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949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docx

学党史学规划知省情比贡献知识竞赛试题确定版

党章和十七大

1、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b)不交纳党费,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a、三个月;b、半年;c、一年;d、两年

2、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b)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a、民主法制;b、民主集中制;c、民主分工;d、个人分工

3、党的十六大于11月(a)日胜利隆重召开。

a、8;b、9;c、18;d、19

4、中国共产党以(d)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以上都是

5、党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在社会主义社会(b)才能实现。

a、充分民主和人人平等;b、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c、充分民主和高度发达;d、充分发展和人人平等

6、坚持(a)的基本原理,是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c)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剥削;b、权贵;c、官僚;d、垄断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现了全党工作中心向(d)的转移。

a、民主建设;b、法制建设;c、政治建设;d、经济建设

9、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b)重要思想。

a、人民民主专政;b、三个代表;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集体领导

10、我国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以(a)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a、生产资料公有制;b、按劳分配;c、发展生产力;d、共同富裕

11、我党的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d)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上述都是

12、我国所制定的经济发展的目标中指出,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c)水平。

a、小康;b、初步发达国家;c、中等发达国家;d、发达国家

13、党章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c)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a、几亿;b、十亿;c、十几亿;d;几十亿

1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a)发展战略。

a、可持续;b、跨越式;c、前瞻性;d、推进式

15、坚持(b),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改革开放;c、社会主义道路;d、邓小平理论

16、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d)。

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民主文明;d、政治文明

1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应当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d)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a、思想政治;b、科学技术;c、科学道德;d、思想道德

18、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b)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

a、互助;b、互利;c、协助;d、互赢

19、中国共产党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各民主当派、(a)、各民族的爱国力量团结在一起,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a、无党派人士;b、无党派民主人士;c、政协代表;d、人大代表

20、在国际事务中,我们要坚持(d)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人类进步。

a、自力更生;b、兼容并进;c、互利互惠;d、独立自主

21、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b)党的建设。

a、推进;b、改进;c、促进;d、整顿

22、我们要坚持(c)、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a、与时俱进;b、开拓创新;c、党要管党;d、民主集中制

2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全面执行(c),反对一切左和右的错误倾向。

a、全面奔小康的目标;b、实现现代化的目标;c、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4、(a)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a、民主集中制;b、为人民服务;c、民主评议党员;d、一切依靠群众

25、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b)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a、统筹兼顾;b、协调各方;c、高瞻远瞩;d、宏观调控

26、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a),多做贡献。

a、克己奉公;b、廉洁自律;c、艰苦奋斗;d、艰苦创业

27、党员要切实开展(d),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a、自我反省;b、民主生活会;c、自我教育;d、批评与自我批评

28、党员有(d),选举权,被选举权。

a、参与权;b、建议权;c、否决权;d、表决权

29、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b)的原则。

a、集中吸收;b、个别吸收;c、广泛吸收;d、统一吸收

30、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b)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

a、1;b、2;c、3;d、4

31、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直接提交(b)讨论。

a、上级党委;b、党支部大会;c、支部委员会;d、支部书记

32、预备党员必须面向(b)进行入党宣誓。

a、党支部所有成员;b、党旗;c、党徽;d、支部书记

33、党章指出,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a)。

a、互相监督;b、互相批评;c、互相促进;d、互相提醒

34、党员预备期满,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期转正,但是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b)。

a、半年;b、一年;c、一年半;d、两年

35、党的各级委员会在必要时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代表会议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b)决定。

a、上级党组织;b、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c、召集代表会议的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36、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a)原则。

a、少数服从多数;b、成员服从领导;c、下级服从上级;d、个人服从集体

37、党的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b)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五分之一;d三分之二

38、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会及候补中央委员的数额,不得超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的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各自总数的(c)。

a、三分之一;b、四分之一;c、五分之一;d、五分之二

39、党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a)选举产生。

a、中央委员会全体;b、中央政治局;c、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40、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b)次。

a、一;b、二;c、三;d、四

41十七大和新党章试题(含答案)

1、2007年(B),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A、10月12日-14日B、10月15日-21日C、10月22日-23日

4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B)闭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A、10月20日B、10月21日C、10月22日

43、(C)选举了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政治局常委。

A、十六届七中全会B、十七大C、十七届一中全会

44、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A)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代表大会。

A、改革发展B、改革调整C、开放巩固

45、(C),是十七大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

46、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是(A)。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新民主主义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47、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B)之间的矛盾。

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48、党的十七大提出未来五年是(A)的关键时期。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过渡C、建设新民主主义

4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

A、改革B、环保C、发展

50、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16个字(B)。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C.有法可依,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违法必究。

国情

1、2008年,德国杂志公布了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排行榜,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位居榜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D)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越性  B中国不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D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受世界的瞩目

2.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时指出: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

这“两个没有变”再次阐明了我国现阶段的(   B   )

A.基本国情和民族矛盾                 B.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C.重要国情和次要矛盾                 D.重要国情和社会矛盾

3.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新型的民族关系,下列不属于新型民族关系的是( D )

A各民族平等   B各民族团结 C各民族互助D各民族共同繁荣

4.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D )

A坚持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B保持台湾等地区的高度自治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D)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动摇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6.我们的建设事业能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是(  B)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发展与改革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这表明( B)

A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B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和保证

C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D维护社会稳定是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C  )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要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问题“。

而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应是(  B    )

 A.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向国外输出老务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C.转变就业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D.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掌握高新技术

10.他从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直到1955年才回到祖国。

他说: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后来,他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他是_____A____。

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

11.1958年9月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____A_____当选为主席。

科协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A、李四光B、朱光亚C、周培源

12.1959年9月,中国成功发现并开发____C___油田,证实了我国学者提出的“陆相地层生油”理论。

A、胜利B、中原C、大庆

13.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国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其中“两弹一星”指的是____B____。

A、原子弹、中子弹、遥感卫星B、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4.__B_______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对当时美国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A、1957年B、1964年C、1965年

15.1965年9月,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______A____。

A、结晶体牛胰岛素B、非结晶体牛胰岛素C、新生儿胰岛素

16.1966年,我国数学家______B____取得歌德巴赫猜想“1+2”定理领先世界的成果。

A、苏步青B、陈景润C、华罗庚

17.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氢弹的爆炸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飞跃。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零3个月,而新中国用了__C______。

A、3年零8个月B、3年零3个月C、2年零8个月

18.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_____C_______被送入太空。

A、“东方一号”B、“长征一号”C、“东方红一号”

19.1975年,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A_______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A、3B、4C、5

20.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科技事业开始全面复苏,那次会议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科学的春天”。

会上,邓小平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1988年9月,邓小平又提出______B_____的著名论断。

A、尊重知识,尊重人才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发展才是硬道理

21.197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B_____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A、3B、4C、5

22.1980年5月,我国向_____C____预定海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

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

23.1982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C____个能够从潜艇水平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A、3B、4C、5

24.1983年,我省科学家王永民研究并发明了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技术,成为我国汉字输入技术的里程碑,该技术简称为B_。

A、简码B、王码C、智能码

25.我国的“863计划”从1986年3月开始实施,执行多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国防和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一计划的全称是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A、科教兴国计划B、科技发展计划C、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26.1988年3月,我国首例_____B___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了接生手术。

A、代孕婴儿B、试管婴儿C、双胞胎婴儿

27.1988年10月,我国高能物理研究装置____C_____建成并首次对撞成功。

A、长沙正负离子对撞机B、北京正负离子对撞机C、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28.1988年9月,我国进行了第一次核潜艇___A_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并获得圆满成功。

A、水下B、浅水C、深水

29.1991年12月,我国首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_____C______核电站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A、大亚湾B、岭澳C、秦山

30.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_______A_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A、教育B、科技C、经济

31.1997年,_____C____巨型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A、“银河-1”B、“银河-Ⅱ”C、“银河-Ⅲ”

32.1996年6月,在洪国潘研究员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构建了高分辨的____A______。

A、水稻基因组物理图B、水稻基因组测序图C、水稻基因组序列图

33.1996年8月,由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和高能所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并鉴别出新核素___________C___________。

A、镅-233B、镅-236C、镅-235

34.2002年,我国首批本土克隆牛________A_______在山东省曹县五里墩诞生。

A、“福福”和“多多”B、“银银”和“金金”C、“星星”和“银龙”

35.华裔诺贝尔奖科学奖得主有: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琪。

其中有一位出生在河南的获奖者,在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获奖,他是_________B___。

A、朱棣文B、崔琪C、李政道

36.1998年,湖南医科大学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了_____C_______,并在国际学术权威杂志《NatureGenetics》上公布。

A、耳聋疾病基因B、噪声性耳聋疾病基因C、神经性耳聋疾病基因

37.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北票地区发现迄今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辽宁古果。

1998年11月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这一重大科学发现,同时在封面上刊登了这株_________A______的化石照片。

A、“世界最早的花”B、“世界最早的果”C、“世界最早的树”

38.1999年7月,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成功注册参与_______B______,被简称为“1%项目”。

A、国际人类基因组图计划B、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C、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

39.1999年11月,我国第一艘无人航天试验飞船_____A________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A、“神舟一号”B、“神舟二号”C、“神舟三号”

40.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0年设立,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_____A_______位科学家获此殊荣。

A、14B、16C、18

41.“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0年,他第一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被誉为“水稻之父”。

他是_____C_________。

A、钱学森B、邓稼先C、袁隆平

42.2000年11月,_______A______通过国家验收,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文化工程。

A、夏商周断代工程B、先秦历史断代工程C、古代纪年断代工程

43.2001年,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科技部联合宣布,我国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在世界上完成了水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破译____B_______。

A、水稻遗传基因B、水稻遗传密码C、水稻遗传数据

44.___B___________是黄河干流上一座集减淤、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水利工程,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

这项工程于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

A、三峡工程B、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C、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45.2002年9月,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北京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新闻,宣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款高性能通用CPU________A__研制成功,中国信息产业“无芯”时代宣告结束。

A、龙芯1号B、龙芯2号C、龙芯2E

46.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调水工程_A________工程,经过近50年的动议和论证,其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正式开工。

A、南水北调B、西气东输C、北水南调

47.2003年9月,我国首例远程医疗外科机器人临床立体定向手术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与沈阳医院成功完成。

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北京遥控远600公里以外沈阳医院的______A__,为沈阳的一名脑出血患者实施了脑外科手术。

A、机器人“黎元”B、机器人“凯文”C、机器人“丽芙”

48、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这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里程碑,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____A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A、3B、4C、5

49.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B_____________。

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C、统筹兼顾

50.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在北京召开。

胡锦涛同志在大会报告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____B_____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A、和谐型B、创新型C、学习型

十二五规划

1、“十二五规划”的时间跨度:

C

A2010-2015 B2010-2014 C2011-2015 D2011-2016

2、中国是从哪一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

B

A1951 B1953 C1955 D1957

3、“三五规划”的时间:

D

A1963-1967 B1964-1968 C1965-1969 D1966-1970

4、从哪个五年规划开始,规划中除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

B

A五五B六五C七五D八五

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及党歌分别是什么?

1921年、《国际歌》(此题作为问答题)

6、“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要通过哪次会议才能正式通过?

D

A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B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及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

C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及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

7、“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

A

A科学发展B改革开放

C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D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8、“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

D

A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B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C促进区域协调发展D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9、“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C

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