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0359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docx

《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师.docx

中等师范历史课后练习题答案

古代部分

第一课

中国文明的开端

一、选择题

1、D

2、D

二、问答

1、“三皇”是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传说燧人氏钻木取火,是使用火的发明者;伏羲氏驯服野兽,是畜牧业的发明者;神农氏遍尝百草,教人种植五谷,发明了原始农业。

有关三皇”的传说反映了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文明。

“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有关五帝的传说反映了我国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文明。

黄帝通过不断进行部落战争,融合了各部落,使黄河中下游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黄帝和炎帝部落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成为华夏族的始祖。

尧、舜的传说说明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

2、商朝青铜器冶铸业十分发达。

用冶铸的方法生产出礼器、兵器和工具等多种器具,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其中的精品。

商朝还开始使用铜镜。

西周的青铜器较商代使用地域更广,数量更大,品种更多,器壁上的铭文也增多。

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保存了商代丰富的历史,成为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完备的文字,证明了我国文字的起源早于商代,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第二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

1、B

2、D

二、问答

(1、略)

2、唐朝:

(略:

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唐蕃会盟等)。

元朝:

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明朝: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确认黄教首领宗咯巴的黄教首领的地位。

清朝:

设立驻藏大臣,并确立了由中央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确立了寻找转世灵童的“金本巴擎签”制度。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设臵了西域都护府,从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

唐朝时,又在这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明初,在新疆各地设立卫所,驻军防守。

清朝前期,清朝康熙帝平定了准葛尔部葛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在新疆的叛乱,清政府设臵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

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了有效的管辖,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第三课

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一、材料解析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

对水利工程的重视不够,防备水患的意识不足,有的地方进行的仍是粗放的农业生产,简单地利用了自然条件。

有的豪势之家甚至围湖筑堤,围田耕种;有的占据水道,造成水灾。

当时,采取的解决办法是:

“沿边海岸建筑壁或树立桩橛,以抵潮泛”、“田边开沟。

以注雨潦,旱则灌溉”。

2、从中可以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

不要简单地利用自然条件,要主动地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树立防患防洪意识,加强农田水利和江诃湖海水利工程的兴修,才能确保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不受侵害。

二、问答

1、农具的使用:

耧车、铁犁、石磨、翻车、曲辕犁、筒车、风车。

农具的改造:

汉代铁犁增加了犁壁;唐代曲辕犁代替直辕犁。

2、从青铜和铜的冶铸技术、冶铁技术、制瓷技术、丝织技术等方面叙述。

第四课

重要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一、选择题C

二、材料解析

1、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耕地的增长,造成人多地少的现象。

2、康熙帝已经看到了人口过度增长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问答

汉唐盛世的出现与汉武帝、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有重要的因果关系:

(1)由于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推行了一系列实现封建大一统的措施,扩大了统治基础,解决了王国问题,打击了豪强地主的势力,统一了思想,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才使西汉在他统治时期,达到了鼎盛;

(2)由于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促措施,才使唐朝对外开放,对内开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百姓生存状态明显好转,出现了了“贞观之治”。

第五课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选择B

二、问答

戚继光和郑成功都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他们的活动已经超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范围,抗击倭寇和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保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

所以称他们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

第六课

对外交往

一、选择B

二、材料解析

1、宋朝实行的是主动开放的贸易政策。

明朝实行的是有限的贸易政策。

清朝实行的是完全闭关自守的贸易政策。

2、反映了中国古代统治者自尊自大的心态。

3、反映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逐步落后的历史趋势。

三、问答

1、在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中国古代文化对东方各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唐朝,新罗仿唐制以科举考试选拔官吏,采用唐朝历法,从唐朝学会了雕版印刷术和制铜、制瓷等技艺。

宋元时,宋朝理学又成为日本的官学。

2、在对外交往中,中国文化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成份。

如高丽乐成为唐朝十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唐人喜爱。

第七课

发达的科学技术

一、选择D

二、材料解析

1、间接涉及到四诊法中的望色、切脉、问症。

2、他以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来分析病理,其思维方式与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有相似之处。

三、问答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要因时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就需要比较准确的历法,而历法的改革和完善,主要靠天文观测来作为依据,因此,人们对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历法非常重视。

2、简略

第八课

著名的思想家

一、选择C

二、材料解析

黄宗羲认为君主统治是天下的大害;主张在处理政务、判别是非上,不以君主的意愿为标准;主张限制君主权力,反对独裁,主张“众治”。

顾炎武反对君主独裁,主张各级机构分君主之权,并提出扩大地方官的权力与地位,力图消除君主专制的危害性。

三、问答

1、孔子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1)其思想核心为“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以德治民,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强调“礼”,主张社会等级有序。

(2)孔子的学说,经过汉朝董仲舒的改造,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朝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新儒学。

孔子的学说,经过封建统治者的改造、利用,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二千年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

2、共同之处:

都反对鬼神迷信;主张世界是物质的,不依人的意志存在或消亡;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迷信盛行,王充和范缜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畏权贵,坚持信念,与迷信思想作公开的坚决的斗争,这种豪迈的气概在整个封建社会时代是不可多得的。

这种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十课

文学、艺术和史学家

一、选择

1、B

2、AD

三、问答

1、两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反映到文化上,新兴的文学体裁“词”成为我国文学的主流。

元曲成为元朝文学主流的原因是:

(1)元朝社会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繁荣。

(2)元代思想文化政策比较宽松、开放,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大大加强。

明清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古典小说创作也蓬勃发展起来,并成为发展主流。

2、王羲之,擅长行书、草书,后世称他为“书圣”;颜真卿,创造了“颜体”;柳公权,创造了“柳体”。

吴道子,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他被后世称为“画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第十一课

重要的文物和古迹

一、选择D

二、材料解析

1、开封的地理条件:

开封居华北大平原黄河冲积扇,济水、汴水、淮水、泗水流经此地,地理条件优越;北宋时期开封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但今北宋东京湮埋地下,难见其面目。

2、自然环境的破坏既有人为因素:

明末官军决堤以阻拦李自成起义军;又有自然因素:

黄河泛滥、改道,自然环境遭破坏。

3、教训:

文化遗产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人们应更好地宣传、研究,以保护文物,提高认识,优化、改善自然环境,以保护国宝为己任。

三、问答

1、六大古都:

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

作为都城的主要朝代:

北京:

金、元、明、清;西安:

西周、秦、西汉、隋、唐等王朝;洛阳:

东周、东汉、北魏、隋等9个朝代;开封:

北宋等6个朝代;南京: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古都”;杭州:

吴越、南宋。

2、文物古迹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灿烂的文化;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物古迹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应当很好地学习、普及文物保护法,更好地研究、宣传、保护文物。

近代部分

第十二课

鸦片战争

一、选择D

二、材料解析

1、指的是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获得的侵略利益。

2、“亚罗号事件”。

3、是必然的。

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者蓄谋已久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扩大侵略权益为目的侵略战争。

第十三课

太平天国

1、选择A

二、材料解析

本质区别是:

《劝世良言》反对革命,洪秀全宣传革命。

第十四课

清朝政局的变动

一、选择B

二、材料解析

1、英国人对怡亲王、端华、肃顺等人能否接受和履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表示怀疑。

所以,他们支持弈等人发动政变,掌握清廷的最高权力,以达到自己的侵略目的。

2、慈禧太后暗示:

一旦她掌握清廷实权,将奉行同各国“和好”的政策。

3、从原来的相互猜忌,发展到相互勾结和利用。

第十五课

洋务运动和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选择C

二、问答

1、

(1)洋务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不是先进阶级的代表。

(3)洋务运动的目的,不是真正要富国强民,而是为了巩固清朝的封建统治。

(4)洋务运动对外国的技术依赖,不可能使清朝拥有真正的先进技术。

2、不可信!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早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这为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之外商创办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资本主义应首先出现于东南沿海地区。

第十六课

中国边疆危机和甲午中日战争

一、选择D

三、材料解析

1、李鸿章认为:

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清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日方的武器精良、数量充足。

而我方的武器装备相对落后。

至于平壤战役的失利,李鸿章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敌众我寡。

总之,两次战役的失利不是指挥布阵的失误。

2、李鸿章上《据实陈奏军情折》的真实目的在于:

掩盖其军事指挥方针的失误,推卸作战失利的责任

第十七课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选择D

二、问答

其一、实质不同。

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是被迫的,是以牺牲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政治权利为代价的。

而我们今天向外国贷款是主动的,是在不损害中国主权的前提下完全平等和互惠互利的。

其二、目的不同。

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是为了偿还战争赔款,而我们今天向外国贷款是为了加快发展我国的经济。

其三、后果不同。

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丧失了大量的经济权益和国家主权,导致了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而我们今天向外国贷款,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十八课

戊戌变法

一、选择A

第十九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B

第二十课

辛亥革命

一、选择B

二、问答

原因:

(1)革命时机成熟,在前几次起义失败的基础上,有组织的宣传活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的主客观条件。

(2)革命党人发动新军广大士兵,在群龙无首的条件下,能灵活主动地协调进攻。

(3)革命党人在战斗中表现了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4)起义本身的正义性,民心所向,清政府腐败无能。

第二十一课

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选择A

二、问答1、A.发动了“二次革命”;

B.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

C.反对张勋复辟;

D.发动护法运动,反对军阀。

结果是:

(1)挫败了袁世凯和张勋复辟称帝的企图;

(2)“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的失败,中国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

2、略

三、材料解析

这个材料认为:

北洋军阀分裂的原因是袁世凯死了以后,北洋军阀中拥有实力的徐世昌、段其瑞、冯国璋等因无人控制,不愿臣服别人,凭各自实力自成一派。

…….

第二十二课

近代前期的思想和文化

一、选择A

二、问答

(1)鸦片战争后,为强国御悔,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在中国思想界出现了西学热。

(2)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陆续介绍和引进到中国,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3)中国科学家学习西方,但不迷信西方,具有批判精神和独创能力。

三、材料解析

1、不赞成。

因为赫胥黎将自然规律(进化论)与人类关系(伦理学)加以分割。

2、严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对打击封建势力、宣传变法维新起了积极作用。

第二十三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选择B

第二十四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选择C

第二十五课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选择C

二、问答

(1)陈炯明叛变导致第二次护法运动最终失败。

彷徨、绝望中的孙中山不得不寻求新的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及时向孙中山伸出了友谊之手,加之孙中山对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苏俄抱有好感,所以在孤立无援之际,他毅然决定跟共产党和苏俄合作。

(2)京汉铁路大罢工被反动军阀政府血腥镇压后,中国共产党也加紧寻找盟友,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形式谋求民主革命成功。

(3)孙中山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赢得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钦佩和尊重,中共积极主动地寻求与孙中山的合作。

(4)共产国际组织明确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5)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这种合作形式易于国民党接受。

(6)《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解释,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使国共两党的合作有了共同的政治基础。

第二十六课

工农革命运动的高涨和北伐战争

一、选择A

第二十七课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一、选择

(1)

(2)(3)

二、问答

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汪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新军阀被打垮了,却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第二十九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一、选择A

第三十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一、选择1、C2、D

二、问答

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旧中国的广大农村,占农村总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却占有80%的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

只有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才能动员起广大农民积极参加革命,支援革命战争。

同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不但是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且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因此,中国的无产阶级要想战胜敌人,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武装农民。

这是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有力保障和最基本条件。

事实证明,土地革命后农民积极参加红军,努力发展生产,为民主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十一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选择1、C2、C

第三十二课

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问答题

1、国民政府:

电令东北军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不支持并且破坏上海军民抗战。

与日本签定《凇沪停战协定》。

中国军队:

沈阳中国驻军要求抵抗;驻守凇沪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中国人民:

中国共产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对日宣战的通电,指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出中国的主张。

组织抗日团体、罢工罢课、抵制日货、运送物质、组织游击队、举行罢工全力支援上海十九路军抗日。

东北人民组成抗日联军展开斗争。

第三十三课

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

一、选择1、B2、B

二、材料解析

1、中共中央认为,一是由于处理不当会引起新的更大规模的内战,削弱全国抗日力量;二是和平解决,由此结束内战,迅速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党中央的第二个估计,顺应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呼声,争取了国民党营垒内的抗日派,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因此是正确的。

2、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对张、杨给予积极的实际援助,使其实现抗日主张,并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参加谈判,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说服工作,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第三十四课

卢沟桥事变和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一、材料解析

相同点:

两党都表示抗战。

不同点:

中共主张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决心坚定,不对日本侵略者存有任何幻想;国民党的抗战决心尚不坚定,仍希望通过和谈求得安宁,没有放弃苟安幻想。

二、问答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感动了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他们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表明了团结抗日的诚意,成为促使国民党转变的关键。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提交了国共合作宣言,再次表明了团结抗日的诚意。

八一三事变发生后,迫使蒋介石实行对日作战。

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将对于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十五课

国民党消极抗战个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

一、选择1、A2、D

第三十七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A

第三十八课

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一、选择

1、D2、C

第四十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1、A2、A

第四十一课

近代后期的文化

现代部分

第四十二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选择D

二、材料解析

(1)这是毛泽东同志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2)“三年”是从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的1946年6月开始。

重要的战役有:

辽沈、淮海、平津、渡江等战役。

人民英雄有:

刘胡兰、董存瑞等。

第四十三课

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

一、选择A

二、材料解析

原因:

(1)

美国出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

(2)美国侵犯中国领空领海,威胁中国的领土安全。

意义:

粉碎了美国的侵略计划,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的环境。

第四十四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现

一、选择B

二、材料解析

1、对农业采取了从发展互助组到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用和平赎买的办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实行加工订货、代购代销的初、中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逐步实现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2、农业、手工业合作化高潮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这些高潮的到来,提前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第四十五课

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选择D

二、材料解析

中央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问题,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说共产主义不再是遥远将来的事情,纯属主观的空想。

第四十六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材料解析

(1)“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2)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全面整顿,并采取了有效措施。

二、问答

(1)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十年间国民经济损失总计约五千亿元。

(2)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刘少奇等一批党、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遭到残酷迫害,使国家机关受到严重损害,党的组织陷于瘫痪。

(3)中华文明成果横遭洗劫,文化教育事业遭受严重摧残,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拉大了差距。

(4)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使党的指导思想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四十七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选择D

二、材料解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这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四十八课

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民族工作的成就

一、选择A

第四十九课

新中国的外交

一、选择C

二、材料解析

(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孤立中国的政策,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有联合国席位。

(3)略

第五十课

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成就

一、选择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