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3165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通用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1.1.1投标人应具备招标公告所要求的资质,具体资质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

1.1.2投标人须仔细阅读包括本技术规范(通用技术规范)和专用技术规范在内的招标文件阐述的全部条款。

投标人提供的复合相间间隔棒应符合招标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1.1.3本技术规范提出了对复合相间间隔棒技术上的规范和说明。

1.1.4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和本技术规范要求的全新产品。

如果所引用的标准之间不一致或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1.1.5本技术规范和图样所包含的相间间隔棒的工艺和制造应是最先进的。

提供的产品应是全新的、未使用过的。

其设计和制造应根据买方认可的图样、设计和有关文件。

投标人不能因图样和本技术规范的遗漏、疏忽和不明确而推脱其提供高质量产品及服务的责任;

倘若发现有任何疏漏和不明确之处,投标人应及时通知买方,在问题未澄清之前的任何举措,应由投标人负责。

1.1.6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差异,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要求。

如有与本技术规范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投标文件的投标人技术偏差表中列出,若无偏差,应填写“无偏差”。

1.1.7在设计资料、技术条件和图样等文件中,应使用SI公制单位。

温度应以摄氏度(C)作单位,温差则以开尔文(K)作单位。

1.1.8投标人应提供产品需附带的专用工具和仪表,这些工具和仪表应是全新的且性能良好。

1.1.9本技术规范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1.1.10本技术规范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1.1.11本技术规范中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协商确定。

1.1.12本技术规范中通用部分各条款如与专用部分有冲突,以专用部分为准。

1.2投标人应提供的资质文件

1.2.1应提供的资质文件

投标人应按以下内容和顺序提供详实投标资料。

如果以下资质不满足要求、投标资料不详实、严重漏项将导致废标:

1)投标人应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出具ISO9000系列或等同质量体系的证书。

2)填写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的技术参数特性表。

3)按附录A填写工艺控制一览表。

4)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

5)投标人应提供生产计划进度表。

6)投标人应提供同种产品的月生产能力。

7)按附录B填写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8)按附录C填写主要试验设备清单。

9)按附录D填写主要原材料产地清单并提供分供商的资质材料。

10)按附录E填写本工程人力资源配置表。

11)按附录F分别填写定型试验报告和鉴定证书一览表。

如有用户或第三方抽样试验报告可一并提供。

a)投标人必须提供10年内投标产品或类似产品的定型试验报告(含型式试验、抽样试验、逐个试验),以证明所提供的产品能完全满足标书的要求。

b)在资质审查中已提供过定型试验报告的投标人,可按附录F填写定型(型式)

试验报告清单。

12)按附录G填写包装箱表面标志。

13)投标人应提供生产工艺和新技术介绍。

14)对于推荐的任何替换产品,应说明与本技术规范和图样存在的差异并提供替换产品完整的技术条件和一切必需的文字说明。

15)声明文件:

a)投标人应提供产品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声明文件(注:

需要投标人授权代表签字)。

b)投标人应提供产品的质量承诺书(注:

需要投标人授权代表签字)。

16)拒收或退货。

应真实说明近3年供货中发生拒收或退货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除以上内容外,投标人应对技术规范要求的其他内容明确应答或明确承诺。

如果需要的话,投标人应补充提交招标人要求的供合理评标用的补充数据和资料。

1.2.2投标人提供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信息

1)大挠度屈曲试验。

2)3X105次屈曲振动疲劳试验以及试验前后破坏值的对比。

3)憎水性试验。

4)人工污秽工频电压试验。

1.2.3其他信息

投标人在可能的条件下向买方提供的其他信息(注:

1.3工作范围和进度要求图样

1.3.1本技术规范仅适用于专用部分交流复合相间间隔棒的设计、制造试验、包装、供货和服务等技术要求。

1.3.2卖方应在合同签订后不超过2周的时间内尽快向买方提交一份详细的生产进度表。

生产进度表应以图表形式说明设计、试验、材料采购、制造、工厂试验、检验及装运,包括每项工作及其过程足够详细的全部细节。

1.3.3交货时间如有延误,卖方应及时将延误交货的原因、后果及采取的补救措施等向买方说明。

1.4技术资料、图样和试验报告

1.4.1技术资料、图样

1)投标人应提供用于投标的产品图样和说明文件。

2)投标人在中标后、合同签订前应向业主单位提供以下文件:

a)在工作开始前,卖方应提供以下文件各6份,包括图样、设计、资料和货物的详细说明文件及详细的检验进度表,以供买方审查。

如果买方为满足技术和图样要求而作出修改,卖方应重新提供修改后的图样和相关文件。

b)技术条件、图样以及其他文件的修改都不能成为修改合同价格的依据,如果卖

方未按照经审查的图样和文件进行生产,则卖方应承担所进行必要修改的费用。

卖方不能因图样和文件的审查而以任何方式推脱其对满足技术条件要求和产品供应进度的责任,以及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其图样和文件的责任。

c)所有报送审查的图样,应有标注修改内容的栏目。

审查过的图样应用红色箭头

或其他方法清晰地标明修改部分。

d)图样应签署完备,且应标明买方名称、工程名称。

图样和文件应统一使用

297mmx420mm(A3)或210mmx297mm(A4)图幅。

143说明书

说明书应包括特殊工具和仪器的使用。

如有需要,还应提供产品样本和手册等,说明书

应包括下列各项:

1)关于结构型式的简明概述。

2)相间间隔棒伞形结构图示。

3)运输、安装、维护和检查说明。

4)所有其他附件的说明。

1.4.4试验报告、装箱清单及资料的交付时间和数量

1)应提供相间间隔棒的全部试验报告,包括出厂试验、定型试验和特殊试验报告。

2)应提供详细的装箱清单。

3)资料的交付时间及数量见表1。

表1资料交付时间及数量

序号

项目

份数

提交时间

接收单位

1

图样

6

货物发运前

买方或买方指定的接收人

2

岀厂检验报告

3

装箱清单

GB/T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

一般试验要求

GB/T16927.2高电压试验技术第2部分:

测量系统

GB/T19519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验收准则

GB/T20876.2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第2部分:

尺寸和电气特性

GB/T24623高压绝缘子无线电干扰试验方法

DL/T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759连接金具

DL/T760.3均匀环、屏蔽环和均压屏蔽环

DL/T764.2电力金具专用紧固件闭口销

DL/T859高压交流系统用复合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

DL/T864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

DL/T1058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相间间隔棒技术条件

JB/T3384高压线路绝缘子抽样方案

JB/T8177绝缘子金属附件热镀锌层通用技术条件

JB/T9673绝缘子产品包装

电力设备(交流部分)监造大纲电网设备及材料质量管控重点措施

2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

2.1技术参数

35〜500kV复合相间间隔棒的详细技术参数见技术规范专用部分。

2.2设计和性能要求

2.2.1尺寸偏差

1)除非另有规定,相间间隔棒尺寸偏差应符合如下规定(d为样品被检的尺寸,mm):

a)dw300时,±

(0.04d+1.5)mm。

b)d>

300时,±

(0.025d+6)mm。

2)爬电距离L的最大偏差:

±

50mm(110kV及以下),±

1%L(220kV及以上)。

2.2.2设计与制造

相间间隔棒包括相间间隔绝缘子和两端线夹及连接金具。

绝缘子部分至少由两部分绝缘体组成,即芯棒和护套,并配以金属附件。

投标厂家应根据线路的具体要求提供设计图纸。

2.2.2.1端部附件和连接金具

1)相间间隔棒端部附件上应有产品序号。

2)线夹采用铝合金制造的节能型专用线夹,机械强度10kN。

顺线握着力2.5kN,1min不滑移。

3)接触导线部位采用耐磨型半导电阻尼元件,应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在整个工作范围内有足够的防臭氧、防紫外线和防空气污染的能力。

4)连接部件采用耐磨损设计。

5)所有连接件采用防松动技术处理。

6)相间间隔棒与导线间连接金具部分应符合GB/T2338的相关规定。

7)芯棒与端部附件间连接不应有明显歪斜,端部附件安装位置的形位公差应不大于5°

8)能承受安装、维修和运行(包括短路)或重新安装条件下的机械负荷,任何部件不能损坏或出现永久性变形,并不得损伤导线。

9)安装方便、安全。

2222芯棒

1)芯棒是相间间隔棒的内绝缘部分,同时用于保证设计的机械强度。

芯棒用玻璃纤维

增强树脂棒制成,应具有较好的耐酸腐蚀性能。

2)芯棒应能在较大温度范围内承受长期的机械和电气负荷;

注射工艺应采用耐高温芯棒,芯棒应满足DL/T864的要求。

3)芯棒在纵向和横向介电强度、玻璃丝含量、吸湿性等方面应满足严格的质量控制标

准,其染色渗透试验、水扩散试验应分别符合GB/T19519—2004附录D的第5.4.1条、5.4.2条以及本技术规范的规定。

2.223护套和伞裙

1)护套和伞裙是相间间隔棒的外绝缘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保护芯棒免受气候影响和电

蚀作用,并提供所需的爬电距离。

护套和伞裙采用硅橡胶材料制成。

护套的最小厚

度见表2。

表2护套最小厚度

电压等级

护套最小厚度

(kV)

(mm)

110及以下

3.0

220

3.5

330

4.0

500

4.5

2)护套与伞裙应是整体成型(采用注射或热压成型)或挤包穿伞工艺制造。

3)护套与芯棒之间以及伞裙与护套之间的界面应是永久性的粘接。

粘接部分应牢固密

实,没有气泡和缝隙,以防止污秽物和水汽进入,且粘接强度应大于硅橡胶材料自

身的撕裂强度。

对护套、伞裙材料的要求如下:

a)耐气候性,以防止臭氧、紫外光、潮湿、高低温等方面引起的快速劣化。

b)耐漏电起痕和电蚀损性应满足GB/T19519—2004第5.6条的要求,以防止形成导电通道及护套、伞裙的击穿。

C)护套、伞裙材料的阻燃性和交流介电强度试验应分别满足GB/T19519—2004

第5.5条和DL/T864—2004第433条b)的要求。

d)护套、伞裙材料的憎水性应满足DL/T864—2004附录A的要求。

e)高抗撕裂强度以防止搬运和安装时损坏,其机械抗张、抗撕强度应满足DL/T864—2004第433条d)〜g)的要求。

f)高耐水解性以防止材料的电导率增加,伞套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应符合DL/T864—2004第433条a)的要求。

g)在使用环境的温度范围内应能保持高柔韧性,以防止在低温和温度急剧变化时

引起裂纹或破裂。

为保证芯棒保护的有效性和持久性,连接界面(芯棒一护套,

护套一金具)必须是高质量的。

2.2.2.4金属附件

1)金属附件是复合相间间隔棒的两端连接部件。

2)金属附件一般使用镀锌钢件并必须具有适当的延伸性以能与芯棒连接。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必须符合JB/T8178和JB/T9677的有关规定。

除不锈钢外的所有铁质金属附件都应按照JB/T8177进行热镀锌。

3)金属附件的所有表面应光滑、无尖角毛刺或不均匀性,以防引起电晕。

如锻造应无裂缝、薄层、疤痕、皱皮、银白色等。

在端部金具镀锌前,所有毛刺均应仔细清除,且构件尺寸符合标准要求。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金属附件的可见电晕电压应在允许值以内,其无线电干扰水平应满足专用部分技术参数特性表的规定。

4)金属附件的连接尺寸应符合GB/T2315的规定。

2.2.2.5均压装置

110〜500kV相间间隔棒的两端均需安装均压装置,均压装置的材料应使用铝合金,并

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均压环的管径、环径及屏蔽深度应满足招标方要求。

66kV及以下相

间间隔棒,两端是否装均压环由买方选择。

2.2.2.6装配

1)35〜500kV电压等级的相间间隔棒,其金属附件与芯棒的连接应采用压接工艺。

2)金属附件与护套的连接应永久性密封,其渗透性试验应符合GB/T19519—2004第6.4条和第7.4条的规定。

3)金属附件连接区的设计应保证理想的应力分布,压接过程必须采用声发射探测法并配有其他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逐个检测,杜绝端部连接过压和欠压的问题发生。

4)压接处理后的金属附件的镀锌层应符合JB/T8177,且压接部位(包括压与未压的交界部位)的镀锌层不得有起皮、分层、开裂或掉锌等缺陷。

5)对压接用金具、芯棒等外协件的材料、性能、尺寸、外观和加工工艺应进行严格管理和进厂检验。

当外协件、芯棒不是同一批时,必须重新进行试压和破坏试验(包

同时给出正式验证报告(附

便于进行质量跟踪。

原始记录

制造日期、额定电压、额定机

括压接部位剖检)确定新的最佳压制程序和控制参数,剖检彩色照片)。

6)相间间隔棒金属附件压接应有压接操作的原始记录,应建档长期保存。

2.2.2.7铭牌

1)每一套相间间隔棒应有铭牌以标记制造厂名或商标、械负荷和产品编号。

2)铭牌应采用浮雕模压或以更先进工艺制造。

2.2.2.8

合格证

员代号。

3试验

1)相间间隔棒的检验分为定型试验(包括设计试验、型式试验、抽样试验和逐个试验)抽样试验和逐个试验。

2)相间间隔棒的定型试验和第三方抽样试验由买方认可和指定的国家授权的行业及以上产品质检中心承担。

卖方应向买方提供由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试验所涉及的费用均由卖方承担。

3)在相间间隔棒发运前卖方应向买方提供4份正式试验报告的副本。

已做过定型试验和抽样试验的相间间隔棒不得用于供货。

3.1逐个试验

逐个试验项目见表3。

检验规则应符合GB/T19519—2004第5条的规定。

表3逐个试验项目

项号

试验名称

试品数量

试验方法

外观检查及关键尺寸

全部

DL/T1058—2007第7.3.2条

拉伸负荷试验

3.2抽样试验

抽样试验分工厂抽样试验(由工厂按国家标准自行完成)、第三方抽样试验和现场抽样

试验3种。

第三方抽样试验应在逐个试验后按表6规定的项目和顺序进行。

现场抽样试验由

买方自行确定。

3.2.1批量均匀性

应从每批提交的相间间隔棒中随机抽取相间间隔棒进行试验。

对于任何一种类型的相间

间隔棒,当采用连续制造工艺制造时,其批量不应超过2000支。

3.2.2抽样试验数量

抽样数量见表4。

表4抽样数量

母体数量

样本数量

E1

E2

NW300

300VN<

2000

4

3.2.3抽样试验项目

抽样试验项目见表5。

表5抽样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名称

试样依据

样本大小

尺寸检查

GB/T19519—2004第7.2条

E1+E2

GB/T19519及图样

憎水性检查

DL/T864—2004第4.3.2条

DL/T864

a)水煮试验

b)陡波前冲击电压试验

c)干工频电压试验

GB/T19519—2004第5.1.3.3条

GB/T19519—2004第5.1.4.2条

GB/T19519—2004第5.1.4.3条

E2中的1支

GB/T19519

陡波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GB/T19519—2004第7.6条

E1(<

110kV),E1/2(220〜500kV)

5

额定拉伸负荷耐受试验

GB/T19519—2004第7.4条

GB/T775.3

机械破坏负荷试验

7

护套最小厚度检查

本技术规范第2.2.2.3条

本技术规范

第2.2.2.3条

注第7项护套最小厚度检查,试品为机械破坏后的绝缘子完好部分。

每支绝缘子任取3个位置剖开,

测量护套的最小厚度,结果应满足本技术规范2.2.2.3条的要求。

3.2.4抽样试验判定和重复试验程序

抽样试验均采用计件二次抽样方案,其判定和重复试验程序应符合GB/T19519—2004

第7.7条的规定。

325不合格相间间隔棒的处理

在抽样试验中,若某种相间间隔棒已被拒绝接收,则不得将该批相间间隔棒用来供货。

卖方应采取使买方满意的措施把不合格批次的相间间隔棒做标志并分隔开,使这些相间间隔

棒绝对没有可能重被用做试验或供货。

3.3定型试验

定型试验项目按表6的规定进行。

卖方向买方提供的定型试验报告有效期为10年。

表6中的任何一项不合格,则定型试验不合格。

表6复合相间间隔棒定型试验项目

设计试验

介面和金属附件连接区试验

1)试验与预试验

3支

GB/T19519—2004第5.1.1条

2)干工频电压试验

GB/T19519—2004第5.1.2条

3)预备性试验a突然卸载试验

b)热机试验

c)水煮试验

经项2)后3支

GB/T19519—2004第5.1.3条

④验证试验

a)外观检查

经项3)后3支

GB/T19519—2004第5.1.4条

装配好的芯棒的负荷一时间试验

6支

GB/T19519—2004第5.2条

伞套试验:

起痕和蚀损试验

2支

GB/T19519—2004第5.3条

芯棒材料试验

1)染料渗透试验

10支

GB/T19519—2004第5.4.1条

2)水扩散试验

GB/T19519—2004第5.4.2条

伞套材料憎水性试验

5片

伞套材料可燃性试验

5支

GB/T19519—2004第5.5条

伞套材料耐漏电起痕及电蚀损性试验

GB/T19519—2004第5.6条

型式试验

8

干雷电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1支

GB/T19519—2004第6.1条

9

湿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GB/T19519—2004第6.2条

10

湿操作冲击耐受电压试验(》330kV)

GB/T19519—2004第6.3条

11

机械负荷一时间试验和金属附件与绝缘伞套间界面的渗透性试验

4支

GB/T19519—2004第6.4条

规定机械负荷试验

12

机械特性试验

1)屈曲振动疲劳试验

DL/T1058—2007附录A

2)大挠度试验

13

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330kV)

GB/T24623

14

可见电晕电压试验(》220kV)

GB/T775.2

抽样试验

15

E1+E2

16

验证金属附件和伞套间界面的渗透性(E2)和验证

规定机械负荷SML(E1)

E2中1支,E1

17

18

镀锌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