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052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8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docx

副斜井井底车场施工作业规程

目录

第一章概况2

第一节概述2

第二节编写依据2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3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井田内开采情况3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4

第三节地质构造6

第四节水文地质7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9

第一节巷道布置9

第二节巷道支护11

第四章爆破说明书16

第一节爆破器材16

第二节炮眼布置及爆破参数16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循环图表18

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9

第七章主要生产系统20

第八章主要技术安全措施25

第一节施工准备26

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26

第三节顶板管理32

第四节钻眼爆破35

第五节机电管理40

第六节斜巷绞车运输43

第七节探放水制度44

第八节安全管理制度44

第九章避灾路线47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矿井概况

副斜井井底车场工程属于野川煤业公司整合改造一期工程。

野川煤业有限公司属于被晋城高平市兼并重组整合批复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开采煤层为3#—15#,井田面积为10.5894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8368.17万吨。

其井田位于高平市野川镇境内,距高平市15公里,距南陈铺康营集煤专用线12公里,交通条件极为便利,本区属东亚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二、工程名称及用途

1、工程名称:

野川煤业有限公司副斜井井底车场。

2、用途:

副斜井井底车场主要担负全矿井运料、排矸任务。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根据设计要求,巷道开口于副斜井中心线511.3m处,开口方位256°,掘进长度70m。

服务年限:

同矿井开采年限。

第二节编写依据

1、根据国家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及《煤矿安全规程》。

2、根据山西春成煤矿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野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初步设计》;《野川煤业有限公司主斜井井筒平、剖、断面图》、《野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地层综合柱状图》以及批准的《野川煤业有限公司皮带转载巷施工组织设计》。

3、目前国内斜井施工的先进设备、技术及本公司现有施工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等。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井田内开采情况

一、井田位置及道路交通

该井田位于高平市西北15km处的野川镇北沟、乔家沟、柳树底一带,行政区划隶属高平市野川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6′51〞~112°51′00″,北纬35°49′51〞~35°48′24″,距高平市15公里,南距沁(水)~辉(县)二级公路7km。

距太(原)~焦(作)铁公路南陈铺集煤站12km,杨(杨家庄)~界(界牌岭)的乡级公路从矿区东侧通过。

以上公路干线、煤站均有乡镇硬化三级公路公路与其连接,总之,交通颇为方便。

附表: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矿井开采情况表

地面相对位置及井田内开采情况

水平名称

地面+943.000

落底+700.000

矿井名称

野川煤业

地面标高(m)

+943.000

斜长(m)

70

地面的相对位置及建筑物

高平市野川镇

井上位置及掘进地面设施的影响

皮带转载巷开口位于矿区工广内,地面无建筑物影响。

邻近采区

开采情况

因本工程为乔家沟、柳树底等5座小煤矿整合矿井工程,本矿井井田内老巷及采空区较多,周边有兰花集团伯方矿、山西高平科兴集团南阳煤业有限公司。

走向

方位角2330

倾斜

-14°

表土段、基岩段长度

480m

二、邻近矿区开采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情况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显示,皮带转载巷不穿过采空区位置、穿越的岩层层位赋存稳定。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一、煤(岩)性特征

井筒自上而下穿过第四系中、上更新统,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炭系下统本溪组。

按新老地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

中更新统(Q2)下部为浅红色至暗红色砂质粘土,含铁锰质薄膜,半胶结至不胶结,中部为灰黄色砂砾石,上部为浅红色砂质粘土,含钙质结核。

上更新统(Q3)为黄色亚粘土,夹钙质结核,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常形成陡坎、陡壁。

第四系在井田东南部大面积分布,一般厚0~25m,平均10m。

2、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主要岩性为杏黄色、黄绿色砂质泥岩及黄色泥岩互层,其中夹不稳定的黄绿色砂岩,底界以K10砂岩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井田内零星出露,最大残留厚度130m。

井田北部、西北部大面积出露。

3、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

底部发育一层厚0.50~20.68m的中粒岩屑石英砂岩(K8),风化后成同心圆结构,与山西组分界。

中下部岩性以灰绿色泥岩为主,间夹砂岩;中上部以灰绿色、黄绿色砂岩为主,间夹砂质泥岩,顶部为灰色、灰紫色及杂色铝土质泥岩,具鲕状结构,呈网格状构造,其色鲜艳俗称“桃花泥岩”,有时相变为砂质泥岩。

本组厚度50.00~85.00m,平均厚度60.59m。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K7砂岩底~K8砂岩底,为全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由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

上部为灰色、灰黄色砂质泥岩及泥岩互层,局部夹有二层不可采煤层;中部为黄灰色砂岩、砂质泥岩及3号可采煤层。

下部为灰色砂质泥岩、有时相变为黄灰色细砂岩,中夹黄铁矿层及灰黑色泥岩。

3号煤层位于该组中下部,全区稳定可采,平均厚5.36m,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

该组厚度46.94~59.47m,平均厚度45.00m。

5、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以K1砂岩与下伏本溪组分界,并与之呈连续沉积,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石灰岩、细砂岩及煤层煤线组成。

含稳定的石灰岩4~8层,煤层6~8层,煤层多赋存于灰岩底部。

该组厚度67.67~92.29m,平均87.55m。

6、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奥陶系石灰岩凹凸不平之古侵蚀面上,岩性、岩相及厚度变化较大,一般由灰色鲕状铝土岩、铝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组成,偶有灰黑色粉砂岩、夹菱铁矿及硫铁矿等组成。

全组厚度1.49~13.11m,平均6.10m。

二、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1、矿井瓦斯

该矿现开采3号煤层,根据晋城市煤炭工业局晋市煤局安字[2008]1194号文附件“晋城市2008年度第一批30万吨/年以下煤矿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汇总表”对该矿及邻近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鉴定,结果见表

据晋城市煤炭工业局晋市煤局安字[2009]1065号文,2009年山西高平乔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等级及二氧化碳等级鉴定结果:

3号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为6.47m3/t,绝对涌出量2.04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5.74m3/t,绝对涌出量1.81m3/min,属低瓦斯矿井。

2009年山西高平柳树底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等级及二氧化碳等级鉴定结果:

3号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5.3m3/t,绝对涌出量7.93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3.98m3/t,绝对涌出量1.25m3/min,属高瓦斯矿井。

乔家沟煤业及相邻煤矿瓦斯涌出量统计表

矿井名称

瓦斯相对涌出量(m3/t)

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m3/t)

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m3/min)

鉴定级别

2007

乔家沟煤矿

6.63

2.09

5.96

1.93

柳树底煤矿

22.21

6.91

2.25

0.70

红岩沟煤矿

4.40

0.80

2.09

0.38

2008

乔家沟煤矿

8.19

2.34

7.38

2.11

柳树底煤矿

25.07

7.52

2.77

0.83

2009

乔家沟煤矿

6.47

2.04

5.74

1.81

该井田3号煤层属高瓦斯,因此,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瓦斯的监测预报和通风管理工作,严格遵守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2、煤的自燃

据山西省煤炭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06年所做的煤炭自燃倾向鉴定报告:

乔家沟煤矿3号煤层煤的吸氧量为0.9788cm3/g,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类。

3号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

据山西省煤炭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08年所做的煤炭自燃倾向鉴定报告:

乔家沟煤矿3号煤层煤的吸氧量为1.03cm3/g,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类。

3号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

据山西省煤炭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08年所做的煤炭自燃倾向鉴定报告:

柳树底煤矿3号煤层煤的吸氧量为0.94cm3/g,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类。

3号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

15号煤层吸氧量为0.88-0.89cm3/g,自燃倾向等级为Ⅱ-Ⅲ类,属自燃煤层。

3、煤尘爆炸性

据山西省煤炭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06年所做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乔家沟煤矿3号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据山西省煤炭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2008年所做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乔家沟煤矿3号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9号、15号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表

采样地点

工业分析(%)

爆炸性实验

鉴定

结论

Mad

(%)

Ad

(%)

Vdaf

(%)

St,d

(%)

火焰

长度

(mm)

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

(%)

YC-10

3

1.52

16.64

10.56

0.34

0

0

煤尘没有爆炸性

YC-13

9

2.27

16.72

10.36

1.41

0

0

煤尘没有爆炸性

YC-16

9

2.82

18.66

10.13

1.59

0

0

煤尘没有爆炸性

YC-7

15

1.67

27.41

12.05

2.29

0

0

煤尘没有爆炸性

YC-16

15

2.61

24.97

11.66

1.93

0

0

煤尘没有爆炸性

YC-5

11

2.51

15.24

9.88

1.63

0

0

煤尘没有爆炸性

第三节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

该区地层总体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沿倾向方向有幅度不大的波状起伏,中东部以一轴向北东的向斜构造为主,两翼地层平缓基本对称,倾角约3°~8°。

综上所述,井田内总体构造属简单类型二、地质构造对井底车场施工的影响:

1、断层的影响:

井田东南部发现有1条断层F1,为逆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45°,断距10m左右,井田内延伸500m左右,两边尖灭。

无岩浆侵入,地层平缓,不会构成对井底车场施工的影响。

2、陷落柱的影响:

井田西中部有一个环形陷落柱,3号煤层陷落直径约60m,对井底车场施工不会构成影响。

第四节水文地质

一、地表水系

本区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丹河流域,井田属野川河上游冲沟,野川河向东南汇入许河,许河在河西镇附近汇入丹河。

井田内无河流等大的地表水体,沟谷中平时干涸无水,雨季才有短暂流水或洪水排泄。

矿区西南部边界外附近为杜寨水库,相距矿界最近处100m。

该库建成于1972年,主要用于防洪、蓄水,库容量10万立方m,近年来时有干涸现象。

在开采至水库附近时应留足保安煤柱,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二、井田主要含水层

(一)、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潜水含水层

该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岩性为砂质粘土夹砂、砾,据水文地质调查,其含水层埋藏较浅,但富水性较差,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

(二)、二叠系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

该含水岩组主要含水层为K9、K8、K7等砂岩,其中K9砂岩含水层因距煤层较远,与煤层之间又有厚层的泥岩及砂质泥岩隔水层,对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小,K7砂岩含水层位于3号煤层之下,对3号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小,K8位于3号煤层之上,对3号煤层的开采影响相对较大。

据野川报告钻孔抽水实验结果,山西组含水层单位涌(q)为0.0008~0.0246L/s·m,渗透系数(k)为0.00548~0.0321m/d。

据井田东部乔家沟煤矿资料,该矿开采3号煤层,生产能力150kt/a,井下实际正常涌水量为240m3/d,雨季可达360m3/d,说明该含水层富水性弱。

(三)、太原组(C3t)砂岩、灰岩裂隙含水层

岩溶裂隙含水层K2、K3、K4、K5灰岩,沉积稳定,厚度变化不大。

岩溶裂隙的发育随埋藏深度增加而减弱,即浅部裂隙发育,岩芯破碎,钻进中冲洗液消耗量大,富水性相对较强,深部岩芯较完整,裂隙发育较差,富水性相对较差。

据区域资料,本组主要分为下列两组含水层组:

1.K2、K3岩溶裂隙含水层:

裂隙溶洞水:

K2厚度8.30~12.29m,K3厚度1.72~3.81m,沉积稳定。

据区域资料:

该层含水层强弱与赋存深浅有密切关系,浅部地段裂隙发育,钻孔最大消耗量10.20m3/h。

深部岩芯完整,裂隙发育较差,水量很小,单位涌水量为0.000091L/s·m,渗透系数0.005m/d。

水质类型HCO3·SO4–Ca·Mg型。

2.K5岩溶裂隙含水层:

裂隙溶洞水:

K5厚度1.68~4.71m,沉积稳定,据区域资料,该层含水层强弱与赋存深浅有密切关系,浅部地段裂隙发育,含水性强。

浅部地段涌水量最大24L/s·m,而深部为0.000114L/s·m。

(四)、奥陶系中统(O2)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本井田奥陶系中统地层无出露,据2005年9月~2006年4月在柳树底村西北部施工的奥灰水井资料,岩性主要由深灰色厚层状灰岩、角砾状灰岩、薄层泥质灰岩组成的富水性强的含水层。

上部岩溶裂隙不发育且多被方解石脉充填,下部岩溶裂隙发育,溶蚀作用明显,岩洞多为直径大于2cm的蜂窝状深洞。

该井出水量20m3/h,水位标高619.70m。

推测井田内奥灰水位标高为618~620m。

矿井开采15号煤层,受到3号煤层老空水、顶板石灰岩岩裂隙水水害及奥灰水的影响。

采掘工程受水害影响,但不威胁矿井的安全。

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五分类依据,定为中等型。

五、井筒涌水量

根据柳树底煤矿2005年9月~2006年4月的涌水情况预计井筒施工中的涌水量为20m3/h左右。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根据设计要求,巷道开口于副斜井中心线511.3m处,开口方位256°,掘进长度70m。

服务年限:

同矿井开采年限。

巷道支护形式:

采用锚杆+锚索+钢筋网喷砼联合支护。

顶部锚杆间排距1034×1000mm,帮部锚杆间排距900×1000mm。

锚杆使用Φ20×2200mm的螺纹钢,托板使用125×125×10mm的铁托板。

巷道铺设金属网,顶板使用规格:

3500×1100mm,两帮使用规格:

1600×1100,网格100×100mm,金属网用Φ6.5mm的钢筋制成。

锚索使用Φ17.8×6200mm的钢绞线,锚索间排距1430×2000mm。

托板使用250×250×16mm的铁托板。

 

巷道围岩岩性:

为煤巷。

巷道断面:

设计井底车场为半圆拱巷道掘进宽度5.5m,高度4.35m,起拱线高度为1.6m。

巷道净高度为4.2m,净宽度为5.2m。

在巷道右下方留设排水沟,水沟掘进宽度500mm,深度300mm,水沟净深200mm,净宽300mm,混凝土浇筑,浇筑厚度100mm。

第二节巷道支护

根据巷道工程技术特征和现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我公司多年来的施工经验、队伍状况、装备水平,通过方案比较和论证,确定采用普通机械化掘进方案组织施工。

施工方案为:

即激光指向、光面爆破、耙岩机装岩、矿车提升、翻矸台汽车排矸、潜水泵排水的成熟施工经验。

采用MQS-50/1.9风煤钻打眼,激光指向仪定向光面爆破的施工法。

巷道掘进宽度5500mm,高度4350mm,墙高1600mm,半圆拱;采用锚网喷支护方式。

a)巷道净宽度5200mm,墙高1600mm,净半径2600mm,净高度4200mm,半圆拱。

b)混凝土喷浆厚度150mm。

c)喷浆砼强度为C20。

d)质量技术要求,中线至任何一帮的偏差距离为0≤X≤100mm之间;腰线至底板偏差距离为0≤X≤30mm之间。

e)水沟规格深×宽=200㎜×300㎜。

地坪厚度100mm。

f)通道为半圆拱巷道掘进宽度5.5m,高度4.35m,起拱线高度为1.6m。

巷道净高度为4.2m,净宽度为5.2m。

在巷道下方留设排水沟,水沟掘进宽度500mm,深度300mm,水沟净深200mm,净宽300mm,混凝土浇筑,浇筑厚度100mm。

a)、支护类型及有关参数的确定:

该巷道采用锚、网、喷支护方式;锚杆选用Φ20mm,L=2200mm的无纵筋螺纹钢。

b)、支护材料及规格:

锚杆:

杆体采用MSLW335/20型高强度无纵筋螺纹钢。

锚索:

采用φ17.8mm×6200mm钢绞线。

铁托盘:

顶板及两帮锚杆采用125mm×125mm×10mm钢板压制穹形托板,锚索托板为:

长×宽×厚=250mm×250mm×16mm的穹形多功能钢板托板。

金属网:

金属网:

顶板采用φ6.5mm的钢筋焊接金属平网,网孔的尺寸为100×100mm。

两帮采用φ3mm的铅丝编织菱形金属网,网孔的尺寸为40×40mm。

锚固剂:

顶、帮锚杆每孔均采用MSZ2360和MSK2360树脂锚固剂(长600mm)各1卷进行锚固(端锚);锚索采用2卷MSZ2360和1卷MSK2360两种树脂锚固剂(长600mm)进行加长锚固(端锚)。

c)、支护规格要求:

1 井底车场支护规格均为锚、网、喷、半圆拱巷道,全断面每排共布置锚杆12根,锚杆角度与巷道轮廓线及岩面夹角不小于75°,顶部间排距为1034mm×1000mm,帮部间距900×1000mm,采用锚、网支护跟顶施工,孔眼垂直于巷道岩帮轮敦线。

要求顶板锚杆支护紧跟迎头,巷帮支护滞后顶板支护不得超过3.2m,最大空锚时间不得超过24h。

围岩破碎时要采用控制爆破方式进行掘进,以确保巷道成形规整。

2 顶帮锚杆的施工及安装:

施工锚杆顺序为先顶板后两帮,施工顶板锚杆要先施工顶部中间锚杆;眼深不小于2150mm,施工顶部锚杆时,打一个注一个;注眼前必须将眼孔内煤(岩)粉清除干净。

安装锚杆时,先用锚杆将一卷MSK2360型树脂锚固剂送至眼底,再将另一根MSZ2360锚固剂送到锚杆孔内,再采用MQT-120/2.3J2型气动锚杆钻机(用于顶板)或采用手持式气动钻机ZQS-50型(用于巷帮)通过搅拌器带动锚杆尾部边搅拌边推进。

前进式搅拌时间为25s,锚杆送到眼底后要继续搅拌8s,共计搅拌时间为33s。

待药卷凝固(约480s)后,方可紧固螺母,要求紧固后锚杆螺母扭矩不得小于120N·m。

并在下班前对所施工的锚杆进行二次紧固,Φ20㎜锚杆螺母扭矩达到150N·m。

锚杆外露长度为10~40mm,安装前探梁吊环的锚杆外露长度宜在30~40mm。

当班进入作业区后,要对迎头10m范围内的顶帮锚杆进行二次紧固,确保螺母扭矩符合要求。

每班要有专人进行检查,发现螺母扭矩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进行二次紧固、质量不合格的锚杆要及时进行补打。

3 锚杆托板应紧贴钢带、网和岩面,锚杆托板及周围50mm范围内的煤(岩)体表面上的浮煤(矸)必须找掉、找实、找平,确保托板受力均匀。

4 网搭接、压茬宽度应不小于100mm,铺网要拉紧压实,紧贴岩面,铺网距靠近底板的锚杆最小距离不少于300mm,网压茬处要用14#铁丝双排扣扎紧,Φ6.0mm钢筋网采用双排铁丝扣,铁丝扣间距不得大于200mm。

5 锚索使用Φ17.8×6200mm的钢绞线,锚索间排距为1430×2000mm,每排布置3根锚索。

打设锚索时,必须量好尺寸,标定眼位,方可进行;钢绞线外露长度为200-250mm。

眼深不小于6000mm,锚索间排距允许误差:

-100mm—+100mm。

(3)、支护用具及型号:

锚杆施工、安装机具:

选用MQT型气动锚杆机,配合锚杆钻杆,其长度分别为:

1m、1.2m,钻头Φ28mm。

(4)、锚、网支护其它技术要求:

①顶板支护要紧跟迎头,巷道锚杆支护临时控顶距为1.2m,班掘班锚一次成巷。

顶板设置预留网,最大临时控顶距离不超过2.1m,两帮支护滞后顶板支护最大距离不得超过3.2m;当岩或煤层松软时,两帮支护要紧跟迎头,严禁滞后,此时两帮也要设置预留网。

②临时支护工艺

a)爆破后,先对顶板危岩进行找掉,然后采用5根吊挂式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前探梁用2寸钢管加工而成,长度3.0m,间距1m,用金属锚杆和吊环固定,每根前探梁不少于两个吊环,使用时必须上满丝。

前探梁最大控顶距离为2.1m,前探梁上方使用规格不小于长×宽×厚=1800×200×50mm的木板、数量不少于2块,横向放置在前探梁的前端,并用木板接实顶板。

b)当顶板大块矸石一时难以找掉时,应使用带有初撑力、支撑高度为3m~4.8m的金属安全点柱,合理有效地支撑顶板,作为临时支护。

c)、迎头必须有不少于5根吊挂式前探梁及不少于3根金属安全点柱。

(5)、特殊地段的支护方式及技术要求

①巷道特殊地段采用“U”形架棚支护时,支护参数及有关技术要求如下:

②棚距中-中800mm,采用水泥背板(规格:

长×宽×厚=1000×180×50mm)、钢网进行腰帮接顶。

③迎头严禁空顶作业,正常使用好前探梁,前探梁长度为3m,用2寸钢管加工成防滑式,每根前探梁使用2个托梁器吊挂在正规棚梁上,放炮后及时窜到迎头,上好棚梁,用料接实顶板后方可进行其它工作。

迎头10m范围内必须设置防倒器,防倒器每侧棚梁向下1.0m要各设一道,防倒器要周正有力。

④施工过程中,若遇特殊地段及地质变化带时,应及时补充专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⑤采用锚网梁、索、喷桨支护巷道距迎头100m范围内要有10架“U”型架棚料及50快水泥背板,作为备用料。

(二)、喷射混凝土支护部分

喷射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1、喷射混凝土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待喷巷道内的所有锚杆是否合格,无问题时方可进行喷射工作。

(2)清理待喷巷道内的杂物、矸石等,接压风、水管路,输料管路要摆放平直,不得有急弯,接头要严密不得漏风。

(3)检查喷浆机是否完好、摩擦板是否紧固、有无漏风等,无问题时方可进行喷射工作。

(4)检查风、水压是否符合要求,风压应控制在0.1-0.12MPa,水压应控制在0.25MPa。

2、在喷浆前,先检查待喷巷道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喷射混凝土工作。

3、混凝土配比(重量比)为水泥:

砂:

石子(应根据当地有资质的压力监测单位标准执行C20),水泥标号不低于32.5,石子粒度为10mm,速凝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5%。

4、搅拌料采用JS750型搅拌机自动搅拌,保证配比符合要求。

5、为保证喷浆厚度和表面光滑,必须挂线喷浆。

即在巷道顶板和巷道两帮分别按巷道设计的净宽,净高按照中腰线挂好七条线。

6、喷浆前要用压风与水将巷道顶帮冲洗干净,并将管路和其他设备保护好,用木板或彩条布盖严。

7、喷射手在喷浆前必须戴好手套,把衣袖扣好,戴好保护眼镜、并穿雨衣和雨裤。

8、喷射中,一人掌握喷枪,一人协同移动喷浆料管,料管不得出现直角弯。

持枪者要一手紧握喷枪、掌握喷射方向,一手握住进水阀门、控制水量大小,严禁枪口对向其他工作人员,喷射时要通过调节水阀门控制合适的水灰比(0.4-0.5)。

9、喷射与受喷面要基本垂直,最小不得小于75˚,喷枪与受喷面的距离以1.0-1.2m为宜。

10、喷枪操作时,应使喷头沿螺旋形轨迹(1.0-1.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