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docx
《回转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转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回转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
回转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
回转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
回转窑的筒体由钢板卷制而成,筒体内镶砌耐火衬,且与水平线成规定的斜度,由3个轮带支承在各挡支承装置上,在入料端轮带附近的跨内筒体上用切向弹簧板固定一个大齿圈,其下有一个小齿轮与其啮合。
正常运转时,由主传动电动机经主减速器向该开式齿轮装置传递动力,驱动回转窑。
物料从窑尾(筒体的高端)进入回转窑内煅烧。
由于筒体的倾斜和缓慢的回转作用,物料既沿圆周方向翻滚又沿轴向(从高端向低端)移动,继续完成其工艺过程,最后,生成熟料经窑头罩进入冷却机冷却。
燃料由窑头喷入窑内,燃烧产生的废气与物料进行交换后,由窑尾导出。
本设计不含燃料的燃烧器。
该窑在结构方面有下列主要特点:
1、简体采用保证五项机械性能(σa、σb、σ%、αk和冷弯试验)的20g及Q235-B钢板卷制,通常采用自动焊焊接。
筒体壁厚:
一般为25mm,烧成带为32mm,轮带下为65mm,由轮带下到跨间有38mm厚的过渡段节,从而使筒体的设计更为合理,既保证横截面的刚性又改善了支承装置的受力状态。
2、在筒体出料端有耐高温、耐磨损的窑口护板,筒体窑尾端由一米长1Cr18Ni9Ti钢板制作。
其中窑头护板与冷风套组成分格的套筒空间,从喇叭口向筒内吹冷风冷却窑头护板的非工作面,以有利该部分的长期安全工作,在筒体上套有三个矩形实心轮带。
轮带与筒体垫板间的间隙由热膨胀量决定,当窑正常运转时,轮带能适度套在筒体上,以减少筒体径向变形。
3、传动系统用单传动,由变频电动机驱动硬齿面三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再带动窑的开式齿轮副,该传动装置采用胶块联轴器,以增加传动的平稳性,设有连接保安电源的辅助传动装置,可保证主电源中断时仍能盘窑操作,防止筒体弯曲并便利检修。
4、回转窑窑头密封采用罩壳气封、迷宫加弹簧刚片双层柔性密封装置。
通过喇叭口吹入适量的冷空气冷却护板,冷空气受热后从顶部排走;通过交迭的耐热弹簧钢片下柔性密封板压紧冷风套筒体,保证在窑头筒体稍有偏摆时仍能保持密封作用。
5、回转窑窑尾密封采用钢片加石墨柔性密封。
该装置安装简单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回转窑的主要结构
回转窑窑体的主要结构包括有:
1.窑壳,它是回转窑(旋窑)的主体,窑壳钢板厚度在40mm左右的钢板,胎环的附近,因为承重比较大,此处的窑壳钢板要厚一些。
窑壳的内部砌有一层200mm左右的耐火砖。
窑壳在运转的时候,由于高温及承重的关系,窑壳会有椭园型的变形,这样就会对窑砖产生压力,影响窑砖的寿命。
在窑尾大约有一米长的地方为锥形,使从预热机进料室来的料能较为顺畅地进入到窑内。
2.胎环、支持滚轮、轴承、胎环与支持滚轮都是用来支撑窑的重量用。
胎环是套在窑壳上,它与窑壳间并没有固定,窑壳与胎还之间是加有一块铁板隔开,使胎环与窑壳间保留一定间隙,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
如果间隙太小,窑壳的膨胀受到胎环的限制,窑砖容易破坏。
如果间隙太大,窑壳与胎环间相对移动、磨擦更加利害,也会使窑壳的椭圆变形更加严重。
通常要在二者间加润滑油。
我门可以通过窑壳与胎环间的相对运动来凭估计窑壳的椭圆变形程度。
窑壳与胎环之间存在着热传导率的差异,必需借助外部的风车来帮助窑壳散热,平衡减小两者间的温差。
否则窑壳的膨胀会受到胎环的限制。
在开窑时,窑壳的升温速率高于胎环,窑工必须控制回转窑(旋窑)的升温速率在50℃/h,这样有利保护窑砖。
通常托轮要比轮带宽50-100mm毫米左右,滚轮轴承是采用巴氏合金,如果轴承失去润滑,会使轴承因温度过高而烧坏。
在轴承处都有冷却水进行循环冷却。
为减少窑壳对胎环的热辐射,造成托轮温度过高,在二者之间都加有隔热板来减少热辐射。
回转窑(旋窑),一般有2组到3组托轮。
3.止推滚轮
止推滚轮就是限制回转窑(旋窑)吃下或吃上时的极限开关。
因为支持滚轮要比窑胎宽一些,为使托轮与轮带能够上下移动,磨损均匀。
在胎环的端面设有止推滚轮。
止推滚轮只是起到阻挡的作用,滚轮本身并没有动力。
窑体的吃上吃下是靠滚轮的偏位,将托轮与窑的中心线有一定角度,让托轮给窑体有向上的力,使窑壳上移。
有时撒一些生料粉或将托轮擦干净,增大其磨擦系数,也可使窑体上移。
窑体吃下时,只要在托轮与轮带之间撒上石墨粉,减小两者间的磨擦力既可。
当回转窑(旋窑)吃下触及到Y1开关时,液压系统开始吃上动作,液压系统吃上1分钟,停止4分钟,然后重复吃上1分钟停4分钟的动作,直到窑胎环触及到Y5位置。
此时窑体开始吃下,液压系统泄压2分钟,停4分钟,然后重复动作。
直到窑体触及到Y1位置又进行吃上。
不断重复以上的过程既可。
在液压系统停止动作时,内部的压力不变。
液压系统还有三到极限开关。
吃上时,如果Y1开关有故障时,窑体会触及到Y第二道开关,系统就会警报(此时窑体已超出吃上范围30mm),若又触及到第三道开关,则系统会跳车(此时以超出吃上的范围50mm)。
回转窑(旋窑)吃下时,如果第一道开关有故障,则回转窑(旋窑)在触及到第二到开关时,系统就会警报,但不会跳车,因为有止推滚轮的限制窑壳的吃下极限。
回转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
回转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概述
回转窑的筒体由钢板卷制而成,筒体内镶砌耐火衬,且与水平线成规定的斜度,由3个轮带支承在各挡支承装置上,在入料端轮带附近的跨内筒体上用切向弹簧板固定一个大齿圈,其下有一个小齿轮与其啮合。
正常运转时,由主传动电动机经主减速器向该开式齿轮装置传递动力,驱动回转窑。
物料从窑尾(筒体的高端)进入回转窑内煅烧。
由于筒体的倾斜和缓慢的回转作用,物料既沿圆周方向翻滚又沿轴向(从高端向低端)移动,继续完成其工艺过程,最后,生成熟料经窑头罩进入冷却机冷却。
燃料由窑头喷入窑内,燃烧产生的废气与物料进行交换后,由窑尾导出。
本设计不含燃料的燃烧器。
该窑在结构方面有下列主要特点:
1、简体采用保证五项机械性能(σa、σb、σ%、αk和冷弯试验)的20g及Q235-B钢板卷制,通常采用自动焊焊接。
筒体壁厚:
一般为25mm,烧成带为32mm,轮带下为65mm,由轮带下到跨间有38mm厚的过渡段节,从而使筒体的设计更为合理,既保证横截面的刚性又改善了支承装置的受力状态。
2、在筒体出料端有耐高温、耐磨损的窑口护板,筒体窑尾端由一米长1Cr18Ni9Ti钢板制作。
其中窑头护板与冷风套组成分格的套筒空间,从喇叭口向筒内吹冷风冷却窑头护板的非工作面,以有利该部分的长期安全工作,在筒体上套有三个矩形实心轮带。
轮带与筒体垫板间的间隙由热膨胀量决定,当窑正常运转时,轮带能适度套在筒体上,以减少筒体径向变形。
3、传动系统用单传动,由变频电动机驱动硬齿面三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再带动窑的开式齿轮副,该传动装置采用胶块联轴器,以增加传动的平稳性,设有连接保安电源的辅助传动装置,可保证主电源中断时仍能盘窑操作,防止筒体弯曲并便利检修。
4、回转窑窑头密封采用罩壳气封、迷宫加弹簧刚片双层柔性密封装置。
通过喇叭口吹入适量的冷空气冷却护板,冷空气受热后从顶部排走;通过交迭的耐热弹簧钢片下柔性密封板压紧冷风套筒体,保证在窑头筒体稍有偏摆时仍能保持密封作用。
5、回转窑窑尾密封采用钢片加石墨柔性密封。
该装置安装简单方便,使用安全可靠。
回转窑大齿圈安装、找正过程中几点注意事项
回转窑大齿圈安装、找正过程中几点注意事项:
1、在大齿圈安装、找正前,必须将铆接弹簧板处的筒体中心线调整至正确位置。
2、在大齿圈的安装与找正过程中,齿圈预装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预装时必须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齿圈与筒体安装过程中的找正仅仅是“对中”,无法对齿圈进行校正。
3、对于预装好的大齿圈一定要整体吊装,否则齿圈对口处销钉及螺栓很难安装、紧固,更无法保证接口处齿距误差及齿圈圆度公差。
4、弹簧板与筒体必须在自由状态下紧密贴合,不得强行将弹簧板与筒体固定、铆接,否则,在松开螺旋顶和拉丝之后,在弹簧板的作用下齿圈的径向和端面跳动量将会增大或误差超标。
5、精找正时的径向和端面跳动值必须小于标准数值。
当拆除螺旋顶和拉丝之后,齿圈的径向和端面跳动量可能会增大,但该差不会超标。
6、弹簧板与筒体配钻时,按照图6所示的顺序进行,每配钻一个孔紧固一条定位螺栓。
7、回转窑大修交付生产运行12h~24h后,要停窑检查弹簧板铆钉情况,并对大齿圈对口螺丝进行二次坚固。
回转窑窑中心线与托轮轴线的相对偏差引起的轴瓦温升
回转窑窑中心线与托轮轴线的相对偏差引起的轴瓦温升:
如果窑中心线与某一挡托轮存在偏差,出现正“八”字或倒“八”字时,回转窑筒体在上行或下行时,轮带对存在偏差的托轮,便产生了较大的轴向力。
这种轴向力作用在轴瓦上,便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托轮止推盘与轴瓦端部紧密接触;一种是托轮轴相对于瓦产生轴向位移,使轴的运动出现了径向旋转和轴向移动,破坏了轴瓦原来的接触面,引起托轮轴瓦表面产生拉丝并温升。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不正确的调整托轮造成的。
处理措施是将托轮慢慢调整到原来的位置,并严格遵循调整托轮的原则:
托轮调整一定要成对调整,不可一对托轮只调其中的一个;托轮调整应该掌握所调整的对数是最少的对数,调整角度也应是最小的角度;以托轮顶丝的旋转角度控制托轮的移动量,每次调整顶丝只许旋转45°~90°;严禁将一对托轮调成“八”字形。
水泥回转窑筒体表面径向温差大引起的轴瓦温升怎么办?
水泥回转窑筒体表面径向温差大引起的轴瓦温升怎么办?
水泥回转窑窑筒体径向温差过大,超过100℃时,筒体发生变形。
有资料显示,Ф4m的回转窑,在350℃时,径向膨胀量为15.8mm.若筒体径向180°的温差超过100℃时,筒体两半圆的直径则相差8.5mm,周长相差26mm,此时筒体的截面近似于鸡蛋纵截面状。
若这种现象发生在轮带附近的筒体上,则引起托轮瓦温升。
引起筒体径向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是该处的耐火砖磨损量有差异,由燃烧器的位置或窑皮突然脱落造成。
处理措施:
及时调整水泥回转窑中窑头燃烧器的位置,并在该处用筒流风机进行降温,等挂上新窑皮后,径向温差自然消失。
石灰回转窑中液压挡轮的运行时间引起的轴瓦温升怎么办?
石灰回转窑中液压挡轮的运行时间引起的轴瓦温升怎么办?
石灰回转窑液压挡轮是否正常运行,与托轮受力有很大关系。
当液压挡轮上行速度慢且不均匀,而下行速度偏快时,形成了向下的轴向推力,此推力可使托轮轴与瓦之间产生相对挫动和摩擦。
当一个托轮止推盘与轴瓦端部接触间隙较小时,便出现轴瓦温升现象。
处理的措施:
迅速改变液压挡轮的运动方向。
可通过触动接触开关,强制改变液压挡轮的运动方向。
检查液压挡轮的调速阀、节流阀的开度和油缸密封圈。
正常运行的石灰回转窑液压挡的上下行程总时间一般为8~10小时,其上下行程时间比为≤1.若下行时间较短或不足3小时,应调整调速阀或节流阀的开度,或更换损坏的油缸密封圈。
回转窑中轮带与筒体垫板的间隙大引起的轴瓦温升怎么办?
回转窑中轮带与筒体垫板的间隙大引起的轴瓦温升怎么办?
根据轮带的受力分析显示,回转窑筒体在350~380℃工作温度下,轮带受高温的影响,在轮带的垂直方向变形位移量最大。
即在载荷的作用下,轮带的最高点向下移,轮带的最低点向上移,轮带被压变形,类似于一个平放的椭圆。
当轮带与筒体垫板磨损严重,轮带与垫板之间的间隙过大时,轮带的变形椭圆度加大。
当轮带的椭圆度超过2D‰时(D为轮带内、外径之和的平均值),就容易引起托轮轴瓦温升。
同时,当轮带与筒体垫板的间隙过大时,若轮带两侧筒体出现较大的温差,温度高的一边筒体刚度下降,挠度增加,与轮带的接触面随之增大,而轮带另一端的接触面则变小,轮带两端与托轮的接触面发生变化,造成托轮两边轴瓦受力不匀,也引起轴瓦温升。
回转窑中轮带与托轮表面受力集中引起的轴瓦温升怎么办?
回转窑中轮带与托轮表面受力集中引起的轴瓦温升怎么办?
回转窑托轮与轮带在正常受力的情况下,其接触面光亮色泽程度应是一致的,轮带上无明显的纵向明暗条纹。
若出现明暗条纹,光亮的一侧则表明轴承座的轴瓦受力偏大,反之另一侧偏小。
若在轮带暗条纹处出现与托轮脱离接触缝隙,且暗条纹面积较大时,则托轮瓦将出现温升现象。
处理措施是:
将托轮慢慢调整,使轮带与托轮的接触面达到规定要求,一般60%以上。
瓦口间隙小引起回转窑中轴瓦温升怎么办?
瓦口间隙小引起回转窑中轴瓦温升怎么办?
回转窑中托轮轴瓦长时间使用,瓦与轴的接触角度越来越大,同时瓦口与轴的接触间隙也越来越小,小到一定程度,润滑油不能进入轴瓦的底部进行润滑,引起轴瓦温升。
处理措施是:
发现瓦口间隙较小,应及时修理,重新开瓦口,一般瓦口的间隙为0.003Dmm(D为托轮轴的直径)。
回转窑中循环水不畅、量少或内部循环水管渗水造成的轴瓦温升该怎么办?
回转窑中循环水不畅、量少或内部循环水管渗水造成的轴瓦温升该怎么办?
回转窑中循环水不畅或量少容易引起轴瓦发热。
当回转窑中托轮内部循环水管老化产生漏水时,破坏了润滑油的黏度,使油质恶化,轴瓦温升。
处理的措施为:
酸洗循环水管,去除内部油污杂质;更换损坏的内部水管。
目前水泥厂常用的酸洗方法为槽式酸洗法,一般操作顺序为:
脱脂-水冲洗-酸洗-水冲洗-中和-钝化-水冲洗等。
润滑油引起的回转窑托轮瓦温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润滑油引起的回转窑托轮瓦温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转窑托轮瓦润滑油长时间不换或保养不到,引起润滑油黏度降低、或油质乳化、或油内含有粉尘杂质等,都能引起轴瓦发热。
处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定期更换新油,并加强托轮轴瓦的保养力度。
回转窑托轮瓦的降温措施
当回转窑运行中某一托轮瓦的运行温度,在短时间内升幅较快且还有上升趋势时,快速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①用Ф20mm的胶皮管接在该瓦循环水的出水管处,用铁丝捆绑接头,用钢丝钳扎紧。
使循环水外排,并加大冷却水量。
②各挡轮带与托轮接触面加强润滑。
③启用备用的托轮瓦油,用两个带嘴油桶交替向温升的轴面连续加注新润滑油,用两个小空油桶交替排出旧油。
旧油倒在备用的油桶内。
④用测温枪测量,用手触摸轴面,看轴瓦的温度和表面油膜情况。
如有突出发热点,且轴温在70℃以下,还有较完整的油膜,则继续浇淋新油,排出旧油。
同时加压缩空气风冷发热点。
⑤如整个托轮温度较高,可向托轮下面的水槽内加水降温,水面浸托轮边缘100mm为宜。
⑥如果是轴肩或止推圈处温度高,可改变液压挡轮运行状态或停掉液压挡轮。
⑦整个降温过程轮带与托轮的接触面要保持润滑,托轮表面均匀涂抹3号锂基脂。
⑧托轮轴面淋注新油不能长时间停顿,要求冷却循环水量充足,不断地用压缩空气降温,水槽内注水并循环,直至轴面温度和油温都恢复正常。
⑨降温过程中可维持窑速和喂料量。
当回转窑中某一托轮轴面温度超过70℃,或轴面有干涩发热点,已丧失正常完整的油膜,或长时间降温轴瓦温度却有上升趋势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①立即止料、降低窑速。
②继续采取上述降温措施,并加大浇淋新油力度及循环水外排力度。
③降温过程严禁停止回转窑运转。
④逐渐减少窑头喂煤量。
问题严重时,停止窑头喂煤。
⑤通知车间及设备管理人员快速赶到现场,及时查找引起托轮瓦温升的原因,进行降温处理。
回转窑的大修方法
近几年的主要故障是设备后期的老化,窑墩不均匀下沉,托轮频繁发热,个别托轮断轴,窑口有缩口,窑里存留物料多,填充率高,主电机负荷大,窑设计转速低,三档轮带(箱体式)和中档筒体以及大齿圈下筒体出现多处裂纹,一档轮带下筒体烧塌变形。
回转窑的大修方法:
1、更新窑的筒体(留尾端8米);
2、更换中档轮带,保留原中档轮带用到一档,原一档轮带用到三档;
3、 取消窑口缩口;
4、全部采用大直径托轮组;
5、增加液压挡轮;
6、更换小齿轮,窑提速,加大电机功率;
7、改进窑尾窑头密封;
8、窑基础加固处理。
回转窑中液压挡轮系统的工作原理
回转窑中液压挡轮系统的工作原理:
回转窑中液压挡轮系统主要由挡轮系统、液压系统2部分组成。
在启动回转窑的同时将启动油泵电机,油泵电机与电磁换向阀有联锁装置,使其处于常闭状态,此时油箱中的油通过电机带动油泵吸出压力油经单向阀、溢流节流阀,单向阀进入油缸,推动活塞使窑体上窜;当挡轮的上限位块碰到上限位开关后,通电变为接通状态,并同时使油泵电机停止,此时窑体在自身下滑力的作用下,缓慢下滑,油缸中的油通过微量调速阀及电磁换向阀流回油箱,当窑体下滑到挡轮的下限位块碰到下限位开关时,电机又接通电源而换向阀断电,挡轮又重新推动窑体上行,如此反复。
回转窑中齿圈的找正
回转窑中齿圈的找正:
准备工作做好后,按先径向后轴向的顺序对齿圈进行粗找正。
径向找正是以δ38筒体外圆为基准,用螺旋顶对称调整12个支承点齿圈位置,调整的同时用钢板尺测量齿圈与筒体的相对距离,使其误差控制在5mm之内。
轴向找正是以齿圈轴向安装中心线为基准,分别调整齿圈两侧的12对位丝,使其误差控制在5mm之内。
粗找正达到要求后,还需制作一套能同时固定4块百分表的测量支架立安装,不得与脚手架及测量平台相关,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用于精找正时测量齿圈两侧端面跳动量和沿齿宽方向的径向跳动量。
然后将Ⅲ、Ⅳ档挡轮恢复到位,以防止盘窑时窑体下行而使大齿圈随筒体盘窑时发生轴向移动。
然后,盘动窑体(盘窑时要平稳,不能产生振动)进行精找正,依照粗找正时的调整顺序及方法反复调整、测量,最终调整数值控制指标为径向跳动值<1.5mm,端面跳动值<1.2mm。
回转窑中弹簧板固定和大齿圈复测
回转窑中弹簧板固定和大齿圈复测:
精找正符合要求后,清理弹簧板与筒体间夹渣及异物,用4-6个压丝或千斤顶将弹簧板圆弧面紧密贴合在筒体圆弧上,用0.2mm塞尺检查弹簧板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塞尺塞入深度<30mm,若贴合间隙超标则需对弹簧板进行校正,待符合要求后拆除压丝或千斤顶,将弹簧板与筒体点焊住,以备钻孔、铆接。
配钻的整个过程要用百分表专人监测齿圈摆差值。
大齿圈弹簧板铆接完后,拆除所有支点的螺旋顶、方钢、拉丝、U型拉环等,启动辅助电机,再次测量大齿圈径向及端面跳动值,应满足YSJ412-92规范要求。
回转窑中大齿圈安装、找正过程中几点注意事项
回转窑中大齿圈安装、找正过程中几点注意事项:
(1)回转窑中,在大齿圈安装、找正前,必须将铆接弹簧板处的筒体中心线调整至正确位置。
(2)在大齿圈的安装与找正过程中,齿圈预装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预装时必须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齿圈与筒体安装过程中的找正仅仅是“对中”,无法对齿圈进行校正。
(3)对于预装好的大齿圈一定要整体吊装,否则齿圈对口处销钉及螺栓很难安装、紧固,更无法保证接口处齿距误差及齿圈圆度公差。
(4)弹簧板与筒体必须在自由状态下紧密贴合,不得强行将弹簧板与筒体固定、铆接,否则,在松开螺旋顶和拉丝之后,在弹簧板的作用下齿圈的径向和端面跳动量将会增大或误差超标。
(5)精找正时的径向和端面跳动值必须小于标准数值。
当拆除螺旋顶和拉丝之后,齿圈的径向和端面跳动量可能会增大,但该差不会超标。
(6)弹簧板与筒体配钻时,每配钻一个孔紧固一条定位螺栓。
(7)回转窑大修交付生产运行12h~24h后,要停窑检查弹簧板铆钉情况,并对大齿圈对口螺丝进行二次坚固。
回转窑传动装置——大齿圈的安装
回转窑传动装置——大齿圈的安装:
大齿圈是回转窑传动装置中最关键部件之一,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着回转窑传动系统的平稳性、回转窑运行的稳定性、窑内衬的使用寿命及回转窑运转率。
由于制造能力、运输和安装的需要,大齿圈是由两个半齿轮,用对口螺丝连结在一起,通过弹簧板切向固定在窑体上。
要高质量完成大齿圈的安装、找正工作,无论是新装或大修后复位安装都必须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
回转窑中打磨拉丝的托轮轴
回转窑中打磨拉丝的托轮轴:
对托轮轴表向较严重的拉丝,要边浇水,边用油石打磨,把拉丝磨甲,手感光滑即可,此项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油勺刮伤及异物的进入。
在打磨过程中,托轮轴表面润滑油会有极细小的铜末出现一因此,打瞎后仍需要用肥皂水冲净。
调整托轮正常后,进行加油。
先将瓦序内的水彻底排空,再加油至正常油何,投入正常运行。
回转窑中用水冷却托轮瓦
回转窑中用水冷却托轮瓦:
当托轮轴、瓦温度均升到100℃以上,且轴已拉丝、挂铜时,直接向轴,瓦慢淋水。
强制降温水温要求比轴瓦约低30℃左台 在开始淋水时,由于轴瓦温度过高,不可加水过快,用手少量地件托轮轴瓦端而淋温水,量不可过大.一般2IL/min.待淋水20~30min时,托轮轴表面温度大约降至60℃左右时,就可以用水管直接浇水,水龙头调到迅当的阀门即可。
用水管直接浇水前先观察托轮轴与瓦的研磨.以及托轮轴表面润滑油情况,若托轮轴表面润滑油未冲洗下来,不利于观察轴表面的情况,或润滑油有极细小的杂质,就需要淋肥皂水,将托轮轴表而的润滑油冲洗干净及去除轴与瓦间隙里的夹杂物.肥皂水的制作是把肥皂切成薄片,用开水化开,加冷水勾兑到40℃左右。
用水管直接浇水每次控制在半小时之内,不宜过长,而且每30min加少量托轮丸油进行润滑,并观察油膜的形成情况:
若托轮轴降温件40℃左右且润滑油膜形成较好时,将瓦座风的存水放出,同时向托轮轴淋少量托轮瓦油进行润滑,这时可针对发热的原因来调整托轮。
回转窑滚圈间隙的控制及其原理
THEMETHODANDPRINCIPLEFORCONTROLLINGTHEROLLINGRINGSPACEOFROTARYKILN字串4
YaoYuwenandQiaoGuozhen
(LanzhouCarbonCoLtd,Lanzhou730084)
1 前言
煅烧用回转窑是大多炭素生产厂家使用的主要煅烧设备之一。
它是一种热工设备,在高温和重负荷下工作,加上本身的倾斜和各处的温度不均匀及热膨胀量的不同,会发生变形,并且变形具有正负不断和多次反复的特征,一转中就有6次。
窑筒体的耐火砖,是靠拱的作用随筒体的转动而转动,中性面的曲率是随着筒体的转动而做周期增减,变化幅度随筒体横向变形的增大而加剧。
筒体横截面的变形与回转窑的3个支点有关,且受滚圈与筒体的间隙影响。
筒体与滚圈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回转窑筒体的横向变形量〔1〕。
大的间隙会使筒体变形加大,垫板与筒体的焊缝应力增高,产生断裂,缩短耐火砖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会使滚圈与筒体垫板间的相对滑动增大,加剧两者的磨损,使间隙进一步增大。
然而,间隙过小,筒体膨胀又会出现过盈,引起缩颈现象的产生,也会使筒体出现大的变形,同时使滚圈的应力增大,严重时能造成滚圈断裂。
不论是哪种变形,都会引起耐火砖的松动,排列扭曲和断裂,从而发生掉砖红窑事故,更严重时筒体出现裂纹,甚至断裂,造成整个筒体的损坏。
因此,掌握滚圈与筒体间隙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技术,对回转窑的日常管理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国内外有关的间隙控制方法及原理在此作简介,以期起到借鉴作用。
2 间隙控制方法及原理
回转窑滚圈与筒体的间隙(如图1所示)、滚圈及其滚圈处的筒体强度在设计时很关键,但炭素生产厂家为提高产品质量,大多提高煅烧温度(一般设计为1250℃,实际达到1350~1400℃),又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