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89806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docx

走进化学世界优秀教案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1.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这一化学研究的内容的理解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可根据教材中给出的一些事实材料或结合一些其它的材料加以突破,以达到初步理解程度。

2.了解化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是本课题的又一重点。

可通过设计一些现象明显的实验、观看录象、欣赏图片,开展介绍化学史实、化学成就和应用、生活中的化学等活动,达成此目标。

课后让学生结合实际,写一篇有关化学重要性认识的文章,加以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或2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激趣法直观感知法讲述与谈话法

仪器准备:

1.试管玻璃导管集气瓶烧杯石棉网坩埚钳

2.澄清石灰水酚酞试液纯碱食醋镁带蜡烛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3.与教材匹配的图片、录象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实验激趣

1.教师引言: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走进一个崭新的世界,学到许多更加新颖而且非常有用的东西,使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每天与各种各样的物质打交道,你能说一说你身边现有的物质是何种材料?

在自然界中本身就有呢还是经人制造的?

(学生说出学习用具、衣服、桌子、玻璃、铁等金属制品),所有这些都与化学有关,化学简直就象如来佛的手掌一样,大到无边,哪里有物质,哪里就有化学。

2.引导学生欣赏教材图1—1,使学生明确我们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都与化学密不可分,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师板书课题。

3.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说出有关现象,体验化学变化的奇妙,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

在化学世界里,物质的变化真是奇妙无比,下面我们做几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大胆说出来。

(2)选做下列实验:

①向澄清石灰水中缓缓吹气;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酚酞试液;

③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烧杯扣住;

④向纯碱中加入食醋,再把燃烧的蜡烛放入反应容器中;

⑤镁带燃烧;

⑥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化学反应;

(3)启发:

你还能说出一些生活中发生的物质的变化吗?

(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

由此看出,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那么,什么是化学?

引入下步。

(二)“化学研究的内容”的教学

1.教师直接给出化学的定义,并板书。

2.结合教材中给出的一些事实材料和其它资料对化学研究物质的四个方面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给予简要讲解。

或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再点拨小结。

供选取的材料如下:

(1)对“组成”的理解:

如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100多种,好比是26个英文字母可拼写数十万单词那样。

再如,1772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的成分。

第三例,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参教材第45页码水的组成揭秘。

(2)对“结构”的理解:

①到了近代,科学家们研究得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而分子不可分,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凯库勒研究了苯的分子结构,首创了表示苯分子结构的“凯库勒结构式”。

(3)对“性质”的理解:

①门捷列夫分析了许多物质的性质,于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

②在前面的演示实验中,我们得到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澄清石灰水具有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性质……。

(4)对“变化规律”的理解:

①古人知道了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有红色铜生成,从而使铜先于铁使用,开创了伟大的“青铜时代”。

②人们掌握了食盐的变化规律,从而使食盐不只是一种调味品,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得多种化工产品,用于各个行业。

③其它如燃烧的原理,铁生锈的原理等,都可为人类造福。

④绿色化学。

3.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畅所欲言,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4.如上列内容设计为一课时,可步置学生收集下课时内容的有关资料,准备交流。

(三)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可放入第二课时)

1.组织学生观看录相,谈体会。

或事先步置收集有关资料,课堂交流。

2.教师做简短报告;从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选材,阐明化学发挥的重要作用。

提示:

(1)化学与材料的发展关系:

旧石器——新石器——陶瓷——铜器——铁器——铝等常规金属——有机合成塑料——高科技新材料(超导材料、耐高温材料、纳米铜、隔水透气高分子薄膜、有记忆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强力尼龙绳),从材料演进中看出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与化学密切相关,没有化学就没有人类发展的今天。

(2)化学与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而石油到本世纪中叶就会用完,煤也不过再用二百年,这种能源用完了,试想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所有现代交通工具均无用武之地,现代工业将瘫痪,人类岂能生存?

所以人类现在迫切需要大力开发新能源,这一重任当然就落在了我们化学的头上,没有化学就没有人类发展的明天。

(3)化学与环境: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可地球在呻吟。

温室效应、大气污染、酸雨等给人类带来了剧大危害(可提问学生,做出解释),难道我们没有感到吗?

拯救我们的家园需要化学。

(4)化学与生命科学:

略。

3.教师进一步启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当地各行业经济发展情况,谈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4.提出学好化学的要求。

5.作业:

①.写一篇科技小论文:

我爱化学

②.对前边演示实验选两个对其进行步骤和现象或性质的描述(尝试选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学习和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4、能意识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

提供资料、激发兴趣、活动探究、得出结论、提高认识等

教、学准备

教师用相关课件、资料,将学生分组(5—6人一小组)

学生用第一课时:

白色蜡烛、水、小刀、水槽、小试管、小烧杯、石灰水、火柴等。

第二课时:

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饮料管、木条、胶头滴管、水、石灰水。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化学实验报告的写法。

第二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

[教师]引导设问:

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

[学生回答]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教师]讲述: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凝骤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1—12、1—13、1—14)

[教师]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反复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授新课

(板书)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师]陈述: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首先,让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

(板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师]蜡烛燃烧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那么,对于该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

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的?

它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除了燃烧它还有什么性质?

等等。

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观察蜡烛的燃烧。

[讲解]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然后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感官,还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

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往往能得到伟大的发现。

现在,就请大家利用桌上的物品通过实验来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你可以按课本提示进行探究,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

并将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先小组同学间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将更细致、更准确的现象进行小结,准备小组间交流。

开始探究:

1.点燃前

[教师提示]要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问]通过上述探究,你对蜡烛有了怎样的了解?

[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于课本上内容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并板书]

⑴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做成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些颜色是添加染料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⑵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2.燃烧时

[教师提示]注意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烛芯周围固体蜡的变化等,做好记录。

[小组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板书]

⑴点燃蜡烛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⑵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

蜡烛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

最里面一层火焰较暗淡,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最外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

⑶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且软,可任意造型,但距火焰较远的地方仍然冷而硬。

在燃着的蜡烛顶部蜡烛受热熔化形成一个凹槽,存满液态的石蜡,浸没灯芯。

⑷如果有风吹动蜡烛火焰,凹槽中的液态石蜡就会沿着烛身流下,流下后很快冷凝成固体附在烛身。

继续探究: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

这种现象又说明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小组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板书]

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黑,第二层其次,最里层变化最小。

这种现象说明火焰的最外层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

3.燃烧后

提问:

蜡烛燃烧后变短了,那么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呢?

[教师提示]先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

然后将烧杯迅速移开火焰倒过来并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做好记录。

[小组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板书]

⑴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

⑵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变浑浊。

[教师追问]为什么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板书]

上述现象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4.熄灭蜡烛

[教师提示]大家熄灭蜡烛后会看到一股白烟,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会发现什么?

这种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板书]

⑴火焰会顺着白烟点燃蜡烛,这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汽。

⑵蜡烛燃烧过程:

燃着的棉芯放热→固态蜡受热熔化→液态蜡继续受热汽化变成石蜡蒸汽→石蜡蒸汽着火燃烧。

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大家得到了什么启发?

有什么感受?

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如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生成,等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即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小结

1.探究了蜡烛在燃烧前的组成、形状、颜色、质地、气味、密度等。

2.探究了蜡烛燃烧的全过程。

布置作业

1.参照课本“探究活动报告”的格式写一份有关本次探究活动的报告。

(教师对化学实验报告的写法作简单说明)

2.预习探究活动②——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第二课时

导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问题: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我们呼出的是什么?

吸入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是什么?

(停顿片刻,听学生的回答,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大胆回答)

(板书)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授新课

开始探究:

[教师提示]⑴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

⑵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得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⑶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⑷认真做好每个实验,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1.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呼出的气体”。

[教师介绍]操作步骤: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推动玻璃片逐渐将瓶口完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塑料饮料管插入集气瓶中,并向集气瓶中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最后取出集气瓶。

[学生活动]收集“呼出的气体”。

2.继续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

⑴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⑵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说明了什么?

⑶取两快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

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

[小组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板书]

⑴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后,在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会有白色沉淀出现,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几乎看不到。

说明了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空气中含量极少。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⑵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小木条会燃烧完,在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小木条会熄灭。

在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较少,而空气中含氧气较多。

⑶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出现一层水珠,而空气中的玻璃片上则没有。

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提问

结合上述实验说说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归纳结论: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氧气>氧气

水蒸气<水蒸气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了探究。

随堂练习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水D.灰烬

2.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D.氧气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

4.(2007年厦门中考题)在“人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汽多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本课题总结

在本课题中,我们主要对蜡烛及其燃烧和人吸入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探究。

通过切身的感受实验,加深了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认真严肃严肃、细致观察、全面分析。

学习了有关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

布置作业

1.写一份“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报告。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化学知识,提出一个问题或描述一种现象,并回答或解释。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

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

实验仪器及药品

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走进化学实验室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播放违规实验造成的实验事故的课件或实物表演,使学生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交流与讨论]:

参观实验室后,对实验室的实验规则、仪器、药品,形成认识。

[板书]一、药品的取用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

大理石、碳酸钠

观察药品,关注药品的性质,阅读教材P14-15,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提出问题]:

1.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

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回答]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

应使用什么仪器?

[回答]2.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学会分析实验成与败的原因。

[交流与讨论]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

稀盐酸,观察药品

[提出问题]:

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

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联想与启示]:

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结合教材P15液体的倾倒,得出液体取用的方法。

[练习与实践]:

1.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

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

4.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实验探究]

1.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交流与讨论]

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

完成练习,交流、讨论,形成认识。

〈三〉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

2.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探究]:

1.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2毫升的稀盐酸。

2.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或俯视,对读数产生影响。

3.将量好的稀盐酸倒入放有大理石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交流实验结果。

〈四〉滴管的使用

[提出问题]

1.取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仪器?

2.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注意指导学生实验规范。

阅读教材P16滴管的使用,思考、讨论。

[实验探究]

1.用滴管向盛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用滴管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交流、总结。

二、物质的加热

〈一〉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

1.正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实验事项是什么?

2.酒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

3.怎样熄灭酒精灯?

阅读教材P16-17酒精灯的使用,思考、回答。

[实验探究]

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发生的变化,记录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现象:

1.烧开水时,水装得过多,沸腾时水会溢出。

2.装过热开水的玻璃杯马上放入冷水中,杯子很容易破裂。

思考、交流、讨论、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二〉给物质加热

[提出问题]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直接加热,为什么?

3.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

为什么?

4.如何给试管里的液体进行预热?

[实验探究]

1.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2.用量筒取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用滴管滴入硫酸铜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再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观察现象。

三、洗涤仪器

[提出问题]

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

如何洗涤试管?

阅读教材P18—19后,交流、总结。

[实验探究]

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等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

素质教育学案:

P6-12

2.家庭小实验:

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筷子、匙、食盐、冰糖、水、吸管、盆子等,进行固体取用、液体倾倒、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练习。

板书设计[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