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8814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本科毕业论文.doc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

发展及其风险监管

指导教师易姣娇职称__________

学生姓名何明明学号20111232440

专业金融班级金融四班

院(系)商学院

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

摘要

自2010年我国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以来,影子银行便成为了这几年年来金融领域的热门关键词语。

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经济活力膨胀以及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不断扩大,金融创新越来越多,这些金融创新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故而针对这一现象即影子银行的研究也随之越来越多。

影子银行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金融创新,但是另一方面又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

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虽然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鉴于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以及中国近年来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不少观察家和金融学家对我国影子银行系统的潜在风险表示深刻担忧,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不良影响和风险监管的重要性日益突现,一场金融体系的监管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本文就要从四个方面来全面阐述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及其风险监管,并充分借鉴欧美等国在影子银行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措施,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有效防范影子银行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关键词影子银行/商业银行/银行体系/风险监管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OF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AND ITS RISK SUPERVISIONIN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hadow banking since 2010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hadow banking has become in recent years the financial sector hot key words. But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conom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the expansion of money demand continues to expand, more and more financial innovation,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activities, plays a more and more influence, therefore in the light of this phenomenon is the study of the shadow banks also will be more and more. On the one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shadow banking to promote financial innovation, but also brought new financial risk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while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but its negative effects can not be ignored. 

In view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American China rapid credit growth in recent years, many observers and potential risks of financial experts on China's shadow banking system expressed deep concern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shadow banking, adverse impact on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risk supervis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be imperative, a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reform. So this paper from four aspects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Chinese and risk supervision,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way of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shadow banking issues, improve China's shadow banking system and regulatory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shadow banking risks may bring huge.

KEYWORDS shadowbankingsystem, bankingsystem,risksupervision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V

1引言 1

1.1影子银行的存在背景 1

1.2论文的基本结构 1

2影子银行概述 2

2.1影子银行的定义 2

2.2影子银行的特征 3

2.3影子银行VS传统商业银行 4

3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 5

3.1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 5

3.1.1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结构 5

3.1.2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5

3.2当前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5

3.3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风险分析 6

4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监管问题 6

4.1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监管现状 6

4.2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7

5对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措施的建议 8

5.1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8

5.2平衡监管与保护创新 8

5.3相关监管部门各尽其责 8

5.4建立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法规体系 8

5.5加强信息披露 9

5.6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9

III

1引言

1.1影子银行的存在背景

影子银行这一事物的存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对于影子银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也仅仅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才开始的。

如今影子银行在欧美的发达国家中早已屡见不鲜,但国际上,特别是西方大国,对于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和状况却从未忽视。

由于2008年全球大规模经济危机,我国国内经济受到重创、各个金融行业倍受冲击,国内经济大环境举步维艰,从那时起影子银行的机遇和风险也愈发受到国内社会各界的强烈重视,所以针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与风险监管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进入人们的视线。

尽管影子银行的出现拓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单一结构与组织机构,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少观察家和金融学家对我国影子银行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深表担忧,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消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并趋于多样化,于是,加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监管便显得尤为重要。

聚焦眼前,就在2015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要增进对“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的监管。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

随后,银监会又发布了《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法律法规,可见影子银行正在受到空前的关注和重视。

那么,什么是影子银行?

中国的影子银行有什么特征?

又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与风险?

透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就要分别从四个方面来全面阐述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状况,并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监管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利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监管的建议,完善我国现有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措施,从而有效避免影子银行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使其朝着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1.2论文的基本结构

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作为全文引导,宏观得介绍影子银行体系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以此为背景简单阐述要想我国金融体系及经济环境稳定发展,研究影子银行意义重大。

第二章对影子银行的定义、特点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论述。

首先,第一节在对影子银行基本概念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内意义上的影子银行进行了重点分析,提出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相对狭义的定义、认定标准及特征。

随后结合该定义,对我国的传统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进行区分。

第三章重点研究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结构体系、发展现状。

并介绍了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

第四章通过借鉴国际上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现状,提出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后一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结合前四章的论述,重点提出有利于中国影子银行监

管的建,其中包括了思路、原则、政策性的完善措施等。

特别是对于影子银行的隐蔽性催生出的大规模违法行为,我们不能只是简单一味强调禁止和严厉打击,而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加强影子银行的风险监管不仅有助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创造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更是为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条件。

大多数人一说起影子银行,总会觉得它是虚伪、渺小的,以为它不会产生多么巨大的作用。

实则不然,影子银行的影响将会是空前巨大的,我们要实实在在地重视它,不能够忽视它,注重对其的监管,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才能够发掘出影子银行的巨大潜力,使其利国利民。

2影子银行概述

2.1影子银行的定义

什么是影子银行?

在2007年美联储年度会议上,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夕,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PaulMaCulley首次提出了“影子银行”系统的的说法并赋予其含义,后而广泛被公众所接受。

由于影子银行几乎包揽了除了吸收存款以外的所有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所以又形象地将其称作平行银行系统(TheParallelBankingSystem)。

2011年4月,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StabilityBoard,简称:

FSB)对影子银行重新作出了更加有针对性的定义,称“影子银行”(TheShadowBankingSystem)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并且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行为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其中包括各种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

虽然FSB对影子银行的概念的表述已更加严格,但世界各国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则根据自身的国情表现的相对独特。

关于影子银行的定义至今尚未统一,很多人对影子银行的理解也不是十分准确。

在我国,影子银行经常用来指那些汇总种类繁杂的机构和业务的,通过发行无保险的、没有真正传统银行的流动性支持的商业票据来投资的信用中介机构机构。

影子银行承担着绝大多数传统商业银行的功能,却于传统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与融资方式不甚相同,甚至比传统商业银行的各种功能要复杂的多。

它们是有着银行之实,却无实际银行之名的微小型信用中介机构,就像传统银行的影子一般,作为传统银行的补充形式生存着。

由于它们活动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所以会经常出现挤兑和流动性风险。

要讨论中国的影子银行有没有风险?

风险到底有多大?

重点是要看在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但又处于中国现行金融框架之内的与银行相似的活动有多少了。

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再来讨论影子银行的定义就比较准确容易了。

2.2影子银行的特征

影子银行是一个复合名词,前一半是“影子”,后一半是“银行”。

因此,可以划入影子银行的金融机构应该也具有“影子”和“银行”的共同特征。

概括起来,影子银行应具有以下6个特征,其中前个是银行的特征,后2个是“影子”的特征:

1流动性转换。

无论是以吸收存款、投放存款为主的传统商业银行,还是通过批发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投融资的影子银行,其业务中都包含着对流动性的转换,一边是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项目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另一方是流动性较高的负债,如存款或批发融资。

因此,任何银行,包括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或多或少都面临流动性错配的问题。

2期限转换。

 传统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业务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用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资产,即进行期限转换。

商业银行的的存款期限通常短于贷款期限,影子的这一特征更加明显,美国危机前影子银行的负债中大部分是短期甚至是隔夜的借款,而资产方则最终是长期的房地产贷款。

期限转换是银行体系的基本功能之一,没有期限转换,长期投资就很难获得融资,但期限转换同时也造成了期限错配的风险,这也是所有银行,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影子银行,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

3信用转换。

 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都应从经营风险中获利,这体现在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风险水平并不一致,也就是银行进行了信用转换,高风险的资产(如贷款)对应的是低风险的负债(如存款)。

商业银行实现信用转换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身的风险管理和合理配置资产组合等方式,西方的影子银行实现信用转换的方式则更为复杂,包括资产打包,分层,评级和使用增信工具等,其中一些用于增信的工具,如CDO,事后被证明不仅没有在实际中实现信用转换,反而放大了风险。

但是,银行在经营中提供的信用转换这一功能,在本质上也导致了银行不得不面临资产和负债风险错配的问题,这一问题既适用于商业银行,也适用于影子银行。

4使用杠杆。

绝大部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都要大于自身的资本金水平,换言之,金融机构通过使用杠杆来放大资本金从事金融活动,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也不例外。

这中间的差距主要是杠杆率的高低,和与之对应的风险承受能力。

商业银行由于受资本监管限制,杠杆率存在上限。

金融机构如果不受资本监管限制,则其杠杆率可以达到很高,西方的影子银行在危机前就存在杠杆率过高的问题

以上的4个特征都是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共同具有的特征,也就是银行的特征。

影子银行所以被称为“影子”,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其业务“虚拟”或者其功能不服务实体经济。

事实上,国外通常所指的影子银行中所涉及的机构(如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金融公司和房贷公司等),产品(如资产抵押证券和票据)以及交易(如回购),如果合理发展和运用,对实体经济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的,也是对商业银行的有效补充。

影子银行成为“影子”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2点:

1监管缺失。

 影子银行的关键特点之一是监管少或者根本不受监管。

事实证明,缺少官方监管,仅仅依靠市场自律的结果是发生了在影子银行体系过度的流动性错配、期限错配、风险错配和高杠杆率。

影子银行体系发生的“挤兑”和随后的崩盘,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和加剧的直接原因。

2.贷款人和处置机制缺失。

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影子银行体系在出现流动性困难时并无直接机制从央行获得流动性,在资不抵债时也没有存款保险等机制进行接管和处置。

这就导致了暂时的流动性困难就可能引发金融机构发生“挤兑”从而倒闭,金融机构的无序倒闭(雷曼兄弟是最典型的例子)则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

  

因此,影子银行面临的风险和商业银行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流动性错配,期限错配、风险错配和使用杠杆。

但由于没有缺乏足够的监管,影子银行容易发生风险的过度积累。

而由于最后贷款人和处置机制的缺失,影子银行的风险一旦暴露,很难在短时间快速遏制和有序处置,从而造成风险的扩散和传播。

2.3影子银行VS传统商业银行

传统银行,是指那些以传统存贷款为主要业务并受银行法监管的各种金融机构。

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较,有以下几个区别和特点:

(1)影子银行对外不开展存款业务,这也是与传统银行之间最大的区别,影子银行也因此一直可以游离在银行业的监管范围之外。

(2)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雄厚的资金储备无法媲美,影子银行为了提供高的投资回报率,往往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

而传统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受到严格管制的。

(3)影子银行多在场外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比如CDS,CDO等),相比公开市场中的证券交易,有关交易的披露信息严重不足,交易缺乏足够的透明性。

(4)影子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较差,由于活期存款账户等对于资金的流动性要求非常高,因此传统银行对其资产进行管理时也着重于流动性高的业务经营。

(5)传统银行一般都要参与FDIC下的联邦存款保险,即使传统银行频临破产或进入破产,其存款客户也往往会从FDIC那得以赔偿。

而影子银行一旦破产,其投资者并不享受保险赔偿。

表2-1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特征比较

特征

传统银行

影子银行

结构

存款

批发市场工具(同业市场)

持有资产目的

持有到期

出售

存在基础

资产负债表内

证券化

主要风险

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收入类型

息差

管理费

中介特征

低ROE的银行

高ROE的非银行机构

来源:

广发证券研报

3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

3.1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

3.1.1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结构

  总的来说,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准许从事类银行业务的准金融机构。

这类机构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政策合法开办的,可以从事贷款类业务的,但不由金融监管机构直接监管的准金融机构。

目前我国的此类机构有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

  2.与商业银行有关的影子银行

(1)银信合作。

银信合作是指央行为控制通货膨胀,限制货币流动性,限制银行贷款发放额度,同时,市场上仍有大量资金需求,银行为保证其利润增长,绕过央行管制,通过信托公司来发放贷款。

  

(2)企业转贷。

企业转贷是指能够凭借其优势地位通过银行、股市等正规渠道获得资金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将资金发放给难以在银行等正规渠道获得信贷的中小企业,以此获取较高收益的行为。

(3)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是指在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以外所产生的借贷行为。

只要双方当事人的意见表示真实就可以认定该行为有效,但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所规定的利率。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民间借贷一方面是传统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游离于正规监管范围之外,存在着大量的难以管控的风险,甚至蕴含着非法集资和洗钱等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3.1.2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今年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

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

由于定义模糊,统计口径不一,当前影子银行的规模,并无权威统计。

据有关市场人士初步估算,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在11.5万亿元左右。

而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2.91万亿元。

两相比照,则影子银行约占银行信贷规模的20%。

过去两年,在银行信贷总量调控过程中,在资金偏紧的大环境里,影子银行从占信贷总量的10%左右蹿升至将近20%的水平。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官娄刚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已经从一个边缘的、信贷补充的市场角色,成为经济体中的一个重要主力。

3.2当前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影子银行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正如上文所述,影子银行最大的特征是所受监管要比银行宽松,这就使得它能够承担更高的风险,能够发挥更强的融资和风险分散化功能,这是银行无法完成的任务。

在全球范围内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传统银行业无法对中小企业和技术创新提供足够的支持,而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机构之一就是影子银行体系。

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新经济,就是影子银行体系(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和投行)和资本市场共同推动形成的,而当前中国的影子银行也为民营企业融资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在风险分散化领域,以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违约互换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产品更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城镇化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核心动力的时期,影子银行的价值会十分显著。

银行作为一国经济与金融的命脉,风险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地方政府不能再依靠银行业的天量贷款来支持投资,而影子银行则可以发挥积极的投融资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体系承担的风险(当然,这要求影子银行与银行之间有适度隔离,不能是紧耦合,我国的银行表外理财产品就拥有良好的隔离)。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下行压力,影子银行的融资功能是保增长的重要支撑。

如果影子银行规模出现快速的大幅下滑,将会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压力。

因此,监管部门需要把握监管的尺度,不宜在短期内过度抑制影子银行的规模增长。

简言之,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无论采取何种定义,无论是在眼前,还是基于长远,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

3.3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风险分析

影子银行在近几年里已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银行的金融媒介并得到了迅猛发展。

当前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期限错配风险。

影子银行严重的期限错配蕴藏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影子银行利用其规模优势和相对灵活的流动性管理,将缺乏流动性的长期资产与相对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负债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易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二是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业务没有纳入当前的隐形存款保险体系,最后贷款人制度相对缺失,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在出现挤兑时易导致流动性危机,更为严重的是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

三是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影子银行主要指不受或少受监管的金融中介机构,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4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监管问题

4.1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监管现状

近年来,中国逐步扩大的影子银行体系已经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并逐步代替正规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11年全系统融资总额为12.83万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同比增长58.3%,这意味着一般的影子金融活动占据了41.7%,影子银行系统已经向市场释放了大量资金。

然而目前的监管着重于商业银行,不涉及衍生产品、资产证券化和其他非贷款信贷的监管。

   

基于此,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力度有所加强,监管体制变化较大。

如银监会加强了信托公司监管,地方政府将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纳入监管范畴。

在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监视通过影子金融体系和银行体系的资金数量,以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

2010年7月2日,银监会口头通知信托公司暂停银信合作业务。

当年9月,银监会要求信托公司计算净资本和风险资本,并且持续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