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1819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docx

《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docx

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

陈嘉庚心得体会(共5篇)

《陈嘉庚精神》学习心得

嘉庚先生在《南侨回忆录》中这样写到:

对于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疾恶好善,爱乡爱国诸点,尤所服膺向往,而自愧未能达其一,深愿与国人共勉之也。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嘉庚先生的一生。

陈嘉庚先生作为一位华侨领袖,得到了历史性的最高评价。

他展现的是东方古国特有的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闪耀着中华民族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爱国爱乡的不朽光辉。

陈嘉庚出生的年代,正是清王朝统治最为腐败的时候。

少年时期的陈嘉庚是由母亲一手带大。

他的父亲在南洋经商,汇来的生活费时断时续,因此生活并不富裕。

1890,嘉庚前往新加坡帮助父亲经商,从此踏上“南洋客”的路途。

在他开始创业的叫候,他看到了菠萝是新加坡的特产,质量优良、且生产周期短,白糖等有关原料还可以赊账,无需过多的流动资金,且远销欧美各国。

因此,他当机立断建立菠萝罐头厂,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20世纪初,陈嘉庚看到橡胶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上的用途很大,发展橡胶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大胆试种,成功后又不断扩大种植规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解决原料、产品运输的困难,就先租船后买轮兼营航运业。

后来他逐步建立了世界性的胶制品销售网络,向全球推销,开创了在英国统治新加坡百年来华侨不通过洋行而与外国商家直接进行贸易的先例。

善于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加上良好的企业管理,陈嘉庚由此建立了一个商业帝国。

之后嘉庚先生兴办了两件大事。

一、以极大和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祖国和南洋人民的抗日斗争;二、千方百计、竭进全力创办教育,用教育拯救祖国和推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

他一生奉行“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的理念,在各地创办和资助的各种类型学校,总数达118所。

1911年,陈嘉庚怀抱“教育兴国”、“兴学报国”的信念,先后在故乡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福建省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

1955年,陈嘉庚设立“新加坡、香港基金”,将他在新加坡的资产全部增添为教育基金,指定为集美学校经费。

陈嘉庚逝世后,其国内334万元人民币的存款,均由政府用于教育与公益事业,他的后代未取一分钱。

从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看,嘉庚先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陈嘉庚一生不懈奋斗的目标,是为了彻底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陈嘉庚在侨居海外长达半个世纪中,曾多次大无畏地进行斗争。

陈嘉庚身体力行,他继承中国儒家传统的“诚毅”精神,以超越普通人的思想情操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了千百万人民。

嘉庚先生永远是我们榜样。

陈嘉庚先生与嘉庚精神

内容摘要:

文章从陈嘉庚先生个人与嘉庚精神两方面,对嘉庚先生生平事迹、所做的的贡献及其所体现的精神,以结合实例、历史文献的形式进行阐释和论述,着重阐述嘉庚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诚毅”校训。

又结合具事例赞颂先生勤俭质朴、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个人及其精神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对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

集美

爱国诚信果断勤俭质朴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

我作为一个出生在河南的孩子,虽然对集美感到陌生,但还是听闻过陈嘉庚这位伟大的人物。

小学时,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时,他作为爱国主义精神阐释的典型出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很荣幸地,多年后的今天,我步入了嘉庚精神的发源边缘地,进入了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就读。

在这里,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解校主陈嘉庚、更深入认识嘉庚精神。

入学后不久,我们进行学前教育,课堂上老一辈学院工作者对校史及嘉庚先生进行了介绍,让我了解了学院从1920年走到今天的艰难历程,也让我对嘉庚精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老师对陈嘉庚事迹的介绍,到网络的搜索,再到书籍文献的阅读,我逐渐被校主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情操所折服,被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所震撼。

从嘉庚精神的学习中,我更加具体的了解了校主的生平事迹。

嘉庚先生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实业家也是一个有骨气的爱国主义者。

、有人这样评价他,“他的一生爱国爱的异常真挚,爱乡爱的格外深沉。

”嘉庚早年离开故乡集美,远赴南洋经商,后创办南洋实业,成为东南亚工商巨子,一代“橡胶大王”在他长达几十年的奋斗生涯中他把毕生的经历贡献给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祖国的统一富强,同时他倾尽所有兴办教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倾资兴学的第一人。

他认为:

“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日细”,把兴办教育和实业发扬民族文化同振兴中华联系起来,来实现他报效祖国的抱负。

于是他秉着博大的胸怀和献身精神将自己在海外的一切的成果献给祖国献给家乡献给培养下一代的教育事业。

在全国抗战暴发后陈嘉庚更是领导”南侨总会”团结华侨奔走呼号支援祖国抗战,拥护实行持久抗战和全民抗战,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先生回国,致力于的社会主义建设,鼓励华侨支持家乡建设,积极推进华侨爱国大团结,努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更得以充实,升华,光彩夺日。

在“嘉庚精神”的探求中,校训“诚毅”是我印象最深的,这是陈嘉庚先生的独创,亦是嘉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诚,信也,诚者,自成也。

“诚”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陈嘉庚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不仅是这种美德的倡导者,而且是其实践的模范。

1904年,陈嘉庚父亲所经营企业破产,欠债20多万元巨款。

按照新加坡的法律“父债子免还”况且陈父当年因破产而抑郁成疾不幸去世,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白手创业的陈嘉庚艰苦奋斗了4年,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精力找到债主,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

当时曾有人说他“傻”。

他说:

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

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

”陈嘉庚“一诺千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

他在1969年《南侨回忆录牟言》中写到:

对于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嫉恶好善,爱乡爱国诸点,尤所服膺向往,而自愧未能达其一,深愿与国人共勉之也。

“同年尼赫鲁访问新加坡。

陈嘉庚在欢迎会上致辞,题为《领袖与诚信》,指出无论商界政界,诚信都是无价之宝,是成功的保证,他也曾在公司的章程中灌输这样的警语,“日日

思无过,不如日日能改过”,“与同业竞争,要用优美精神与诚恳之态度”,体现了嘉庚精神在诚实诚意方面的规定,“毅”便是果敢坚毅,《论语·秦伯》解释,“毅强而能断也”,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陈嘉庚的“毅”是非凡的,尤其表现在他持续办学,攻揭奸贼,坚信胜利,著书演讲,经营实业等各个方面,他毕生的艰辛历程正是这种毅力的真实写照。

早年就在新加坡讲过,“世界无难事,唯在毅力与责任耳”,1937年,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定的说:

“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敌人一边炸,我们一边建;今天被炸毁了,明天在建造起来!

”这些,深刻的证明了他为了创办和维护厦大,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最大的牺牲,这也激励了许许多多后来人。

李光前、陈文确等无数的海外华侨受嘉庚精神影响,回到祖国斥资兴学,为集美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常常会感叹集美学村的宏伟壮观,但过去嘉庚故居的人都知道,尽管他是一位名冠南洋的富商,但他一生勤俭质朴,他为集美和厦大创造了许多高楼大厦,自己却住在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房,嘉庚先生一生节衣缩食,穿戴随便,居家摆设也极其简陋,他的床铺、沙发、写字台是“老”字号的,蚊帐衣服鞋袜是“补”字号的,居室简陋,陈设简单,他的生前好友黄奕欢,在陈嘉庚追悼会上曾说:

“只要你看到他平日起居饮食的自俸勤俭,简直叫你不敢相信,谁会相信衣服上多补缀的人尽是慨献千万元兴学的人呢?

谁会相信时不时叫一角钱汤面充饥的人。

竟是闻名天下的陈嘉庚呢?

”陈嘉庚信奉,“勤能补拙,俭可养谦”的古训,对勤俭的认识极其深刻,并且实践长久,展示了中华民族勤劳简朴的传统本色,也成为了陈嘉庚精神在国内普遍适应性而盛扬的源泉之一。

他身体力行,一生奉行的信条是:

“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他用钱的最重要原则是处处为国家为社会着想,而不是为个人和子孙打算。

先生倾尽一生所有兴办教育,留下了许多佳话。

对嘉庚精神的学习与探求中,我深深的被感染着。

嘉庚精神“诚”与“毅”,这正是我们21世纪年轻一代所需要具备的,特别是作为海院的一名学子,“近水楼台先得月”,没有人比我们更有条件沐浴在他的光辉,感受他的光辉,耳濡目染他的拳拳赤子之心。

诚毅校训是我们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我们要把“诚毅”二字中心藏,诚以待人,毅以处事,不辜负校主当年的殷切期望,我们要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做到爱国爱乡,自强不息;做到诚信果毅,勤俭节约;做到崇尚科学,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陈嘉庚《南侨回忆录》香港草原出版社1979

《论语·秦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陈嘉庚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陈嘉庚读后感

(一)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的读了《陈嘉庚》这篇短文,心中思潮起伏,文中的陈嘉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令我难以忘怀。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陈司令到集美来拜访陈嘉庚,看见他的住房十分简陋,屋里的陈设也十分简单,再和陈嘉庚谈完以后,心中颇有感触,为陈嘉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质而赞叹。

这篇文章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其中描写陈嘉庚加重的陈设施分简单的句子最令我难忘。

他卧室的蚊帐打了补丁也舍不得换,一只倒扣的破瓷碗也舍不得丢,无法翻新的沙发也舍不得买新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要把钱存起来,用来兴办学校,为祖国多出人才啊。

他明明是位富翁,但他过的生活却好比穷人,他买不起高楼吗?

不是的。

他买不起洋房吗?

不是的。

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要把所有的钱都存起来兴办学校,为祖国多出人才。

写到这里我心中感慨万千,不由的想到自己。

我的家人都十分疼我,每天都会给我一笔“巨款”当作零花钱,因为我一天中大多的时间都在学校里,所以我每天剩下来的钱都很多,但我从来没有像过要把钱存起来。

而是到处乱花,只到把钱全用完菜甘心。

不过从现在开始,我一定不会乱花钱了,我也要把钱存起来。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嘉爷您爱国的品质感染了我,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陈嘉庚读后感

(二)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陈嘉庚》这篇文章,心中感触颇深。

这篇阅读文主要讲的是有一天,陈毅拜访陈嘉庚,发现早已成为富翁的他却有着比一般人还要简朴的生活,感到十分惊讶,后来在他们的谈话中,陈嘉庚透漏出自己一生的心愿就是希望存钱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样的一件事。

这篇文章中,令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一处就是描写陈嘉庚屋内摆设极其简单的那个片段,读着读着,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陈嘉庚屋中那发黄的蚊帐、自制的烛台、以及那破旧的沙发,更从中感受到了他这些年来的勤俭节约。

还有,他的一句话也让我印象深刻:

我多村一分钱,也就是为国家多存一份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情怀啊!

陈嘉庚——这位从小就随父亲出洋经商的老人——他草一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啊!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中思潮起伏,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我在家中是最小的,所以爸爸妈妈还有姐姐都很疼我,每天给我好多零用钱,可我总是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丝毫不知节俭为何物,每天都会把钱花的一贫如洗,更别提拥有像陈嘉庚一样为国而存钱的高尚情怀了,现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在反思一下我的所作所为,还真是不应该啊!

啊,陈嘉庚爷爷,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您那勤俭节约的品质将被世人所铭记,真如陈司令所说的一样——我们会永远记住的!

陈嘉庚读后感(三)

陈嘉庚是一位华侨世家,他因为父亲欠债20万元,所以他就去打工给父亲还债。

当橡胶第一次在马来西亚出现时,他既用了2000元购买了一些种子来养殖,后来他成为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橡胶大王。

他开办了橡胶制品厂,生产橡胶鞋、轮胎等日用品,他还开了米厂、木材厂、冰糖厂等工厂。

他的橡胶制品大规模的生产,终于把父亲的欠的钱还了回去。

陈嘉庚还是一位教育家,他非常重视教育,自己简朴的过生活,省吃俭用,开办了集美和厦门大学。

他虽然开办了两所学校,但他为了坚持这两所学校生活就非常朴素。

他有一次快坚持不住了时说了一句话“我宁可买了大厦,也要支持夏大。

”他把自己的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为了维持厦大,自己现在就住在一所简朴的二层楼,又小又暗,做事也不方便,但他十分怡然。

他家中的家具也十分简朴,全部都是古老的,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都没买新的,全部是打补丁。

就是这样,他维持了厦大16年。

我阅读了陈嘉庚的资料后知道了他是企业家,也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

它的一生省吃俭用,他说“有用的钱,几千几万也要花,无用的钱一分也得省。

他开了许多工厂,把父亲的债还清了后,又用了10年的时间来努力工作,后来成了百万富翁,开办了规模宏大的学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校。

为了维持学校能继续走下去,为了学生们学到更多知识,陈嘉庚丢弃了大夏,维持了厦大。

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一位值得尊敬的的人!

,希望能帮助您!

篇1:

陈嘉庚读后感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的读了《陈嘉庚》这篇短文,心中思潮起伏,文中的陈嘉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令我难以忘怀。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陈司令到集美来拜访陈嘉庚,看见他的住房十分简陋,屋里的陈设也十分简单,再和陈嘉庚谈完以后,心中颇有感触,为陈嘉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质而赞叹。

这篇文章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其中描写陈嘉庚加重的陈设施分简单的句子最令我难忘。

他卧室的蚊帐打了补丁也舍不得换,一只倒扣的破瓷碗也舍不得丢,无法翻新的沙发也舍不得买新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要把钱存起来,用来兴办学校,为祖国多出人才啊。

他明明是位富翁,但他过的生活却好比穷人,他买不起高楼吗?

不是的。

他买不起洋房吗?

不是的。

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要把所有的钱都存起来兴办学校,为祖国多出人才。

写到这里我心中感慨万千,不由的想到自己。

我的家人都十分疼我,每天都会给我一笔“巨款”当作零花钱,因为我一天中大多的时间都在学校里,所以我每天剩下来的钱都很多,但我从来没有像过要把钱存起来。

而是到处乱花,只到把钱全用完菜甘心。

不过从现在开始,我一定不会乱花钱了,我也要把钱存起来。

嘉爷您爱国的品质感染了我,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陈嘉庚阅读答案

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翁。

他热心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从1913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赞助了许多学校,著名的厦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1951年,陈嘉庚定居集美后,就立即主持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扩建工作。

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陈毅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

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反剪在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

屋里陈设极其简单。

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

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

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

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

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

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着包装纸,一边说道:

“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

”陈嘉庚说:

“比延安好多了。

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还破旧。

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

”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看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

“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

”“惭愧!

不敢当!

不敢当!

”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

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

“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1)“嘉老,您让我想起了延安!

”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用“‖”给短文分段。

(3)用两三句话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4)读一读短文中画线句子,想一想,此时陈毅心里会想些什么?

根据短文的有关内容,想像一下当时陈毅的心里活动,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

(5)读了短文后,你觉得陈老先生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你有哪些想法?

用一两句简要的话写出来。

参考答案:

1)这句话说的是陈老的生活非常俭朴,就像红军战士当年在延安一样。

(2)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6自然段)第三段(最后一段)

(3)从陈毅拜访陈老先生的所见所闻,表现了陈老为了祖国,甘于清苦的高尚思想。

(4)答:

陈老啊,您太清苦了。

您是一位爱国的富翁,怎么能这样生活和工作下去。

我们一定要关心您,我们的后代一定会永远记住您的。

(5)答:

陈嘉庚先生生活简朴、兴办学校、振兴祖国的高尚品德是永远值得学习的。

我希望

将来能考上厦门大学,为陈老先生争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建的。

但他一生却过着极其筒朴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