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0230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化概论 历年试题.docx

中国文化概论历年试题

2010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段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C)

A.文化产品B.文化内涵C.文化现象D.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B)

A.羌B.吐蕃C.鲜卑D.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D)

A.中原文化B.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D.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C)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B)

A.社会生活B.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D.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D)

A.七百年B.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D.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C)

A.政治观念B.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D.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B)

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A)

A.一次同余式组解法B.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D.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D)

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

C.《素问》D.《本草纲目》

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C)

A.公元2世纪B.公元6世纪

C.公元8世记D.公元12世纪

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A)

A.宗族B.家庭

C.什伍里甲D.个人

13.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D)

A.明代B.宋代

C.汉代D.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主要表现的一项制度是(C)

A.分封制B.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D.九品中正制

15.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

A.《周易》B.《管子》

C.《商君书》D.《韩非子》

16.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B)

A.荀子B.程颐

C.王阳明D.王夫之

17.董仲舒说: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

”这说明,他认为教育应(D)

A.止于至善B.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D.德育和智育并重

18.“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命题,首先提出它的是(B)

A.《礼记·大学》B.《礼记·学记》

C.《荀子·劝学D.《论语·学而》

19.“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C)

A.天人合一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D.抽象思维

20.我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B)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语文平等

C.说话平等D.民族平等

21.“孜然”一语借用的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词汇?

(B)

A.蒙古族B.维吾尔族

C.藏族D.纳西族

22.下列人物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C)

A.孔子B.孟子

C.荀子D.老子

23.有佛画圣手之称的唐代画家是(C)

A.阎立本B.李思训

C.吴道子D.王维

24.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D)

A.15世纪初叶B.15世纪末叶

C.16世纪初叶D.16世纪末叶

25.最早提出“中体西用”一词的人是(B)

A.张之洞B.沈寿康

C.孙家鼐D.冯桂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北宋时期的“通漕四渠”中有(CDE)

A.永济渠B.通济渠

C.汴水D.广济河

E.金水河

27.中国文化的源泉包括(AB)

A.夏、商、周文化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D.汉唐文化

E.明清文化

28.下列各项中属于服饰构成要素的有(ABCDE)

A.质(原料)B.形(样式)

C.饰(佩带的饰物)D.画(图案)

E.色(颜色)

29.以下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有(ACE)

A.体现分权B.魏晋开始实行

C.六部隶属于尚书省D.中书省负责执行E.共同听命于皇帝

30.中国古代原始宗教中,对后来的社会有较大影响的有(AB)

A.上帝崇拜B.鬼魂崇拜

C.太阳神崇拜D.动物神崇拜E.月亮崇拜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政策:

指定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32.“大一统”意识:

其强调“四海一家”,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概念。

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豪的大事。

它启发秦汉帝国不断侵略四方,把广阔地域上各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

33.血亲五服制:

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不是亲族,是同宗。

31.引经注律:

引经注律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

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注释法律的依据。

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

35.祖先崇拜:

祖先是指与崇拜者有血缘关系的人,他被当作保护本族或本家庭的神秘力量而受崇拜。

那些强有力的,对氏族共同体有贡献的人,死后才被奉为祖先收到崇拜。

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几代祖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

答:

①战争。

(1分)据《史记》及相关文献记载皇帝与蚩尤曾经大战而皇帝获胜,有效实现聚族。

(2分)②高级宗教确立。

(1分)此前宗教混乱,“家为巫史”,而颛顼时代宗教祭祀行为专业化也起到了聚族作用。

(2分)

37.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答:

①环境标准,因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略有差异;(2分)②性别差异,服饰体现了性别的差异;(1分)③体形标志,人体高矮瘦胖的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1分)④年龄标志,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服装的颜色、样式等也有所不同。

(2分)

38.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答:

①中国古代类比思维是就“天、地、人、万物”之间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进行类比。

(2分)②中国古代类比思想中,有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2分)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

(2分)

39.简述汉字的特点。

答:

①汉字有悠久的历史;(1分)②汉字属于表意文字;(1分)③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2分)④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2分)

40.简述禅宗的传播。

答:

禅宗相传为南朝宋末菩提达摩在河南少林寺创立,后分北、南两宗。

(2分)后来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2分)中晚唐时期禅宗开始流传城外。

(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答:

①土地的开垦:

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度利用。

(2分)先秦魏国“尽地利之教”;汉武帝时期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

(2分)②水利的兴修:

既关系农业的兴衰,又关系环境的美恶。

(2分)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郑国渠、白渠、六辅渠、龙首渠等水利工程。

(2分)③运河的开凿:

春秋战国至清朝后期的运河的开凿历史。

(2分)

42.试述人生礼俗的家族特征。

答:

人生礼俗指依照人生历程的阶段性变化而定期进行的礼仪习俗,它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其家族性特征在每一阶段均突出地表现出来。

(2分)

从诞生礼仪看,婴儿一出生,甚至在出生之前就收到父族与母族的精心呵护,婴儿的教育和培养成为家族的重要事务;(2分)

成人礼原本是独立的人生礼仪,由于传统的社会重视家庭形式,个人只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个人的资格与能力从属于家庭的需要,因而成年礼逐渐演变为婚礼的一部分;(2分)

婚姻礼仪的各个缓解都要贯穿着明确的家族原则,婚姻缔结着家族关系,婚姻延续了家族的香火;(2分)

而丧葬礼仪中最能体现家族社会关系的是丧服礼制,亲属要依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穿着不同的孝服“守制”。

(2分)

 

2010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段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其形成的潮流是(D)

A.文化现象B.文化政策

C.文化产品D.文化思潮

2.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1400年—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即寒冷时期。

著名学者竺可桢称这一时期为(C)

A.“纪传时期”B.“编年时期”

C.“方志时期”D.“纪事本末时期”

3.中国存在区域性的文化分布是(B)

A.相对的B.必然的

C.显性的D.隐性的

4.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一带经济作物大发展,粮食多仰仗两湖一带,故有(A)

A.“湖广熟,天下足”之说B.“广湖熟,天下足”之说

C.“天下足,广湖熟”之说D.“熟广湖,天下足”之说

5.文化带动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发生在(B)

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

C.夏代D.商代

6.商朝的历史以盘庚迁殷为界,可分为(A)

A.两期B.三期

C.四期D.五期

7.据《商君书》及《管子》记载,早期“法”的精义是(C)

A.“尚公正”B.“尚公德”

C.“尚公义”D.“尚公益”

8.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方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D)

A.栽培小麦B.井渠双灌

C.栽培谷子D.使用水车

9.古代天子与后妃乘坐一种富丽堂皇的大马车,被称作(C)

A.栈车B.轿车

C.路D.轩

10.中国古代出现“四诊”诊断技术的朝代是(D)

A.春秋B.战国

C.秦代D.汉代

1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C)

A.鲁班B.蔡伦

C.毕昇D.伏羲

12.下列选项中演变为宗法制度的是(B)

A.母系家长制B.父系家长制

C.禅让制D.分封制

13.秦汉时期,直接任免郡县长官的是(D)

A.吏部B.户部

C.丞相D.皇帝

14.中国制度文化中,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C)

A.分封制B.宗法制

C.科举制D.君主专制制度

15.曹魏时期建立的选官制度是(C)

A.分封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是(B)

A.郑国子产《刑书》B.魏国李悝《法经》

C.《秦律》D.汉《九章律》

17.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的是(C)

A.“上下与天地同流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18.提出“中庸”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最高价值原则的人是(C)

A.周公B.孟子

C.孔子D.朱熹

19.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D)

A.元始天尊B.灵宝天尊

C.道德天尊D.太上老君

20.据《周礼》记载,周朝贵族子弟8岁入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B)

A.五礼B.六艺

C.五射D.六书

21.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是(C)

A.在明明德B.在亲民

C.在止于至善D.平天下

22.朝鲜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是(B)

A.假名B.谚文

C.字喃D.汉字

23.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质朴的人是(A)

A.老子B.陆机

C.曹丕D.葛洪

24.佛教在中国得到发展的阶段是(B)

A.东汉魏晋阶段B.东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

25.明清时期中国人民称西方为(B)

A.欧洲B.泰西

C.远西D.西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包括(ACDE)

A.农具B.壁画

C.筷子D.煤炭E.水电

27.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主要失误是(AB)

A.土地的过当开垦B.森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C.海水晒盐的布局欠当D.草场天然资源利用超量

E.山石的过分开掘

28.隋朝尚书省除了吏部、户部、礼部之外,还包括(BDE)

A.民部B.刑部

C.乐部D.工部E.兵部

29.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黄帝发明了(AC)

A.指南针B.渔网

C.乐器D.百鸟衣E.七巧板

30.唐代的舞蹈可谓盛极一时,以下属唐代健舞的有(ABC)

A.《胡腾》B.《胡旋》

C.《柘枝》D.《绿腰》E.《兰陵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文化内涵:

不属于侠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成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32.“三皇五帝”:

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文化发明者。

“五帝”是皇帝、颛顼、高辛、尧、舜。

33.勤农观:

指确立以农业为本的原则和指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34.科举制:

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人们一般将隋大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35.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与物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包括精神生产活动及其造成的社会关系和精神财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答:

①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他们的地理条件,从而展开其文化创造历程;(2分)②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2分)③了解文化时所作的地理观察,必须是历史的,文化与地理互动的;(1分)④地理对人文的影响,有许多复杂的中介内容(1分)

37.简述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答:

①农业;(2分)②制陶;(2分)③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2分)

38.简述造纸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答:

①造纸术的发明者相传为东汉时期的蔡伦;(2分)②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2分)③公元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传,公元8世纪传入中东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

(2分)

39.简述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的特征。

答:

重整体;(2分)②重体悟;(2分)③以经验为基础;(1分)④直观思维。

(1分)

40.简述中国人语言观念的内容。

答:

①是对语言这一文化事象的看法,(1分)如对语言的崇拜、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等;(2分)②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不断追求,(1分)如对规范语言的追求,对言辞技巧的不断探索等。

(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答:

①秦汉时期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

(2分)②秦汉以来,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严密的人身控制,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显著特点。

(3分)③秦汉以后,君主专制制度日益成熟与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给传统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2分)在专制社会里,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与民众生活几乎很少不收到集权政治的影响,特别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孔不入的政治权利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沉闷与单调。

(3分)

42.论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点。

答:

①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道德修养、(2分)道德实践。

(2分)②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基本特点是并不注重重建构理论体系,(2分)而强调身体力行,(2分)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

(2分)

 

2009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段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B)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

C.文化思潮D.文化观念

2.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B)

A.和睦B.统一

C.和平D.友好

3.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D)

A.威胁与恐吓B.和亲与共存

C.吞并与兼并D.联合与融会

4.新石器时代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A)

A.五六千年之久B.四五千年之久

C.三四千年之久D.二三千年之久

5.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特文明形态和(D)

A.文化体系B.文化内涵

C.文化结构D.文化方向

6.周人极端重视的是(B)

A.渔业B.农业

C.林业D.手工业

7.中国清一色农耕形态的形成,实际上与几千年来盛行的“重农主义”是(D)

A.毫无关系B.本末关系

C.交叉关系D.大有关系

8.建国之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朝代是(C)

A.宋B.元

C.明D.清

9.中国历史上,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D)

A.市B.集

C.庙市D.墟

10.《周礼·地官·遂人》把大小不同的道路分为五等,下列选项中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C)

A.径、涂、畛、道、路B.径、畛、涂、路、道

C.径、畛、涂、道、路D.畛、涂、径、路、道

11.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的(B)

A.运算法则B.几何原理

C.力学原理D.代数理论

12.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它是人们创制出来的一种无序化体系

B.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

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13.下列有关“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始皇帝是秦政B.天子自称“朕”

C命令称为“制”或“诏”D.总揽天下大权

14.秦朝的中央“三公”是(B)

A.太师、太傅、太保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尚书、中书、门下D.太尉、太常、太仆

15.学术界一般认为科举制度创立的年代是(C)

A.开皇三年(583)B.开皇十八年(598)

C.大业三年(607)D.大业五年(609)

16.传说,制定婚姻“六礼”的人是(C)

A.周文王B.周武王

C.周公D.孔子

17.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D)

A.“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B.“上下与天地同流”

C.“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壁”

18.“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C)

A.夏B.商

C.西周D.汉代

19.从殷墟卜辞来看,殷商时期已完成了对天上最高权威神的创造,这种神叫(C)

A.日神B.月神

C.上帝D.星神

20.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冬祭叫(D)

A.礿B.禘

C.尝D.烝

21.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提出“三纲五常”的是(D)

A.周公B.孔子

C.孟子D.董仲舒

22.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是(D)

A.语族B.语群

C.语支D.语系

23.越南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是(C)

A.假名B.谚文

C.字喃D.汉字

24.认为中国近代社会与思想文化演变的框架问题表现了一种特殊的二律背反运动的学者是(B)

A.陈寅恪B.钱穆

C.陈独秀D.胡适

25.现代新儒学的鼎盛时期是在20世纪的(B)

A.四五十年代B.五六十年代

C.六七十年代D.七八十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关于“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有(ABCE)

A.“文”的本义是“错画”,即花纹

B.“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

C.“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

D.“文”字还有“演化”和“分化”的含义

E.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还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

27.在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中,源于南楚的包括(AD)

A.道家文化B.儒家文化

C.法家文化D.楚辞文学E.杂家文化

28.老子说“道法自然”,取法“自然”则需要(AB)

A.“治心”B.“清虚自守,卑弱自持”

C.“为物不贰”D.“生物不测”E.“潜心静气”

29.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这一文化特色的有(BCD)

A.天人合一,观物比德

B.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指导立法、司法

C.以德为主,德刑并用

D.引经断狱,引经注律

E.以《道德经》作为断狱依据

30.以下选项属诞生礼俗的有(ABCDE)

A.催生礼B.洗三

C.满月礼D.百日礼E.抓周礼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狭义文化:

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计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2.《阿房宫赋》:

作者杜牧。

该作品的撰写虽是带有文学夸张,但未尝没有触及历史实情: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这是对统治阶级滥砍乱伐林木,在北方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揭露。

33.分封制:

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性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

据此而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34.什伍里甲制度:

是古代中国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最早是春秋齐国推行。

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闾里治安。

后代里甲制由此发展而来,并长期成为国家基层社会的人身控制形式。

35.仁爱孝梯:

仁者,爱人也;梯者,顺也。

仁爱孝悌是中国古代所提倡的处理家庭成员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大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

答:

①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故而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

(3分)②太行山脉中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故而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

(3分

37.简述中国文化基本规模形成的具体表现形式。

答:

①中国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理想。

(2分)②中国人形成了特定的社会观念和思想法则。

(2分)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