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93481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doc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doc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朱红旗  吴江市第二职业中学      

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SLA),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其中,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并在其著作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中对二语习得的过程和本质提出了五种假设,其中包括:

(1)学得与习得假设(The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

(2)输入假设(TheInputHypothesis);(3)情感过滤假设(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4)监察假设(TheMonitorHypothesis);(5)自然顺序假设(TheNaturalOrderHypothesis)。

Krashen的这些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和实践影响很大。

 

二.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作为我国最普及的外语语种,英语在中国基础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事实上我国的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教材统一的局限性,教师的自主选择的余地很小,无法确保语言输入的内容符合语言输入可理解性的范畴;同时,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常为教师支配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既定的课文内容进行侧重语法、词汇的讲解,无法保证学生的可理解输入量,从而造成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低下。

实践证明,用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导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我们解决上述问题。

 

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在Stephen D.Krashen提出的五种假设中,对英语课堂教学有切实指导意义的主要是学得与习得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学得与习得假设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该假设认为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是获取语言能力内化为目的语的两种方式。

语言“习得”主要指以获取信息或以信息交流为目的的语言习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

与此相反,语言“学得”是指有意识的语言规则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

在英语的实际教学中,作为获取语言能力的两种方式:

“习得”和“学得”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以“习”促“学”,习而学之。

首先,我们要尽量模拟和创设有利于学生习得的环境,最大限度的提供英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能在一个接近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中自然地习得语言。

再者,学得能够将习得的内容加以系统化,完善和改进习得过程中的不足。

因此,有机地将习得和学得相结合,并形成良性循环,必定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应用英语。

例如,在第一册Unit9Travelling(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下同)中,我通过新浪播客中一段《英语苏州简介》的视频,让学生在地道的英语环境中通过习得,了解和掌握如何描述自己的家乡。

在学生学会表述后,将地点描写归类为别称、面积、人口、地理位置、名胜古迹等要素,加以系统化地归纳。

 

(二)输入假设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该假说认为二语习得产生的一个条件就是:

语言的输入需要比学习者的现有水平略高。

(Weacquire…onlywhenweunderstandlanguagethatcontainsstructurethatis‘alittlebeyondwherewearenow’.)①假定学习者现有的水平为“i(input)”,则其理想的输入应为“i+1”。

为保障语言输入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做到:

1.把握语言输入的尺度。

在语言输入过程中,我们要确保输入语言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之间有一个信息差异。

信息输入内容过于简单,学习者就无法获取新知识,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反之,信息输入内容过难,超出了学习者能接受的范围,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语言输入时,应确保其处于“i+1”的水平:

即只有当我们理解的语言结构能“稍微超出我们现有知识的时候”,习得才能产生。

语言输入既不能处于“i+0”水平,更不能处于“i+2”水平。

具体就生词量而言,我们应该将其控制在总词量的3%以内,避免脱离学生的现有水平,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

   而在英语的实际教学中,“i”值的认定应以班级的整体水平来界定。

对于原有英语水平在“i”值以上或以下很多的学生,建议教学应从“完全习得”、“指导下的习得”和“自学性习得”②几方面同时入手,才可使学生各取所需,齐头并进。

2.确保输入材料的可理解性。

    在保证语言输入处于“i+1”水平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确保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

首先,我们要做好输入材料的筛选和甄别。

尽管我们的教材是统一的,教学大纲是既定的,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打破教材原有框架,对相同或相似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通过介绍背景知识,添加注释,情景体验,图片展示等方法降低难度,甚至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添加和删减。

比如在关于人物描写的写作训练时,我就将第一册中的Unit1Familyandhome,Unit2Friendsandfriendship和第二册的Unit12Greatmenandwomen的知识点进行了汇总,从姓名、年龄、国籍、面貌、性格特征、职业、业余爱好等要素着手,进行写作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其次,改变以前教师主导性的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尤其是课堂英语交际,学生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英语应用能力,而教学者在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扑捉语言输入的机会,更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入。

再者,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输入材料时的手段。

比如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供更好的听觉和视觉效果,创设更逼真的语言环境,从而有利于确保课堂语言输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在第二册Unit7TheOlympicGames中的Reading部分,我选取了优酷网上一段3:

27秒的名为TheHistoryoftheOlympicGames的英语视频进行导入,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保障语言输入的量。

课堂有限的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还是不够的。

学校和班级可以通过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比如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电影欣赏、配音表演、制作贺卡等活动。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保障语言输入的量。

以Unit12Film中Speaking为例,我就采用了配音表演的教学手段:

挑选经典的英语原声影片,比如Garfield,LionKing,FindingNemo等,确定合适的配音片段,对照屏幕进行分角色模仿,并分小组对照电影屏幕进行表演,最后由每小组中挑选出的学生担任评委进行打分。

而具体的评分标准如下:

Pronunciation

语音

25%

Correspondence

同步

25%

Teamwork

配合

20%

Emotion

感情

20%

Fluency

流利

10%

Total

总分

 

 

 

 

 

 

 

(三)情感过滤假设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因素在语言输入(input)转变为语言吸收(intake)的过程中,起着阻碍或促进作用。

因此,在保障了输入材料的质和量的前提下,我们还必须考虑情感因素:

即兴趣、动机、自信、意志、焦虑程度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观念,重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降低焦虑情绪对语言吸收的影响。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营造轻松愉快的语言输入环境,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创设习得环境时,要贴近生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语言交际中,要侧重理解语言的意义,辞能达意即可;课堂提问时,要有针对性地分层次,难易结合;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等。

以单词记忆为例,千遍一律地默写单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但通过猜词游戏、单词接龙、猜字谜、单词(短语)编对话或故事等方式来学习和巩固单词,既可以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并非完美无缺,甚至至今还广受争议,但它对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多启示的。

作为教学者,我们可以通过将习得与学得相结合,保障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和创设情感过滤低的语言习得环境,使学生在更加有利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习得的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姜玫.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带给英语教学的启示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9(23)

[3]苏妍. 二语习得理论与现代英语教学[J],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4]姚凤华.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N],《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6)

[5]邱迎军.二语习得理论与我国外语教学改革[J],龙岩学院学报,2007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