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240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docx

李镇西如何第一次与学生见面

日常人际关系中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

班集体建设也是如此。

学生对新班的最初印象将决定以后班风,也就是说,和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将直接影响未来几年的师生关系和班级建设。

因此,对班主任来说,新集体的建设早在新生入学之前就开始了———他必须苦心酝酿着使新生迅速形成“集体”的计划,精心地为“导演”班级青春大戏作各种准备,胸有成竹地迎接着新集体的诞生。

开学第一天当然有许多常规的“规定动作”,这里略去不谈。

我想重点谈的是班主任自己如何在和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自己的教育理念。

虽然每个人的具体做法不可简单复制,但参考借鉴总还是可以的。

所以,根据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这里给年轻的班主任朋友提几点建议,并提供两个案例。

第一,给学生精心准备一点“见面礼”。

这“礼物”可以是一张写有你祝福的小书签,或是一本书(我就经常给我的学生赠送书),当然,也可以是一句有意义的话。

第二,要很敏锐地发现刚报到的学生不经意表现出来的各种亮色,然后将其渲染扩大,变成即兴的教育资源。

第三,通过领新教材、搞教室卫生等事情让学生主动为他人服务,体验奉献的光荣。

第四,在学生中进行“我心目中的班集体”、“我理想的班主任”等问卷调查;我还过这样的小调查:

1.你小学时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是谁?

他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

你希望李老师向他学习什么?

2.你希望以后我们的班级是什么样的集体?

为达到这个目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你愿意担任班干部吗?

你有何特长或爱好?

你可以在那些方面为集体出力?

第五,举行“记者招待会”,所有学生都是“记者”,向班主任提问——任何问题都可以提,然后班主任作答,以此增强了解和情感。

第六,拍一张集体照,而且初二(高二)开学第一天也拍一张,和毕业照一起做个对比,看看成长的痕迹。

……

当然,对我来说,每一届新生的“第一次见面”都有一些传统的“保留节目”,比如写一封信,送一句话,但也有不同的内容,毕竟学生不一样。

应特别指出的是,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启蒙教育。

新生们被编到某个班是毫无思想准备的,但在新生进校前教师对班集体的建设却应有相当充分的思想准备。

要使学生尽快对新集体产生感情和责任感,教师就必须在开学之前对未来的班集体产生感情和责任感。

好,下面我提供三个案例,分别是我在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和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接新班第一天的经历。

三个案例均选自我的教育日记。

1997年8月31日星期日晴

这是石室中学初2000级三班开学报名的第一天。

上午九点,学生们走进新教师,他们看到了黑板上的一句话: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我说:

“这是李老师送给你们的第一句话。

同学们能不能想一想并讨论讨论这句话的含义呢?

有的说:

“这句话是教育我们要多做好事。

”有的说: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还有的说: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多为别人着想。

”……

我肯定学生们的理解都是对的,但也指出他们的理解还不具体:

“同学们还应结合我们的班集体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学生们开始静静的思考,但是,没有人发言。

因为对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除了概念式的谈谈“为人民服务”,是很难把这些人生格言理解透彻的。

但作为班主任,我应该也必须让学生明白: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而感到幸福”,绝非一句格言,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人生境界,而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到的平凡行动。

我对大家说:

“二十世纪的中国,因为毛泽东的存在而赢得了自己真正的独立;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因为曾有邓小平的存在,而必将迎来自己高度繁荣、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前景;兰考人民,因为焦裕禄的存在而幸福;西藏人民,因为孔繁森的存在而幸福;雨夜回家的一位大嫂,因为遇上了雷锋而感到幸福;公共汽车上的乘客,因为有李素丽这样的售票员而感到幸福……”

我又说:

“幸福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物质的生活,更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体验。

而且,这种愉悦的精神体验有时是仅仅来自一声普通的问候或一个细小的行为。

比如,刚才我进教室时,有几位我还叫不出名字的同学向我问好,我从这几位新同学的问候声中,感到了一种温暖,也可以说感到了一种幸福。

对于同学们来说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更多的时候往往只需举手之劳:

公共汽车上,你为一位老人让座,这位老人就会因为你而感到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中是一种幸福;在街头,你热情耐心地回答一位外地人的问路,他就会因你而感到能够得到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的真诚帮助是一种幸福;在教室楼道,你主动上前帮老师抱作业本,老师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学生感到幸福;有同学病了,你哪怕是送上一句亲切的问候,他也会感到有你这样的同学是一种幸福;在宿舍的楼道里,你为正在吃力上楼的大妈提一提菜篮子,她会为有你这样一位好邻居而幸福;骑车过马路,你宁肯停在烈日下等候绿灯,也不愿擅自闯红灯,那警察叔叔和义交大娘会因为有你这样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市民而感到幸福……”

我把话题引向新的班集体:

“这个班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单位,而且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同学都应尽量做到使自已的同学、使整个集体因为有了自己而感到温暖。

要使集体有了荣誉后都能激动地说:

‘这都是因为我班有×××!

’”

我的一番话,不一定让每一个学生都深刻理解了,但我从他们专注聆听的神态中,感到他们至少都在开始思考对新集体的责任。

接下来,我又让每一个学生拿出一张纸:

“现在,请每人给李老师写一封短信,写三个方面的内容:

1.你小学时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是谁?

他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

你希望李老师向他学习什么?

2.你希望以后我们的班级是什么样的集体?

为达到这个目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你愿意担任班干部吗?

你有何特长或爱好?

你可以在那些方面为集体出力?

”我的用意是要让每位学生明白:

这个班不仅仅是要老师的,而更是“我”的!

我有责任为她奉献力量。

学生们在调查表上认真地谈看法、谈建议。

给我写短信的过程,就是集体责任感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的过程。

这为我进一步管理、建设好班集体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学校广播通知领新教材了,本来我可以指定几位学生去领,但是我却要求愿意为集体出力的同学主动举手。

当时,只有一部分学生举手,但这已经够了——当这几位学生汗流满面抱着各科教材回到教室时,我说:

“同学们看,我们这个集体因为有了他们不是充满了温暖吗?

这天放学,需要打扫教室卫生,我同样有意问全班同学:

“谁愿意为新集体第一次扫地呀?

”这次几乎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臂,宛如一面面集体主义的旗帜!

我情不自禁地总结到:

“我给你们的一句话,是我送给同学们的见面礼;你们给我写的短信,是同学们送给李老师的见面礼;而今天许多同学主动为集体第一次尽力,这是同学们自己送给自己的见面礼!

最后,我和几位最先举手的学生一起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第二天交来的日记上,不少学生都感叹:

“我为我的新班有这么多热爱集体的同学而自豪!

”“我庆幸我被分到一个充满温暖的集体!

”“我们班一定会成为最棒的班集体!

2004年8月30日星期一晴

盼了一个暑假,我和没有见过面的学生今天终于见面了。

读了三年博士,又在成都市教科所工作了一年,经我反复请求,教育局杨局长终于同意放我回学校教书。

四年之后,重新当上班主任,我激动得有点像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甚至像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呵呵!

我特意把头发理了理,把皮鞋擦了擦,换上新衬衣,穿上新裤子,七点四十便来到了学校。

我带的是高2007届1班。

我到教室看还没有一个学生来,便走进办公室,照着新生名单在《爱心与教育》上一一签名题词――我今天将要送给孩子们每人一本《爱心与教育》,作为我送给他们的礼物。

我尽可能给每一个学生的赠言都不一样:

“相逢是缘。

共同进步!

”“很高兴成为你的朋友,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向成熟和成功!

”“让我们一起成长!

”“童心永驻,青春万岁!

”“真诚乃善,朴素即美!

”“把爱心献给他人,把信心留给自己!

”……我还把有的学生名字嵌入题词:

“东方破晓,神州腾龙!

”(杨晓龙)“人生如兰,淡雅高洁”(朱雅兰)……

还没有签完,但我一看时间已经八点,便匆匆朝教室走去。

一走进教室,我看见副班主任王晓丹老师和英语赵志老师已经比我更早地到了,她们正在接待一个名叫“赵毓秀”的女同学――她是我班第一个来报到的新生,第二名到的杜翱同学也正在办理有关手续。

“欢迎欢迎!

”我和学生寒暄起来。

每来一个学生,我都笑咪咪地和他攀谈,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攀谈。

我听到家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我们就是冲着你才把孩子送到这里来!

”我很感动,但也很认真地说:

“孩子的成长主要还是靠他自己!

放心吧,我会尽量不让你们失望的。

一个高大的小伙子走了进来,我问他什么名字,他大方而开朗地回答:

“路遥!

”我笑了:

“呵呵,您可是我敬重的作家呀!

您写的《平凡的世界》我给我每一届学生都推荐,您的《在困难的日子里》我给每届学生都朗读过。

哎呀呀,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

”他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说“同名同名”。

他办完手续又回到教室,为新来的同学服务:

带新同学去看寝室,给报名的同学和家长送上一杯水……结果有家长竟然把他当作老师了!

成都经济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来了。

今年成都市首次让公众投票评选“成都市教坛十大明星”,我有幸忝列其中。

电视台的记者准备拍摄我第一和学生见面的情景。

我旁若无人地继续和我的学生交谈着,不把电视台的人“放在眼里”,记者们对着我和我的学生,记录着一个个普通的镜头。

有一段时间,学生来得少了,我心里老惦记着我给《爱心与教育》的签名题词还没有完,怕耽误下午发送礼物,便叮嘱王老师和赵老师帮我接待一下学生。

我赶紧回到办公室继续把剩下的书签完,我一溜小跑,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也跟在我后面小跑。

在办公室里,我争分夺秒地在一本本《爱心与教育》上签名题词。

突然,手机响了,是成都市教育局组织人事处打来的,催问我起草的《人民教师誓词》完成没有,叫我赶快传真给教育局。

我说今天上午就完成。

于是赶紧打开电脑,将昨天草拟的誓词再认真修改了一遍。

全文如下――

我立志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的肩上扛着民族的希望,我的心中装着祖国的未来,我的手中捧着孩子们的明天。

面对国旗,面对学生,我宣誓: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呵护生命,尊重个性,激发创造;发展德智体,弘扬真善美;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将通过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养具有世界胸襟的现代中国人,行使一名知识分子推动中国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

然后,我交给行政办公室的小杨,请她帮我传真给教育局。

回到教室,又来了一些学生,我和他们随意聊着,同时观察感受着他们。

我随身带着相机,不时拍下他们报名的镜头。

有学生问我照相干什么,我说:

“等你们今后长大了,再看这些照片,就知道今天我照这些像的意义了!

本来,按学校统一要求,班主任给新生集体讲话是晚上七点。

但我想在新生进校第一天就照一张合影,于是我告诉每一位来报名的同学:

“请下午五点钟在教室集中!

”并把这句话写在了黑板上。

我还想着没签完的《爱心与教育》,于是我利用午休时间,把所有书都签完了,然后将我给每一个学生写的信夹在书的扉页。

趁教室里没有一个学生,我和王老师一起悄悄地把37本《爱心与教育》抱进了教室,藏在了保管柜里面(我要给学生一个惊喜,不能让他们提前知道)。

下午,五点整,同学们在教室里坐得端端正正,我开始了对学生的第一次集体谈话。

我先作了自我介绍,把“李镇西”三个字写在了黑板上。

然后我说,我真是盼了一个暑假,盼望着和同学面今天的见面。

我讲了我为什么要从教科所申请调回学校,讲了我为什么要求做班主任。

同学们静静地听着,我感到他们开始理解我了。

我说:

“第一天见面,李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

是什么呢?

呵呵!

一会儿就知道了。

”说着,我走到教室角落打开柜子,和王老师一起把37本书拿了出来,整整齐齐地放在讲台上。

“我给同学们的礼物是一封信和一本书。

”我说,“下面,我念一个名字,便请一位同学上来领我送的礼物,好吗?

注意,我的信就夹在书里面的。

我开始把书打开,按我写在扉页上的学生姓名,一一请同学们上来领书。

每上来一位同学,我便双手把书送给他,几乎每一个同学都用双手接过,然后说“谢谢李老师”。

书发完了,教室里静静的,同学们在看着我写给他们的信。

我的信是这样写的――

**同学:

你好!

从今天起,我们就是好朋友了!

仔细想来,我们能够相识纯属偶然——用个比较通俗的话,叫做“缘分”!

你想想,这世上那么多的学生,我为什么就遇到了你呢?

这世上那么多老师,你为什么就遇到了我呢?

呵呵,这是不是缘分?

第一次见到新朋友,我把我早已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你--一句话和一本书。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我把这句话作为礼物送给你!

(请你在心里默念一遍: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这既是一种伟大崇高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平凡朴实的实践行为。

用精神播撒精神,以真情赢得真情。

亲爱的朋友,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往往只需“举手之劳”:

公共汽车上,你为一位老人让座,这位老人就会因为你而感到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中是一种幸福;在街头,你热情耐心地回答一位外地人的问路,他就会因你而感到能够得到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的真诚帮助是一种幸福;在教室楼道,你主动上前帮老师抱作业本,老师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学生感到幸福;有同学病了,你哪怕是送上一句亲切的问候,他也会感到有你这样的同学是一种幸福……今后在我们班,当某个同学遇到困难时,你如果第一时间出现在他的面前并伸出温暖的手臂:

“别着急,有我呢!

”那样,他会因为有你而感到班集体的无比温馨!

我希望在我们的集体中,大家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荣辱、共同的精神支柱、共同的心理依托;成员之间互相友爱,互相帮助,谁也离不开谁:

每一个人为集体的挫折感到难过与忧虑,集体为每一个人的成绩感到欣喜与自豪。

你手中这本《爱心与教育》,也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这是我好几年前出版的一本著作。

这本书记录了我和我学生的故事,是我和我学生真情的结晶。

你打开这本书,会走进我的精神世界,进而了解李老师是怎样一个人,李老师是怎样在从事教育。

当然,我之所以要送这本书给你,更重要的目的是要你按书中的李老师监督你眼前的李老师,看李老师是不是真的爱学生。

爱,不等于教育;但没有爱,肯定没有真正的教育。

因为我爱你们,所以我会想法设法地做好自己每一天的工作。

其实,李老师也有许多缺点,比如我脾气不好,做事急躁等等,但我想只要有了同学们的监督和帮助,我会随时克服缺点,不断改进自己工作的。

我从来认为,老师和学生是一起不断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伙伴;我在教育你们的同时也在接受你们的教育,让我们在今后三年里共同成长!

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用行动共同创作出一部新的《爱心与教育》!

最后我还想说一个愿望:

我希望在三年后你离开我的时候,会这样说:

“我幸运,因为我在高中遇到了李老师!

”请相信,我会为我这个愿望而不懈努力!

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反正来日方长,更多的话留着以后慢慢说吧!

就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风雨同舟,携手而行吧!

你真诚的朋友:

李镇西

2004年8月30日

我看同学们差不多都读完了我的信,便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然后说:

“今天和同学们第一天见面,我已经从一些同学的行为看到这句话的含义。

比如,上午我看到一位母亲陪他儿子来报名,上楼的时候,那位男生非常自然地搀扶着他的妈妈。

我很感动,便走上去对那位母亲说,你真幸福,有一个这么懂事的孩子!

在我看来,这位母亲便因为自己儿子的存在而感到了幸福!

还有我们班的路遥同学,他来得比较早,便主动承担了为后来的同学服务的接待任务,后来的同学们便因为路遥同学的存在而感到了新集体的温暖!

我希望,以后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用自己的行动来注释这句话!

我看时间已经五点半,同学们还要吃晚饭,便对大家说:

“今天第一天见面,我们一起合张影吧!

等三年后毕业时我们拿着毕业照,对比今天的照片,你们会看到自己成长的痕迹!

我和学生来到教学楼前的小广场,照了一张我们新集体第一张合影照。

吃晚饭的时候,我和德育处徐主任坐在一起。

聊起班上的学生,他特意给我介绍了一个叫“李应生”的男生,说这个学生初中便在本校就读,虽然很聪明,但性格比较叛逆,思想比较偏激,常常给老师顶撞。

我想到来报名时,李应生的确显得很“无所谓”,满不在乎的样子。

我说我会注意引导的。

晚上七点整,我和学生们又聚集在教室里,按学校统一规定,给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我继续解释“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但我仍然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和我的学生讲起了我以前教过一个学生崔涛的故事:

他如何帮助安超,如何给周围的同学送去温暖,到了高三还如何照顾一位受伤的同学,最后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我又讲了我原来班上的优秀学生如何利用宝贵的时间给后进生补课,讲了“做人第一”的含义。

同学们认真地听着……

我又说:

“李老师还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

这句话是――‘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然后我解释道:

“这里的‘我们’就是有志向的你们!

”我给他们算了一笔同龄人求学的帐,让他们感到在全国同龄人中,“我们”的确是处于金字塔尖的上部。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的确比其他同龄人承担着更多的使命!

如果我们都没有理想没有志向没有追求,这个民族的确毫无希望可言!

”我重重地说道。

“因此,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他们可以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可以不学习而沉溺于电子游戏,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可以追逐庸俗,但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他们可以没有理想,但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他们可以放纵自己的懒惰,但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我们这一辈子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

我们要在高中三年这流金岁月,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学习,通过书籍,与人类历史上的精神大师对话,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教室里静静的。

我又谈到一些具体事情,首先是编座位,我说:

“现在同学们是随意坐的,但我每次接手新班都是和同学们商量着编方位。

绝对尊重同学们!

我们只确定一个原则:

不影响他人,不影响自己;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团结。

只要这个原则大家同意,那么,你们想怎么坐就怎么坐,以后我们每周都轮换一次座位,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教室里的每一个地方坐一周。

好不好!

大家都说:

“好!

因为是随意坐的,因此,教室里面男生女生坐的比例不太合理,阵线分明。

于是,我和大家商量着略作了调整,使男女同学能够混合地坐在一起。

最后,我问了问哪些需要照顾的同学,并把一位视力特别不好女生安排在了最前排,然后对她说:

“我和同学们也只能照顾你一周,请理解!

因为我们每周都要轮换座位。

我知道,编方位对许多班主任来说是一件很棘手的事,但我就这么简单的完成了――只要尊重学生,什么事儿都好办!

然后是班委的组建,我又和学生商量。

我先说了我的想法:

第一,当班干部是义务而不是权利,更不是权力!

人人都应该当班干部;第二,不搞终身制,轮流“执政”;第三,绝对让同学们选举,选了谁就是谁。

大家都说好,我便问临时班委如何产生。

有同学说自荐,我说这样,明天同学们给李老师写一封回信吧!

在信中表明你的意愿。

说到写回信,我自然谈到了随笔在一个人成长中的意义。

我说同学们千万不要理解为李老师要大家写作文;不,随笔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作文”,其写作原则是“真情实感,随心所欲”。

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我又以自己写《爱心与教育》为例,说明用文字记录自己生命的流程是特别有意思的事。

我又说:

“明天这封回信,实际上也就是一篇随笔。

同学们给我回信随便写什么都行,不过我建议――注意,是建议不是强求――同学们在给我的信时能有这些内容:

第一,给李老师推荐一位你以前遇到过的好老师,他有什么优点值得李老师学习?

第二,给李老师出主意,你希望李老师怎样当班主任?

第三,你愿意在哪些方面为集体效力?

如果有当班干部的意愿可以提出来。

还有20多分钟晚自习才下课,我说我开个记者招待会,请大家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可能是第一天见面,大家还有些拘束,提问的同学们不是很多。

但也有几个同学提了很好的问题。

一个同学希望我讲讲我的求学经历,我笑了:

“我的求学经历非常曲折复杂,要讲的话可以将一千零一夜呢!

这样吧,我简单讲讲我初中毕业的遭遇吧!

”我开始给同学们讲我那一段不堪回首但也很有意义的经历,同学们听得很认真。

有一个同学又问:

“李老师,在你的人生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谁呢?

我说:

“很难说谁对我影响‘最大’。

因为在我成长过程中,很多人都对我有过很大的影响。

不过,这里我可以说说两位通过书籍认识的人,这两个人对我的教育影响特别大,他们是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

”于是,我给学生们讲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事迹,讲陶行知师从杜威和办晓庄师范的事,讲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和《爱情的教育》,讲他们和学生的故事,用通俗简要的语言介绍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你越忘记了你是先生,你变成了学生心目中最好的学生!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讲我是如何追随两位教育家的。

我又说:

“还有一类人对我影响特别大,是我首先要感谢的。

这就是我历届学生!

真的,我从心里感谢我的每一届学生,他们帮助我改进语文教学,帮助我改进班主任工作。

是我的学生告诉我哪篇课文上得不好,哪篇课文上得很好。

是我的学生帮助我克服急躁的毛病,改善了我的性格。

是我的学生对我的爱,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

是我的学生以他们的童心告诉我,什么叫纯真,什么叫善良!

如果没有我的理解学生,我到现在可能还不会教书不会做班主任。

我以前的学生给我留下了帮我改进工作的一封封书信,如果说我现在在教育上有了一些成绩,首先要感谢我的学生!

我坚信,在未来的三年中,我也会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取得更多的进步!

我提前感谢大家!

我正准备结束我的话,让学生们回寝室休息了,突然有人来通知我们去领教材。

于是我便问:

“哪些男同学愿意去领教材?

”好几个男生把手举了起来,我注意到,举手的人中有李应生。

我对大家说:

“你看,我们便因这几位男生的存在而感到了幸福!

过了一会儿,李应生上来说:

“李老师,得你下去签字呢!

”于是我便和他走了下去。

路上,我说:

“我们以后可能会吵架呢!

比如,我认为你做错了我会批评你,你可能会和我顶撞;你认为我做错了可能也会批评我,我说不定也会反驳你。

不过我认为,吵架是正常的,思想碰撞嘛!

只是我希望我们以后服从真理,谁说的正确就听谁的。

”李应生拍了拍我的肩膀说:

“好好!

签完字,我也抱了一摞书,李应生和我争抢,说:

“李老师,还是我来吧!

”我说:

“我也行呀!

你以为我老了?

我发现搬运的人太少了,便叫所有男生都去搬书。

一趟又一趟,我班的男生挥汗如雨地把书和本子搬来放在教室里。

最后一趟是李应生,当他进来时,几乎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我对班上所有同学们说:

“让我们向李应生同学和全体男生表达我们的敬意!

全班鼓掌……

女同学要求发书和本子,于是每一位女同学都走上讲台,一人发一种,很快书和本子便发到了每一个同学的桌子上。

我对同学们说:

“今天晚上,我们男生和女生进行了一次互相服务的愉快合作!

希望今后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能有种互助精神!

让我们班充满兄弟姐妹般的温暖!

最后我说:

“明天上午八点半开始是学校统一的新生入学教育,地点在音乐厅。

按规定每班必须在八点钟到教室集中,由班主任讲纪律要求。

但是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个奇迹,不到教室集中,直接到音乐厅坐好呢?

同学们都说:

“好!

于是我便说:

“那这样,明天同学们准时于8点25分在教学楼前列队集合,但在8点24分之前,我不会来,王老师也不来,由你们自己整队,男生女生各两列。

我在8点25分准时到,我希望看到你们整齐的队列。

班主任不在场你们也能自觉排好队,你们能不能创造一个奇迹呢?

学生都说能,我说我也相信能,因为“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晚自习后,我和王老师一起去看男生寝室。

路上,王晓丹老师说她今天跟了一天,受到了震撼。

她说原以为班主任第一天上班都无非是收费呀编方位呀发教材呀强调纪律呀等等,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