的投入不足,加之建院时间较短,中医药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医环境和条件需进一步改善;人才梯次结构不尽合理、卫生技术人员中中医药人员比例偏低;部分临床科室中医特色不浓,中医药制剂使用率仍然较低;中医药特色诊疗与专科优势不够突出,尚不能完全满足患者多层次的诊疗需要;中医药文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仍须进一步提高等,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致力解决。

   (三)医院发展形势分析

   医改《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随着医改的深入,对中医医疗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的发展环境和形势也将为我院建设和事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事业,将在政策、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特别是中医特色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同时随着人们对医学知识认识的提高,中医中药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可。

中医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疗效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工作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要求提高中药饮片颗药使用的比例,这既是医院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需求。

   二、2009—2015年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把医院做精做强”的办院总则,突出“科技兴院、人才立院、质量建院、管理强院”的四大战略重点,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向,保证在内涵建设、特色优势等方面发挥中医特色,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的同步发展,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和科技进步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医疗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为莒县人民提供优质、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为莒县现代化新城市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    

   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到2012年,争取建成“总体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建设领先、医疗技术优良、中医特色突出,科研教学配套、医疗服务满意”的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综合实力处于省内同类医院先进水平。

    

   (三)主要任务    

   1、医疗工作    

   

(1)加强学科建设,完全达到“二甲”中医医院专科技术水平。

   

   

(2)成立医疗中心,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3)提高临床、医技的业务技术档次和科技含量。

    

   (4)逐步增加中医药专业人力配备,达到规范“二甲”中医医院标准要求。

    

   (5)提高医疗质量与工作效率,各项指标完全达到“二甲”中医医院标准。

    

  (6)确保医疗安全,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重大医疗事故。

    

   2、科研教学    

   

(1)提高以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防治中医药治疗研究为主攻方向的科研水平。

积极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汲取现代医学科技成果,推动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2)科研成果和课题数量有明显增长。

“2009-2015规划”期间争取立项课题:

省部级≥1项,厅市级≥6项,每个重点专科须有1个以上科研课题。

科研成果:

省部级≥1项,厅市级≥3项。

每年发表学术论文≥40篇。

    

   (3)建设重点实验室。

以检验科为中心,成立重点实验室1个。

    

   (4)临床教学工作得到加强,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5)抓好继续教育,承担多项继续教育项目。

    

   (6)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经验继承工作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

    

   (7)强化在职教育,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3、加强中医药事管理

   

(1)建立健全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奖惩机制,提高中医药使用比例。

  

   

(2)进一步优化中药从业人员的结构。

   (3)完善中药房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4、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优秀人才的培育机制和激励机制。

重视学科带头人建设,有计划选拔、培养、引进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重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加强中医人才培养。

采取师承教育、定向培养、进修培训、学历教育等形式,大力强化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名中医培养战略。

   (3)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人员学历结构。

经过五年努力,使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才梯队和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各类人员的学历层次完全达到“二甲”中医医院标准要求,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5、硬件设施建设    

   

(1)调整医院规模与布局。

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在5年内,基本完成具有中医观念特点、流程方便、功能到位、布局合理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业务建设用房,为医院发展奠定基础。

   

(2)引进必要的高、新、尖医疗设备,更新大型C型臂X光机等,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6、专科专病建设。

本着“打破均衡、重点倾斜、扶强扶优”的原则,对现有管理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的龙头科室,对具有发展潜力、开拓意识强、中医特色突出的特色科室,给予大力支持。

完善中医药诊疗及新技术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健全对科室带头人的重点培育机制。

建立名科的技术优势,打造名科社会品牌。

通过加强重点专科培养,以点带面,提高医院综合服务水平。

   7、中医特色建设。

加大中药协定处方的推广应用力度,引导各重点中医专科加强中医药的继承、发掘和创新,鼓励中风科、肾病科、骨科等科室优先推广使用中医药和中医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特色诊疗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医药宣传的长效机制,让社会多层次了解、感受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

 

   8、建立完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创建节约型医院。

   9、完善总务后勤服务体系。

   

   10、加强党建与群团工作,确保医院健康、和谐发展。

    

   11、提高医院的综合满意度,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

   三、实施措施

   

(一)合理调整和配置医疗资源,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

   1、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要求,合理设置科室,突出中医特色,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和完善创伤救治中心、肿瘤综合防治中心、慢性病诊治中心、微创诊疗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眼科中心、康复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等。

   3、根据城镇社区发展的需要设立4-5个以中医药为依托,特色特色突出,大专科小综合的社区服务卫生中心,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及病人需求作及时调整、完善、发展。

   4、坚持不懈地实施重点专科建设。

在“2009-2015规划”期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要扎扎实实地把“三名”战略落到实处。

   一要重视创新(包括观念、知识、技术、制度等各方面的创新),实施“名医”工程,加速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实用型专业人才,为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应用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