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9384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4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docx

教案经济学基础教案江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任课班级13人力1班

任课教师江卫华

教师所属系部管理系

 

二O一四年三月十日

学科

经济学基础

课题

第一章导言

时数

2

授课班级

13人力1班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大家了解经济学的概念,掌握稀缺性与效率和选择、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尤其要深刻理解经济学的概念。

教学重点:

1、稀缺性与效率的含义

2、选择、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经济学的深刻内涵

实验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备注

基本内容

一、课程体系介绍(5分钟)

概括经济学知识要点、经济学理论解决实质问题的意义。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等知识。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经济学是大学问(20分钟)

(一)稀缺性与效率

1.稀缺性

2.效益

(二)选择、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1.选择

2.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曲线

(三)经济学的概念

第二节经济学学什么(35分钟)

(一)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1.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2.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2.宏观经济学基本假设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经济学的已经方法

2.边际分析法

(四)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经济学的产生

2.经济学的与发展

第三节如何学习经济学(20分钟)

(一)对经济学的基本认识

1.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经验总结

2.西方经济学产生与资本主义社会

3.经济学为社会经济服务

(二)如何有效地学习经济学

1.遵循学习顺序

2.具备图形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与讨论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学过程见课件

课后作业:

思考题:

解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非书面作业形式,下次课提问)

学科

经济学基础

课题

第二章市场运行过程第一节需求分析

时数

2

授课班级

13人力1班

教学目标及要求:

了解需求、需求表和需求曲线的关系,熟悉影响需求的因素,掌握需求定理以及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内涵。

教学重点:

需求定理以及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

教学难点:

需求曲线与需求表之间的关系

 

实验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备注

基本内容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要点:

(15分钟)

1、经济学的概念

2、提问:

稀缺性为何引起选择?

3、经济学的本质——引入本节内容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需求分析(55分钟)

(一)需求、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1、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上商品量。

一是要有购买愿望---购买欲望

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二是要有购买能力---支付能力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4、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5、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6、政府的消费政策。

7、消费者偏好。

(三)需求定理与需求曲线

1、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3、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四)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demandfunction)就是表示某一特定时期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需求量和决定这些需求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若将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需求作为因变量,那么就可以得到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函数,这种函数被称为需求函数。

表示为:

Qd=f(P,Pr,Pe,M,F,t,…)

(五)需求量变化和需求变化

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需求变化则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提问:

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需求曲线以及需求定理。

四、小结(3分钟)

五、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

教学过程见课件

课后作业:

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

 

学科

经济学基础

课题

第二节供给分析

时数

2

授课班级

13人力1班

教学目标及要求:

掌握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了解供给、供给表和供给曲线;熟悉影响供给的因素。

教学重点:

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曲线

教学难点:

供给定理

供给量和供给变动

 

实验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需求分析(10分钟)

1、需求的含义

2、需求定理

3、需求变动

4、需求曲线

二、讲授新课(60分钟)

(一)供给,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供给(supply)是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

一是要有出售愿望

供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二是要有供应能力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1、时间因素。

2、生产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3、产品的生产周期的长短。

周期短的,厂商可以及时根据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产量,弹性较大,反之较小。

(三)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supplyfunction),就是表示某一特定时期内市场上某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供给量和决定这些供给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

Qs=(P,Pr,Pe,C,N,…)

(四)供给规律

供给定理也被称为供给法则,反映商品本身价格和商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正常商品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方向的变动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增加,相反,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

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图形见下图)。

(五)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变化

1、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2、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案例讨论:

P26、P27、P28

四、小结(3分钟)

五、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

 

教学过程见课件

课后作业:

分析影响供给的各项因素

 

学科

经济学基础

课题

第三节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时数

2

授课班级

13人力1班

教学目标及要求:

理解均衡的含义,均衡价格的构成要素,掌握均衡变化以及政府政策对价格的影响。

教学重点:

均衡的含义及构成要素;均衡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均衡的变化

 

实验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0分钟)

1、供给的含义

2、影响供给的因素

二、讲授新课(60分钟)

2.3供求均衡

2.3.1均衡价格

需求与供给是共同影响市场但作用方向相反的两种力量。

当需求与供给两种力量的作用力相等时,其商品市场就进入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此状态被称为市场均衡.在市场均衡状态下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如果需求函数是Qd=f(P),供给函数是Q,=g(P),那么方程Qd=Q,的解P+就是均衡价格。

同理,方程f(P)=g(P+)的解Q就是均衡数量。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供给和需求曲线,分析价格变动的规律。

S

P3

P1

 

D

P2

 

如上图,价格为P2时,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价格为P3时,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会下跌。

只有价格为P1时供给等于需求,这是市场就处于均衡状态,也称为市场出清。

2.3.2均衡变化及供求定理

由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在供求双方相等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所以供求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下面是对均衡变化的两种情况的分析:

2.3.3政府政策对于产品价格的影响

1、税收的影响

税收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其比例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大小。

一般地说,需求弹性越大,消费者承担比例越小;供给弹性越大,生产者承担的比例越小。

2、支持价格政策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3、限制价格政策

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价格上涨或抑制某些产品的生产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课堂提问:

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其变化特点

 

四、课堂小结(3分钟)

 

教学过程见课件

课后作业:

((2分钟)

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均衡价格问题

 

 

学科

经济学基础

课题

第四节弹性及其运用

时数

2

授课班级

13人力1班

教学目标及要求:

运用弹性理论,对一般商品销售作出基本的定价策略;学会判断商品的供需弹性并加以分析。

教学重点:

运用弹性理论,对一般商品销售作出基本的定价策略;学会判断商品的供需弹性并加以分析。

教学难点:

判断商品的供需弹性并加以分析。

实验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0分钟)

1.均衡价格的含义

2.均衡变化的有何特点

二、讲授新课(60分钟)

2.4.1需求价格弹性

1、一般性定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在经济学中一般用来衡量需求的数量随商品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的情况。

假设Q为某个商品的需求,P为该商品的价格,则计算需求的价格弹性Ed为,

.

  使用微积分:

通常来说,,因为商品价格的下跌会导致需求数量的增加,所以一般情况下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为负数。

经济学家对此虽有所知,但是除了分析特别情况之外,并不对其感兴趣。

注意,公式前的负号除了保证所算出的数字为正,并无其他特别意义。

2、点弹性

点弹性就是价格变动无限小时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根据数学中求极值的原理,点弹性就是假设价格变量趋向于零,即ΔP趋向于0时的需求弹性。

图形计算点弹性,分为两种情况:

(1)需求曲线为直线的情况。

(2)需求曲线为曲线的情况。

3、弧弹性

弧弹性就是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的弹性。

为了消除两点不同取值上的差别,在计算弧弹性时,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有两种:

(1)中点公式。

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就是分别取两点的P和Q的平均数,实际上也就等于两点之间中点的点弹性。

(2)低点公式。

就是采用价格变动前后P和Q的低值。

4、不同弹性的程度

对于商品的不同弹性程度,有如下五种形式:

(1)Ed=1(单位需求价格弹性)。

说明需求量变动幅度与价格变动幅度相同。

(2)1<Ed<∝(需求富有弹性)。

说明需求量变动幅度大于价格变动幅度(ΔP/P<ΔQ/Q=。

 

(3)0<Ed<1(需求缺乏弹性)。

说明需求量变动幅度小于价格变动幅度(ΔP/P>ΔQ/Q)。

  

(4)Ed→0(需求完全无弹性)。

此时,意味着ΔQ/Q=0。

(5)Ed→∝(需求完全有弹性),此时,ΔP/P→0。

5、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产品的性质,一般而言,生活必需的需求弹性较小,奢侈品需求弹性大。

  

(2)商品代用品的多少,代用品越多,当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时,消费者就越容易转向其他商品,所以弹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如果一种商品的用途很广泛,当商品的价格提高之后消费者在各种用途上可以适当地减少需求量,从而弹性越大,反之越小。

  

(4)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当一种商品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占很小的部分时,消费者并不大注意其价格的变化。

  

(5)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一般而言,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越短,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相反调整时间越长,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

2.4.2供给价格弹性

1、定义:

供给弹性:

一般指供给的价格弹性,指的是一种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对该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供给量的相对变化与价格的相对变化之比。

  ES=(△Q/△P)·(P/Q)

2、供给弹性的类型:

ES>1,表示供给量变化的百分率超过价格变化的百分率,被称为供给富有弹性,供给曲线比较平坦;

  ES<1,表示供给量变化的百分率低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被称为供给缺乏弹性,供给曲线比较陡峭;

ES=1,ES=∞,ES=0,分别被称为供给的单一弹性,供给的完全弹性和供给完全无弹性。

3、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1)时间因素。

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对产量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

短期内,厂商若要根据商品的涨价及时地增加产量,或者根据商品的降价及时地缩减产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相应地,供给弹性比较小。

但是长期内,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缩小,甚至转产,都是可以实现的,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作出充分的反应,弹性就比较大了。

(2)生产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如果产量增加只是引起边际成本的轻微的提高,则意味厂商的供给曲线比较平坦,供给弹性可能比较大,反之.....,弹性较小

(3)产品的生产周期的长短。

周期短的,厂商可以及时根据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产量,弹性较大,反之较小。

2.2.6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课堂提问:

经济生活中存在哪些重要的弹性原理?

四、课堂小结(3分钟)

教学过程见课件

课后作业:

(2分钟)

说明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

(非书面作业,下次上课回答)

 

 

学科

经济学基础

课题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第一节欲望与效用

时数

2

授课班级

13人力1班

教学目标及要求:

理解欲望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掌握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点:

效用的含义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效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实验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上章的内容(15分钟)

1.需求分析

2.供给分析

3.价格均衡分析

二、讲授新课(55分钟)

第一节欲望与效用

(一)欲望与消费者偏好

1、欲望的含义

欲望就是人们的需要(不是需求),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它是一种心理感觉,不足之感与求足之愿缺一不可。

2、欲望的特点

欲望具有无限性和层次性两个特点。

(1)无限性,一种欲望满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人类为了满足自己不断产生,永无止尽的欲望而不断奋斗,欲望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2)消费欲望的层次

满足生理需要的欲望。

满足安全需要的欲望。

 

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的欲望。

满足尊重需要的欲望。

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欲望。

(二)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1、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2.总效用、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

TU=f(Q)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dTU

  MU=————

      dQ

图3-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该物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却越来越下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作如下解释:

(1)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

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2)从商品的多用途的角度

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等等。

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随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

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购买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价格越低;反之,购买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商品价格越高。

因此,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需求定理。

三、课堂操练(15分钟)

举例说明效用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3分钟)

教学过程见课件

课后作业:

(2分钟)

上网收集相关效用的信息

 

学科

经济学基础

课题

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

时数

2

授课班级

13人力1班

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边际效用和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以及消费者均衡

 

教学难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以及消费者均衡的实际运用

 

实验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0分钟)

1.欲望的含义及其特征

2.效用的含义及其分类

3.效用分析

二、讲授新课(60分钟)

(一)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

(二)消费者均衡

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实现消费者均衡的假设条件

(1)偏好既定

(2)收入既定

(3)价格既定

(4)均衡位置

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预算线必定与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如下图所示:

消费者均衡曲线图

限制条件

(1)两种商品消费均衡的文字表述

 

(2)两种商品消费均衡数学公式

    Px*Qx+Py*Qy=M

(1)

  MUx/Px=MUy/Py=MUm

(2)

(3)多种商品消费均衡数学公式

如果消费者所消费的不是两种物品,而是多种物品,设各种物品的价格为P1,P2,P3,……Pn,购买量为Q1,Q2,Q3,……Qn,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MU1,MU2,……MUn,则可以把消费者均衡实现的条件写为:

  P1*Q1+P2*Q2……+Pn*Qn=M

(1)

MU1/P1=MU2/P2=…MUn/Pn

(2)

(三)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

1、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与他为此所花费的货币的总效用的差额。

简言之,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

如图以OQ代表商品数量,OP代表商品价格,PQ代表需求曲线,则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时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图中的灰色面积。

  

  由上图可见:

  第一,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

  第二,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

消费者剩余概念的提出目的是告诉我们每一个消费者:

我们的付出总是少于我们的所获。

我们总是在交易当中获取额外的利益,我们社会的总福利总是在交易当中不断增长。

消费者剩余的计算公式

消费者剩余=需求价格-实际价格

在理解消费者剩余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

  第二,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

因为消费者对此类物品的效用评价高,愿意付出的价格也高,但此类物品的市场价格一般并不高。

2、影响消费者剩余的主要因素

(1)垄断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2)政府规制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3)寻租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4)税收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5)国际贸易和关税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三、课堂操练---案例分析P54和P55(15分钟)

四、课堂小结(3分钟)

教学过程见课件

课后作业:

(2分钟)

边际效用递减对日常生活的启示?

(非书面作业,下次课堂回答)

 

 

学科

经济学基础

课题

第三节无差异曲线分析

时数

2

授课班级

13人力1班

教学目标及要求:

了解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含义,理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和消费者均衡的内涵。

教学重点:

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均衡的用途

 

教学难点:

用图表分析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均衡

 

实验仪器及教具:

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5分钟)

1.消费者剩余

2.消费者均衡

3.边际效用递减

二、新课讲授(55分钟)

(一)无差异曲线

1、定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

其中,X1和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U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这里的U只表示某一个效用水平,而不在乎其具体数值的大小。

如上图所示,无差异曲线U上的A、B、C和D点所代表的苹果和梨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该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都是相等的。

2、特征

(1)同一坐标平面上有许多条无差异曲线,位置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较低的效用水平,反之,位置较高的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