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1132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狐狸和乌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狐狸和乌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狐狸和乌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狐狸和乌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狐狸和乌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狐狸和乌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狐狸和乌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狐狸和乌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狐狸和乌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狐狸和乌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狐狸和乌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狐狸和乌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狐狸和乌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狐狸和乌鸦.docx

《狐狸和乌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狐狸和乌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狐狸和乌鸦.docx

狐狸和乌鸦

 狐狸和乌鸦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喜欢听好话就会上当受骗的道理。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

  教学重点:

明白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受骗。

  教学用具:

挂图、生字卡片、乌鸦、狐狸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出示乌鸦和狐狸的头饰,问:

这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上狐狸和乌鸦)

  2、乌鸦和狐狸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听录音朗读。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标生字,并看看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

  2、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课文第一段。

三、细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这段有几句话,说了什么?

(并解决有关问题出示生字)

  yadong

  鸦洞

  小结:

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一个住树上,一个住树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指名读第二段

  

(1)乌鸦为什么事高兴?

(给孩子找到一块肉),可见他很爱自己的孩子。

  

(2)这时给谁看见了呢?

(狐狸)

  3、指名读第三段

  

(1)狐狸看见后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会怎么样?

(馋得直流口水)

  

(2)这时狐狸会怎么想?

(想办法吃到这块肉)

  它想什么办法呢?

  四、讲读课文第四、五、六、七段

  1、狐狸想什么?

为什么想了想后才说?

(想如何逗乌鸦开口,以便把肉骗到手)

  2、乌鸦有反应吗?

为什么?

(不做声,乌鸦对这位邻居有戒备之心,察觉它不怀好意,没有理睬它。

  第二次

  

(1)狐狸又说什么?

为什么向乌鸦问它的孩子好?

(狐狸狡猾,想用孩子的事来打发父母的心,引诱对方开口。

  

(2)乌鸦又是怎样反应的?

  乌鸦是爱孩子的,它看了狐狸一眼,说明它心里有些动了,但是它没有忘记嘴里的那块肉,

  第三次

  

(1)狐狸又对乌鸦说了些什么?

它为什么要这样呢?

  

(2)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呢?

结果呢?

  齐读最后一段:

  狐狸行骗的结果怎么样

  板书设计:

  狐狸乌鸦

  您好乌鸦不做声

  孩子好看,不做声

  羽毛漂亮嗓子好得意唱

  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piàoliangmáquè

  

(1)您的羽毛真(),()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

  wūyādéyìjíle

  

(2)()听了狐狸的话,(),就唱起歌来。

  二、填空。

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

第一次是向乌鸦__________,乌鸦__________;第二次向乌鸦的__________,乌鸦还是__________;第三次赞美乌鸦的羽毛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乌鸦听了狐狸的话__________,就__________。

结果刚一张嘴,__________就掉下来了,狐狸叨起肉走了。

这是因为乌鸦__________,才上了狐狸的当。

 

盲人摸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摸象”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内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2.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之后再下结论。

不能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就妄下结论,要全面观察,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重难点分析:

  1.学会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盲人摸象”这个成语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

能不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

  2.课件展示大象的图片。

  3.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过渡:

可是有几位盲人,他们没见过大象,也很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

于是,他们就用手去摸大象,他们摸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认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盲人们摸到的大象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3)和同学交流你读文后得到的启示。

  2.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一读,再集体朗读,教师要强调要点。

  

(2)同桌互读,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指名分段读文,检查学生读通、读准课文的情况。

  4.学生互相评议。

  5.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

  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身子,就说:

“我知道了,象原来像一堵墙。

”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牙齿,就说:

“象跟又圆又光滑的棍子一样。

”第三个盲人摸着了象的腿,就说:

“你们俩说得多不对,象跟柱子差不多。

”最后一个盲人摸到了象的尾巴,就大叫起来:

“你们都错了!

象跟绳子一个样!

  

(1)读句子。

  

(2)读句中的生字。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6.出示课件,用“与小象交朋友”的方式,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

  在本环节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件播放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把四个盲人认为象的样子的句子在文中勾画出来。

  2.朗读第二自然段

  

(1)填表:

课件展示表格

  人物 摸的部位 得出结论

  第一个盲人

  第二个盲人

  第三个盲人

  第四个盲人

  

(2)练习用“大象的……像……”来说话。

  3.课件展示学习提示。

  小组读第三自然段。

  画出牵象人说的话,读一读。

  讨论、交流:

盲人说的对不对?

为什么?

他们错在哪儿里?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哲理。

  4.配乐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练习

  如果你面对那几个盲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出示课件。

  五、课下练习表演课本剧。

  在学生练习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学生编演。

  第二课时

  一、表演课本剧。

  要求:

课前充分准备,有角色分工,能补充部分台词,表情生动,形象。

最好能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理解,加入自己再创作的内容。

  1.在小组中进行分工,练习合作表演。

  2.以小组在班上进行表演。

  3.同学互评。

  对于这一环节,教师要关注前期准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有故事情节,又要表现出人物特点,突出人物性格,进而彰显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不要让表演泛化,流于形式。

  二、指导生字书写。

  本课生字笔画较多,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在书写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试说笔画笔顺。

重点指导“象”的第六笔撇;“错”的金字旁;“争”的哪一笔最长。

  2.认真描红、试写。

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未来书法家”。

  教师要关注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及时进行修改。

  4.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5.练习:

边读边写。

狐假虎威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2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

旁记:

  2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

<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

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

(指名读课文。

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

(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

)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

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

“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

(学生回答)

  5、是的。

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

“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

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

(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看出来了吗?

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

(学生迅速查字典)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

师问:

为什么不用“跑”呢?

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

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

(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

(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

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

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

(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

“扯着嗓子”的“扯”懂吗?

(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

(拉嗓子)把嗓子拉长?

(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

想想是把什么拉长?

读一读就知道了?

(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

是把什么拉长?

(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

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

(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

(学生读)

  指名读:

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

我看你多大胆子。

(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

师:

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

(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

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

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

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

连我都被蒙住了。

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

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

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

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

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

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

(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

(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

(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

(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

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

大家读。

(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所以我们讲老虎(受骗了)(板书:

受骗)

  10、齐读最后一节。

(学生读)

  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

请看下面一段话:

出示: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

“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奸狗腿子狐假虎威的说:

“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的说:

“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提示:

谁借着谁的威风……)

  我教师: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的狐狸的话,没敢吃他。

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学生1:

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

(常规思维)

  学生2:

我也不喜欢狐狸,因为它自己没本事,靠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

(常规思维)

  学生3:

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

(求异思维)

  教师:

(作惊吓状)你和别人想得不一样,狐狸明明在骗老虎,只能说它狡猾,为什么说它聪明呢?

(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学生3:

因为老师以前教育过我们,遇到坏人相威胁我们时,如果我们打不过它,可以智斗。

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打不过它,就用智慧战胜了老虎,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说它很聪明。

(能联系生活,许多学生听了连连点头。

  教师:

你真聪明,说得也很有道理。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但是大家记得《狐狸与乌鸦》这课吗?

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

(新旧联系,巧妙迁移,对比理解。

  学生:

(齐说)不能,那叫狡猾。

  教师:

为什么?

  学生4:

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

  学生5:

因为它不劳动,骗乌鸦嘴里的肉吃,害得乌鸦没食物给孩子吃。

  教师:

(总结)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出示生字:

威派爪吓寻抗狐胆借假兽

  2、找找这些字的字型结构:

  左右结构:

派吓抗狐胆借假

  上下结构:

寻兽

  半包围结构:

  独体字:

  3、同桌自己讨论说说如何记忆这些字。

  4、进行书写指导

  “派”和“旅”的右边的区别

  “狐”和“爪”的区别

  5、学生进行区别、临摹。

  二、口头作业

  1、(  )头摆(  )  东(  )(  )望

  (  )气(  )现  狐(  )虎(  )

  2、比比组词

  派(  ) 爪(  ) 胆(  )

  旅(  ) 瓜(  ) 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