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130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2 大小:15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2页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2页
亲,该文档总共1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1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docx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全案

地面气象测报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

一、填空题2

二、判断题7

三、选择题23

四、问答题27

第二篇《地面气象观测》33

一、填空题33

二、判断题38

三、选择题41

四、问答题45

第三篇《气象学》58

一、填空题58

二、判断题59

三、选择题61

四、问答题62

第四篇地面测报规章制度65

一、填空题65

二、判断题66

三、选择题68

四、问答题68

第五篇地面测报技术问题解答71

一、填空题71

二、判断题72

三、选择题74

四、问答题75

第六篇计算机知识78

一、写出以下计算机常用英文缩写词的中文含义78

二、填空题78

三、选择题79

四、操作题82

第七篇电码编报及规定83

一、填空题83

二、判断题83

三、编出下列天气报中8NhCLCMCH组87

四、实况编报88

五、附表1-1397

第一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一、填空题     

1、时制规定,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

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2、湿度观测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很重要的一步,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30分钟左右进行;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在观测前20分钟以内进行;湿度很大、,风速很小时,要在观测前50分钟左右进行。

3、能见度测定的目标物大小要适度,视角以0.5-5.0°之间为宜,近的目标物可适当小些,远的目标物可适当大些。

4、霰为白色不透明的园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为2-5mm,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5、观测场内仪器都有其基准部位,下列仪器的基准部位是:

小型蒸发器口缘,冻土器内管零线,定槽式水银气压表水银槽盒中线,干湿球湿度表感应部分中心,日照计底座南北线。

6、若无20Cm口径专用量杯,仅知某次降水量重为376.8克,则该次降水量为12.0mm。

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8、出现灾害性天气,台站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

9、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10、观测场仪器之间,南北间距不小于3m,东西间距不小于4m。

11、云状的判定,主要根据天空中云的外形特征、结构、色泽、排列、高度以及伴见的天象现象,参照“云图”,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比判定是那种云。

判定云状要特别注意云的连续演变过程。

云状记录按“云状分类表”中二十九类云的简写字母记载。

 

12、荚状层积云(Sclent)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梭子状的云条。

13、日照计每月应检查仪器安装情况,仪器的水平、方位、纬度等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4、蒸发量(小型)的计算公式:

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15、在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表损坏,可用地面最低温度表酒精柱读数代替。

16、一日中有扬沙和沙尘暴、闪电和雷暴出现时,天气现象摘要栏记沙尘暴、雷暴符号。

17、雨量器口径为20cm,量杯的口径为4cm,若雨量器内所聚的水深为1.0mm,倒入量杯中高度为2.5cm。

18、年报表的现用仪器栏录入全年中使用的主要仪器的名称、规格型式、号码、厂名和检定日期。

年内若某项仪器调换过,则录入年内最后换用的仪器名称、规格型式等。

19、地面观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观测、记录处理和编发气象报告。

20、百叶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

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受外界空气温度的变化。

21、气象仪器是用来测定各项气象要素的计量工具,所以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是:

应具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准确度满足规定的要求;可靠性高;仪器结构简单;操作和维护方便。

 

22、风向风速自记纸上24小时内的计时误差>20分钟时,必须进行时间差订正。

雨量自记纸上24小时内的计时误差≥1分钟时,必须进行时间差订正。

2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24、观测薄纪要栏的记载:

当某些强度很大的天气现象,在本地范围内造成灾害时,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

调查内容包括:

影响的范围、地点、时间、强度变化、方向路径、受灾范围、损害程度。

当本地范围内进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包括人工降雨、防霜、防雹、消雾等)作业时,应注明其作业时间、地点。

有条件的可用影像记录,存档备用。

25、气压观测是测定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人工观测时,定时观测要计算本站气压,编发天气报告的时次还须计算海平面气压,配有气压计的,应作气压连续记录,并挑选气压的日极值(最高、最低)。

26、湿球水杯中的蒸馏水要时常添满,保持清洁,一般每周更换一次。

27、在雨季,每月应将虹吸雨量计盛水器内的自然排水进行1-2次测量,并将结果记在自记纸背面。

28、若8时未达到测定雪深标准,之后因降雪而达到测定标准时则应在14时或20时补测一次。

29、配制日照显影药液,取清水5克,需配药0.5克。

30、地面气象记录年报表是在地面气象月报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31、换日照纸时,注意使纸上10时线对准筒口的白线。

32、20时地面最高读数低于14时0cm读数的原因,除仪器物理原因外,人为的主要原因是地温场板结。

33、在计算海平面气压的计算公式中,计算气柱平均湿度tm的公式为:

tm=(t+t12)/2+h/400。

34、一旬中某定时的记录缺测两次或以下时,各定时按实有记录作旬统计。

缺测三次或以上时,该旬不作旬统计,按缺测处理。

35、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36、根据观测经验,目力估计云高有较大误差,所以有条件的台站,应经常对比目测云高与实测结果、总结和积累经验,提高目测水平。

37、云的观测主要包括:

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

38、浓积云:

浓厚的积云,顶部呈重叠的圆弧形凸起,很象花椰菜,垂直发展旺盛时,个体臃肿、高耸,在阳光下边缘白而明亮,有时可产生阵性降水。

39、观测最高温度表时,应注意温度表的水银柱有无上滑脱离窄道的现象。

在每月的1—5日20时应读取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示度与干球温度表的示度,用经器差订正后的干球温度值减去经器差订正后的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值,并计算该5日的平均差值;凡中途换用了最低温度表,在换用后的5天内也应参照上述规定进行最低温度表的对比观测。

40、风速感应器安装在观测场距地面高度10-12m,若安装在平台上,则风速器距平台面6-8m,且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10m。

以上距离对电接风而言,是指从地面至风速感应器风杯中心的距离。

41、为使天气现象栏的记录与降水量的记录配合一致,20时降水量观测时和观测前如无降水,而在其后至20时正点之间(包括延续至次日)有降水;或20时观测时和观测前有降水,但降水恰在正点或正点前终止应于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

42、某站1989年度初霜日出现在1989年12月10日,终日出现在1989年12月25日,1990年度的初日、终日均出现在1991年1月13日,1990年年报表上“上年度”初日10/12,终日25/12。

“本年度”初日空白。

43、观测场的防雷设施必须符合气象行业规定的防雷技术标准的要求。

44、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

浅层和深层地温、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

45、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降水量和起止日期记其降水量最大者;若两次或以上降水量都相同时,起止日期栏记出现次数。

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起止日期栏记出现次数。

46、当沙尘暴、雾、雪暴以及浮尘,吹雪、烟幕、霾现象出现能见度小于1.0km时,都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

47、白天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对比感阈为0.05)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

48、因吹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的云状。

49、月最大、极大风速的风向,若出现两个或以上时,风向记个数。

50、三次站02时风向风速记录,用二分钟(无二分钟则用自记十分钟)的自记平均风速、最多风向代替。

51、湿度计及气压计应注意自记值同实测值的比较:

当湿度计误差较大时,应及时调整仪器笔位;气压计的误差超过1.5hPa时,应调整笔位。

52、高山站观测时遇到云底低于测站,而云顶高于测站的云,应在观测簿纪要栏记录其云状、云量,云底高度记<0。

53、地面气象观测场应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的物体。

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环境必须依法进行保护。

54、国家基本气象站,是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气象观测站,大多担负区域或国家气象信息交换任务,是国家天气气候站网中的主体。

55、观测值班室一般应建在观测场北边,保证观测员在值班室有较开阔的视野,能看见观测场的全貌,可随时监视观测场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

56、用计算机编制月报表,封面应填写数据录入、校对、预审(质量检查)和报表打印操作人员姓名。

57、地面状态是未经翻耕保持自然的地表状况。

地面状态划分为两种类型,二十种状况,并以00―19二十个数码表示。

58、台站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应在气表-1备注栏注明。

包括台站周围建筑物、道路、河流、湖泊、树木、绿化、土地利用、耕作制度、距城镇的方位距离等。

59、值班员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应连续监视天气演变状况,按规定巡视检查仪器设备,及时发现计算机故障,避免缺测现象的发生。

60、制作气表-1时,当电线积冰两个方向月极值的气温、风向、风速有两个或以上时,只记其中一个重量(或直径+厚度)最大的月极值对应的气温、风向、风速;当重量(或直径+厚度)又相同时,则记南北向月极值对应的气温、风向、风速。

61、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格式,按观测方式和台站类别分为人工观测方式、自动观测方式、基准气候站三种。

62、年报表中各项年极值,同一极值若出现在两个或以上月份时,则月份栏记个数;出现日期若有两天或以上时,则日期栏记天数;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出现两次或以上相同时,开始时间栏记出现次数。

自动站

63、自动站00分,进行正点数据采样;01-03分,向微机内录入人工观测数据。

64、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

65、值班员每天19时正点检查屏幕显示的采集器时钟,当与电台报时的北京时相差大于30秒时,在正点后按自动气象站操作手册规定的操作方法调整采集器的内部时钟。

66、采集器的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准;雨量传感器的高度不得低于70cm;辐射传感器支架高度1.50m,允许误差范围±10cm、纬度的允许误差范围±0.1°;风向传感器安装在观测场高10-12m、方位正北、允许误差范围±5°。

67、当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时,平行观测期限至少为2年。

第一年以人工观测记录(采用原观测仪器观测)为正式观测记录,1年后以自动观测记录(采用新观测仪器观测)为正式观测记录。

平行观测时次为02、08、14、20时4个时次,非昼夜守班的气象台站,02时可不平行观测。

68、气压传感器安装在采集器内,其感应部位与台站水银气压表的感应部位高度一致,如果无法调整到一致,则要重新测定拔海高度。

安装或更换传感器时应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69、膜盒式电容气压传感器安装好后,要保持静压气孔口畅通,以便正确感应外界大气压力;定期检查气孔口。

7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用支架安装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感应元件的中心部分离地面高度1.5m。

传感器的连接电缆要连接、固定牢靠。

71、湿敏电容传感器的头部有保护滤纸,应防止感应元件被尘埃污染。

每月应拆开传感器头部网罩,若污染严重应更换新的滤纸。

禁止手触摸湿敏电容,以免影响正常感应。

72、风向、风速传感器安装时,中轴应垂直,横臂应水平,风向标的方位要对准正北。

传感器的信号电缆要捆扎在风杆上,不使电缆悬空挂着。

风杆顶端要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用紫铜线做下引线,顺风杆下来接到避雷针接地桩上。

73、蒸发传感器冬季结冰时可不观测,应将传感器取下,妥善保管;解冻后再重新安装使用。

若冬季结薄冰的台站,停用传感器,只在20时用测针进行补测。

74、地面和浅层地温传感器的观测地段,设在原安装地面温度表和曲管地温表东侧的裸地内,地表应疏松、平整、无草,并与观测场地相平。

地面温度传感器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

埋入土中部分必须与土壤密贴,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应保持干净。

75、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

自动气象站网由一个中心站和若干自动气象站通过通信电路组成。

76、自动观测项目的日极值从当日各瞬时值中挑取;日极值出现二次或以上时,出现时间任挑一个。

77、自动站年报表的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从年内每分钟降水量数据文件中滑动挑取,且不受日、月界的限制(但不跨年挑取)。

78、自动观测定时数据有缺测时,基准站用人工平行观测记录代替;其他站一般时次不进行补测,仅在02、08、14、20时4个定时和规定编发气象观测报告的时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记录缺测时,用现有人工观测仪器或通风干湿表、轻便风向风速表等在正点后10分钟内进行补测;超过10分钟时不进行补测,该时数据按缺测处理。

79、自动观测记录全天缺测时,则从人工补测的定时观测记录中挑取日极值(地面、草面/雪面最高、最低温度按缺测处理)。

80、观测场要安装避雷针。

风向、风速传感器应在避雷针的有效保护范围内。

81、每日20时后必须认真检查当日数据是否齐全,并做好当日数据文件的备份。

82、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应巡视观测场和值班室内的自动站设备。

巡视的主要内容包括:

查看各传感器是否正常、雨量传感器的漏斗有无堵塞、地温传感器的埋置是否正确、风向、风速传感器是否转动灵活、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确等。

二、判断题

1、地温表漂浮于水中,地面温度记录从缺,曲管地温照常读数。

(×)`

2、米雪--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常小于1毫米,着硬地一般反跳。

(×)

3、全月一日最大降水量为0.0mm,月极值和出现日期,以及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及降水量,起止日期栏均空白。

(×)

4、上午无云,日照纸记录完好,下午无云,但无日照记录,该日的日照时数,可参照前后几天中某一晴天的日照时数作为该日的日合计值。

(×)

5、纯露、雾、霜、吹雪、雪暴的量按无降水处理,但吹雪和雪暴的量必须量取,供计算蒸发用。

(×)

6、地面三支温度表读数时,若感应部分被雪盖住,可照常读数,但应将此情况在备注栏注明。

(√)

7、在气象记录中,凡取小数一位的项目,其小数第二位四舍五入。

(×)

8、

当蒸发量记>20.0或>30.0mm时,有关统计值不加括号。

(√)

9、各站均须观测的项目有:

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温度和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雪深、雪压、日照、蒸发、地面温度(含草温)。

(×)

10、雨淞通常是在气温稍低,过冷却雨滴或毛毛雨滴在物体(温度低于0℃)上冻结而成。

雾淞常在微风严寒(气温在-3℃以下)有雾或湿度大的天气下形成。

(√)

11、在基准站,气压自记记录极值应采用邻近正点(24次定时)的实测值进行器差订正,当极值出现在两正点中间时,采用前一正点的器差订正值。

(×)

12、米雪是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为2-5mm,着地不反跳。

(×)

13、日最高、最低气温缺测时,用订正后的自记日最高、最低气温代替,若无温度自记仪器或温度自记日极值也缺测时,改从当日各定时观测气温中挑选,并在极值上加括号。

(×)

14、凡观测到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也剧烈变化,应记为飑。

出现飑时必须同时记大风。

(×)

15、当日天气现象栏记有积雪现象,到8时(或14时,20时)观测已不符合积雪标准,因此当日不进行雪深观测,也不须在备注栏注明。

(√)

16、全年中任意1440分钟(24小时)最大降水量不足100.0mm时,15个时段均不挑选。

(×)

17、在月报表中,全月各日降水量均大于0.1mm时,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栏填“0”。

(×)

18、有效水平能见度是指视野中的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都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

19、当蒸发量记>20.0或>30.0mm时,有关统计值不加括号。

(√)

20、更换雨量自记纸时有降水,自记纸又不能继续使用,估计在短时间内雨不会停也不会转小,应照常更换自记纸。

(√)

21、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很难分辨时,该目标物的距离即为能见度。

(×)

22、气象观测中,所有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

23、如确因条件限制,观测场大小可为16m(南北向)×20m(东西向)(高山,海岛站不受此限)。

(×)

24、月报表各类日数的统计中,只需统计草面(雪面)最低温度≤0.0℃的日数。

(×)

25、补充地面天气报观测程序,只要是符合规范的要求,各人都可以按照自订的具体程序进行观测,全站不必统一。

(×)

26、月最大雪深为0cm时,月极值和出现日期栏空白。

(×)

27、一日中降水量自记迹线缺测数小时,但不是全天缺测时,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并加“()”。

(×)

28、每次测定积冰重量之后,随即还应观测气温和风向、风速(1分钟平均)1次,记录在观测簿当天“南北”向的相应栏中。

(×)

29、观测场四周一般应设置约1.5米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

(×)

30、能见度目标物的仰角和视角都是不超过6°为宜。

(×)

31、夜间观测能见度,某一距离的灯光能见,就记这一距离为能见度。

(×)

32、站址迁移的对比观测时间,基准站为1年(1-12月);其余站为1、4、7或7、10、1月三个月。

(√)

33、动槽式水银气压表安装后要稳定3小时,方能观测使用。

(×)

34、三次站用加权法计算得的02时地面温度应参加日极值挑选。

(×)

35、当日最高(低)气压和最小相对湿度同定时值矛盾时,应改挑定时值,并在备注栏注明。

(×)

36、降雹时应测定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以毫米为单位,取整数。

当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10mm时,应同时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以克为单位,取整数,均记入记要栏。

(×)

37、年极表中日照时数上、中、下旬合计的合计栏应空白不作统计。

(×)

38、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的项目:

雪压; 根据服务需要增加的观测的项目。

(√)

39、三次站02时自记记录订正时,其器差是取前一天20时和当日8时的两个器差的平均值。

(√)

40、观测深层地温时,应在台架上按由浅至深的顺序,把直管地温表从套管中迅速取出读数。

(√)

41、三次站02时水汽压,用订正后的02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反查求得,不考虑气压订正。

(√)

42、要经常注意检查直管地温表的套管内有无积水。

每月要检查一次直管地温表的安装状况。

(√)

43、夜间观测能见度时,观测员应先在黑暗处停留5-10分钟。

(×)

44、三次站02经订正后的相对湿度记录若>100,记为100。

(√)

45、冻土是指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时而呈冻结的状态。

(√)

46、三次站反查水汽压时,均是查湿球未结冰部分。

(×)

47、冻土器一般安装在直管地温场中40cm深层地温表的东边,相距约50cm。

(×)

48、三次站夜间不守班,对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要尽量判断记载。

(√)

49、雨凇、雾凇凝附在导线上或湿雪冻结在导线上的现象,称为电线积冰。

(√)

50、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凡有自记仪器的项目,应用订正后的自记记录代替;否则,应在一时或以内(以正点00分为准)进行补测,记录加“()”。

(×)

51、凡出现早测、迟测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又无自记仪器代替时,该定时记录按缺测处理。

(√)

52、液态降水现象的时间缺测时,有自记仪器的,可用自记记录的起止时间代替。

(×)

53、天气现象的起止时间都缺测时,只记该现象符号,并在备注栏说明。

(√)

54、天气现象的开始时间缺测时,则只记终止时间,如*-908。

(√)

55、风向风速(或其中一项)某时自记记录缺测时,应用其它风的自记记录代替。

(√)

56、若某时自记风速≥0.3m/s,但风向缺测,风向用定时观测记录代替。

(×)

57、风向风速自记记录缺测时,可从正点前20分钟至正点后10分钟内的任意10的平均风速和最多风向代替。

(×)

58、降水量自记迹线有缺测,若缺测时间在两正点之间时(无虹吸或笔位无下落),该时降水量照常计算。

(√)

59、当本地范围内进行人工降雨作业时,应在备注栏注明作业时间、地点。

(×)

60、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

61、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任务是观测和发报。

(×)

62、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的观测项目,均按全国统一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开展。

(×)

63、除日照外,其余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

64、地面气象观测上常用的时制是世界时、北京时和地方时。

(×)

65、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粒和雪晶。

其底部不接触地面。

(√)

66、天空完全为云层遮蔽,总云量记10;如从云隙中可见青天,记10-;全天无云,总云量记0;有少许云,记1。

(×)

67、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

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

(√)

68、下列天气现象应记录开始与终止的时间(时、分):

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米雪、冰粒、冰雹、雾、雨淞、雾淞、吹雪、雪暴、龙卷、沙尘暴、扬沙、浮尘、雷暴、极光、大风以及飑。

(×)

69、气压表应安装在温度少变、光线充足、既通风又无太大空气流动的气压室内。

(√)

70、百时箱的作用是防止人为的对仪器的破坏。

(×)

71、大百叶箱内温度计水平安在下面架子上,湿度计应水平放在上面稍高的架子上,其高度均以便于观测为准。

(×)

72、温度表读数时应注意的三点是:

避免视差、动作迅速、注意复读。

(√)

73、台站使用虹吸雨量计,当自记纸上有降水记录,在换纸时应作人工虹吸。

(×)

74、使用暗筒式日照计,每天在日落后换纸,上纸时要注意使纸上10时线对准筒口白线,14时线对准筒底的白线。

(√)

75、雷暴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的时间和开始、终止方向,切忌零乱记载。

当多方闻雷而无法判别系统时,则可以不记方向。

(√)

76、地面和曲管地温表被水淹时,可照常观测。

若遇地温表漂浮于水中,则记录从缺。

(√)

77、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是根据观测簿(气簿-1)编制而成的。

(×)

78、制作气表-1挑选月最多风向时,应挑选出现频率最大者为月最多风向。

当月最大频率有两个或以上相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