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88515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9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docx

建设项目能源评价报告共62页

前言

浙江(zhèjiānɡ)华立金属(jīnshǔ)有限公司(yǒuxiànɡōnɡsī)(以下简称“华立金属(jīnshǔ)公司”)是由香港远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3月投资组建的外商独资企业,位于浙江宁波沿海经济区,注册资本700万美元。

主要经营范围:

镍合金、铜合金、耐磨合金铁合金、黑色及有色铸件制造等,并销售公司自产产品和进出口业务等。

华立金属公司目前新增土地106672平方米(约160亩,预留30亩),建筑面积27375平方米;现有员工108人,其中技术开发人员22人。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项目总投资1734.9万美元,其中:

资本金为524.5万美元,债务资金1210.4万美元;项目资本金来自企业注册资金,其余由企业申请银行贷款解决。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7.03%,资本金收益率21.01%,投资回收期7.84年(含建设期为1年)。

华立金属公司的投资方是香港远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为23000万港元,是一家以矿产品开发与贸易、金属熔炼、金融与地产投资为主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香港远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总部设在香港,在上海设有远洋集团(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该公司专营矿产品和金属材料的进出口贸易;远洋集团(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苏州地区设有两个熔炼厂,其中:

火法熔炼厂(苏州华立金属公司)主要生产镍铁合金及特殊合金钢,也是上海宝钢集团和专业供应商;湿法熔炼厂(吴江远大金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事镍、钴、铜系列盐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研发,在非洲设有矿业公司进行矿产品原料采购和贸易。

香港远洋(yuǎnyáng)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对镍铁合金等产品市场的现状调研(diàoyán)及前景分析基础上,通过新建浙江(zhèjiānɡ)华立金属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香港远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已有的技术、人才、销售和资金(zījīn)等方面的优势,为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以缓解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和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有色金属的循环利用率。

通过对回收的有色金属废弃物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减轻环境保护的压力。

在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和企业内部管理及售后服务水平的同时,促进国内有色金属废弃物再生利用的产品升级,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镍铁合金等产品质量、增强企业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关于加强工业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消耗准入管理工作的通知》(苏发改工业发[2006]1197号)的文件规定,本项目综合能耗为9963.72吨标煤,因此必须对项目进行能源消耗评估,编制节能评估报告。

受浙江华立金属有限公司委托,浙江工程咨询中心承担了该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为保障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降低工程项目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在对项目进行考察、调研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本)》、《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浙江华立金属有限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资料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编制了本节能评估报告。

1评估的目的(mùdì)和依据

1.1评估(pínɡɡū)目的

建设项目(工程(gōngchéng))节能(jiénénɡ)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实现“十一五”期间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建设项目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和提高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寻求较低的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和最优的投资效益。

(1)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采用系统方法以及国内外有关的先进评估方法,在项目核准、备案或审批前,对建设项目的能源消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估,分析评估该项目能源消耗情况及程度,与行业节能标准的符合性,以寻求项目建成后较低的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和最优的投资效益;

(3)对建设项目的产品结构、工艺、技术、装备(特别是高能耗装备)进行核查,核查其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有关标准、规定的符合性,并由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的节能降耗对策措施,进而得出评估结论;

(4)提高建设项目的节能降耗管理水平,为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决策参考和设计依据;

(5)为省或市发展改革委员会核准、备案或审批项目提供依据。

1.2评估(pínɡɡū)依据

1.2.1法律法规及行政(xíngzhèng)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施行(shīxíng));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qīngjié)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

(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4)《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改委2005年本)

(6)《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7)《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

(8)《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2005]第17号);

(9)《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571号);

(10)《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

(12)《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第21号)

(13)《浙江(zhèjiānɡ)省节约能源条例(tiáolì)》(2004年8月20日第二次修正(xiūzhèng));

(14)《浙江(zhèjiānɡ)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6]152号)

(15)《省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7]63号)

(16)《省政府关于印发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发[2006]60号);

(17)《关于加强工业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消耗准入管理工作的通知》(苏发改工业发[2006]1197号);

(18)《浙江省工业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苏发改工业发〔2007〕1137号)。

1.2.2标准规范

(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1990);

(2)《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

(3)《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

(4)《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1981);

(5)《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6422-1986);

(6)《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1991);

(7)《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8)《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17167-2006);

(9)《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

(10)《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3);

(11)《评价企业(qǐyè)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7119-1993);

(12)《企业能量平衡统计(tǒngjì)方法》(GB/T16614-1996);

(13)《公共(gōnggòng)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4)《民用建筑(mínyònɡjiànzhù)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5)《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2003)

(1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7)《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

(18)《合理润滑技术通则》 (GB/T13608-1992)

(19)《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

1.2.3文件依据

(1)《浙江华立金属有限公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苏州中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浙江华立金属有限公司与浙江工程咨询中心签定的《技术咨询合同书》;

(3)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1.3评估范围

本报告的评估范围为浙江华立金属有限公司年产镍基合金30000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到的产品结构、工艺、技术、装备及其节能分析专篇。

1.4评估程序

(1)熟悉了解评估对象相关内容;

(2)组成评估专家组;

(3)搜集相关(xiāngguān)资料;

(4)节能(jiénénɡ)评估;

(5)提出(tíchū)节能降耗措施;

(6)评估(pínɡɡū)结论及建议;

(7)专家审查;

(8)修改并完成评估报告。

2项目概况

2.1项目名称及承办(chéngbàn)单位

项目名称:

年产镍基合金(héjīn)30000吨建设项目

建设(jiànshè)单位:

浙江(zhèjiānɡ)华立金属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浙江宁波沿海经济区

法定代表人: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传真:

邮编:

2.2承办单位情况

浙江华立金属有限公司是由香港远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3月投资组建的外商独资企业,位于浙江宁波沿海经济区,注册资本700万美元。

主要经营范围:

镍合金、铜合金、耐磨合金铁合金、黑色及有色铸件制造等,并销售公司自产产品和进出口业务等。

华立金属公司的投资方是香港远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为23000万港元,该公司是一家以矿产品开发与贸易、金属熔炼、金融与地产投资为主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香港远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总部设在香港,在上海设有远洋集团(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该公司专营矿产品和金属材料的进出口贸易;远洋集团(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苏州地区设有两个熔炼厂,其中:

火法熔炼厂(苏州华立金属公司)主要生产镍铁合金及特殊合金钢,也是上海宝钢集团和专业供应商;湿法熔炼厂(吴江远大金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事镍、钴、铜系列盐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研发,在非洲设有矿业公司进行矿产品原料采购和贸易。

香港远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实践,造就了一支具有开拓进取精神、有色金属研制水平高超的专业设计队伍,培养了一批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业务骨干。

华立金属公司的其产品工艺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华立金属(jīnshǔ)公司实行(shíxíng)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设7个部门。

该公司(ɡōnɡsī)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严格按企业质量体系文件(wénjiàn)要求规范运作。

公司树立“立足科技,不断推出品质和价格具有充分竞争力的商品”的经营理念,重点突出技术创新,形成该公司经营和发展的新思路。

2.3建设场地

2.3.1地理位置

宁波位于苏南沿海,北纬32°33′-32°57′,东经120°07′-120°53′之间,东临黄海,地处南通、泰州、扬州、盐城四市交界处,属于长江三角洲沿江经济开发带,浙江省中部地区。

市场覆盖半径大,被浙江省政府确立为现代化苏中沿海工商业中心城市。

1、该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宁波沿海经济区位于浙江沿海中部地区,属长三角经济区范围,地处宁波市东部,距市区仅60公里。

至沿海高速出口和新长铁路30公里,苏通大桥开通后,到上海、浙江等地在2-3小时左右。

1小时车程内有南通、盐城两座机场。

区内水陆运输通畅,现有3条高等级公路和4条水路直通沿海地区,“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一条高速公路、两条一级公路和一条直通长江的沿海大运河,将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式交通网络。

2、生态宜人,资源丰富。

区内具有典型的西太平洋暖流季风性海洋气候特征。

全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湿地风光旖旎,渔港风情万种,海鲜(hǎixiān)风味独特。

区内现拥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永丰林生态园、浙江(zhèjiānɡ)省黄海森林公园和海滨龙王古寺,有海中奇观“两分水”。

总投资7.2亿元的黄海湿地生态园占地23平方公里,将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旅游度假休闲基地,现正在(zhèngzài)做前期准备工作,近期将开工建设。

投资1.2亿元的国家一级渔港正在报批之中。

后备土地资源丰富,每年以100米的速度向大海延伸,可新增土地1万亩左右。

海产品资源得天独厚,海洋经济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45%。

年产文蛤、泥螺、对虾、大蛏、黄鱼、鲳鱼等各类鱼虾蟹贝4.2万吨,远销国内外大市场,年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

各种植被(zhíbèi)、鸟类众多,近百个大小沙洲、沙岛,栖息着几百种鸟类。

3、综合开发,潜力巨大。

宁波沿海旅游经济区规划总面积近1200平方公里,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坚持旅游先行、工业突破;坚持工业开发与旅游开发同步;坚持重大项目牵动;坚持局部大发展推进沿海经济大联动的发展策略,着重做好海滨小城市、工业区、旅游景点、海边滩涂等四大规划。

小城市建设将以历史名镇北海为依托,规划常驻人口5万人,建成集商贸、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海滨旅游经济中心。

工业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主要分为绿色工业园区和海产品加工园区,启动区面积5平方公里。

旅游景点建设将以浙江黄海湿地生态园、风力发电、国家一级渔港和永丰林生态园为依托,建成浙江省重点旅游休闲基地。

海边滩涂将本着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相结合要求,突出“湿地”和“生态”,进行有序开发。

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国资、外资、民资的积极投入,宁波沿海经济一定会实现飞跃式发展。

4、政策优惠,服务(fúwù)优质。

宁波沿海(yánhǎi)旅游经济区不仅是宁波经济发展(fāzhǎn)的新亮点,而且必将成为众多投资者的淘金乐园。

进区项目在享受国家、省和我市出台的所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同时,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对入区的绿色规模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殊优惠,特大项目实行“零收费”。

所有进区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

目前(mùqián)宁波沿海经济区的燃料乙醇、华晶生物、海天水产、天瑞、生源食品、污水处理、四星级宾馆、天赋养生园、海底龙宫等16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投资5000万元的海天水产、生源食品、华大水产、燃料乙醇等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目标。

今年还将有食品机械、卓尔服饰等项目开工建设。

积极服务正式签约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完成世电三合、国华风电二期、医疗器械、润洋甜叶菊、商务宾馆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2.3.2交通

宁波水陆空交通便捷。

距市区70公里范围内有南通、盐城、如皋等三座机场,204国道、盐连一级公路贯穿南北,连盐通高速公路纵横全境,高兴东一级公路连接盐宁、京沪两条高速通道,境内公路形成五纵三横的骨架。

沿海高速、宁靖盐高速公路的建设、建成,使上海、南京等城市到宁波的车程缩短至2小时左右;省属干线航道串场河、泰东河经纬交错,泰东河、串场河水运发达。

穿越市境的通榆运河拓浚工程、新长(浙江新沂——浙江长兴)铁路宁波段即将竣工。

对外通讯、联络方便快捷。

2.3.3自然(zìrán)条件

1、气候(qìhòu)

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适宜旅游休闲度假。

夏秋季节的局部时间可能会有台风(táifēng)等灾害性天气产生。

该地区无霜期240天左右,大雨、台风、高温基本集中在主汛期。

主要(zhǔyào)特点是冬冷、夏热、春季气温回升慢;旱涝、低温、连阴雨、台风、雷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较为频繁。

2、气象

宁波市市地处苏北平原,全境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象条件如下:

年平均气温15.1℃

极端最高气温39℃

极端最低气温-17℃

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历年最大降雨量1448.9mm

年平均总降雨量1145.7mm

日最大降水量223mm

最大风速(瞬间)27m/s

全年平均风速4.0m/s

最大积雪深度19厘米

雪载荷30kg/m2

年平均无霜期229天

最大冻土深度28mm

冬季主导风向及频率WNW11%

夏季主导风向和频率ESE13%

地震烈度(dìzhènlièdù)

根据(gēnjù)苏建(78)第183号和苏震(78)第687号文等有关资料,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3、地质、地貌(dìmào)条件

宁波市境内属于(shǔyú)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势比较平坦,略有起伏,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土质偏沙,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

地面高程2.6-4.6米(黄海高程系,下同)。

地层厚度在30~150米,地表均分布着亚粘土层。

本项目拟建区域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苏北南黄海凹陷,第四纪沉积厚200-300米,海岸线平直,沿岸陆域为低平的海积平原。

4、水文状况

浙江宁波沿海经济区大部分土地为水稻土、灰潮土和滨海盐土,有一定的盐碱度,比较适宜盐生化草本植物的自然生长。

而规划中村庄外海堤处的潮坪,则多是潮滩盐土,受江水冲刷,每天有一个涨潮和退潮的过程,非常适宜芦苇的生长。

由于独特的青沙土质,出产各类贝类,以区别于其他地区海产品的奇特口味著称于世。

2.4主要承办条件

2.4.1市场分析

本项目产品主要为有色金属镍合金材料, 该产品具有碳含量低,杂质少等特点,可作为磁钢、不锈钢等一系列特种钢的原材料,代替纯钴、纯镍及纯铁,从而大大降低原材料的成本。

有色金属及镍金属的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下。

一、行业市场(shìchǎng)现状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在经历1999~2001年的低位徘徊和2002年的小幅回暖后,2003年受供货趋紧、需求增长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产量(chǎnliàng)增长、价格稳步上扬、行业景气指数迅速上升的局面,近年来显现稳定上升态势。

(一)行业(hángyè)占比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第一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国际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xiǎnzhù)提高。

2005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十种有色金属分别指精练铜、电解铝、铅、锌、镍、锡、锑、镁、钛和钯,下同)总产量达1632万吨,比2004年增长18.14%,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镍全球产量为131.5万吨,国内产量为9.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2%。

2005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占世界比例:

中国20.92%、日本5.00%、加拿大6.15%、美国12.18%。

(二)进出口情况

伴随国内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有色金属消费需求旺盛,进出口量快速攀升,外贸逆差连年扩大。

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情况(2006年数据为预计值)统计见表2-l。

表2-12000-2005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预计)

进出口总额

143.11

138.20

167.84

232.88

362.0

468.37

600

其中:

进口额

99.88

98.38

109.33

152.16

230.47

303.48

380

出口额

43.23

39.82

58.51

80.72

131.53

164.89

220

外贸逆差

56.65

58.56

50.82

71.44

98.94

138.59

160

(三)行业规模(guīmó)及固定资产投资

至2005年底,我国上规模的有色金属(yǒusèjīnshǔ)企业总资产达6882亿元,是2000年的2.33倍;产品销售收入(shōurù)是2000年的3.7l倍;实现利税(lìshuì)是2000年的5倍;实现利润是2000年的8.2倍。

近年来,国内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也有明显的增长。

(四)行业产量增长走势

近几年,国内有色金属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2000~2006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006年1~10月,我国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为1553.5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6.90%,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74个点。

预计2006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将超过1800万吨)见表2-2。

表2-22000~2006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万吨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预计)

十种有色金属

783.8

883.7

1012.0

1228.0

1430.6

1639.0

1800

其中:

5.1

5.0

5.2

6.5

7.6

9.5

(五)镍金属行业

1、镍金属应用

镍是略带黄色并具有展性和磁性的过渡金属,是制造镍合金的基础材料,更是其他合金的主要合成元素。

不锈钢与合金生产领域是镍的最大应用领域。

全球约2/3的镍用于生产不锈钢,不锈钢行业对镍消费的影响居第1位。

目前全球有色金属中,镍的消费量仅次于铜、铝、铅、锌,居有色金属第5位。

2、镍资源

金属镍属于全球范围内的紧缺资源,被视为重要战略物资一直为各国所重视。

世界(shìjiè)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比较丰富的镍资源,采镍大国有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古巴、新喀里多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等。

我国是个镍资源短缺的国家,镍资源严重不足已经成为我国不锈钢产业发展的瓶颈。

3、生产(shēngchǎn)与消费

2005年我国产(guóchǎn)镍9.53万吨,比上年(shàngnián)增长26.29%;2005年我国镍矿金属含量5.99万吨,比2004年下降5.39%。

由于需求的剧增,我国对进口镍的依赖度明显增强,2001年进口所占消费的比率为44.61%,2004年增至53.33%,2005年达到60%。

镍金属外贸进出口逆差继续扩大,2005年我国镍产品进口额22.67亿美元,同比增长76.5%:

同期镍出口额2.64亿美元,增长19.9%;2005年镍产品外贸逆差20.0亿美元。

据统计资料分析,预计未来全球镍需求增长的70%以上来自我国。

二、行业发展趋势

(一)需求及价格趋势

预计今后20年中,我国经济发展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仍将处于增长阶段,有色金属工业的规模在现有基础上还会进一步扩大,但总量的增长会逐步趋向平缓。

世界经济呈现出共同繁荣发展势头,对有色金属等初级原材料产品的需求增加,是促使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价格方面增长速度都将出现高位回落,但不会出现大的下滑,部分产品还将存在阶段性紧缺。

随着市场需求品质的提高,有色金属工业整体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我国不锈钢生产的增加,在2007~2008年国际(guójì)镍价将由于镍的供不应求而继续上升,预计未来2年供应比较紧张。

(二)资源(zīyuán)再生利用

近年来,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各种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将其作为资源开发,并将其发展成一个集“回收”与“再制造”为一体的独立产业——资源再生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能源资源紧缺压力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xiétiáo)。

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