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0706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docx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

实施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战略,是基于两市历史发展渊源和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决策,是落实我省“一线两带”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手段,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

对于增强两市国内外市场竞争实力,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在关中地区乃至全省和西北地区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现关中率先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精神,按照《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书》,提出本规划纲要。

一、战略意义和基础

(一)战略意义

1、西咸经济一体化体现了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必然促成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配置。

发展中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几个大的地区经济圈,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

西安、咸阳同属内陆城市,两市的空间距离和联合发展的基础是国内任何地区都无法比拟的,具有经济一体化建设的绝对优势。

所以提前谋划,以行政推动的手段,通过规划协调一致,实现互惠互利发展,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

2、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两市做大做强

城市发展需要空间拓展和内涵提高的相互作用。

西咸经济一体化是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集约发展的现实选择。

对西安来讲,西咸经济一体化会迅速拉大城市骨架,将以西安为轴心的300平方公里纳入市区范围,形成西接咸阳、东连临潼、北跨渭河、南拓长安的格局,从而在关中形成一个以西安为中心的密度大、网络全、渗透力强的城市群,为西安的集约发展提供外围基础。

对咸阳来讲,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接受西安城市外溢效应,分散西安的部分城市功能,充分利用西安的人才、技术、信息、金融、科技、文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优势,扩大咸阳城市规模,加快咸阳城市化进程,增强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实力,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吸引力,以及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使咸阳城市化水平在较短时间进入西部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平台。

3、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

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是实施“一线两带”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载体,其实质是形成西安咸阳大经济圈。

通过西咸经济圈,辐射宝鸡、铜川、渭南及周边县市和小城镇,带动整个关中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西安带动咸阳、咸阳壮大西安、西咸辐射关中、关中带动全省的战略目标。

西安、咸阳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和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西咸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促进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形成,将提高西安咸阳、关中经济区乃至全省在更高层次上接纳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生产要素的转移,沟通东西、辐射南北,发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建设的先导和龙头作用。

(二)战略基础

1、历史渊源悠长。

西安咸阳两市曾是我国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的都城或京畿重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同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千年古都。

两市历史上不分彼此,其关联度之高,在国内实属罕见,在中国城市关系史中是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

从古至今,两市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从未间断,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民风民俗相同,具有实现一体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基础。

2、区位优势明显。

西安咸阳处于关中平原腹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一致,是全国衔接东西、连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和地理重心。

两市的中心主城相距仅25公里,在地缘上有着全国其它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贯穿两市的陇海铁路和密集畅通的国道、省道、市政道路把两市紧紧地连为一体。

3、经济集聚度高。

2002年,两市生产总值1074亿元,占全省的52.8%。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全省的33.7%、51.7%和61.1%。

两市的电子信息业、光电子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纺织业以及旅游业在全省都具有很高的产业聚集度和较强的市场优势,其中电子工业产值占全省的90%以上,已经形成全国最大的彩色显像管和偏转线圈生产基地及西北地区重要的软件研发基地,医药、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72.1%。

近年来,两市在产业发展中的合作日益紧密,特别是电子、医药、食品等产业领域,正在形成总部和研发基地在西安、生产制造基地在咸阳的格局,为两市经济一体化构建了产业基础。

4、资源互补性强。

西安、咸阳两市在资源需求和互补方面,互相依赖、关系密切。

西安人才、技术、科技、教育的资源优势与咸阳工业制造业资源的互补,使两市经济技术合作广泛密切;旅游资源的共性和互补,促其实现市场配置,相得益彰;咸阳机场为西安创造了全省立体交通枢纽的核心;咸阳果畜菜业的发展,成为西安居民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沣河、渭河的水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空气污染,从行政和市场两个方面迫使两市统筹谋划环保资源的共同利用和整治。

两市各类资源的互补,推动了资源的市场配置,密切了两市生产、生活关系,为两个城市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符合两市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意义重大,基础坚实,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指导思想:

推进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为重点,以“一线两带”建设为依托,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以科教文卫体合作为纽带,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构筑西咸经济圈,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总体思路:

坚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做到行政推动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相结合。

在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主导产业等方面,沟通、协商和衔接,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基本思路,逐步实现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环保一体化。

战略目标和步骤:

西咸经济一体化以咸阳的市区和西安的未央区为重点,先期启动,连接两市城区,逐步带动两市周边县区的发展。

从2003年开始,用13年的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战略。

第一阶段,从2003年到2005年,共3年的时间,为打基础阶段。

重点围绕“八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夯实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基础。

到2005年,两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1600亿元以上,占全省的57%以上;二、三产业占全省的比重由2002年的47.8%增加到5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40元;城镇人口达到523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70平方公里。

两市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产业布局调整有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小气候初步形成,实现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为一体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从2006年到2010年,共5年时间,为见成效阶段。

重点围绕经济一体化目标,突出整合两市优势资源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新技术、商贸、旅游和制造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

到2010年,两市生产总值达到280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2%,占全省的60%以上,二、三产业占全省的比重增加到6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0元;城镇人口达到58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00平方公里。

经济一体化的市场体制基本形成,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结构优化升级。

相邻地域的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大,经济载体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现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环保一体化目标。

第三阶段,从2011年至2015年,共5年时间,为发展提高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再经过5年的奋斗,城市融为一体,经济实力达到发达地区水平,居西部城市首位,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三、战略任务

(一)建设西部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实现规划同筹

1、统一划分城市功能区

西安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要在调整、充实、完善、提高内“九宫”功能区的同时,加快外“九宫”功能布局的规划和发展。

按照外“九宫”的总体部局,发展的方向是:

向东,结合产灞河治理,建设低密度高尚居住区和旅游度假区,与临潼衔接;向南,与韦曲衔接,建设西安新城;向西南,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户县衔接;向西北,与咸阳衔接,在机场区建设以物流、仓储和转口贸易为主的空港区;向西,与咸阳的沣河新区对接,规划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物流、生态休闲旅游、商务、居住为主的新的功能区;向东北,发展高尚住区和旅游休闲区;向北,发展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

在西安中心市区,逐步形成以古城为中心,以交通轴线为导向,以功能组团为实体,以生态林带为间隔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通过外迁行政机构等方式,发展外围新区,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建设时代新城。

咸阳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要在改造、完善带状功能组团格局的同时,着力扩大城市规模,规划发展新的功能区,与西安共同打造“西咸经济圈”的网络型中心城市。

西郊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和东郊化工区,要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城市功能区经济实力;北郊文教区和城市中心区要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提高城市功能区内涵质量和文化品味。

跨河向南,建设沣河新区,同西安的六村堡、纪阳、三桥连片规划,尽快把两市市区联结为一体。

上塬向北,联手西安共同规划发展空港产业园区。

以南北空间拓展为目标,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与西安共同建设西部现代化都市中心。

跨越行政界限,统筹规划建设。

共同确定两市接壤地域的功能定位,实现规划同图。

加快接壤地带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控制修编,加快两个城市对接延伸发展的速度,按照城市新区的要求同步出台详规,同步建设水、电、路、气、热、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尤其对重大项目定点、水源地、公益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文物保护、综合交通、排污给水、供气供热等城市建设,要提前介入,预留建设用地,实现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加快两市的融合和共同发展。

2、规划建设“西咸经济一体化共建区”

在西安未央区和咸阳沣河新区交界处,即皂河以西,西宝南线以北,沣河以东,渭河以南区域内,规划建设西咸经济一体化共建区,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

充分利用共建区地势平坦开阔,用地集中连片,土地开发成本低廉,生产要素聚散便捷,交通便利,电力、电讯设备先进齐全的优势,集中两市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使之成为西咸经济一体化的试验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区、高规格发展的样板区、最具经济活力的增长区。

共建区规划五大功能区:

高新技术产业区:

逐步吸纳光电子一体化、现代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向该共建区转移,重点围绕清华科技园、交大科技园、海天医药园、六村堡石化工业城等项目实施,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化、智能电器、电动汽车、微电子机械制造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专业物流区:

利用区域内已有的汽车交易市场等,吸引链接相关市场,着力培育富有特色的西部大型的专业性物流区,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汽车交易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中央商业区:

以ShoppingMall城建设为重点,抓好以餐饮、娱乐、购物等为主的中央商业区建设。

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区:

沿渭河、沣河大面积植树造林,扩大植被和湿地面积,重点抓好西安现代农业示范园、咸阳上林苑等项目建设,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旅游业。

生活居住区:

在开发适应咸阳中低收入家庭低价商品房及经济适用房的同时,积极开发面向西安中高收入人群的高档商品房,建设高标准的生活居住区。

(二)构筑统一、协调、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交通同网

1、道路建设

公路交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到2005年,国省道实现全面高标准对接,县乡公路和城市道路贯通取得阶段性进展,到2010年,城市道路和县乡公路实现全面对接。

2005年以前,西安市重点抓好国道312西咸界至三桥段改建工程;咸阳市重点抓好高渭公路(高陵西三路渭河立交--渭城区)工程。

两市共同抓好省道107关中环线、尤火公路(西安市朱宏路尤家村--咸阳秦都上林苑公路火烧寨村)建设。

同时,双方应加强协调合作,积极做好省道106线三原至高陵段改建、西安外环一级公路(西安90公里、咸阳10公里)、草沣公路(西安草滩农场--咸阳沣东)、陈秦公路(咸阳秦都区陈阳寨--西安户县秦镇)、兴户公路及渭河大桥建设、陈余公路(咸阳秦都区陈阳寨--西安户县余下)户县段改造、潭黄公路(西安未央区潭家村--咸阳秦都区沣东镇黄家寨村)、高三公路(高陵县城--三原县城)、高泾一路(高陵县城--泾阳县城)、高泾二路(高陵县城--永乐镇)、马修公路(西安泾河开发区马家湾--泾阳修石渡)等11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投入运营。

2005年--2010年期间,完成建设银武大通道机场西门至G312段接线工程,同时着手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准备;GZ45西宝高速公路咸阳城区段南移工程;S106线三原至高陵段公路改建工程;S107武功至周至段改建工程;咸阳市黄家寨至西安六村堡道路扩建工程,咸阳市陈阳寨至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公路咸阳段扩建工程。

2、轨道交通建设

着眼两市城区互连互通,统一考虑轨道交通建设。

目前正在规划的西安地铁一号线项目,东起西安纺织城,西至三桥新西北,要进一步向西延伸至咸阳沣河新区陈阳寨。

咸阳要积极做好地铁向西延伸的前期论证和土地预留工作。

双方共同研究项目建设的报批、融资、土地开发等相关方面的前期工作。

发挥城市轻轨造价较小、带动力好的优势,共同筹划建设两市之间的轨道交通项目。

3、交通运营

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互相开放道路运输市场,加快交通运输网络化建设,致力于形成以西安为中心,以两市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连接乡镇,覆盖农村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扩大两市公交线路,开辟咸阳人民广场--西安北经济开发区、咸阳高新区--西安高新区两条公交线路。

开放出租车运营市场,两市出租车在不驻地营运的前提下,可以运送旅客相互进入对方城区,双方在指定地点设立乘车点,以便对方出租车载客返回,不断满足两市居民出行需求。

4、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2005年以前,完成两市机动车、驾驶员计算机信息联网,实现两市机动车、驾驶员的异地办牌、办证、违章处罚、违章记分和联网审验;实现两市交通事故报警系统联动,扩大报警监控范围,提高出警速度;联合建设连接两市的平安大道,实现平安大道的信号系统联网,道路监控系统联网;联合建设公安交警350兆无线通信系统,实现两市警力的统一调度和联合执勤。

到2010年两市城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实现报警联动、计算机信息共享、交通图像信息共享、交通流量信息共享、地理信息共享、通信指挥联动。

(三)加快两市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同享

1、加快两市通信网络建设

打破行政区划建成跨地区的本地电话网。

咸阳市要加紧做好电话升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投资5000万元的交换设备的升级改造,力争早日完成区号并网运营。

2、加快两市广播电视网建设

加强两市广播电视交流与合作,重点宣传报道两市新闻时事、财经信息、旅游景点、风土人情等。

建立两市“广播电视协作体”,增强两市广播信息交流。

对重要节目交流互播,共同合作制作大型专题片和电视剧。

3、加快两市计算机网络建设

突出抓好骨干网高速互通和宽窄带互联网认证、计费一体化。

首先要尽快完成西安到咸阳的155ATM项目建设工程,实现两市的公用计算机网络高速互通。

其次要加快全省宽带和窄带计费到西安统一计费平台的割接项目建设步伐,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租赁服务、信息服务业务等,并对各种数据网业务提供用户管理、业务管理,认证授权,计费及统计等全功能的支持。

第三,咸阳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尽快建设咸阳宽带城域网扩容、第二个2.5G出口汇接节点、咸阳本地宽带网络计费系统、ADSL网、乡镇DDN网等工程,使西咸之间的互联网传输带宽达到5.3G,实现两市公用计算机网络高速互通和整合,共享网络信息与服务。

4、加快两市政府信息系统建设

电子政务系统。

通过硬件建设,链接政务信息,实现两市政务资源和政府公众信息网上直通。

建设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一体化,为两市的县区和部门间网上的信息交流、业务往来等广泛合作提供优质服务。

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网络建设,网络互联,分级使用,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统一的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实现两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对接和信息网络一体化。

通过网络实现两地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居住地就近发放,确保离退休人员待遇异地的委托发放;实现就近进行工伤等级鉴定,待遇支付;使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在两市任何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近就诊;实现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在两市的任何一发放点领取。

工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加快工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络建设,加快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和企业登记监管警示管理系统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网络链接,为双方查询企业注册情况、登记资料、企业信用信息等提供便利,达到共享登记信息资源。

(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同体

1、建设统一的现代物流市场

规划建设三大市场:

三桥汽车物流中心。

以西部车城为主,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汽车物资展示、交易、储运和流通中心。

整合两市机动车旧车交易、配件市场、农用车市场向此集中,形成西部汽车、机电产品及配件产品的最大的储运、营销基地。

副食品批发市场。

依托咸阳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两市交界处的共建区内,建设以农副产品批发为主的现代化批发市场,形成西北地区果品、蔬菜、乳制品、肉制品等副食品的外销经营中心。

ShoppingMall城。

在两市交界处的共建区内,建设以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多元化服务为一体的ShoppingMall城,增强共建区的中央商业区功能。

2、建立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

对两市相邻地带可开发利用的土地,编制统一的土地利用和储备计划,形成合理土地级差,实施土地储备,控制一级土地市场,对四类经营性(商业、旅游、娱乐、商品房)项目用地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对金融、保险、证券等资本市场,实行跨地区合作,尤其是两市国有商业银行在两市间开展跨地区放贷业务,鼓励各类商业性保险、证券机构在两市间互设办事机构。

两市间劳动力市场互相开放。

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计、发布制度,以及供需状况分析报告制度等。

到2005年,实现两市劳动力市场相互开放,由两市共同开发就业岗位,共享两市人才资源,把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和指导、托管档案、劳务中介和输出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劳动力的无障碍流动。

3、共建统一的商品流通环境

加强两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实施联合“打假”活动,对产销分别在两地、有较大影响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共同组建办案小组,堵源截流,定期交流“打假”信息及情报。

建立统一的防伪网络,重点保护两地的名、优、特产品。

开放两地的检验、检测市场,对两市市级以上检验检测机构(需经认证认可的法定单位)出具的质检报告、检定证书等质量证明,两市质监部门相互认可。

扶持、保护两地的名牌产品、质量先进产品,使其在两地共享市场免检的待遇。

每年共同认定两市质量先进产品。

在地理环境、种植结构相近地域,共同开展农业标准化的制定工作,成果共享。

加强工商行政管理。

建立两市对违法违章案件中的协查通报机制,共同组织开展好对扰乱两市正常经济秩序的制假售假等案件查处工作。

共同建立驰(著)名商标保护协作网和驰(著)名商标名录库,定期开展打击侵犯驰(著)名商标专用权的专项执法行动,维护两市知名品牌的声誉;积极探索两市商品准入和退出制度建设,互认流通领域商品抽查检验结果;积极促进两市广告业发展,共同联手依法查处各种虚假和违法广告经营活动。

两市工商注册登记部门为对方企业开辟设立登记“绿色通道”,加大对来两市企业服务、扶持力度;长年开通两市农副产品绿色通道,消除行政壁垒,共同制定农副产品市场监管统一标准。

在动植物检疫检测方面,两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结果、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彼此认可,不再重新检测、认证和认定,实现农产品贸易自由流通。

(五)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产业同布

1、依据协调发展和优势互补的原则,优化生产力布局

西安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航空航天工业、机械装备工业、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对机械、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使其退出中心城市,向西转移。

努力把西安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高地、科技高地、人才高地、国际性旅游城市和区域性商贸、金融、信息中心,成为市场配置资源能力较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人居环境优美、各项社会事业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

咸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医药保健、食品加工、纺织和能化工业,加快实现由一般加工业向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新型制造业转变,积极发展一大批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制造业,使之成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重大装备工业的配套基地、商贸旅游的延伸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2、整合两市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八大支柱产业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

由两市共同制定行业规划,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完善政策措施,促其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两市科技优势,依托西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国家级西安软件园,并把咸阳托普软件园、西安交大科技园、清华科技园作为分园,加快建设步伐。

抓好工业过程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服务、金融财税、医疗、教育及多媒体、信息安全保密与病毒防治等八大应用软件。

发展技术开发平台、数据库管理、中文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等四大类支撑软件。

建立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使之成为世界知名的软件加工与出口基地。

咸阳要以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为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计算机硬件产品,重点发展以锂电池、片式元器件、光传输设备、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传感器、偏转线圈等新型元器件为主的基础电子产品和通信电子产品,以电视广播发射机、彩色显像管等设备为主的数字视听产品。

机械装备工业。

充分发挥两市老工业基地优势,加快行业重组和企业联合,积极推进输变电成套设备、通信装备、大型工业风机、纺织机械设备、制冷设备、缝制设备、通用机床和矿山、冶金、筑路、农业机械及节水灌溉等专用机械装备的技术进步。

以汽车及零配件产品、喷气织机、大型载重车、大型系列客车、经济型轿车、改装车、铁路新机车车辆为重点,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发展特种车辆制造产业,扩大市场占有率。

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脑集成控制技术,重点发展新型输变电及检测设备、智能化数控机床、自控缝制设备、新型制冷设备、模糊变频、新型数显装置、先进扫描成像系统、高灵敏传感器、电子防暴装置系统、智能化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

国防科技工业。

以西安阎良飞机城为中心,重点研究开发新一代支线飞机,解决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关键技术;在信息综合应用体系技术方面主要开发卫星组网和信息管理技术、信息遥感、处理和分发技术。

重点发展新一代支线客机、无人机、新型航空发动机及零部件、自动导航设备、新型运载火箭动力装置、自动控制设备等。

咸阳要充分利用军工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为西安航空航天工业生产配套产品和零部件,共同打造国内重要的航空航天科技工业基地。

医药工业。

整合两市医药工业优势,强强联合。

西安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生物医药,形成新兴产业。

开展基因工程、药物筛选、生物芯片、生物育种、生物制剂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在基因工程药物关键技术方面力争有重大突破。

咸阳医药工业重点发展现代中成药,加强医药康复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的开发生产,重点抓好步长制药公司、505药业公司、摩美德制药公司、西北医疗器械集团、白鹿制药公司等10个制药和医疗设备项目建设,开发生产生化医药、医疗保健品、中成药和医疗器械4大类28个主导产品。

形成医药生产基地和科研开发中心,壮大医药工业实力,保持医药工业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