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121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3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

管理心理学题库附参考答案

第一章联系与思考

一、概念解释

管理心理学:

答:

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科学。

工业心理学:

答:

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其内容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等。

行为科学:

答:

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一门科学。

管理的技术系统:

答:

是由物质资料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组成,包括管理劳动工具和生产、经销过程,通过个人与部门的专业化与机械化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人适应机器的特点,以及制造和使用机器时,要适应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

管理的社会心理系统:

答:

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社会心理活动过程。

企业文化:

答:

是一个组织与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吸收社会文化的精髓,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组织的关系,满足人的需要,实现组织目标而产生的生活与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产品风格与特色、组织气氛等的总称。

管理的职能:

答:

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传统职能以及信息、决策、创新和激励等现代管理新增的职能活动。

管理的对象:

答:

主要指采购、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

二、填充题

1.管理的职能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传统职能以及信息决策创新和激励等管理新增的职能活动。

2.管理过程的两个主要系统是社会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

3.工业心理学包括工业个体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和工业消费心理学。

4.管理心理学的目的与任务是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另一个目的是对员工进行管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形象建设、社会心理气氛建设,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并推动政治文明与生态环境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任务是研究现代化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社会心理规律,为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5.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包括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影响劳动生产效率与效益的个体心理、团体心理、组织心理、领导行为等。

三、是非判断题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则在括号内写“是”,错误则写“否”(后面各章是非题均按此要求解答)。

1.社会心理系统属于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是)

2.技术系统属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

(否)

3.个体、团体、组织属于内环境系统。

(是)

4.技术环境(工作性质、技术水平、产品数量、质量等)属外环境系统。

(否)

5.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就形成了管理心理学。

(是)

6.从狭义而言,行为科学即指管理心理学。

(是)

7.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否)

四、选择题

下列题目中,每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后面各章的选择题均按此要求解答)。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突出的是:

(D)

A.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B.以结构为中心的管理

C.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D.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带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哪类学科?

(C)

A.自然B.社会C.中间D.人文

3.管理心理学的两重性主要指:

(D)

A.生物人与社会人B.积极与消极C.共性与个性D.自然性与社会性

4.下列哪种不是20世纪30年代前的工业心理学的范畴?

(C)

A.消费心理学B.工程心理学C.组织管理学D.人事心理学

5.下列哪种选项不是内环境系统的社会心理系统?

(D)

A.团体环境B.个人环境C.组织环境D.技术环境

6.工业社会心理学主要指的是:

(C)

A.人事心理学B.工程心理学C.人际关系学D.工商心理学

7.根据行为科学的观点,团体行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B)

A.激励B.人际关系C.结构D.影响力

五、问答题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答: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着重是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即人际关系系统。

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影响劳动生产效率与效益的个体心理、团体心理、组织心理、领导行为等。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意义是什么?

答:

研究任务:

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提高团体凝聚力,实现团体功能,研究、培育和开发领导素质,提高领导水平,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团体效益。

意义:

通过研究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来控制和预测组织中的行为,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达到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功能的目的,科学地运用心理的原理和指导管理过程、管理行为,提高管理的效能。

3.管理心理学与邻近科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的关系如何?

答:

管理心理学的多学科交叉性与系统性的特点表明,它与许多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①管理心理学与工业心理学:

从工业心理学的演化来看,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就形成后来的组织管理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可见工业心理学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社会心理学就是管理心理学。

②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

广义理解,把它看成为一个学群。

从狭义上说,行为科学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一门科学。

从这个意义理解行为科学即指管理心理学。

③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管理学: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促进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活动及其活动规律,也应包括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范围比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狭窄。

管理心理学只限于研究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现象。

管理学除包括研究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规律之外,还包括其他如采购、生产、营销、财务、科研及支持保障系统等管理活动的规律。

4.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

1.实验法;2.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3.宏观和微观环境条件结合分析法;4.经验总结和个案分析法;5.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手段。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题

一、概念解释

1.泰勒制:

答:

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F.W.泰勒在传统管理基础上首创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制度。

他和许多企业管理工作者共同创造的一系列新管理方法和理论,曾被当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企业所采用,被称为科学管理。

泰勒制是一种工业管理方法,泰勒制可以使作业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2.例外管理:

答:

例外管理是泰勒组织原理的一部分,即指厂长把权限委让给下级经营者或助理管理人员,厂长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定权或控制权。

3.七职能论:

答:

在1937年出版的由古利克和厄威克合编的《管理科学论文集》内,古利克将法约尔有关管理过程的论点加以展开,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

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4.法约尔的组织职能与管理职能:

答: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

组织是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第二个要素,组织就是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所必要的原料、设备、资本和人员。

组织分为物质组织和社会组织两大部分,管理中的组织是社会组织。

只负责企业的部门设置,和各职位的安排以及人员的安排,有的企业,资源大体相同,但是如果它们的组织设计不同的话,其经营状况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5.韦伯的官僚模式:

答: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

6.霍桑实验与霍桑效应:

答:

霍桑实验是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

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在将近8年的时间内,前后共进行过两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是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5月,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赞助下进行的;第二个回合是从1927年至1932年,由梅奥主持进行。

整个实验前后经过了四个阶段。

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

霍桑效应是指人类被试参加实验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的,因而实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被试对实验的态度。

7.管理科学学派:

答:

管理科学学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兴起的,将数学引入管理领域,运用科学的计量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使管理问题的研究由定性分析发展为定量分析的管理学派。

该学派正式成立于1939年由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代表人物有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霍勒斯卡·文森,希尔。

8.古典管理理论:

答: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韦伯的科层管理、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理。

9.行为科学学派:

答: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梅奥(GeorgeEltomMayo)开创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派。

10.中国古代人性观:

答:

中国古代人性观产生于农业经济时代,其出发点是为统治阶级加强统治服务的,其结构为平面线性结构,其研究方法为经验感悟法,其人性观的本质是人的道德属性。

11.韩非的“法、术、势”:

韩非提出以法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韩非的"法"是建立在类似于荀况的"性恶论"的基础之上,减少了对人性善的期望而承袭了荀况"以法制之"、"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的主张,强调统治者应取一种主动的姿态,用"法"、"势"、"术"相结合的"王者之道"牢牢控制被统治者。

韩非强调"法"在统治中的作用,同时突出"势"的重要性。

他所认为的"势",主要指君王手中的权势、权威即君主统治所依托的权力和威势。

韩非进一步提出"术"(即,君主统治的手段和策略)的概念。

内容包括任免、考核、赏罚各级官员的手段以及如何维护君主的权力,即所谓刑名之术、察奸之术等。

二.填充题

1.泰勒等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时间和动作研究、任务管理、职能化的组织管理。

2.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的五种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是工作物理环境实验:

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态度和意见调查:

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4.安德鲁·尤尔(AndrewUre)是英国(工业)管理教育的先驱,夏尔·迪潘(CharlesDupin)是法国工业教育的先行者。

5.泰勒的代表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发表于1911年。

6.法约尔的代表著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原理》,发表于1916年。

7.孙武论将帅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智、信、仁、勇、严。

8.孙膑认为合军聚众,克敌制胜应采用以下激励方式激气、利气、断气、延气、厉气。

9.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是埃尔顿.梅奥(E.Mayo),他从1927年至1932年,主持了长达五年之久的霍桑实验。

三、选择题

1.被一些管理学家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的是:

b罗伯特.欧文

a.查尔斯·巴贝奇b.罗伯特·欧文

c.丹尼尔·麦卡拉姆d.亨利·甘特

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泰勒

a.泰勒b.法约尔c.哈林顿·埃默森d.古利克

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c韦伯

a.厄威克b.亨利·瓦·普尔c.韦伯d.法约尔

4.被称之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a闵斯特伯格

a.闵斯特伯格b.洛特利斯伯格c.沃尔特·斯科特d.库克

5.霍桑实验的结论认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c人际关系等心理因素

a.工作的物理环境b.福利c.人际关系等心理因素d.工资

6.正式采用“行为科学”是:

c1953年

a.1949年b.1952年c.1953年d.1960年

7.正式用“管理心理学“名称是在:

c1958年

a.1949年b.1952年c.1958年d.1960年

8.主张“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者是:

d韩非

a.老子b.荀子c.孟子d.韩非

9.提出“赏不逾日”“罚不还面”的及时强化观点的是:

b孙膑

a.孙武b.孙膑c.吴起d.魏缭子

10.中国行为科学学会正式成立于:

c1985年

a.1979年b.1980年c.1985年d.1986年

四、是非判断题

1.罗伯特·欧文是英国早期管理教育的先驱。

(否)

2..安德鲁·尤尔是法国工业教育的先行者。

(否)

3.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发表于1911年。

(是)

4.“管理科学”理论是泰勒等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之一。

(否)

5.法约尔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否)

6.罗特利斯伯格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否)

7.梅奥认为,影响组织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人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否)

8.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管理理论被称为“Y理论”。

(否)

9.“势即政权,趁势就是掌权”。

(是)

10.“断气”即士气中断。

(否)

五.问答题

1.西方管理思想与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

一.早期文明与工业化前后的管理

特点:

工业革命标志着社会文明新纪元的来临。

工业文明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环境和一批与以前不同的管理问题。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特点:

强调“劳动分工、控制幅度、管理层级、外部激励、正式规章等”。

三.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特点:

工业心理学的早期阶段,仅限于工业个体心理学的研究。

后来,从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始,才开始了工业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加强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为管理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的诞生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四.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

特点:

把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引进企业管理的研究领域,提出用满足员工需要,调节人际关系、改善劳动条件、改进管理方法等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五.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特点:

运筹学为基础,特点是系统分析,决策论为灵魂。

2.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与现代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有何值得借鉴的地方?

答:

古典管理理论:

主要特点:

强调“劳动分工、控制幅度、管理层级、外部激励、正式规章等”。

提倡“古典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有美国的泰勒,他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法国的法约尔,他的思想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与管理职能等;德国的韦伯,他提出的是职权结构理论,他是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人。

以及管理哲学家美国的古利克和英国的厄威克等。

他的共同特点是轻视组织中人的因素问题,仅把人看成机器,而不考虑人的思想、感情和主观能动性。

行为科学学派即人际关系理论:

其创始人是埃尔顿.梅奥,有以下新观点:

(1)霍桑试验证明,工人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有社会,心理的需要。

人是“社会人”,决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

企业管理应注意从社会心理角度调动人的积极性。

(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

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以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3)除了“正式团体”外,还有“非正式团体”。

这种无形的、非正规的团体,有它自己的特殊的感情、规模和倾向,并影响其成员的行为。

“非正式团体”与管理者的目标一致,会促进生产;不一致,就会妨碍生产。

(4)新型领导和民主管理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主张通过“工人参与管理”“倾听员工的意见”“沟通人际关系”“改善工人对公司的态度等来提高管理的效果。

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学派在以下各个领域有了新的发展: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研究;

(2)同企业管理有关的“人性”问题的研究;(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4)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的研究;(5)企业中领导方式问题的研究。

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1)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

运筹学;

(2)现代“管理科学”的特点:

系统分析法;(3)现代“管理科学”的灵魂:

决策论;(4)系统工程理论及最新管理理论阶段。

3.苏联管理心理学发展分几个阶段?

有何特点?

答:

阶段:

(1):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列宁的指示下,接受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的某些影响,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心理技术学、劳动的科学组织等方面的研究非常普遍。

(2)20世纪30—50年代,由于心理学界对別赫捷列夫的发射学进行了批判心理技术学被取缔,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使其管理理论与管理心理学研究处在挫折与停滞阶段。

(3)60年代起,总结了经验教训,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处在恢复时期。

(4)70年代起,又得到大力发展,已经自成体系。

(5)80年代苏联的管理心理学已经成为世界管理心理学的一支重要力量。

(6)90年代苏联解体,其研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特点:

(1)把人的因素,特别是人的心理因素看成管理高效的关键。

把人看成是社会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从系统理论高度分析人的心理实质,从而确定管理学的基本方针。

(2)强调领导人行为的心理分析;把领导者看成是管理者,执行者,教育者,社会政治活动家,普通劳动者;重视领导的职业特征与心理特征的分析以及领导者素质结构哦,领导作风等方面的研究。

(3)突出管理教育的方向,加强员工的职业技术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4)加强集体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强调社会主义劳动集体具有劳动、社会政治、社会生活、教育、保护和自我调节等多种职能。

4.我国古代有哪些管理遗产供我们选择吸取?

答:

(1)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

(2)“人能合群”的组织管理学说

(3)治国安邦的领导艺术与策略

(4)关于领袖或将帅心理

(5)关于“士气”激励问题

(6)关于人事、管理及将与士的关系问题

 

第三章练习与思考题

一.概念解释

人的本质:

答:

人性的根据和基础。

价值:

答:

人生的意义和作用。

价值观:

答:

所谓价值观,是评价人生意义与人的价值的基本观念。

经济人:

答:

也叫“唯利人”或“实利人”,它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社会人:

答:

也称社交人,梅奥把重视社会需要和自我尊重的需要,而轻视物质需要和经济利益的人成为“社会人”。

自动人:

答:

也叫“自我实现人”,自动人假设认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人的潜力要充分表现出来,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

(P69)

复杂人:

答:

复杂人假设是20世纪60-70年代组织心理学家雪恩等提出来的。

上述三种人性假设,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能适用于一切人。

因为人是很复杂的。

不仅人的个性因人而异,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会有不同的表现。

人的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各不相同,不能用单一模式去硬套。

“复杂人”假设,就是以这样的事实为基础,以求合理说明人的需要与工作动机的理论。

根据“复杂人”假设,人没有万能不变的管理模式,不应把人看成同一类型,要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管理。

基于“复杂人”假设,美国人莫尔斯和罗斯奇提出“应变管理理论”。

“应变”是根据具体情况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也叫“超Y理论”。

这种理论的实质是要求工作、组织、个人三者有最佳配合,其基本含义是:

1.参加一个组织的人员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随发展条件而变化,每个人的需要不同,需要层次也因人而异,但最主要的需要是取得与实现其信任感。

2.胜任感人人都有,它可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来满足。

同时,这要看这种需要同每个人的权力、自主、地位、成就及交往需要相互作用的强度。

3.当工作性质和组织形态能适当配合时,胜任感最容易满足,能引发最强烈的胜任动机。

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在组织环境中,工作与生活条件的变化会产生新的需要与心的动机模式。

4.当一个目标达成时,胜任感可以继续起激励作用,因为一个目标的达成,玲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就又产生了。

5。

由于人们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同一管理方式有不同的反应。

因此没有万能不变的管理模式。

要求管理人员善于观察员工之间的个别差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

X理论:

答:

(1)管理者从经济利益出发来使用生产中的人力、物力、财力。

(2)管理者的任务在于指导与激发职工的工作表现,并时常控制与修正职工的行为,以符合组织之需要。

(3)管理者必须管制其下属,并需要利用说明、奖赏、处罚与控制等方法。

Y理论:

 

答:

麦格雷戈将“自动人”的人性假设,结合管理问题,概括为Y理论,其基本观点如下:

 

1.厌恶工作并不是普通人的本性(天性)。

工作可能是一种满足,工人们有自愿去做的愿望;也可能是一种惩罚。

 

2.外来的控制和处罚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3.致力于实现目标与实现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报酬在起作用。

 

4.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

 

5.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

 

6.在现代工作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能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超Y理论:

答:

基于复杂人假设,摩斯和洛希提出了“全面管理”的理论,也叫“应变管理理论”(Contingenttheory)。

“应变”是根据具体情况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也叫“超Y理论”。

  

这种理论的实质是要求工作、组织、个人三者有最佳配合,其基本含义是: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随发展条件而变化,每个人的需要不同,需要层次也因人而异。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工作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5.由于人们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同一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万能不变的管理模式。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

二.填充题

1.欧洲中世纪是神权至上观念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主张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价值观;无产阶级主张集体主义价值观。

2.马克思主义认为,满足人需要的条件是只有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人人都参加劳动;处在集体与社会之中;具有高度文明与享受能力;创造全新的人等,才能使人的需要得到合理的解决。

3.经济人假设的管理特点是

(1)管理重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2)认为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控制、监督。

强调“阶梯原则”,通过权威的运用来实现对组织成员的督导和控制。

他们只重视用指挥、控制、监督的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完成任务指标;根本忽视人的情感、需要、动机、人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3)领导方式是专制型的,认为管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员工无关。

工人只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接受管理、拼命干活,无需参与管理。

(4)在奖惩制度方面主要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

即以金钱(增加工资奖励)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用惩罚来对付工人的“消极怠工”行为。

4.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

(1)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原则,管理的重点不应只注意生产任务,而应注意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强调关心人、体贴人、尊重人、激励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通过激励、开发人力资源与挖掘潜能、改善环境、改善生活、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等方法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2)管理人员的职能不应只注意指挥、计划、组织和控制,而应重视员工间的人际关系,沟通信息,了解情况,上传下达,重视培养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