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1876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

答案)

第1课---《北京的春节》片段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zhēnɡzhè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ē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pù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zhuànchuá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2.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

各形各色(ABAC)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

___________

4.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

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_______多,_______多,为的是突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zhēnɡjiépùzhuàn

2.半遮半掩绘声绘色载歌载舞糊里糊涂

3.一律

4.,,,,,《》《》。

5.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

除夕、初一、十五;因为家家户户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非常热闹。

6.数量种类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第2课---腊八粥(节选)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外衣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整十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

”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宝粥的颜色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八儿看到如此颜色的粥,心里想到的是_______。

2.妈妈做的八宝粥好吃吗?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用“___”画出来。

3.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深褐色妈妈把枣子同赤豆搁多了染缸里的脏水

2.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3.作者详写的是等粥,略写的是喝粥,这样写的好处是既表现出制作八宝粥过程的漫长,也表现出八儿想吃美食时的迫不及待。

第3课--古诗三首

寒 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白昼夜晚日暮

2.不可以。

因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深刻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3.“传”字用得妙。

它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4.禁火,只吃冷食,祭扫等。

第4课--藏戏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xiāoxiào)的江水吞噬。

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sìshì)架桥,为民造福。

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兄妹,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故事和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随着(雄浑雄厚)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撒满)了雪域高原。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读音和词语,打“√”。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哄”在字典里共有三种读音:

①hōng;②hǒng;③hòng。

在词语“哄堂大笑”中应读第___种读音。

我能用另外两种读音各组一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

4.“宏愿”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人们觉得他不仅无钱,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8座”说明_________________,“开山鼻祖”说明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xiàoshì雄浑撒遍

2.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3.①哄骗起哄

4.伟大的志愿口出狂言

5.桥多唐东杰布在藏戏的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

阅读《鲁滨孙漂流记》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

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天过下去。

根据我的估算,我是在9月30日登上了这个荒无人烟的岛。

当时正是秋分前后,太阳正好在我的头顶上,所以我估计自己是在北纬9度22分的地方

在岛上待了十一二天以后,我忽然想到,由于没有本子、笔和墨水,我将没法估算日子,甚至分不清休息日和工作日。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用刀子在一根大木杆上刻了一些字,并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竖在我第一次登岸的地方,上面刻着:

“1689年9月30日,我在这里登岸。

”在这跟方木杆的侧面,我每天用刀子刻一道痕,没到七道刻痕比其他的长一倍。

每月第一天刻痕再长一倍,这样,我就有了日历。

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

有几件虽然不值什么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

比如笔、墨水,还有纸,在船长、大副、炮手和木匠保管的物品中找到的几个包裹、三四个罗盘、几台数学仪器,还有日晷、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我把它们一股脑儿堆在一起,不管它们对我有没有用。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兴——(______)肯定——(______)人山人海——(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前所未闻:

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鲁滨逊在荒岛上做了几件事?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在荒岛上的所作所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忧伤估算荒无人烟

2.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3.①制作日历。

②上船寻找东西。

4.即使在恶劣的条件下,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相信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6课--骑鹅旅行记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恰恰就在这一瞬间,雄鹅学会了怎样腾(téngtēng)空而起。

他来不及抖掉男孩就飞向了天空。

雄鹅飞得那么快,男孩都感到头晕目眩(xuànhuàn)了。

等他想到应该放开雄鹅的脖子时,已经到了高空。

如果他现在一松手,肯走会掉到地上摔死。

要想舒服一点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设法爬到鹅背上去。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然而要在翅膀中间光滑的脊背上坐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翅膀还在不停地扇动。

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

1.用“√”选出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2.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词语。

(1)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

比喻非常大的力气。

(______)

(2)平滑、不粗糙。

(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困难(______)粗糙(______)难受(______)

4.他为什么要爬到鹅背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恰恰就在这一瞬间”中的“恰恰”能否去掉?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téngxuàn

2.九牛二虎之力光滑

3.容易光滑舒服

4.他为了舒服点。

5.不能去掉,因为如果去掉,就不能体现这个起飞是突然的了。

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

到了星期二的黄昏,圣彼得斯堡镇仍然笼罩在一片悲伤之中,两个走失的孩子还没有找到。

镇上的人们已经作了公开的祈祷,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私下里为这两个孩子作了祈祷,诚心诚意地祈求他们平平安安,但是依然没有从洞里传来好消息。

大多数搜索的人已经放弃了搜寻孩子这件事,回到镇上继续干他们平日的活儿去了,他们认为孩子明摆着是找不回来了。

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

人们听见她呼喊孩子的声音,看见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倒下头去,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

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到了星期二晚上,镇上停止了一切活动,整个小镇被蒙上了悲伤与凄惨的阴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黄昏——()哀悼——()祈祷——()

寻找——()呼喊——()疲惫——()

2.圣彼得堡镇的人们在哀悼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描写丢失孩子的亲人的部分非常传神,主要运用了____描写和___描写的方法。

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傍晚悼念祈求搜寻呼叫疲倦

2.两个孩子走丢了,认为孩子找不回来了。

3.孩子走丢,人们认为找不回来了丢失孩子的亲人的状态

4.动作外貌失去亲人的人们的悲痛欲绝的心情

第8课--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延长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转折D.表示递进

2.仿照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写一写。

____,有____的时候;____,有____的时候;____,有___的时候。

3.这段话的开头,作者以“燕子来去”“_____”“_____”三种自然界的现象与时间的一去不返形成对比,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______和对已逝日子的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的抒情方式有()

A.借美好的事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B.把情感融入具体的叙事之中。

参考答案:

1.B

2.太阳落下了再升起小草枯了再绿花儿谢了再盛开

3.杨柳青枯桃花开谢

4.无奈深深留恋5.A

第9课--那个星期天

这段时光不好挨。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我蹲在源自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

我坐在草从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基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

我坐在草从里看她们,想象他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挨”在文中应该读作_____,通过这个字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

2.用“ ”画出选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我”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做的事情是()。

A.玩跳房子 B.看着天上的云彩走 

C.看画报 D.和一群比“我”大的女孩玩

3.文中画“﹏﹏”的句子中,“我”焦急是因为____________,“兴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画“═”的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

B.写出了等待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

C.“我”选择了放弃,因为母亲不可能带“我”出去。

D.写出了“我”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

参考答案:

1.ái作者内心的焦急

2.这段时光不好挨。

D

3.希望母亲能够早点回来母亲回来就能带“我”出去

4.C

第10课--古诗三首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的______既是说石灰______的颜色纯洁,又指人______的情操。

现在人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描述志士仁人不畏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和美好名声。

2.解释下列词语。

吟:

__________________。

浑:

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

_________________。

等闲:

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

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千锤万凿,()烈火焚身,()粉骨碎身,我()要留清白在人间。

5.这首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清白洁白高尚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吟诵平常全髙尚的情操

3.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平常

不怕牺牲、为国尽忠坚守髙尚节操

4.无论不管即使也

5.奉献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安定——()信心——()

沉着——()伟大——()

2.用“”画出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

3.此时,法庭上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是_________,“伟大的力量”指___________。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声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变

参考答案:

1.镇定信念冷静高尚

2.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3.因为他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李大钊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5.A

第12课--为人民服务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①),或(②)。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语段的中心句。

3.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事实论证B.道理论证C.对比论证

4.“泰山”本指____________,在这里比喻________;“鸿毛”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在这里形容_______________。

5.写出语段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重于泰山 ②轻于鸿毛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3.C

4.山东的名山泰山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大雁的羽毛死得毫无意义

5.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

第13课--金色的鱼钩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的野菜。

他笑着说:

“吃吧,就是少了点儿。

唉!

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他说:

“怎么了,吃不下?

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收敛:

____________

2.缩句。

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______________

3.有“   ”画出老班长的神态。

4.用波浪线画出老班长的语言。

5.从老班长的表情、语言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本课是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

2.泪珠落在鱼汤里。

3.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4.他笑着说:

“吃吧,就是少了点儿。

唉!

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他说:

“怎么了,吃不下?

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

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5.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第14.文言文两则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1.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_》。

除了这篇文言文,我们还学过文言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__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这句话是______句。

3.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________”,一人“______”。

(用原文填空)

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学弈两小儿辩日伯牙鼓琴

2.只听弈秋的教诲设问

3.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读了本文,我明白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

①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

一次儿子睡觉(jiàojué)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zhuànzhuǎn)动起来。

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

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

会是什么关系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fúfù)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liángliàng)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②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有所(),有所(),有所()。

③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给第①自然段中划线的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给第②自然段中的括号内加入恰当的词语,排序正确的是()。

A.发现创造发明成就B.发现发明成就创造

C.发明发现创造成就D.发现发明创造成就

3.“见微知著”:

微,_____,著,______。

比喻______________。

4.下列划线字与奇怪中的怪字意思相同的是()()。

A.怪罪B.怪异C.古怪D.鬼怪

5.结合选文第三段内容,按表达顺序用四字词语概括真理产生的过程。

A.B.C. D. 

参考答案:

1.jiàozhuànfùliáng

2.A

3.隐约;明显。

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4.BC

5.见微知著 不断发问 不断解疑  发现真理

第16课--表里的生物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很痛苦。

这样过了许多天。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

“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这小世界()被表盖保护着,()被一层玻璃蒙着。

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

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在句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文中句子①是______描写,句子②是_______描写,句子③是_________描写。

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一个_______的孩子。

从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观点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因此不但还

2.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3.因为我对他的表产生了神秘感,很想研究一番。

4.好奇心特别强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玛琪(qíqǐ)叹了口气,去上课了。

她脑子里还在想着当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时代),他们上的那种老式学校。

附近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校园里笑啊、喊啊,他们一起坐在(课堂教室)里上课;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

他们学的功课都一样,这样,在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就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