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8251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docx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

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管道装备制造业又称管道装备工业,是研发和制造各种管道系统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

其产业形态属于制造业。

管道装备产品主要应用于输油、输气、输煤、核电、化工、建筑、造船、机械制造等诸多基础行业,是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联的,城市化进程愈快,基础建设需求愈大,管道装备产品的跟进步伐愈紧,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快速成长的跨行业综合性产业,更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产业辐射拉动力大的现代朝阳产业。

为推进全市管道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化、集群化、链条化发展,增强其对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管道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发展方向

(一)国际管道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际管道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双重转移新趋势:

一方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所需要的研究型产业,转移的技术路径从垄断技术向技术研发转变;另一方面,在国际化趋势下,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在较早阶段就开始了国际扩张,将失去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

从技术及产品的发展现状来看,世界管道建设正在向长距离、大口径、数字化、环保化、高输送压力、多介质输送趋势发展,尤其是管道途经区域地形地貌越来越复杂多样,在安全环保方面对管道施工建设与运营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美欧在管道装备的技术研发、装备研发、材料应用及产品应用上依旧处于领先地位。

从全球市场来看,除美国、欧盟、日本等3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已达到90%,城市化进程趋于稳定,工业化水平已经成熟,涉及国家不足所有国家的20%,涉及人口不足世界人口的15%;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还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推进过程之中,这说明管道装备产业潜在的国际市场是很大的,中国要达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直接拉动着对能源、基本建设的需求,这其中还有一个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管道装备业推动力的叠加效应。

(二)国内管道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管道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主要应用于排水、工业防腐等一般用途,品种、规格、质量水平和制品标准等方面还相对落后。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的管道装备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目前,管道装备产业的崛起为城镇、农村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进入,上游原料行业的技术进步,加工设备质量的提升,管材制品质量水平逐渐提高,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更为管道的大量应用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建筑业、市政工程、农业、工业等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加大,进一步拉动了我国管道装备产业的高速发展,使行业在提高生产能力和应用量、增加产品品种、扩大应用领域、促进产业科技进步、加强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金属类管道装备制造业

主要包括无缝管和焊管。

无缝管包括热轧管、冷轧管、冷拔管、挤压管、顶管等;焊管按工艺分为电弧焊管、电阻焊管(高频、低频)、气焊管、炉焊管等,按焊缝分为直缝焊管、螺旋焊管等。

产品主要应用于石油及天然气输送管线工程、城市市政工程、电力建设工程及化工建设工程。

焊管和无缝管在市场上存在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焊接钢管在质量和安全性上不如无缝钢管,但进入21世纪后,先进的焊管金属装备在我国陆续出现,由于焊接技术的提高,焊缝质量发生了质的改善,一些中小规格的焊管,因其质量接近或达到无缝管的水平,正在向原属无缝钢管应用领域进军。

两者在共同的适用范围内相互竞争,同时在品种上又相互补充。

竞争促进了钢管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2、塑料管产业

主要产品包括硬质聚氯乙烯管(PVC-U)、聚乙烯管(PE)、铝塑复合管、交联聚乙烯管、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R)等。

主要用于城市给排水、建筑给排水、城市燃气等输送管道。

塑料管具有重量轻、耐腐蚀、水流损失小、安装方便等特点,同时因塑料管与传统金属管相比,其生产能耗少,环境污染小,日益受到政府和相关行业的重视。

近二十年来,塑料管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品种和规格上都得到很大发展。

3、管件产业

管件是管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三通、四通、弯头、法兰、阀门、大小头等。

广泛应用于建筑、给水、石油、灌溉等工程领域。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管件行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并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目前国内注册管件厂已有上万家,可生产160个门类、10000多个品种。

(三)管道装备制造业市场发展方向

1、传统市场发展方向

(1)市政工程用管市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在逐年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市政工程管网建设不断加快,各种给排水管道品种规格在不断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大口径结构壁管发展更快,成为当今投资热点。

(2)、石油化工及天然气管道输送用管市场

就石油及天然气输送管线工程而言,目前中国已建成各类运输管道近4万公里,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一起,构成五大运输体系。

其中,原油、成品油管道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东地区。

天然气管道已初步形成华北、西南、西北三大区域性管网,其中华北地区已建成中原—沧州、大港—沧州、大港—天津、沧州—淄博等输气管线和一些地下储气库,初步形成了能够统一调度的局部天然气管网。

2、新兴市场发展方向

(1)、核电工程用管市场

目前,我国正计划筹建4座新的核电机组:

秦山一期扩建两台30万KW机组;秦山二期3、4号机组;三门核电6台百万kw级核电机组;田湾核电站4台百万KW级核电机组。

据悉,在2020年以前我国还计划在广东深圳岭东、阳江和台山、重庆涪陵、大连等地建20余座核电站。

2020年核电将发展到4千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5%。

从我国核电机组的发展看,核电阀门的需求量远高于同容量级的火电站。

由于核电站花在阀门上的维修费一般占核电站维修总额的50%以上,因此,每年核电站花费在阀门上的维修费用约为1.5亿元。

由此可见,核电阀门的市场需求量是相当大的。

(2)、风电工程用管市场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高速发展,同时盈利能力也将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稳步提升。

随着中国风电装机的国产化和发电的规模化,风电成本可望再降,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市场前景看好。

2010年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有望突破2000万千瓦。

风电设备的用管主要是管状塔筒及悬臂套筒用管,因此,具有高精密度、高压力管件加工生产能力的企业,将在其中赢得巨大的市场机遇。

(3)、海洋油气输送用管市场

我国的海洋石油、天然气储量非常丰富。

据了解,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坚持“油气并举”的方针,加大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海洋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海洋石油用管将大量增加,必将为生产石油用管的企业带来商机。

二、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产业发展的历程

我市管道装备制造业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以配套加工、来料加工、零件加工为主,是城市工业和农业生产的附属,农村的副业。

1984年至1992年是生产转型阶段。

这一阶段发展特点:

一是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组织并肩发展;二是具备了区域特色经济的雏形,依托一批专业村专业乡,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聚集。

1992年至本世纪初是快速发展蓄势阶段。

一方面,我市提出将管道装备制造业作为全市特色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另一方面全国钢材市场完全放开,解除了管道装备制造业的材料渠道束缚,为我市管道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世纪初至今是快速增长与提高阶段。

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提速,管道装备市场需求旺盛,拉动了该产业快速增长。

盐山、孟村两县连续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青县、沧县、开发区、新华区等县(区)管道装备业迅速崛起。

同时,全市管道装备业的科技含量、市场占有率、品牌化建设等,也都达到了新的更高水平。

(二)产业发展的现状

管道装备制造业是我市第二大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在河北省乃至全国管道装备制造业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9年全市共有管道装备制造企业2901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8个,从业人员118549人;全年完成营业收入397.6亿元,实现利税2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6%和22.3%。

1、总体规模大。

年设计加工能力2500万吨,2009年实际加工1500万吨,完成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6.3%,占全市GDP的9.5%。

2、骨干企业成长迅速。

管道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共208个,2009年实际加工量65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71亿元,增加值115亿元,利税19.9亿元。

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

3、产品门类齐全,重点突出。

我市管道装备制造业主要产品有:

各种特钢、不锈钢、碳钢等多种口径的无缝钢管、低中高压锅炉管、石油钻探管等钢管;各种三通、四通、阀门、异径管等弯头管件;各种不锈钢法兰、锻造法兰;各种管架、仪表、石油防井喷器等管道配件;各种聚乙烯管、聚丙烯管等塑料管道,共16大类370多个品种3500多种规格。

制造工艺主要采用热轧直缝焊、螺旋双面埋弧焊、锻打、锻压、中频推制、冷成型、热挤压等,管道最大加工直径2020毫米。

广泛应用于市政、石油化工、西气东输、船舶及核电等工程领域。

4、产业发展集群化程度较高。

我市管道装备制造业主要分布在盐山、孟村、青县、沧县、新华区和开发区。

其中盐山县2009年有管道装备制造企业1023个,完成营业收入130亿元,孟村县2009年有管道装备制造企业1750个,完成营业收入102亿元,管道装备制造业对盐山、孟村两县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2%和70%。

5、区域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盐山和孟村是省级重点管道管件产业聚集区,河北省特色产业基地。

盐山县是“中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

孟村县是“中国弯头管件之都”、“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6、市场占有率高。

我市管道装备制造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占有率。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管道装备制造业占全国管业生产的30%左右,中低压管件在国内市场的覆盖率达80%以上,高压管道管件达70%以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我市将力争在3至5年内形成年生产3000万吨管道管件的能力。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集中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我市管道装备制造业的小规模、大群体特征比较明显,在县域内布局分散,马路经济现象严重。

全市规模以上管道装备制造企业个数仅占全部管道装备制造企业的7.2%。

2、产业链短,配套性弱。

目前,我市管道装备制造业还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限制了产品的配套性。

整个产业还不具备承接国内外重大成套工程的能力,因而大大降低了产业效益。

3、生产经营方式粗放。

我市除几十家骨干龙头管道装备制造企业外,多数都规模小而散、产品同质化普遍、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消耗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4、专业人才较为匮乏。

在我市管道装备制造企业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仅占从业人员的0.0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占2.3%,缺乏优秀的高科技人才,尤其是既懂企业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制约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5、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我市管道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多数处在同一档次、同一类别,同位竞争明显,错位发展不足。

邻省山东一些地区的管道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很猛,基地化水平发很快,行业竞争越来越明显。

6、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薄弱。

我市管道装备制造企业中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有待于进一步建设和整合,企业研发试验设施少,不适应产业技术研发的需要。

相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中介机构和当地企业还没有实现紧密结合,致使技术、成果、人才、设备等创新因素不能有效地向产业集成,先进技术得不到及时应用,科技成果难以进行产业化转换。

三、管道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

(一)发展思路

抓住国家振兴钢铁和装备制造业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和管道装备制造业现有的比较优势,以向高端、高压、高附加值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结构优化、技术升级、专业配套、产业集群”的整体战略,积极吸纳发达国家管道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引进和创新相结合,着力提高设计、制造和成套水平,推动管道装备制造业向国际化、集群化、创新化方向发展。

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增强企业实力;发展一批重点战略产品,推进专业化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一批在国内外领先的龙头企业,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建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管道装备制造与研发基地,把沧州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管道装备之都。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管道装备制造企业个数发展到到3650个,从业人员达到16万人。

——管道装备制造加工能力达到300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950亿元,是2009年的2.6倍,实现利税50亿元,是2009年的2.5倍。

——培育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15—20个,营业收入超3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8—10个,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3—5个;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1—2个。

——建立5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争创4—5个国家品牌,10个以上省级品牌。

(三)发展重点

1、建设五大基地

盐山管道输送设备制造基地。

发展以管道为主的优势产业,以科研带动生产,以教育促进销售。

充分利用管道产业聚集区的优势,以河北中原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河北宏润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北沧海管件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立足于国际国内管道输送装备市场的实际需求,提高集聚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生产要素的能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以“三高”产品为重点,同时兼顾中压产品的市场需求,重点开发集合管、波纹补偿器、螺旋钢管、无缝钢管、防腐保温管道、电站设备等产品。

重点建设河北开泰特钢管道有限公司五万吨级高级新型管件技术开发制造、河北中海钢管制造有限公司不锈钢直缝焊接管改建、河北恒泰管件制造有限公司高压合金管件、河北宏润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风力发电筒和核电管道制造等项目,实现有生产配套产品向定型、成套产品转变,形成中国北方重要的管道输送设备制造基地。

孟村弯头管件基地。

发展以管件为主的优势产业,围绕大口径、抗磨耐压、复合材料等新技术、新工艺进行项目谋划实现产业的增量提质。

在不断上规模、上水平、上装备、上质量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弯头管件的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高端特色产品,实现由小而全向大而精转变。

重点开发高压合金钢弯头系列,核电、风电大型法兰等系列产品,搞好高压合金、保温防腐等特种管件的研发,产品结构由低压向异型、高压特种管件发展。

重点建设河北中孟管业制造有限公司高压大口径弯头、兴隆公司高压法兰、河北圣天集团有限公司管件扩建、河北海浩高压法兰有限公司5万吨生产线等项目。

青县石油装备制造基地。

发展以输油气管道和石油装备为主的优势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纳发达国家管道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

重点建设河北巨龙钢管有限公司大直缝埋弧焊管生产扩能改造、华油钢管有限公司大口径螺旋埋弧焊钢管生产线技术改造、渤海能克钻杆有限公司钻杆扩建等重大石油装备项目,增加石油装备产品产量和市场占有率,逐步打造成为国家级石油钻采设备基地。

渤海新区特钢基地。

抓住全省钢铁产业向沿海聚集和国家振兴钢铁产业的机遇,到2015年形成鉄1000万吨、板材550万吨、不锈钢250万吨的产能,并逐步发展形成3000万吨装备新材料产能。

为我市管道装备制造业提供充足、优质的板材,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实现由上游装备新材料—管道管材—整机装备一体化发展,提高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

市中心城区石油管道及钻采设备、塑料管材制造基地。

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高新技术工业区、运河区工业区、新华区工业区及沧东工业园为平台,以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材有限公司、河北鑫源泰钢管集团有限公司、沧州市飞达公司、东塑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将沧州中心城区打造成为石油管道及钻采设备、塑料管材制造基地。

市开发区和新华区管道装备企业侧重发展石油、天然气管道,推进产品向“三高”目标发展;沧东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石油钻采设备;运河工业区和市高新技术工业区重点发展塑料管道产业,使其向规模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2、产业整合升级

出台扶持壮大基地、园区经济的相关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向园区搬迁,项目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县城靠近,改变小作坊式的“马路经济”发展模式,提高项目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和高效化,促进就业,推动城市化进程。

重点抓好盐山、孟村公路两侧小作坊企业的兼并、重组、搬迁工作。

3、发展优势产品

以高端、高压、高附加值产品为目标,同时兼顾终端、中压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步淘汰低端、低压低附加值、高能耗产品。

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装备,风电、核电高压管道装备以及市政工程专用管道。

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大力发展高温、高压、耐磨抗腐、新型复合材料、特种专用装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加速开发阀门、仪表、液气流体加温、民用装备产品,弥补产业链短的薄弱环节,将终端产品向整机方向发展。

四、发展管道装备制造业的主要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认真研究国家政策走向,提醒企业规避风险。

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的基本走向,了解相关产业政策的倾斜支持重点,确保自身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并及时提醒企业不因盲目发展而导致面临巨大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

2、及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良性发展。

一是要在资金支持、用地指标、审批流程、税收政策等方面提供有利条件,加快项目建设速度。

二是设立“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基金”,集中优秀人才和有效资源组织对重大装备共性技术、基础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三是鼓励市政设施、电力、化工、石油输送等工程优先采购本地管道装备。

四是要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国家和省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重大国产化高新技术项目、产学研联合项目等,在规划指导、政策制定、立项审批、资金筹措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五是要设立担保基金或风险基金,为金融介入和企业高科技开发分担风险,调动金融业和企业发展管道装备制造业的积极性。

六是要充分发挥沧州市管道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在维护市场规律、促进公平竞争、推动企业联合,以及作为企业和政府双向服务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一要建立振兴装备制造业领导机构,制定产业政策,落实资金支持,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发,人才引进与培养。

二要打造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融资平台。

既要大力引进外来投资,也要重视本地资本的科学运用。

要积极吸引民营资本在管道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更好地推动民营企业规模化发展。

三要构建国际化的管道装备技术及学术交流平台。

2009年11月,我市成功举办了“沧州市国际管道装备技术发展论坛暨管道装备技术展览会”,今后要把此项活动形成制度,加强对外交流,提高沧州市管道装备业在市场上的号召力和话语权,逐步确立沧州市在全国管道装备业中的主导地位。

四要打造具有沧州魅力和特色的对外宣传平台。

要提高企业的品牌塑造意识,加强政府及企业与主流媒体的联系与合作,注重对全市管道装备制造业总体情况的完整推介和宣传,以提升沧州市整体产业的知名度。

五要建设高效率的政府行政服务平台。

要提高服务效率,抓好服务质量,突出服务重点,优化服务方式,完善服务领域,全面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为管道装备制造业发展打造一个优质的服务平台。

(二)积极应对内外市场变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要积极应对内外市场变化,用国际化标准来规范产业和企业的战略发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骨干龙头企业要凭借优势项目,抓住有利时机,凝聚一切有利发展的要素,尽快膨胀企业规模,做成产业巨无霸,形成垄断之势。

1、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时把握市场动态。

一要鼓励企业加强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及产品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推广,提高企业快速适应市场的能力。

二要鼓励企业积极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实现企业数字化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三要鼓励企业注重网络环境基础下的生产供应链管理和市场客户群关系管理的相互集成,及时把握国内外市场动态,大力推广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应用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企业优胜劣汰。

一要完善现有的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完善和提高企业的生产资质水平,逐步实现企业的产品生产精细化分工,适度整合和拓展现有企业的市场资源,逐步提高产业整体市场营销竞争力水平。

二要建立系统、完备的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企业进行科学的指标考核,培育和扶持对产业发展贡献大的核心企业。

三要积极引进一批有资金、有项目、有资质、有规模的大型管道装备制造企业,在补充和完善本地产业结构的同时,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本地企业的产业升级。

3、扶持优势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一要加强对现有龙头骨干企业的功能性完善和结构性改造,逐步扶持30—50个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在政策、土地指标、贷款额度、人才引进、渠道扩张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使之尽快形成强有力的、具有较高企业品牌知名度的产业龙头企业集群。

二要加强对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三要鼓励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大胆解放思想,注重资本运作,以资产为纽带,整合区域内资源,实现市场网络、产品开发、生产设备、自有资金等资源共享,形成产业链条和集聚效应。

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在产业协作和区域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形成更为合理的配套协作关系,切实提升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强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1、引导企业观念创新。

一要尽快制定并完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重奖一批在自主创新方面贡献突出的企业及个人,形成榜样效应。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在管道装备制造业中,营造一种企业自主创新文化氛围。

三要加大对企业家及技术骨干的培养提升工作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2、推动企业制度创新。

一要突出以人为本,建立起激励科技人才创新、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机制,营造出一个鼓励创新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保持产业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要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切实加大投入,完善工艺流程,提高装备水平,推进产品升级换代,用“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促进产业向“三高”(高端、高压、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三要提高企业的商标意识、名牌意识、专利意识、质量意识和科技创新意识,引导企业搞好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质量体系、环保体系认证工作。

四要挖掘和提炼企业自身特有的精神内涵,形成具有较强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企业特色文化。

五要鼓励企业“强强联合”,通过股权重组,产权多元化,加速机制创新和要素集聚。

3、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要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整合科技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不断增强企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支持企业管理创新。

要以提升企业家、管理层和职工队伍三方面素质为切入点,以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现场管理、成本管理、品牌管理为重点,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管理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全市管道装备制造企业的规范、指导和管理,使全市管道企业凝聚在一起,互相支持,强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实行抱团式发展,合力开拓市场,使产业由自发发展阶段进入理性发展阶段,目标更明确,发展更科学,区域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强。

(四)完善产业商务体系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招商引资意识。

各级领导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措施,抓住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南企北上、南资北移,东北老工业基地外延,京津企业外迁等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吸引资金和技术,借力发展。

同时发挥社会各界的能动性,建立一个庞大的全民招商网络。

2、完善服务功能,优化招商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