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88887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docx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学专业用)

王海光编

 

二零一一年

前言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

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

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

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

2011年8月

实验课注意事项

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

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

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

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

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

图形中各部分名称一律用虚线引出标注在图形右侧,图名写在图形下方,并在图名下面注明放大倍数。

6.实验结束后,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将所用仪器或材料整理好放在适当的位置,如有需要,应做好使用情况登记。

7.轮流值日,保持实验室整洁。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和真菌显微玻片制作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各种植物病害症状。

2.学习观察和描述植物病害症状的方法。

3.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为田间诊断奠定基础。

4.学习主要病原真菌显微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了解不同症状类型的病害标本应采取的制片方法和关键技术。

二、实验内容

1.通过看幻灯片、病害症状挂图及观察植物病害症状标本,观察一些主要典型病害。

2.通过播放教学片,了解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病特征。

3.练习主要病原真菌显微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三、作业

描述至少10种病害,要求写出病原名称、危害部位、症状类型,并简要描述症状。

附录:

病原真菌显微玻片的制作方法

1.涂抹法:

将病原悬浮液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

2.撕取法:

撕取发病部位表皮或表皮毛,观察着生在寄主或基质表面的菌丝和孢子,寄主表皮细胞内的真菌菌丝、吸器和休眠孢子囊堆等。

3.粘贴法:

用透明塑料胶带粘贴,用于观察着生于病组织或基质表面的菌丝或子实体。

4.挑取法:

用挑针挑取病组织或基质表面的病原物,也可先将埋生或半埋生的子实体连同病组织一并挑出,再用挑针将子实体剥离。

挑取病原物的量要适当,在保证选材典型的前提下,越少越好,以免互相重叠,分辩不清。

5.组织透明法:

利用化学药品处理病组织,使组织透明,观察病原在组织内的结构和形态。

6.徒手切片:

对于埋生或半埋生的子实体,可以用刀片将病组织切成很薄的丝或片,然后用挑针挑取合适的做成玻片。

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和根肿菌门、壶菌门、卵菌门、接合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真菌的一般形态。

2.了解根肿菌门、壶菌门、卵菌门、接合菌门真菌形态特点及其所致病害类型。

3.学习使用病原分类检索表。

二、实验内容

1.真菌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

菌丝体、吸器、菌核、菌索及真菌的有性和无性孢子等,并注意真菌的形态特点。

2.根肿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观察病原和病害症状特点。

3.壶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观察病原和病害症状特点。

4.卵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观察病原和病害症状特点。

5.接合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观察病原和病害症状特点。

三、作业

1.绘图

1)真菌有隔菌丝,无隔菌丝;

2)选择所观察的一种霜霉病,绘制霜霉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3)根霉属真菌形态图;

4)番茄晚疫病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2.鉴定所绘制霜霉菌到属,并写出检索顺序。

附录:

霜霉目霜霉科分属检索表

1.孢囊梗粗壮,顶端分枝不规则,粗而密,寄生于禾本科植物

……………………………………………………指梗霉属(Sclerospora)(谷子白发病)

1’.孢囊梗细长,并有规律的分枝

2.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盘的边缘生小梗,梗上产生孢子囊

……………………………………………………盘梗霉属(Bremia)(莴苣霜霉病)

2’.分枝末端不膨大

3.孢囊梗单轴分枝,与主梗近直角,分枝末端平钝

……………………………………………………单轴霉属(Plasmopara)(葡萄霜霉病)

3’.孢囊梗非单轴分枝

4.孢囊梗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无乳状突起

……………………………………………………霜霉属(Peronospora)(白菜霜霉病)

4’.孢囊梗先单轴分枝一次,然后不完全对称二叉状分枝,孢子囊有乳状突起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黄瓜霜霉病)

实验三子囊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子囊菌门子囊果的形态及代表性真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2.熟练临时玻片的制作技术及检索表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观察子囊菌门真菌(包括外囊菌属、白粉菌、长喙壳属、赤霉属、禾顶囊壳属、黑星菌属、核盘菌属等)的形态特征,并观察子囊菌门真菌所致病害的症状。

2.制作白粉菌闭囊壳的临时玻片,并观察附属丝的形态特征,敲开闭囊壳后观察子囊和子囊孢子。

3.检索所提供的白粉病病原菌到属。

三、作业

1.绘图:

1)桃缩叶病菌子囊层;

2)小麦赤霉病菌有性阶段形态图;

3)油菜菌核病菌子囊盘、子囊、侧丝和子囊孢子;

4)桃树白粉病菌闭囊壳、附属丝和子囊。

2.鉴定提供的白粉病病原到属,写出检索顺序。

附录:

白粉菌分属检索表

1.闭囊壳内单子囊

2.附属丝菌丝状………………………单丝壳属(Sphaerotheca)

2’.附属丝分叉状……………………叉丝单囊壳属(Podospaera)

1’.闭囊壳多子囊

2.附属丝顶端双分叉…………………叉丝壳属(Microsphaera)

2’.附属丝不分叉

3.附属丝顶端呈钩状…………………………钩丝壳属(Uncinula)

3’.附属丝非上述

4.附属丝基部球形,顶部针状…………………球针壳属(Phyllactinia)

4’.附属丝菌丝状

5附属丝较长……………………………………白粉菌属(Erysiphe)

5’附属丝不发达,呈短菌丝状…………………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

实验四担子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担子菌中主要病原菌锈菌和黑粉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所致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

2.学习和掌握切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1.锈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病害症状标本。

2.黑粉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病害症状标本。

3.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用刀片、挑针、擦镜纸、吸水纸、蒸馏水等。

三、实验内容

1.观察提供的担子菌病原玻片。

2.观察提供的担子菌所引起病害的挂图、散装标本。

3.制作担子菌病原临时玻片,并观察病原形态特点。

四、作业

1.绘制柄锈菌属冬孢子形态图。

2.绘制条黑粉菌属冬孢子形态图。

3.绘制小麦腥黑穗病菌萌发冬孢子及“H”状结合。

4.绘制苹果锈病菌锈孢子器和锈孢子。

实验五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及病原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2.熟悉和掌握植物病害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习和掌握植物病害病原鉴定的方法。

4.熟悉临时玻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标本夹、剪刀、塑料袋、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用刀片、挑针、擦镜纸、吸水纸、蒸馏水等。

三、实验内容

1.5个同学一个小组,到田间采集至少三种植物病害标本,保存好,并记录采集人姓名、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寄主名称、采集部位。

2.在实验室内利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所采集标本的症状特点,鉴定病原到属。

四、作业

每个小组提交实验报告一份,并同时提交所采集的植物病害标本,实验报告写上小组所有成员的姓名、班级、学号。

实验报告要求写明每种标本的采集人姓名、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寄主名称、采集部位等信息,写出病原的属名,并写出鉴定的依据。

实验六半知菌类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半知菌中主要病原菌丛根孢菌、球壳孢菌、盘梗孢菌和丝核孢菌(芽孢纲、丝孢纲、腔孢纲)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所致主要病害的症状特点。

2.熟悉和掌握切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1.半知菌病原玻片及病原所致植物病害标本。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用刀片、挑针、擦镜纸、吸水纸、蒸馏水等。

三、实验内容

1.观察提供的半知菌病原玻片。

2.观察提供的半知菌所引起病害的挂图、散装标本和盒装标本。

3.制作半知菌病原临时玻片,并观察病原形态特点。

四、作业

1.绘制芹菜斑枯病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2.绘制高梁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和刚毛。

3.绘柑桔青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实验七侵染性病害侵染过程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侵染性病害病原接种方法。

2.了解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

二、实验材料

1.温室培养好的3-4叶期烟草,TMV毒源(感染TMV的烟叶),800目金刚砂,研钵,洗瓶,pH7.0的0.1M的磷酸缓冲液等。

2.温室培养好的3-4叶期铭贤169小麦苗,吐温-20,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小种,喷壶等。

三、实验内容

1.学生三个人一个小组进行病毒病接种。

以烟草花叶病毒病为例,采用汁液摩擦接种法接种。

放于温室培养发病,定期进行观察病害进展情况,了解病毒病害的侵染过程。

2.学生三个人一个小组进行真菌病害接种。

以小麦条锈病为例,采用喷雾接种法接种,定期观察接种后小麦苗的生长情况,并调查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了解真菌病害的侵染过程,练习真菌病害人工接种方法。

四、实验步骤

(一)烟草花叶病毒病示范接种

1.用磷酸肥皂将所有器具及手洗净;

2.在研钵中加入少量pH7.0的0.1M的磷酸缓冲液,用研钵将烟草花叶病毒源研成匀浆;

3.在健康叶片正面撒上依稀可见的800目金刚砂;

4.用洗净的手指蘸少许毒源匀浆,在健康的烟草叶片上摩擦三次(不要用力过大)。

同时用清水摩擦作对照,注意应先作对照摩擦试验,后做病毒汁液摩擦接种,以免对照感染TMV;

5.用洗瓶冲掉叶面上残留的汁液;

6.将接种后的烟草苗放于温室中进行培养观察。

(二)小麦条锈病菌喷雾接种

1.取少量新鲜的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放于小培养皿中,加少量清水,滴入1-2滴吐温-20,用玻棒轻轻搅拌,直至浆糊状,用清水洗入喷壶,摇匀,配成孢子悬浮液;

2.用喷壶将配好的孢子悬浮液在培养好的小麦苗上进行喷雾接种,喷雾要均匀一致。

同时用清水作为对照;

3.接种后,将小麦苗移入大铁筒内,摆放整齐,用一块表面喷清水的塑料薄膜覆盖铁筒,密封保湿,保湿12-15小时后揭去薄膜,置于温室内培养,定期观察发病情况。

作业

1.写出烟草花叶病毒病接种的简要步骤,并说明其原理,记载并分析结果。

2.写出小麦条锈病菌接种的简要步骤,调查小麦条锈病菌的潜育期、寄主反应型、病害普遍率、严重度,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将结果记入下表。

小麦条锈病接种试验结果

品种名称

潜育期(天)

反应型

普遍率(%)

严重度(%)

病情指数(%)

接种日期:

月日

调查日期:

月日

附录:

植物病原的接种方法

1.种传病原:

拌种法、浸种法;

2.土传病原:

菌土法、浸根法;

3.气传病原:

喷雾法、涂抹法、注射法、针刺法、喷粉法、扫接法;

4.虫传病原:

媒介虫传接种法;

5.嫁接传病原:

菟丝子媒介法、嫁接接种法。

实验八病毒、细菌、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及其所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学习识别病毒、细菌、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原物形态特点和它们引起的植物病害的症状。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1.病毒、细菌、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所致病害的标本和挂图。

2.新鲜的烟草普通花叶病烟苗或烟草叶片,接种根癌土壤杆菌的向日葵苗。

3.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镊子、吸管、培养皿、蒸馏水、吸水纸、擦镜纸等。

三、实验内容

1.了解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病毒粒体和内含体形态,熟悉病毒病害的症状特点。

2.病毒内含体观察。

3.观察植物病原细菌病害标本;观察提供的接种根癌土壤杆菌的向日葵苗发病后的症状特点。

4.观察植物病原线虫示范玻片和植物病原线虫病害标本。

5.观察菟丝子、桑寄生等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形态。

四、作业

1.绘制TMV结晶状内含体形态图。

2.绘制小麦粒线虫形态图或甘薯茎线虫形态图。

3.描述提供的接种根癌土壤杆菌的向日葵苗发病后的症状特点,并写出癌土壤杆菌的致病机制。

附录:

利用根癌土壤杆菌接种向日葵苗的方法

1.向培养好根癌土壤杆菌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灭菌生理盐水;

2.将试管置于震荡器上震荡使细菌充分悬浮;

3.将细菌悬浮液转移至一个灭菌试管中,并与标准浓度比较混浊度,若悬浮液混浊度高于标准,则加入灭菌生理盐水稀释;

4.用无菌的接种针在向日葵苗的茎秆中部刺伤(扎孔6个);用无菌脱脂棉蘸取已配好的菌液包裹伤口,于温室中培养,一周后观察结果。

主要参考文献:

1.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马占鸿主编,《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