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3043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doc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教学设计

木头凳高级中学王春菊

联系电话:

13733350048邮箱: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生活中接触的有机物很多,其中,乙醇和乙酸是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教材中从该两种物质的相关知识入手,通过对它们的学习,不仅能从化学知识方面认识这两种物质,还为后续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基础。

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学科特点。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本节课主要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2、学情分析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近一年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系统知识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本单元知识十分贴近生活,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学生的情绪与心理都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将会大有帮助。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烃的基础知识,在烃的衍生物中,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

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逻辑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3)了解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重点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由此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钠反应、催化氧化、燃烧)。

乙醇的化学性质是整个醇类化学性质的“龙头”,掌握好乙醇的化学性质,为学好选修5中醇类的性质做好铺垫,为突出重点,我采用小组实验,教师点拨法。

 

(2)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重点学习官能团的性质及断键的方式,本节课的难点是乙醇分子在反应中的断键方式。

我通过小组实验,动画模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断键规律,突破了难点。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酿酒过程,将学生引入酒的世界,古往今来传颂着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

你能吟几句吗?

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你对它有哪些认识?

 

学生观看

学生自由回答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结合学生的回答,补充乙醇在生活中的相关内容

 【投影】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通过观察、闻气味,涂抹在手上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跟水比)、熔沸点、溶解度

学生归纳、总结、回答

教师适当补充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常识和切身体会及学科知识对乙醇的物理性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1.分子式: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1.分子式:

学生给出乙醇分子式:

C2H6O

2.结构式:

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

让学生根据乙醇的模型推测乙醇的结构,写出乙醇结构式,结构简式:

CH3CH2OH或C2H5OH

思考:

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同点?

讲解:

乙醇与我们前边学的烃这类物质的不同点是:

①元素组成多了氧,叫烃的衍生物。

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②结构上与烃的差别就是多了-OH原子团,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基团,那-OH原子团就叫做羟基。

官能团:

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例如:

卤原子(-X)、羟基(-OH)、硝基(-NO2)、碳碳双键等。

强调:

乙醇的官能团为-OH羟基 

学生回答

 C2H6O

  

观看总结

学生动手总结

学生感受、认识乙醇分子的结构

看书总结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概念

认识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概念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比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迁移能力

将官能团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

 1.在一只大试管中取2mL的无水乙醇。

 2.再向其中加入一粒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的煤油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

 3.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一用注射针头的单口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

 4.气体纯净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转动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注意:

 小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实验操作等规范性、安全性

 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回忆以前学习的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填写下列实验记录表。

     物质

 项目

乙醇

金属钠的变化

 

 

气体燃烧现象

 

 

检验产物

 

 

【思考与交流】

①钠与水和钠与乙醇的反应

中,哪一个更剧烈?

②乙醇:

CH3CH2OH中有6个

氢原子,是CH3—、—CH2—还是—OH中的氢原子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气?

③综上所述,决定乙醇主要性质的是CH3—、—CH2—还是—OH?

 

 

 

【flash演示】乙醇的断键位置:

【投影】

 1.完成乙醇与钠反应的方程式并找出乙醇的断键位置:

 

2.反应类型:

 

 

学生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

 

 小组交流讨论,由学生分析,教师补充。

C2H5-O-H和H-O-H均含有羟基,其中羟基上氢可以被金属钠置换,可见羟基上氢要比碳上氢要活泼,但要注意两者反应的剧烈程度是不同的,水与钠反应要剧烈。

认真观察

完成方程式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小组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及等效类比思想,由钠与水的反应式类比出钠与乙醇的反应式

 

 

 

 

 

观察动画,理解断键位置

 

 

 

   

2.乙醇的氧化反应

 

(1)作燃料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可以放出大量的热,乙醇是常用的燃料之一。

燃料乙醇的使用不仅可节省能源,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巴西等国是推广汽车燃烧乙醇的最早的国家,我国燃料乙醇刚起步,新型公交车,用的就是乙醇燃料汽油,2003年投产的吉林6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是国内乙醇生产规模之最。

学生自己完成反应方程式

【教师板书】  

 

 

 

 

 

 

 

 

完成方程式

了解乙醇的新用途

(2)乙醇的催化氧化

【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拿一根洁净的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至红热。

 2.移开火焰迅速将铜丝放入盛有3ml乙醇的试管中。

 3.重复操作步骤

(1)

(2)2-3次,观察铜丝变化并闻液体的气味。

纪律要求:

做实验过程中不要大声喧哗,注意试剂的拿放顺序。

 安全要求:

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盖子后,拿起盖子再重新盖一下,以防爆炸。

 注意事项:

 1.小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2.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

 3.实验完毕闻试管中液体与试剂瓶中乙醇气味是否相同。

 

【投影】知识支持

 乙醛: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毒;密度比水小;沸点为20.8℃,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等互溶。

 【投影】

 1.分析整个反应过程中铜丝变化原因并用相应的方程式作解释。

 2.铜丝在整个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催化剂)

 3.完成乙醇与钠反应的方程式并找出乙醇的断键位置:

 4.反应类型:

【flash演示】乙醇的断键位置:

【教师板书】

 

 

学生实验

 

观察现象

   

 

 

小组交流,完成乙醇催化氧化的总反应式,并与老师的讲解对照,学会如何根据断键的机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方程式的配平。

 

 

 

 

 

 

 

 

 这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内容理解的难点,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引导→分析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迁移可降低分析的难度。

 

  

 

 

 

  

 

 

  

利用动画演示微观反应机理,形象生动有助于化解难点使学生对于醇催化氧化的断键方式得到巩固。

乙醇与人体的健康关系——生活中化学 

 

 

【图片展示】

 乙醇在人体中代谢的示意图

 【讲解】过量饮酒,人体肝脏一时无法使乙醇、乙醛和乙酸等全部转化,血液中高浓度的乙醇将减缓大脑中信使分子的有效传递,影响判断力。

长期过量饮酒,会使人发胖,还会损伤肝脏;血液中高浓度的乙醛还能致癌,并容易导致心血管病急性发作。

得肝病的人就是体内缺少乙醛的氧化酶,而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十倍以上,所以得肝病的病人最好不饮酒。

 

 

 

 

倾听

 

了解饮酒的危害

 

 

 

 

学以致用

 

  

帮助学生树立青少年不饮酒的意识

(3)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生活中化学

【资料展示】酒后驾车的检查原理

【投影】

 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倾听

 

 

 

 

  

学以致用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四、乙醇的用途

教师完善

学生归纳、交流总结

知识系统化

 

 

小结

【投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你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你是否还有新的问题?

 

 

学生整理

 

 

为以后的学习铺垫

 

 

练习

 

 

【达标检测】------一定行(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

1.下列表示乙醇分子结构的模型或结构式错误的是()

AB

CD

2.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A.氯丁烷B.甲苯C.硝基苯D.乙醇

3.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溶解于水,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熟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4.下列物质不能用于从碘水中提取碘的是()A、乙醇B、苯

C、四氯化碳D.汽油

5.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的下面B.钠熔化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D.钠块表面有气泡放出

 

 

学生练习

 

 

知识巩固

作业

布置

小页练习。

小论文:

乙醇的用途或酗酒的危害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

C2H6O结构简式:

CH3CH2OH或C2H5OH

乙醇的官能团:

-OH(羟基)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氧化反应

(1)催化氧化

(2)燃烧反应CH3CH2OH+3O22CO2+3H2O

(3)与强氧化剂的反应-----被直接氧化为乙酸

四、乙醇的用途

六.教学反思:

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学流程采取从古人、古诗、日常生活入手感受酒精,从结构到性质,从性质到用途,然后启发引导、实验探究、讨论总结。

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乙醇。

本课具体体会有以下几点:

 

(1)食物中有机物的获得遵循了这样的学习线路:

生活→化学→生活。

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再过渡到物质化学性质的学习,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中的直接兴趣是第一位的,只有激发起直接兴趣才能维持抽象知识学习兴趣。

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后及时与现实生活事例结合,才能巩固学生的知识,学生体会到化学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时,就能使兴趣持续,从而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了乙醇的功与过,乙醇的用途,能更好的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常识。

 

(2)教学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认识学生解决某些新知识的能力与其具备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必须要时时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立“支架”帮助学生克服差异,让学生能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微观机理的宏观化,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反应机理帮助很大。

(4)学生的实验探究,在新课程学习中得到很高的重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做中学”远比教师只做演示实验印象来得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设计些适合学生探究的实验,以便更好地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更乐于学习化学。

实验材料,选取废线路中的铜丝,将铜丝缠绕在废弃圆珠笔管上,做成螺旋状,一端向下拉距离笔管一段距离,另一端紧密缠绕在笔管上,让学生有一种变废为宝的感觉,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但在课后调查中发现,对于这种研究性的学习,知识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升的速度较快,开放性还可以再有所提升,而基础较差的部分学生暂时尚不适应,感到茫然没有思路,但在适当的铺垫问题引导下,就可以收到应有的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来做问题铺设,使学生能够更开放一些。

另外,实验课总感觉乱哄哄的,有的学生能认真操作,观察,小组配合的也很好,而有的同学目的性不强,在里面看热闹,不知道该干啥,小组合作的不好,由于实验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后边的教学时间紧,感觉忙,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进行调整。

总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做为课堂主体,让学生学会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在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学会合作学习,从而发挥他们的潜能,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

作为教师我深知自己任重道远,但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因此受益匪浅。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