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147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

100分钟满分:

120分)

命题人:

陈利明命题时间:

2017.12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3分,共96分。

1.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西周对都城边长的严格限制,说明了分封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关系,C项正确;A项中“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和D项“以宫殿、庙坛为中心”材料都没有体现;西周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不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有

①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

②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

③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④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主要表述发展农业可以实现国富兵强,并未涉及生产力低下,故①错误;据材料“舍农桑,趋商贾”可知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原因,故②正确;据材料“一夫不耕”和“一女不织”可知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原因,故③正确;据材料“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可知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原因,故④正确,故排除ACD,选B。

3.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

“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的“它”指的是

A.田庄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答案】D

【解析】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官营手工业由于由政府直接经营,技术先进,原料上等,生产不计成本,所以产品精美,政府机构、外贸等均被其所垄断。

这给其他手工业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其他手工业,尤其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BC项。

4.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

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汉字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故①③正确。

假名、拉丁字母等都属于表音文字,汉字不属于表音文字,故②项错误。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并非汉字,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排除ACD,选B。

5.有史学家评说黄宗羲思想“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下列黄宗羲思想中属于“新见”的是

A.民本思想

B.保留君主制

C.工商皆本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反映了作者肯定黄宗羲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有紧密联系,黄宗羲思想中属于“新见”的是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

民本思想在孔孟就有,故A项排除。

保留君主制,属于旧思想,不是新见,故B项排除。

工商皆本与民主政治无关,故C项排除。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黄宗羲

【名师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6.陈旭麓先生指出:

“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新政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材料中提到两种爱国主义,第一种走向近代化,应是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之类的,因为这些运动都有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的目标。

后一种“爱国主义”回到中世纪应是农民战争,但太平天国运动爱国主义色彩不浓厚,中外民族矛盾不十分突出,而义和团则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具有朴素爱国主义色彩,而义和团带有迷信色彩,其前途不是近代化。

故选C项。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7.下表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国家

铁路

建筑年代

里程(千米)

投资估计(百万美元)

中东铁路

1898—1903年

1721

189.3

胶济铁路

1899—1904年

446

15

滇越铁路

1903—1909年

464

32

南满铁路

1899—1903年

1105

49

广九铁路(英段)

1907年

36

6.7

合计

3372

292

 

①外国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②列强抢夺铁路修筑权以巩固在华势力范围

③美国未参与对华侵略扩张

④俄国和日本投资额最大说明两国在华势力最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解析】材料呈现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的相关情况,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对华输出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并呈现加强之势,故①正确;材料呈现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的相关情况,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抢夺铁路修筑权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故②正确;材料呈现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的相关情况,并不能说明美国未参与对华侵略扩张,且与史实不符,故③错误;材料仅呈现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的相关情况,不能说明俄国和日本在华势力最强,且与史实不符,故④错误。

综上,排除BCD,选A。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评价: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

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

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

①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②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

③照搬西方体制

④民族资本主义孱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官僚集团的知识分子的精力主要用于研究儒家经典,自然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①项正确;材料信息尽管强调19世纪中国发生了变化,但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②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建立从美国看到的制度遭到了失败,③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薄弱造成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辛亥革命失败的关系,④项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

④是误选项。

注意题干要求“材料指出”,必须根据材料进行归纳。

④也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但题干没有体现。

9.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

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

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下列内容属于“民主增量”的有

①首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民主存量”,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是“民主增量”,故①发生在1954年,②发生在1965年,①②属于“民主存量”,与设问不符,排除ACD。

③是1984年通过,④发生在1998年,故③④属于“民主增量”,所以选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民主存量”和“民主增量”,接着运用所学知识明确题目中规定颁布的时间即可知道答案。

10.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

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加人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从材料中“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参与的市场规模扩大,推动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A、B、C项不能体现市场的扩大。

故选:

D

11.马啸原引用恩格斯的话评价某一历史事件:

“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

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

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这一历史事件是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分封制的瓦解

D.万民法的实施

【答案】A

【解析】梭伦改革在政治上,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与材料“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相符,故A正确;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错误;分封制的瓦解与“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无关,故C错误;万民法是由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后,为适应对外扩张而实行的,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

12.某学者认为:

“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

”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依靠

A.对外殖民掠夺

B.古罗马的法制

C.文艺复兴

D.制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说明西方的崛起主要依赖民主政治的建立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自己的创新,故答案选D。

A材料中没有提及。

B、C是材料的部分体现,而D包涵了二者。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13.扬·胡斯(1369—1415)曾任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他反对天主教会及德意志帝国对捷克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将《圣经》译为捷克文,后被教会处以火刑。

下列对此看法正确的是

A.胡斯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B.胡斯主张取消教会,阅读《圣经》

C.胡斯的观点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了影响

D.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起因都是“赎罪券”问题

【答案】C

【解析】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排除A;据材料“他反对天主教会及德意志帝国对捷克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不能说明胡斯主张取消教会,排除B;据材料“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和“提倡用捷克语举行宗教仪式,将《圣经》译为捷克文”可知胡斯的观点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许多相似之处,说明对其产生了影响,故选C;材料不能说明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起因都是“赎罪券”问题,且该说法史实错误,排除D。

14.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下面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史实

推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A.0

B.1

C.2

D.3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到19世纪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其原因是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故1说法正确;1871年德国国家统一促进了德国的现代化进程,故2说法正确;工厂虽然有残酷剥削的一面,但现代工厂制度也有进步的一面,故3说法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垄断资本属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的表现,故4说法正确。

故正确的推论有3个,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都错误。

故选D。

15.下图是宋学海2005年发表的漫画《这雨怎么越下越大》,对这一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①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②亚洲各国与日本缺乏政治互信

③日本对历史问题没有正确反省

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考点: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日本

16.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

“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

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

”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

D.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答案】C

【解析】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最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中美对立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两者的国家利益,国家政策以国家利益为转移,故选C;A是20世纪50年代中美对立的客观原因,排除;B是中美对立的主观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受国家利益的支配,排除;美国敌视中国不是基于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而是意识形态的差异,排除D。

17.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

下列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D.70年代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混合经济”

【答案】C

【解析】材料的主旨是“救了它的死敌一命”,是突出十月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影响,排除A;BD和材料无关,排除;十月革命后逐渐确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原来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干预的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很大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反而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命,故选C。

18.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略”,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质的改造”的措施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

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D.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1987年”可知苏联的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有关。

A项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B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影响,C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D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19.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观念:

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

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①质疑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②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加强

③欧洲是当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

④出现一批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法国总统萨科齐所谓的“相对大国时代”,实质上就是政治、经济的多极化时代。

①②④的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故答案为D项。

“欧洲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的结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含有③的AC项和说法不全面的B项。

20.恩格斯在谈到某一作品时说,他从中“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这部作品是指

A.《巴黎圣母院》

B.《西风颂》

C.《人间喜剧》

D.《安娜·卡列尼娜》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涉及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史实,所以恩格斯评价的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即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它被恩格斯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故选C;A是雨果浪漫主义文学作品,B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浪漫主义诗歌,D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排除。

21.“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

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所以D正确。

A是生产力;B是四项基本原则。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南巡讲话内容

2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

B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

C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

万民法的形成

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是平民斗争的结果,它的颁布能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C项正确;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A项错误,排除;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起源而非根源,B项错误,排除;万民法的形成强化了而非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D项错误,排除。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弄清史实和历史推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历史史实才能推断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在推断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理性分析,准确把握。

如《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属于历史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平民斗争推动的结果。

23.1500—1800年的近代早期时代,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商业贸易、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

(《新全球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

B.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

C.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D.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趋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题干给出的时间段可知是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过程中的过程。

B世界各地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C世界经济体系确立是二战后;D本身表述错误;A由于新航路开辟,各地物种开始了交流,所以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

24.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

1688年至今》中写道:

“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缘于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议会改革的实行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内阁制度的确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光荣革命”的胜利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贵族的妥协,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与人民获得更多权力,在逻辑上不合题意,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可知人民获得了更多的权力,主要得益于议会制度的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故B项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但此时的人民并没有太大权利,故C项排除;内阁制度的建立使国王得行政权丧失,但人民仍无法更好的管理自己,故D项排除。

考点: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议会改革

【名师点晴】英国1832年议会制改革:

一、原因:

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体制发生变化,工商业大城市兴起,人口重心转移到城市;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但旧的选举制度阻碍他们进入国会执掌政权;

由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民主运动迅速发展,组织政治团体,提出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的方案,采取和平手段和经济手段促使改革实现。

2、主要内容:

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席;降低选民财产资本。

3、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在国会取得了优势,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革,自由贸易政策代替了保护主义,从而促进了英国经济更大的发展。

25.许倬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

“欧洲启蒙……回归到一个理性的真神信仰,‘神’其实只是理性的代名词,而‘人’,既是神的产物,也代表理性和神赋予的自由。

”下列对“神赋予的自由”的理解准确的是

A.生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