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3167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语言存在的家园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为了找到“上帝粒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利用其全球最大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进行宇宙大爆炸的模拟,然后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环形隧道内分布着的1.5亿个感应器来传递和收集实验数据。

选B 病句题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找出句子主干。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

A项,重复赘余,“大约”与“左右”,删去其中的一个。

C项,搭配不当,“深刻、深厚”不能与“审美情趣”相搭配。

D项,语序不当,应把“传递和收集实验数据”改为“收集和传递实验数据”。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穿越小说充分展现了网络特性,即作者与读者的共享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面当然包括消极因素,比如假借穿越而放弃现实中的奋斗与努力,试图利用幻想替代个人付出等,帮助读者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虚无自我价值的实现。

①它借助异时空的精神碰撞与交错所产生的强烈戏剧感与情节张力 ②用穿越的方式建立了共同的传奇梦幻 ③在某种程度上 ④作者与读者借助想象力摆脱现实的困扰 ⑤抚慰了现代都市人疲惫的心灵 ⑥转移了激烈竞争的现实环境

A.②⑥④③①⑤     B.③④②①⑥⑤

C.①⑤②⑥③④D.④③①⑤②⑥

选B 分析所给横线处的标点可知,所排列的句子可分为两组。

阅读所给的六个句子可知一组为①⑤⑥,一组为②③④。

由语段开头谈“作者与读者的共享性”可知,前一组应为②③④,后一组应为①⑤⑥,又由前一组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知,③应放首位,故排除A、C、D三项。

4.下列诗句中,与“燕子初来怯清晓”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C.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D.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选C C项和例句“燕子初来怯清晓”用的都是拟人手法。

二、阅读理解专练(63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选文,完成5~7题。

(14分)

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韩愈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

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表示寺里有人应门。

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即使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5.作者举“推敲”一例,意在说明什么?

(4分)

答: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意的能力。

“推敲”一例,重在说明用不同的字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参考答案:

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6.作者认为“推”字比“敲”字用得好的理由是什么?

(5分)

  

“推”字更能体现环境的幽寂和僧人的孤寂,更能与孤僧步月归寺的情境调和。

(作者认为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文字不仅要符合全诗的意境,也要符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以此来判断用语是否妥当。

7.“咬文嚼字”的本义是什么?

为什么说把“咬文嚼字”说成“推敲”,是“说得好听一点”?

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咬文嚼字”与“推敲”的含义不同,词语的感情色彩也不同。

“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含讽刺意味。

在作者看来,“咬文嚼字”和“推敲”都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斟酌锤炼,只不过“咬文嚼字”在词典上的意思是贬义,而“推敲”是褒义。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

卢新宁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

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

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托福成绩考试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

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

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

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发人深省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

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8.联系文章,下面对“汉语的处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举行的一次翻译大赛,不仅缺乏最好的译文,评不出一等奖,而且二等奖还被外国选手拿走,这种尴尬局面让人反思。

B.国内选手相当多的翻译作品言不达意,其中文字符号的小错误“更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民族的母语面临危机。

C.与“全民学英语”热潮相比照,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这说明了人们对于母语的忽视。

D.虽然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我们的后代也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汉语危机”不断的呼声却使我们不能尽展欢颜。

选D “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在文中只是一种假设,与后文构成让步转折关系,本项将“纵然”置换为“虽然”,是把未然说成已然了。

9.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

A.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B.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C.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选C 本项不能说明汉语“语词”表达特点及功能与“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就让作者百感交集,忧心不平,看来作者思索这种问题已有时日,显示出作者的文化责任心。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受到冷落,产生危机,因此,我们应把对母语对外主事的重视程度颠倒过来。

C.由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词藻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

D.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说明汉语独特的魅力;

古希腊文、拉丁文基本死了,说明活着的汉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选B 汉语和英语并非此起彼消、相互对立的关系,重视母语,并不意味着排斥外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20分)

汉字与中华民族的认同问题

春 子  

①中国语文是世界上一种十分奇特的语文。

汉语方言差异之大,是世界上其他语言的方言无法比拟的。

汉字历史之古老,世界上任何一种现代语言都无法与之相比。

更为重要的是,汉字在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上所起的作用,也是其他文字所不具有的。

②汉语方言之多,远远超过欧洲语言总数。

中国方言语音上的差异之大,也远远超过欧洲的许多语言。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意大利人之间可以用各自的母语进行某些基本的交流。

波兰人和南斯拉夫人也可以猜出俄国人在说什么。

而闽南人和北方人用各自的方言交谈,则几乎是在相互对牛弹琴。

这种现象对欧洲人来说几乎不可思议。

因而他们常常用“语言”,而不是用“方言”,来描述汉语的这一现象。

对欧洲人来说更不可思议的是,操如此不同“语言”的中华帝国为什么能存在几个千禧年没有分崩离析,而使用同一语言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却早已四分五裂。

这种情况之所以没有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许多西方学者认为,主要应归功于汉语书写系统,即中国十分独特的方块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现今唯一不表音而只表意的语言符号。

汉字不论是刻在龟甲上,铸造在青铜器上,刻写在木简上,还是书写在纸帛上,五千年来汉字的形态在变,但汉字不表音而只表意的特性没有变。

不管汉语的语音和语法如何变化,不管汉语的方言如何庞杂,讲任何一种方言的中国人,都把汉字视为自己的文字。

③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得以延续的主要手段,也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和民族认同的核心内容。

中华文明多亏汉字才得以延绵不断地发展了几千年。

对汉字的认同,也就是对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民族国家的认同。

中国大陆70%的人母语是北方话,香港96%的居民母语是粤语,台湾73%的人口操闽南话。

用各自的方言,两岸三地的中国人无法交流。

但他们都认同汉字方块字,不管是简体还是繁体。

他们都把用汉字方块字印刷或书写的官方文书、文艺作品、报纸杂志和教科书等,看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而用这种文字的印刷品所承载的内涵,包括伦理道德、典章制度、文化传承、思想理念等,也就被操各种方言的中国人视为共同的文化遗产。

语文和宗教是一个民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基本属性。

④对中国人来说,语文属性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宗教属性要大得多,重要得多。

中国语文之所以对中华民族的凝聚起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语”与“文”是脱节的。

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文”,都是该“文”所属的“语”的音素符号。

也就是说其他语言基本是“怎么发音,就怎么写”,除非因语言变异而产生的特殊拼写规则(日语中使用的汉字除外)。

⑤同一概念在中国语文众多的方言里用众多的音素表述着,但记录下来的文字符号却是一个。

讲各种方言的中国人认同这个符号,也就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我们不难想象,如果中国人用一种拼音字母来拼写中国的各种方言,而且中国人也不再使用普通话或国语,其后果会是什么。

若干年后,在古罗马帝国发生的事,在中国就会发生。

一位曾在中国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传教士威廉斯已经认识到这点。

他说,一旦废止汉字,用字母来拼写汉语方言,那么中华帝国就会不复存在,中国就会分裂成许多小国。

(有删改)

11.中国语文有哪些奇特之处?

请简要概括。

(6分)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本题的信息主要集中在①②两段,联系“汉语方言差异之大,是世界上其他语言的方言无法比拟的”与“汉语方言之多,远远超过欧洲语言总数”可总结出一点。

联系“汉字是世界上现今唯一不表音而只表意的语言符号”可总结出一点。

联系第①段最后一句可总结出一点。

三个要点必须表述准确,不能照抄原文。

①汉语方言种类多并且差异大;

②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具有不表音而只表意的特性;

③汉字的民族认同度居世界首位。

12.第②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阅读第②段不难发现,该段运用了对比论证,作者将汉语方言和欧洲语言进行对比,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汉语方言种类多、差异大,二是汉语对中华民族保持统一的重要性。

对比论证。

作者将汉语方言和欧洲语言进行对比,突出了汉语方言种类之多、差异之大,并说明了汉语独特的书写系统对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统一的重要性。

1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此段的思路很清晰,第一、二句是一层,解释文字概念及其价值所在。

第三句至第八句是一层,举例说明中华民族对汉字的认同以及作用。

最后指出“语文和宗教是一个民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基本属性”。

首先,对文字的概念进行解释并指出文字的价值;

其次,阐述了中华民族对汉字的认同是对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民族国家的认同;

最后,指出语文和宗教是一个民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基本属性。

14.“一旦废止汉字,用字母来拼写汉语方言,那么中华帝国就会不复存在,中国就会分裂成许多小国”,美国传教士威廉斯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作答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在内容上,这句话强调了汉字对中华民族保持统一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这句话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同时,与前文作者的观点相照应。

在内容上,指出了汉字对中华民族保持统一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丰富了文章内容,与前文作者的观点相照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看戏与演戏

朱光潜

①莎士比亚说过,世界只是一个戏台。

这话如果不错,人生当然也只是一部戏剧。

戏要有人演,也要有人看:

没有人演,就没有戏看;

没有人看,也就没有人肯演。

演戏人在台上走台步,作姿势,拉嗓子,嬉笑怒骂,悲欢离合,演得酣畅淋漓,尽态极妍;

看戏人在台下呆目瞪视,得意忘形,拍案叫好,两方皆大欢喜,欢喜的是人生煞是热闹,至少是这片刻光阴不曾空过。

②世间人有生来是演戏的,也有生来是看戏的。

这演与看的分别主要地在如何安顿自我上面见出。

演戏要置身局中,时时把“我”抬出来,使“我”成为推动机器的枢纽,在这世界中产生变化,就在这产生变化上实现自我;

看戏要置身局外,时时把“我”搁在旁边,始终维持一个观照者的地位,吸纳这世界中的一切变化,使它们在眼中成为可欣赏的图画,就在这变化图画的欣赏上面实现自我。

因为有这个分别,演戏要热要动,看戏要冷要静。

打起算盘来,双方各有盈亏:

演戏人为着饱尝生命的跳动而失去流连玩味,看戏人为着玩味生命的形象而失去“身历其境”的热闹。

能入与能出,“得其圜中”与“超以象外”,是势难兼顾的。

③这分别像是极平凡而琐屑,其实却含着人生理想这个大问题的大道理在里面。

古今中外许多大哲学家、大宗教家和大艺术家对于人生理想费过许多摸索、许多争辩,他们所得到的不过是三个不同的简单的结论:

一个是人生理想在看戏,一个是它在演戏,一个是它同时在看戏和演戏。

④人生理想往往决定于各个人的性格。

最聪明的办法是让生来善看戏的人们去看戏,生来善演戏的人们来演戏。

上帝造人,原来就不只是用一个模型。

近代心理学家对于人类原型的分别已经得到许多有意义的发现,很可以作解决本问题的参考。

最显著的是荣格(Jung)的“内倾”与“外倾”的分别。

内倾者倾心力向内,重视自我的价值,好孤寂,喜默想,无意在外物界发动变化;

外倾者倾心力向外,重视外界事物的价值,好社交,喜活动,常要在外物界起变化而无暇返观默省。

简括地说,内倾者生来爱看戏,外倾者生来爱演戏。

⑤人生来既有这种类型的分别,人生理想既大半受性格决定,生来爱看戏的以看为人生归宿,生来爱演戏的以演为人生归宿,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双方各有乐趣,各是人生的实现,我们各不妨阿其所好,更不必强分高下,或是勉强一切人都走一条路。

人性不只是一样,理想不只是一个,才见得这世界的恢阔和人生的丰富。

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Diogenes)静坐在一个木桶里默想,勋名盖世的亚历山大帝慕名去访他,他在桶里坐着不动。

客人介绍自己说:

“我是亚历山大帝。

”他回答说:

“我是犬儒第欧根尼。

”客人问:

“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忙么?

”他回答:

“只请你站开些,不要挡着太阳光。

”这样就匆匆了结一个有名的会晤。

亚历山大帝觉得这犬儒甚可羡慕,向人说过一句心里话:

“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很愿做第欧根尼。

”无如他是亚历山大,这是一件前生注定丝毫不能改动的事,他不能做第欧根尼。

这是他的悲剧,也是一切人所同有的悲剧。

但是这亚历山大究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亚历山大而能见到做第欧根尼的好处。

比起他来,第欧根尼要低一层。

“不要挡着太阳光”那句话含着几多自满与骄傲,也含着几多偏见与狭量啊!

⑥要较量看戏与演戏的长短,我们如果专请教于书本,就很难得公平。

我们要记得:

柏拉图、庄子、释迦、耶稣、但丁……这一长串人都是看戏人,所以留下一些话来都是袒护看戏的人生观。

此外还有更多的人,像秦始皇、大流士、亚历山大、忽必烈、拿破仑……以及无数开山凿河、垦地航海的无名英雄毕生都在忙演戏,他们的人生哲学表现在他们的生活,所以不曾留下话来辩护演戏的人生观。

他们是忠实于自己的性格,如果留下话来,他们也就势必变成看戏人了。

据说罗兰夫人上了断头台,才想望有一枝笔可以写出她的临终的感想。

我们固然希望能读到这位女革命家的自供,可是其实这是多余的。

整部历史,这一部轰轰烈烈的戏,不就是演戏人们的最雄辩的供状么?

⑦英国散文家斯蒂文森在一篇叫作《步行》的小品文里有一段话说得很美,可惜我的译笔不能传出那话的风味,它的大意是:

我们这样匆匆忙忙地做事,写东西,挣财产,想在永恒时间的嘲笑的静默中有一刹那使我们的声音让人可以听见,我们竟忘掉一件大事,在这件大事之中这些事只是细目,那就是生活。

我们钟情,痛饮,在地面来去匆匆,像一群受惊的羊。

可是你得问问你自己:

在一切完了之后,你原来如果坐在家里炉旁快快活活地想着,是否比较更好些。

静坐着默想——记起女子们的面孔而不起欲念,想到人们的丰功伟业,快意而不羡慕,对一切事物和一切地方有同情的了解,而却安心留在你所在的地方和身份——这不是同时懂得智慧和德行,不是和幸福住在一起吗?

说到究竟,能拿出集会游行来开心的并不是那些扛旗子游行的人们,而是那些坐在房子里眺望的人们。

⑧这也是一番袒护看戏的话。

我们很能了解斯蒂文森的聪明的打算,而且心悦诚服地随他站在一条线上——我们这批袖手旁观的人们。

但是我们看了那出集会游行而开心之后,也要深心感激那些扛旗子的人们。

假如他们也都坐在房子里眺望,世间还有什么戏可看呢?

并且,他们不也在开心么?

你难道能否认?

15.请结合全文,分析题目中的“看戏”与“演戏”的含义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1)看戏指置身世界变化之外,以观照者的角度,吸纳这世界中的一切变化并在这变化的欣赏上面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

演戏指身处世界变化中并在这产生变化上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

(2)以演戏与看戏比喻两种人生理想,化抽象为具体,使说理更加形象,易于为人理解。

16.作者在第②段说“世间人有生来是演戏的,也有生来是看戏的”,请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①人生理想往往决定于各个人的性格。

②近代心理学家对于人类原型的分别已经得到许多有意义的发现,最显著的是荣格的“内倾”与“外倾”的分别,内倾者生来爱看戏,外倾者生来爱演戏。

③人生来既有这种类型的分别,人生理想既大半受性格决定,生来爱看戏的以看为人生归宿,生来爱演戏的以演为人生归宿,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17.请解释第⑧段画横线句子的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